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指南)
第二章 工作内容和流程..........................................4 2.1 工作内容 ..................................................4 2.2 工作流程 ..................................................5
是
否
是否有适用饮用 水标准
其他区域
是
否
是否有适用标准
以适用饮用水标准 作为修复目标
基于风险评估(按饮用 途径)制定修复目标
以适用标准作为修 复目标
基于风险评估制定修复 目标
修复(防控)技术筛选及方案确定 技术筛选、可行性评估、备选方案比选、方案确定
修复(防控)工程设计与施工 工程设计、及监测系统建设施工
修复(防控)工程运行及监测 系统运行、监测、维护 修复(防控)终止
效果评价、场地清理和场地恢复
图 1 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程序
第七章 修复(防控)工程运行、维护及监测.......................25 7.1 运行、维护及监测内容 .....................................25 7.2 运行、维护及监测方案 .....................................25 7.3 运行、维护及监测实施 .....................................29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地下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说明: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直接使用)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概况12.2项目编制依据1 1.2.1相关法律法规1 1.2.2相关已经批准实施的规划1 1.2.3技术标准1 1.3项目编制范围2 1.4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状况2 1.4.1生活污水排放量及污染物质量2 1.4.2农田径流污染物流失量3 1.5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4 1.5.1饮水安全技术方面的问题4 1.5.2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4 1.5.3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4 1.6解决饮水安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第二章 XX县地下饮用水源保护背景分析5 2.1项目区概况及自然条件5 2.1.1地理位置5 2.1.2气候特征6 2.1.3地表水资源7 2.1.4地下水资源8 2.2社会经济状况11 2.3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概况11 2.3.1甘泉水厂(主水源地)12 2.3.2五台山水厂(第一备用水源地)13 2.3.3东峡水库(第二备用水源地)13 2.3.4各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14 2.4水源地水质评价14 2.4.1甘泉水厂14 2.4.2五台山水厂15 2.4.3东峡水库15 2.5水源地可供水量开采前景17 2.6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影响途径172.6.1工业源17 2.6.2生活源19 2.6.3总体情况及评价21第二章项目实施方案及建设内容23 2.1方案设定原则及方案确定23 2.1.1项目工程内容设定原则23 2.1.2项目实施方案23第三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253.1编制依据及说明25 3.2投资估算25 3.3资金来源26第四章后期管理与保障274.1组织管理27 4.2资金管理28 4.3质量管理28 4.4水源保护29第五章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295.1社会效益分析29 5.2经济效益分析30 5.3环境影响评价30第六章结论31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xx县地下水水源地保护项目项目实施单位:xx县给排水公司2.2 项目编制依据1.2.1 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2);(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07);1.2.2 相关已经批准实施的规划(1)《xx县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2)《xx县“十一五”规划和远景目标规划》1.2.3 技术标准(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1.3 项目编制范围本项目建议书论述了xx县地下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工程建设内容、工程规模确定、环境效益分析及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技术分析和合理规划。
学习解读2023年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指南(试行)(讲义)
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学习解读生态环境部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指南(试行)》(讲义)近日,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第一部分:《指南》的出台背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下水管理工作。
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资源属性和生态功能,在保障我国城乡生活生产供水、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维系良好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体系是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保障地下水安全的重要举措。
2019年3月,我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任务作出安排部署。
2019年9月,我部发布《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指南》(环办土壤函(2019)770号)(以下简称《工作指南》),支撑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理技术体系建立和任务落实。
“十四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地下水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工作。
2021年12月起施行的《地下水管理条例》规定,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水行政、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需要,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
为贯彻落实法规和政策文件新要求,更好支撑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我部在全面评估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对《工作指南》的修订工作。
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试点试用,明确了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的内涵,优化了分区划定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形成了《指南》,并与水利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
