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公差之圆跳动公差检查方法
跳动公差

1)径向圆跳动公差 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 为圆跳动公差值 t ,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如图2-53 所示, d 轴在任一垂直于基准轴线 A 的测量平面内,其实际轮廓必须位 于半径差为 0.05、圆心在基准轴线 A上的两同心圆的区域内。
图 2-53 径向圆跳动公差带
图 2-57 端面全跳动公差带
端面全跳动误差是被测表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的
同时,指示表做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直线移动的整个测量过程中指示表的 最大读数差。
注意: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相同的,
两者控制位置误差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对于规定了端面全跳动的表面, 不再规定垂直度公差。
注意:径向全跳动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形状是相同的, 但由于径
向全跳动测量简便,一般可用它来控制圆柱度误差,即代替圆柱度公差。
2) 端面全跳动公差
端面全跳动公差带是距离为全跳动公差值 t、 且与基准轴线垂 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 2 - 57 所示,右端面的实际轮廓
必须位于距离为 0.05、 垂直于基准轴线 A 的两平行平面的区域内。
圆锥面的实际轮廓必须位于圆心在基准轴线上、沿测量圆锥面素线方向
宽度为 0.05 的圆锥面内。
注意:除特殊规定外,斜向圆跳动误差的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
向方向。
图 2-55 斜向圆跳动公差带
2. 全跳动公差 全跳动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被测要素相对于理想回转面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当 理想回转面是以基准轴线为轴线的圆柱面时,称为径向全跳动;当理想回转面 是与基准轴线垂直的平面时,称为端面全跳动。 1) 径向全跳动公差
2. 5 跳动公差
3.3.3形状和位置公差 ——形位公差释义(位置公差、跳动公差)

4、面对基准线的平行度公差的公差带为( )等 于公差值t、( )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 )所 限定的区域。 间距 平行 平面
形位公差释义——位置、跳动公差
5、线对基准线的垂直度公差的公差带为( )等 于公差值t、( )于基准线的两( )平面所限 定的区域。
间距 垂直 平行 6、线对基准面的垂直度公差的公差带为( )等 于公差值t且( )于基准平面的( )所限定的 区域,公差值前应加符号( )。 直径 垂直 圆柱面 Ø
4、点的位置度公差带为( )等于公差值t、( ) 所限定的区域。其理论正确位置由基准平面和理论 正确( )确定,且公差值前加注符号( )。
5、中心平面的位置度公差带为( )等于公差值t 且( )于被测面理论正确位置的两( )平面所 限定的区域。面的理论正确位置由基准平面、基准 ( )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2)端面圆跳动公差 其公差带为在与基准轴线同 轴的任一半径的圆柱截面上,间距等于公差值t的 两圆所限定的圆柱面区域。
形位公差释义——位置、跳动公差
形位公差释义——位置、跳动公差
3)斜向圆跳动公差 指用于除圆柱面和端面 要素以外的其他回转要素(圆锥面、球面等)。 它包括不给定角度的斜向圆跳动公差和给定角度 斜向圆跳动公差。
形位公差释义——位置、跳动公差
它通常适用于整个要素,但也适用于局部要素 的某一指定部分。按测量位置不同,分经向圆跳动 公差、端面圆跳动公差和斜向圆跳动公差三个项目。 1)经向圆跳动公差 其公差带为在任意垂直于 基准轴线的横截面内、半径差等于公差值t、圆心 在基准轴线上的两同心圆所限定的区域。
形位公差释义——位置、跳动公差
形位公差释义——位置、跳动公差
1)点的同心度公差 点的同心度公差带为直 径等于公差值t的圆周所限定的区域。该圆周的圆 心与基准点重合,其公差值前加注符号Φ 。
跳动公差与其他形位公差的关系

