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调研报告 --上海近现代园林
城市园林绿化调研报告

城市园林绿化调研报告城市园林绿化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城市园林绿化是指通过植树造园、种草增绿等手段,将城市环境进行美化和改善,以增加人们的生活舒适度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目标城市的园林绿化情况,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绿化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两种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市民对园林绿化的认知和满意度,并选择多个公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其绿化设施、植物种类和管理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市民对园林绿化的认知和重要性: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市民对园林绿化的认知程度较高,认为园林绿化对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公园植物种类和绿化设施: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目标城市的公园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包括花草、树木、灌木等。
绿化设施也比较完善,有草坪、座椅、景观灯等。
然而,也有一些公园存在绿化设施老化、维护不到位等问题。
3. 绿化管理情况:调研结果显示,目标城市的绿化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虽然有一些园林绿化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但是还存在着绿地养护不到位、绿化设施损坏等问题。
四、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园林绿化的认知度和重要性,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
2. 加强绿化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公园设施的使用寿命和功能完善。
3. 加强绿化管理和养护工作,提高绿化设施的使用率和品质,定期检查和修整绿地植被,增加绿化管理人员的数量和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4. 增加绿化面积和种植各类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以提高整个城市的绿化率,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问题。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目标城市的园林绿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绿化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加强绿化管理和养护工作,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提升市民对城市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园林调研报告

园林调研报告近些年来,城市园林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一个城市的“绿肺”和“氧吧”,园林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园林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次调研围绕着园林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展开。
1. 园林的规划一个优秀的城市园林必须有良好的规划基础。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城市的园林规划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城市将园林建在人口密集的商业区或者居民区,由于城市用地面积的限制,导致这些园林空间狭小,植被不够丰富,无法为城市带来充分的生态效益。
我们认为,在园林规划中,应该更加注重根据不同城市和地区的特点进行科学规划,减少死板化的规划方式。
同时,应该依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园林规划方案,以实现城市园林健康发展。
2. 园林的建设城市园林的建设是关键的一环。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看到很多城市在建设园林时,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如建造园林设施过多、园林面积过小和建造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破坏等。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建议,城市园林的建设应该坚持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证建设过程中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适当减少园林设施和人工塑造,尽可能保留自然景观。
同时,还要注重园林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使其达到观赏性、休闲性和生态效益。
3. 园林的管理园林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园林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不足、安全隐患等。
这些问题将危害园林的正常运营和人们的安全。
为了加强城市园林管理,我们建议,完善城市园林管理制度,加强园区管护,建立园林管理人员的专业队伍,及时发现和解决园林管理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园林的公共安全保障。
4. 园林的维护城市园林的维护是持续和必要的工作。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注意到,很多城市园林维护不到位,出现了死树、枯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园林的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
为了加强城市园林的维护工作,我们建议,加强园林维护人员的队伍建设,完善园林维护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压缩机、草刀、高空作业安全管理,提高园林的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
城市园林绿化调研报告

城市园林绿化调研报告
《城市园林绿化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城市绿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
1. 实地调研:走访城市各个地区的公园、绿地、景观道路等,观察和记录绿化情况。
2. 问卷调查:向市民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城市绿化的需求和意见。
3. 专家访谈:与园林绿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获取专业建议。
三、调研结果
1. 绿化现状:大部分城市地区的绿化工作较为滞后,树木种类单一,绿地布局不合理,缺乏景观和生态功能。
2. 问题分析:城市绿化与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等部门的协调不足,导致绿化工作协调性较差;绿地维护管理不到位,绿化项目缺乏长期规划和投入。
3. 发展方向:应加强城市绿化规划和设计,推动多部门合作,注重绿地生态功能的提升和人文景观的营造,加大对绿化项目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四、建议与展望
1. 加强部门协调: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强化
沟通和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2. 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绿化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绿化项目的长期运营和维护水平。
3. 积极参与社会: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共同打造美丽的城市景观。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不仅需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报告,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关注,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 案例

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案例摘要:一、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简介1.研究院的成立背景2.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二、研究院案例介绍1.案例一:上海老洋房改造项目1.项目背景及意义2.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果2.案例二:上海城市公共空间优化项目1.项目背景及意义2.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果三、研究院对我国城市更新的贡献1.推动城市更新理念的普及和发展2.为城市更新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经验3.培养专业人才,提升行业水平四、展望未来1.研究院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发展规划2.研究院对我国城市更新事业的发展期待正文: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是一家专注于城市更新领域的研究机构,旨在推动我国城市更新的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各类城市更新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
研究院的案例之一是上海老洋房改造项目。
该项目针对上海特有的老洋房建筑进行改造,以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院充分考虑了老洋房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力求在保护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为老洋房居民带来了舒适便捷的现代生活环境。
另一个案例是上海城市公共空间优化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整合和优化,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水平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研究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运用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改造。
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得城市公共空间更加人性化、舒适,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通过对城市更新理念的推动、技术支持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为我国城市更新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研究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城市更新项目,助力我国城市更新事业的发展。
上海公园调研报告

