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基坑排水降水和防沉降措施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第一节、基础排水措施1-1施工前认真理解领会设计降水方案,施工时随时与设计人员保持联系,及时补充和修改降水设计,保证基础排水要求。
1-2在坑顶地面周围设排水沟和挡水埝,引排地面水流,保证坑外水流不入坑内。
1-3详细调查了解地下管线情况,做好管线保护,保证施工时不因损坏供排水管造成基础水淹。
1-4做好基坑内防洪,准备足够抽水设备,防止暴雨季节基坑被水淹。
第二节、防止沉降措施2-1 为防止因基坑开挖时地面及周围建筑物产生沉降,开挖前对基坑开挖支护情况进行理论分析计算,确定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时及做到开挖后各支撑围护结构紧跟。
2-2加强施工监测,确定有效防沉降措施。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做好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对各种沉降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动态分析,以掌握建筑物动态沉降信息,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控制基坑周边土体位移,减小施工和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原有建筑物的不利沉降。
在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出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并增加观测密度。
2-3在整个基础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距基坑较近的原有建筑物的沉降观测,防止因水位过低造成的原有建筑物沉降过大造成的破坏。
2-4在基坑边坡堆载不得超过限值,以防边坡失稳。
第三节、周围环境监测3-1在降水开始前布设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建筑物沉降和倾斜测点,并协同监理、业主和有关管理部门作好周围环境原始状况记录;3-2抽水开始前3天初测三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3-3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每天进行三次沉降监测;3-4当水位已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且趋于稳定时,每天观测一次;3-5沉降监测精度为±0.1mm;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第一节、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1-1根据业主提供的地下管线敷设图,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
1-2于基坑开挖可能暴露的管线,提前试挖,并做保护和标识。
1-3基坑开挖影响不到的地下管线,在现场平面布置时,不得占压,如有特殊要求,则按实际情况采取相关措施。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1.1.基础降排水1.1.1.抽降水管理针对工程特点,并吸取以往众多深基坑工程降水成果,我单位在现场成立一个专门的降水管理小组,由项目总工直接负责,项目施工员分段负责。
<1> 降水管理小组工作职责:<1.1> 熟悉施工进度计划,掌握各施工段的施工时间合理有效的计划降水。
将降水井按照施工段划分编排降水计划和降水步骤。
<1.2> 降水开始前,将所有降水井、减压井、观察井统一联测静止水位,统一编号,统一基准,绘制井点平面布置图以及填写降水记录表。
<1.3> 由项目总工负责对管理小组成员进行统一的培训教育。
降水井的观测,测绳的使用、电测水位仪的使用、自测水位仪的使用;水位变化情况与预测计算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抽排系统,并与基坑其它岩土工程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由监测单位提供的监测周围建筑物的沉降数值,对比前后监测数值绘制曲线图表。
<1.4> 根据施工节奏、施工面实际情况增减降水次数,确保槽底土的干燥以及四周围建筑物的均匀沉降。
<2> 基坑降水技术保证措施<2.1> 降水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批后实施,由专人负责抽水、观测,做好观测记录,及时反馈信息,基坑开始前7天开始抽水。
开始降水后,即随时了解水位动态变化。
<2.2> 按降水监测要求做好监测记录,根据水位、水量变化情况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观测水位时,在降水前观测初始水位高程,以后定期观测,雨季增加观测密度。
观测结果应绘制s-t和Q-t曲线。
<2.3> 控制降水的水位使各段的水位差保持不大于1m,以避免造成相邻施工段的不均匀沉降。
为此要加强水位观测,当水位差过大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补救。
<2.4> 沿基坑四周布设降水观测孔,利用电测水位仪、自测水位仪进行水位量测,其要求包括: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一排观测孔,从降水开始按抽水试验观测要求,进行水位观测。
第八章-基坑排水降水及防沉降措施
第八章基础排水、防止沉降措施 (296)8.1基础降降排水措施 (296)8.1.1 降排水施工简况 (296)8.1.2 劳动力配备 (296)8.1.3 施工用电配合要求 (296)8.1.4 降水井抽水 (297)8.1.5 降水井周边应采取的措施 (297)8.1.6 降水稳定性分析 (297)8.2防止沉降措施 (297)8.2.1 沉降监测简述 (297)8.2.2 监测的原则 (297)8.2.3 监测的内容 (298)8.2.4 监测方法 (299)8.2.5 监测管理 (299)8.2.6 监测信息反馈 (300)8.2.7 监测措施 (301)第八章基础排水、防止沉降措施8.1 基础降降排水措施8.1.1 降排水施工简况本工程降水采用基坑内封闭降水井降水。
考虑将地下水降至最深基础底板下0.50m~1.0m左右,降水井深度为14m左右,采取在基坑内布置管井,间距不大于20m,在基坑外围采用单排咬合式水泥搅拌桩(水泥掺量15%)为止水帷幕。
待基坑内水抽完后,基础垫层浇筑时,用C20素混凝土将基坑内的降水井封死,但应留有不少于20口降水井,待地下室后浇带浇筑时再进行封堵,以防止地下室上浮。
降水井封堵措施如图 8.1.1-1。
图 8.1.1-1 降水井封堵措施图降水井深14米,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孔径φ600,当钻机成孔达到预定深度时,进行清孔,减少孔底沉渣,孔底沉渣厚度小于30~50cm。
