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成本会计6
成本会计第六章分类法
(4)
某种产品 完工成本
= 该种产品完工
标准产量
×
标准产品 单位成本
(5)
某种产品 单位成本
=
该产品完工成本 该产品完工产量
■ 在采用单项系数时,要采用与成本项目相 应的系数计算标准产量。
■ 例1(P212):采用单项系数计算的标准 产量的例子。
■ 资料:某企业将甲、乙、丙三种产品归为 一类,本月该类产品的期初在产品成本与 本期发生的成本之和为直接材料3830元、 直接工资1344元、制造费用672元。该类 产品成本、产量记录和单位产品定额消耗 资料如表6-1和表6-5所示。
料: 12150
648 + 162 =15 4320+1800+3600 = 9720 2430
工: 3375 648 + 98
=4.5
1296+540+1080 =2912
441
费: 4476 648 + 98
=6
1728+720+1440 = 3880
588
7344 3060 6120 16524 3459
算为相对固定的系数,按固定的系数分配。
(三)系数法
■系数法,亦称系数分配法
■系数——是同类产品内某种产品分配标准 的数量与标准产品分配标准的数量之间的 比值。
■具体做法: 1. 确定标准产品
■标准产品是同类产品中作为产品系数计算 参照标准的产品。
标准产品的选择:产量大、生产稳定或规 格折中的产品。
50%
50%
材料消耗定额(公斤/件) 4
4.4
工时消耗定额(时/件)
3
2.7
丙产品 50 50 50% 3.2 3.6
成本会计 第6章.ppt
1 200
贷:低值易耗品——摊销
1 200
4.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1)根据上述各种费用分配表,登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和辅助生 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详见表6-8至表6-11。
(2)该企业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本月供水车间提供水42 000立方米,其中为运输车间供水2 000立 方米,为基本生产车间供水36 000立方米,为行政管理部门供水4 000立方米。运输车间提供运输劳务51 000吨公里,其中为供水 车间运输1 000吨公里,为基本生产车间运输45 000吨公里,为行 政管理部门运输5 000吨公里。
根据甲、乙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产成品成本,汇总编制产成品成本汇总 表,结转产成品成本。产成品成本汇总表见表6-19。
会计分录⑬:
借:库存商品
476 968
贷:基本生产成本
476 968
基本核算程序
1.归集分配各要素费用; 2.归集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3.归集分配制造费用; 4.归集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5.归集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4)根据各车间、部门的工资结算凭证和其他应付职工薪酬 的计提比率,编制职工薪酬费用分配表,详见表6-4。
会计分录④: 借: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168 000 37 800 25 200 21 000 252 000
插入表6-4
(5)根据本月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原价和月折旧率,计算 本月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编制折旧费用分配表,详见表6-5。
会计分录⑫:
借:基本生产成本
147 000
贷: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147 000
6. 登记管理费用明细账
成本会计学第6章
直接 人工
制造 费用
成本 合计
本月生产费用合计 50 000 26 000 24 000 100 000
完工产品成本
10 000 6 000 5 500 21 500
月末在产品成本(4件) 40 000 20 000 18 500 78 500
表6-14 20094号丁产品成本明细账(元)
直接 直接 制造 成本 材料 人工 费用 合计
=60 000+54 000+36 000=150 000(元) B产品总成本=乙材料费用+加工费用
=96 000+54 000=150 000(元) C产品总成本=60 000+20 000=80 000(元)
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
(3)在B产品的完工产品与月末 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 • 材料费用分配率=96 000÷(320+80)=240(元/件) • 完工产品材料费用=320×240=76 800(元) • 月末在产品材料费用=19 200(元) • 加工费用分配率=54 000÷(320+80×50%)=150
• 解:由题设可知,本例在A、B、C三种产品中分配 材料费用应采用消耗量定额比例法,分配加工费用 应采用定额工时比例法;月末在产品投料率为 100%。
• (1)乙材料费用分配率=210 000÷ (300×6+400×8+200×10)=30
• 所以: • A产品分摊乙材料费用=300×6×30=54 000(元) • B产品分摊乙材料费用=400×8×30=96 000(元) • C产品分摊乙材料费用=200×10×30=60 000 (元)
本月生产费用 9800 4200 1800 15 800
成本会计学五六章课件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生产费用的分配,是指各 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在完工半成品(最后步骤为 产成品)和狭义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3、各步骤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 结转。
成本会计学(五-六章)
33
逐步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程序图
第一步骤成本 计算单
1、大量生产和大批生产要求按产品品种或生产步骤计 算成本。
2、小批生产和单件生产要求按产品的批别计算成本。
成本会计学(五-六章)
14
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结合起来, 决定了三种基本方法
产品成本 计算方法
品种法 分批法
分步法
生产组织
工艺过程
和管理要求
大量大批 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 生产 要求分步骤计算 成本的 多步骤生产
越多,越简化。
适用条件: 1、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数多,完工批数少; 2、各月间接计入费用水平相差不大。
成本会计学(五-六章)
31
第三节 分步法
一、分步法的概念、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概念:
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 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二)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
(原材料费用分配同一般分批法,各项间接计入费 用按累计工时比例分配。)
成本会计学(五-六章)
29
全部产品某项间接 全部产品累计该项间接计入费用 计入费用分配率 = 全部产品累计工时
某批完工产品分配的
该批完工产品
= 分配率 ×
某项间接计入费用
累计工时
成本会计学(五-六章)
30
n 评价: 简化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工作,月末未完工的批数
成本会计管理
成本会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是一种在企业中用于控制和管理成本的方法和技术。
它涉及确定、分配和控制企业产生的成本,并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成本效益分析。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成本会计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和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利润和竞争力。
一、成本会计管理的定义和目标成本会计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正确计量、分配和控制成本来支持企业经营决策和资源使用。
成本会计管理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准确计量成本:成本会计管理要求通过合理和准确的方法计量企业产生的各种成本。
这包括直接成本(如原材料和直接劳动力成本)和间接成本(如制造费用和间接人工成本)。
2. 分配成本:成本会计管理要求将产生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以便衡量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这有助于企业掌握每个产品的盈亏情况,并进行决策。
3. 控制成本:成本会计管理的核心是帮助企业控制和管理成本。
通过分析成本的组成和变化,企业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成本会计管理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成本信息和决策支持。
它可以帮助企业评估每个产品的成本效益,确定成本驱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同时,它也可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满足财务报告要求的成本信息。
二、成本会计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成本会计管理包括各种方法和技术,用于计量、分析和控制成本。
以下是一些常用于成本会计管理的方法和技术:1. 差异分析:差异分析是一种比较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差异的方法。
通过比较差异,企业可以了解成本超出或低于预算的原因,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2. 活动基础成本管理:活动基础成本管理(ABC)是一种通过追踪相关活动和资源使用来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哪些活动和资源消耗更多成本,并进行成本优化。
3. 生产成本管理:生产成本管理涉及计算、分配和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这可以通过传统的作业成本法或标准成本法来实现。
人大第六版《成本会计学》第六章
6
7
品种法的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产品的品种。 2.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 ,与产品生产周期不一致。 3.在产品计价:单步骤一般不存在在产品计价 问题,多步骤一般存在在产品计价问题。
8
成本核算的账簿设置及账务处理程序
应 付 职 工 薪 酬
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图
上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9
辅助生产成本明 细账及分配表
制造费用明细账 及分配表
XX批X产品成 本计算单 XX批X产品成 品计算单
XX批X产品成 本计算单
38
(二)分批法的应用--【例4.3 】 1、按批别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
2、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
表4.25
本月生产费用
单位:元
39
3、计算批次产品成本,编凭证
注:按批次 设明细
2010年6月
单位:元
27
(10)编制“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分配表”, 分别见表4.22、表4.23,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 位成本和完工产品及在产品成本,并填制记账凭证, 登记有关账簿。
28
表4.22
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分配表
产品名称:甲产品 2010年6月
单位:元
29
表4.23
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分配表
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见表4.3。
11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车间名称:基本生产车间
产品名称:电力
元
单位:
12
该厂10月份电力产量为1 000万度,当月的“电力成本计算单”见表
4.4。
表4.4
电力成本计算单
产量:1 000万度
2010年10月
单位:元
《成本会计》第6章
生产工时比例法 以实际或定额工时为标准分配制造费用,优点是资料容易取 得,方法比较简单;缺点是忽略了各种生产工时制造费用水 平的不同
2. 直接工资比例法 以产品成本中直接工资为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适用于生产 工人的工资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企业
3. 联合分配法
根据各类制造费用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类,根据不同类别的性质和用途, 分别选择合理标准进行分配;实际工作中经常将各种产品的各类生产工时按系数 折算成为标准工时,据以分配制造费用
第6章 制造费用的核算
6.1 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6.2 制造费用分配的核算
