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_安全输血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证输血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输血操作。
三、输血前准备1. 临床医师开具输血医嘱;2. 护理人员准确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和输血医嘱,确认患者同意接受输血;3. 检查输血袋的标签及密封是否完好;4. 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管、输液器等设备;5. 核对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确认品种、血型、数量是否符合患者要求;6. 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的评估,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并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
四、输血操作1. 严格执行输血前核对程序,核对患者身份、腕带、病历号、输血医嘱、血袋标签等信息;2. 适当选取输血管道,确认血管通畅;3. 将输血袋装入输血器中,连接输血管道,进行滴速调整;4. 在医师或上级护士的监督下进行输血操作;5.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输血反应;6. 输血过程结束后,及时查看输血量,并记录输血时间、速度、输血反应等内容。
五、输血后处理1. 输血结束后,清理输血管道及输血器,妥善处理输血袋;2.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不良反应;3. 输血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持续观察其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的变化。
六、输血安全控制1. 建立严密的输血对照系统,包括输血前的核对程序、输血过程中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输血后的随访观察;2. 建立完善的血液制品管理制度,包括血液的采购、存储、运输、使用和废弃等环节;3. 建立输血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输血操作的技能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输血操作技巧;4. 建立输血质量监测系统,对输血相关的质量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5. 加强输血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追踪和处理,确保输血安全。
七、输血风险管理1. 积极配合医院进行输血相关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2. 对常见的输血并发症及时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的风险意识;3. 针对高风险患者,加强输血前的评估,提前做好准备,并加强对患者的监测;4. 在输血过程中,注重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和技能水平,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性;5.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配合,及时处理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一、总则⑴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工作,确保输血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护士的职业健康,并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
⑵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涉及输血操作的护理人员。
二、术语定义⑴输血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经过相应处理后,经血管直接注入患者体内的过程。
⑵输血反应指输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感染等。
⑶输血标本指开袋前的待输血的血液样本。
⑷输血工具指与输血过程相关的各类器械、药物等。
三、护理安全输血管理要求⑴输血前的准备工作⒊⑴患者评估在进行输血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临床情况、血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评估。
⒊⑵患者知情同意在进行输血前,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输血的目的、步骤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⒊⑶输血标本采集和标识护士应按照相关规定采集输血标本,并在标本上正确标识患者信息、血型等。
⑵输血操作技术要求⒊⑴输血准备护士应按要求准备输血所需的血袋、输血管路等。
⒊⑵输血检查护士应检查输血血袋、输血管路等是否符合要求,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⒊⑶输血过程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⒊⑷输血观察护士应密切观察输血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
⑶输血后的处理⒊⑴输血后观察护士应在输血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⒊⑵输血后护理护士应对输血后的患者进行及时护理,包括监测体温、观察尿量、进行输血后血常规等检查。
四、附件⑴输血知情同意书范本⑵输血操作规程范本注:以上为部分内容,完整内容请参阅附件。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⑴《卫生部关于护理质量管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关于护理质量管理的规定。
⑵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等。
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输血知情同意书范本附件2:输血操作规程范本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卫生部关于护理质量管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关于护理质量管理的规定。
医院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医院护理安全输血制度一、输血预防控制1.护士应定期接受输血安全知识培训,掌握输血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护士在进行输血操作前,应仔细阅读有关的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输血需求,并与医生沟通确认。
3.护士需要确保血液制品的正确配对,包括A型血患者输A型血、B 型血患者输B型血等。
4.护士需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对于不适宜输血的患者应及时上报,并与医生进行讨论。
6.护士应确保输血所需的器材、药品和设备完好无损,且符合卫生要求。
二、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确认患者的身份及基本信息,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接受血液制品的情况。
2.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护士应告知患者输血的具体步骤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征得患者本人的同意。
4.护士需要准备适当的输血韧带和适用的输血管道,确保输血的顺利进行。
5.护士应向患者提供舒适的输血环境,包括调整良好的床位、适宜的室温和舒适的照明。
三、输血操作流程1.护士在输血前应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进行彻底洗手,并戴好手套。
2.护士需要熟悉并掌握输血的操作流程,包括输血管路的建立和接通、血液制品的输注速度和输注量等。
3.护士应在输血前将输血韧带在患者的上臂上适当位置缠绕,并通过触摸动脉,确认适当的压力。
4.护士需要严格按照医嘱中规定的输血速度进行输血,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的输血反应。
5.护士应观察患者的输血情况,包括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等,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1.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反应和输血相关感染等。
2.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患者,护士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和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3.护士需要及时收集必要的样本,如尿液、血液等,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判断。
4.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出现异常情况的时间、症状和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给相关的上级。