上海公园调研报告上海公园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上海市不同地区的公园建设情况,包括公园数量、规模、功能以及市民对公园的使用情况等。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上海市不同地区的市民群体。
调查范围主要包括市区的公园以及郊区的山水公园等。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我们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式,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公园数量和规模据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目前共有公园194个。
其中,市区公园占比较大,约占总数的60%;郊区公园和山水公园各占约20%。
从公园规模来看,大型公园占比较小,约为10%,中型公园占比较大,占总数的60%,小型公园约占30%。
2. 公园功能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市的公园功能主要包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散步纳凉以及文化活动等。
其中,休闲娱乐是市民最主要的使用目的,占比约为60%;其次是健身锻炼,占比约为30%;其他功能如散步纳凉和举办文化活动的需求也有一定的比例。
3. 公园设施和管理调查发现,上海市的公园普遍设有基础设施如休息椅、公厕、自行车道等,还配备了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音乐喷泉等丰富的功能设施。
此外,公园内还有不少文化景观和艺术装置,以满足市民对美的追求。
市民对公园的管理普遍满意,但也有一些市民对公园管理不够规范的现象表达了不满。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上海市的公园建设相对较为完善,数量较多,规模较大,可以满足市民日常的休闲娱乐需求。
2. 公园功能多样化,市民对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的需求较大,文化活动和社交交流的需求也有增长趋势。
3. 公园设施相对较为完善,但在一些基础设施的规划和维护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公园建设的力度,尤其是在市区较为密集的地区,增加公园数量和规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民需求。
园林调研报告(5篇材料)

园林调研报告(5篇材料)第一篇:园林调研报告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作用摘要:从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调节室外的气温,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并详细地探讨了城市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景观园林绿化这门课,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规划,包括幼儿园、中小学、企业、公园、森林的绿地规划,根据建筑和环境的需要来对周围景观进行人性化设计。
通过了课程的学习更加深刻的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要求。
我们作为学设计的学生应该以艺术美学为出发点,从书本或是实际工程中吸收丰富的形式语言,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的、面向外环境建设的学科之一,但是核心都是以人为本,内容和涉及的要求都比室内设计要严谨的很多,要考虑的也很多,综合建筑的种类和形式进行规划,力求达到形式美和功能全,科学和艺术融合统一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通过老师上课对植物的分类以及种类的划分,大部分都是装饰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提高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中公园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因而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也日益显得重要,人们产生了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空间设计方法的迫切需求。
通过上课所学到的知识我也想对幼儿园、中小学、企业、公园等这些周围进行规划进行景观设计。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公园中各景观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还要综合考虑公园的主题、空间、功能等方面的合理性,进而使人们能够在公园中,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享受,相关概念、规划标准、设计趋势等基础理论,阐释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包括功能分析、交通组织、空间体系等内容,并且通过教学实践的介绍,清晰地将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过程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使初学者能较快地进入到设计学习中去。
上海调研报告