02 各种跳动公差之间的关系及取代应用
端面圆跳动与端面全跳动
端面圆跳动的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 线同轴的任一直径位置的测量圆柱 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t的圆柱面区 域(图a
测量方法不同
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是垂直于基准 轴线, 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 之间的区域(
Page 5
02 各种跳动公差之间的关系及取代应用
01 跳动公差的概念及其分类
跳动公差: 是零件被测要素部位上各点绕其基准轴线旋 转时对该轴线距离的最大允许变动量
母线为曲线的柱面
跳动公差
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端面
圆锥面 圆柱面
Page 1
01 跳动公差的概念及其分类
母线为曲线的柱面
圆锥面
跳动公差
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端面 圆柱面
跳动公差
径向圆跳动
径向全跳动
端面圆跳动
当被测要素的平面足够小时, 可以用端面圆跳动代替端面全跳动
Page 6
03 圆跳动公差与其他形位公差的关系
Page 7
03 圆跳动公差与其他形位公差的关系
Page 8
03 圆跳动公差与其他形位公差的关系
端面圆跳动
垂直度
不可代替
平面度
Page 9
03 圆跳动公差与其他形位公差的关系
面对线的垂直度同 时给出了面的平面 度公差
端面全跳动
斜面圆跳动
Page 2
02 各种跳动公差之间的关系及取代应用
径向圆跳动与径向全跳动
径向圆跳动的公差带把被测要素限定 在两平面坐标内。
测量方法不同
径向全跳动的公差带限制在三坐标 (空间坐标) 范围内。
Page 3
02 各种跳动公差之间的关系及取代应用
形位公差之圆跳动公差检查方法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3) 斜向圆跳动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且母线垂直于被测表面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
圆跳动公差
圆跳动公差
圆跳动公差是指被测要素在某个测量截面内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圆跳动分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 。
(1) 径向圆跳动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f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环向跳动形位公差

环向跳动形位公差形位公差是指零件在制造过程中所允许的偏差范围,它用来限制零件在尺寸和形状上的变化,保证组装过程中的互换性和相互关系的准确性。
在工业制造中,形位公差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地控制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互动关系,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环向跳动形位公差是指圆形零件在转动过程中所允许的偏差范围,即零件直径在旋转过程中的误差值。
环向跳动形位公差有时也称为圆度公差,它是形位公差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在很多工程设计和制造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环向跳动形位公差的参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相关标准:不同国家和行业对于环向跳动形位公差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例如ISO标准、ASME标准等。
这些标准详细说明了各种零件的环向跳动形位公差取值范围和计算方法,供设计和制造人员参考。
2. 公差计算方法:环向跳动形位公差的计算包括了各种测量方法和公式,例如测量零件直径的方法、求取零件直径误差的公式等。
公差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能够保证零件的精度和质量。
3. 公差设计指南:公差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阶段选择合适的公差值和公差带宽的过程。
环向跳动形位公差的合理设计能够保证产品的互换性和装配性,并且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效率。
公差设计指南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些原则和建议,帮助他们进行公差设计。
4. 公差控制技术:环向跳动形位公差的控制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技术和工具,例如测量仪器、夹具、传感器等。
公差控制技术是保证零件精度的重要手段,它们的正确使用和维护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5. 成本效益分析:在环向跳动形位公差的选择和控制中,需要进行一定的成本效益分析,考虑到不同公差值所带来的质量和成本的关系。
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做出合理的决策,优化公差策略。
总之,环向跳动形位公差的相关参考内容主要包括标准、公差计算方法、公差设计指南、公差控制技术和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
这些参考内容在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正确应用能够保证零件的精度和质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竞争力。
机械测量技术-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

第四章 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
二、形位公差项目及符号 国家标准规定了14项形位公差,其名称、符号以及分类见表4⁃1。
表4-1 形位公差的分类与基本符号(GB/T 1182—2008)
第四章 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
三、形位公差的意义和要素 对产品的功能要求,除尺寸公差外,还要对产品的形位公差提出
态,且其对应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图样上标注的形位公差时 的综合极限状态。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对应的体外作用尺寸称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 轴和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分别用符号dMV和DMV表示。 dMV= dmax+t M DMV=Dmin-t M
• 6、最小实体实效状态和最小实体实效尺寸 最小实体实效状态MMVC是指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处于
要求。 1)公差带的形状常用的有9种,见表4-2。 2)公差带的大小指公差带的宽度t或直径ϕt,如表4-2中所示,t即公差 值;取值大小取决于被测要素的形状和功能要求。 3)公差带的方向即评定被测要素误差的方向。 4)公差带的位置,形状公差带没有位置要求,只用来限制被测要素 的形状误差。
第四章 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
(2)实际(组成)要素。由接近实际(组成)要素所限定的工件实际 表面的组成要素部分。 如图(b)所示。 实际(组成)要素是实际存在并将整个工件与周围介质分隔的要素。它由
无数个连续点构成,为非理想要素。
几何要素定义之间的相互关系
4.提取组成要素与提取导出要素 (1)提取组成要素。按规定方法,由实际(组成)要素提取有限数目 的点所形成的实际(组成)要素的近似替代,如图(c)所示。 (2)提取导出要素。由一个或几个提取组成要素得到的中心点、中心 线或中心面,如图(c)所示。 提取(组成、导出)要素是根据特定的规则,通过对非理想要素提取
形位公差——圆跳动

