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ppt课件

合集下载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培训课件ppt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培训课件ppt

数据记录与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 和分析,以便了解辐射状 况和趋势,为采取相应措 施提供依据。
个人剂量监测与记录
监测设备
为工作人员配备符合国家 标准的个人剂量监测设备 ,以便实时监测个人剂量 。
监测周期
根据工作性质和辐射状况 确定合理的监测周期,确 保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数据记录与报告
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 ,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 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 措施。
建立放射性物质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存储、转移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 全可控。
放射诊疗设备定期检测与维护
确保放射诊疗设备性能稳定,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防止因设备故障或老化导致 的辐射泄漏。
放射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放射科工作人员需熟练掌握操作 规程,正确使用放射诊疗设备, 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辐射泄漏 。
电离辐射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 ,如DNA损伤、癌症和遗传疾 病等,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护措 施是必要的。
良好的辐射安全防护可以降低 辐射危害的风险,提高放射医 学实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的历史与发展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自20世纪初以来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电离辐射危害认识的 深入,防护标准和要求也不断提高。
01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是指在放 射医学实践中,采取一系列措施 来保护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免 受电离辐射危害的过程。
02
它包括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有效 的屏蔽和防护设备、正确的操作 程序以及安全监督和管理等方面 。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是保障 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健康的 重要措施。
定期接受专业培训

《放射工作人员证》放射防护培训教程

《放射工作人员证》放射防护培训教程

放射防护基础知识
了解辐射的不同类型、传播途径、剂量单位和剂量测量方法,以及如何降低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放射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
掌握放射工作者的安全责任,包括正确佩戴个体防护装备、做好辐射监测和辐射事故的处理,以及与他人合作 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常见的放射工作场景
了解在核电站、医院、科研机构等不同场所中的放射工作场景,以及在这些场景中的防护措施和风险管理。
《放射工作人员证》放射 防护培训教程
在这个放射防护培训教程中,我们将提供全面的放射防护培训知识,帮助您 获取放射工作人员证,并了解在放射工作中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教程内容简介
通过本教程,您将了解到放射防护的基础概念、相关法规和标准,以及放射 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教程目标和意义பைடு நூலகம்
本教程的目标是提供给您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您成为一名合格的放射工作人员,并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 全,减少放射风险的影响。
应急响应和事故处理
学习如何应对放射事故和紧急情况,包括事故报告、疏散和急救等紧急响应 程序。
教程总结和建议
总结本教程的重点内容,并提供相关建议,以帮助您更好地应用所学的放射防护知识,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PPT课件_OK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PPT课件_OK
有效剂量适用于辐射防护领域随机效应 危险度评价。
38
5、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活度(A)是指一定量放射性核素 在时间间隔dt内自发核衰变的次数dN与此 时间间隔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核衰变的 次数。 A= dN/ dt
39
放射性活度简称活度或强度。在国际制 (SI)单位系统内,放射性活度的专用名称 为贝克勒尔,即每秒一次衰变。符号为: Bq。专用单位为居里(Ci)。
46
放射防护基本标准(GB18871-2002)
职业照射剂量限值:
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不超过下述 限值: 1、连续5年的平均有效剂量:20mSv; 2、任何一年的有效剂量:50mSv; 3、眼晶体年剂量当量:150mSv; 4、四肢或皮肤年剂量当量:500mSv。
47
公众照射剂量限值:
实践使公众中有关人群成员所受的平均剂 量估算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
8
加速器产生的辐射可分为瞬时辐射和剩 余辐射两类:
瞬时辐射—包括初级辐射(被加速的带 电粒子)及其与靶材料或加速器的结构材 料相互作用产生的χ射线和中子等次级辐射。
瞬时辐射在加速器运行时产生,关机后 即可消失,它是加速器辐射屏蔽、防护和 监测的主要对象。
9
剩余辐射—是指加速器的初级辐射和次 级辐射在加速器结构材料及环境介质(空 气、屏蔽物等)中诱发生成的感生放射性, 它在加速器停止运行后继续存在。
43
2、职业照射: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所 受的电离辐射。
3、事故照射:非自愿接受的照射。 4、其它照射:消费品中的人工辐射源所 致的照射等。
44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受照 类型 诊断 治疗 核医学 工业探伤 核工业 其它 合计
年均个人剂量(mSv/a)分布(%)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ppt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ppt
(二)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场所未按照规 定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放射性标志的。
5. 应当制定防范和处置放射事件的应急预案; 发生放射事件后应当立即采取有效应急救援和控 制措施,防止事件的扩大和蔓延。
放射工作人员管理规章制度
1. 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影像以及放射诊 疗专业知识,经过权威机构放射防护知识和技能 培训考核合格,体检检查通过,持有《放射工作 人员职业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该项工作;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条例》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 线装置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 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2万元以 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进 行评估或者发现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的;
4.各种事故处理以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 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 事故重复发生。凡严重或重大的事故,向上级主管部门 报告。
三、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放污法》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
使用、转让、进口、贮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以及装 备有放射性同位素的仪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 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 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或者吊销 许可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十万元 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 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 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课件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课件
1986年发生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由于反应堆设计缺陷和操作失误,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造 成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三里岛核事故
197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发生的严重事故,由于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导致反应堆部分熔化,大量 放射性物质泄漏。
成功放射防护实践案例分享
核电站安全运行
介绍国内外核电站安全运行的成功实践 ,包括设备维护、人员培训、应急预案 等方面的措施。
辐射安全与防护设备
辐射安全与防护设备的选用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围裙等。
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确保设备正确安装、使用和维护,及时更换损坏或失效的部件。
设备的检测与校准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与维护
个人防护用品的选用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据工作性质和辐射类型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
提高能力
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技能,提高自我保 护能力。
放射防护教育与培训的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考试等方式,对员工 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培训效果。
改进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 行改进,提高培训质量。
05
放射防护案例分析
典型放射事故案例分析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辐射剂量测量与监控
01
02
03
辐射剂量测量
使用专业的仪器和设备测 量现场辐射剂量率、累计 剂量等参数,评估辐射水 平。
辐射监控系统
建立辐射监控系统,实时 监测辐射剂量、报警阈值 等情况,确保辐射水平在 安全范围内。
数据记录与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整 理和分析,为评估辐射防 护效果和制定改进措施提 供依据。