然后马上下滤料管,滤料管接头处用4根竹片及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接头处包纱网。
井管应保持垂直和居中。
下完管后注入清水,稀释孔内泥浆比重接近1.05后,再填入滤料和沉入无砂混凝土滤管,滤料必须沿四周均匀填入,下部填入4~7mm砾石滤料,上部填入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施工过程中应作好井管的维护,保证有效地达到设计要求的降水效果。
本工程共有93口降水井,在基坑外西侧布置观察井及回灌井15口,东南北为观察井及降水井22口,基坑内布置降水井56其中6口兼观察井,以便于观察地下水情况,观察井井深14m。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一、基础排水:本工程基础排水采用砖砌集水井进行降水,同时在垫层外围设置300mm ×400mm排水沟,排水沟与集水井相连。
当槽内积水时,通过集水井将槽内积水排出。
另外,在现场设置沉淀池,集水井内抽出的水需先经沉淀池过滤后再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二、防沉降措施:对本身建筑的措施:基坑挖至槽底后,基坑加强排水,保持槽底干燥。
集水井、排水沟回填采用碎石。
对周围建筑的措施:基础开挖前,先对周围建筑物进行标识,开挖降水过程中对其进行沉降观测,如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挖槽和降水,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三、基坑监测措施:㈠监测点布置:沿基坑周边设置观测点,一般在每边的中部、端部布置观测点,并在远离基坑外(大于5倍的基坑开挖深度)设基准点,且数量不少于2点,对基准点要按稳定程度定时测位移和沉降。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土体深层竖向位移等观测点宜设在基坑纵横轴线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如临近有建筑、道路、管线等需保护的建筑物等),测点数量视具体情况及基坑规模而定。
环境监测应包括基坑开挖深度3倍以内的范围。
地下管线的沉降观测点应设置在地下管线顶部,也可设置在靠近管线底的土体中。
临近建筑物沉降的测点通常应布置在墙角、墙身(尤其是能代表独立基础及条基沉降的柱身)、门边等外形突出部分、测点间距以能充分反映建筑物各部分的不均匀沉降为宜。
㈡监测计划管理:1、工程施工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进度,编制详细的监测实施计划并确定监测技术标准,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项目部将监测管理项目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生产中,将监测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并保证检测工作人员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
3、施工监测要紧密结合施工步骤,要测出每一步施工周期、变化的影响,以及计算各测点的累积变化量。
利用计算机管理的方法提供信息,制定措施。
4、监测频率:⑴每个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均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2次。
⑵各监测项目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基坑工程等级确定。
基础排水及沉降措施
第八章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一、基础排水1、明挖基础排水地质情况满足明挖开挖的,采用基坑内排水沟和集水井排水方案,具体做法为沿基坑边做排水沟,在基坑四角设集水井,排水沟和集水井设置在基础轮廓线以外,其沟底宽度为0.3米,排水沟纵坡宜控制在1~2‰。
排水沟和集水井应保持一定高差,集水井底应比排水沟底低1米,排水沟底比挖土面低0.3~0.5米。
集水井的直径一般为0.7~1.0米,深度为1米,水泵选用潜水泵,当涌水量较大时,改用离心式水泵。
2、采用钢板桩围堰排水地质情况较差且地下水位较高,采用封闭的止水钢板桩围堰开挖施工,基础排水采用围堰内集水井水泵排水方案,集水井底应比基底底低1米,水泵采用泥浆泵。
3、井点降水地下水位高,明挖和围堰都无法施工时,采用基础四周井点降水。
在降水前认真做好对周围环境的调研工作,查清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包括土层分布、透水层情况,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各层土的渗透系数,土体的孔隙比和压缩性等。
查清上下水管线、煤气管道、电话、电讯电缆、输电线路等各种管、线的分布和类型,埋设年代和对差异沉降的承受能力,考虑是否需要预先采取加固措施。
查清周围地面和地下建筑物的情况,包括建筑物的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形式,在降水区中的位置和对差异沉降的承受能力。
降水前要查清这些建筑物的历年沉降情况和目前损伤的程度,是否需要时先采取加固措施。
降水期间,应对附近建筑物和道路进行沉降观测,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即应与设计和建设单位协商解决的方案。
4、排水注意事项⑴雨季施工中,地面水不得渗漏和流入基坑,遇大雨或暴雨时及时将基坑内积水排除。
⑵基坑在开挖过程中,沿基坑壁四周做临时排水沟和集水坑,将水泵置于集水坑内抽水。
⑶尽量减少晾槽时间,开挖和基础施作工序紧密连接。
⑷遇到降雨天气,基坑两侧边坡用塑料布苫盖,防止雨水冲刷。
⑸鉴于地表积水,同时施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地表的严重积水,因此,进场后根据现场地形修筑挡水设施,修建排水系统确保排水渠道畅通。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一、基坑采用明沟集水井排水,集水井内径为1m,井底比槽底深1m,使排水沟与集水井贯通。
二、防止沉降措施1、做好试桩工作,确保单桩承载力。
2、做好沉降观测工作(1)钢结构工程施工结束后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设置沉降观测点,并进行施测记录。
(2)首次沉降观测是进行比较的根据,如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无法补测,故每个沉降点的高程必须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决定。
(3)为保证沉降观测点的正确性,必须做到固定人员观测,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并做好记录。
三、基坑开挖期间,在拟建筑周围设排水沟,防止地下水渗透,流入基坑中。
