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专题修辞共27页文档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之修辞及作用课件
类型四:反复
为了强调某事物或突出某些感情,有意重复使同某些词语或句子。
例: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分类:
连续反复: 周总理,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间隔反复: 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
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 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树上, 烧你,烤你,你没 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类型四、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 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 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 翡翠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答题语言示例:
(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表现了…… (2)拟人:把………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 的……特点,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3)夸张:突出强调了……的……特征,给读者以鲜 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使……感情更强烈。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6)反复:突出强调了……,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引起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语气强烈地表现了……,给读 者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常用修辞的作用如下:
• 比喻: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 的印象。 •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 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引起联想。 •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 服力和感染力。 • 对偶:整齐匀称,高度概括,富于音乐的节奏美。 •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增加节奏感。 • 设问:提醒人们的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 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 印象。
记叙文阅读专项讲解(一)-------修辞手法讲解
记叙文阅读专项讲解(一)-------修辞手法讲解一、分类讲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二、实战演练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大城小树连亭①树本来长在乡野,由于人的关系,进了大城。
虽然有些树由于水土不服而总有些营养不良,但毕竟大城算是有了树。
记叙文修辞
记叙文阅读-----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夸张、对偶题型一:赏析句子(一)抓修辞手法。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
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又如: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2.排比:可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使条理分明”或“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或“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例如: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如: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4.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运用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
例如:1、这能全怪我吗?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2、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答题格式:运用对比手法,把和进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性。
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粗文字的表达效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 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吧~
比喻句赏析格式: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 (喻体)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
。表现了作者
感情。
“ (本体)比喻成“ 的特点,富有情趣
这时,忽然一个叫“祝你平安”的人发来一条微信:给你转了两千,不够了再联 系。
“祝你平安”是谁啊?我翻开聊天信息,却没有一条与他(她)聊天的内容。说 实话,“祝你平安”是男是女不知道,是罗锅还是鸡胸不清楚,更别说其他信息了。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 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 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 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 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微信真好!朋友圈真好! 我这人有点小气,主要还是钱包老是瘪着,想大方大方不起来。有头发谁会 装秃子,是不是?人生就像舞台,不到谢幕,你永远不知道有多精彩。这话真他奶 奶的精辟!双十一到了,担心有朋友跟我借钱。这年头,不能谈钱,谈钱就伤感情 。借吧,就那三核桃俩枣,借出去时是爷收回来时成了孙子;不借吧,把人得罪了 。于是先下手为强,发了一条微信:最近手头有点紧,哪个能帮帮忙? 我相信,这一条微信发去,红包会一个接一个,账号上的钱也会不断递增。 您知道,我的初衷不是缺钱。所以,我决定,红包拒收,账号上的钱会如数返回! 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害怕他们张口借钱。 往常,我的手机会不断发出微信的提示音,嘟嘟嘟,像蛐蛐叫,好听极了。 今天倒好,哑巴了似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我不断地翻看着手机,什么也没有,没 有人点赞,没有人评论。难道是他们没看到?我便不停地去刷朋友圈,跟他们点赞 ,偶尔也评论几句,为的引起他们的关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之修辞鉴赏
反复的区分
TITLE HERE
判断以下句子是否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春天来了!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
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春天来了!
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种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
☹️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
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
拟人
你的头发从头到脚都散发着智慧的光
芒。
本体
比拟
拟物
小绿的笑容闪瞎了我的眼。
比拟有且仅有本体
比拟的区分
TITLE HERE
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拟人还是拟物。
花瓣不舍地离开了枝叶,被风悬起,在空中盘旋,
却无数次深情地回眸。
拟人
花瓣被一阵狂风吹落,涌动在空中。
拟物
他看到花瓣被风垂落,恨不得飞上枝头,留住那些花朵。拟物
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吧。
反复的区分
TITLE HERE
判断以下句子是否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呵,我的宝贝,光明在我生命的一角跳舞;
我的宝贝,光明在勾拨我爱的心弦;
天开了,大风狂奔,笑声响彻大地。
蝴蝶在光明海上展开翅帆。百合与茉莉在光波的浪花上翻滚。
我的宝贝,光明在每朵云彩上散映成金,它洒下许多珠宝。
水草不停地在我心底招摇!
你的笑声如同杠铃一般,你的笑容闪瞎了我的眼。不要反驳
我,不要反驳我,你就是如此的光彩夺目!
小绿小绿,我钟意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小绿小绿,我喜欢你,就像黄鼠狼爱吃鸡;
小绿小绿,我稀罕你,就像蜜蜂爱采蜜。
小绿你是如此的美丽动人,我怎么可能不爱你!
你问我对你的爱有多浓?就像那黄河决堤一泻千里!
