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年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答案.doc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答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b7f96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1.png)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
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
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
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2.(4分)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3.(4分)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
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4.(4分)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
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
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5.(4分)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6.(4分)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
高一历史必修Ⅱ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Ⅱ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d1691731126edb6f1a10fb.png)
高一历史(必修Ⅱ)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选择题答题卡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现代化工业生产能力强;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海外殖民地多。
(6分)(2)美洲殖民地采矿业、种植农业发展的需要,非洲的黑人比较好管理。
(6分)(3)通过黑奴贸易,把欧、亚、非、美各洲的整个商业以及英国的工业同国外市场联系起来。
给英国带来巨额财富。
(4分)
(4)奴隶贸易是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手段,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分)
34.(1)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不断增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迅速发展。
(4分)主要原因: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努力创造。
(3分)
(2)现象: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发生巨大变化。
(3分)联系:这是经济、文化发展的最终体现和结果。
(4分)
(3)到2020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我国的GDP比2000年翻两番;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分)。
高一历史必修2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2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4cc432bcd126fff7050bd6.png)
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5 AABDC 6---10 CCCDB 11---15 BDCDC 16---20 BDBAA 21---25 DCBDA 二.非选择题26.(1)分散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
(6分)(2)工业化:手工业中制瓷业发展;纺织业发展;(2分)商业化: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坊市制度被打破),形成了繁荣的街市;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出现纸币(交子)(4分,任答2点即可得4分)城市化: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出现了东京等大都会.(2分)(3)状况:近代中国农业发展极其缓慢。
(2分)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占统治地位; 捐税沉重;近代工业滞后影响农业劳动力的提高等。
(4分,言之有理可给分)27.(1)主要动机:获得贵重商品。
(2分)(2)直接结果: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3分)影响: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严重冲击了中国传统手工业;客观上为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和市场;但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受自身资金、技术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中国近代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而且发展相当缓慢。
(6分辩证分析,言之有理可给分)(3)经济上:初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参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等。
(6分,言之有理可给分)28.(1)特征:国际贸易增长几乎停滞,国家间外贸联系减弱。
(2分)原因: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危机,各国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政策;人类对威胁其自身利益的全球性危机还缺乏必要的合作认识。
(4分,答到2点满分)(2)影响:贸易逆差加大,导致货币大量外流。
(2分)(3)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1分)评价: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
![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db875d84254b35effd3467.png)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4a4d2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6.png)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面哪个朝代是中国的封建王朝?
A. 唐朝
B. 清朝
C. 国民政府
D. 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B
2. 以下哪位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
A. 孔子
B. 居里夫人
C. 高尔基
D.
答案:A
3. 下面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A. 中国革命爆发
B. 五四运动
C. 九一八事变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D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
答案:中国近代史包括了晚清时期的战争和动乱、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的建立、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2. 请解释封建社会的特点。
答案:封建社会是一种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主要特点包括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五等爵位制度、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以及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等。
三、论述题
请就中国近代史的转型过程进行论述。
答案:中国近代史的转型过程经历了社会风暴、政治变革和社会主义革命等阶段。
从晚清时期的战争和动乱到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国逐渐走向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随后,北洋政府的建立以及抗日
战争和国共内战的爆发,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近代史迎来了新的篇章。
历史必修2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2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2b444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6.png)
历史必修2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 辛亥革命推翻了哪个封建王朝?A. 明朝B. 清朝C. 元朝D. 唐朝3. 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是什么?A. 打倒帝国主义B. 反对封建主义C. 民主与科学D.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4. 以下哪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望厦条约5.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A. 鲁迅B. 陈独秀C. 胡适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1. A 2. B 3. D 4. A 5. D二、填空题6.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起的______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主义运动。
7.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______的成立。
8.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______战争的胜利结束。
答案:6. 五四运动 7. 中国共产党 8. 抗日战争三、简答题9. 请简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案: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主要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主张驱除外侮,恢复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实现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权利;民生主义主张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
四、论述题10. 论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答案: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的革新,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从而增强历史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汲取经验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e4d21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a.png)
