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

1.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DP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3,均衡产出: 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4,乘数: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5,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投资边际效率:由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上涨而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R,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

(表示投资和利率间关系)6,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7,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8,流动偏好陷阱: 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9,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10,挤出效应(对投资或消费的挤出):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11,财政体系: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

货币体系: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 国民收入: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个人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1.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表示c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c=c(y)。

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表示s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s=s(y)。

3. 投资乘数:乘数即倍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变量变化的比率;投资乘数就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通常用k表示。

4.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5.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6. 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的比率。

1.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2.总需求函数:是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收入。

3.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

它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4.短期宏观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条件下,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出y取决于就业量N,即总产量是经济中就业量的函数,随总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宏观部分)

劳务和环境附加条约达成协议,从而为三 劳务和环境附加条约达成协议, 国通向北美自由贸易道路扫清了障碍。 国通向北美自由贸易道路扫清了障碍。 (二)作用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 , 有利于形成一个 包括贸易、 投资 、 包括贸易 、 投资、 金融和劳动力流动的一 体化共同市场, 体化共同市场 , 从而把北美地区的经济合 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欧洲联盟 (一)简介 欧洲联盟( Union,简称欧盟)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
劣势,这时两国仍存在进行贸易的可能性。 劣势,这时两国仍存在进行贸易的可能性。 即遵循“有利取重,不利择轻” 即遵循“有利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 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 本,则这个国家具有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 势。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 3、例 葡萄牙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毛呢生产上 具有比较优势。 三、赫克歇尔三、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四、规模经济理论 1、提出:克鲁格曼 2、基本思想: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各国用比以往更有 效的规模来专业化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 效的规模来专业化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 同时, 同时,它们之间相互贸易又使消费所有产 品成为可能 。 五、贸易保护理论 从重商主义到当代 尽管国际贸易有了极大 的发展,而且,总的趋势是贸易自由化,
受到威胁,或者出口国会把这些出口品作 为威胁对方的武器。因此,从国家安全出 发,也应该对某些行业进行保护。 3.幼稚产业论 3.幼稚产业论 幼稚产业论是为了使国内尚不备国际竞争 力的行业得以发展而进行保护的保护贸易 理论。落后国家的新兴行业无法与发达国 家竞争。为了使落后国家的这些行业得到 保护,就应该实行保护,最少是暂时的保 护,等这些行业发展起来,能与发达国家 抗争之后再放开。

西方经济学课件宏观部分第四版

西方经济学课件宏观部分第四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相同点: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决定和供给曲线决定决定价格和产量。

不同点:微观经济学中的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个体经济的供求曲线,而宏观经济学中的供给和需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的供求曲线。

三.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1.宏观分析中有些总变量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直接加总而得到。

2.有的时候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个体变量尽管可以加总,但是这种加总却达不到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目的。

3.有时候一些微观个体的行为就根本不能直接加总。

四.宏观经济学鸟瞰和本书宏观部分的章节安排国民收入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1.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的测度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销售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一个假设的纺纱厂年产出和收入报表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一.用支出法核算=C + I + G + (X - M)C:消费支出I:投资G:政府购买X:出口M:进口2001年美国和需求的构成构成金额(10万美元)百分比个人消费支出私人国内总投资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产品和劳务的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6987.01586.01858.0-348.910028.169.315.718.4-3.4100.0二.用收入法核算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国内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净值()3.国民收入()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美国2005年从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单位:1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减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固定资本消耗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减统计误差等于国民收入()减包含存货价值和资本消耗调整的公司利润净税收净利息社会保险税政府所经营企业的当前盈余企业当前转移支付加个人资产收入个人接收的转移支付等于个人收入()减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付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减个人各项支出等于个人储蓄507.7474.01574.142.81351.9848.0498.3871.2-11.380.21457.41525.31209.79072.112487.112520.810946.710903.910248.39038.6-33.5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公式:C + I = Y = C + S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公式:C + I + G = Y = C + S + T 〉C + I + G = Y = C + S + T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公式:C + I + G + () = Y = C + S + T + K 〉I + G + (X - M) = S + T + K第六节名义和实际实际=名义÷平减指数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

