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附答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

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图3《市担婴戏图》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

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

”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完整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二、三单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完整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二、三单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2、3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2.经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制定,允许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的成文法典是()A.《十二铜表法》B.英国权利法案C.美国联邦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3.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A.全体奴隶主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5.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6.如果让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雅典,你不可能有的经历是()A.参加公民大会B.入选四百人议事会C.因破产沦为债奴D.参加审判活动7.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指出:“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

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这段话说明( )A.罗马法对世界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深远B.世界各国的法律遭到罗马法的任意践踏C.法律是罗马帝国征服扩张的最有力工具D.耶林对罗马法的评价过高,不符合实际8.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试卷(解析版)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B[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显然是在揭示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推广,故B项正确。

] 2.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出的信息最恰当的是( )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②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③男女分工明确④田园生活自然悠闲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D[材料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生活状态,自给自足虽然是自然经济的特点,但这仅仅说明生产经营形态落后,并不代表古代农民生活自然悠闲,故④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

]3.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

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A B C DA[文物A是商代的青铜器,它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故A项正确;文物B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排除;文物C是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排除;文物D属于彩色瓷器,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

]4.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

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D[从材料中可知李充是在官方“公凭”下才去的日本,“公凭”是市舶司发给经营海外贸易商人的凭证,这说明商贸活动受到官府的监管,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描述仅是中国商人与日本贸易,无法体现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朝贡”贸易方面,C项与材料无关;从李充的随船货物可以了解到“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综合测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综合测试卷

威尼斯商人不再能找到他们几个世纪以来从亚历山大港和地中海东部港口购买的香料。

取而代之的是,现在香料正通过更长但更便宜的海洋航线运往里斯本。

”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葡萄牙人战胜了威尼斯人C、地中海传统商路的衰落D、葡萄牙人战胜了阿拉伯人8. 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这一现象说明()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9.《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

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

这段描述说明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10.19世纪末,许多国家成为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国,如:埃及生产棉花,巴西种植咖啡和橡胶,智利出产硝酸盐、铜,玻利维亚生产锡等。

这种现象()A、有利于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B、反映出殖民地经济越来越孤立于世界市场C、是资本输出导致的国际分工D、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11.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以下对该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近代工业兴起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B.外国廉价商品输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主要动力D.中国人以农耕文明的眼光看待工业文明12.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全国的资源和工业情况,在此基础上,1934年9月到1935年4月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利建设计划》《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第一单元单元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汉农书《氾胜之书》中载:“辄平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之,勿令有块以待时……”这里所说的耕作工具主要是( )解析:《汜胜之书》是对西汉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

由所学知识可知,铁犁是西汉时主要的耕作工具,再结合材料可得出D项正确。

其他三项是夏商周时期的农具,且与材料不符。

答案:D2.(2015·南京高一期中考试)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解析:由“水激轮转”“众筒”“绝胜人力”可知,该灌溉工具以水流带动转轮上的竹筒打水。

由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朝的筒车,故答案为C项。

答案:C3.(2015·扬州高一期中考试)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农耕经济的特点。

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一般是指其耕织结合、自给自足,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见其生命力的顽强,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是指其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比较差,很容易破产,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C项错误;简单的劳动工具只是小农经济组织生产的最基本的需求,并非仅仅限于简单的工具,故D项错误。

答案:B4耕作方式时间(天) 面积(担田)锄耕 1 1木牛 1 4牛耕 1 14A.B.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C.牛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D.封建小农经济得以确立解析:表格中的数据表明,采用牛耕技术,耕作效率大为提高,这说明牛耕是中国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故答案为C项。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 1498年5月20日,一支欧洲船队航行到印度南部大商港卡里库特。

下列相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这支船队的船员是第一批到达亚洲的欧洲人B.该船队是在两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远洋航行的C.拓展海外殖民地是支撑他们远洋航行的精神支柱D.他们开辟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新航线2.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

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

”文中的“英雄”是指( )。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3.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4. 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西班牙成为世界商贸中心B.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西班牙打败荷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5. 17世纪时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当时荷兰在亚洲拥有的殖民地有( )。

①好望角②新阿姆斯特丹③马六甲④巴达维亚A.①②B.②④C.②③ C.③④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 )。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②人口和资本的流动③武力威逼④工业革命的推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观察右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B.英国是世界上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C.英国已逐步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8.“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试卷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 (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 的美丽传说。

