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
信息技术复习教案

信息技术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组成、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2、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应用程序的使用。
3、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包括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和演示文稿的制作。
4、网络基础:网络的基本概念、Internet的接入方式、浏览器和电子邮件的使用。
5、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网络安全及个人信息保护。
三、教学方法1、复习课的教学思路:提炼知识要点——讲解典型案例——学生实践操作——反馈与评价。
2、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
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教学软件、实际操作。
四、教学步骤1、开场白:介绍本次复习的目的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知识要点提炼:将本次复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明确每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3、典型案例讲解:通过讲解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操作能力。
5、反馈与评价:对学生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基础和信息安全。
2、教学难点:信息安全和网络基础。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教学评价:通过测试和实际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和成绩。
2、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测试和实际操作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信息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日益成为我们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主要手段。
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纲要教案

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纲要教案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 信息的概念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数据、消息和知识的总称。
掌握信息的基本属性:普遍性、主观性、层次性和可传递性。
1.2 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处理的目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展示信息。
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收集、筛选、组织、分析和传递信息。
1.3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是用于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展示信息的技术。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2.1 计算机硬件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理解各种硬件设备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2 计算机软件理解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如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等。
2.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操作界面的基本操作、文件的基本操作等。
第三章:网络与通信3.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和其他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3.2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理解互联网的定义:互联网是由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通过路由器相互连接而成的巨大网络。
掌握互联网的基本应用: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
3.3 计算机通信技术理解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定义:计算机通信技术是指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线路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
掌握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基本方法: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第四章:信息技术与社会4.1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理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金融、管理等。
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2 信息技术与生活方式理解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如网络购物、在线教育、社交媒体等。
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利与弊。
高中信息技术复习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复习教案高中信息技术复习教案篇一: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信息会考复习课——第一册第1、2课时总第1、2课时执教时间:课题:信息技术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第一章知识要点,强化练习巩固。
教学重点:详见以下考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2课时(理论上机连上)教学过程:学生活动:练习,上机测试教师活动:讲解、点评、单独辅导教学过程:【考点】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二节【考点解析】1 这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
能够随意举出身边的信息。
2 信息的一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
能够根据具体的信息,能判断出其体现了信息的哪个或哪些特征。
3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①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③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⑤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要求理解每次信息技术革命。
4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向人性化和大众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大众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①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技术支持: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②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③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5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