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B. 秦朝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C.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分封制D. 秦朝统一六国后,修建了长城答案:C2. 唐朝时期,对外交流频繁,其中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主要经过以下哪个地区?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珠江流域D. 辽河流域答案:C3. 下列关于宋朝的表述,正确的是:A.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B.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科举制的王朝C.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分封制的王朝D.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行省制的王朝答案:B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A. 印度洋B. 大西洋C. 太平洋D. 北冰洋答案:A5. 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康乾盛世”是指康熙和哪位皇帝的时期?A. 乾隆B. 雍正C. 嘉庆D. 道光答案:A6.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制C.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D.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答案:D7.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C.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的不平等条约D.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打倒帝国主义”答案:D8.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在1937年C. 抗日战争的结束是在1945年D. 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答案:D9.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 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C.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D.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答案:D10.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政治运动B. 文化大革命的发起者是毛泽东C. 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反对资本主义复辟D. 文化大革命的结果是经济和社会的严重倒退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事件是明朝时期发生的?A. 郑和下西洋B. 戚继光抗倭C. 张居正改革D. 王阳明心学答案:ABCD2. 下列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AB3. 下列哪些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白话文B. 反对儒家思想C. 提倡科学和民主D. 反对封建礼教答案:ACD4. 下列哪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主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重要政策?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建立经济特区C. 国有企业改革D. 农村土地改革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
必修二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必修二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e37c9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8.png)
必修二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
请问,秦朝统一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高祖C. 汉武帝D. 唐太宗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其中“贞观之治”是指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3. 明朝时期,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与哪位皇帝有关?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英宗D. 明武宗4. 下列哪项不是清朝乾隆皇帝的政绩?A. 编纂《四库全书》B. 统一新疆C. 推行科举制度D. 建立圆明园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主义运动,它发生于哪一年?A. 1911年B. 1919年C. 1921年D. 1931年6.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战争,请问,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标志是什么?A. 七七事变B. 九一八事变C. 一二八事变D. 八一三事变7. 下列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A. 提倡民主B. 提倡科学C. 提倡白话文D. 提倡封建礼教8.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推翻了哪个朝代的统治?A. 唐朝B. 明朝C. 清朝D. 元朝9.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10. 我国历史上的“一国两制”构想,首次提出是在哪个时期?A. 改革开放时期B. 建国初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在_________时期。
12.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时期文帝和_________的统治时期。
13.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___朝代。
14.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发生在_________朝代。
15. 我国历史上的“戊戌变法”发生在_________年。
2020年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2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20年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2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ddb3baa8114431b80dd874.png)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
这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B.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
这反映出( )A.井田制已完全瓦解B.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小农经济逐渐发展D.个体生产成为主体3.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
由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缓和B.田庄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C.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现象4.《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这段话体现了( ) 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5.下表为宋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表(单位:人/平方千米)。
这一变化 ( )时间崇宁元年(1102年) 嘉定十六年(1223年)地区江南东路24.9 27.9两浙路30.7 32.9江南西路27.7 37.7荆湖南路17 22.5AB.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使土地集中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D.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6.明朝初期政府规定:家有土地十亩以下者,需种植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则需倍之。
这一规定( )A.促进了江南资本主义的萌芽B.有利于明朝货币体系的转型C.加剧了人口资源之间的矛盾D.强化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7.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
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83358602d276a200292eb2.png)
高一历史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试卷相应空白处。
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B.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C.是巩固苏俄政权的重要措施D.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特点2、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苏俄的社会性质决定的B.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C.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的结果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3、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4、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A.凡尔赛体系B.罗斯福新政C.法西斯体制D.斯大林模式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6、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7、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8、二战后,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有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发展经济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④企业经营中推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从苏联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③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高一历史练习册必修二答案
![高一历史练习册必修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210e3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1.png)
高一历史练习册必修二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世袭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度D. 分封制答案:B2.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哪项重要的文化政策?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推行科举制度C. 实行郡县制D. 推行均田制答案:A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A. 考试内容的丰富B. 考试制度的规范化C. 考试范围的扩大D. 考试形式的多样化答案:B4. 明朝时期,海禁政策的实施对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A. 经济发展B. 文化交流C. 军事实力D. 所有上述方面答案:D5.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些重要的政策?A. 推行科举制度B. 实行海禁政策C. 推行“摊丁入亩”政策D.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C二、填空题1. 隋朝统一中国后,隋文帝杨坚推行了________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均田制2.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段________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答案:鼎盛3.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实行了__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中央集权4. 清朝乾隆年间,实行了“________”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答案:改土归流5. 清朝末期,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发动了________政变,结束了短暂的变法尝试。
答案:戊戌政变三、简答题1. 请简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其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发展,以及对外关系的发展,是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黄金时期。
2. 请简述清朝康乾盛世的主要成就。
答案:康乾盛世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的繁荣局面,主要成就包括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繁荣、科技和教育的进步,以及对外关系的拓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高峰。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和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高一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829aa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c.png)
