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合集下载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数据2010年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分民族构成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汉族人口1220844520人,其中男性625032848人,女性595811672人。

其余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据如下:壮族:16926381人,占比1.2700%回族:10586087人,占比0.7943%满族:10387958人,占比0.7794%维吾尔族:10069346人,占比0.7555%苗族:9426007人,占比0.7072%彝族:8714393人,占比0.6538%土家族:8353912人,占比0.6268%藏族:6282187人,占比0.4713%蒙古族:5981840人,占比0.4488%侗族:2879974人,占比0.2161%布依族:2870034人,占比0.2153%瑶族:2796003人,占比0.2098%白族:1933510人,占比0.1451%朝鲜族:1830929人,占比0.1374%哈尼族:1660932人,占比0.1246%黎族:1463064人,占比0.1098%哈萨克族:1462588人,占比0.1097%傣族:1261311人,占比0.0946%畲族:708651人,占比0.0532%傈僳族:702839人,占比0.0527%仡佬族:550746人,占比0.0413%拉祜族:485966人,占比0.0365%佤族:429709人,占比0.0322%水族:411847人,占比0.0309%纳西族:326295人,占比0.0245% 羌族:309576人,占比0.0232%土族:289565人,占比0.0217%仫佬族:216257人,占比0.0162% 锡伯族:190481人,占比0.0143%柯尔克孜族:186708人,占比0.0140% 景颇族:147828人,占比0.0111% 达斡尔族:131992人,占比0.0099% 撒拉族:130607人,占比0.0098% 布朗族:119639人,占比0.0090%毛南族:101192人,占比0.0076% 塔吉克族:51069人,占比0.0038%普米族:42861人,占比0.0032%阿昌族:39555人,占比0.0030%怒族:37523人,占比0.0028%鄂温克族:30875人,占比0.0023%京族:28199人,占比0.0021%基诺族:23143人,占比0.0017%德昂族:20556人,占比0.0015%保安族:20074人,占比0.0015%裕固族:14378人,占比0.0011%乌孜别克族:10569人,占比0.0008%门巴族:10561人,占比0.0008%鄂伦春族:8659人,占比0.0006%独龙族:6930人,占比0.0005%赫哲族:5354人,占比0.0004%高山族:4009人,占比0.0003%珞巴族:3682人,占比0.0003%塔塔尔族:3556人,占比0.0003%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2.9533亿人。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之常住人口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之常住人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311.2559天山区69.6277沙依巴克区66.4716新市区73.0307水磨沟区39.0943头屯河区17.2796达坂城区 4.0657米东区33.3676乌鲁木齐县8.3187克拉玛依市39.1008独山子区 6.9361克拉玛依区26.1445白碱滩区 5.0422乌尔禾区0.9780吐鲁番地区62.2903吐鲁番市27.3385鄯善县23.1297托克逊县11.8221哈密地区57.2400哈密市47.2175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7.5442伊吾县 2.4783昌吉回族自治州142.8587昌吉市42.6253阜康市16.5006呼图壁县21.0201玛纳斯县23.7558奇台县21.0566吉木萨尔县11.3284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6.5719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44.3680博乐市23.5585精河县14.1593温泉县 6.6502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27.8486库尔勒市54.9324轮台县11.6166尉犁县9.6068若羌县 3.5580且末县 6.5572焉耆回族自治县12.7628和静县16.0804和硕县7.2556博湖县 5.4788阿克苏地区237.0809阿克苏市53.5657温宿县23.3933库车县46.2588沙雅县25.7502新和县17.2064拜城县22.9252乌什县19.7990阿瓦提县23.7562柯坪县 4.4261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52.5570阿图什市24.0368阿克陶县19.9065阿合奇县 3.8876乌恰县 4.7261喀什地区397.9321喀什市50.6640疏附县31.1960疏勒县31.2455英吉沙县26.2067泽普县20.6936莎车县76.2385叶城县45.4328麦盖提县25.8978岳普湖县14.7688伽师县38.1767巴楚县33.6274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3.7843和田地区201.4362和田巿32.2300和田县26.9941墨玉县50.0114皮山县25.8210洛浦县23.2916策勒县14.7050于田县24.9899民丰县 3.3932伊犁哈萨克自治州430.5244自治州直辖248.2592伊宁市51.5082奎屯市16.6261伊宁县37.2590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9744霍城县35.2689巩留县16.4860新源县28.2718昭苏县14.8187特克斯县14.2718尼勒克县15.7743塔城地区121.9369塔城市16.1037乌苏市29.8907额敏县18.7112沙湾县36.5196托里县9.3098裕民县 5.1919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6.2100阿勒泰地区60.3283阿勒泰市19.0064布尔津县 6.6758富蕴县8.7886福海县8.1845哈巴河县8.2507青河县 5.8858吉木乃县 3.5365直辖行政单位77.0886石河子市38.0130阿拉尔市15.8593图木舒克市13.5727五家渠市9.6436。