【学生练习】信息技术模拟练习第一套(上机)【教师讲解】练习要点知识附第一套练习答案:【考点】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和特征【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一、二节【考点解析】1 信息加工含义及目的(P40)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断、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使收到的信息满足我们的需要。
信息加工的目的:发掘信息价值,方便用户的使用。
高中会考信息技术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获取与处理方法,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2. 信息获取与处理方法3.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教学难点:1.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时)1.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课讲授(1课时)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1)介绍信息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趋势。
(2)分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2. 信息获取与处理方法(1)讲解信息获取的途径,如互联网、图书馆、数据库等。
(2)介绍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分析等。
3.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1)以教育领域为例,讲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如在线教育、虚拟实验室等。
(2)以医疗领域为例,讲解信息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如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等。
(3)以交通领域为例,讲解信息技术在交通中的应用,如智能交通系统、导航系统等。
三、课堂练习(1课时)1. 学生分组进行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实践活动,如查找资料、制作PPT等。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问题。
四、课堂总结(1课时)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获取与处理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获取与处理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4)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4)【摘要】:正课题:以会考练习盘第四套练习中的操作题为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快速熟悉第四套练习中操作;(2)将学生原有零散的知识点经过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3)让学生通过练习,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快速使用电脑这一工具打下基础;【重点难点】:(1)题意说明,(2)样张调看,(3)操作步骤,(4)操作速度【关键词】:WPS2000,OFFICE2000,表格、文件调用、存贮路径(一)WPS文字处理在下面的文章中插入图像与表格(图像在题库中,名为T3-2.jp g)。
要求:1、插入图像;2、改变图像的大小、位置;3、将图形设置为“只绕排一边”方式嵌入到文章中;(1)鼠标点击文章正文;选择左窗口“插入”下的“图像”项;按试题要求进入相关路径下,选中图片“T3-3.jpg”,然后点击“打开”按钮;(2)鼠标右击已插入图片选择“对象属性”项;在“图像框”窗口“位置尺寸”选项卡中,改变图片的左—正负位置和宽高的设置,然后点击“确定”按钮:(3)鼠标右击已插入图片选择“绕排方式”下的“只绕排一边”项;(4)将光标移动至文章末尾:选择左窗口“插入”下的“表格”项;在“定制表格”窗口“行与列”选项卡中,设行数为“3”,列数为“3”,然后点击“确定”按钮;鼠标双击表格:点击左窗口“表元操作”下的“自由画斜线”项;在表格第一行第一列单元格中画一条由左上至右下的斜线:鼠标双击斜线下方“输文字”文本;在“斜线表元文字输入”窗口中输入“姓名”,然后点击“确定”按钮:鼠标双击斜线上方“输文字”文本;在“斜线表元文字输入”窗口中输入“号码”,然后点击“确定”按钮;按样张,选中相应单元格后输入相应文字。
(二) 电子表格打开素材文件工作目录\EXCEL\CQHK_EX_04\T4.XLS,并进行如下操作:l、在Sheetl工作表表格的标题行之后插入一空行:将标题行行高设为30,黑体,字号16;2、将Sheetl工作表中的表格复制到Sheet2工作表中相应的位置:3、按样张2,在Sheet2工作表中,以表格中的内容创建一个簇状柱形图图表;4、按样张1,在Sheetl工作表中,对平湖、海宁两县预算内财政支出表进行“求和”合并计算。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教案第一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教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一节计算机基本概念一、计算机的概念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1.电子管阶段(1946-1955)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晶体管阶段(1955-1964)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64-1971)4.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71-现在)三、计算机的分类1.按性能分类: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巨型机2.按使用方法分类: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计算机3.按职务分类:工作站(两种意义),服务器,主机四、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 4.辅助工程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教学(CAI)、辅助测试(CAT)等 5.嵌入式应用6.人工智能(AI)第二节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一、硬件和软件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实际物理装置集合软件为了运行、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和文挡的总称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简单了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1、CPU 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2、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相当于计算机中的记忆细胞。
3、I/O设备计算机和外界进行交互的设备。
4、总线CPU和内存及I/O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号线。
(1)数据线CPU与内存和I/O设备间传输数据(2)地址线用来确定存储单元的地址(3)控制线用来控制外设的动作,比如读、写和时钟信号等第三节计算机软件基础一、操作系统定义:是自动管理计算机中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一组大型程序1.目的:(1)使系统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增强计算机处理能力(2)为用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分类:(1)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如:DOS(2)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如:WINDOWS(3)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如: UNIX、LINUX(4)网络操作系统如:Netware, Windows NT ,LINUX 3.三大功能:(1)硬件管理CPU管理、存储器管理、I/O设备管理(2)软件资源管理程序和数据管理(3)组织协调计算机运行控制用户的作业排序及运行、作业及外设等的调度、主机与外设的并行操作等等二、程序设计和语言定义把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目的程序的软件1.翻译方式编译、解释。
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