6.1 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是企业生产单位(包括分厂、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 劳务而发生的、不直接记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制造费用大部 分属于间接费用 企业应设置“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总分类核算 企业一般要分别不同生产单位归集制造费用,进行明细分类 “制造费用”按照费用的用途可设置“工资和福利费”、“修理 费”、“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等明细科目
本章重点提示
1. 制造费用项目内容 2. 制造费用总账和明细账 3. 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5. 累计分配率法 产品完工一次性分配其应负担的全部制造费用,未完工产品暂 不分配,保留在“制造费用”账户中 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累计分配率 =(制造费用期初余额+本月发生额)÷各种产品累计分配标准之和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完工产品累积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制造费用累计分配率 优点:可以简化生产周期较长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量 缺点:各月制造费用水平相差较大时,会影响分配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每月完工产品批次少,且各月份水平相差不多
4. 预算分配率法
以企业制造费用预算和各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或标准工时)为标准分配制造 费用 预算分配额与实际发生费用的差额,平时留在“制造费用”科目,年末再分 配各月成本中 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全年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全年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 =该产品实际产量定额工时×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预算分配额与实际费用差额 =实际制造费用-按预算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
[管理学]成本会计6
某作业成本库成本总额 作业动因数
4、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步骤可以图7-2所示:
7.3பைடு நூலகம்作业成本计算举例
例7-1:某企业同时生产A、B、C三种产品。 其中,A产品是老产品,已经有多年的生产 历史,比较稳定。每批大量生产10000件以 备顾客订货的需要,年产A产品120000件; B产品是应顾客要求改进的产品,每批生产 100件,年产B产品60000件;C产品是一种 新的、复杂的产品,每批生产10件,年产C 产品12000件。三种产品生产的成本资料如 表7-3所示:
第七章 成本核算三
作业成本法
本章主要内容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和兴起 二、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 三、作业成本计算实例 四、作业成本法的特征和意义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制造费用”(主要 是间接费用)是按 车间或生产单位归集,月 末选择某一单一标准分配给各个成本计算对 象。在制造费用占总成本比重不多的情况下 这种简单的分配方法对成本准确度的影响不 大。但随着电脑、自动化等高新技术在生产 领域中的应用,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直接 材料、直接人工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不断下 降,而间接成本比重在不断上升,如何合理 分配制造费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7.1 作业成本的产生和兴起
(1)产品成本是制造和运输产品所需全部作 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 作业,ABC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产量耗用作 业,作业耗用资源。即:对价值的研究着 眼于“资源→作业→产品”的过程,而不 是传统的“资源→产品”的过程。
7.1 作业成本的产生和兴起
(2)认为ABC的本质就是以作业作为确定分配间接 费用的基础,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 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 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 制,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 用责任不清的缺点,并且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 接费用在ABC系统中变为可控。所以,ABC不仅 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 业管理手段。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成本控制和 管理,称为作业管理法(Activity-based Management,以下简称ABM)。
成本会计第六章
产品名称:甲产品
××××年 4 月
金额单位:元
项目
直接材 直接人 其他直接 制造费
料
工
费
用
生产费用合计数
120000 33858
6292 18810
生 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100
100
100
100
产 月末在产品数量
20
20
20
20
量 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
100%
50%
50%
50%
月末在产品约当量
20
10
10
• 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各批产品成本计算单 虽然仍按月归集费用,但只有在该批次或订单产品全部 完工时,才能计算其实际成本。
• 当某一批次产品完工后,各基本生产车间应及时进行清 理盘点,盘点出来的该批次的在产品及剩余材料应办理 退库手续并相应冲减该批次产品成本。如果某批次产品 尚未完工,则不计算其成本。
企 业 的 辅 助 生 产 ( 如 供 水 、 供 电 、 供 汽 等 ) 车 间 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其劳务的成本。
3、特点:
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产品成本明 细账和成本计算单,归集生产费用;
成本计算定期按月进行;
即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而与产品生产 周期不一致。
月末在产品费用的处理
摘要
工资及 折旧费 修理费 办公费 水电费 机物料 劳动 合计
月 日 字号
福利费
消耗 保护费
4 1略