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在对本工程施工前,要结合业主与规划等有关部门联系,摸清地下管线的走向、埋置深度等情况,在现场用灰线和木桩标识,施工时,对操作人员进行交底,挖出管线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能加深的加深,能改道的改道,尽量迁出建筑物以外。
地上设施,如:树木、围墙、等,应根据实际情况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对周围建筑物进行实际勘察,基坑开挖前对原有建筑高程进行标识,基坑开挖期间用水准仪控制观测建筑物有没有变化,如有变化及时找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协商解决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施工前应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工程图纸和工程地质资料,参加设计交底。
了解施工现场情况以及对周围道路、地下管线、邻近建筑情况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根据需保护对象离基坑的远近,相对应地制定监测、保护措施,做好监测控制点,并记录下原始数据备案。
(三)对施工中逐级对职工已有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等进行交底。
(四)如有距现场较近或距围墙边较近的管线,在开工前我们将编制专项保护措施。
在地下管线部位设置警示标志,在地下管线位置禁止挖掘与打桩,在其上不允许堆放施工器材。
开挖沟槽时如果发现有地下管线,施工现场派专人指挥,以免损坏管线。
在基础施工期间加强变形测量。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一)基础降排水一、基坑降水要求:本工程降水面积较大,基础埋深较深,采用大口径无砂混凝土大口井井点的降水方案。
考虑将地下水降至最深基础垫层下1m左右,待基坑内浇筑垫层时将基坑中部的部分井封死,基坑四周井点部分保留,与基底排水沟相连,排出基坑积水。
1、水泵在下井过程中一定要居中,切不可使泵体贴靠在井壁上,防止在多次启动时产生的震动将井壁震破返砂。
2、基坑降水在土方开挖前至少7天进行,以保证土方开挖时的地下水位稳定在槽底以下0.5m。
3、降水施工时,现场应配备专职司泵人员。
此外现场应至少配备5台余泵,保证降水的连续性。
4、本工程基坑面积较大,基础工程施工时基坑中间部位降水井排出的水采用井倒井的方式排出基坑外。
5、整个基础施工期间降水应连续进行,以保证基础施工期间地下水位稳定在在槽底以下0.5m。
6、降水前,先测量每口井起始水深,作好原始记录。
降水后抽出的地下水通过现场的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下水管道。
7、沉淀池沿基坑四周共设三处,沉淀池采用5mm厚钢板制作,设三级沉淀。
沉淀池放置在地表,沉淀池在使用过程中需经常清理,防止淤积。
沉淀池的大样如下图所示:4mm厚钢板焊制A-A二、基坑降水方案:总体上按内降外不降考虑,即在基坑内设置降水井,降低基坑内部的地下水位,利用支护结构的挡水效果,防止基坑外部的地下水被过多的抽取,从而造成周边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本工程基坑降水面积较大,采用大口径无砂混凝土管井井点的降水方案,基坑内基本呈均匀布置。
基坑四周设置观察井,井深6m,随时观测地下水位情况,如发现地下水位有较大的波动,立即将观察井变为回灌井,稳定地下水位,保证周围建筑物、公共设施的安全。
1、降水井结构:降水井由无砂混凝土滤水管、吸水管和潜水泵等部分组成,降水井孔径为φ700,全孔下入φ500水泥砾石(无砂)滤水管,管底封死,管外填3~15cm砾石作过滤层,地面0.5m以上用粘土填充夯实。
基础排水和防沉降措施
第一章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第一节一般要求本工程基础考虑到雨季施工又结合工程所在地地下水情况,先进行地下水位检测,根据地下水标高,调整井布置范围,进一步完善降水方案后实施。
及时了解基坑内和基坑外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情况。
一、基础排水基坑开挖地注意基槽顶部周围不得堆载,基坑开挖与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土层扰动和坑底浸泡。
根据施工季节地下水位情况,用潜水泵随集随时抽。
基础施工过程中,其水排放于施工平面内,通过临时集水井经沉淀后排入市政下水道。
临时明沟可顺轴线利用带基位置设置,遇基础绕开。
临时集水井直径1m,深度在1.5m左右,以利每天清理沉积泥砂。
排水系统每天派1人进行维护清理,以保证排水畅通,防止地表水流入基础内影响其作业。
二、防止沉降措施1.根据建筑物的大小,荷重基础形式和地质条件等因素要在建筑物上埋设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应沿建筑物周围每隔30m左右设置一点,大角及纵横墙连接处及沉降缝的两旁均应设置。
观测点的布置图附后。
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观测点由Φ20光圆钢筋制作,端部应打磨成半圆形,与墙身保持一定距离;沉降观测每层进行一次。
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有关单位采取措施。
2.为了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机械土方开挖时接近槽底标高时,由人工清理挖至槽底标高,避免人为挠动地基土,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
3.回填土后,在建筑物四周设置300X300砖砌排水沟,将场区积水、建筑物周围积水排至市政管网。
第二节止水帷幕施工(1)注浆材料的选择水泥土重度比原土提高约3%,含水量降低约10%,渗透系数约为10-5~10-6m/d,抗渗等级为0.2~0.4MPa级,水泥土抗渗性能随水泥掺入比提高而提高,随龄期增加而提高。
为增加帷幕抗渗性能,水泥掺量宜取高值,在本工程中,水泥土中水泥掺量为15%,水泥采用P.O32.5。
(2)工艺流程:为保证隔水效果,本次施工采用“二次喷浆、三次搅拌”工艺。
就位→预搅下沉→制备水泥浆→提升喷浆搅拌→沉钻复搅→重复提升搅拌→移位→清洗。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1】降水运行【1.1】集、排水措施及要求工程降水抽取地下水,减少基坑开挖范围内土体中的含水量,需要施工现场必须有合适的排水设施以满足工程降水的需求,确保降水运行排水的顺畅,保障降水效果。
对于施工现场的排水设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满足以下要求:1 集水设备的数量、安放位置以及水泵型号的选用,应考虑实际单井出水量及开挖深度对水泵扬程的要求;2 尽量缩短降水井与排水系统设施之间的距离,减少降水井排水的沿程水头损失,降低抽水设备的扬程消耗;3 基坑抽水运行期间应在基坑摆放相应的三级沉淀池,根据基坑长度和总的涌水量,沿基坑周边共布置4个三级沉淀池(如分段开挖可以根据具体开挖范围调整三级沉淀池数量),经三级沉淀池沉淀后排入附近市政管网。
【1.2】降水试运行1 每成井施工完一口井即投入运行,以便及时抽通降水井,确保降水井的出水量,然后停止抽水。