辐射防护培训PPT课件

辐射防护培训PPT课件

选用合适的辐射防护装备
遵循安全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的辐射类型和强度,选 用合适的辐射防护装备,如防辐射服、 手套、鞋等。
在选用辐射防护装备时,应遵循国家 和行业安全标准,确保所选装备符合 相关规定。
定期检查和维护
对选用的辐射防护装备进行定期检查 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能够有效 地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作能力。
在线学习
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在 线课程、视频教程等资 源,方便受训者随时随
地学习。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 高受训者对辐射事故的 应对能力和风险意识。
培训效果评估
考核评价
对受训者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考核,评估其掌握程度。
反馈调查
向受训者发放反馈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满意度和建议。
06 辐射防护培训与教育
培训对象与内容
培训对象
辐射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学生 等对辐射防护有需求的群体。
培训内容
辐射基础知识、辐射防护法律法 规、辐射监测与测量、辐射安全 与防护措施等。
培训形式与方法
理论授课
通过课堂讲解、PPT演 示等形式传授辐射防护
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
组织实地操作、模拟演 练等形式,提高受训者 在辐射环境中的实际操
监测与评估结果的运用
指导防护措施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制定和调整相应的防护措 施,以降低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的辐射风险。
提高防护意识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和公众对辐射防 护的认识和意识。
促进科研与发展
监测和评估结果可以为科研提供数据支持,促进 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05 辐射防护法律法规与标准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01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