第二部分:《指南》的内容解读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是为满足地下水资源保护、污染防治等管理需要,确定的应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区域。
该区域的地下水一般具有水量大、水质好,饮用和其他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特点,应强化该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要求,保障地下水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标准
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标准一、总则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包括但不限于土地整治、农田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矿山开发、道路建设等。
三、名词术语3.1 水土保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采取生物、机械、物理、化学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土资源。
3.2 水土保持方案:指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水土流失评估分析,综合利用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手段,制定的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3.3 水土保持措施:指在工程建设项目中针对水土流失问题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包括山体防护、水土保持工程、植被保护等。
3.4 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为目标,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四、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程序4.1 项目调查:对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
4.2 水土保持评价:对项目所在地区的水土保持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4.3 提出建议: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水土保持施工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4.4 编制方案:根据评价和建议,编制水土保持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措施、工程规模、工程标准等。
4.5 审批审查:对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内部审批,并征得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4.6 实施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监督,确保施工按照方案要求进行。
五、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内容5.1 项目概况: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包括项目位置、规模、用地情况等。
5.2 地理环境:对项目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气候特点等进行描述。
5.3 水土流失评价:对项目所在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5.4 水土保持目标:明确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目标,包括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
5.5 方案设计:根据评价和目标,设计水土保持施工方案,包括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标准、工程造价等。
地下水监测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技术大纲
地下水监测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技术大纲1. 引言1.1 项目背景地下水监测工程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档旨在编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实施方案,为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指导。
1.2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制定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实施方案,明确工程的目标、任务和方法,确保地下水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项目概述2.1 项目名称地下水监测工程实施方案编制2.2 项目任务制定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实施方案,包括监测目标、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2.3 项目范围本项目的范围包括地下水监测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工作。
2.4 项目成果•地下水监测工程实施方案•监测报告3. 项目目标3.1 总体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水监测工程实施方案,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具体目标•确定地下水监测的目标和任务•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编写监测报告,提出改进建议4. 实施方案4.1 监测目标地下水监测工程的监测目标包括:1.监测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变化情况;2.监测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3.监测地下水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
4.2 监测方法1.地下水位监测方法:采用水位计进行定点监测,每月进行一次;2.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法:采用采样分析法进行水质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3.地下水开发利用监测方法:采用定量检测和经济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定期进行监测;4.地下水与环境相互影响监测方法:采用定量检测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4.3 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1.地下水位和水质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得出相关统计指标,如平均值、标准差等;2.地下水开发利用数据处理:采用经济学方法对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成本、效益等指标;3.地下水与环境相互影响数据分析:采用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评估地下水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提出的“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要求,结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等有关工作部署和相关任务,保障地下水安全,加快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强化制度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察问责,推动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科学管理体系,选择典型区域先行先试,按照“分区管理、分类防控”工作思路,从“强基础、建体系、控风险、保安全”四方面,加快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污染源源头防治和风险管控,保障国家水安全,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3—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施策。
