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的前世今生

合集下载

同济大学校史馆解说词

同济大学校史馆解说词

同济大学校史馆解说词同济大学校史馆解说词大家好,我是学生志愿者讲解员,欢迎大家来到同济大学校史馆。

同济大学一百年的历史就是“同舟共济”的历史。

学校校名“同济”取自成语“同舟共济”,而“同舟共济”最早出于《孙子九地》。

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中、德、英三种文字的解释,不仅表明同济大学对外联系的优势和传统,而且也表明了同济大学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

同济大学最早发端于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

这尊就是埃里希宝隆先生的雕像,百年校庆之际,德国前总统克勒莅临我校亲自为它揭幕。

一百年来,同济大学多次辗转迁徙,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在六个省的四十多个地方办过学。

为迎接百年校庆的到来,在各地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取回了当地的泥土,组成了能够见证同济成长历程的这根泥土柱。

螺旋向上攀升的造型,显示了同济人战胜困难,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也正是在“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精神指引下,同济大学至今一共培养了27万各类人才。

在百年校庆到来之际,我们搜集到了这些校友的资料,并将其录入到校友校友数据库中。

如果您也是同济大学的校友,只要在这边的四台显示器上输入自己的姓名、学号或者工号,就能找到自己在同济大学学习或生活的印记。

【大师是大学之魂,我们用本校电信学院教授研发的空中立体成像技术,邀请校内知名专家学者来讲述他们的学术成果、治学经验和人生感悟,激励莘莘学子。

】请大家跟我上二楼。

我们校史馆有三个楼层,建筑面积1395平方米,仿上世纪30年代吴淞校园内一栋学生宿舍而建。

一楼是纪念式公共大厅,二楼是学校的历史,三楼是最近十几年的发展。

展示工程由管理学院1986届校友刘创捐赠。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同济大学简介

同济大学简介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她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

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

抗战期间曾内迁经浙、赣、滇入川,1946年回迁上海并发展为以拥有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海内外的综合性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最大、专业最全的工科大学。

1978年经中央批准恢复对德交流,在中科院学部委员李国豪校长领导下实行“两个转变”,即由土木为主的理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由国内普通高校向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窗口”之一的国际性大学转变,从而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各具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1995年实现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1996年并入了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被国务院领导赞为高校体制改革中的"同济模式"。

2000年4月又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

目前是一所拥有理、工、医、文、法、哲、经济、管理、教育9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作为研究型大学,学校是首批被国务院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被列入国家财政立项资助的"211工程"和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与地方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同济大学现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电子与信息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外国语、人文、法学、马克思主义、政治与国际关系、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医学、理学、交通运输、汽车、海洋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与力学、传播与艺术、设计创意、女子学院及软件学院等学院,还建有继续教育、高等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网络教育、汽车营销及电影学院等,学校还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中意学院等。

中国“最老”的18所高校

中国“最老”的18所高校

中国“最老”的18所高校1.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

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

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

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

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3.清华大学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4.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创办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5.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1901年起曾几度易名并一度停办;1927年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1928年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

6.南京大学1902年创建以来,她先后经历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年8月8日,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7.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

8.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创办于1895年10月2日,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

1951年经院系调整更名为天津大学。

9.暨南大学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

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

三年级叙事作文_同济大学游记_600字

三年级叙事作文_同济大学游记_600字

同济大学游记
站在同济大学门口,一排漂亮的字展现在我眼前:同济大学。

一开始,我还不知道同济大学的来历,后来,妈妈告诉我,说:“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

已经一百多年了。

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

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是“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也是首批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


走进同济大学的门,就能看到爬山虎,那儿的爬山虎很特别,它是长在窗户旁边的地方,而不是把窗户遮住。

随后,就能见到毛泽东的石像,我看到后,想:是毛泽东爷爷开创了新中国,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想到这儿,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我继续往前走,校园里到处春意盎然:绿油油的草地,争相开放的花朵,高大挺拔的树木,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使我沉醉在了这片美景中。