各省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汇总

各省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汇总

区数据汇总
年 0-14岁 人数 22245.97 168.70 126.75 1209.30 610.60 348.26 499.70 329.27 458.04 198.56 1023.02 718.92 1069.90 570.57 975.04 1507.43 1974.59 796.35 1157.38 1761.82 999.14 173.47 489.80 1364.45 876.46 952.80 73.17 548.94 464.38 117.71 135.37 453.06 比率 16.60% 8.60% 9.80% 16.83% 17.10% 14.10% 11.42% 11.99% 11.96% 8.63% 13.01% 13.21% 17.98% 15.46% 21.88% 15.74% 21.00% 13.91% 17.62% 16.89% 21.71% 20.00% 16.98% 16.97% 25.22% 20.73% 24.37% 14.71% 18.16% 20.92% 21.48% 20.77% 龄 结 构 15-64岁 民族构成 65岁以上 汉族 少数民族 大专以上 高中(含中专)
人数 99843.34 1621.60 1056.84 5384.14 2690.08 1935.56 3423.99 2186.70 3054.35 1870.37 5986.19 4215.60 4274.50 2827.64 3143.08 7128.90 6641.88 4407.01 4768.59 7964.56 3178.20 626.08 2061.41 5796.62 2300.47 3135.10 211.76 2865.41 1882.56 409.49 454.37 1593.2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9.07•【字号】新政办发[2010]197号•【施行日期】2010.09.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新政办发〔2010〕197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对于查清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XXX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09〕23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根据2010年7月16日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及自治区人口普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现就认真做好我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涉及社会各方面,组织实施的难度较大。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本次人口普查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按照国务院“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把普查工作纳入本年度政府和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一名主管领导具体负责,抓好组织协调和落实。

层层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扎实到位。

二、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确保普查工作全面完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及时解决普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完成普查工作任务。

新疆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新疆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新疆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常住人口2181万乌鲁木齐在线讯(记者郭玲) 5日,自治区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区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为3110280人。

一、全区常住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8459511人相比,10年共增加3353823 人,增长18.17 %。

年平均增长率为1.68 %。

二、家庭户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6398569户,家庭户人口为2084428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1人减少0.45人。

三、性别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190228人,占51.30%;女性人口为10623106人,占48.7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24下降为105.34 。

四、年龄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530645人,占20.77%;15-64岁人口为15932420人,占73.04%;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50269人,占 6.1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50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9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2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区人口中,汉族人口8746148人,占总人口的40.1%,各少数民族人口13067186人,占总人口的59.9%。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256229人,增长了16.77%;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097594人,增长了19.12%。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31995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52638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787367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656043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新疆水务市场现状与分析

新疆水务市场现状与分析

新疆水务市场现状与分析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改革开放力度的持续深入推进,新疆水务市场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世界知名的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投资三点七亿元人民币,以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控股乌鲁木齐市河东污水处理厂。