输血安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安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输血安全和护理安全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输血和护理安全,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
以下是一篇关于输血安全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文章。
一、输血安全管理制度1.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输血管理制度,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1.2 医疗机构应设立输血科(室),负责输血相关的各项工作,包括血液制品的采购、储存、配送、输血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输血后的跟踪观察等。
1.3 输血科(室)应配备专业的输血技术人员,并定期进行输血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提高输血技术水平。
1.4 医疗机构应制定输血操作规程,明确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输血后的观察和处理措施。
1.5 输血前,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血型、过敏史等,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制品。
1.6 医护人员在输血前应进行双人核对,确保血液制品的正确性。
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制品种类、剂量等。
1.7 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1.8 输血后,医护人员应记录输血过程及患者病情变化,并进行输血效果的评价。
1.9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输血安全进行监测、评估和分析,不断提高输血安全水平。
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1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涵盖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护理操作、药物管理、患者评估、病情观察等。
2.2 医疗机构应设立护理部,负责护理安全相关的各项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2.3 护理部应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并定期进行护理安全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
2.4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遵守医疗法规,确保患者安全。
2.5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防止患者受到伤害。
医院制度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医院制度护理安全输血制度1. 背景介绍在医院中,输血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措施,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血液循环功能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相关的感染、输错血型等。
为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院制定了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2. 安全输血的目的和原则安全输血的目的是保证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患者获得适合的血液制品并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安全输血的原则包括:•确保输血前的充分评估和检查:包括患者的病史、输血指征、适应证和禁忌证等。
•严格遵守输血相关规定和程序:例如,核对患者身份、术前和术后正确标本采集、血制品的正确储存和管理等。
•确保输血品质与安全:确保血液制品的品质符合质量标准,并有必要的配套设备和物品。
•管理输血过程中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输血反应的早期识别和处理、输血后观察和监测等。
3. 护理安全输血的具体操作步骤3.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患者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输血史等情况,确认输血指征和禁忌证。
•患者身份核对:核对患者的身份、住院号等重要信息。
•输血前的须知告知:向患者介绍输血的目的、注意事项等,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测量体温和血压:评估患者的基本生理指标是否适宜输血。
3.2 输血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核对患者血型和血袋的一致性:核对患者的血型与血袋上的标签是否一致。
•复核患者身份:再次核对患者的身份,确保输血错误的发生率尽可能降低。
•开立输血医嘱并签署同意书:由医生开立输血医嘱,并由患者或其家属签署同意书。
•实施血样采集:采集患者的血样,用于配型和交叉试验。
•交叉试验:将患者的血样与所要输血的血液制品进行交叉试验,确认血型的配合性。
•转运血液制品:将血液制品从血库取出,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时间限制转运至输血现场。
•储存和管理血液制品:医护人员需要熟悉血液制品的储存和管理规定,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进行输血操作:医护人员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进行输血操作,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反应的早期征象。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附件1护理安全输血制度一、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需二名护士(若护士单独值班,应请医生核对)根据病历于床边核对输血申请单、试管、患者,三者一致再抽取血标本,并签名于试管及输血申请单上(抽血者及核对者姓名)。
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输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要求每次为一位病人采集,禁止同时采集二位病人的血标本,避免发生差错。
三、采集后的血标本及输血申请单应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送至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双方确认、签收后方可离开。
四、护士接到血库取血通知后,应先确认患者体温,体温正常者通知相关人员取血,体温高于正常范围者应报告医生。
五、护士根据输血医嘱,凭提血单到血库取血,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八对。
确定无误后在配血单上签名后方可提取。
六、血液领回科室后,由两名医务人员持交叉配血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无误,并确认血液质量完好、血袋无破损渗漏后方可输血。
七、清醒患者让患者自述姓名、血型,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八、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合格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九、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必须使用静脉输注用的生理盐水得加入药物。
.冲洗输血管道。
十、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输血全分钟应严密观察有30过程特别是输血开始15分钟内及输血结束后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启动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过程中按要求填写输血护理过程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单十一、及护理记录单。
24小时。
十二、输血完毕应及时将血袋送回血库保存至少内输注完十三、输血的时间限制:每袋全血或红细胞要求在4h分钟内输注完毕;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毕;每袋浓缩血小板应在20新鲜冰冻血浆应在淀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200ML同一患者输分钟内输完,分钟内输完,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20 注多种成分血液制品时应优先输血小板。