到处是鸟语花香。

但最美的时候,还是在三月份,因为在那时候,正是樱花盛开的时候。

走在樱花大道上,好热闹:来同济大学赏花的人络绎不绝,有同济师生,有慕名而来的赏花人士,还有即将毕业的同济学子。

毕业生也感慨地说道:“啊!太美了!我要用相机记录下来!作为我母校的纪念!”我情不自禁地说道:“这里真是太美了,我要努力,考上这所同济大学,欣赏这里的美景。


我正走在路上,看见了同济学生正一边散步,一边听英语录音,
并且跟读一遍。

真美,同济大学值得一去。

三年级:吴坤楠。

同济

同济

同济大学中文名:同济大学外文名:Tongji University 简称:同济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创新创办时间:1907年类别: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现任校长:裴钢知名校友:李国豪,裘法祖等所属地区:中国上海主要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同济大学校徽同济大学由德国人在1907年创办,与德国和欧洲联系紧密,交流频繁,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一直采用德语教学。

同济大学是民国时期最早建立的一批国立大学(1927年),也是中国近代历史较早的真正意义的综合大学(包含医学院),“同济”也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名牌大学。

解放前,同济大学的工科学生在德国享有和德国大学毕业学生同等的声誉和待遇。

1952年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最大、专业最全的工科大学。

目前是一所拥有理、工、医、文、法、哲、经济、管理、教育9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编年*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Dr. Erich Paulun)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成为同济大学的前身,设德文、医学两科。

* 1912年增设工科,更名为同济医工学堂,1917年收归国有,定名为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 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早期建立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拥有医、工、理、文、法五个学院。

* 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于1937年9月起从上海迁至浙江金华、江西赣县、广西八步、云南昆明等地,1940年迁到四川省南溪县李庄。

*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迁回上海复校。

* 1949年以前,该校学制与课程设置均参照德国的教育制度。

设有理、工、医、文、法5个学院及学习一年德语的新生院。

* 1949年6月25日市军管会接管同济大学* 1949年9月,文学院和法学院并入复旦大学* 1949年10月建国后,为高教部直属院校* 1951年理学院生物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化学物理等系并给复旦大学。

医学院迁往湖北武汉,为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2021年教育学考研院校分析——同济大学

2021年教育学考研院校分析——同济大学

2021年教育学考研院校分析——同济大学信息来源院校官网一、院校、专业介绍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经过113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

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

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

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二、招生信息三、院校大纲(院校未给自命题大纲,请参考统一版研究生考试大纲)四、参考书目(勤思推荐版本。

)书名作者出版社描述【311统考推荐】《教育学基础》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当代教育心理学》刘儒德、陈琦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推荐教辅书目】《教育学考研思维导图》学硕版勤思教育学考研教研团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考点梳理,记忆宝典《教育学考研真题正解》学硕版勤思教育学考研教研团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全新真题,全面解析《教育学考研知识大全解》学硕版勤思教育学考研教研团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知识精讲,夯实基础《教育学考研题型考勤思教育学考研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背诵利器,遇题点狂背》教研团队不慌《教育学基础综合必胜习题库(上下册)》勤思教育学考研教研团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刷题利器,边学边做《教育学考研摸底预测4套卷》勤思教育学考研教研团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全真摸底,临考实战五、历年分数线、录取人数分数线20年19年17年340/60/60/190 330/50/50/90/90 学硕:335/60/60/195专硕:325/45/45/90/90。

同济校情校史

同济校情校史

同济校情校史同济校情校史:百年风华,创新发展的见证自1907年同济大学的前身同済医学堂创立以来,同济人始终秉持着“在实践中探索,为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大学,同济大学的校情校史丰富多彩,见证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兴衰和中国社会的变迁。

同济校情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从一所小规模的医学院,到如今拥有多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同济始终以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核心,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无论是在建筑工程、土木工程还是电子信息等领域,同济都凭借着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济校情校史中还有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

同济大学在教育教学上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突破。

同济的科研成果涵盖了诸多领域,包括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等等。

其中,同济在环境与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具有世界知名度,为保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同济校情校史中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同济大学一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们在校园中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和运动会使同济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大家庭。

同时,同济还坚持与国内外高校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交流平台。

同济校情校史中,有着一代代同济人的辛勤付出和奉献精神。

同济人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为指引,他们在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历程中,默默地为祖国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无论是在防汛抗旱、地震救灾等自然灾害中,还是在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中,同济人始终坚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真正成为了全社会的知识分子精英。

同济校情校史中还有着众多优秀的校友。

同济大学培养了一批批在各行各业具有影响力的人才,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济大学简介