(完整版)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修辞手法篇
死后亦归于土地,但终其一生都充满烈火般的战斗精神。鹰的思想,鹰的精
永远追求更高更远的境界,无休止
悦读悦练
1.第一段中“祥和慈善”“平易近人”描写的主体是什么?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2.为第三段横线处选一项最恰当的喻体( )
A.一叶自由游弋的小舟 B.一朵悠闲自在的云
C.一柄巨大的蒲扇 D.一只色彩斑斓的风筝
(《青年文摘》2009年第18期)
阅读感悟
本文如一首旋律多变、优美动听的抒情乐曲,让
人置身于想象中的世界,渐近痴醉;又如一帧充盈着童趣亲情的水墨画,使人赏心悦目、
屋顶上的那一片蓝黑色的小瓦仅仅是瓦吗?它何尝不是为你遮风挡雨的家呀!虽
但是在音乐般的雨声中,雨水洗去了瓦上的灰尘,使家的记忆
我听到那孩子哇的一声哭叫起来,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仿
“啊呀!”老婆婆扳过孩子的手,不禁失声叫起来。我赶紧跑上去,一看,那孩子白胖
鲜红的血往外涌流。我觉得心脏好像被竹篾一
那一刻,我惊惶失措,只盼着发生的事只是一个噩梦。
老婆婆却说:“莫害怕,你又不是故意的。”
我长吁一口气,内心的恐惧一下子被安抚了。因为老婆婆不以为我是故意的,我就可以
只是与某个记忆有关。记忆赋予人的只是记忆,我记
20年前的家,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远远地,隔着茫
现在我已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已去世多年。但是20年前的一场暴雨
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恐怖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
这就是我对于雨的认识。
这就是我对于瓦的认识。
反复的修辞手法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答题公
【美文展示一】
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知识梳理】常见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格。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比喻词组成。
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常见形式。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例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空中,好像在天上搭起了一座长长的、弯弯的彩桥。
②暗喻:本体、喻体全出现,中间用“是”“成为”“变成”等带有判断性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例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③借喻:就是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可以说是喻体、本体二者合二为一。
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因此,使用借喻的句子显得精炼、含蓄。
例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2.拟人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有两种类型:(1)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人直接同事物对话例如:啊!遵义,光荣的山城,我要尽情把你称赞——3.夸张为了表达强烈感情,突出事情的某一特点,有意将其作扩大或缩小描写。
夸张虽然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写,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叫排比。
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反问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的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例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人,从小到大,哪一个没挨过母亲的巴掌呢?难道做儿女的能因此记恨?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专题02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学案)
专题02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一、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1.知识点回顾2.作业讲解二、互动探索预习作业:阅读《祖父和我》并找出文章当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祖父和我萧红①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②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③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④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⑤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⑥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
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
果树于是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⑦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
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⑧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
祖父带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㉖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在小学的时候,同学们就已经了解过几种修辞手法了,想想看都有哪几种呢?接下来我们将会复习初中经常会用到的六种修辞手法。
好好理解,学会辨别!并且在学会了辨别之后,要尝试去理解修辞手法用在文章当中都有什么作用。
【知识梳理1】修辞方法的分类1.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跟甲事物(本体)作比。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要注意的是,用“像”“仿佛”不一定就是比喻。
在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同类事物之间不能打比方。
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基础全面;讲+练)
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一、什么是“赏析”?“赏”就是品赏体现描写对象特点的重点字词;“析”就是分析其特点。
“赏析”=写作手法(重点字词释义/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对象﹢特点概括二、欣赏句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用词的角度(二)从关键词的角度(三)从修辞的角度常见答题形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情节概括/性格特点/事物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从描写(表达方式)的角度(五)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常见答题形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情节概括/性格特点/事物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1.比喻: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一个或多个事物描绘另一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通俗的说,比喻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常用比喻形式分三种: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就像、好像、好比、好似、恰似、如、有如、犹如、仿佛……)、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喻词一般由系词“是、成、成为、变为”等代替)、借喻(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
)。
【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感情。
举例:《春》中朱自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生动活泼,蕴藉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句:(1)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明喻)(2)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冰心《荷叶·母亲》)(暗喻)(3)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借喻)2.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等)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专题复习知识点讲解一、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特点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首先要了解每种修辞方法的基本特点,学会识别常见的修辞方法。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方法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六种修辞方法。
1、比喻,就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平常所说的“打比方”。
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和比喻词(标志比喻关系的词语)。
其中明喻是明显打比方,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像”、“如”、“好比”、“仿佛”等比喻词;暗喻是暗中打比方,把被比事物和比喻物的关系隐藏起来,常用“是、成、成了、变成了”等比喻词把两者联系起来;借喻则不露比喻的痕迹,直接用比喻物代替被比喻物,被比喻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比如泰戈尔《图书馆》一文把图书馆比作“静穆的海浪”,就是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呈现方式等方面对图书馆的形象描述。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对各种花的开放是这样写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句句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3、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例如《百合花开》:“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4、夸张,即故意“言过其实”,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如梁实秋的《鸟》中对鸟的描写:“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