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实行郡县制B. 推行法家思想C. 修建长城D. 统一度量衡答案:ABCD2.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流动B. 增强了中央集权C. 推动了文化发展D. 限制了地方势力答案:ABCD3.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推行了哪些政策来促进国家的繁荣?A. 推行均田制B. 实行租庸调制C. 推行科举制度D. 重视农业发展答案:ABCD4. 宋朝时期,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商业经济的繁荣B. 手工业的快速发展C. 文化艺术的兴盛D. 科技发明的众多答案:ABCD5.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展示国威B. 促进贸易C. 传播文化D. 寻求盟友答案:ABC6.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外关系有哪些显著的成就?A. 收复台湾B. 签订《尼布楚条约》C. 统一蒙古D. 建立西藏地方政府答案:ABCD7.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是什么?A.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外国势力的渗透C. 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D. 思想文化的冲击答案:ABCD8.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结束了封建君主制B. 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C.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 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答案:ABCD9.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提倡民主和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倡导文学革命D. 推动妇女解放答案:ABCD10.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A. 洗雪了民族耻辱B. 增强了民族自信心C. 促进了国家的统一D. 为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答案:ABC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答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
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保存;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对军事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印刷术的发明加速了文化和信息的传播速度,对教育和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指南针的发明则极大地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探索和贸易提供了可能。
高中历史必修2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2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36490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2.png)
高中历史必修2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 辛亥革命的成功2. 下列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民主B. 提倡科学C. 提倡文言文D. 反对封建礼教3.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A.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B. 标志着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C. 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强国D. 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4.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A. 封建土地所有制B.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C. 资本主义经济D. 重农抑商政策5.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第一次国共合作6. 以下哪项不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内容?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主主义7. 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是明朝的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检D. 朱厚照8.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清朝?A. 甲午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C. 太平天国运动D. 郑和下西洋9.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望远镜10.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20世纪?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抗日战争D. 鸦片战争答案:1. A2. C3. D4. C5. A6. D7. D8. D9. D 10.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1919年______。
2.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______等。
3. 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是1945年______。
4.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主要包括封建土地所有制和______。
5. 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840年______。
6.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______。
高中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中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1eb6a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1d.png)
高中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2. 清朝末年,中国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被称为什么?A. 闭关自守B. 闭关锁国C. 闭关自固D. 闭关自封3. 辛亥革命推翻了哪个封建王朝?A. 明朝B. 清朝C. 元朝D. 唐朝4.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国内政治腐败D. 经济危机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A. 1945年B. 1949年C. 1950年D. 1951年6. 下列哪一项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A. 土地改革B. 手工业改造C.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 农业合作化7. “文化大革命”期间,哪一项运动被错误地发动?A. 大跃进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文化大革命D. 反右斗争8. 下列哪个条约不是清朝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凡尔赛条约9. 下列哪个历史人物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A. 孙中山B. 毛泽东C. 蒋介石D. 马克思1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哪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A. 核武器研制B. 太空探索C. 计算机技术D. 生物技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______,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______”。
13.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社会。
14.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了______。
15.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______新时期。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7. 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几项重要成就。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ec9d45f46527d3240ce034.png)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鸦片战争后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变迁的原因是()A.西方列强舶来各种洋货B.租界里西方人把其生活方式移植过来C.顽固派的倡导D.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2.在近代国人日常生活的一系列变化中,相沿成习、变化相当迟缓的是()①服饰②发式③妇女缠足④日常食品⑤婚姻礼俗⑥丧葬礼俗⑦相见礼仪A.①②③B.⑤⑥⑦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⑦3.辛亥革命前后的“断发易服”与以前相比,其主要特点是()A.移风易俗B.接受西方生活方式C.带有反清革命色彩D.改革社会制度4. 20世纪50年代,双排扣列宁装和大口兜的军装备受青睐;60年代,一身绿色的军装是最具有特色的着装方式;70年代,碎花衣裳和的确良面料成为时尚;90年代,变化多样的时装极为流行。
以上关于我国人民着装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们的着装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B.服装款式及其面料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C.人们的着装变化与思想观念的变化是一致的D.建国后,中国人在“穿”的方面不受西方影响5.下列属于近代城市基础设施的有()①宽阔的马路②地下水道③自来水供应④电灯照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学习和了解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可以()①访问长辈②调查本地历史③采用今昔对比的方法④联系当时国内外的经济发展情况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7.民国时期,电讯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是()A.有线电报B.无线电报C.有线电话D.无线电话8.由于人们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与之相应的新词语。
根据“手机”这一词语,选出与之同时代的新词语()①自由恋爱②革命③数码④双休日⑤动感⑥好酷A.①③⑥B.④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⑤⑥9.下列选项不属于政府启动的是()A.菜篮子工程B.安居工程C.制定《婚姻法》D.国庆外出旅游10.“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选择50题练之五)岳西县店前中学2020届高一(3)(6)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50题练之五(第9、10课)
![选择50题练之五)岳西县店前中学2020届高一(3)(6)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50题练之五(第9、10课)](https://img.taocdn.com/s3/m/dca46b84b52acfc789ebc9ed.png)
岳西县店前中学2020届高一(3)(6)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50题练之五(第9、10课)(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计100分选编:王焰明)测试时间:2020年4月5日下午3:00-3;451.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