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一、第一章:信息处理1.1 复习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2) 表格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3)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1.2 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输入、编辑、格式化文本等。
(2) 掌握表格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编辑、格式化表格等。
(3) 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编辑、设计演示文稿等。
1.3 教学方法:(1) 通过案例演示和操作练习,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通过案例演示和操作练习,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表格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3) 通过案例演示和操作练习,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第二章:网络应用2.1 复习内容:(1) 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2) 电子邮件的基本使用方法(3)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2.2 教学目标:(1) 掌握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如打开网页、收藏网页、设置主页等。
(2) 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如发送邮件、接收邮件、管理邮件等。
(3) 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如关键词搜索、高级搜索、使用分类导航等。
2.3 教学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三、第三章:数据管理3.1 复习内容:(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2) 数据库表的基本操作(3) 数据库查询的基本操作3.2 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2) 掌握数据库表的基本操作,如创建表、编辑表、删除表等。
(3) 掌握数据库查询的基本操作,如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参数查询等。
3.3 教学方法:(1) 通过案例演示和操作练习,让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掌握基本操作。
(2) 通过案例演示和操作练习,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表的基本操作。
初中信息会考教案

初中信息会考教案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信息的定义、特征、处理过程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1. 信息及其特征2. 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3. 信息处理的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信息实例,如新闻、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的定义、特征,如普遍性、多样性、价值性等。
2. 讲解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传递等环节。
三、实例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如网络搜索、数据分析等,讲解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操作。
四、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信息处理,如利用网络搜索某一主题的信息,并对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如计算机技术的五次革命等。
2. 介绍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如社交媒体、在线教育等,分析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如智能手机、互联网等。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短文。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3. 练习成果: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如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等。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实例讲解和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会考信息技术讲解教案

初中会考信息技术讲解教案知识与技能目标:1.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及应用领域;2.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提高信息素养;3.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流和信息搜集。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信心;2.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法规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及应用领域;2. 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3.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2. 信息处理的方法;3. 互联网的高级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的教学案例和素材;2. 学生分组,准备讨论和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2. 新课:(1)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2)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原理,以案例形式展示计算机的工作过程;(3)讲解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4)介绍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社交媒体等;(5)结合案例,讲解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流和信息搜集。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展示,提高了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和信心。
八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计划

八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计划一、复习目标。
1. 系统复习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涵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多媒体技术等方面。
2. 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类软件的基本操作,如Word、Excel等。
3.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信息技术问题的能力,顺利通过会考。
二、复习内容与时间安排。
1. 基础知识回顾(第1 - 2周)- 信息技术概念、发展历程、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和软件)。
- 重新学习教材中的定义和概念,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帮助记忆。
- 回顾计算机硬件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如CPU、内存、硬盘等。
- 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列举常见的系统软件(如Windows)和应用软件(如QQ、微信等)。
- 信息安全与道德。
- 复习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包括病毒防范、密码安全等。
- 强调信息道德,如尊重知识产权、不传播不良信息等。
2. 文字处理(第3 - 4周)- Word基本操作。
- 文档的创建、保存、打开与关闭。
- 文字的录入与编辑,包括字体、字号、颜色、加粗、倾斜、下划线等格式设置。
- 段落格式设置,如行距、缩进等。
- 页面设置,如纸张大小、页边距等。
- 在Word中插入图片、表格、艺术字等对象,并进行相应的格式设置。
- 利用Word进行简单的排版,如制作海报、文章排版等。
3. 数据处理(第5 - 6周)- Excel基础知识。
- 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的概念。
- 数据的输入与编辑,包括数字、文本、日期等不同类型数据的输入。
- 单元格格式设置,如数值格式、对齐方式等。
- 公式与函数的使用,重点复习求和、平均数、最大值、最小值等常用函数。
-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操作,能够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列,以及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
- 制作简单的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理解不同图表类型的适用场景。
4. 多媒体技术(第7 - 8周)- 多媒体概念与类型。
- 复习多媒体包含的元素,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
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