持续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制定并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政策及技术工程措施,推进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协同控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以预防为主,坚持防治结合,推动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以扭住“双源”(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和地下水污染源)为重点,保障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严控地下水污染源。
综合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污染特征,分类指导,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切实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水平。
3.问题导向,风险防控。
聚焦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安全保障薄弱、污染源多且环境风险大、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环境监测体系不完善、保障不足等问题,结合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特点,加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地下水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地下水监测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采,因此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目的本项目旨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地下水监测体系,全面了解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和水位等情况,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和过度开采等问题,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项目内容1. 确定监测点位根据地质构造、地下水流向、地下水利用状况等因素,确定地下水监测点位,保证监测点的代表性和全面性。
2. 确定监测参数根据地下水的特点和当地的环境状况,确定监测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水质、水量、水位、地下水动态变化等。
3. 确定监测频次根据地下水的使用状况和地下水资源的特点,确定监测频次,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4. 建立监测网络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包括监测井、监测站等设施,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编制监测报告,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
2.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监测点位的选择、监测参数的确定、监测频次的安排等。
3. 开展监测设施的建设和调试工作,确保监测设施的正常运行。
4. 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收集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5.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编制监测报告,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项目预期成果1. 建立科学、合理的地下水监测体系,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和过度开采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保护地下水资源。
3. 为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地下水监测数据和技术支持,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六、项目风险及对策1. 监测设施的故障和损坏可能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应加强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1-水源地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实施方案
2013地下水调查评估培训讲义材料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水源地培训讲义(2013年)技术组二〇一三年五月目录1.总论 (1)1.1目的意义 (1)1.2工作任务和要求 (1)1.2.1 主要任务 (1)1.2.2 主要要求 (2)1.3技术路线 (2)1.4调查方法 (4)1.5相关标准及规范 (5)2.水源地清单完善 (5)2.1完善清单 (5)2.2水源地清单信息 (5)2.3成果要求 (6)2.4质量控制 (6)3.遴选重点调查水源地 (6)3.1重点调查水源地的遴选原则 (6)3.2成果要求 (7)3.3质量控制 (7)4.重点调查水源地信息收集及整理 (8)4.1目的与步骤 (8)4.2成果要求 (10)4.3质量控制 (10)5.水源地调查区划定 (10)5.1划定方法 (10)5.2成果要求 (11)5.3质量控制 (11)6.监测井的布设 (11)6.1监测点布设原则 (11)6.2监测点数目 (12)6.3布设步骤 (12)6.3成果要求 (12)6.4质量控制 (13)7.采样分析 (13)7.1监测指标 (13)7.2成果要求 (14)7.3质量控制 (14)8.水质评价 (15)8.1地下水质量评价 (15)8.2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 (15)8.3问题和成因分析 (16)9.典型案例评估 (16)10.总报告编制 (16)11.组织实施 (17)11.1组织形式 (17)11.2进度安排 (20)12.预期成果 (20)13.附件 (20)13.1附表及填表要求 (21)13.2饮用水水源地编码方法 (33)1.总论1.1目的意义为贯彻《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落实《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环办[2011]102号)的要求,积极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摸清我国地下水基础环境质量现状。
2013年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紧紧围绕《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和《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环办[2011]102号)整体部署,重点开展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状况调查工作及评估准备工作,选择典型案例地区开展评估和污染修复研究,为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借鉴,为全国地下水污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总体实施方案参考大纲