购办公用品
160
160
30 表 10-1 耗用材料
3000
1000 6000 10000
表 10-2 分配工资
1000
1000
成本会计0601(讲义)
第六章分类法第一节分类法一、分类法的特点在大量、大批生产产品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一般采用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每一种产品都要分别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
但是,如果企业的产品种类很多,就要设置多个生产成本明细账,造成产品成本计算工作的繁琐,工作量较大,如食品厂生产各种各样的面包、饼干、糖果、鞋厂生产各种材料、规格的鞋子等。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一种简化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分类法。
分类法的特点是先按照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该类产品成本;类内不同品种(或规格)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二、分类法的计算程序(一)根据产品特点进行分类;产品分类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生产工艺相近的产品;第二,耗用相同原材料的产品;第三,在同一生产部门加工生产的产品。
(二)按产品类别编制各种生产费用汇总表;(三)按产品类别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四)在各类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费用;(五)计算大类产品的综合完工产品成本;(六)确定类内产品各成本项目的分配标准。
1.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1)按定额消耗量计算(2)按定额费用计算2.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标准(1)按实际工时计算(2)按定额工时计算3.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1)实际工时(2)定额工时4.系数法在按照定额标准进行类内产品的费用分配时,为了简化计算,可以采用系数法。
系数法的计算过程是:(1)在大类产品内选择一种产量较大、生产比较稳定或规格较为适中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其单位产品定额的系数确定为“1”。
(2)将类内其他产品的定额根据与标准产品定额的比例折算为系数。
(3)根据产量和折算系数计算各种产品的总系数。
(4)以系数作为分配标准计算费用分配率。
(5)根据系数计算各种产品应分摊的实际费用。
(七)计算每一种产品的完工成本。
【例6-1】某企业的乙类产品中有A、B、C三种产品,三种产品的材料费用定额分别为A产品20元/件,B产品30元/件,C产品40元/件。
成本会计(第六章)
第七章 其他行业成本核算
6
㈢适用范围:
⒈凡是产品的品种、规格、型号繁多,又可以按一定 标准进行分类的生产企业或车间。
如鞋厂、轧钢厂、服装厂等。
⒉对同一种原料进行加工,可以同时产出多种主要产 品的生产企业。如:化工企业。
⒊企业某些零星产品的生产,产品的品种、规格、型 号繁多,且数量少、费用比重低,可以采用分类 法。如自制少量材料、工具,为协作单位生产少 量零部件等。
制造 费用
成本合计
2700
24100
11300 14000
92900 117000
12650 104850
23 190.63
1350
12150
第七章 其他行业成本核算
33
根据甲产品验收入库单,编制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104 850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04 850
第七章 其他行业成本核算
可以采用同一标准,也可以不同费用不同标准。
第七章 其他行业成本核算
16
⒉将分配标准折算为相对固定的系数。
⑴在类内选择具有代表性(产销量大/生产较稳定/ 规格折中等)的产品为标准产品,将其系数定为 “1”;
⑵计算出其他产品的系数(其他产品与标准产品的 分配标准额之比)。
第七章 其他行业成本核算
17
在联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为联合成本。
第七章 其他行业成本核算
23
⒉联产品的生产方式及其成本计算方法: ⑴经过联产过程,即可出售。
--联产品分摊的联合成本即该种产品的全部成本。 ⑵经过联产过程分离后,继续加工,方可出售。
--联产品分摊的联合成本,加上分离后的加工 成本为全部成本。
第七章 其他行业成本核算
成本会计第六章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P142成本会计第六章练习题参考答案练习1: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产品批号:402 购货单位:X公司投产日期:2月份产品名称:A 批量:20台完工日期:2月提前完工2台平均单位成本:46120/20=2306 (元)这一做法的优缺点:核算工作简单,但分配结果不甚正确。
练习2:1、第一生产步骤:原材料: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0+20=50 (件)应计入产成品份额=33500 (元)月末在产品=(3800+34700)/(335+50)*50=5000 (元)分配职工薪酬及制造费用时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0*40%+20=32 (件)职工薪酬:应计入产成品份额=13400 (元)月末在产品=(1450+13230)/ (335+32)*32=1280 (元)制造费用:应计入产成品份额=(1850+16500)/ (335+32)*335=16750 (元)月末在产品=(1850+16500)/ (335+32)*32=1600 (元)第一生产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33500+13400+16750=63650 (元)第一生产步骤在成品成本:5000+1280+1600=7880 (元)第二生产步骤:原材料: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20 (件)应计入产成品份额=(1400+12800)/ (335+20)*335=13400 (元)月末在产品=(1400+12800)/(335+20)*20=800 (元)分配职工薪酬及制造费用时在产品的约当产量=20*50%=10 (件)职工薪酬:应计入产成品份额=(2000+18700)/ (335+10)*335=20100 (元)月末在产品=(2000+18700)/ (335+10)*10=600 (元)制造费用:应计入产成品份额=(2750+24850)/ (335+10)*335=26800 (元)月末在产品=(2750+24850)/ (335+10)*10=800 (元)第二生产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 13400+20100+26800=60300 (元)第二生产步骤在成品成本:800+600+800=2200 (元)2、登记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3、登记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产品名称:B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产量:335件。