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考,教案,复习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本文简介:信息会考复习课——第一册第1、2课时总第1、2课时执教时间:课题:信息技术根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开展趋势教学目标1.娴熟驾驭第一章学问要点,强化练习稳固。
教学重点:详见以下考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2课时〔理论上机连上〕教学过程:学生活动:练习,上机测试老师活动:讲解、点评、单独辅导教学过程:【考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本文内容:信息会考复习课——第一册第1、2课时总第1、2课时执教时间:课题:信息技术根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开展趋势教学目标1.娴熟驾驭第一章学问要点,强化练习稳固。
教学重点:详见以下考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2课时〔理论上机连上〕教学过程:学生活动:练习,上机测试老师活动:讲解、点评、单独辅导教学过程:【考点】描述信息的根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开展趋势【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根底》第一章第一、二节【考点解析】1这是一个充溢信息的世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
能够随意举出身边的信息。
2信息的一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
能够依据详细的信息,能判定出其表达了信息的哪个或哪些特征。
3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社会开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①语言的运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记②文字的缔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③印刷术的独创,为学问的积累和传播供应了更为牢靠的保证④电报、电话、播送、电视的独创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⑤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动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要求理解每次信息技术革命。
4信息技术的开展趋势。
向人性化和群众化的方向进一步开展。
群众化的根本缘由在于人性化。
①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技术支持: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②越来越特性化的功能设计③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5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18%)要求:(1)信息与信息技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表示方法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时:3课时第1课时基本概念一、自测:1、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的载体?2、信息技术包含哪些内容?附:概念➢信息:对人们的社会活动有用的各种信号的统称。
包括消息、情报、图表、数据等。
➢信息的载体:用于表示和传递信息的方法和形式。
如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表、图像等,它们本身并不是信息。
信息载体表示的内容才是信息。
➢相同的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以上内容详见第一册(上)P4)信息技术: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及利用信息的技术。
(2)计算机系统:熟悉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概念;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和一般的防治方法。
(阅读第一册上P10-P14)第2课时练习题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_________称为人类活动三要素。
(A)物质、能源、信息(B)物质、能源、水(C)能源、信息、空气(D)能源、信息、知识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多选),。
(A)下课的铃声是“下课了”这条信息的载体。
(B)雷声是信息。
(C)电视上的“新闻联播”节目是以图像、声音等载体来传播信息的,但这些图像、声音本身并不是信息,它们表示的内容才是信息。
(D)“6月28日多云转晴,19-30度”这些文字是信息。
3.下列关于计算机系统硬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键盘是计算机输入数据的唯一手段(B)显示器和打印机都是输出设备(C)计算机硬件由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组成(D)内存可以长期保存信息4.通常计算机硬件由输入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A)控制器、运算器、寄存器(B)控制器、寄存器、存储器(C)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D)寄存器、存储器、运算器5.CPU即中央处理器,包括_________。
信息技术复习教案

信息技术复习教案第一章:信息处理基础1.1 复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开机、关机、重启等基本操作。
学习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有效操作。
掌握文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
1.2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复习Word的基本功能,如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插入图片等。
学习如何进行文档的编辑、排版和打印。
第二章:网络应用基础2.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复习互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作用。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
2.2 浏览器的使用复习如何使用浏览器打开网页、收藏网页、设置主页等。
学习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有效搜索。
第三章:电子表格处理3.1 Excel的基本操作复习Excel的界面布局、单元格操作、公式输入等基本操作。
学习如何进行数据录入、编辑和查看。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复习数据排序、筛选、分类等基本操作。
学习如何使用图表、柱状图等进行数据分析。
第四章:演示文稿制作4.1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复习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保存等基本操作。
学习如何添加幻灯片、修改幻灯片布局等。
4.2 幻灯片的设计与展示复习如何添加文字、图片、图表等元素。
学习如何设置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切换效果等。
第五章:信息素养与网络安全5.1 信息素养的培养复习信息素养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学习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2 网络安全知识复习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学习如何预防病毒、恶意软件的侵害,以及个人信息的保护。
第六章:多媒体技术基础6.1 复习多媒体概念理解多媒体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学习多媒体技术的组成部分,如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
6.2 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复习常用的多媒体软件,如图像编辑软件、音频编辑软件和视频编辑软件。
学习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进行多媒体内容的创建和编辑。
第七章:数据库基础7.1 复习数据库概念理解数据库的定义、结构和功能。
学习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如创建数据库、表和查询。
7.2 数据库应用实例复习如何使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检索和管理。
信息技术复习课教案(Word最新版)