该流程图反映出( )A.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C.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D.自然经济体系完全解体2.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农民穷困,购买力低B.鸦片走私泛滥,白银外流C.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低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3.下表是这一现象造成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列强控制了中国绵纺织业的命脉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4.漫画反映历史,下图是反映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一幅漫画,从中可以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A.封建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C.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D.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5.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B.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D.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6.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进入近代以后,“耕”与“织”开始分离。
“耕”与“织”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民族工业的兴起C.洋布的大量输入D.洋务运动的影响7.有论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
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 ) A.坚船利炮B.洋纱洋布C.自由平等的观念D.欧洲风俗习惯8.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
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D.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9.如图是我国近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江南造船厂的前身。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参考答案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80b00eaf45b307e971971d.png)
下学期期末考高一历史必修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 小题,共40 分)31.(12分)(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特点: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
(2)经营商业活动;兴办手工工场;从事封建地租剥削;主流:投资田产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的主流。
(3)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经营商业和兴办手工工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4)否。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投资田产,从事封建地租剥削不利于手工工场扩大再生产,从而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2.(8分)(1)解决就业问题;(1分);措施:政府直接征募人员;(2分);兴办公共工程(或兴修水利工程;兴建公路;植树造林等)。
(2分)(2)国家干预经济(2分)33.(10分)(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分)危害: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严重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分。
任答其中一点即可)(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分)。
如答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大包干亦可)作用:促进了粮食大增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得到了农民的拥护,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分)(3)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对农业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要以稳定农业生产、维护农民利益为本。
(2分。
言之有理即可)34、(10分)(1)材料一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但它却是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辩证分析。
(2分)(2)在20世纪70-90年代的20多年间,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但世界贫富分化严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拉大。
(2分)根源: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很难摆脱资本主义体系固有的矛盾和弊端,从而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公。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5a1805fad6195f312ba6c3.png)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主题应该是中国古代()A.农业的发展B.印刷术的改进C.商业的繁荣D.陶瓷业的进步【解析】题中图片自左至右分别是二牛一人犁耕法、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翻车,均与农业生产相关,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2.《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反映出()A.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日益密切B.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解析】材料中“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说明棉纺织业发达,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B项。
【答案】 B3.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
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
”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解析】材料“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体现了盛泽镇的商业繁荣,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徽商经营品种单一在材料内容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A4.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
”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A.断绝中西贸易的往来B.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C.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D.重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C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dafc2b910ef12d2bf9e72b.png)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附答案)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C)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2、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C)A、将公田化为私田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C、土地兼并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3、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B)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4、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C)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5、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基础的是哪一时期的江南开发(C)A、春秋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战国时期6、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C)A、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外国商品7、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行省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8、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B)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9、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D)①白瓷②青瓷③彩瓷④珐琅彩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10、下列各项中与城市经济繁荣无关的一项是(B)A、交子B、榷场C、瓦肆D、夜市11、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幼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C)A、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激烈B、宋朝海外贸易发达C、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频繁D、商业税收成为宋朝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12、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崛起过程的相似点不包括(A) .A、开始时都经营冶铁业致富B、经营行业比较广泛C、都涉足金融领域D、都把买卖做到国外13、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历史(二)答案(高级中学)2020年下半年
![历史(二)答案(高级中学)2020年下半年](https://img.taocdn.com/s3/m/47706cdca98271fe900ef92a.png)
2020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启杀死禹确立的王位继承人伯益后继承王位,“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这一现象涉及的是王位世袭制,且创立了奴隶制国家的是启的父亲禹而非启;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禅让制的破坏,不是禅让制的实行;D选项错误,皇帝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故C项正确。
仁政治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专制集权是法家思想,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故AB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由材料“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可知,司隶校尉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也可以监察首都附近郡,故B项正确,C项错误;司隶校尉有监察职能,但不负责刑狱,排除A项;汉代地方监察机构是刺史,排除D项。
4.【答案】D。
解析:《三国演义》记叙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所以答案要选的是不在这一段时间出现的史实。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故D不可能在《三国演义》中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四诊法”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发明的,A项有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东汉人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B项有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C项有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D项。
5.【答案】D。