西方经济学课件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课件宏观部分

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X-M。商品和劳务的出口价值减去商品和劳务的进口价值的差额 。
1
2
3
4
5
6
二、所得或收入法 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收入加起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即工资金、地租、利息、利润。 工资和其他补助 雇主支付给工人的全部收入 净利息 个人在国内所得的全部利息 租金收入 房屋租金、专利和版权的收入 利润 公司利润 非公司利润 企业税 资本折旧 误差 三、部门法或生产法 对各生产阶段创造的价值加总来核算GDP。比如汽车,在使用生产法时,一般把国民经济分为农业、采掘业、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公共事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和劳务部门,把这些部门创造的价值加上政府税收,就得到GDP。
01
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02
四部门经济:居民、厂商、政府、国外部门
03
国外部门向本国提供商品和劳务,向本国进行购买,出口
04
总需求 总产出Y=消费+投资+政府购买G +出口X
05
Y=C+I+G+X
06
总供给 总产出Y=消费+储蓄+税收+进口M
07
Y=C+S+T+M
08
均衡的国民收入的条件是I+G+X=S+T+M
价格水平不变
第八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储蓄、消费和投资 一、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当代经济学以为储蓄是由居民进行的,投资是由厂商进行的。 决定储蓄的动机和因素是收入、财富的积累和预防未来 决定投资的因素是利润率的高低 二、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指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变量之间的关系。 决定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包括居民的节俭偏好、收入和利率等,但主要是收入。我们可以用方程来描述消费函数,C=f(Y) C表示实际的消费支出,Y表示实际的国民收入,消费与收入同向变动。 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占收入中的比例 边际消费倾向MPC:指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增加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部分)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九章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Economic Theory of Neo-liberalism]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概况第二节 供给学派第三节 货币主义第四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概况一、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古典学派[Classical School]——“十八世纪后期十九世纪前期政治经济学家的一种流派;这个学派认为,在自由的个人首创精神和强有力的竞争情况下,经济发挥其功能比在政府控制下较为好些。

……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是下述见解:财富的生产、消费和分配为经济规律所决定。

”[美]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9页。

新古典学派[Neoclassical School]——“187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经济学派。

这一学派的成员考虑到自十九世纪初以来所出现的变化而重建了古典经济学理论。

……新古典学派认为,竞争力量是调节经济活动从而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建立均衡的力量。

其理论主要是关于价格的理论,关于在消费者得到最大效用、生产者得到最大利润的刺激下,如何在各种用途之间分配资源的理论。

和古典学派的学说比较起来,新古典学派的革新主要是在数学方面。

”[美]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02页。

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自由放任主张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和萨伊的“市场定律”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每个人都必然努力尽可能使社会的年收入增大。

实际上,一般说来,他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在什么程度上促进公共利益。

……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

也并不因为并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宏观经济学框架一.国民收入的核算:产出法,支出法,收入法由总支出=总收入,得出,I=S(投资——储蓄恒等式)二.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总支出)1.均衡产出或收入,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或收入。

2.简单国民收入理论:只涉及产品市场,二部门经济,在短期时间内(需求增加而资源的价格不变)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由均衡产出等于总需求可以得出,i=s,(达到均衡产出的条件)3.i=s指意愿投资等于意愿储蓄,即非计划投资等于零,人们想要的需求和人们想要的产出或收入相等时,产品市场达到均衡;I=S是根据核算的定义推出的,所以二者必然相等,非计划投资不一定为零。

4.要提高国民收入,只需要提高总需求三.均衡产出的计算方法(投资i设为外生变量)1.根据消费函数,二部门经济中,y=c+i,c=a+by,可得Y2.根据储蓄函数,均衡产出的条件,i=s,s=y-c(y),可得Y一个市场中可以有多个部门参与,以上分析仅限于二部门,三部门时,i+g=s+t,其中t指政府净收入,全部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四部门中,i+g+nx=s+t+kr,nx指(X-M)为净出口,kr指本国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如救济性捐款等,都来自要素收入。