信息技术复习课教案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纳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为了大家学习便利,我特地打算了信息技术复习课教案5篇,盼望可以扶植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信息技术复习课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电子钱包及目前常见的电子钱包。
2.了解如何运用电子钱包。
3.了解运用电子钱包存在的风险,并知道实行适当措施防范风险。
重点难点:重点是如何运用电子钱包,难点是如何防范电子钱包运用风险。
教学建议:建议本课用1课时。
电子钱包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本课应通过视频和老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对电子钱包有一个比较详细的相识。
资源书目中有一个支付宝电子钱包的视频:“1-6.1支付宝当面付”,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建立电子钱包的直观印象:电子钱包其实是一种管理电子货币的软件。
为了运用便利,一般都安装在智能手机上。
因为本课的内容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操作,老师可以和全班同学互动,和学生一起创设一个活动。
例如,同学们约着一起看电影,其中一个同学用电子钱包给大家买票,然后其他同学再通过电子钱包将钱还给买票的同学。
任务创设好之后,由老师在手机上操作,逐步地完成所设置的任务,操作过程应通过投影演示给学生看。
电子钱包的应用越来越广,不仅在网购的时候可以用电子钱包来支付,在平常逛街购物时,也可以用电子钱包支付,因为越来越多的商家接受电子钱包支付。
个人之间较小金额的往来也可以用电子钱包转账,特别便利。
电子钱包通常与银行卡连接在一起,电子钱包中没钱了,可以从银行卡中转进来,同样,电子钱包中的钱也可以转到银行卡中。
学会运用电子钱包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防范风险。
而防范风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置好电子钱包的密码。
密码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个人信息。
我们常常要输入密码,例如:登录网站、银行取款、网购、手机开机、连接Wi-Fi等。
这么多密码如何记住而且不简单被别人猜出来呢?下面是一些设置密码的小贴士。
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纲要教案

一、教案概述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纲要教案教学对象:浙江省高中学生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系统复习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顺利通过会考。
教学内容:本章节共有五个部分,分别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应用、网络与通信、图文混排软件应用、表格处理软件应用。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软件系统等。
2. 操作系统应用:熟练操作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了解其基本功能和常用操作。
3. 网络与通信: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常用的网络通信工具。
4. 图文混排软件应用:熟练使用Word等图文混排软件,掌握文字、图片、表格等元素的编辑和排版技巧。
5. 表格处理软件应用:熟练使用Excel等表格处理软件,掌握数据录入、排序、筛选、计算等功能。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史1.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1.3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2. 操作系统应用2.1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2.2 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2.3 操作系统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3. 网络与通信3.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3.2 网络通信协议3.3 互联网的应用3.4 网络安全与防护4. 图文混排软件应用4.1 Word的基本操作4.2 文字编辑与排版4.3 图片和形状的插入与编辑4.4 表格的制作与排版5. 表格处理软件应用5.1 Excel的基本操作5.2 数据录入与编辑5.3 数据排序与筛选5.4 公式与函数的使用四、教学安排1. 计算机基础知识:2课时2. 操作系统应用:2课时3. 网络与通信:2课时4. 图文混排软件应用:3课时5. 表格处理软件应用:3课时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

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理解信息处理的基本流程。
2. 学会使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安全、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2. 信息处理的基本流程: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和利用。
3. 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的使用、互联网的应用。
4. 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法律法规、信息安全、信息道德。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处理流程和常用工具。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信息素养。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每人一台计算机,连接互联网。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实践操作能力:检查学生的实践操作成果,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信息素养:观察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实施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开展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 定期进行反馈与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七、教学计划:1. 第1-2周: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处理的基本流程。
2. 第3-4周: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实践操作活动。
3. 第5-6周:信息法律法规,信息安全。
4. 第7-8周:信息道德,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