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2.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①牛耕②花楼机(花机) ③翻车④水排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①人烟稀少②耕作技术落后③商品交换不发达④贫富分化的程度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4.司马迁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C.以农为本D.重农抑商5.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贩卖粉彩瓷器B.到会馆停宿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6.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7.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8.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湖北随州学测模拟)下图概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应补充的是()对东方黄金和物产的渴望→天主教会希望传播天主教→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A.《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的广为流传B.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C.西欧人传播天主教的热情D.西欧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的认识。

A项《马可·波罗游记》的广为流传和D项体现在对东方黄金和物产的渴望方面。

在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方面,缺少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受阻,故选B项。

2.在一场有关“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的争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

你认为结论和依据最匹配的是()解析A项依据与史实相符,但不一定说明麦哲伦到过;B项依据也符合史实,但麦哲伦本人并没有完成整个航行,也就是说依据不充分,结论不科学;C项依据也与史实相符,但不能充分说明麦哲伦没有到过;A、B、C三项都不能充分说明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故应是待考证,D项最匹配。

3.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答案 D解析题目中问的是谁开辟了亚洲和美洲之间的航路,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没有到达亚洲,所以A项不正确。

达·伽马到达了印度,只是联系了欧洲和亚洲,没有联系美洲和亚洲,所以B项不正确。

哥伦布到达了美洲,建立了美洲与欧洲的联系,所以C项不正确。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途径欧洲、美洲、亚洲,所以他开通了亚洲和美洲的航路,故选D项。

4.下表可以反映出()世界商船吨位表(单位:万吨)A.C.人类环保意识增强D.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起步答案 A解析从时间信息可排除C、D两项;汽船是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排除B项;材料中商船吨位的不断增加,反映了世界贸易的不断发。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1、至今仍被奉为珍品的青花瓷主要出产于(徐浩)A、唐朝南方瓷器B、北宋五大名窑C、明朝宣德年间D、清朝乾隆年间2、下列我国古代丝绵麻三种丝织品消费比例的根本变化是在(徐浩)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3、下列时代,商业主要有官府控制的是(徐浩)①商朝②西周③春秋④战国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明清时期的“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这一说法中的“富室”是(徐浩)A.地主B.资本家C.商邦D.官僚5、辛亥革命后,促使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观动力是(徐浩)A.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侵略 B.辛亥革命推动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有识之士为救国大力发展实业6、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洋务运动的实质是(徐浩)A、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的协作B、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C、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D、发展自由资本主义7、周杰伦唱的《青花瓷》的这种瓷器出自(解永娇)A、宋代景德镇的官窑B、宋代景德镇的民窑C、明代景德镇的官窑D、明代景德镇的民窑8、下列报刊不是创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是(韦慧)A、《新青年》B、《红色中国》C、《新华日报》D、《解放日报》9.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图一世界银行标志图二世界贸易组织标志图三欧元货币样本A.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C.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10、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化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许天慧)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11、抗战胜利并未给民族工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本原因在于(许天慧)A.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的摧残B.美国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C.官僚资本垄断经济残酷挤压D.国民政府反动的政治经济政策12、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偏重于(张瑞梅)A、思想改造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改造C、发展生产D、生产方式的改造13、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长期性的解决失业造成的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刘朝光)A.举办公共工程 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保护劳工权利14、19世纪末引起交通领域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刘朝光)A.蒸汽机的改造和利用B.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C.发电机的制造成功D.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15、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说法错误的是(刘晓东)A、前者时间早半个多世纪B、前者目的是宣扬国威C、两者航海的经济基础相同D、后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世界市场能够形成,从根本上说是(刘晓东)A、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推动B、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C、新的通信手段的应用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17、洋务派最早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属于(刘晓东)A.航运业B.采矿业C.冶铁业D.纺织业18、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刘晓东)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B.一对农村男女正举行文明婚礼C.在西餐馆就餐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19、19世纪中前期,外国在华创办的著名报纸有(伏兆杰)①《中国丛报》②《万国公报》③《民报》④《申报》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0、1984年在我国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位于最北端的是(周艳)A、大连B、秦皇岛C、天津D、烟台2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电影主要反映的题材有(周艳)①工农生活②革命战争③科学幻想④武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下列内容体现了罗斯福新政重新树立政府的社会信誉、争取社会承认的思想是(周艳)①制定公平经营章程②实行美元贬值③兴办公共工程④奖励农民压缩产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周艳)①跨国公司发挥主要作用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③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1921年冬天,农民契科夫在完成固定粮食税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联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周艳)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B、他被处以罚款C、他只能出售其中的一小部分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25、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主题应该是中国古代()A.农业的发展B.印刷术的改进C.商业的繁荣D.陶瓷业的进步【解析】题中图片自左至右分别是二牛一人犁耕法、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翻车,均与农业生产相关,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2.《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反映出()A.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日益密切B.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解析】材料中“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说明棉纺织业发达,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B项。