中国水务投资公司投资三亿元人民币,以百分之六十的股份控股新疆昌源水务集团公司。

一些民营企业投资地(州)市与县城的自来水公司。

但是从总体来看,新疆水务市场还是以传统的、由各级政府垄断经营的模式为主。

1、乌鲁木齐市城市供水项目由于体制、历史与地理等诸多原因,乌鲁木齐水务市场的主要参与单位有天山源水公司、新疆城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水务集团等,其分工与运营存在着重复与混乱。

其结果是:水厂建设与管网的铺设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国有资产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城市供水缺乏统一管理,不同工艺生产的自来水质量也有不同;分工与运营存在着重复,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使用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将会对乌鲁木齐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与水资源造成破坏。

2、和田市供排水项目和田市供排水项目供水水源为地下水。

随着和田市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发展,城市供水能力由1986年的0.3万立方米/日,发展到现在的6万立方米/日,供水管网由原来的5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40公里。

供水人口由原来不足2万人,发展到现在的12万人,资产总额由原来的164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1亿元。

2.2通过对该市供排水公司近些年的财务、管理及经营费用分析,可看出以下几个特点:(1)近三年公司的供水量、售水量、主营业收入及主营业成本在逐年增加,但净利润都为负值,说明公司在亏损运营,随着供(售)水量的增加,亏损额也相应增加。

2010年亏损达82.55万元,为近三年最高值。

(2)近三年公司的资产、净资产在逐年增加,负债也在逐渐增大;近三年公司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经营费用在逐年增加。

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的主营业收入、资产在逐年增加,但和田市部分靠财政拨款单位的水费和安装费拖欠十分严重,如市建设局、市政府、市环卫处、市园林局等,截止2010年底,累计拖欠水费和安装费515万元;此外该公司的外债较为严重,近三年外债累计为1493万元。

第六次人口普查后全国339个地级以上市GDP总量排名

第六次人口普查后全国339个地级以上市GDP总量排名

25529
3771
2321.20
35441
5235
2296.00
51003
7534
2266.26
31215
4611
2207.99
49509
7314
2207.11
43770
6466
2203.00
30880
4562
2200.00
60342
8914
53 云01 54 浙07 55 闽02 56 鲁09 57 冀06 58 苏12 59 苏11 60 豫13 61 鲁10 62 蒙01 63 粤12 64 吉02 65 桂01 66 晋01 67 陕08 68 粤09 69 鲁14 70 鲁15 71 鲁16 72 粤13 73 鄂04 74 湘06 75 鄂05 76 粤16 77 湘07 78 湘04 79 粤15 80 闽06 81 鲁04 82 苏08 83 冀10 84 豫10 85 豫04 86 豫05 87 新01 88 浙05 89 湘02 90 桂02 91 豫08 92 豫16 93 冀05 94 粤04 95 粤03 96 豫07 97 蒙05 98 鲁17 99 苏07 100 豫14 101 贵01 102 赣07 103 粤18 104 桂03 105 皖12 106 吉07 107 甘01 108 陕04
109 豫15 110 湘10 111 蒙06 112 粤17 113 豫17 114 赣04 115 鲁11 116 苏13 117 粤20 118 云03 119 辽08 120 闽08 121 皖16 122 陕03 123 闽04 124 冀07 125 川06 126 蒙03 127 冀03 128 豫02 129 辽11 130 川05 131 晋04 132 辽07 133 贵03 134 赣11 135 湘03 136 晋10 137 新12 138 辽04 139 陕06 140 冀08 141 豫12 142 川13 143 赣09 144 鄂10 145 辽05 146 黑02 147 晋11 148 鄂09 149 桂09 150 川11 151 晋08 152 川15 153 闽03 154 皖10 155 陕05 156 鄂08 157 吉03 158 川21 159 冀11 160 黑10 161 豫09 162 湘11 163 晋07 164 宁01