4.乘数论。

五个乘数目标:在充分就业且保持均衡收入或产出的前提下,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下面将一一分析,各市场达到均衡时的情况。

一.IS-LM模型(产品-货币市场)在简单国民收入理论中加入货币市场,投资i由利率r决定(一)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1.推导投资的决定:投资由利率决定,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2.移动。

财政政策:扩张,右移;紧缩,左移。

(基于三部门经济)(二).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1.推导利率的决定:货币供给量与需求,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利率即决定。

利率的供给为m=M /P,价格指数=P,实际货币量=m,实际货币供给量=M;货币的需求L=L1(Y)+L2(r)。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02
该恒等式反映了经济中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03
国民收入的基本恒等式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调 整税收和政府购买来影响GDP。
03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的衡量与类型
失业率
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通过 统计劳动力市场中失业人数 与总劳动力的比例得出。
自然失业率
新古典增长模型
模型假设
该模型假设劳动力按一个固定比率增 长,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 征。
结论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在长期中,一 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将由其人口增长率 和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决定。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货币主义观点
强调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决定性作用,认为货币供应增长过快会 导致通货膨胀,而较高的通货膨胀则会刺激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
04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定义
税收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来调节 经济活动的手段。
通过调整税收,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可 支配收入,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
政府支出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个人收入
01
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从各种来源获得的收入总和。
家庭可支配收入
02
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减去税款后的实际收入。
国民可支配收入
03
国民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可以支配的
总收入。
国民收入的基本恒等式
01
国民收入的基本恒等式是:GDP = C + I + G + (X - M),其中C代表消费,I代表 投资,G代表政府购买,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部分)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3、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

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4、消费倾向定义①指一定消费者群体(如儿童、妇女、青年、中年、老年人)在不同时期对商品需求的变动趋向。

它取决于购买力水平、商品供应品种和社会风尚等。

②指消费开支占收入的比例5、平均消费倾向简称APC)又称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率,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C/Y6、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7、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其公式为:APS=sy.平均储蓄倾向是递增的.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率,也就是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8、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

9、资本边际效率是凯恩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按照他的定义,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本章重点包括:❖⑴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⑵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⑶通货膨胀率的计算❖⑷失业率的计算❖❖一、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含义❖GN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注意:❖1、GNP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的总和.❖2、GNP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3、GNP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免重复.❖4、GNP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而且包括无形产品—劳务.❖5、GNP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即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最终产品是最后人们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支出法(基本方法)❖支出法又叫产品支出法或产品流动法、最终产品法。

该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用于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所支出的货币价值加总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C+I+G+EX-IM=GNP❖收入法❖收入法又称要素收入法,要素支付法和要素所得法,它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

❖部门法❖部门法又称为生产法,是按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用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国民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净值 NNP❖国民收入 NI❖个人收入 PI❖个人可支配收入 PDI❖GNP-折旧=NNP❖NNP-间接税=N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是指统计时确定的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某年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某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100%❖❖三、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以人口为统计标准.❖GDP指一年内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总和❖六、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某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某年国民生产总值/某年人口数❖第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方面说明实际GDP和物价水平的决定。

❖重点:❖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的含义❖不同的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的移动❖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二、IS–LM模型❖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1、国民收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①潜在的国民收入,即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是不变的;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③价格水平不变;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时的另外两个假设:④利率水平不变;⑤投资水平不变。

❖二、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不考虑总供给时,均衡国民收入就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Y0之左,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国民收入要向Y0方向增加。

❖Y0之右,则减少。

图形见附件1❖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C=f(Y)= a + cY❖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APC=C/Y❖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MPC=*C/*Y❖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其他条件不变时,储蓄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收入增加,储蓄增加。

❖S=f(Y)❖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APS=S/Y❖边际储蓄倾向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MPS=*S/*Y❖全部收入分为消费与储蓄,所以:❖ APC+APS=1❖全部增加的收入分为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储蓄,所以:❖ MPC+MPS=1❖人们的全部消费实际可分为:自发消费(不取决于收入)和引致消费(取决于收入)故消费函数可写为:❖ C=C0+cY❖2、消费函数、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见附件2)❖❖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因此,总需求的变动必然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减少。