附件XX市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总体实施方案参考大纲一、项目背景及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符合的支持重点和申报条件、实施范围与期限、项目实施后重要意义等项目背景;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表水系分布、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气候条件、植被覆盖情况等自然环境状况;项目实施区域人口情况、产业类型、土地利用情况等社会经济状况;已开展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对于前期已经得到中央资金支持的,需要介绍以往中央投入资金支持的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工作进展、已完成工作量等;对于前期没有得到中央资金支持的,需要介绍项目实施区域已经开展的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进展、取得的成效等)。
二、问题诊断描述项目实施区域地下水环境现状(包括地下水监测点位分布情况,监测频率及监测指标,近3年区域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以及项目实施场地地下水水质现状)和地下水污染源及潜在风险源状况(包括污染源类型、位置、运行状况、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方式、—1—地下水污染监测情况及污染源周边地下水水质状况)。
紧紧围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分解落实到各省(区、市)和地级城市的总体目标和考核指标、《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结合行政区内的地下水环境历史与趋势变化、地下水污染现状和已有的工作基础,分析诊断影响行政区内地下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为后续目标确定和治理措施选择提供依据。
三、绩效目标以拟实施项目为单位,分别就生态环境效益、投融资效率、管理效力、社会效应等四方面提出目标和具体的考核指标。
本方案提出的年度绩效目标的设定应科学、合理,且可量化、可考核,须支撑本行政区落实《水十条》《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总体目标、具体任务的实现。
(一)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指标拟实施项目生态环境类的绩效目标与考核指标包括拟实施项目特征污染物削减量(重金属、有机物、“三氮”及其他特征污染物等)、地下水污染羽面积削减率、地下水水质改善程度、潜在污染源防控程度等。
地下水监测工程实施方案
地下水监测工程实施方案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环境,必须对地下水进行监测和管理。
地下水监测工程是对地下水进行定量、定性、定位、定时监测的工程活动,是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针对地下水监测工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下水监测工程的目的地下水监测工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变化规律,掌握地下水水质状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内容1. 地下水位监测:通过设置水位测点,对地下水位进行定时监测,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
2. 地下水量监测:通过水量计量装置,对地下水的产量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地下水的开采情况。
3. 地下水水质监测:设置水质监测点,对地下水的水质进行定时监测,掌握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4. 地下水渗流监测:通过渗流监测装置,对地下水的渗流情况进行监测,了解地下水的渗流规律。
5. 地下水环境监测:对地下水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了解地下水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
三、地下水监测工程实施方案1. 确定监测区域: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确定监测区域的范围和位置。
2. 设置监测点:在监测区域内,设置地下水位监测点、水量监测点、水质监测点、渗流监测点和环境监测点。
3. 配备监测设备:根据监测点的设置,配备相应的地下水监测设备,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点的设置和监测要求,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频次、监测时间和监测内容等。
5. 实施监测:按照监测计划,对地下水进行定量、定性、定位、定时监测,及时记录监测数据。
6. 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编制监测报告,对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和水质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
四、地下水监测工程的意义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实施,可以及时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导则修订编制说明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落实“简政放权”具体措施,简化环评流程,规范、指导 和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15 年 4 月,环境保护部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内容优化工作实 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环办〔2015〕61 号)(以下简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 2015 年内完成《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修订工作。
1.2.2 导则修编和意见征询阶段
根据《导则》修订的实施方案,课题组于 2015 年 5 月中旬完成了《导则》修订初稿, 分别于 5 月 21 日和 6 月 18 日召开了 2 次专家研讨会,征求了来自环评单位、科研院所及地 下水专业的 14 位专家的意见,并根据意见修改、补充完善初稿,于 6 月底完成了《导则》 修订征求意见稿。7 月 24 日,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任办公会专门就《导则》修 订的征求意见稿展开讨论,会后,课题组根据中心领导提出的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建议,对《导 则》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完善。2015 年 8 月 2-5 日,课题组再次组织专家,就《导则》征求 意见稿进行了梳理,大幅调整了《导则》中的工作程序和内容。9 月 18 日,《导则》征求意 见稿提交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司务会审议,会议认为《导则》征求意见稿满足报送条 件,可转报科技标准司公开征求意见。9 月 24 日,《导则》征求意见稿正式报送环保部科技 标准司。
(3)经济技术可行性原则。导则修订所选用的评价方法应经济技术可行,尽可能体现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环保理念要求。
2. 标准修订必要性分析