同济大学简介

学科简介
同济大学共有82个本科专业、218个硕士 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94个,16个博士后流动站,各类学生4万多 人,教学科研人员4200多人,其中有中科院 院士6人,工程院院士7人,教授等正高级职 称者830多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者1500 多人。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 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 心22个。学校还设有6个附属医院和3个附属 学校。
建筑学 土木工程 艺术设计
特色 专业
临床医学 车辆工程
建 筑 学
属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国 家级特色学科。该专业拥有 一套与众不同的艺术理念, 不盲目跟风,教师团队实力 雄厚,在国内建筑领域有一 定的社会影响。报考该专业 的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绘画 能力,学制五年。
土 木 工 程
可谓是全国第一!原隶 属建设部。在桥梁、钢结 构、混凝土结构、地下建 筑等方面云集了很多重量 级专家。学生经过一段时 间的学习会掌握建筑工程、 地下工程、桥梁工程、岩 土工程、铁路与城市铁道 工程、道路工程这几方向 的知识,同时也是国家一 级重对其加大建设。由于学校的特殊 历史,与德国有着不解之缘,尤 其是医学上,现在同济大学与多 所德国大学有着实质性的合作, 不断提升医疗水平,提升软硬实 力。本科专业有五年制(本科,4 年理论学习1年实习)和七年制 (本硕连读),而八年制还在筹办 中。
艺 术 设 计
车 辆 工 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它下设有6 个方向:汽车设计方向、汽车发 动机设计方向、汽车电子方向、 汽车营销方向、汽车信息与物流 方向和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方向, 学生可以任选。在课程安排上, 学生除了学习汽车专业知识(双 语教学)外,还必须掌握英语和 德语。学校与多家企业,社会机 构设立了专项奖学金,鼓励同学 们好好学习。

实用文库汇编之同济大学校史

实用文库汇编之同济大学校史

*作者:蛇从梁*作品编号:125639877B 550440660G84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实用文库汇编之同济——“同舟共济”合作共济之意思1907-1916年1907年10月1号:上海德文医学堂正式开学,埃里希•宝隆为医学堂董事会总监督(董事长)兼学堂首任总理(校长)。

1908年"德文医学堂"中文名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二字从德语"Deutsch(德意志,德国,德语)"在上海话的谐音而来。

1909年宝隆博士在上海逝世,福沙伯博士接任同济德文医学堂总监督兼总理。

1910年德国政府及工商界决定在医学堂的基础上开设工学堂。

1910年12月10日德国枢密政府顾问费舍尔博士出任工学堂基金会负责人,筹集资金。

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增设工科,更名为"同济医工学堂",设医、工和德文三科。

1912年医正科三级学生张近枢、何理中、江逢治按照德国大学医科考试规则参加学堂第一次毕业考试,顺利通过并毕业,为同济第一批毕业生。

1917-1926年1917年3月17日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上海法租界宣布解散学校,并限令师生当日离校。

1917年社会各界联名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部立即决定学堂改属华人私立学校,由华人董事会办学,直属教育部领导,借用吴淞中国公学校舍。

1918年教育部次长袁希涛主持下,教育部拨款,在吴淞购地150亩筹建新校舍。

1921年新校园竣工后陆续迁入。

1924年5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批准,改名为同济医工大学,5月20日定为校庆日。

1927-1936年1927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认为同济医工大学建制完善,学教皆优,由教育部正式接管,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为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国立大学运动"最早的一所大学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1927年按国立大学法,原医、工两科分别更名为医学院、工学院。

《同济大学简介》课件

《同济大学简介》课件

创立初期,同济大学以工科和 医学为主要学科方向,逐渐发 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同济大 学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 要力量之一。
同济大学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01
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 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 教育的大学之一。
02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同济大学 被视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先驱之一 ,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

同济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
同济大学国际交流概况
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自19世纪末起开始开展国际交流,经过百年发展,已与 全球众多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交流形式
同济大学通过学生交换、教师互访、科研合作、学术会议等多种形 式开展国际交流。
交流对象
同济大学的国际交流对象遍布全球,包括美国、欧洲、亚洲等地的 知名大学。
学术讲座与论坛
同济大学定期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和论 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进行 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宽视野、 了解学术前沿的平台。
文化艺术节
体育赛事与活动
同济大学重视体育教育,鼓励学生参 与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以培养身心 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
同济大学每年举办文化艺术节,展示 学生的艺术才华和创新成果,丰富校 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同济大学的传统特色学科
土木工程学科
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科在国内 处于领先地位,拥有雄厚的师资 力量和科研实力,培养了大批优
秀人才。
建筑学科
同济大学的建筑学科历史悠久,享 有盛誉,其建筑设计作品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
同济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国 内外具有较高的声誉,为我国交通 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舟共济(关于同济的校史,新生都要看的~看了会淡定很多,什么破大学排行~)