0512-内蒙古阿拉善盟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0512-内蒙古阿拉善盟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阿拉善盟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 阿拉善日报网2011-05-27阿拉善盟统计局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 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盟行政公署及各旗(区)人民政府(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盟常住人口全盟常住人口[3]为23133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9935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1983人,增长16.04%。

年平均增长率为1.50%。

二、家庭户人口全盟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77440户,家庭户人口为19834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2人减少0.56人。

三、性别构成全盟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6144人,占54.53%;女性人口为105190人,占45.47%,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5.04上升为119.92。

四、年龄构成全盟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1093人,占13.44%;15-64岁人口为185333人,占80.11%;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908人,占6.4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5.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61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盟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72466人,占74.55%;蒙古族人口为44635人,占19.30%;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14233人,占6.1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36879人,增长27.2%;蒙古族人口增加120人,增长0.2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657人,增长34.58%。

新疆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新疆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新疆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常住人口2181万乌鲁木齐在线讯(记者郭玲) 5日,自治区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区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为3110280人。

一、全区常住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8459511人相比,10年共增加3353823 人,增长18.17 %。

年平均增长率为1.68 %。

二、家庭户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6398569户,家庭户人口为2084428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1人减少0.45人。

三、性别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190228人,占51.30%;女性人口为10623106人,占48.7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24下降为105.34 。

四、年龄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530645人,占20.77%;15-64岁人口为15932420人,占73.04%;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50269人,占 6.1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50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9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2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区人口中,汉族人口8746148人,占总人口的40.1%,各少数民族人口13067186人,占总人口的59.9%。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256229人,增长了16.77%;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097594人,增长了19.12%。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31995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52638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787367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656043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喀什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喀什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喀什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喀什地委、行署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地区常住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3)为397932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40571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73608人,增长率16.84%。

年平均增长率为1.57%。

二、家庭户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968587户,家庭户人口为389484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4.0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32人减少0.30人。

三、性别构成全地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015637人,占50.65%;女性人口为1963684人,占49.3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91下降为102.65。

四、年龄构成全地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48398人,占26.35%;15-64岁人口为2738329人,占68.81%;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2594人,占4.8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2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8.3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0.07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地区人口中,汉族人口318281人,占总人口的8%,各少数民族人口3661040人,占总人口的92%。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511人,增长了2.09%;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567097人,增长了18.33%。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87496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1621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59800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37755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地级市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地级市数据

总人口
(人) 合计
户籍人口 (人)
19612368 12554049
23019196 14185160
12938693 9919579
28846170 33149845
104320459 85024973
95792719 95479481
94029939 104281397
80417528 89980794
78660941 74963132
71854210 71910486
65700762 70780713
59500468 68620208
57237727 61759716
54426891 47331520
广西壮族 自治区
46023761 51591711
云南省
45966766 45631063
江西省
抚顺市 辽宁
辽阳市 辽宁
阜新市 辽宁
本溪市 辽宁
盘锦市 辽宁
赣州市 江西
上饶市 江西
宜春市 江西
南昌市 江西
吉安市 江西
九江市 江西
抚州市 江西
萍乡市 江西
景德镇市 江西
新余市 江西
鹰潭市 江西
苏州市 江苏
徐州市 江苏
南京市 江苏
南通市 江苏
盐城市 江苏
无锡市 江苏
淮安市 江苏
宿迁市 江苏
泰州市 江苏
681.4 578.99 556.82 549.42 453.06 374.85 372.93 280.48 280.11 203.53 129.85 220.87 139.68
48.93
44.17
37.84
27.33
25.67

喀什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喀什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喀什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喀什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喀什地委、行署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地区常住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3)为397932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40571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73608人,增长率16.84%。

年平均增长率为1.57%。

二、家庭户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968587户,家庭户人口为389484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4.0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32人减少0.30人。