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导则》实施 5 年来,对指导和规范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全国地下水基础情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
培训讲义材料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2011年)总体技术组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1总论 (1)1.1目的意义 (1)1.2基本原则 (1)1.3“十二五”总体部署 (2)1.4 工作思路和任务 (4)1.4.1工作思路 (4)1.4.2工作特点 (4)1.4.3工作要求 (5)1.4.4主要任务 (5)1.5技术路线 (6)1.6调查用标准及规范名录 (9)2污染源及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10)2.1建立清单 (10)2.2筛选重点调查对象 (10)2.3现场踏勘与收集资料 (12)2.3.1现场踏勘 (13)2.3.2收集资料 (13)2.4采样分析 (14)2.4.1矿山开采区 (15)2.4.2重点工业园区 (16)2.4.3危险废物处置场 (17)2.4.4垃圾填埋场 (18)2.4.5石油化工生产销售区 (21)2.4.6农业污染源 (23)2.4.7高尔夫球场 (24)2.5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25)3水源地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27)3.1 建立清单 (27)3.2筛选重点调查对象 (27)3.2.1城镇集中式水源地 (27)3.2.2农村集中式水源地 (28)3.3现场踏勘与收集资料 (28)3.3.1城镇集中式水源地 (28)3.3.2农村集中式水源地 (29)3.4采样分析 (29)3.4.1城镇集中式水源地 (29)3.4.2农村集中式水源地 (31)3.5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32)4典型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33)4.1确定调查对象 (33)4.2现场踏勘与收集资料 (35)4.3采样分析 (35)4.3.1典型城市群 (35)4.3.2典型井灌区 (36)4.3.3典型岩溶区 (36)4.4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36)5典型案例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 (37)5.1地下水污染状况综合评估 (37)5.1.1评估对象 (37)5.1.2评估步骤与方法 (38)5.2地下水脆弱性与污染风险评估 (38)5.2.1评估对象 (38)5.2.2评估步骤与方法 (38)5.3地下水健康及生态风险评估 (42)5.3.1 评估对象 (42)5.3.2评估步骤与方法 (42)5.4地下水修复(防控)方案评估 (44)5.4.1评估对象 (44)5.4.2制定地下水修复方案的步骤与方法 (44)6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初步建设 (46)6.1信息化标准规范研究 (46)6.2数据库初步建设 (46)6.3数据采集与评估系统初步建设 (47)6.4成果图件编制 (47)6.5初步构建信息平台框架 (48)7质量控制 (48)7.1总体要求 (48)7.2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设质量保证 (49)7.2.1监测井建设 (49)7.2.2例行监测井管理 (51)7.3样品采集质量控制 (51)7.3.1采样前准备 (51)7.3.2样品采集质量保证 (52)7.3.3现场测试 (53)7.3.4样品存放 (53)7.3.5其他注意事项 (54)7.4实验室样品测试质量控制 (55)7.4.1实验室基本要求 (55)7.4.2实验仪器、试剂和器皿的管理 (55)7.4.3实验室样品管理 (56)7.4.4分析方法选择与适用性检验 (56)7.4.5数据和报告管理 (56)7.4.6实验室间比对 (57)7.4.7质量控制考核 (57)8时间进度安排 (58)8.1前期准备阶段 (58)8.2技术文件编制阶段 (58)8.3培训部署阶段 (59)8.4调查评价阶段 (59)8.5案例评估阶段 (60)8.6总结验收阶段 (61)9组织架构 (62)9.1管理层面 (62)9.1.1领导小组 (62)9.1.2领导小组办公室 (62)9.2技术层面 (63)9.2.1专家咨询组 (63)9.2.2技术组 (63)9.3地方层面 (67)9.3.1省级 (68)9.3.2地市级 (68)10产出成果 (68)10.1 试点省 (68)10.1.1实施方案 (68)10.1.2调查评估报告 (69)10.1.3调查评估图集 (69)10.1.4 2012年实施方案 (70)10.2技术组 (70)10.2.1实施方案 (70)10.2.2技术指南 (71)10.2.3调查经验总结报告 (71)10.2.4区域调查评估报告 (72)10.2.5典型案例评估报告 (72)附件 (73)附件一: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表格附件二: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代码查询表附件三:调查所需资料与图件清单附件四:测试指标汇总1总论1.1目的意义地下水作为重要的城乡供水水源,在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07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项目成果总结
成功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在项目区域内,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 法,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
提高环保意识
通过项目宣传和培训,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 度,形成了共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项目的实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带动了 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的有机统一。
针对污染土壤,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修复,确保土壤安 全。
04
CATALOGUE
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01
02
03
04
选用低噪声设备
优先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 施工机械和设备,降低噪声源
。
设置声屏障
在噪声敏感区域设置声屏障, 减少噪声传播。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避免在夜间或居民休息时间进 行高噪声作业。
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 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施工材料
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施工材料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安全管理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 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02
CATALOGUE
施工现场环境评估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
明确施工现场的具体地理位置, 包括经纬度、所属行政区域等。
地形地貌
描述施工现场的地形特征,如山 地、丘陵、平原等,以及地貌类 型,如河流、湖泊、沼泽等。
经验教训分享
加强前期调研
在项目前期,应充分调研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水土流 失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注重科技创新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沈阳市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详细调查评估及地下水污染溯源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沈阳市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详细调查评估及地下水污染溯源项目实施方案的批