当理想要素是与基准轴线垂直的平面时, 称为端面(轴向)全跳动.
【形位公差——跳动】
在形位公差中,跳动可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测量心轴圆跳动
圆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回转时,在指定方向上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圆跳动分径向,端面和斜向三种. 跳动的名称是和测量相联系的. 测量时零件绕基准轴线回转.
测量用指示表的测头接触被测要素. 回转时指示表指针的跳动量就是圆跳动的数值. 指示表测头指在圆柱面上为径向圆跳动,
指在端面为端面圆跳动, 垂直指向圆锥素线上为斜向圆跳动。
全跳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的回转, 同时指示器作平行或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移动,
在整个过程中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全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动量. 当理想要素是以基准轴线为轴线的圆柱面时, 称为径向全跳动;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 1.倾斜度属于三维测量,目前测量倾斜度最常用的工具就是便携式三坐标测量机
• 位置度:
• •
1.专用检具(人工测量,费时费力) 2.三坐标测量机 2.手动影像测量仪 3.圆度测量仪 4.三坐标测量机
• 同心度:1.游标卡尺
•
•
•
• 百分表测量:将百分表如图放置,
• 当同一个表在0°和360度的位置读数一致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归零,所测数据有效。转动工件,分别在 0°,90°,180°,270°时记录百分表的数据
•
1.圆度测量仪 2.三坐标测量机
• 垂直度:百分表测量:要测量零件的基准面A靠在一个已知垂直度比较好的靠铁上,比如划线
的方箱侧面,然后用百分表打在要测量的平面上,移动百分表,就可以测量出零件的垂直度。或 者把零件压在铣床的工作台面上,把百分表打在要测量的平面上,上下移动铣床,也可以测量出 零件的垂直度 • 1.垂直度测量仪 • 2.三坐标测量机 下页为百分表使用方法
• 1.指示表
•
•
2.专用检具
3.三坐标测量机(主流方式)
同轴度:百分表测量:将表头在非力状态下接触该截面,将准备好的刃口状 V 形块
放置在平板上 ,并调整水平 。将被测零件基准轮廓要素的中截面(两端圆柱的中间位 置)放置在两个等高的刃口状 V 形块上 ,基准轴线由 V 形块模拟。安装好百分表 、表 座 、表架 ,调节百分表 ,使测头与工件被测外表面接触 ,并有1~ 2圈的压缩量 。缓 慢而均匀地转动工件一周 ,并观察百分表指针的波动 ,取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的差值 之半,作为该截面的同轴度误差 。转动被测零件 ,按上述方法测量四个不同截面(截 面 A 、B、C、D) ,取各截面测得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差值之半中的最大值(绝对值) 作为该零件的同轴度误差
形位公差定义及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定义及检测方法一、直线度的定义及检测方法定义:直线度是指零件被测的线要素直不直的程度。
检测方法概述:㈠.将平尺(小零件可用刀口尺)与被测面直接接触并靠紧。
此时平尺与被测面之间的最大间隙即为该检测面的直线度误差。
一般公用检测器具-塞尺。
(图片)按此方法检测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误差值作为该件的直线度误差。
㈡.将被测件放在平台上,并靠紧方箱或直角尺(或者将被测件放置在等高V型铁上)。
用杠杆表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检测数值,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差即为该条素线直线度误差。
(简图):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并计算,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被测零部件的直线度误差。
㈢将被测零部件用千斤顶支起,利用杠杆表将被测素线的两端点调整到与平台平行,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读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该素线的直线度误差,按同样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该被测件的直线度误差。
㈣综合量规:综合量规的直径等于被测零件的实效尺寸,综合量规必须通过被测零件。
二、平面度定义及检验方法平面度是指零件被测表面的要素平不平得程度。
㈠将被测件用千斤顶支撑在平台上,调整被测表面最远的三点A,B,C,(利用杠杆表或高度尺)使其与平台平行,然后用测头在整个实际表面上进行测量,同时记录读数,其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被测件平面度误差。
㈡用刀口尺(小型件)或平尺(较大型件)在整个被测平面上采用“米”字型或栅格型方法进行检测,用塞尺进行检验,取其塞尺最大值为该被测零件得平面度误差。
㈢环类垫圈类零件将被测件的被测面放在平台上,压紧,然后用塞尺检测多处,其塞入的最大值即为该件的平面度误差。
(或者将被测件的被测面用三块等高垫铁在平台上均分支撑,然后用杠杆表在被测面的多处进行检测,取其最大与最小读数的差作为该件的平面度误差。
三、圆度定义及测量方法定义:圆度是指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的零件在同一横剖面内的实际轮廓不圆的程度。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平行度(一)基本概念平行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基准保持等距离的状况。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保持平行的程度。
平行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实际方向,与基准相平行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也就是图样上所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偏离平行方向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二)举例说明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均为平面。
图a所示要求表示:被测实际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工程值0.05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B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内,如图b所示。
线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为一直线(轴线),而基准要素为一平面。
图a所示要求表示:Φ20H7孔的实际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内,如图b所示。
面对基准直线的平行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为一平面,基准要素为一直线(轴线)。
图a所示要求表示:被测实际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8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内,如图b所示。
线对基准直线的平行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都是直线(轴线)。
图a所示要求表示:被测轴线应位于,在垂直方向上平行于基准轴线B,且距离为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b所示。
(三)常用检测方法垂直度(一)基本概念垂直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保持正确的90°夹角状况。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要素之间保持正交的程度。
垂直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实际方向,对于基准相垂直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也就是图样上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偏离垂直方向,所允许的最大变动范围。
(二)举例说明面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都是平面。
图a所示要求表示:被测实际表面应位于,距离为0.02mm,且垂直于基准平面B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内,如图b所示。
线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为一直线(轴线),基准要素为一平面。
图a所示要求表示:被测实际轴线应在给定的方向上,距离为公差值0.02mm,且垂直于基准平面B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内,如图b所示。
公差测量方式及实例