三、性别构成全地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015637人,占50.65%;女性人口为1963684人,占49.3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91下降为102.65。

四、年龄构成全地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48398人,占26.35%;15-64岁人口为2738329人,占68.81%;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2594人,占4.8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2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8.3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0.07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地区人口中,汉族人口318281人,占总人口的8%,各少数民族人口3661040人,占总人口的92%。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511人,增长了2.09%;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567097人,增长了18.33%。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87496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1621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59800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37755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喀什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喀什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喀什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喀什地委、行署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地区常住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3)为397932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40571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73608人,增长率16.84%。

年平均增长率为1.57%。

二、家庭户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968587户,家庭户人口为389484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4.0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32人减少0.30人。

三、性别构成全地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015637人,占50.65%;女性人口为1963684人,占49.3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91下降为102.65。

四、年龄构成全地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48398人,占26.35%;15-64岁人口为2738329人,占68.81%;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2594人,占4.8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2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8.3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0.07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地区人口中,汉族人口318281人,占总人口的8%,各少数民族人口3661040人,占总人口的92%。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511人,增长了2.09%;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567097人,增长了18.33%。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87496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1621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59800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37755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阿勒泰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阿勒泰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阿勒泰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

根据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在阿勒泰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普查人员的辛勤工作,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地区常住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2]为60328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6166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1616人,增长7.41%。

年平均增长率为0.72%。

二、家庭户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197802户,家庭户人口为58746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05人减少1.08人。

三、性别构成全地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13716人,占52.00%;女性人口为289567人,占48.0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45上升为108.33。

四、年龄构成全地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0488人,占19.97%;15-64岁人口为443429人,占73.50%;65岁及以上人口为39366人,占6.5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0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2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2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地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232563人,占总人口的38.55%,各少数民族人口370720人,占总人口的61.45%,其中哈萨克族人口328153人,占总人口的54.39%,回族人口23656人,占总人口的3.92%,维吾尔族人口8703人,占总人口的1.44%,蒙古族人口5376人,占总人口的0.89%。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6148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7867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3997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6335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201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这个数据告诉我们什么?第一,就特别直辖市来说,人口数据依此是:2000比例2010比例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除重庆市,其他三城市均呈现增加趋势;四个城市人口总数达8440余万人。

第二,人口在8000万以上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而2000时居于第一位的河南现在退居第三位,这种情况显然和广东为输入性流动人口,而河南为输出性流动人口有关。

第三,沿海省市地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江苏省78659903 5.88 5.87河北省71854202 5.33 5.36浙江省54426891 3.69 4.06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福建省36894216 2.74 2.75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海南省8671518 0.62 0.65以上11个沿海省市区占有整个大陆地区人口比例为43.03%第四,内陆省市地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湖南省65683722 5.09 4.90安徽省59500510 4.73 4.44湖北省57237740 4.76 4.27江西省44567475 3.27 3.33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山西省35712111 2.60 2.67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 青海省5626722 0.41 0.42第五,与邻国有边界的省市区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 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黑龙江省38312224 2.91 2.86吉林省27462297 2.16 2.05内蒙古自治区24706321 1.88 1.8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第六,西部地区省市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青海省5626722 0.41 0.42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以上10个省市区的人口仅占大陆全部人口比例的21.61%。

新疆公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新疆公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新疆公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2181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区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为3110280人。

一、全区常住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8459511人相比,10年共增加3353823 人,增长18.17 %。

年平均增长率为1.68 %。

二、家庭户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6398569户,家庭户人口为2084428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1人减少0.45人。

三、性别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190228人,占51.30%;女性人口为10623106人,占48.7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24下降为105.34。