上海调研报告上海,这座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金融、科技和文化的重要枢纽。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上海的发展现状、优势与挑战,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
一、经济发展上海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
金融业高度发达,陆家嘴金融区汇聚了众多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股票、债券、期货等市场交易活跃。
贸易领域,上海港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货物吞吐量巨大,对外贸易往来频繁。
在制造业方面,上海具备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优势产业。
尤其是汽车产业,上海拥有众多知名汽车品牌的生产基地,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升级。
然而,上海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产业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同时,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如贸易摩擦等,也对上海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压力。
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上海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张江高科技园区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人才,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上海在科技研发投入上持续增加,科研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
同时,政府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但与国际领先的科技城市相比,上海在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掌握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高端科技人才的竞争也较为激烈。
三、城市建设上海的城市建设堪称典范。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地铁、公交、高架道路等构成了便捷的出行体系。
城市规划合理,高楼大厦与历史建筑相得益彰,展现出独特的城市风貌。
在环保方面,上海加大了对环境治理的投入,空气质量逐渐改善,垃圾分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城市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在高峰时段仍然较为严重,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个需要妥善解决的课题。
四、社会民生教育资源丰富是上海的一大优势,拥有众多知名高校和优质中小学。
医疗水平先进,医疗机构分布广泛,能够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上海绿地调查报告[修改版]
![上海绿地调查报告[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c3907bcc22bcd127ff0c18.png)
第一篇:上海绿地调查报告上海绿地调查报告城市园林-园林城市正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重要命题。
生态、环境质量、最佳人居等新的城市观念都是与城市园林结缘的。
一个现代化国际城市必备完善的绿化系统,都是以城市绿地为纽带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生活,聚居于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
城市绿地空间是城市中人与自然的交流平台,它为久居混凝土森林中的城市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生活空间,使得居民能够最大程度地贴近自然,享受生活。
在信息交流频繁、思想文化交汇、艺术风格多元、功能要求复杂的今天,被誉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正日新月异地发展,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采用了较之以往丰富得多的技术手段和设计元素。
综观上海,这几年,上海的公园绿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引人瞩目。
世纪公园世纪公园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东南部、世纪大道的终端,公园西北临行政文化中心、上海科技城,东南临国际博览区与内环线相接,世纪公园规划用地规模140.3公顷,总投资约8.44亿元人民币。
是上海内环线中心区域内最大的富有自然特征的生态型城市公园。
世纪公园的总体规划,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人与自然的结合,具有现代特色的中国园林风格。
公园以大面积的草坪、森林、湖泊为主体,园区建有中央湖岛、会晤广场、乡土田园、国际花园、树林草坪等景区,以及鸟类保护、科学体验,露天表演、儿童游乐园等设施。
以及世纪花钟、镜天湖、南国风情、东方虹珠盆景园、绿色世界浮雕、音乐喷泉、音乐广场、群龙追月喷泉、缘池、竹林、鸟岛、奥尔梅加头像和蒙特利尔国等。
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共栖的设计思想,反映公园内阡陌纵横、丘陵起伏、乔木长绿、湖水清澈的景观效果。
园内种植银杏、香樟、广玉兰、悬铃木、雪松等大型乔木。
园内乔灌相拥、四季花开,湖水荡漾、溪水蜿蜒,竹影斑驳、草木葱郁。
陆家嘴中心绿地位于小陆家嘴,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中心绿地,在金融贸易中心区林立的幢幢高楼中,被称为城市中的一叶“绿肺”,进入绿地,感受到的不仅是空气清新,心旷神怡,还能寻到浦东变迁的脉络。
园林调研报告

园林调研报告调研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园林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城市园林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安静、美丽的场所,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占据了原有的空地和绿地,城市园林的建设面临一些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就城市园林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调研过程调研地点调研范围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域内的城市公园和居民小区的园林。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1.实地观察:通过实地观察城市公园和居民小区的园林,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访谈调查:通过与园林管理人员和居民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城市园林的看法和建议。
3.网络问卷: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发放问卷,搜集广大市民对城市园林的看法和建议。
调研结果城市公园的现状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调查,我们发现市中心区域内的城市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设施落后:园内公共设施较为陈旧,仅有基本的长椅、垃圾桶等,没有更加实用先进的设施,且不够完善。
2.绿化不足:一些城市公园的绿化面积较小,或者有的地方绿化不足,缺乏新植物的更新和园内生态的完善。
3.安全问题:一些城市公园晚上缺乏照明设施,环境不够安全,需加强治安管理。
居民小区的现状同样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调查,我们发现在市中心区域居民小区园林的建设和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设施单一:大多数小区的园林设施都比较单一,只有少数特别好的小区设置了更加完善的设施。
2.维护不及时:一些居民小区的园林长期没有得到维护而出现门窗破损、绿化植物缺乏等问题。
3.面积小:许多居民小区园林面积较小,不足以满足居民们的需求。
调研结论据此,我们认为,城市园林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加强市中心区域内城市公园的建设:应该注重城市公园的功能完善及舒适性改善,提高公园的便利性及安全性,增加各种生态环境系统的配置,并适当增加设备设施的更新和完善。
豫园考察调研报告

豫园考察调研报告豫园是上海市的一处历史悠久且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豫园进行考察调研,主要包括豫园的历史背景、景观特色、管理运营情况以及问题存在及解决方案等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每个方面的情况。
首先,豫园作为上海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历史悠久且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豫园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其建筑风格主要为明清两代的园林艺术风格,集中展示了江南园林的特点和精髓。
作为一处园林文化遗产,豫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其次,豫园具有独特的景观特色。
园内拥有众多精致的建筑和景观,如石韵廊、琉璃堂、豫园大门等。
这些景观保留了明清时期建筑的风格,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
此外,园内还有古井、假山、楼阁等独特的景观,给游客带来了愉悦的观赏体验。
再次,对于豫园的管理运营情况,可以看出管理团队对于景区的管理非常重视。
园区内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景区的维护和保洁工作,确保了景区的整洁和井然有序。
此外,景区还设置了相关的游客服务设施,如问讯处、公共厕所等,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游览环境。
最后,豫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游客密集时存在拥堵、景区设施陈旧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例如,可以合理安排游客的流动路线,增加疏导人员,减少游客的拥堵情况;同时,对景区设施进行维护和更新,以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综上所述,豫园作为上海市的一处重要旅游景点,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景观特色。
对于豫园的管理运营情况,管理团队加大了对景区的管理力度,提供了良好的游览环境。
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游客流动和对设施进行维护来解决。
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豫园将会越来越好,为更多的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
城市绿化调研报告——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改善人居生态环境