一、基本形位公差1.直线度检测直线度,能确保零件在机械装配和运作中保持最佳性能和寿命,避免因不合格导致的功能失效和额外成本。
——[推荐量具]——①直尺:用于初步测量和检查。
②千分尺:用于局部直线度的精确测量。
③塞尺:用于测量间隙和不平度。
④平尺和塞规:用于检测较长零件的直线度。
——[测量过程]——①使用直尺沿零件表面移动,初步检查直线度,标记不平整区域。
②将平尺放在零件表面上,确保充分接触。
③使用塞尺在平尺和零件表面之间测量间隙,记录不同位置的间隙值。
——[实战案例]——假设需要测量一根轴的直线度,首先将轴固定在工作台上,准备平尺和塞尺。
用直尺沿轴的长度方向初步检查直线度并标记弯曲区域。
接着将平尺放在轴表面,与轴长度方向平行,用塞尺在平尺和轴表面之间每隔50mm测量一次并记录间隙值,最大间隙值如为0.03mm。
最后比较记录的间隙值,确定轴的直线度,如果最大间隙值不超过0.05mm,则轴的直线度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2.平面度检测平面度,能确保零件在机械装配和运作中保持最佳性能和寿命,避免因不合格导致的功能失效和额外成本。
——[推荐量具]——①平尺:用于初步测量和平面检查。
②千分表:用于局部平面度的精确测量。
③塞尺:用于测量间隙和不平度。
④平板:用于检测较大平面的平面度。
——[测量过程]——①使用平尺沿零件表面移动,初步检查平面度,标记不平整区域。
②将平板放在零件表面上,确保充分接触。
③使用塞尺在平板和零件表面之间测量间隙,记录不同位置的间隙值。
——[实战案例]——假设需要测量一个底板的平面度,首先将底板固定在工作台上,准备平尺和塞尺。
用平尺沿底板的表面初步检查平面度并标记不平区域。
接着将平板放在底板表面,与底板平行,用塞尺在平板和底板表面之间每隔50mm测量一次并记录间隙值,最大间隙值如为0.02mm。
最后比较记录的间隙值,确定底板的平面度,如果最大间隙值不超过0.03mm,则底板的平面度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方法一、概念:1.1定义: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位公差: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总称。
它控制着零件的实际要素在形状、位置及方向上的变化。
形位公差带:用以限制实际要素形状或位置变动的区域。
由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要素所确定。
公差原则: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独立原则与相关要求。
独立原则:图样上给出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各自独立,彼此无关,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
相关要求: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有关的公差要求。
具体可分为包容要求(E )、最大实体要求(M )、最小实体要求(L )和可逆要求(R )。
1.2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1.3形位公差带的形式:分 类直线度平面度圆 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垂直度平行度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圆跳动全跳动分 类项 目符 号项 目符 号名 称符 号形状 公 差位置 公 差定向定位跳动其 它 符 号基准符号及代号基准目标最大实体状态包容原则延伸公差带理论正确尺寸不准凹下不准凸起只许按小端方向减小E P 形位公差符号及其它相关符号ttt球两平行直线两等距曲线两同心圆一个圆一个球一个圆柱一个四棱柱两同轴圆柱两平行平面两等距曲面tt1t2ttt形位公差带的形式二、形状误差与形状公差:项目公差带定义示 例说 明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在给定平面内圆柱表面上的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为0.02的两平行线之间0.02在给定方向上、当给定一个方向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棱线必须位于箭头所示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02的两平行平面内0.02、当给定两 个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公差带为截面边长t1*t2的四棱柱内的区域棱线必须位于水平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02,垂直方向距离为0.01的四棱柱内0.010.023、在任意方向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 的圆柱面的区域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2的圆柱面内直 线 度平面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上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1圆度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 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该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的两同心圆之间项目示 例公差带定义说 明圆柱度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 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 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该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上77R2R 10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截面上,实际轮廓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0.02,且圆心在理想轮廓线上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面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 的球的两个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球心应位于理想轮廓之上实际轮廓面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球的两包络面之间,诸球的直径为公差值0.02,且球心在理想轮廓面上。
形位公差的标注及公差原则