*11.在表示存贮器的容量时,1K的准确含义是_________。
(A)1000M(B)1024(C)1024M(D)1000
*12.通常用KB、MB、GB表示存储器容量,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A)MB<KB<GB(B)KB<MB<GB
(C)KB<GB<MB(D)MB<GB<KB
13.常用的外存储器有_________。
(A)磁带、光盘、随机存储器(B)磁盘、光盘、随机存储器
(C)磁盘、磁带、光盘(D)磁盘、磁带、随机存储器
14..下面_________组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
(A)磁带、打印机、CPU(B)鼠标器、绘图仪、光盘
(C)显示器、CPU、ROM(D)磁盘、鼠标器、键盘
16.一般把软件分为两大类:_________。
(A)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B)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C)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D)文字处理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17.目前最好的防病毒软件的作用是_________。
(A)检查计算机是否染有病毒,消除已感染的部分病毒
(A)在不需要写盘的时候自动写盘
(B)访问设备有异常现象,如显示怪字符,磁盘读不出
(C)装入程序的时间比平时长,运行异常
(D)软盘插不进驱动器
20.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_。
(A)一台微机用反病毒软件清除过病毒后,就不会再被传染新的病毒了
(B)病毒程序只有在运行时才会复制并传染
(B)杜绝病毒对计算机的侵害
(C)检查计算机是否染有病毒,消除已感染的任何病毒
初中信息会考教案