2 试运行之前,需测定各井口和地面标高、静止水位,然后开始试运行,以检查抽水设备、抽水与排水系统能否满足降水要求。
3 安装前应对泵体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
检验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各部位连接螺栓是否拧紧、润滑油是否足、电缆接头的封口有无松动、电缆线有无破损等情况,然后在地面上试转一下,如无问题,方可投入使用。
潜水电动机、电缆及接头应有可靠绝缘,每台泵应配置一个控制开关。
【1.3】正式降水运行1 坑内降水井需在基坑开挖前15-20 天开始抽水,以满足预抽水时间,保证降水效果。
2 正式抽水时,每口疏干井安装一台水泵。
3 刚开始抽水的时候,地下水很丰富,水泵出水量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井出水量会逐渐减少。
4 降水工作应与土方开挖施工密切配合。
在开挖过程中,逐步割除井管,并及时恢复抽水运行。
注意对降水井的保护,严禁挖土机破坏。
5 抽水需要24 小时派人值班,对基坑每日总出水量及坑内平均水位进行监测,若发现个别井出水量异常,对其进行单独出水量监测,并做好抽水记录,以掌握抽水动态,指导降水运行达到最优。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第一节基坑水计划降水井采用无砂混凝土井管,无砂混凝土井管滤料采用2--5mm等粒径中粗砂或无粉碎石屑。
要求至少提前20天开始降水,并将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不小于0.5m。
基底采用盲沟与大口井结合方式组织地表水外排,确保开挖过程中基底不积水。
基坑顶部四周开挖400X400排水明沟(截水沟),防止基坑外围水流入。
第二节基础降水方案降水井成井采用泵吸式反循环钻机,此种方式可减小水泥浆比重,有利于降水,井管采用直径500无砂水泥管,外围回填等粒径碎石,其透水直径不小于700mm,空压机洗井。
降水井应高出地面500mm,并在降水井四周设警示标志并设专人巡视,防止井点损坏或人员掉入跌伤。
基坑四周设观测井,随时观测水位。
降水井成井工作应控制在5天内完成。
一一般所选用水泵的排水量为基坑涌水量的L5-1.0倍。
整个基础施工期间降水应连续进行,以保证基础施工期间地下水稳定在在槽底以下Im o基坑降水在基坑开挖前20天开始,待地下室墙外回填土至地下水位以上时停止降水,大口井在进行基础底板浇注时封死。
位于基础底板下的大口井,在进行垫层施工时,在井内设置钢管,泵管与电缆从钢管内穿出,然后向井内填塞碎石,做混凝土垫层与防水层,为了防止此处渗漏,防水层卷上钢管200mm,同时在钢管上焊钢止水环,钢管的端部设置节门接口。
为了保证降水的效果,在进行垫层施工前,要认真检查抽水泵的运转情况,防止坏泵封入井内,影响降水效果。
当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将泵管、电线割断,钢管端部安装水节门,将地下水截住,然后随同底板一起浇筑封井。
地下室墙外侧的大口井保留于地下室外墙外防水施工完成,基坑回填土至地下水位以上时停止降水,抽出水泵将井填死。
第三节基础排水方案受场地地下水贮存条件及施工条件的制约,以及管井降水的局限性,各土层界面可能会有少量渗水现象。
为保证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基坑开挖时,可采用堵排措施予以解决,槽底设置500X30Omm的排水盲沟,与大口井相连,地表水排入大口井,再由大口井抽出。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一、止水帷幕施工1、施工方法1)放线定位、挖沟槽根据基坑开挖边线及设计要求,确定搅拌桩位置,并放线。
然后沿线挖沟槽。
2)搅拌桩机安装根据定位铺设枕木,并组装搅拌桩机,要求枕木铺设水平。
3)孔位放样及桩机就位在开挖的工作沟槽两侧设计定位辅助线,按设计要求在定位辅助线上划出钻孔位置。
根据确定的位置严格钻机桩架的移动就位,就位误差不大于50mm,桩径偏差不得大于4%。
开钻前应用水平尺将平台调平,并调直机架,确保机架垂直度不小于1%。
由当班班长统一指挥桩机就位,移动前看清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情况,发现有障碍物应及时清除,移动结束后检查定位情况并及时纠正,桩机应平稳、平正。
4)第一次下沉预搅待搅拌机的冷却水循环正常后,启动搅拌机电机,放松起重机钢丝绳,使搅拌机沿导向搅拌切土下沉,下沉过程中不得采用冲水下沉。
5)制备水泥浆待搅拌机下沉到一定深度时,开始拌制水泥浆并倒入压浆机。
6)喷浆提升搅拌机下沉到设计深度时,开启注浆机将水泥浆压入土中,边注浆边旋转,同时提升搅拌机。
第一次提升注浆后加固土体的水泥掺量达到10%。
7)重复上下搅拌搅拌机提升到设计高度时,再次将下沉进行第二次预搅,同样进行第二次提升注浆搅拌。
第二次提升注浆后加固土体的水泥掺量达到20%。
8)在施工中根据地层条件,严格控制搅拌钻机下沉速度和提升速度,确保搅拌时间。
钻头每转一周提升(下沉)1.0~1.5cm,最后一次提升搅拌应慢速提升。
当喷浆口达桩顶标高时,宜停止提升,搅拌数秒,以保证桩头均匀密实。
9)清洗搅拌机提升出地面后,向集料斗中注入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压浆管道及其它所用机具,然后移位再进行下一根桩施工。
2、重要环节控制1)钻机定位地基地面经整平符合施工要求后,按照布桩设计图通过稳定的控制点准确进行桩孔定位,其水平偏差不大于50mm,并使搅拌机钻杆轴保持垂直。
为保证深搅桩体的垂直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可在搅拌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的距离变化来进行钻杆垂直度的控制。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A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A.1基坑降水A.1.1降水设计1.本工程基坑降水采用大口井降水,降水井径500,间距均在15~20m左右,井深10m。
2.基坑降水应先于土方开挖10天以上进行,并保证水位降至基槽下1m后才可进行土方施工。
抽水应至还槽施工才可停止。
3.基坑内四周设400×400明沟,并在基坑四拐角处设集水坑以汇集和排出地表水。
4.基槽四周砌集水池不少于8个并砌筑排水沟将其串连,抽出地下水集中于集水池后,沿水沟有组织地排出场外。
5.在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或排水管道),将降水井中的出水排入甲方指定地点,沟外3m范围的地面用水泥抹面,防止降雨和人工用水的渗入。
6.较浅的基坑不设大口井,在基坑四角及周边设置集水井,用排水明沟串联,收集排出坑底明水。
7.抽出的积水必须经沉淀池沉淀后再行排入市政管网。
A.1.2降水监测1.在抽水开始后预降期内(暂估14天),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每天观测三次水位、水量;当水位已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且趋于稳定时,每天观测一次水位、水量。
降水后期,5~10天观测一次水位、水量(下大雨后增加观测次数)。