城市绿化调研报告——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为了解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和问题,调研了市区的几个主要园林景点,并与相关专家进行了交流。
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一、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1.绿化覆盖率:在市区范围内,绿化覆盖率大致为30%,由于市区建设和扩张,城市绿化的土地面积日渐减少。
2.绿地分布:绿地主要集中在市区的公园及大型景区,而临近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绿地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绿地的不均衡分布现象。
3.绿化品种:城市绿地中种植的植物主要以乔木、灌木和草坪为主。
虽然品种丰富,但缺乏本地特色植物。
并且,部分绿化地块的绿植维护不到位,造成植物死亡率较高。
二、存在的问题1.绿地不足:市区的绿地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
特别是居民区周边和商业区缺乏绿地空间。
2.环境污染:市区的空气污染问题严重,城市绿化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
缺乏足够的绿植,无法吸收大量的废气和提供新鲜的空气。
3.生态系统失衡:城市园林绿化的不均衡分布,使得生态系统失去了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同时,缺乏本地特色植物,导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降低。
4.绿化管理不善:部分城市绿地的管理存在问题,如绿植维护不到位、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等,导致了植物死亡率较高和景观质量下降。
三、改进建议1.提高绿化覆盖率:加大对城市绿地的投入,增加绿地面积,特别是在居民区和商业区周边增加绿地空间,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2.引入本地特色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引入本地特色植物,丰富植物的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完善绿化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绿化管理制度,加强绿植的日常维护工作,减少植物的死亡率,提高景观质量。
4.推广生态建设理念:加强市民对生态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激发市民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积极性。
5.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注重寻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点,鼓励发展具有环保性和经济效益的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四、结论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调研,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园林绿化在提高人居生态环境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对上海杨浦区的道路植物配置进行对比分析-市政工程论文-土木建筑论文

对上海杨浦区的道路植物配置进行对比分析-市政工程论文-土木建筑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在生态型园林城市中,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线性、网状等形式将城市的各个功能区连结起来,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
景致优美的道路绿地植物群落,不仅可以提高道路绿地的生态效益,也可以提高道路绿地景观的丰富度.近年来,上海市的城市中心道路景观在大建设的背景下有了很大的提高,既丰富了城市的绿地景观,增加了城市的绿地率,也改善了城市的环境。
但是一些老城区的道路绿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植物种类和季相景观单一,道路绿化形式单一,部分道路绿地率低等。
笔者对上海市杨浦区内的45条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景观进行了调查,从道路绿化的现状、道路的景观和生态、后期养护管理等方面对上海杨浦区的道路植物配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指出道路植物配置的优劣,针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措施及建议,为城市道路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对上海市今后的道路植物选择和配置有一定借鉴作用。
1 调查方法与内容2012年9~11月,选取上海市杨浦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主次干道进行实地调查,其中有中环路、黄兴路、四平路、邯郸路、淞沪路、国泰路、国顺路、政化路、政肃路、政修路、政立路、政熙路、大学路、政民路等45条,主要从道路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3个方面分别调查植物种类、配置方式、观赏特性以及植物应用的频度。
2 调查结果与分析2.1 植物群落应用频度调查频度是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
在所调查的道路绿地中应用的乔木达47种,频度较高的乔木有香樟、日本晚樱、悬铃木、广玉兰、榔榆、榉树、棕榈、垂柳、女贞、五角枫等,其中香樟在调查的70块样方中出现了56次,频率高达80%,是出现频度最高的乔木(图1)。
灌木种类达51种,频度较高的灌木有瓜子黄杨、金叶女贞、红花檵木、珊瑚树、八角金盘、海桐、山茶、紫薇、金丝桃、杜鹃等(图2)。
城市绿化调研报告