【答案】 B3.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

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

”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解析】材料“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体现了盛泽镇的商业繁荣,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徽商经营品种单一在材料内容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A4.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

”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A.断绝中西贸易的往来B.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C.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D.重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C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教版⾼⼀历史必修2第⼆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到了接近⾼⼀历史必修⼆的考试时候,我们要加强对⾼⼀历史的复习,其中多做⾼⼀历史的单元检测题是⼀个不错的选择!下⾯店铺就和⼤家分享⼈教版⾼⼀历史必修2第⼆单元测试试题,希望对⼤家有帮助! ⾼⼀历史必修2第⼆单元测试试题 ⼀、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墨西哥的征服者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中间的盲⽬崇拜和其他令⼈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我们给男⼈、妇⼥和所有征服后出⽣的孩⼦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

”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 (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宗教因素D.技术因素 2.新航路开辟中,到过好望⾓的是 ( ) A. 亚⼠②达·伽马③哥伦布④麦哲伦船队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④ 3.“美洲的发现,绕过⾮洲的航⾏,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命因素迅速发展。

”材料认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是 ( ) A.满⾜了欧洲⼈对⾦银的渴望 B.使得欧洲各国⾛上殖民扩张道路 C.推动了欧洲⼩农经济的发展 D.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 4.以下三幅图对应的内容排列正确的是 ( ) A.⼤河⽂明、海洋⽂明、草原⽂明 B.⼤河⽂明、草原⽂明、海洋⽂明 C.海洋⽂明、草原⽂明、⼤河⽂明 D.草原⽂明、⼤河⽂明、海洋⽂明 5. 15、16世纪以来⼈们通常使⽤“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和所有民族都并⼊欧洲⽂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国教科⽂组织主张以“两个⼤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上述改变( ) A.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B.反映了欧洲⽂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C.忽视了世界⽂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明史观 6. 19世纪中叶,⼀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

宿州市多瑙河音乐学校模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1小题2分,满分50分)1.从西周时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士”到战国时代的“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的是()A.周王室的衰弱B.井田制的破坏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诸侯的强大2.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逐步提高。

下列有关我国耕作方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火耕”到“耜耕”再到“铁犁牛耕”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B.铁犁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C.铁犁的出现成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条件D.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②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③早市、夜市昼夜相接④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①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②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③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④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 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反映的实质是()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6.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削弱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B、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C、松太地区棉纺织水平下降D、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跌7. 10.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是()①洋务运动②辛亥革命③外国向中国输出资本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8.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其以下活动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北洋海军C、创办京师同文馆D、创办轮船招商局9. 尽管阶段性特征不同,但从整体上看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步履艰难、发展缓慢。

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必修2期末考试卷(附答案及答题卡)

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必修2期末考试卷(附答案及答题卡)

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必修2期末考试卷(附答案及答题卡)分值: 100分时量: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交纳赋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有严格的经营时间限制 B.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C.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D.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3、四羊方尊和三星堆青铜礼器等青铜器铸造于A.原始社会 B.商周时代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4.18世纪中期,自诩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是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5、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

”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③④6、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因素,不包括...A.汽车的发明 B.珍妮机的发明 C.飞机的发明 D.化学工业的建立7、推动工业革命开始和扩展的基本动力是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C.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D.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8、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9、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深圳 B.海南建省 C.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西部的开发10、费正清教授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1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建立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中共八大的召开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2、一位到中国访问的外国首相说:“200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三十周年,是值得纪念的年份,能够在这样的一年举办奥运会,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崭新发展阶段,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2):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2):参考答案