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公布日期】2023.04.14
•【字号】辽环函〔2023〕22号
•【施行日期】2023.04.14
•【效力等级】地方行政许可批复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
正文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沈阳市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详细调查评估及地下水污染溯源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
沈阳市生态环境局:
为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落实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任务,按照《关于印发〈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2021年)》(环办科财〔2021〕22号)、《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资环〔2021〕36号)等规定,经研究,同意你局组织实施沈阳市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详细调查评估及地下水污染溯源项目。
项目资金落实后,你局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严格执行项目管理规定,强化环境绩效管理,推进项目高质量实施。
查清园区地下水污染羽范围和污染成因,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或修复方案,防范园区地下水环境风险,保障周边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2023年4月14日。
重点工业园区企业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方案编制大纲参考
重点工业园区(企业)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方案编制大纲(参考)1总论1.1项目概况介绍园区(企业)前期工作情况,方案制定的背景和任务的由来。
1.2编制依据介绍方案编制过程中涉及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参考的国内外标准技术指南及与本项目相关的技术文件或报告。
1.3工作内容阐述本方案中的主要工作内容,通常包括污染问题分析、风险管控模式筛选、风险管控技术筛选、风险管控方案编制,提出编制园区(企业)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方案的技术路线。
2地下水污染问题分析2.1基本信息介绍园区(企业)所在的地理位置,园区(企业)历史沿革及现状分布,园区(企业)涉及生产类型和工艺。
2.2环境特征分析阐明园区(企业)所在的水文地质特征,包括园区(企业)及周边的地层情况、土层渗透系数,地下水类型、赋存特征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水质腐蚀性情况等,另外还需说明园区(企业)及周边的环境敏感点和受体。
2.3地下水污染情况分析根据企业用地详查、地下水污染调查及自行检测结果,分析园区(企业)范围内及周边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情况,包括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及污染分布,可能的地下水污染来源和污染迁移途径以及污染发展趋势等。
地下水污染情况分析的数据基础应满足《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环办土壤函[2019]770号)的要求,必要时可开展地下水污染补充调查。
2.4地下水污染风险分析根据园区(企业)地下水污染特征,结合地下水“风险源-途径-受体”概念模型,确定园区(企业)地下水污染风险暴露概念模型,依据确定的暴露途径和模型参数,开展园区(企业)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获得相关目标污染物与风险控制值。
地下水污染风险分析可参照《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环办土壤函[2019]770号)开展。
3风险管控范围和目标3.1管控范围根据园区(企业)地下水的目标污染物特征、地下水污染扩散情况和人体健康风险等级,确定需要采取风险管控的范围。
3.2管控目标及对策以减少地下水污染源、阻断污染物迁移途径、切断污染物暴露途径的为重点,详细说明不同管控区域的管控对策,明确制度和工程措施的预期目标。
保护地下水活动方案
保护地下水活动方案1. 引言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地下水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系列的活动方案,旨在保护地下水资源,并提供了一些实施的指导。
2. 研究背景地下水是通过地下渗透和地下水循环而形成的水资源。
它贮存于地下的岩层中,被地表水、降雨和降雪所滋养。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受到污染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各种人类活动,如工业生产、农药使用和生活污水排放,都可能对地下水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3. 活动方案3.1 污水处理和回收利用城市生活污水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立污水处理厂是非常必要的。
污水处理厂可以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此外,回收和利用处理后的污水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通过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业灌溉或工业用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
3.2 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农业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也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使用过量或不当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这些有害物质渗透到地下水中,从而对地下水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农民采用合理的使用方式,并提供培训和指导材料,以帮助他们正确使用化肥和农药。
3.3 加强监测和报告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关键。
通过建立地下水监测站,并定期对地下水进行采样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同时,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公众通报地下水质量状况,提高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关注度。
3.4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基础。
政府应当出台相关的法规,对地下水保护工作进行规范,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对违反地下水保护法规的行为进行惩罚。
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法律的执行力度,确保法规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4. 实施指导为了顺利实施上述的活动方案,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的指导措施:•加强政府部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活动方案的顺利实施。