城市园林绿化的调研报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光荣使命。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我市城市绿化工作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以及学习国内外的好做法,对我市城市绿化提出如下建议:一、加强研究提升城市绿化理念多年来,我市绿化曾有过误区,学大连、造草坪,学南京、山野大树进城。
实践结果,北方干旱缺水,养护费用高,大造草坪之风受到专家质疑;山野大树可以使城市绿化“大跃进”,但不仅成活率低,还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专家也持否定态度。
专家在考察我市创建园林城市时曾指出:因地制宜,花灌草、树结合,以树为主,多品种种植。
实践证明,这一绿化思路既有科学道理,也符合我市实际。
由于人们对生态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一些新的绿化理念应运而生,如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植物色彩对城市观赏的作用,以及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等等,都丰富了城市绿化的理念。
北方城市四季分明,干旱少雨究竟如何绿化,园区、街道、企事业单位绿化应遵循哪些原则,这些都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在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市城市绿化的进程中,必须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广学外地经验,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为城市绿化不断注入新观念、新思想,把新的理念贯穿到城市绿化建设和设计全过程。
纵览当今国内外诸多城市绿化设计和建设思想,首推城市森林的建设。
在生态化城市的发展中,城市森林植被作为城市之“肺”,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城市森林在生态化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获得人们极大关注,达成了广泛共识。
面对日渐突出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城市森林发展已成为生态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形式和核心内容。
国内外城市森林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拿大专家就提出了建设城市森林的设想引起各国政府的热烈响应,并通过立法和政策支持,大力推动城市森林建设。
比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森林资源相对丰富,许多城市都是建设在森林之中,体现城中有森林,森林包围城市的特点。
城市园林绿化调研报告

城市园林绿化调研报告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城市园林绿化现状及相关问题,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和改善建议。
调查对象:
我们选择了城市A、城市B、城市C作为调查对象,包括这
些城市的公园、街头植物、居民小区绿化等方面。
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居民和游客,内容包括对城市绿化满意度、绿化设施利用率、绿化维护情况等进行评估。
实地考察主要观察了城市绿地面积、植物种类、绿化项目规划和执行情况等。
调查结果:
1. 城市A的绿化面积较大,公园设施完善,但存在部分公园
维护不到位的问题。
2. 城市B的居民小区绿化较好,但城市街头植物种类较单一,需要增加植物多样性。
3. 城市C的公园设施老化,绿地面积相对较小,需要加大绿
化投入。
问题分析:
1. 缺乏专业的绿化管理团队,导致公园维护不到位。
2. 缺乏绿化项目规划和执行的长远性,导致绿化成果不稳定。
3. 缺乏对植物多样性的重视,导致城市绿化单一化。
改善建议:
1. 建立专业的绿化管理团队,加强公园维护工作。
2. 制定长远的绿化项目规划,保障绿化成果的持续性。
3. 鼓励种植多样化的植物,提升城市绿化景观的美观性和生态性。
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城市园林绿化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也发现了一些可改善的方向。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加大绿化投入,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
苏杭景观园林调研实习报告4600字

苏沪杭景观园林调研实习报告4600字实习目的这次学院教师安排我们去南方实习,目的是感受南方城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参观考察南方园林,对造园手法及运用有更深化的理解。
实习时间—实习地点上海周庄苏州实习内容一、上海-----路过的繁华实习第一站是上海,从青岛到上海,一夜的奔波,从北方到南方。
在我的印象中,上海是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繁华都市。
到了上海,感受到了与北方截然相反的城市气息。
擦肩而过的梅雨时节,别具一格的建筑群,江南风格的弄堂胡同,都深深吸引着每个游客。
1 大家首先去的世博园,早在去年世博会开幕的时候,中国馆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出名天下。
中国馆坐落在黄浦江畔,宛如一片火红的花瓣点缀着江畔。
站在中国馆前,它已宏伟的气势震撼着每一颗心灵。
斗冠造型配上火红的中国红颜色,显得无比沉稳大气。
在里面参观了一番,里面空间的布局,人流疏通都安排的合理有序,空间有层次递进感。
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构造美,总之我认为中国馆是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上,还建有“九州清晏〞。
所谓的九州清晏是一个现代的屋顶花园,供人们休闲娱乐。
走在其中,感受到造园的魅力,竹林,清水,怪石,现代小品交融在一起,散发着幽静和谐的韵味。
2 第二天,在教师的带着下去了江南有名的私家园林——豫园。
在繁华的都市里,高楼的重重包围下,还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古典园林,让人心中更加欣慰。
我们先去的上海城隍庙,四面建筑合围,中间的场地供人们烧香拜佛。
烟雾缭绕,眉宇间彰显出佛气。
在城隍庙感触最深的就是正堂屋顶上的那些小雕塑,有龙,有人群,栩栩如生,很是佩服古代的能工巧匠。
外围是豫园商业街,商品琳琅满目,在古建筑的衬托下,走在其中,随时感受着古代风俗文化。
真正的豫园里面只有三十余亩,但是却表达出其独特的造园风格。
地处上海,人多地狭,布置一个大型园林,非得有高超的“小中见大〞手法不可。
通过仔细地游览看了出来,豫园的构园整体上运用了分层连续组景手法。
景观园林分析以上海鲁迅公园为例