1四、跳动公差与公差带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被测要素为圆柱面、端平面和圆锥面等轮廓要素,基准要素为轴线跳动——被测要素在无轴向移动的条件下绕基准轴线回转的过程中(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由指示计在给定的测量方向上对该实际被测要素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
21、圆跳动——是指被测要素在某个测量截面内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
圆跳动分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1)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测量平面基准轴线a)公差带A0.05Aa)标注3(2)端面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宽度为t的短圆柱面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Aa)基准轴线测量圆柱面b)0.05A4(3)斜向圆跳动动画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且母线垂直于被测表面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
母线方向的长度为公差t 的短圆锥面测量圆锥面基准轴线tb 公差带)A0.05Aa 标注)5斜向圆跳动斜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主轴线同轴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公差值t的圆锥面区域,如图所示,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
62)全跳动全跳动——是指整个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
全跳动分为径向全跳动和端面全跳动。
(1)径向全跳动动画基准轴线b)公差带BA0.2A Ba)标注7(2)端面全跳动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该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相同的,因而两者控制位置误差的效果也是相同的,但检测方法更方便!另外,端面全跳动还是该端面(整个端面)的形状误差(形状公差)及其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位置公差)的综合反映。
形位公差的测量

图解机械零件精度测量及实例形位公差的5条检测原则:1)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将被测实际要素与其理想要素进行比较,从而测出实际要素的误差值。
误差值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时用精密平板模拟理想平面;间接测量法时用光束模拟理想直线。
2)测量坐标值原则:测量被测实际要素的坐标值(如直角坐标值、极坐标值、圆柱面坐标值)并经过数据处理获得形位误差值。
3)测量特征参数原则:测量被测实际要素上具有代表性的参数来表示形位误差值,如用两点法、三点法测量圆度误差值。
4)测量跳动原则:在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过程中,沿给定方向测量其对参考点或线的变动量。
变动量是指指示器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跳动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5)控制实效边界原则:检测实际要素是否超过实效边界,以判断合格与否。
直线度误差:用于控制平面内或空间直线的形状误差,其公差带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形状。
(3种形状)直线度的检测方法:方法一:用刀口尺检测工具:刀口尺(或平尺)、厚薄规或塞尺。
检测方法:将刀口尺(或平尺)与被测要素直接接触,并使两者之间的最大间隙为最小,此时的最大间隙即为该被测要素的直线度误差,误差的大小应根据光隙测定。
当光隙较小时,可按标准光隙来确定即根据颜色估计光隙的大小。
当光隙较大时,则可用厚薄规或塞尺测量。
检测结果处理:测量若干条素线,取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该被测零件的结果。
方法二:用标准光隙法检测工具:检测平尺、平面平晶。
检测方法:将检验平尺与被测工件与测量工具之间的实际间隙与标准间隙进行比较,根据光隙确定被测尺寸与标准尺寸的差值。
检测结果:当光隙较小时,可按标准光隙来确定即根据颜色估计光隙的大小:光隙为0.5μm时即可透光;光隙为0.8μm左右时呈蓝色;光隙为1.25~1.75μm时呈红色;光隙超过2~2.5μm呈白色。
标准光隙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测量时的实际光隙只有与同样条件下形成的标准光隙相比较,才能够保证足够的测量精度。
跳动的定义与跳动公差的应用和识读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复习:
1、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的检测方法是什么?
引入:
几何公差分类很多,但是在图上怎么表达和识读呢?这节课就来学习圆跳动和全跳动的标注及识读方法。
正课:
一、跳动的定义
跳动公差限制被测要素对基准轴线的变动。
二、分类
跳动公差又分为圆跳动、全跳动两种。
课 题
跳动的定义与跳动公差的应用和识读
授课时间
授课
时数
课 型
讲授
教学目的
要求
了解跳动的定义及标注和识读方法。
教学重点
跳动的标注和识读方法
教学难点
跳动的标注和识读方法
学情分析
实物与课件、教具的演示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注意从演示中让学生熟悉形位公差的符号。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使学生掌握圆跳动和全跳动的设计要求及识读方法
小 结
巩固练习
圆跳动和全跳动的定义、分类、识读及标注方法
课后作业
教 后 记
三、跳动生人数
回答复习题
听老师讲,并做好笔记,了解跳动的定义与分类
通过图例学习圆跳动和全跳动设计要求及识读
通过组织教学,明确学生人数,掌握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上次内容的影响,巩固学习。考查学生对上一次课程的掌握情况。
使学生掌握跳动的分类知识
(1)圆跳动公差
圆跳动公差是被测要素在某一固定参考点绕基准轴线旋转一周时,指示器示值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其测量方向与基准轴线垂直。圆跳动公差有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三种。
(2)全跳动公差
跳动公差是形位公差的综合项目