水土保持方案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21.1、编制依据21.2、编制原则3第二章工程概况32.1项目概况32.2工程所在地环境42.3交通运输情况4第三章保证体系53.1、水土保持责任范围53.2、技术原则53.4、环保水保目标63.5、管理体系和职责7第四章环保、水保护内容及措施94.1大临设施的环、水保内容和防范措施94.2路基工程环、水保内容和措施134.3桥涵工程环、水保内容措施164.4隧道工程环、水保内容和措施18第五章相关实施项目的保证措施195.1管理措施195.2 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2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框图245.3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制度25第六章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256.1适应范围256.2组织机构266.3领导小组职责266.4应急响应27第七章奖励与处罚287.1奖罚管理287.2 奖励与处罚29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2)《环境保护法》;(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5)《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6)《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7)《大气污染防治法》;(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0)《水污染防治法》;(11)《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1.2、编制原则认真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为原则,将施工引起的对环境的干扰、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
施工过程中环保、水保应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方针。
其含义是主体工程、大临工程、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取(弃)土场、弃碴场、砂石料储备场、材料厂等及其临近受影响的范围符合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要求,并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地下水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二〇一五年五月目录前言 (iv)第一章 总则 (1)1.1 项目背景 (1)1.2编制依据 (1)1.3术语和定义 (2)第二章 实施方案总体要求 (4)2.1 指导思想 (4)2.2 基本原则 (4)2.3技术路线 (4)第三章 水文地质单元概况 (6)3.1自然环境状况 (6)3.2水文地质概况 (6)3.3使用功能概况 (6)3.4污染源概况 (6)3.5地下水环境及监测现状 (7)第四章 地下水环境问题识别 (8)4.1地下水环境问题识别及成因 (8)4.2地下水环境问题演变趋势预测 (8)4.3已有规划、措施及成效分析 (9)第五章 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控目标和路线 (10)5.1总体目标 (10)5.2 考核指标 (10)5.3年度目标 (10)第六章 污染源清除方案 (11)6.1 污染源清除思路 (11)6.2污染源清除实施方案 (11)第七章 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控方案 (13)7.1 水文地质单元已有地下水井布设情况 (13)7.2 补给区地下水井布设方案 (13)7.3 地下水排泄区监测井布设方案 (13)7.4水源地补给区内重点污染源监测井布设方案 (13)7.5地下水监测能力建设方案 (14)第八章 地下水环境风险防范方案 (15)8.1监控预警方案建设 (15)8.2应急预案建设 (15)第九章 重点污染源问题识别 (16)9.1地下水重点污染源问题识别 (16)9.2地下水重点污染源演变趋势与综合防治对策 (16)第十章 地下水污染阻控方案 (17)10.1地下水阻控思路 (17)10.2阻控工程方案 (18)第十一章 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案 (20)11.1 地下水污染修复思路 (20)11.2 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21)第十二章 地下水重点污染源监控能力建设方案 (23)12.1项目管理模式 (23)12.2监控能力建设总体思路 (23)12.3管理制度建设 (23)12.4监测能力建设 (23)12.5监控预警与应急预案建设 (23)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 (25)13.1 工程清单 (25)13.2 工程资金方案 (25)第十四章 效益与目标可达性分析 (26)14.1 效益分析 (26)14.2 目标可达性分析 (26)第十五章 保障措施 (27)15.1 组织实施保障 (27)15.2 政策保障 (27)15.3 资金保障 (27)15.4 技术保障 (27)前言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实施,进一步科学指导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污染修复工作,在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等相关工作成果基础上,制定本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针对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用于指导项目所在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控及重点污染源的修复相关内容。
本指南有助于科学、合理地指导编制地下水环境保护项目总体实施方案,保障地下水水体稳定,维持健康状态。
地下水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体现以防为主、分类防控、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按照源头防、过程控和重点治的基本技术思路进行编制。
指南从调查基础、问题诊断、目标制定、方案确定、工程安排、投资估算、目标可达性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确地下水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路线、要点及方法。
本指南为指导性文件,各项目可根据本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主导服务功能、经济社会环境等个性特征,因地制宜,参考编制地下水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方案编制包括基准年和实施期限,基准年一般为方案实施起始年的前一年度或当年度,从方案编制当年起计算,实施期限为3-5年。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规划财务司组织制定。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第一章总则1.1 项目背景介绍项目的必要性和意义。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3〕788号)《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函〔2014〕99号)《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函〔2014〕99号)《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函〔2014〕99号)《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函〔2014〕99号)《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函〔2014〕99号)《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实施情况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函〔2014〕99号)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1.3术语和定义水文地质单元:具有统一补给边界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系统。