解析:高转筒车是唐代出现的提水灌溉工具,排除A项;素纱单衣反映了汉代高超的纺织水平,排除B项;秘色瓷是青瓷的一种,出现于唐朝,排除C项;明中期以后,在江南的丝织业已开始使用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故选D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郑人买鞋因错过市场交易时间而无功而返,这说明市场交易有时间限制,可见商业环境较严,故A项正确,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答案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C)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2、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C)A、将公田化为私田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C、土地兼并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3、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B).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4、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C)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5、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基础的是哪一时期的江南开发(C)A、春秋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战国时期6、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C)A、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外国商品7、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行省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8、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B)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9、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D)①白瓷②青瓷③彩瓷④珐琅彩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10、下列各项中与城市经济繁荣无关的一项是(B)A、交子B、榷场C、瓦肆D、夜市11、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幼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C)A、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激烈B、宋朝海外贸易发达C、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频繁D、商业税收成为宋朝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12、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崛起过程的相似点不包括(A).A、开始时都经营冶铁业致富B、经营行业比较广泛C、都涉足金融领域D、都把买卖做到国外13、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B)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4、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C)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16、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政权的帮之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明清政府的做法(B)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1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A)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C、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D、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18、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B)A、壮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B、挽救清王朝的统治C、壮大汉族地主的统治D、挽救中华民国统治的危机19、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的是(C).①江南制造总局②福州船政局③轮船招商局④继昌隆缫丝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以下各项中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B)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C、创办北洋水师D、创办京师同文馆21、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B)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C、沿海地区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思想比较开放22、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民族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D)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23、我们认为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依据主要是(C)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B、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D、洋务运动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4、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C)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25、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
此举表明张謇(A)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6、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猛。
其特点主要是(A)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27、下列哪些因素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A).①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与膨胀②日本全面侵华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8、如果我们把树苗比喻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那么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中的夏天,树苗所呈现的状态应当是中国近代的(B)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期D、解放战争时期29、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应当是在(D)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30、下列有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A、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B、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C、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挠和限制D、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双重作用31、左图中的建设成就是在何时取得的?(B)A、一五计划期间B、二五计划期间C、*期间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2、1956年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最终(C)A、没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B、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C、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D、上缴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3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三大改造的完成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D、*的结束34、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A)A、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B、发动大跃进运动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35、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A)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36、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B)A、周恩来着手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C、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D、*动乱接近尾声37、1978年,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B)A、系统地批判了*以来的左的错误B、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8、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C)A、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决定的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3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A、民主集中制B、改革开放C、实事求是D、团结一致向前看40、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下列有关此次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全会指出:在多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B、全会指出:要采取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
C、全会指出:应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D、全会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4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B)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4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在约(B)A、10多年B、20多年C、30多年D、40多年43、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B)A、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44、1978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D)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强调在管理上的宏观调控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方式D、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4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不包括(A)A、集体经济B、个体经济C、私营经济D、中外合资企业46、《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A)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4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C)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8、当今,被海内外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D)A、海南岛B、深圳C、大连D、上海浦东49、20世纪末,中国政府积极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