即总需求的变动均衡的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

❖❖五、乘数理论(公式见附件3)❖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用a来表示乘数,则有❖a=1/(1-c)❖公式表明: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越低则越小。

❖因为边际消费倾向是小于1的,所以乘数一定是大于1的。

❖某一部门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使这些部门的需求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

❖❖乘数效应包括正反两个方面。

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

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乘数作用条件:❖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乘数的经济意义:❖经济各部门密切相连,一个部门、产业投资的增加,也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收入的增加会持续带来需求的增加。

❖乘数作用的双重性:❖总需求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增加;❖总需求减少,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减少。

❖❖第二节总需求分析(二)见附件4-10❖ 1.识记:❖(1)IS-LM模型的概念,I、S、L、M分别指投资、储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2)IS曲线的概念。

❖(3)LM曲线的概念❖ 2.领会:❖(1)总需求变动引起IS曲线移动。

❖(2)货币供给量变动引起LM曲线移动。

(❖3)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

❖ 3.应用:解释不同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

❖I、S、L、M分别指投资、储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这一模型在理论上是对总需求分析的全面高度概括,在政策上可以用来解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因此,被称为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见附件11-12)❖第二节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是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总供给量。

总供给曲线反映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所有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与劳务的总和。

❖总供给曲线是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总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总供给取决于资源利用的情况。

在不同的资源利用情况下,总供给曲线是不一样的。

❖总供给曲线AS(附件13)❖五、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附件14)❖第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本章重点包括:❖(一)失业理论❖(二)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三)通货膨胀理论❖(四)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失业理论: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

❖我国劳动年龄范围的下限为16岁,上限为男59岁,女54岁。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100%2、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或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

是不存在(或仅存在最少量)非自愿失业。

假设某国总3000万人,就业者为1500万人,失业者为500万人,则该国失业率为:A.17%B.34%C.25%❖(2)自然失业的类型❖自然失业:指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是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各国的不同,但有不断上升趋势A.摩擦性失业:❖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B.求职性失业:❖不满意现有工作,离职寻找更理想工作所造成的失业。

C.结构性失业:❖劳动力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

D.技术性失业:❖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

❖设备代替工人。

E.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F.古典失业:❖由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

❖只要实际工资变化是无下界的,失业人口可通过工资向下的充分运动而得到消除。

❖工资调整遇到不可下降的下界,出现失业。

❖把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称为古典失业,即可以用古典理论来解释的失业现象❖三、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凯恩斯称为非自愿失业。

❖指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故称周期性失业。

紧缩性缺口:❖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其间的差额。

❖紧缩性缺口导致周期性失业。

❖对付需求不足的失业,应该采取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紧缩性缺口与周期性失业的关系(见附件15)❖凯恩斯对需求不足的失业的解释:凯恩斯把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C+I凯恩斯认为决定消费需求的是Y和MPC;决定投资需求的是预期利润率与利率。

以MPC递减规律来说明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

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说明投资需求不足。

消费、投资需求的不足→→总需求不足→→周期性失业❖四、隐蔽性失业❖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

❖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数而产量仍没有下降时,就存在着隐蔽性失业。

❖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不发达国家失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隐蔽性失业”。

因为在这些国家里,人口压力问题是发生在货币工资经济发展之前的自给经济环境里的。

由于大家庭制度的存在,许多家庭成员依靠有限的土地产品在低于自给的水平下也可以生存下去,许多在工资体系下本来要挨饿的人受亲属的维持而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

❖3、失业的经济损失❖个人收入、生活水平下降;❖影响社会稳定,增加政府福利支出;❖国民收入减少。

❖等等。

奥肯定理(定律)❖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失业率每减少1%,则实际国民收入增加2.5%。

❖(在美国,这种比例关系:在不同时期并不完全相同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er·OKun),在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分析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发现,失业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就降低3个百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