十四、输血全过程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附件1护理安全输血制度一、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需二名护士若护士单独值班,应请医生核对根据病历于床边核对输血申请单、试管、患者,三者一致再抽取血标本,并签名于试管及输血申请单上抽血者及核对者姓名;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输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要求每次为一位病人采集,禁止同时采集二位病人的血标本,避免发生差错;三、采集后的血标本及输血申请单应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送至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双方确认、签收后方可离开;四、护士接到血库取血通知后,应先确认患者体温,体温正常者通知相关人员取血,体温高于正常范围者应报告医生;五、护士根据输血医嘱,凭提血单到血库取血,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八对";确定无误后在配血单上签名后方可提取;六、血液领回科室后,由两名医务人员持交叉配血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无误,并确认血液质量完好、血袋无破损渗漏后方可输血;七、清醒患者让患者自述姓名、血型,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八、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合格的输血器进行输血;九、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必须使用静脉输注用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十、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全过程特别是输血开始15分钟内及输血结束后30分钟应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启动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十一、输血过程中按要求填写输血护理过程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单及护理记录单;十二、输血完毕应及时将血袋送回血库保存至少24小时;十三、输血的时间限制:每袋全血或红细胞要求在4h内输注完毕;每袋浓缩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200ML 新鲜冰冻血浆应在20分钟内输完,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输完,同一患者输注多种成分血液制品时应优先输血小板;十四、输血全过程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附件2输血查对制度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一、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根据输血医嘱由二名护士若护士单独值班,应请医生核对携带病历于床边核对输血申请单、试管、患者,三者一致再抽取血标本,并签名于试管及输血申请单上-抽血者及核对者姓名;2.禁止同时采集二位病人的血标本,要求每次只为一位病人核对采集;3.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输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4.抽血前核对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高年资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的输血申请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输血申请单和标签;5.抽取的血标本及交叉配血单应及时由护理人员或专门人员送至血库并做好交接、核对及签收;二、取血查对制度1.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八对”,即对血袋上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血液种类和剂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检查血液有效期、血袋有无破损、血液外观质量;2.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取血单上签全名及取血时间,血袋须放入专用清洁容器内或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取回;三、输血查对制度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执行“八对”即查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并核对确认血袋上标签与配血单上相符; 2.输血前用物查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检查血袋的采血日期;血的质量: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及凝血块,无变质;输血装置是否完好: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清醒病人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4.完成输血操作后,应再次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输血后的空血袋应及时送回血库至少保存24小时并做好交接;5.输血过程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张贴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护理过程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单附在病历中;附件3输血器的使用规定与流程1.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做到“三证”齐全;2.使用前检测产品包装密封性是否完好,注意检查质量和有效期,核对产品型号符合要求; 3.严格遵行无菌操作原则,严格输血查对制度;4.根据输血器上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在排气时,应尽量避免挤压莫菲氏滴管,以免产生大量的气泡混入液体;保持莫菲氏滴管内的液面高度以2/3为宜,最低不可低于1/2高度; 5.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必须使用静脉输注用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后再继续输注; 6.冲洗输血器后连接血袋,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调节输注速度;7.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变化,询问患者的感受,注意观察输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血液不滴、莫菲氏滴管液面自行下降、血液滴漏现象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8.输注全血、红细胞、血浆、冷沉淀或生物制品的输血器宜4小时更换一次;9.对需输注特殊血液制品、免疫功能低下和反复多次大量输血的患者,建议选择一次性血液过滤器,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10.一次性输血器使用后严格落实规范化操作,进行无害化处理;输血器使用流程。
安全输血护理管理制度

安全输血护理管理制度一、输血治疗前,经管医生必须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二、护士根据医嘱,完善输血全套、血型、交叉配血等各项化验检查。
三、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从电脑上打印标本采集条码,并将条码分别粘贴在经管医生填写好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和标本瓶上。
四、凡申请输注红细胞、全血者,护士必须持《临床输血申请单》、试管和条码,双人在床边共同核对患者腕带,清醒患者请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 号等信息无误后,准确采集血标本,再将条码粘贴在试管上。
五、凡申请输注血小板、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凝血因子者,一般情况下无需交叉配血。
六、同时有两名以上患者需进行血型检查或交叉配血时,必须一人一次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一次采集两名或以上患者的血标本。
七、护士采集标本并核对后,由临床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血标本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核对并签名。
八、输血科血液备好后,临床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输血科领取血液,采用冷链密闭式转运。
九、领血时,认真做好“三查十一对”,核对相关信息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运送。
血袋应轻拿轻放,勿用力振荡。
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
从2℃~6℃冰箱取出的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也不能立即输入患者的体内,根据情况可在室温下放置 15~20min,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血液制品一旦从血库发出后不得退回血库。
十、输血前、输血时、输血后,均应双人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时应挂上醒目的血型标识牌,并告知患者血型。
十一、输血通道为独立通道,不能同时加入任何药物输用。
如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应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外一袋血液。
十二、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 15min 要慢,每分钟约 20 滴,护士在床旁严密观察 15 分钟,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注意听取病人主诉,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护理安全制度输血