2.在开始抽水后对周边有关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报,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A.2基坑支护监测1.沿基坑边每隔20m设一个观测点,位移的观测可利用引桩控制线,由经纬仪打直线钢卷尺丈量与帽梁中心线上的各观测点对比得出位移值,位移观测在基坑开挖后每天进行,一直到基础施工完毕,并且做好每日的观测记录。
2.每一挖土深度对监测值(桩顶位移、沉降)进行分析:如果监测值是一种渐变的递增过程,且数值变化不大则说明基坑处于合理的稳定状态,如果监测值发生突变,则说明基坑支护结构承受过大的土压力,则需要放慢挖土速度或立即停止挖土,采取相应措施(如立即进行回填、加设内支撑,挖土卸荷等),待基坑变形值停止增长或增长速度缓慢,在预估算值之内,则可继续进行土方开挖。
B 基础质量保证措施B.1建筑物定位放线质量保证措施1.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测,保证本工程所用测量工具经过天津市法定计量检验单位校准,并确保使用时在有效检测周期内。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一、基础排水工程土方开挖前在已经施工完的大口井内下潜水泵进行降水,降水时间不得小于20天,土方开挖后在垫层外围基坑周边设置300mm ×400mm 盲沟,盲沟用等粒径碎石填充,盲沟内间隔30m 设置一个0.50×0.50m ,深度1m 左右的集水坑,集水坑底铺10cm 碎石或滤网,盲沟均按0.2%坡度坡向集水坑,坑内设置潜水泵排水。
另外,在现场设置一个沉淀池,集水坑、大口井内抽出的水需先经沉淀池过滤后再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沉淀池如图所示:二、防沉降措施1、建立沿线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由于降水期较长,局部排水量较大,沿线过去的地下水均衡关系将发生较大变化,必然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为了较准确地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在降水工程实施的同时,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监测点的布设掌握以下原则:(1)抽水影响半径以内呈放射状布设观测孔;(2)抽水影响半径以内的高大建筑物、危改类建筑与抽水系统之间布设观测孔;(3)不同含水层位布设分层观测孔,取水样孔。
(4)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提供的资料为:地下水位日监测数据、地下水质月监测数据、日排水量数据、排水含砂量数据。
排入指定下水2、建立沉降监测网在降水工程实施之前,根据降水设计中计算的抽水影响范围和该范围内的典型建筑等布设沉降监测点,在抽水期间进行连续沉降监测,若累计沉降量接近预警值(根据不同类型建筑确定的不同预警值)时,及时上报并采取必要措施。
3、加强降水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监测。
4、施工时对附近建筑物要设置沉降观测点。
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一、施工顺序(一)框架结构1、地下室施工顺序:抄平放线→土方开挖→混凝土垫层→砌筑底板下承台、地梁砖模→砖模内侧抹水泥砂浆找平层→砖模外侧回填土→垫层底板防水施工→绑扎基础底板钢筋及墙、柱插筋→隐蔽工程验收→浇筑底板混凝土→养护、拆模→绑扎剪力墙钢筋→隐蔽工程验收→支剪力墙模板→支梁底模板→绑扎梁钢筋→隐蔽工程验收→浇筑墙、梁、板混凝土→养护、拆模→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防水保护层施工→基础四周回填土注:A.本工程施工原则遵循先深后浅。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1>降水施工加固基坑内和坑底下的土体,提高坑内土体抗力,从而减少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的变形量,防止坑外地表过量沉降。
降低开挖土体的含水量,便于挖掘机挖土与土方外运,以及便于坑内施工作业。
<1.1>降水井施工本工程采用围护明挖法施工,需要及时疏干开挖范围内土层中的地下水,降低围护范围内基坑中的地下水位,保证基坑的干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
<1.1.1>降水系统布置降水井概述:目的:为了降低开挖土体的含水量。
作用:便于挖掘机挖土与土方外运,以及坑内施工作业。
开启时间:在坑内疏干降水时,至少宜提前15天或更早进行,以保证有效降低开挖土体中的含水量,确保基坑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
水位降至基坑开挖面以下至少0.5m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土方开挖施工。
观测井概述:目的:观测基坑内外水位变化情况。
作用:根据水位观测数值进行分析,校验坑内水位变化以及坑内外水力联系情况。
<1.1.2>降水井构造降水井为避免机械破坏,确保其施工中的安全稳定,疏干井材质采用无砂管的方式。
具体情况如下:本工程采用基坑内降水的方式进行施工,具体形式如下所示:<1.2>成井施工<1.2.1>降水施工注意事项根据成井施工工序,所有降水井均在围护闭合后进行施工。
在降水井施工时,现场其他影响降水施工,尤其是影响降水井成井质量的施工工序均已全部结束,如可能的坑内地基加固等施工工序,避免对成井降水的影响。
<1.2.2>前期准备测放井位:根据确定无误的井位测放井位,井位测放完毕后应做好井位标记,方便后期施工。
若布设井位无法正常施工,及时与设计方沟通、处理,必要时适当调整井位。
材料设备准备:专人负责进料,工程师核定,确保无砂井管、滤料、井底等材料的质量。
安装钻机:安装钻机时,为了保证孔的垂直度,机台安装稳固水平,大钩对准孔中心,大钩、转盘与孔的中心三点成一线,严把开孔关,钻头与钻杆连接处带两根钻,并且弯曲的钻杆不得下入孔内。
<1.2.3>成井施工施工机械设备降水井选用工程钻机及其配套设备。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1】资源配置计划1、劳动力:机操工及普工共30名,工作内容:挖、钻、打成孔;制作、安装井壁材料并固定;填充井壁外滤水材料及还土;做井圈、洗井。
2、主要机械设备:转盘钻孔机D600一台、泥浆泵一台、小型汽车吊一台、潜水泵30台。
3、主要材料:D500无砂混凝土管。
【2】基坑降水施工方法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砂砾过滤层→洗井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
1、成孔可根据根据土质条件和孔深要求,采用冲击钻、回转钻、潜水电钻等钻孔,用泥浆护壁,孔口设置护筒,以防孔口塌方,并在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
孔径应较井管直径每边大150~250MM,钻孔深度当不设沉砂管时,应比抽水期内可能沉积的高度适当加深。
成孔后应立即安装井管,以防塌方。