初中信息会考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信息会考的基本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2. 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信息会考的基本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2. 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信息会考的目的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知识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信息会考的基本知识点,如信息的概念、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等。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交流,总结自己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信息处理实例,如数据分析、信息检索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组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信息处理任务。
2. 小组成员合作,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任务。
3. 各小组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技能训练(10分钟)1. 教师设置一些信息处理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三、团队合作解决问题(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解决。
2. 学生通过讨论、查询资料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3. 各小组汇报解决方案,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反思自己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出期望。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练习的正确率。
3. 学生在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中的表现。
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学校:新铺乡中心学校授课人:时间:2014.9.1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由于九年级没有信息技术教材,为了中考会考,所以这期我们主要是复习七、八年级所学内容:信息的概念、计算机硬件组成、word的基本操作上、Photoshop和flash知识和简单操作、PowerPoint2003幻灯片的制作、Excel2003的基本操作。
复习方式:通过学生先做练习,然后教师讲解。
本期教学计划一、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一(1小时)二、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二(2小时)三、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三(1小时)四、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四(2小时)五、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五(1小时)六、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六(1小时)七、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七(1小时)八、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八(1小时)九、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九(1小时)十、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十(1小时)十一、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十一(1小时)十二、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十二(1小时)十三、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十三(1小时)十四、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十四(1小时)十五、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十五(1小时)十六、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十六(1小时)十七、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十七(1小时)十八、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十八(1小时)九年级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一复习内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2)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
(4)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会考复习课——第一册第1、2课时总第1、2课时
执教时间:课题:信息技术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第一章知识要点,强化练习巩固。
教学重点:详见以下考点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理论上机连上)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练习,上机测试
教师活动:讲解、点评、单独辅导
教学过程:
【考点】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二节
【考点解析】
1 这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
能够随意举出身边的信息。
2 信息的一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
能够根据具体的信息,能判断出其体现了信息的哪个或哪些特征。
3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①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③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⑤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要求理解每次信息技术革命。
4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向人性化和大众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大众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①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技术支持: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
②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③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5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
【学生练习】信息技术模拟练习第一套(上机)
【教师讲解】练习要点知识
附第一套练习答案:
【考点】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和特征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一、二节
【考点解析】
1 信息加工含义及目的(P40)
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断、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使收到的信息满足我们的需要。
信息加工的目的:发掘信息价值,方便用户的使用。
2 信息加工的重要性(P40)
3 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①记录信息②加工信息③发布信息④存储信息
4 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P41):人工到计算机、各自优缺点、计算机不能取代人工
5 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注意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对照)(P41~42)
①选择计算机软件或编程②信息录入③信息加工④信息输出⑤信息存储
6 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类型(P42~43)
①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
②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必修教材第四、五章详讲,文本、表格、多媒体信息加工)
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加工
7信息的编程加工
①算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②用VB编程大步骤:界面设计、代码编写、调试运行
【考点】了解人工智能实际应用,并能列出一至两种智能信息处理的软件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
【考点解析】
1 机器的智能是由人赋予的,尚不具备象人一样的思维能力。
深蓝II 的胜利,实质上是许多国际象棋大师和软件专家借助一台超级计算机胜了卡斯帕罗夫一人。
2 实际应用(P48~50)
①模式识别:指纹识别、语音识别、光学字符识别、手写识别等
②机器翻译:语言翻译
③智能机器人、计算机博弈、智能代理
④其它:专家证明、机器证明、数据挖掘
3 智能信息处理软件举例
语音识别软件(微软、IBM、手机的语音拔号)、手写识别软件(微软拼音输入法3.0版、联想手写输入)、字符识别(清华紫光文字扫描识别)
【考点】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一节
【考点解析】
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1)
定位信息需求:①信息的时间范围②信息的地域范围③信息的内容范围(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样的信息”)
(2)选择信息来源:注意P15的表2-1信息来源的分类
要求完成P16的实践“各种传播媒体的特点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4)评价信息:评价依据
【学生练习】信息技术模拟练习第二套(上机)
【教师讲解】练习要点知识
附第二套练习答案:
信息会考复习课——第一册第1、2课时总第1、2课时
执教时间:课题:信息技术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第一章知识要点,强化练习巩固。
教学重点:详见以下考点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理论上机连上)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练习,上机测试
教师活动:讲解、点评、单独辅导
教学过程:
【考点】掌握多个关键词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策略与技巧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二节
【考点解析】
1 搜索引擎:用于因特网信息查找的工具
(1)全文搜索引擎
①使用方法称为“关键字查询”。
代表网站:、。
②分为两种:A 拥有自己的数据库 B 租用其它引擎的数据库
③搜索技巧:关键词的选择、细化,逻辑命令的应用等
特别注意同时用两个关键词搜索时的用法(必修P21)
(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
①将收取到的各个网站(网页)的信息按照目录分类,建立索引数据库供人们分类查找,也称作分类搜索。
代表网站:、 ②一般采用人工的方式采集和存储网络信息,依靠手工为每一个网站确定标题给出大概描述,建立关键字索引,放入相应的类目体系中。
2 知道什么是网络数据库(必修P31)
信息资源专业性强,主题明确,检索的相关性高,资源质量比较高,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考点】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特点与应用领域;了解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提供的服务与服务特点。
【涉及教材章节】《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第一节第二章第三节第一点
【考点解析】
1 因特网服务分类(P5)
2 文件传输(FTP)(P2~3)
使用FTP能够快速地上传与下载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资料,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FTP除了可以传输小文件,还可以传输大文件。
QQ中的文件传输可以方便地实现文件传输。
2 远程登陆(P4)
知道含义,了解即可
3 因特网的应用领域(P6)
教学、科研、商业、远程医学诊断和气象预报等各种领域。
4 因特网服务组织类型、提供的服务与服务特点(P38~39)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
ASP:因特网应用服务提供商
ICP:因特网内容提供商
【考点】了解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类型与特点;知道搜索引擎工作原理;掌握常用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
【涉及教材章节】《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第三节
【考点解析】
1 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有: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与全文搜索引擎
2 特色信息检索工具:专搜图片、音乐等,FTP搜索引擎(如:北大天网)3工作原理(P23~26)
①全文搜索引擎:搜索器、索引器、检索器
②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采集—索引分类—建库—建立用户界面。
形成一个信息连的树状结构即总目录—专题目录—连接—网站。
4 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选修P21~22)
①多媒体信息检索②专业垂直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