一、引言输血是医疗救治中常用的治疗手段,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传播疾病等。
为了确保输血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我国制定了严格的护理安全制度。
本文将从输血管理、输血操作、输血监测等方面,对护理安全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二、输血管理1. 输血申请制度(1)严格执行输血申请制度,输血前必须由具有输血资格的医师进行申请,并填写输血申请单。
(2)申请输血时,医师需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过敏史,评估患者输血风险。
(3)对于急诊输血,医师应立即评估病情,必要时可先行输血治疗。
2. 输血用血制度(1)输血用血必须来自合法的血液中心或医疗机构,确保血液质量。
(2)输血用血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杜绝使用不合格血液。
(3)输血用血需经过严格的检验,确保血液无传染性疾病。
3. 输血配血制度(1)严格执行输血配血制度,确保输血血型相合。
(2)输血前,护士需核对患者姓名、血型、配血结果等信息。
(3)输血过程中,护士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输血反应。
三、输血操作1. 输血前准备(1)输血前,护士需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
(2)输血前,护士需核对患者姓名、血型、配血结果等信息。
(3)输血前,护士需检查输血设备,确保其功能正常。
2. 输血操作(1)输血过程中,护士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输血过程中,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3)输血过程中,护士需准确记录输血时间、输血量、患者病情变化等信息。
3. 输血后护理(1)输血后,护士需继续观察患者病情,确保患者安全。
(2)输血后,护士需做好输血记录,包括输血时间、输血量、患者病情变化等。
(3)输血后,护士需做好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认识输血。
四、输血监测1. 输血反应监测(1)输血过程中,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如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护理】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2015年09月制订护理安全输血制度1.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输血申请单的正副联,并将填写完整的副联粘贴于试管上。
2.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血型和诊断,无误后方可采血。
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3.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患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4.取血时,护士与输血科发血者共同查对,双方核对无误后,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名。
5.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核对,无误后登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输血申请单反面签名。
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一签名。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6.血液从血库取出后30分钟内进行输注,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动。
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7.输血时,必须携带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输血登记本至床旁,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
请家属在输血登记本上签名后,使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8.输血前后或连续输注两袋血液之间需用0.9%氯化钠冲洗输血管道。
9.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并做好记录。
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0.输血完毕,在空血袋上注明床号、姓名、输血结束时间,并登记于血袋回收登记本上。
空血袋放置于4℃冰箱内保留24小时,由专人送回血库。
11.如发生输血反应,应按照《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执行。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输血平安管理制度1、接到输血医嘱后,双人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接到输血科取血通知后,先测量患者体温,体温正常者通知相关人员取血;高热者通知医生。
3、米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的管道中米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米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实验结果。
4、医院由专人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
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5、血制品送至病房后,经两名医护人员进行三查八对后签收。
6、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共同核对:〔1〕血型检验报告单上的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2〕供血者和受血者的交叉配血结果;〔3〕血袋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封口是否严密,有无破损;〔4〕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受、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
核对无误后,由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全名。
7、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带输血申请单和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再次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8、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防止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参加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不得将血袋长时间放在温室中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
9、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10、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精心整理有无输血不良反响,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重新核对病历、输血记录单、血袋标签;(3)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
11、输血的时间限制:全血或红血胞(一袋)要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浓缩血小板每袋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I 快速度输入,200ml新鲜冰冻血浆应在20分钟内输完,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输完;同一患者输注多种成分血液制品时,应优先输血小板。
护士安全输血制度

摘要: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但在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减少输血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探讨护士在输血过程中的安全输血制度,包括输血前的准备、输血过程中的监控以及输血后的护理。
一、引言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手术患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传播感染性疾病、血液成分不匹配等。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输血制度。
二、输血前的准备1. 评估患者输血需求护士在输血前,应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输血的需求。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临床症状等。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2. 严格查对制度输血前,护士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身份、血型、血袋号、血型、血液成分等信息准确无误。