放射源特性:放 射性、半衰期、 放射性活度等
放射源应用:医 疗、工业、科研 等领域
放射源安全防护 :辐射防护、剂 量控制、安全操 作等
放射防护标准和法规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发布的《放射防护基本安全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放射防护基本安全标准》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放射防护基本安全标准》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放射防护基本安全标准》 中国国家核安全局发布的《放射防护基本安全标准》 中国国家职业病防治中心发布的《放射防护基本安全标准》
增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 技能
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 病发病率
减少放射事故的发生率
促进放射防护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风险 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提高放射防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放射防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对社会公众和环境的影响和意义
减少公众受到放射性污染的 风险
放射防护培训要求和内容
04
培训对象和培训周期
培训对象:放射 工作人员包括医 生、护士、技术 人员等
培训周期:根据 不同岗位和工作 经验培训周期一 般为3个月至1年
培训内容:包括 放射防护基础知 识、放射防护技 术、放射防护法 规等
培训方式:包括 理论授课、实践 操作、案例分析 等
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 业操守
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培训目标: 提高放射工 作人员的防 护意识和技

培训内容: 放射防护知 识、法律法 规、操作技
能等
培训方式: 理论教学、 实践操作、 案例分析等
培训时间: 根据实际情 况制定确保
培训效果
培训考核: 通过考试、 实际操作等 方式进行考

放射工作人员岗前培训ppt课件

放射工作人员岗前培训ppt课件

一般标准的结构
国家标准构成
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防护监测
附录
监测规范标准包括的内容
监测规范包括
检测项目 检测仪器 检测方法 检测周期 原始记录 结果评价
涉及监测(检测)标准的补充和解释
标准简称
工业 X 射线防护检测规范
测量方法 补充 解释 补充 解释 解释 解释 解释
选点方法 补充 解释 补充 补充 解释 解释 解释
三 放射工作的放射防护评价
3. 评价工作依据的标准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 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分为全文强制 和准
三 放射工作的放射防护评价
4. 放射防护评价的目的
对放射工作场所防护设施的设计、影响人体健 康且与放射性相关的产品、场所、防护器材防护 效果进行放射防护评价的目的就是:使工作场所 有毒有害因素符合国家控制标准,减少和避免健 康损害事故发生,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放射 工作单位提供技术指导,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 公众的健康,并促进射线技术的发展。
三 放射工作的放射防护评价
1.
开展放射防护评价的依据:
第二条 ----本法所称职业病,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 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 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 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 素而引起的疾病。
三 放射工作的放射防护评价
2. 评价工作的承担单位
职业病法第十七条规定“职业病危害评 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 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天津市卫生防 病中心是目前天津市放射卫生专业放射防护评 价资质的单位。

附录A 豁免 附录B 剂量限值和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附录C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 附录D 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 附录E 任何情况下预期应进行干预的剂量水平和应急 照射情况的干预水平与行动水平

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PPT课件

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PPT课件

• 响应级别确定

医院设备科、医务科和保卫科,根据
放射性污染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判定放
射性污染事件的级别向领导小组提出是否
启动应急预案的意见。
• 应急启动
• 经领导小组成员集体判断属于环境污染、 一般突发事件的,由突发事件的科室启动 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领导小组负 责人批准启动本预案时,医院应急处理领 导小组进入实战指挥,各科室、部门专业 组根据职责进入应急工作状态。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使用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例》。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放射性污染事件管理规定》。
•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发生 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
• 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环境保护 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 救援行动
• 应急处理工作应按照本预案规定的程序 科学有序地进行,采取边调查、边处理、 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及时有效控制事 态发展。
• 扩大应急
• 对重大技术问题, 医院应急预案领导 小组不能及时控制突发事件的蔓延,要立 即申请地方政府或上级机关给予帮助或增 援。
• 应急恢复