同舟共济(关于同济的校史,新生都要看的~看了会淡定很多,什么破大学排行~)

关于同济(给刚进校的同学看)同济今日艰难,未来学科规划及发展以前的同济不提。

仅自改革开放至985一期,同济得到的国家投入就比负担、叫大少30多亿,但两校并没有把同济甩开!95年时,同济的科研经费仍高居上海第一、全国第三,同济的院士数量、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与两校比仍不相上下!而同济的建筑、土木、环境、交通等学科的实力与声望可以说当时全国无出其右者!相对而言,负担、叫大并没有什么居全国顶尖的、声誉卓著的学科。

这就是为何同济一直是公认的名牌的原因。

但就全国而言,无疑复旦的名气最大,同济名气更胜交大一筹。

但上海本地人一直认为交大最好,同济只不过是“造房子”的!真正给同济沉重打击的是“985工程”及多次并校!98年后,全国热炒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进入985重点资助高校行列,无疑是高人一等的标志,而同济被无情的扔到一边。

旋即众多媒体、各类排行榜的大肆炒作,同济的声誉迅速下滑。

而屋漏偏遭连阴雨,在差不多同期进行的国家级重点学科评比、两院院士评比中,同济又连吃败仗,堂堂的建筑学竟然评不上国家级重点学科!强大的结构工程领域,沈祖炎、王肇民等连年不能当选院士,牛气冲天的环境工程专家高廷耀(90年代初即为欧洲最高环境奖亚洲唯一提名人),竟由于与同济另一环境工程牛人×××窝里斗而失去了早就可以当选院士的机会!还有一位更倒霉的牛人(搞大型结构提升的),偏偏在紧要的时机,其负责的项目出了人祸:砸死了教授、博士后、博士、硕士、职工等数十人!而此时的同济,又忙于应付更大的灾祸——并校后遗症,根本无精力去加强学科建设!各兄弟院校恰在此时,乘风破浪、迅猛发展,远远甩开了同济。

只要回头看一下不太远的几年前,交大和同济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数量还是一对难兄难弟,差不多位列全国20位以外,而如今,叫大已仅次于清华!如今的同济,领导层已经逐渐稳定下来,但多年的沉疴已是积重难返!你在快速奔跑,可别人在展翅飞翔!况且,别人还有国家光天化日的巨额资助及偷偷摸摸的大量夜草!985二期,负担、叫大同获16亿重金资助,而同济一档的高校,教育部只投入4亿,料想上海市也只会出4亿,和985一期一样,同济依旧是它们的一半。

同济大学校园游览解说词

同济大学校园游览解说词

一、同济简介1.历史沿革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德中各界支持下,于上海创办了德文医学堂,即为同济大学的前身。

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

“同济”一词最早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校董们为学校取名“同济”,意蕴和衷共济,希望用现代医学造福人类。

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

1923年正式定名为大学。

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当时首批经国民政府批准成立的7所国立大学之一。

抗战爆发,美丽的同济校园在侵略者的轰炸中仅剩断壁残垣。

为求“一张平静的书桌”,学校于1937年开始内迁办学。

经过三年流离、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浙、赣、桂、滇等地,直至1940年落脚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

师生们教学不辍,坚持文化抗战。

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同济大学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海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同济大学原有的医学、理学、文、法、测绘、造船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布局调整作出了贡献。

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

改革开放以后,同济大学再次站到了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前沿。

1979年,时任校长李国豪率先提出“两个转变”的办学方针——恢复与德国的传统联系、建设多科型大学,得到邓小平、方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

经过十多年努力,同济大学恢复和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各具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1995年11月,同济大学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