2、井管沉放前应先清孔,一般用压缩空气洗井或用吊筒反复上下取出泥渣洗井,或用压缩空气(压力为0.8MPA,排气量为12M3/MIN)与潜水泵联合洗井。
3、本工程深井降水采用无砂混凝土管作井管,可在成孔后,逐节沉入无砂混凝土管,外壁绑长竹片导向,使接头对正。
井管安放应力求垂直,并位于井孔中间管顶应比自然地面高500MM左右。
井管过滤层应放置在含水层适当的范围内,井管下入后,及时在井管与土壁间用铁锹分层填充砂砾滤料。
粒径应大于滤网的孔径,一般为3~8MM细砾石。
填滤料要一次连续完成,从底填到井口1米左右,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封口。
管周围填砂滤料后,安设水泵前应按规定先清洗滤井,冲除沉渣。
一般采用压缩空气洗井,洗井应在下完井管、填好滤料、封口后8小时内进行,一气呵成,以免时间过长,护壁泥皮逐渐老化,难以破坏,影响渗水效果。
4、泵在安装前,应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
如无问题,方可放入井中使用。
深井内安设潜水泵,可用绳索吊入滤水层部位,上部应与井管口固定。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第一节地下水控制第一小节一般规定1、地下水控制应保证基坑正常施工,防止渗流和承压水引起的破坏,避免或减小地下水位下降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2、地下水控制可采用集水明排、截水、降水以及地下水回灌等方法,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条件,结合基坑支护方案综合分析确定。
3、基坑可采用设置竖向或水平向截水帷幕等措施截水。
竖向截水帷幕可采用水泥土连续墙、咬合桩、地下连续墙等。
当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复杂时,可采用多种截水方法组合。
当有可靠工程经验时,也可采用冻结法阻截地下水。
4、基坑降水可采用轻型井点、自流深井、真空深井等。
5、当坑底以下存在承压含水层时,应进行坑底土体抗承压水稳定性验算;不满足时可采用竖向和水平向截水帷幕、承压水减压等措施。
6、在基坑施工期间,应对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的控制效果及其环境影响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指导施工。
第二小节基坑截水1、下列情况时基坑应设置截水帷幕:(1)地下水位高,地基土体渗透性强,且周边环境条件不允许采取坑外降水措施;(2)降水难度大,完全采取降水措施不能满足基坑施工的水位要求;(3)基坑与周边河流、江、湖等距离较近,存在倒灌危险时。
2、截水帷幕选型应综合考虑帷幕深度、土质条件、地下障碍物状况、环境条件等因素,并符合下列规定:(1)软黏土地基普通单轴或双轴搅拌桩的深度不宜超过15m;粉性土地基宜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2)地下障碍物埋藏深、成分复杂且难以清除时,宜采用全套管咬合桩;(3)深度超过30m时,宜采用地下连续墙、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全套管咬合桩等。
3、截水帷幕的渗透系数应小于,厚度应满足防渗要求。
4、基坑截水要求高时,截水帷幕宜连续、封闭,截水帷幕与支护结构应紧密相贴。
5、水平向截水帷幕的厚度和强度应根据地下水顶托力的大小和防渗要求确定。
在与支护结构结合处宜增加帷幕厚度。
第三小节明沟排水1、明沟集水井可用于坑顶截、排水,也可用于基坑降水。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一、降水1、基坑内的设计降水水位应低于基坑底面0.5m。
当主体结构的电梯井、集水井等部位使基坑局部加深时,应按其深度考虑设计降水水位或对其另行采取局部地下水控制措施。
基坑采用截水结合坑外减压降水的地下水控制方法时,尚应规定降水井水位的最大降深值。
2、各降水井井位应沿基坑周边以一定间距形成闭合状。
当地下水流速较小时,降水井宜等间距布置;当地下水流速较大时,在地下水补给方向宜适当减小降水井间距。
对宽度较小的狭长形基坑,降水井也可在基坑一侧布置。
3、管井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井的滤管可采用无砂混凝土滤管、钢筋笼、钢管或铸铁管。
(2)滤管内径应按满足单井设计出水量要求而配置的水泵规格确定,滤管内径宜大于水泵外径50mm,且滤管外径不宜小于200mm。
管井成孔直径应满足填充滤料的要求。
(3)井管外滤料宜选用磨圆度好的硬质岩石的圆砾,不宜采用棱角形石渣料、风化料或其它粘质岩石成分的砾石。
滤料规格宜满足下列要求:(4)采用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抽水时,水泵的出水量应根据单井出水内力确定,水泵的出水量应大于单井出水能力的1.2倍。
(5)井管的底部应设置沉砂段,井管沉砂段长度不宜小于3m。
4、真空井点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井管宜采用金属管,管壁上渗水孔宜按梅花状布置,渗水孔直径宜取12mm~18mm,渗水孔的孔隙率应大于15%,渗水段长度应大于1.0m;管壁外应根据土层的粒径设置滤网;(2)真空井管的直径应根据设计出水量确定,可采用直径38mm~110mm的金属管;成孔直径应满足填充滤料的要求,且不宜大于300mm;(3)孔壁与井管之间的滤料宜采用中粗砂,滤料上方应使用粘土封堵,封堵至地面的厚度应大于1m。
5、喷射井点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喷射井点过滤器的构造应符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第7.3.14条第1款的规定;喷射器混合室直径可取14mm,喷嘴直径可取6.5mm;(2)喷射井点的井孔直径宜取400mm~600mm,井孔应比滤管底部深1m以上;(3)孔壁与井管之间填充滤料的要求应符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第7.3.14条第3款的规定;(4)工作水泵可采用多级泵,水泵压力宜大于2MPa。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第一节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第一小节基础排水及防止沉降措施一、工艺特点沿建筑基础或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坑的四周采用泥浆护壁循环钻机成孔,然后每隔一定距离埋设一个无砂大孔混凝土管井,形成环状布置,从单孔管井用潜水泵抽水至连续总管内,然后排至沉淀池内,再排送至污水管井。
二、材料、机械准备滤水井管、循环成孔钻机、潜水泵、吸水管、空压机、排水管、水泵控制自动系统、3~5mm豆石、木底座或混凝土底座、沥青、麻布等。
三、施工准备1、首先要了解地质勘探资料、掌握地下土质和水位变化情况,特别是地下流砂层情况,以便确定钻孔工艺和准备必要材料。
2、根据总的平面布置和所开挖地下工程的面积,确定正式管井和观测管井的数量、位置,排水管位置流向,沉淀池位置以及与污水管道连按地点。