根据放射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进展和
• 3日下午2时许,省肿瘤医院放射科照片室, 一位颤巍巍的肿瘤病患者被家属从轮椅上 扶了进来。由于患者极度虚弱,连正常站 立也坚持不了,拍片时必须家属在一旁搀 扶。值班的赵医生赶忙提醒病人家属“快 把铅背心穿起噢!”病人瞄了一眼放在旁 边桌上的铅背心,嘴里嘟啷起来“穿这么 重还要扶病人,简直受罪。”一脸的不快。 面对此情景,赵医生苦笑着告诉记者,这 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会遇到。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 放射诊疗单位应当根据可能发生的辐射 事故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 备。 • 发生辐射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报告当地环保、 公安、卫生等主管部门。
(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处理原则
• 1. 及时进行正确的现场抢救,特别是对危及生 命的损伤,以全力抢救生命。尽快使受照者脱 离放射源,洗消放射性沾染,以及采取阻滞放 射性核素吸收的措施; • 2. 尽快收集现场可能得到的,用于测定或评估 受照人员剂量的资料:如场所监测数据;可用 于推断受照者受照剂量的物品和可作为生物剂 量计估算剂量的生物样品;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 2013年12月23日公布了最新的《职 业病分类和目录》,共有10类132种 法定职业病,其中职业性放射性疾 病有11种。
放射性职业病(法定)
• • • • • • • • • • • 1.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 内照射放射病; 5. 放射性皮肤疾病; 6. 放射性肿瘤(含矿工高氡暴露所致肺癌); 7. 放射性骨损伤; 8.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 放射性性腺疾病; 10. 放射复合伤; 11. 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 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 损伤。
• (一)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 1. 放射实践正当化 • 2. 放射防护最优化 • 3. 个人剂量限值
(二)放射防护基本方法
• 放射性的危害可分为体内放射源的 照射和体外放射源的照射两大类。 • 对于不必要的外照射或内照射,应 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 1.屏蔽防护:设置阻隔屏障,使用外 照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 2.距离防护: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 • 3.时间防护:缩短受照时间。

放射工作人员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

放射工作人员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

放射工作人员面临的风险
操作失误导致的意外照射
放射性物质泄露引起的环境 污染
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危害
恐怖分子利用放射性物质进 行恐怖袭击
辐射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
保护员工免受辐 射伤害
保障公众安全
遵守法规要求
提升企业形象
02
放射工作人员辐射 安全法规与标准
国际辐射安全法规与标准
国际辐射安全法规 国际辐射防护标准 各国辐射安全法规与标准 法规与标准的制定与更新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后辐射安全防护知识 掌握情况
培训后实际操作技能提升 程度
培训后对辐射安全防护重 视程度
培训后对工作环境中辐射 水平的认知程度
培训记录与档案管理
培训记录:培训时间、 地点、内容、考核成绩 等详细记录
档案管理:建立放射工 作人员辐射安全与防护 培训档案,以便查询和 管理
06
放射工作人员辐射安 全与防护案例分析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分析
数字化技术: 提高辐射防护 的监测和评估
能力
人工智能:加 强个体化辐射 防护研究和应

5G技术:提升 远程医疗和救
援能力
绿色环保:推 动核能可持续 发展和核医学
创新发展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培训计划与内容
培训计划: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包括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
培训效果评估:对参加培训的人 员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训内容:辐射安全与防护的基 本知识、操作技能、应急处理能 力等方面
持续改进:根据考核结果和实际 工作情况,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 行持续改进和提高
案例二:正确佩 戴辐射防护用品 降低辐射风险

《放射工作人员证》放射防护培训教程

《放射工作人员证》放射防护培训教程

个人防护用品的维护与更换
03
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换,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
放射事件的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的制定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 组织、通讯联络、现场处置等事
项。
应急物资的准备
准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个人防护 用品、检测仪器、救援设备等。
应急演练与培训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工 作人员应对放射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据进行分析。
监督与检查结果的处理与改进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于监督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要求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并
跟踪整改情况。
定期总结分析
对监督与检查结果进行定期总 结分析,找出问题根源,提出 改进措施。
建立奖惩机制
根据监督与检查结果,对表现 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 励,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 进行处罚。
《放射工作人员证》放射防护培训 教程
目录
• 放射防护基础知识 • 放射防护措施与实践 • 放射防护培训与教育 • 放射防护监督与检查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放射防护基础知识
放射防护的定义与重要性
放射防护的定义
放射防护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 施来降低或消除工作人员和公众 受到的潜在辐射危害。
03 放射防护培训与教育
培训对象与目标
培训对象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科医师、护士及相关管理人员。
培训目标
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和技能,确保其在工作中正确使用防护设备 和遵循防护规范,保障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培训内容与方法
培训内容
放射防护法律法规、放射生物学基础、放射防护设备与措施、放射事故应急处理 等。
成功经验分享与借鉴