《成本会计学》第六章
各生产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 生产费用。
各步骤之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半成品成本不随实物转 移而结转。
将每一生产步骤发生的费用划分为耗用于产成品部分和 尚未最后制成的在产品部分。这里的在产品是就整个企 业而言的广义在产品。
将各步骤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 计算该种产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计算需要还原的半成品综合成本占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的 比例,并按此比例进行成本还原。
还原分配率= 需要还原的半成品综合成本 本月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的成本总计
在各月所产半成品的成本构成变动较大的情况下,可以 按半成品定额成本或计划成本的成本构成进行还原。
2.分项结转法
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 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 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
可以简化和加速半成品核算和产品成本计算工作; 便于各步骤进行成本的考核和分析。
1.综合结转法
管理上要求从整个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 的构成和水平时,应将综合结转算出的产成品成 本进行成本还原。 成本还原就是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本月产成品 成本中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进行 成本还原,直到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 品成本资料。
6.1.1 品种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特点:
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品种。 成本计算期:定期于每月月末进行。 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单步骤生产中,费用不必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 分配; 多步骤生产中,费用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 分配。
6.1.2 品种法的计算程序和账务处理
[管理学]成本会计第六章
分配率=
完工产品产量+期末在产品产量
产成品成本=分配率×产成品产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分配率×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2018/11/20
21
分配原材料完工程度 (1)若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在产品无论完工程度如何,都应和完工产品同样负 担材料,即原材料完工程度为100%。 (2)若原材料陆续投入: ①分工序投入,但在每一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 某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本工序材料累计投料/ 各 工序投料合计 ②分工序投入,但每一道工序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 某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前面各工序累计投料+ 本工序材料50%)/ 各工序投料合计×100%
制造费用
定额工时 在产品产量 完工产量
1000
10 20
1000
10 20
2000
20 40 80
2018/11/20
30
方法二、分工序计算: 一工序: 直接人工分配率=500÷(10+20+40+80 )=50/15 制造费用分配率=1000÷(10+20+40+80) =100/15 完工产品承担成本=80×(50/15+100/15) =800
2018/11/20 7
解:在产品定额成本:
直接材料定额成本=3×215=645 直接人工定额成本=450×0.8=360
制造费用定额成本=450×1.2=540 所以: 月末在产品成本=645+360+540=1545 完工产品成本 =(22000+8000+11000-1545)=39455
2018/11/20
1400+7000
成本会计第六章
成本会计 第六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五)计算本月完工产品生产成本
对产品成本明细账中本月归集的各项生产费用,在月末时采用适 当的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确定完工产品的成本和 月末在产品的成本,并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 (六)编制产品成本汇总表
根据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登记的成本资料,编制产品成本汇总表。
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 产品82500
基本生产成本———B产品74500 辅助生产成本———供水2400 辅助生产成本———运输18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1200
——供水车间700 ——运输车间2100 管理费用1800 贷:原材料167000 原材料入明细账可以按原料及主要材料156300元、其他材料 10700元分别入账。 3.本月电费分配表 根据各车间、部门耗电数量、电价和有关的费用分配标准 (生产工时),编制电费分配表,如表6-6所示。
成本会计 第六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一)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
根据各项费用的原始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费用分配 表,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1.根据6月份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汇总编制的各项货币支出汇总表 详见6-4。
成本会计 第六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会计分录: 借:辅助生产成本———运输部门15000
成本会计 第六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二、品种法的特点
