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摩登》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摩登》读后感

韩鹏程

这本书“大部分”不好看。

不是写的不好,而是第一部分“都市文化背景”写的太有意思,致使第二三部分黯然失色。虽然可能在文学批评家眼里,第二三部分才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迥异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来评论小说。而且还是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受到大陆排斥的现代派小说。

上海摩登是个文艺的名字,大约是翻译之时经过处理,没有干巴巴的味道。更重要是这个名字恰到好处,民国时期,上海——主要是上海租界——繁华且先进,同时摩登也颇有现代的味道。上海无可辩驳的对现代派文学有最重要的影响。

此书给我三个感受。

一是那时的上海让人心生向往,现代人尚且觉得有吸引力,何况那些已被压抑许久的国人。欲研究文化,必先研究文化的创造者们。作者从描写都市的物质与西方文化对作家的冲击入手,进而将这些影响被投射到这些作家的作品上,这是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摩天大楼、百货商厦、咖啡馆、舞厅、书店,一些成为他们作品中的终于意象,一些成为作家们交流消遣的场所,更是他们了解西方文明更深层次的接受西方文化的窗口(繁多的书店将大量西方书籍带入)。

与此同时,上海发达的出版系统、印刷行业、书刊售卖行业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以文会友,发表自己的观点,接受更现代的思想。

这是他们受到的上海这座都市的影响,而我,透过这些文字,仍然被上海的魔力深深地吸引着。那种杂糅又自由的气息,虽然是被帝国主义霸占的租界,但是人们也没有其它殖民地那种不平等的待遇。反而这种现代气息催生了一大批现代文学。并不是说这种境遇是好的,只是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影响。

二是自己的阅读面其实是很局限的。中国近代的文学作品读的多是左翼作家的。其他的,鸳鸯蝴蝶派或者新月派的一些书,还是因为被左联狠狠的骂过才有所涉猎。本来是应该博涉广猎的,不然思想难免狭隘,即使是不喜欢也应该有所了解。

直到看到这些“颓废又自由”的小说,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邵洵美这一批中国现代派作家的作品,我才发现我似乎从没接触过这一类的文学。虽然读过像《变形记》、《百年孤独》这样的书,但是总觉得有些差距。所以我很难对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发表一些看法,这些中国独有的现代派。他们大约从都市的角度研究人,写小说。而非之前的中国旧乡村的背景形式。而城市中更多的欲望,带来的更多的压抑,进而会产生扭曲的力量。这种状态下的人就是这些作品所描述,一种颓废却有自由的心理与心态。

而李欧梵写这些作家的时候,似乎出于更公正而没有倾向的本意,跳出中国传统道德谴责的范畴,然而却也没能脱离自己本身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比如施蛰存这三人都有过左翼文学背景,书里却只字不提这些背景对其那一时期文学作品的影响。

三是这本书激发了我对小说历史的兴趣。《上海摩登》的这种叙写方式,似小说又似散文,既可整合又可分开读,绝不影响阅读体验,很有意思。从作家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入手,结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就能理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小说。所以这本书并不是单纯的历史,更是一部文学评论书。想到自己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沉迷于网络小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毁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禁也想写一写自己曾读过的小说,希望能发现这些小说对自己的影响。虽然这些小说意义不大,但无不“鸿篇巨制”,字数繁多,加之大多印象不深,肯定困难不少。或许应该多看一些小说史的书籍,增长自己的见识。

总之,这本书开阔了我的眼界,扩大了我的读书范围,提升了我对历史的兴趣,让我对民国时的上海、上海文坛有更深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