2002年6月,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约重点共建同济大学。

期间,1996年9月,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同济。

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

2003年11月,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

同济

同济

秉持“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办学方针, 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确立了“知识、 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孕育形成了“严谨、求实、团 结、创新”的校训和以“同舟共济,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同济精神。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同济大学始终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理 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努力使每一位进到同济的学生,经过大学阶 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鲜明的“同济特色”,即具有“工程基础、 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四个方面的综合特质。 学校强调 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协作精神与踏实勤奋作风的培 育,毕业生历来广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长期居于国内高校前列。 2010年,作为国内首批试点高校,同济大学开始实施“卓越人才”培养 计划,积极致力于“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律师”等培 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担任“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方秘书处,并作为 主要单位发起成立了“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联盟
• 校 训: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 校 徽: • 校 歌:《同济之歌》 • 同济宣传片: 《同济大学 一个世纪的跨越》 • 同济精神: 同舟共济、自强不息 • (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 同心济世 :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宣传片
院系结构
目前,同济大学已基本构建起了“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知名高 水平大学”的整体框架,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医学、经 济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等9大门类。
学校设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电子与信息工 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与能源工程、医学、口腔 医学、理学、交通运输、汽车、海洋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与技术、航 空航天与力学、外国语、人文、法学、马克思主义、政治与国际关系、 传播与艺术、设计创意、软件、电影、中德、中德工程、中法工程和管 理、中意、中芬、职教等29个学院。建有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知识产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高等技术学院、国际文 化交流学院、女子学院、出国培训学院等办学机构。有6家附属医院和3 所附属中学。

同济校情校史

同济校情校史

同济校情校史同济大学是中国一所著名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前身为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工学院。

同济大学的校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这是一段丰富而辉煌的历史,见证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907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创办,成为了同济医学院的前身。

随着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兴起,同济医学院逐渐扩大规模,提升教学质量,并于1927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为中国现代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同济医学院的发展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医学人才,为国家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5年,为了满足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济大学工学院成立。

同济工学院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己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在战争年代,同济工学院坚守岗位,为国家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工学院合并成为同济大学,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篇章。

同济大学秉承先驱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时刻关注国家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在创新创业方面,同济大学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杰出的成绩。

同济大学在上世纪几十年的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和学术成果。

同济大学的师资力量强大,有许多知名教授和学者,他们以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为同济大学赢得了赫赫声誉。

同济大学的科研实力也非常突出,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科研奖项。

同济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先驱者之一,注重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同济大学与许多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化合作项目,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济大学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崇高的声望,在社会服务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济大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项目,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济大学的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同济大学校史

同济大学校史

同济——“同舟共济”合作共济之意思1907-1916年1907年10月1号:上海德文医学堂正式开学,埃里希•宝隆为医学堂董事会总监督(董事长)兼学堂首任总理(校长)。

1908年"德文医学堂"中文名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二字从德语"Deutsch(德意志,德国,德语)"在上海话的谐音而来。

1909年宝隆博士在上海逝世,福沙伯博士接任同济德文医学堂总监督兼总理。

1910年德国政府及工商界决定在医学堂的基础上开设工学堂。

1910年12月10日德国枢密政府顾问费舍尔博士出任工学堂基金会负责人,筹集资金。

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增设工科,更名为"同济医工学堂",设医、工和德文三科。

1912年医正科三级学生张近枢、何理中、江逢治按照德国大学医科考试规则参加学堂第一次毕业考试,顺利通过并毕业,为同济第一批毕业生。

1917-1926年1917年3月17日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上海法租界宣布解散学校,并限令师生当日离校。

1917年社会各界联名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部立即决定学堂改属华人私立学校,由华人董事会办学,直属教育部领导,借用吴淞中国公学校舍。

1918年教育部次长袁希涛主持下,教育部拨款,在吴淞购地150亩筹建新校舍。

1921年新校园竣工后陆续迁入。

1924年5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批准,改名为同济医工大学,5月20日定为校庆日。

1927-1936年1927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认为同济医工大学建制完善,学教皆优,由教育部正式接管,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为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国立大学运动"最早的一所大学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1927年按国立大学法,原医、工两科分别更名为医学院、工学院。

1937年前后增设文学院和理学院。

1937-1946年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9月1日日本空军轰炸位于吴淞的国立同济大学,经营二十年的校舍被毁,国民政府诉此于国联。

国内最强的工科院校五所(4所最具专业特色的工科高校)

国内最强的工科院校五所(4所最具专业特色的工科高校)

国内最强的工科院校五所(4所最具专业特色的工科高校)同济大学—土木王者,舍我其谁北清华,南同济。

同济大学是我们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

“同舟共济,自强不息”是对该校的最好注脚。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了同济德文学校,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