专题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19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是指在封建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的同时,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经济形态,因此有杨宗濂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现象的存在,故答案为D项。

A项“开始松动”说法错误,排除;一战期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排除B项;清政府允许设厂,是刺激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但不是推动购置地产的因素,排除C项。

2.A3.D【解析】根据表格反映的棉纱进口量的大幅增加,说明当时棉纺织业较多采用洋纱来织布,对中国的手工纺纱业造成冲击,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破产。

故答案为D项。

洋纱代替土纱导致纺与织的分离,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洋纱的大量进口导致纺纱业遭到沉重打击,不是织布业受到打击,排除B项;洋布代替土布导致耕与织的分离,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要注意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时“纺”与“织”的分离、“织”与“耕”的分离的含义。

“纺”与“织”的分离是指购买洋纱来织布,“织”与“耕”的分离是指购买洋布代替土布,家庭手工业不再从事纺织业的生产。

4.C【解析】根据题干时间可知是抗战前夕,钢铁、机器等战略物资的大量进口和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C项正确。

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排除A。

仅仅根据进出口量的数据无法得出当时国民经济结构的实际状况,因此不能得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结论,排除B。

轻工业产品的进口量下降,间接反映出轻工业的发展,说明民族工业是在发展的,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钢铁、机器等战略物资进口增加”,运用所学知识可知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5.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战败,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从速变计,招商承办”体现了这一政策,故D选项正确;当时清政府是为了扩大税源,不是抵制列强资本输出,故A选项错误;洋务运动推动了工业化的起步,故B选项错误;清政府的目的是扩大税源,不是大力扶植民营企业,故C选项错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全册综合练习卷((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全册综合练习卷((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全册综合练习卷一、单选题1.1914年12月5日,北洋政府农商部强调“欧战”期间“通商惠工,在此一举”“机不可失,稍纵即逝”。

其实,当时举国上下尤其是身处商战第一线的工商业者,都充满了这种抓住机遇的紧迫意识。

这表明当时政府A.践行奖励实业法令B.督促良机大发战争财C.秉承实业救国理念D.号召与欧美列强商战2.“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者。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售农用》)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A.资本主义的萌芽B.商品经济的发展C.自然经济的衰亡D.官营手工业繁荣3.1933-1944年在任的美国国务卿考德尔·霍尔就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谈到:“无拘无束的自由贸易对应着和平时代;而高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平等的经济竞争,则对应着战争……”战后国际社会在吸取这一教训的基础上成立了A.关贸总协定B.亚太经合组织C.布雷顿森林体系D.世界银行4.在英国亨利八世(1509-1547年)末年的枢密院,19名成员中仅有6名拥有贵族头衔,其余13名均来自新兴阶级。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国争霸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D.工业革命5.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1928年和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对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6.国家统计局编写的《新中国50年》中记载,“1976年同1966年相比,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粮食产量仅增长9.7%,年平均增长不足1%。

工业增加值平均只增长7.6%,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材料说明A.党内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了这一局面B.“文革”严重滞缓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C.“文革”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无任何成就D.“文革”拉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7.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相同。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精品文档第一单元测试题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是农一、选择题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1. 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性农具是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A. 石犁B.铁铲C. 耒耜D. 铁锄 6. 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2. 我国古代制造的耒耜主要用于 A. 扩大了耕作面积 B. 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A. 原始灌溉B. 松土挖土C.锄草培土D.开沟播 C. 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D. 积累了生产经验种7. “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3. 右图中所反映的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A. 农耕定居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B. 原始时代人民就已经学会建筑房屋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C. 由游牧过渡到定居者。

”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D. 原始农业出现 A. 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 C. 脆弱性 D. 连续性4. 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体系最早形成于8. 明清之时的帝王每年春天都要在北京先农坛亲自下地进A. 关中地区B.华北地区行象征性的耕作,这一活动反映了①农本思想根深蒂固②抑商C. 中原地区D.黄河—长江流域传统仍然盛行③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④统治者对农5.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业的高度重视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湿耕精品文档A. 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