《放射防护》PPT课件

《放射防护》PPT课件
2007.4.1 2007.4.1 2002.6.1 2002.6.1 2002.6.1
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标准
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2002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 放射实践的正当化 危害和利益相比
2. 放射防护最优化 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并按操作情况进行气体或气溶胶放射性浓度的常规检测以及必要 的特殊检测,应注意对放射性碘在操作人员甲状腺内沉积的防护。 (5) 在控制区和监督区内不得进食、饮水、吸烟,也不得进行无 关工作及存放无关物件。
放射性药物操作的防护要求2
(6) 工作人员操作后离开工作室前应洗手和作表面污染监测,如其污 染水平超过GB18871规定值,应采取去污措施。
(10) 放射性物质的贮存室应定期进行放射防护检测,无关人员不得 入内。
(11) 贮存和运输放射性物质时,均应使用专门容器。取放容器中内 容物时,不应污染容器。容器在运输时应有适当的放射防护措施。
放射性药物操作的防护要求3
(12) 存储的放射性物质应登记建档,登记内容包括: 生产单位 到货日期 核素种类 理化性质 活度 容器表面放射性污染擦拭试验结果
① 年有效剂量:6 mSv; ②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50 mSv ③ 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150 mSv 年龄低于16岁的人员,不得接受职业照射 孕妇、年龄低于18岁的人员:不得接受应急照射
个人剂量限值----探视、慰问者:
知情、自愿条件下:
医疗照射
在护理、探视期间所受的有效剂量不超过5mSv
核医学治疗中特殊患者防护原则
孕妇 一般不宜施用放射性核素治疗 考虑终止妊娠。
对育龄妇女 胚胎受到1mGy作为可否怀孕的控制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随机性效应(5)
辐射致癌机制 1。细胞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2。病毒活化 3。免疫抑制 4。细胞动力学变化与激素调节 的改变
28
随机性效应(6)
辐射致遗传效应
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1。先天性缺陷、死产和新生儿死亡
2。活产儿童平均寿命调查
3。20岁以前发生恶性肿瘤的调查
4。染色体异常
25
随机性效应(3)
如果受照的躯体细胞没有被杀死,而是 产生了变异,变异的细胞繁殖就可能导 致癌症,称为致癌效应。
如果生殖细胞受到损伤产生了变异,则 可能向后代传递错误的遗传信息,引起 某些后代出现遗传病疾患,称为遗传效 应。
26
随机性效应(4)
辐射致癌机制 1。细胞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2。病毒活化 3。免疫抑制 4。细胞动力学变化与激素调节 的改变
指发生严重程度和机率都随剂量变化而 变化的效应
存在剂量阈值
表现为眼晶体的白内障、皮肤的良性损 伤、造血功能障碍、生殖系统的暂时不 育和永久不育等
21
确定性效应(2)
(阈剂量)
剂量阈值:只有当机体受到阈值以上的照射 剂量时,效应才有可能发生;否则,效应就 不会出现。 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在于有相当数量的细胞 被杀死,而这些细胞又不能由活细胞的增殖 来补偿,由此引起临床上可检查出的相应组 织或器官的功能损伤。
亡率、20种先天畸形和遗传疾病 调查总发生率
31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理
原发作用:机体受到射线照射后,吸收 了射线能量,其分子或原子发生电离和 激发。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继发作用:原发损伤的发展,引起一系 列继发改变。
32
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
照射剂量 辐射类型 剂量率 照射方式 照射部位和面积 放射敏感性
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6.0~10.0
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10.0~50.0
胃肠型急性放射病
>50.0
脑型急性放射病 34
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 ---辐射类型
几种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及电离密度和所致损伤
能量为2Mev 空气中的
每mm行程 所致
的射线
射程(m)
上离子对 损伤
α
0.01
6000
内损伤
3
放射性 概念
应用
秦山一期核电站300MW于1991年12月15日 并网发电
4
放射性 概念
应用
5
放射性 概念
应用
工业用同位素
6
放射性 概念
应用
工业探伤源,30-100居里的Ir-192或Co-60源
7
放射性 概念
应用
8
放射性 概念
应用
镭针,用于植入治疗,50mCi的Ra-226
9
放射性 概念
5。蛋白质突变频率
6。性比例
7。儿童生长发育
29
随机性效应(7)
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的辐射遗传 效应 我国广东天然辐射高本底地 区1980年调查1)发病率 2)自 然流产率 3)多胎率 4)性比 例 5)新生儿死亡率