早在1952年,同济大学就成为国内土木建筑最强的大学,素有“土木王者”之称。

作为研究型大学,学校是首批被国务院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行列,是我国九所按世界知名大学建设的名牌学府。

2000年4月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成为理工结合,拥有理、工、医、文、法、经、管诸学科,文理交融,在建筑、土木、海洋、环境、车辆、交通等学科优势明显的综合性大学。

因为有了这些工科必备的优良品质,使同济大学的工科相比其他院校占有绝对优势,土木工程、机械、材料、汽车都是该校王牌专业。

上海许多著名的桥梁像杨浦大桥、延安隧道等著名隧道工程的主要设计人员都是出自同济大学。

东华大学—纺织名校,一枝独秀上海市的东华大学是一所以纺织和材料学科为特色的大学。

东华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其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

如今的东华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

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材料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

其中,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设有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

以上学科位居全国同类学科第一、在纺织科学与工程领域处于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东华大学是我国纺织和服装工业的最高学府,制造了我国载人航天宇航服。

学校连续三年有科研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纺织在东华大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也是它们的特色招牌专业。

该校的纺织工程目前在全国高校同类一级学科排名第一,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的前世今生
1900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德国驻沪总领事克纳佩(Wilhelm Knappe)的支持下,在张家浜新马路旁开办了有20张床位的医院。

由中德双方出资,取名“同济医院”,宝隆任院长。

1904年初,克纳佩在柏林与德国外交部、普鲁士文化部的代表以及柏林大学东方语言部主任进行了会谈。

在谈到在中国推行德国教育政策时,克纳佩提出了在上海开办德国医科学校的计划。

1907年3月,科佩尔基金会、促进在华德国文化工作委员会、上海德医公会和同济医院4方,在柏林签署了由普鲁士文化部起草的关于在上海建立德国医科学校的协定;
1907年6月3日,“德文医学堂”董事会正式成立,董事会由18人组成。

1907年10月1日,“德文医学堂”成立,举行了开学典礼。

1908年,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校董们为学校取名“同济”,意蕴和衷共济,希望用现代医学造福人类。

1924年5月20日,教育部批准同济医科为大学;1927年8月,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

1946年,同济大学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海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1950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和附属同济医院迁往湖北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2000年,原上海铁道大学与同济大学合并,同时成立新的同济大学医学院,重建医科(现为同济大学沪西校区)。

2010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宣布继续共建同济大学。

2013年,同济大学与上海万众医疗投资公司合作创建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天佑医院。

1907年成立“德文医学堂”——>同济医学院——>1000余人连同当时在校的11位一级教授和当时上海乃至全国最好的同济医院(宝隆医院、中美医院)由上海迁至武汉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武汉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同济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一部——>留在上海参加组建第二军医大学(在同济宝隆医院基础上建立长征医院,在同济新生院校舍建立长海医院,二军大副校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为同济医学毕业)——>今第二军医大学。

同济工学院造船系——>上海造船学院——>上海造船学院为主体+小部分西交留在上海的师生——>今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工学院测量系——>在同济当时校长、中国测绘奠基人夏坚白带领下迁至武汉,加入1956年建立还未培养出毕业生的青岛工学院测绘部分,组建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今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同济工学院机械、电气两系——>调入西安交通大学。

同济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数理化三系——>调入复旦,文学院院长任复旦中文系主任,物理系主任任复旦物理系主任(建国时统一撤销学院一级,校直管系)。

同济理学院动物学系、植物学系——>调出组建华东师范大学。

同济理学院化学系——>除一部调入复旦外,一部分去组建华东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化学系。

同济法学院——>调入复旦后,又有一部调出组建华东政法学院。

同济附属高级职业学校——>上海机械专科学校——>组建今上海理工大学。

同济医学毕业生于1918年在上海建立了同德医学院——>1952年在同德医学院基础上组建了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1960年代,同济铁道建筑系调出组建上海铁道学院——>1970年代,上海铁道学院部分迁至南昌——>今华东交通大学。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同济工学院院长倪超等一批同济教授迁往台湾——>组建台湾成功大学,倪超任校长,现年已105岁的老校友、台湾“工学之父”张象贤任成功大学工学院院长——>今台湾成功大学。

同济护校队等机构——>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组建今南京工业大学。

同济工学院土木系水利部分——>调出至南京,组建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