查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型、血液成分、血袋号、有效期等。
3. 采集血标本护士应协助医生采集患者的血标本,确保标本质量。
采集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4. 血液质量检查护士应协助医生对血液质量进行检查,包括外观、颜色、有无凝块等。
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输血要求。
5. 通知家属输血前,护士应向患者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风险及注意事项,取得家属同意。
三、输血过程中的监控1. 输血速度的控制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合理调整输血速度。
输血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循环负荷过重,输血速度过慢则影响治疗效果。
2. 输血反应的观察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如发热、皮疹、寒战、呼吸困难等。
一旦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3. 血液成分的调整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护士应协助医生调整血液成分,如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4. 输血设备的维护护士应定期检查输血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发现设备故障,立即报修。
四、输血后的护理1. 观察患者病情输血后,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等。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百度

摘要: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手段,但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文从护理安全输血制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输血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探讨了护理安全输血制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引言输血是治疗疾病、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但在输血过程中,由于血液质量、输血操作不规范、护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可能导致输血反应、输血传播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输血制度,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二、输血过程中的风险因素1. 血液质量风险:血液质量不合格、过期、污染等,可能导致输血反应、输血传播感染等。
2. 输血操作风险:输血操作不规范,如穿刺技术不熟练、止血带使用不当、穿刺部位感染等,可能引发输血反应。
3. 输血设备风险:输血设备存在缺陷或维护不当,可能导致输血反应。
4. 护理措施风险:护理措施不到位,如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观察不细致,可能导致输血反应。
5.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可能增加输血风险。
三、护理安全输血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患者安全:护理安全输血制度可以有效降低输血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2. 提高医疗质量:护理安全输血制度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3. 促进护理专业发展:护理安全输血制度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 降低医疗成本:通过护理安全输血制度,可以减少因输血反应导致的医疗费用。
四、护理安全输血制度的防范措施1. 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血液质量检验标准,确保血液质量合格。
2. 规范输血操作:加强输血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确保输血操作规范。
3. 严格输血设备管理:定期检查、维护输血设备,确保设备完好。
4. 严格执行护理措施: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5.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输血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输血安全的认识。
6. 建立健全输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和报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安全输血的护理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依据为了确保患者输血安全,防止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根据《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前准备1. 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并与患者或家属充分沟通,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 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采集防凝血样送输血科备血。
血样应保证准确无误,符合配血要求。
3. 对于首次输血或上次输血超过7天的患者,需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
三、输血操作1. 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包括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献血者姓名、血液编号、血型;血液容量、采集日期、有效期等。
2.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和血袋标签,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准确无误方可输入。
3. 取回血液尽快输人,不得自行储血。
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物品。
4. 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报告上级部门,积极展开检查治疗和抢救,妥善保管余血。
四、输血后处理1. 输血结束后,使用完的血袋用双层黄塑料袋捆扎,连同输血不良反应回执单一同及时送到输血科保存24小时。
2. 对输血后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查对制度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严禁同时采取两名病人的血标本。
2. 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及血袋有无破裂。
3. 查对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及血量。
六、教育与培训1.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意识,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建立安全工作预案、流程,保证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化。
安全输血制度(护理相关)

1、确定输血后,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与患者当面核对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血型,同时抽取血标本。
2、将抽取的血标本、输血同意书、输血申请单(要有住院处的收费章)送到血库,双方核对无误后,携带输血同意书方可离开。
3、携带专用取血箱、取血单、病历(必需填写完整,并由具有执业护士资格的护士双签字)到血库取血。
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核对:受血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区、床号、血型,血液制备日期、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及所配相合血液的献血码、血型、血量、以及血液的外包装,是否有破损,外观是否澄清,有无凝集,有无溶血,核对无误,双方签字,血液方可取走,出库的血液一律不得退回血库。
4、血液取到病区后应在4小时之内输注完毕,不得自行储血。
5、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确认与穿插配血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开头输血。
6、输血时应先慢后快,依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输血过程中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和渗血,并严密观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有无输血反响,做好记录。
7、遵照医嘱,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标准输血器进展输血。