成本会计(第六版)第16章成本分析
差异分析 计划 实际 差异
单耗影响 单价影响
运用连环替代法分析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两个因素对甲产品材料 成本的影响,计算过程数据通过编制“产品材料成本分析表”(A材料)集 中反映(见表16—1)。
表16—1
金林工厂产品材料成本分析表
产品名称:甲产品
209 — 190 = +19
材料名称:A材料
20××年×月
金额单位:元
项目
甲产品单位产品A材料成本 甲产品单位产品A材料消耗量
去了解
到一个工业企业去了解其成本分析的内容。 该企业成本分析是否贯穿于费用发生和成 本形成的全过程?成本分析的内容是否体 现了本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
16.2 成本分析的方法
16.2.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的含义 比较分析法的比较方式
• 1.分析期实际数据与计划(预算)数据对比 • 2.分析期实际数据与前期实际数据对比。 • 3.分析期实际数据与本行业(企业集团)实际平均
第16章 成本分析
学习目标
16.1 成本分析的意义 16.2 成本分析的方法 16.3 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16.4 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产品成本影响的分析
学习目标
知识目 标
了解成本分析的概念和内容;了解 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 析法的含义;了解成本降低额、产 值成本率、营业收入成本率、成本 费用利润率等指标的含义和作用。
技能目 标
熟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 因素分析法的应用;能够进行全 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主要 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 主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和技 术经济指标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 析。
16.1 成本分析的意义
16.1.1成本分析的概念
成本会计(第六版)第01章总论
视野拓展
本书研究的是企业的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给出 的是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概念。但是,成本并 不专指企业的产品成本、劳务成本,它是日常生 活中常用的概念。例如,大学需要计算培养一名 大学生的成本,医院需要计算一个住院病人的平 均成本,科研机构需要计算一个研究开发项目的 总成本,行政机关要考虑行政成本,司法机关要 考虑执法成本,社会团体要计算运行成本等。因 此,从一般意义上说,成本是指为特定目的而发 生的资金耗费。
1.1 成本的概念和作用
1.1.2 费用的概念
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 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 的总流出。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
确
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认
费
用
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1.1 成本的概念和作用
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在生产产品(商品) 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生产费用的概 念中不包括期间费用。
1.2成本会计的概念和内容
1.2.1成本会计的概念
• 成本会计是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 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 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和产品(劳务)成本进行 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的一 种管理活动。
• 基本特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其对 象的核算和监督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 性和综合性。
1.3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成本会计人员
企业应当重视和加强成 本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教育和业务培训,让每 一个成本会计人员都明 确自己的职责和权力, 胜任自己的工作。
合 格
1.3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1.3.2与成本会计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作业成本的产生和兴起
(三)从市场方面来讲,由于新技术的飞速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 展,资本的国际流动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 势越来越明显,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为 了生存和发展,把眼光转向市场的开拓,转向客 户。同时随着社会的富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 生了很大变化,消费者的行为更加具有选择性, 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强烈。这种社会需求 的变化也促使企业必须具有灵活的反应能力,针 对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 品。
7.1 作业成本的产生和兴起