3、对设置井点位置进行平整、放线,用白次标明其位置。
四、管井构造管井的滤管为无砂大孔混凝土管,采用粒径为3~5mm的豆石加水泥按6:1左右比例预制而成,强度大于2MPa,每节长1m左右。
最下部一节为有孔滤管,其空隙率为20%~25%。
管接头处用两层麻布浇沥青包裹,外夹竹片用10号铅丝扎牢,以免接缝处挤入泥砂淤塞管井,其内径为φ500、φ600。
五、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放线→循环成孔钻机就位→泥浆护壁→成孔→下管→下滤水层→上部用厚土填实→洗井→下潜水泵→抽水六、工艺原理1、管井采用循环成孔钻机成孔,孔的直径约1m左右,泥浆护壁。
待钻孔到设计深度后,用吸管将其中泥浆吸净,下底座,然后下管,外填塞滤水小豆石,上部用厚土填实,立即用压缩空气将泥浆吹出洗井,然后抽水。
2、管井的有效降水深度取决于管井深度、降水面积、含水层渗透系数以及水泵扬程。
降水坡度环状形为l:10。
3、进行无压完全井环形井点系统总涌水量计算和无压非完全井井点系统总涌水量计算。
七、质量要求1、大口井管降水施工的井深、井距必须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施工。
2、降水深度要达到设计要求,其水位线位于基坑底部下0.05~lm,边坡要求稳定。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工程地处**区规划路五中线以南,规划路十二中线以西,地下水位高,地表水量大,勘察期间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3.5~3.6m,本工程表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一般年变化幅在0.5~1.0m左右。
为了保证基础工程正常施工,必须进行降排水,我公司拟采用排水沟加集水坑机械抽排水的施工方案进行排水。
第一节基础排水措施一、基坑排水措施:A、F轴和M轴基础开挖为基坑,基坑排降水措施采用钢板桩隔水帷幕和基坑内抽排水措施。
基坑开挖后,在基坑四周人工挖排水沟,排水沟宽300mm,深300~500mm,排水沟向集水坑找1%坡,沟内填满粒经20~40mm的石子,每个基坑内设一个直径500mm深度1000mm的集水坑,坑底100mm厚石子。
集水坑内的水及时用水泵抽走。
1基坑排水沟及集水井平面布置图二、基槽排水措施:基槽开挖后,在基槽两侧人工挖排水沟,排水沟宽300mm,深300-500mm,排水沟向集水坑找1%坡,沟内填满粒经20~40mm的石子,每个基槽内每隔20m设一个直径300mm深度300-500mm的集水坑,坑底100mm厚石子。
集水坑内的水及时用水泵抽走。
基槽排水沟及集水井平面布置图2-2三、防集水井塌方措施:为了防止集水井壁塌方,可采用钢筋笼加固井壁,钢筋笼做法为直径500mm ,主筋Ф14@100,箍筋ф10@200,焊接钢筋笼, 钢筋笼外侧绷钢板网。
四、地面施工如遇地表水,采用明沟和集水坑,机械抽排水的排水措施。
五、设备基础和地坪施工排降水: 设备基础和地坪开挖深度均不深。
按基槽排水措施处理。
第二节 防止沉降措施本工程沉降量要求≤50mm ,施工对临近建筑物影响有限,现场地质条件对在建工程影响较大,需采取措施防止沉降造成危集水井钢筋笼制作图害性后果。
一、建筑物防止沉降措施1、检查管桩的位置、桩体的完整性及承载力在基础施工前必须管桩的位置是否准确,桩体的完整性及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出现桩位偏差,应会同设计、桩基施工单位进行研究,由设计给定纠偏方案,桩基施工单位进行桩体纠偏处理,确保桩基的承载力,如果出现桩体的不完整及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就必须补桩或接桩措施,确保桩基的承载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避免因桩基的承载力不够而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基础排水、防止沉降措施 (296)
8.1基础降降排水措施 (296)
8.1.1降排水施工简况 (296)
8.1.2劳动力配备 (296)
8.1.3 施工用电配合要求 (296)
8.1.4降水井抽水 (297)
8.1.5降水井周边应采取的措施 (297)
8.1.6降水稳定性分析 (297)
8.2防止沉降措施 (297)
8.2.1沉降监测简述 (297)
8.2.2监测的原则 (297)
8.2.3监测的内容 (298)
8.2.4监测方法 (299)
8.2.5监测管理 (299)
8.2.6 监测信息反馈 (300)
8.2.7监测措施 (301)
第八章基础排水、防止沉降措施
8.1基础降降排水措施
8.1.1降排水施工简况
本工程降水采用基坑内封闭降水井降水。
考虑将地下水降至最深基础底板下
0.50m〜1.0m左右,降水井深度为14m左右,采取在基坑内布置管井,间距不大于20m,在基坑外围采用单排咬合式水泥搅拌桩(水泥参量15%)为止水帷幕。
待基坑内水抽完后,基础垫层浇筑时,用C20素混凝土将基坑内的降水井封死,但应留有不少于20 口降水井,待地下室后浇带浇筑时再进行封堵,以防止地下室上浮。
降水井封堵措施如图8.1.1-1。
“干'钢板Z Z Z
一混凝土底板
止水板- 钢
托板 . L 混凝土
1 _________ . 砂、碎石
图8.1.1-1降水井封堵措施图
降水井深14米,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孔径© 600当钻机成孔达到预定深度时,进行清
孔,减少孔底沉渣,孔底沉渣厚度小于30〜50cm。
然后马上下滤料管,滤料管接头处用4 根竹片及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接头处包纱网。
井管应保持垂直和居中。
下完管后注入清水,稀释孔内泥浆比重接近1.05后,再填入滤料和沉入无砂混凝土滤管,滤料必须沿四周均匀填入,下部填入4〜7mm砾石滤料,上部填入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施工过程中应作好井管的维护,保证有效地达到设计要求的降水效果。
本工程共有93 口降水井,在基坑外西侧布置观察井及回灌井15 口,东南北为观察井及降水井22 口,基坑内布置降水井56其中6 口兼观察井,以便于观察地下水情况,观察井井深14m。
降水井。
8.1.2劳动力配备
抽水期间11人,三班倒,每班3人,其中领班1人,维修1人。
8.1.3施工用电配合要求
抽水期间备用发电机,防止停电而使地下水位回升,造成泡槽和支护桩漏水。
专业知识分享
8.1.4降水井抽水
本工程降水井已由原单位施工完毕,本单位采用潜水泵抽水,流量10〜25m3/h的离心式水泵。
8.1.5降水井周边应采取的措施
在基坑边循环道路外侧设置排水沟,降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管道,排
水沟内用水泥抹面,防止降雨和人工用水的渗入地下。
8.1.6降水稳定性分析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降水方案分析,本工程采用在基坑内降水,基坑采用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进行止水,而且止水帷幕深入地下不透水层,这样基坑降水不会对基坑四周的建筑物、道路产生较大的沉降影响,而且由于本场地内土质为淤泥土质渗透系数较小,属于弱微透水性,根据以往工程经验,本降水不会对基坑外围物体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降水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好。