园林工程与管理技术调研报告——以上海鲁迅公园为例概况鲁迅公园建于1906年,是由英国园艺师设计的体育运动场所,1922 年称“虹口公园”总面积28. 63 公顷,1956 年迁建了鲁迅墓园,1988 年改称“鲁迅公园”。
它是中国第一个体育公园,同时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改建的上海第一个纪念性文化休息公园,也是至今保留下来的上海最大的原租界公园,在中国公园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鲁迅公园经历了以清代租界公园为起源、民国时代的改扩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阶段的改造这一过程变迁至今,揉合了一些中国造园艺术,形成了上海城市公园特色。
空间布局鲁迅公园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由于远离上海市的现代化的建筑群,空间结构采取了较为经济美观的自然式布局。
鲁迅公园是仿英式自然园林建造的,园林单位在建国后对其改造时又添加了许多我国的造景手法从而形成了现在的空间结构。
公园的结构是由一条水体景观轴线将山水休闲功能和文化纪念功能串联起来。
鲁迅公园是以纪念为主要特色的公园,全园有鲁迅纪念馆、纪念亭、鲁迅墓等著名的纪念型景点,同时还具有游乐景观、北大山景观、樱花园、生态岛、友好钟座、松竹梅、百鸟青山、湖光岛影、柳堤姿色等自然景点以及涉外旅游景点梅亭、梅园等休闲景观,且这些景点都是分布于公园水体周围,由公园水体来组织景观游览路线,将各个景点彼此之间相互隔开又彼此联系,在统一中展现变化,又在变化中将其统一起来。
公园现在的布局是在1956 年改造和1959 年扩建后形成的。
采用中国园林格局, 体现了“利用天然,施以人巧”这一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创作精神,继承了我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此次改造是在原来的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基础上进行的, 故在不少地方仍然保留了原有的布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英国风景园的特点。
如进园后原有的直径320 英尺的大草坪形式仍予保留,改建成一片疏林广场。
公园的南部、中部地势平坦,布置大面积的开朗宽广的缓坡草坪和广场, 这显示了英国风景园的一般特点,如今成为公园的标志性景观。
上海园林调研报告

上海园林调研报告一、上海人文地理背景上海是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也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
上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
是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
上海境内江、河、湖、溏相间,水网交织,河面积率为9%-10%。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源于欧美的近现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
既有江南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
二、上海园林绿化评价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而上海作为我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必然在园林绿化上走在我国前列,人均公园面积高,有很多人性化的设计,大胆的设计,有先进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尝试。
同时,在园林设计上也体现了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有很多国内外优秀设计公司的作品,有只属于上海的中西方结合的独特园林艺术。
三、个人体会我们去的那些公园,虽然受限于时间,基本上都有一定的人流量。
我觉得设计师设计出作品,然后有人愿意去到那个地方,愿意待在那里,继而发展出社交、健身等活动,下次还愿意再去,这是设计最基本的目的,也就是与人为本。
景观设计也是设计师和人的对话,如果设计师的一些理念和想法能够被身处设计作品中的人们捕捉到,那设计作品是非常有意义,因为它可以传达设计师的声音。
土人的创始人俞孔坚说过,风景园林学科领域是社会正义的工具,自然环境的守护者,土人设计的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用人工构筑的湿地,净化河水,是低维护的城市公园,正是充当了自然环境的守护者。
所以设计应该是体现设计师的一些思考,而并不是我们写设计说明的那些套话,所以我们不是单纯地去画构图而已,也要通过我们的作品去传达一些我们的想法,正是这些理念指导了我们的设计。
近代上海提篮桥城区研究的开题报告

近代上海提篮桥城区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近代上海提篮桥城区研究
背景:
近代上海是一个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的城市,提篮桥地区位于
上海市区中心,是上海市的老城区之一。
提篮桥城区是上海黄浦江南岸
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和居住区,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之一。
本
研究旨在探讨提篮桥城区在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历程、特点和
影响。
目的:
通过对近代上海提篮桥城区的研究,探讨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发展历程以及对上海城市的影响,为今后城市规划和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
1. 提篮桥城区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2. 提篮桥城区的社会经济特征和文化景观
3. 提篮桥城区在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 提篮桥城区文化保护和城市规划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通过收集历史文献、地图、照片等资料,了解提篮
桥城区的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 实地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提篮桥城区,了解其文化景观和现状。
3. 访谈法:通过采访当地居民及有关专家,了解提篮桥城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近代上海提篮桥城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为今后城市规划和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同时,可以对上海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人文和城市规划等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上海老旧居住小区园林环境改造的开题报告