跳动公差是形位公差的综合项目作者:杨裕强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03期[摘要]跳动公差以其检测方便在回转类零件设计中被广泛使用。
不少人认为:跳动公差是专为检测方便而设置的一种位置公差项目,国家标准形位公差(GB1182-80)也将跳动公差项目归类为位置公差。
其实,跳动公差除了可以综合控制部分形位公差项目外,当跳动与零件的实际工作状态吻合时,就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所以说,跳动公差不是简单的位置公差,而是形位公差的综合项目。
[关键词]跳动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综合[中图分类号]TG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38(2010)03-0099-04 引言跳动公差是一项颇受欢迎的形位公差项目。
这是因为其检测方便,与零件的实际工作状态比较吻合。
在工程设计中,凡是以回转轴线为基准的回转面或端面,有形位公差项目要求,并且遵守独立原则时,一般都会选用跳动公差项目。
“由于跳动公差是相对于基准规定的,因此可列入位置公差类,或者说广义的位置公差包括跳动公差”。
笔者认为: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过程中,对指示器中指针摆动的描述,是被测实际要素中的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宜把跳动项目与定向、定位项目归并成位置类。
如果说跳动公差能控制位置公差,如同位置公差能控制形状公差一样,是比位置公差控制能力更强的几何公差,何况在实际应用中,当跳动与零件的实际工作状态吻合时,跳动公差也有无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因此,跳动公差不是简单的位置公差,而是形位公差的综合项目。
1 跳动误差是形位误差综合作用的结果“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过程中,沿给定方向测量其对某参考点或参考线的变动全量”。
说明跳动公差是被测实际要素中的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们不妨从国家标准(GB1182-80)中规定的跳动误差项目来逐一分析。
1.1圆跳动误差圆跳动误差是“在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回转一周时,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圆度、圆柱度、圆跳动、全跳动的区别

圆度
圆度检测
圆柱度圆柱度检测来自跳动度圆跳动圆跳动
圆度与圆跳动,圆柱度与全跳动的区别
➢从前面描述可知,圆度和圆跳动以及圆柱度和全跳动标注上有区别,前者不能有基准, 后者必须要有基准。
➢这四个形位公差的共同点就是都不能用MMC和LMC修正,只能用于RFS。
➢圆度和圆柱度没有基准要素,故可以这样理解:圆度和圆柱度测量的时候用的轴心线是 理论的没有公差的,使用的时候不考虑公差,而圆跳动和全跳动需要考虑基准的公差。
圆度和圆柱度测量时的定位
圆跳动和全跳动测量时的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基准轴线同轴,且母线垂直于被测表面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
圆跳动公差
圆跳动公差
圆跳动公差是指被测要素在某个测量截面内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圆跳动分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 。
(1) 径向圆跳动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f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