地下水: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污染: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地下水化学、物理、生物性质改变或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地下水污染源:人类活动影响下,能够引起地下水污染的污染物来源或活动场所。
补给区:含水层出露或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入渗补给的地区。
径流区:含水层的地下水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流经范围。
排泄区:含水层的地下水向地表排泄的范围。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分布、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地质条件等的总称。
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工程或非工程措施与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修复(防控)目标: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受体不产生直接或潜在危害,或不具有环境风险的污染修复(防控)终点。
地下水功能价值: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富水性、水质等,可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服务的、具有现实或潜在经济意义的功能价值。
第二章实施方案总体要求2.1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地下水环境保护项目编制和任务实施的指导方向,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把地下水环境保护、污染修复和水质改善作为工作重点。
不同水文地质单元需根据自身基本情况、主要服务功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地下水环境保护项目的难点、重点、特点,提炼出符合自身特征的指导思想。
2.2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是方案实施的具体指导方针,是对指导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要符合指导思想的要求并面对具体的方案内容,把指导思想的具体要求贯彻到方案的重点领域中,从工作开展、工程安排、分解实施、绩效考核等方面提出地下水保护的基本原则。
2.3技术路线图1 技术路线第三章水文地质单元概况3.1自然环境状况本项目所在水文地质单元自然环境状况,具体内容包括:水文地质单元地理位置、所属行政区、气候条件、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
3.2水文地质概况具体内容包括:区域地层分布、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规律等水文地质条件。
3.3使用功能概况本项目所在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提供的使用功能基本情况,包括集中式生活供水水源、农业灌溉水供水水源、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水源,以及热水、矿泉水、温泉、盐卤水等特殊用途地下水水源。
具体内容包括:服务人口、地下水补给量、供水面积、用水特征、涉及行政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补给区的范围等,可参考《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函〔2014〕99号)。
3.4污染源概况提供项目所在水文地质单元的污染源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变迁历程;运行现状、污染物排放量、重点污染单元或构筑物的分布现状,明确污染源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周边敏感目标分布情况及其与饮用水源地位置关系等信息。
3.5地下水环境及监测现状给出项目所在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水质水量现状,具体内容包括:区域内地下水监测井布设情况、监测频率和监测指标,水质水量变化趋势分析,梳理存在风险的污染指标。
第四章地下水环境问题识别4.1地下水环境问题识别及成因4.1.1主要环境问题在项目所在水文地质单元的自然地理、水文地质、污染源等状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收集近三年内水文地质资料或开展地球物理勘探,明确地下水流向、受影响含水层、地下水排泄位置等,确定地下水环境受影响的性质和范围。
利用3-5年地下水环境质量历史数据,识别主要控制指标,阐明其历史变化规律。
4.1.2 主要环境问题成因以水文地质单元为单位,从地质类型、水文特征等方面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从污染源类型、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结合水文地质单元特征,分析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从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分布等方面分析社会发展模式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从环境监管的角度,分析现有的监管制度和办法对地下水水质和水量保护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4.2地下水环境问题演变趋势预测依据地下水环境敏感性和地下水污染程度,参照《地下水模拟预测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函〔2014〕99号),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预测工作进行等级划分。
采用合适的工具构建地下水环境变化趋势预测模型。
从水文地质条件、污染负荷排放、周边发展情况等全面分析影响地下水主要控制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预测在人类活动干扰和污染物迁移转化条件下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4.3已有规划、措施及成效分析对水文地质单元内已经完成、正在实施和即将实施的规划、措施等进行梳理和评估。
第五章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控目标和路线5.1总体目标总体目标充分体现实施方案完成后地下水水质水量的监测能力提升,地下水重点污染源污染扩散的防控与预警能力提升,对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建立等多个方面。
5. 2 考核指标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主要指标提升情况,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井数据,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目标、数据预警能力建设水平,长效监管机制建设水平等。
5. 3年度目标按照总体目标分解,编制每年的考核指标,结合可达性研究制定。
对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年度具体指标,要可量化、可考核。
第六章污染源清除方案6.1 污染源清除思路6.1.1清除工程清单列出本项目编制范围内(或补给区内)所有需要采取清除措施的工程清单,包括工程名称、建设地点、污染源类型、规模、数量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