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引进的高产农作物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作物A.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 B. 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水平 C.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C. 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D.特点是少投人多产出 D. 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10. 下图反映了明清11.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①技术先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进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A. 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棉花图·收贩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 鎏金术 B 、水排 C.灌钢法 D.铸钢法13. 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B.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D.中国瓷器从汉代已输出国外14. 右图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精品——四羊方尊。

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高一的学生想在必修二的历史考试中拿高分,光是背书是不够的,考试注重的是我们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所以我们要勤做试题,锻炼自己。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一、单选题1.西汉丞相公孙弘曾在相府建造“客馆”,开东阁门延接贤士,咨以时务。

公孙弘去世后,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六人先后为相。

期间,商讨国家大计的相府客馆,逐渐化为丘墟,变成了马厩、车库,和奴婢的住室。

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A.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C.丞相有任免官员权力D.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2.李雅书等在《古代罗马史》中说: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由此可见罗马法A.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C.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3.1493年,哥伦布带回了他在新大陆采集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并广泛种植,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B.哥伦布彻底解决了亚欧大陆的饥荒问题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4.明朝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徐阶曾说:“人尝谓辅臣(内阁首辅)拟旨,几于擅国柄,乃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

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这反映出明代内阁首辅A.承担了丞相的职能B.不享有决策大权C.制约了皇权的膨胀D.成为最高行政长官5.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九州之内,田各有等,土各有产,山川阻隔,风气不同,凡物之种,各有所宜。

”王祯在此强调的是A.农事安排要因地制宜B.农业生产要把握农时C.耕作技术影响产量高低D.土地肥力决定农作物产量6.据《中国古代经济史》记载:“明初的科举,南人及第者十倍于北人,以至于不得不采用南北分卷,勉强维持南北人数的均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

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3、下列这种工具的名称、出现时间和用途是
A、耦犁、汉朝、松土工具
B、耧车、汉朝、播种工具
C、曲辕犁、唐朝、松土工具
D、耧车、唐朝、松土工具
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清朝
5、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粤商和徽商
B、徽商和晋商
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
6、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
A、邸店
B、柜坊
C、飞钱
D、坊
8、唐朝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所反映的实质是
A、杜绝在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设市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惟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9、春秋后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400亩,另辟300亩。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亩数是
A、400亩
B、300亩
C、700亩
D、100亩
10、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明书(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外航海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11、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屯田制
D、摊丁入亩
12、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
A.西汉
B.东汉
C.唐代
D.宋代
13、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欧洲
14、掌握着当时的世界商业霸权,成为“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作“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5、在争夺殖民霸主的过程中,英国打败了下列哪三个国家,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
B、荷兰、德国、法国
C、西班牙、荷兰、美国
D、西班牙、荷兰、法国
16、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原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了。

”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开始”主要指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B、世界历史从此开始
C、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D、美洲与欧洲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
17、15世纪,欧洲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并出现“寻金热”,这主要是
A.世风日下,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需求
B.东西方贸易畅通,金银大量外流所致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
D.资产阶级国家激进派的经济措施所致
18、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的内在动力是
殖民扩张 B、市场的需求 C、科技推动 D、生活享受
19、约翰。

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纺织工厂的厂主。

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他的工厂事业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
B、他能够坐火车上下班
C、他的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
D、有时他到伦敦乘汽船在泰晤士河观光游览
20、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列发明中,属于后者的是①蒸汽机②汽车③骡机④电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是
①资本的原始积累②有大量的雇佣劳动力
③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④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
22、澳大利亚向英国输送羊毛和矿石、加拿大向其输送木材、开普敦向其提供钻石和驼毛、印度为其种植棉花。

英国则向这些国家输送工业制成品。

“以上现象说明了
A、英国资源很匮乏
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形成
C、英国与其他各国平等贸
D、英国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2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到
A.地中海沿岸 B.亚洲太平洋地区 C.大西洋沿岸 D.北美地区
24、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领域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
C、资本家加强对生产价格、市场的影响
D、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2分)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

(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原因。

(2分)
(4)请简要分析上述政策的消极后果。

(4分)
28、(28分)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

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
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

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
(1)读图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6分)(3)根据材料三,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

(4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它所表现的新特点对我们有何启示?(8分)
第一,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第二,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第三,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2分)
(5)过程: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地间联系加强,揭开了形成世界市场的帷幕。

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列强的实力,加快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展的步伐,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