上海老旧居住小区园林环境改造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上海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老旧的居住小区在上海市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这些小区的园林环境存在许多问题,如设施老化、绿化率低、环境脏乱差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城市面貌的美观度。
因此,对老旧居住小区进行园林环境改造成为了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选题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老旧居住小区园林环境改造的方法和策略,探索改善园林环境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面貌的美观度。
三、选题内容本研究将重点研究以下内容:1. 分析老旧居住小区园林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归纳总结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2. 研究国内外园林环境改造的案例,分析其方法和策略,为上海老旧居住小区园林环境改造提供参考。
3. 针对上海老旧居住小区的园林环境问题,提出改善方案和策略,并探索有效的实施方法和手段。
4. 对改造后的园林环境进行评估和反馈,以监测改善效果和效果的持续性。
四、选题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改善老旧居住小区园林环境的方法和策略,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具体的参考和实施方案。
同时,改善小区的园林环境还可以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也可以提高城市的美观度,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文献研究法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对园林环境改造的国内外现状和方法进行梳理和分析;实地调查法是通过对实际的老旧居住小区进行调查和现场观察,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情况;案例分析法是通过对已经成功改造的小区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适合上海老旧居住小区的园林环境改造的方法和策略。
六、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 归纳总结上海老旧居住小区园林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2. 提出适用于上海老旧居住小区的园林环境改造方案和策略,并探索有效的实施方法和手段。
3. 评估改造后的园林环境的效果,并反馈给城市管理者和居民,以监测改善的持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近现代园林
引言:
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一种最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它不仅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技法,而且它包含了中国人传统文化追求以及景观设计的理论。
另一方面,中国现代的公园依旧是人们重要的休闲场所之一,它应该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发展,或者说是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设计原理的一种碰撞融合。
以下我们将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上海近现代的七处园林介绍,来探究上海近现代园林设计的方法变化。
1、外国建造时代——黄浦公园
黄浦公园建成于1868年8月,是上海最早建造的公园,经过多次改建。
现在的黄浦公园东临黄浦江,北依苏州河,黄浦公园占地31亩,绿化面积10.92亩。
当时的工部局工程师克拉克于同治1864年先后提交两份整治外滩和苏州河口岸线的报告。
这一方案在1865年4月28日召开的租界纳税人年会上获得通过,1868年8月8日,公园正式对外国人开放。
2、两种的文化的交汇——徐园
徐园为清末民初上海私人花园对外开放者之一,对上海的戏剧和电影业有很大影响。
抗日战争时,因火灾被毁。
外表上看徐园是一座西方建筑,但是当年的徐园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园林。
从正门进入徐园,迎面见到的便是一道环绕全园的长廊。
门内朱栏间,有花台一座,台中植有参天石笋一柱,四周修竹数竿,颇具风韵。
长廊地势起伏,呈波浪形,别具一格。
廊边的栏杆与亭榭因势巧合,颇成章法。
长廊自东西角向北延伸,再折向园西,然后复又朝南延伸。
这个时代的园林正表现了中西方文化强烈的交汇。
3、苏联模式公园——上海动物园
1953年 10月,市政建设委员会决定在原新泾区高尔夫球场辟建一座文化休息公园,名为文化公园。
1980年更名为上海动物园。