四、年龄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530645人,占20.77%;15-64岁人口为15932420人,占73.04%;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50269人,占6.1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50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9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2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区人口中,汉族人口8746148人,占总人口的40.1%,各少数民族人口13067186人,占总人口的59.9%。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256229人,增长了16.77%;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097594人,增长了19.12%。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31995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52638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787367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656043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方案

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方案
内蒙古统计局李松林
二、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象和内容 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
(八)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及军队管理 的离退休人员,由军队领导机关统一进行普查、 的离退休人员,由军队领导机关统一进行普查、 汇总。 汇总。 军队各类单位中服务的职工、文职人员、非 军队各类单位中服务的职工、文职人员、 现役公勤人员以及家属、保姆等, 现役公勤人员以及家属、保姆等,在军队营院内 居住的,由军队机关负责普查, 居住的,由军队机关负责普查,普查表移交当地 人民政府指定的人口普查机构; 人民政府指定的人口普查机构;不在军队营院内 居住的,由地方人口普查机构负责普查。 居住的,由地方人口普查机构负责普查。
内蒙古统计局李松林
八、人口普查的质量控制
十七) 在人口普查登记、 ( 十七 ) 在人口普查登记 、 快速汇总、 编码、 快速汇总 、 编码 、 数据处理各环 节实行质量验收制度。 节实行质量验收制度 。 验收不合 格的必须返工, 格的必须返工 , 直至达到规定的 质量验收标准方可转入下一工作 环节。 环节。
内蒙古统计局李松林
六、人口普查的登记和复查工作
(十四)普查登记时,申报人 十四)普查登记时, 应当依法履行普查义务, 如实回 应当依法履行普查义务 , 答普查员的询问, 不得谎报、 答普查员的询问 , 不得谎报 、 瞒 拒报。 报、拒报。
内蒙古统计局李松林
六、人口普查的登记和复查工作
十五) 普查登记结束后, ( 十五 ) 普查登记结束后 , 普查 指导员应当组织普查员按照规定的 方法进行全面复查, 发现差错, 方法进行全面复查 , 发现差错 , 应 重新入户核对, 经确认后予以更正。 重新入户核对 , 经确认后予以更正 。 复查工作应于2010年 11月15日前 复查工作应于 年 月 日前 完成。 完成。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_人口金字塔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_人口金字塔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201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阿克苏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阿克苏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阿克苏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阿克苏地区统计局2011年8月26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阿克苏地区行政公署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地区常住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3]为237080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980354相比,10年共增加390455人,增长19.7%。

年平均增长率为1.82%。

二、家庭户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666921户,家庭户人口为228837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59人。

三、性别构成全地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25608人,占51.7%;女性人口为1145201人,占48.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02。

四、年龄构成全地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42590人,占22.9%;15-64岁人口为1697360人,占71.6%;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0859人,占5.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地区人口中,汉族人口542713人,占总人口的22.9%,各少数民族人口1828096人,占总人口的77.1%。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5250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6557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93165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81875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克苏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主要数据公报[1]
阿克苏地区统计局
2011年8月26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阿克苏地区行政公署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地区常住人口
全地区常住人口[3]为237080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980354相比,10年共增加390455人,增长19.7%。

年平均增长率为
1.82%。

二、家庭户人口
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666921户,家庭户人口为228837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3.4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59人。

三、性别构成
全地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25608人,占51.7%;女性人口为1145201人,占48.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02。

四、年龄构成
全地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42590人,占22.9%;15-64岁人口为1697360人,占71.6%;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0859人,占5.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地区人口中,汉族人口542713人,占总人口的22.9%,各少数民族人口1828096人,占总人口的
77.1%。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5250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6557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93165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81875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988人上升为6433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7966人下降为698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8846人上升为3929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8850人下降为34535人。

全地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60929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55872人,文盲率[5]由8.5%下降为3.3%,下降5.2个百分点。

七、人口县(市)分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不含阿拉尔市。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全地区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文盲率是指全地区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6]各县(市)的常住人口占全地区合计常住人口的比重。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六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