8.2防止沉降措施
8.2.1沉降监测简述
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地基应力的重分布会引起围护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变形,危及基坑、主体结构的稳定和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
因此在基坑和结构施工过程中,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对围护结构、支撑和地下管线进行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成果,及时分析资料,反馈信息,进一步掌握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安全状态,以便修改设计参数,调整施工工艺,在保证施工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确保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
作为总承包单位,中标进场后,即着手对基坑围护的安全性能以及周边道路及管线进行监测。
我们实施以下监测方案。
8.2.2监测的原则
1保证重点的原则:基坑支护结构本身,周边建筑物和管线等是本基坑工程的重点。
2信息化的原贝监测过程中,将监测资料及时整理和快速反馈给施工设计单位,以使设计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采取措施,保证结构本身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3经济合理:在保证结构本身和周围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选定监测内容,合理安排监测的频率。
823监测的内容
考虑到基坑三侧全都为道路,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完成后,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安全, 期间主要监测以下内容:
1围护桩的水平位移。
2地表沉降监测。
3地下水位变化的量测。
4临近道路的沉降、沉陷的监测。
监控量测项目见表8.2.3-1
8.2.3-1
5测量仪器与工具设备
监测仪器计划见表8.2.3-2
8.2.3-2
824监测方法
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在围护结构内选择冠梁上布设围水平位移监测点,测点间距20m。
主要是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变位情况,确保基坑的稳定。
结构施工阶段每两天监测1次。
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加大监测频率,资料围护结构监测及时绘制位移、时间、深度的变化曲线
2地表的沉降监测
地表沉降监测点设置在基坑四周地表上,地表沉降监测贯穿于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的全过程,并绘制沉降量、时间、距离的关系曲线。
附属结构明挖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和周围的环境,选择其横断面适当加密地表沉降点。
3道路的沉降监测
在西面、南面、北面道路上监测点尽可能设在如阀门、窨井上找各2处标志性地点设置监测点。
4地下水位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采用基坑四周观察井监测。
8.2.5监测管理
总承包部组建专业监测小组,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能进行结构受力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组长。
设周围环境和围护结构变形两个监测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在组长指导下负责两个监测小组的日常监测工作及资料整
理工作。
监测施工流程如图825-1。
反馈
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进行整理,绘制位移或速度的时态变化曲线图,即时态散点
图如图8.2.&1。
再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析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或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回归分析采用的回归函数方程形式有:
U=Alg(1+t)+B
U=t/(A+Bt) U=Ae-B/t
U=A(e-B/teBtO)
U=Alg[(B+t)/(B+tO)]
式中:U-----变形值(或立力值)
A、B—---回归系数
t、to-----测点的观测时间day)
为保证监测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输入计算机管理,每次监测监测的结果及时上报监测日报表,并按期向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提交监测月报,并附上相对应的测点位移或应力时程曲线图,总结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后续施工监测的建议。
827监测措施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制定严谨的监控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
2制定基准点和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3监测元件必须有出场标定记录,埋设前亦必须进行检验。
4每日必须做好工作表,记录仪器使用情况、施工工况等。
3 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必须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若发现仪器有异常,
应立即更换备用设备。
4量测仪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不定期检验。
5各项目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和细则。
6量测数据现场检查,经严格复核后上报。
7根据监控量测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8由专人利用计算机系统对量测数据的存贮、计算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