园内建成了竹结构大门、五曲长廊、八角环廊、双檐气楼、六角亭、小方亭等建筑。
在规划设计中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如不同功能分区在总规划中的位置、各分区与园林景色的结合、适应新功能分区的构图方式等。
这些中国古典的建筑以当时苏联公园的模式进行规划,可谓时代的结合品。
4、大地园林化与时代象征——长风公园
上海长风公园位于大渡河路189号,东邻华东师范大学,南近吴淞江(苏州
河),西靠大渡河路,北临怒江路。
一九五七年四月开工建园,公园取《宋书·宋悫传》中“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意,定名为“长风公园”。
公园继承了我国传统园林艺术,借鉴北京颐和园风格和杭州、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总体布局模拟自然,园景以湖为主,山水结合,浩瀚的湖面和26米高的铁臂山构成全园独特的景观。
湖畔山侧,供人休憩的亭、榭、廊古朴轻盈,在湖面烟波中影影绰绰,铁臂石景、银锄碧波,青枫绿州、夕阳晚照,岁寒三友、迎春池、睡莲池等20余处园林景点姿态万千。
5、中西融合风格的探索——方塔园
方塔园是松江古城中一座以观赏历史文物为主体的园林,全园占地面积182亩,园址原是唐宋时期古华亭的闹市中心,东有爱民街、西有三公街,既是古代文人的汇聚地,又是松江遗址的缩影。
以方塔为中心,在其南侧设立的一面古墙又将全园划分为南北两个空间,北半部分荟萃了众多的文物古迹,主要采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着重于意境的创造;南半部分则是现代园林的风格,以大片的绿化为主,着重于空间的营造。
方塔园中钢构架的垂花门便是采用先进的工业技术和现代材料, 同时积极地拓展了传统建构体系的造型语言, 体现了新时代的技术和材料特征, 是现代园林建筑新文化的开端。
土山堑道和乌桕林为其自然特色的场所空间中, 突破了简单的观赏目的, 重在建立人与自然的现代对话关系和互动特征, 激发人们内心热爱自然的情感。
方塔园内古迹很多, 宋代方塔, 明代照壁, 清代宫殿等等都要同处一园, 而布局上面对现实, 尊重历史的真实性, 将各个历史时期的迁移建筑各处其位, 但相互隐约有不同方向的轴线关联, 打破了保持传统典型中轴线格局的陈旧观念,使得塔院各个主体建筑均真实呈现最佳方位, 而环境也具有轻松随意的氛围。
在现代区部分,尽管其设计采用了许多西方园林的手法,却经过提炼与选取——大草坪、湖水、游园道路的设置皆以方塔为中心,相互呼应,创造出富有现代特色又能和方塔相协调的园林空间。
作为一个以历史古迹为主的新建公园,方塔园很好地把握了现代与古典的关系,烘托了历史文物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场所,成为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结合的园林范例。
6、纯仿古园林——上海大观园
1988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
大观园在设计上颇费心机,与北京大观园明显不同的是上海大观园利用江南水乡的特点在园中布置了大面积人工湖泊。
以大门
—体仁沐德—大观楼为中轴,有10多组建筑,20多个景点,建筑面积共7837平方米。
设计曲径通幽大假山作入口屏障,以挖湖取土堆掇1座高16米的小山为大观楼的背景,构成大观楼背山面水的壮丽气势。
全园以大湖为中心,以池塘、沁芳溪沟通各景点,构成有主有支、有动有静的水系,湖边设亭、榭,湖中设曲桥、石舫、石灯,溪上设桥亭,形成山重水复、流水人家的江南园林风光。
大观园巧妙运用园必封、必隔,在封隔中求得气势流动和内聚中心的中国传统建筑观念,建造1个封闭、向心的内涵丰富的小天地,在有限空间中安置无限空间,增加景物层次,使建筑与环境融合为一,借环境气氛表达人物品格,使《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景观再现人间。
7、现代园林——徐家汇公园
总平面的设计上它就像一缩小的上海版图,公园中央的一条河将整个公园分成了“浦东"和“浦西”,浦西部分采用的平面布局是西式公园整齐开敞的形式,而河东则更多是中式园林的曲径蜿蜒的小尺度景观。
在入口处它还保留了工业建筑群里最显著的构物——45米高的大中华橡胶厂烟囱,它处在整个公园的对角线上。
绿化种植更富有节奏和韵律,营造出经典飘逸的浪漫风情。
河滨绿化以营造自然气息为主,栽植水生植物和姿态优美、耐水湿的乔木。
在公园的空间利用上立体化,既符合了现代社会中土地紧张的特征,也提供了不同的观景角度和层次。
公园中央上空有一观景天桥横贯公园,既起到了分流人群的作用,同时人们可以在桥上俯视公园的全貌。
总的来说徐家汇公园体现出了现代化公园中几个比较重要的特征,它的位置是一个繁华街区的过渡带,是供人们在忙碌生活中小憩一下的场所,他既要满足展现上海时代的风貌的要求又要满足功能上的完备,现代的公园很多已经不仅是一个孤立的景观花园,像徐汇公园就是处在一个半开敞的定位,它更多的要考虑周边环境的气氛并与之协调。
结论:
不管是近代还是现代建设的上海园林,都无法避免的一点就是,结合当时当地的条件进行设计。
殖民时期设计的黄浦公园和徐园,设计风格已经很大程度西化;建国时期设计的上海动物园和长风公园则是受到苏联功能主义的影响;文革结束后设计的方塔园受到当时开放的思想影响,在保持古典园林特征的基础上借鉴了许多国外园林的设计方法;上海大观园式的奢华复古体现了改革开放10年后中国资产阶级无比富裕的情况;徐家汇公园则更多注重象征作用,深受当时的
政治风气影响。
但不管受到了何种影响,可慰的是各个时代的中国建筑师们都没有丢掉传统的意识,在摸索中不断地将传统园林的现代设计带上了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