“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就是一种夸张的表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之修辞手法(含答案解析)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之修辞手法修辞方法即修辞格,它是修辞上具有特定表达功能的结构方式,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逐渐定型化的语言格式。
它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句子的调整上。
它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但必须用得恰当、贴切,否则将有损句子乃至文章的表情达意。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于对于基础类型的修辞方法理解并学会正确使用,主要类型有:比喻、比拟、夸张、反问、设问、借代、对比等。
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排比)B.“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引用)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拟人)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比喻)E.“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反复)F.“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设问)G.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反问)H.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1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拟人、反复、排比)I.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夸张,强调了瓜的特征,突出了瓜的香甜)J.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对偶、夸张,说明行军之神速)(一)比喻1.概念: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种类:明喻、暗喻和借喻。
(二)比拟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记叙文阅读专题 :修辞
社会环境描绘中修辞方法
01
对比
将社会环境中对立的两个方面并 列出来,形成鲜明的反差,突出 主题。
02
03
夸张
借代
对社会环境中的某些特征进行有 意识的放大或缩小,以强化表达 效果。
借用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另一 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 表达更加形象具体。
场景氛围营造中修辞策略
象征
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场景来表达抽 象的概念或情感,营造特定的氛 围和意境。
排比
通过重复或类似的句式结构,强化情感的表 达,使读者感受到情感的累积和升华。
价值观传递中修辞方法
对比
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 方面,突出作者所要传递的价值观。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引导 读者思考并接受作者所倡导的价值观。
引用
借用权威人士或经典著作的话语,来 支持和印证作者所要传递的价值观。
修辞通过运用各种语言手段和技巧, 使文本更加生动、形象、有趣,从而 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
修辞手法分类
比喻
通过相似性将两个不同的事
1
物联系在一起,以便更好地
理解和描述其中一个事物。
排比 4
通过重复相同的结构或词
汇来加强语气和节奏感。
拟人
2
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
的特征和行为,以增强其
生动性和形象性。
夸张 3 故意超越实际情况进行描
述,以强调某一特征或情 感。
修辞在记叙文中的应用
刻画人物形象
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描绘 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使 读者对人物有更深刻的印象。
增强语言美感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本更加 优美、流畅,提高阅读的美感体 验。
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及作用+++课件(共26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示例:表面含义是指青苔生机勃勃,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深层 含义是青苔所代表的自强不息、顽强生长、志存高远的精神。
感谢聆听
五、设问
(一)什么是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 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二)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三)设问的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四)例句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 于抽出了一根。
(六)例题
......我无法回家......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 腾旋转。”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情景,表达了“我” 内心的纷乱与烦躁之情。
二、拟人
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 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一)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 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二)对比的作用
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给读者留下鲜明的深刻印象。
(三)例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 座桥却从未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四)答题模板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表现了...特点/表达了...情感 (五)例题 赏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五)答题模板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人思考,写出了...,表现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六)例题 《最后一次演讲》中“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记叙文阅读专题 :修辞
修辞赏析
6.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增强文章的 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
说服力和感染力。 说服力和感染力。 7.设问的作用是:强调问题,提醒人们注意、 设问的作用是: 设问的作用是 强调问题,提醒人们注意、 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反问的作用是: 反问的作用是 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激发读者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激发读者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P153——柔韧人生 柔韧人生——3 柔韧人生 第二段开头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第二段开头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柳柔韧的特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柳柔韧的特点,表达了自 己的喜爱之情) 己的喜爱之情)
课堂练习
3.P160——江南蓑衣 江南蓑衣——3 江南蓑衣 运用拟人,将蓑衣赋予人的情感, (运用拟人,将蓑衣赋予人的情感,生动 形象地突出了蓑衣代表一种志趣高雅、 形象地突出了蓑衣代表一种志趣高雅、潇 洒自如的生活状态) 洒自如的生活状态) 4.P162——野菊花 野菊花——5(1) 野菊花 ( ) 运用比喻,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菊花花 开之盛,花开之艳, 开之盛,花开之艳,从而表现作者由衷的 赞叹) 赞叹)
中考扫描
分析]此题虽然单独考查 (3) [分析 此题虽然单独考查,不是直接放在 分析 此题虽然单独考查, 阅读理解中考查, 阅读理解中考查,但是这两句话都是从课内阅 读文章中摘录出来的, 读文章中摘录出来的,实际上还是在阅读理解 中考查。 中考查。题目也没有明确要求考生从修辞手法 的角度来赏析, 的角度来赏析,但是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修辞 手法,从这个角度入手就容易解决了。 手法,从这个角度入手就容易解决了。 参考答案: 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参考答案:A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 对大自然万物的喜爱之情, 对大自然万物的喜爱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人 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真情期盼, 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真情期盼,有一种亲切 句以“ 种子”作比喻, 感。B句以“江流”与“种子”作比喻,生动 句以 江流” 形象地告诉人们: 形象地告诉人们:尽管拼搏与奋斗并不意味着 成功,但拼搏奋斗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成功,但拼搏奋斗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人必须在奋斗中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人必须在奋斗中绽放出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