二、作业成本的形成和兴起 (一)作业成本(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 ABC,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科勒 (Kohler,EricL.)就对田纳西谷水力发电活动进 行了研究。在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人工和 直接材料(这里指水源)成本都很低廉,而间接 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很高,这就从根本上冲击了 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按照工时比例分配 间接费用的方法。1941年,科勒在《会计评论》 发表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上讨论了作业成本计算。 他提出了以下思想:第七章 成本核算三来自作业成本法本章主要内容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和兴起 二、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 三、作业成本计算实例 四、作业成本法的特征和意义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制造费用”(主要 是间接费用)是按 车间或生产单位归集,月 末选择某一单一标准分配给各个成本计算对 象。在制造费用占总成本比重不多的情况下 这种简单的分配方法对成本准确度的影响不 大。但随着电脑、自动化等高新技术在生产 领域中的应用,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直接 材料、直接人工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不断下 降,而间接成本比重在不断上升,如何合理 分配制造费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7.1 作业成本的产生和兴起
(二)从生产方面来讲,在新的技术支撑下, 企业实行“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一体化 制造系统。高度现代化的生产系统就是在计 算机的控制下将设备、机器人和原材料处理 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步协调工作。这 种生产系统可以使企业快速地从某产品的生 产转到另一种产品生产,适应产品多样化和 小批量化。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建立在单 一产品、常规化和大批量生产之上的,已不 适应这种生产方式。
(三)20世纪80年代,西方会计学者开始对传统的成本会计 进行全面反思。
1、1988年,罗宾•库珀(Robin Cooper)在《成本管理》杂 志上发表《一论作业成本计算的兴起:什么是作业成本系 统?》,指出:产品成本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 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作业。产品耗用作业,作 业耗用资源,这是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规则。资源是指企 业经活动中初始形态上的各种劳动耗费。这一原理解释了 产品、作业和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后来他接着发表了 《二论ABC的兴起——何时需要ABC系统》,《三论ABC 的兴起——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1989年再 次发表《四论ABC的兴起》。这些文章明确地解释了作业 成本,提出了作业成本计方法。虽然当时流行许多模型, 但是除了所依据的信息相关性值得商榷外,还很抽象、难 懂,甚至一些专家都看不懂,其实践意义就更差了。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和兴起的历史背 景及其过程。 二、掌握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计 算程序。 三、掌握作业成本法的特征和意义。
7.1 作业成本的产生和兴起
一、作业成本的产生和兴起的历史背景 (一)从技术方面讲,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 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 的发达国家企业面对全球竞争的压力,越来 越迅速地将新技术用于生产领域,使得生产 趋于电脑化、自动化,形成新的制造环境。 按传统方式生成的成本信息已完全不能反映 企业的真实成本,如何合理地分配制造费用 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7.1 作业成本的产生和兴起
1、作业(Activity)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 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个规划或重要经营事项的 具体活动所作的贡献,或者说某一个部门的某一 类活动;作业在现实生产活动中是一直存在的, 只是此时才第一次被运用到成本核算和生产管理 之中。 2、作业账户(Activity account)是对每一项作业设 置一个作业账户,对其相关的作用(贡献)和费 用进行核算,对作业的责任人,要能进行控制, 即是说,同一个责任人控制的作业活动才是一项 独立的作业。
7.1 作业成本的产生和兴起
3、作业账户的设置方法是,从最低层、最具体、最 详细的作业开始,逐级向上设置,一直到最高层 的作业总账,类似于传统科目的明细账、二级账 和总账。 4、作业会计的假设是,所有的成本都是变动的,所 有的成本都能够找出具体责任人,控制由责任人 实施。 在会计史上,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第一次把作业 的观念引入会计和管理之中,被认为是ABC的萌 芽。
7.1 作业成本的产生和兴起
3、要较好地解决成本计算和分配问题,成本计算的 对象就应该是作业,而不是某种完工产品或其对 应的工时等单一标准。成本不应该硬性分为直接 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更不是根据每种产 品的工时来计算分配全部资源成本(无论直接的 或间接的),而是应该根据资源的投入量和消耗 额,计算消耗的每种资源的“完全消耗成本”。 这并不排除最后把每种产品的成本逐一计算出来, 而是说,关注的核心应该是从资源到完工产品的 各个作业和生产过程中,资源是如何被一步步消 耗的,而不是完工产品这一结果。
7.1 作业成本的产生和兴起
1、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而作业会计是一个与决策 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同时,研究作业会计 首先应该明确其基本概念,如作业、成本、会计 目标(决策有用性)。 2、要揭示收益的本质,首先必须揭示报表目标。报 表目标是履行托管责任或受托责任,为投资决策 提供信心,减少不确定性,报表中的收益和利润, 与成本密切相关;ABC揭示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 而是一种流量。
7.1 作业成本的产生和兴起
(二)乔治•斯托布斯(G.T.Staubus)是对作 业成本计算法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的学者, 他坚持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思想,认为作 业成本计算应该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他 的《收益的会计概念》(1954)、《作业成 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1971)和《服务 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框架中 的成本会计》(1988)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系 列的作业成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