随机性效应(8)
职业照射 生育率、不孕率、活产婴儿性比
例 自然流产率、多胎率、新生儿死
应用
放射免疫分析药盒
10
放射性 概念
应用
碘-131胶囊
11
放射性 概念
应用
烟雾探测器
12
放射性 概念
应用
射线测厚仪
13
放射性 概念
应用
SY-5500核子秤
14
放射性 概念
射线种类
直接电离粒子:具有足够大的动能,通过碰撞能 引起物质电离的带电粒子,如 电子、β射线、质 子和α粒子 以α和β射线常见 间接电离粒子:能够释放出直接电离粒子或引起 核变化的非带电粒子,如中子、 γ射线、X射线 以X、γ射线常见
22
确定性效应(3)
(不同组织阈剂量)
一次照射
(Sv)
男性暂时不育 0.15
男性绝育
3.5 ~ 6.0
女性绝育
2.5 ~ 6.0
眼晶体混浊 0.5 ~ 2.0
白内障
5.0
骨髓抑制
0.5
长期照射
(Sv/年)
0.4 2 .0 >0.2 >0.1 >0.15 >0.4
23
随机性效应(1)
发生机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 有关的效应
不存在剂量阈值 表现为遗传效应和致癌效应
24
随机性效应(2)
(不存在阈剂量)
效应发生概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增加,而严重程 度与受照剂量无关的效应。
只要机体受到电离辐射的照射,即使剂量很小, 也有可能发生效应,只是发生率很低很低。
当一个群体受到相同的照射剂时,某个个体可能 发生随机性效应,而别的个体不发生,这种效应 出现在谁的身上是随机的,对受照个体不能预选 确定,但对群体出现的概率是可以预测的。
放射工作人员 放射基础与防护培训
1
放射性发现与应用的的回顾
❖ 1895年 伦琴发现X射线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物质的放射性
❖1898年 居里夫妇发现发现镭和钋
1896年拍摄的手部照片
2
放射性 概念
应用
16%
2%
5%
29%
Ir-192
Co-60
Cs-137
中子源
其它
48%
常见放射源数量所占比例(*2000年数据)
β
1
60 内外损伤
γ
100
0.6
外损伤
35
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 ---照射方式
同一剂量的照射,在分次给予的情况下,其 损伤效应低于一次给予的效应,分次越多, 每次间隔时间越长,则损伤效应就越小。
33
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 ---照射剂量
人体受不同剂量照射后损伤效应的估计
剂量(Gy)
损伤程度
<0.25
不明显或不易觉察的病变
0.25~0.5
可恢复的功能变化,可能有血液变化
0. 5~1.0
功能及血液变化,不伴有临床征象
1.0~2.0
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2.0~4.0
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4.0~6.0
18
电离辐射所致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类型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理 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 放射病
19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类型
根据效应出现的个体 躯体效应、遗传效应
根据效应出现的时间
早期效应、远期效应(迟发效应、晚期效应)
根据效应的性质 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
20
确定性效应(1)
15
放射性 概念
射线种类 α射线: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组成,电离作 用大,贯穿本领小 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电离作用较小, 贯穿本领较大 γ射线:波长很短电磁波,电离作用小,贯 穿本领较大 X射线:高速电子轰击靶物质,产生电磁波
16
放射性 概念
射线种类

17
放射性 概念
量及其单位 活度专用单位居里(Ci)、代表每秒发生 3.7×1010衰变,此外,还有毫居里(mCi)、微 居里(μCi) 以毫居里(mCi)最为常见 活度国际单位制单位贝可(Bq),代表每秒种发 生1次衰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