8、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开猛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参加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9、连续输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两袋之间需用0.9%无菌生理盐水将输血管路冲洗干净或更换输血器。
10、输血后,在输血记录单上签字放入病例中。
空血袋在输完血液后1 小时内送回血库在4℃冰箱内保存24 小时。
11、如发生输血反响,应依据“患者发生输血反响应急程序”进展处理,并准时填写《输血反响记录单》,于3 天内返回血库。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穿插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展输血。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一、引言安全输血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进行输血操作时必须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本文将从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中的操作要点和输血后的观察与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患者评估:在进行输血前,护士需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病史、过敏史等,以便判断是否适合输血,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输血卡核对:在输血前,护士需仔细核对患者的输血卡信息,确认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型等无误,避免输错血导致的严重后果。
3.血液配对:护士需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血液配对,确保输血的血型相符。
4.输血用具准备:护士在输血前需准备好所需的输血用具,如输血管、输血瓶、输血针、消毒药物等,并确保这些用具的完整性和无菌状态。
5.输血试验:在进行输血前,护士需进行输血试验,以评估患者的耐受性,避免发生输血反应。
三、输血中的操作要点1.类型鉴定:在进行输血操作时,护士需首先对所需输血的血液进行类型鉴定,再将其与患者的血型进行比对,确保血型相符。
2.输血速度控制:护士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要求,控制输血速度,一般情况下,刚开始输血时逐渐加快输血速度,但不可过快,避免发生输血反应。
3.输血观察: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以及输血部位的情况,如是否出现血肿、渗血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4.输血记录:护士需详细记录输血过程中的信息,包括输血的时间、血液性状、输血量、输血速度、患者的反应情况等,以备后期参考。
五、输血后的观察与处理1.术后观察:输血后,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对患者的心率、血压、体温等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2.输血反应处理:如果患者出现输血反应,护士需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给予抗过敏药物、纠正血压降低、保持畅通呼吸道等。
3.输血后护理:输血后,护士需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包括适度休息、保持体温平稳、饮食营养等,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_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_护理安全输血制度护理安全输血制度_护理安全输血制度范文为保证输血的安全进行,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应制定规范的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护理安全输血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篇11医生填写患者输血申请单及患者输血同意签字单后,护士核对原始血型、RH正反定性实验结果及患者姓名、病历号、家属同意书、采血样,并在配血单的指定处签名送血库备血。
2护士到血库取血时需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2.1受血者姓名、床号、病历号、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2供血者姓名、编号、血型及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3血液库存日期,库存血在4℃冰箱中可冷藏保存2-3W,超过3W不能使用。
2.4检查血液是否有溶血现象:血浆颜色变红或混有泡沫,红细胞呈紫玫瑰色,红细胞与血浆界限不清等。
2.5核对完毕在指定处签名。
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震荡,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再次核对供血者血型、血液种类、编号、血袋号及受血者姓名、病历号、原始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和医嘱。
5至患者床前输血时,严格执行查对及无菌操作制度。
6输血应为独立静脉通道,使用专用静脉输血器,不能同时混输其它药物。
输血前按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用0.9%盐水冲管后再行输血,如同时输两位不同供血者的血时,两袋血之间应用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一供血者的.血,输血完成后要用0.9%盐水冲管。
7若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并封存保管。
8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8.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8.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9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9.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化验记录,与输血科联系,采取相关检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一、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需二名护士(若护士单独值班,应请医生核对)根据病历于床边核对输血申请单、试管、患者,三者一致再抽取血标本,并签名于试管及输血申请单上(抽血者及核对者姓名)。
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输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要求每次为一位病人采集,禁止同时采集二位病人的血标本,避免发生差错。
三、采集后的血标本及输血申请单应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送至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双方确认、签收后方可离开。
四、护士接到血库取血通知后,应先确认患者体温,体温正常者通知相关人员取血,体温高于正常范围者应报告医生。
五、护士根据输血医嘱,凭提血单到血库取血,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八对"。
确定无误后在配血单上签名后方可提取。
六、血液领回科室后,由两名医务人员持交叉配血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无误,并确认血液质量完好、血袋无破损渗漏后方可输血。
七、清醒患者让患者自述姓名、血型,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八、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合格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九、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必须使用静脉输注用的生理盐水
冲洗输血管道。
十、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输血全过程特别是输血开始15分钟内及输血结束后30分钟应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启动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十一、输血过程中按要求填写输血护理过程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单及护理记录单。
十二、输血完毕应及时将血袋送回血库保存至少24小时。
十三、输血的时间限制:每袋全血或红细胞要求在4h内输注完毕;每袋浓缩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200ML新鲜冰冻血浆应在20分钟内输完,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输完,同一患者输注多种成分血液制品时应优先输血小板。
十四、输血全过程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附件2
输血查对制度
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
一、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1.根据输血医嘱由二名护士(若护士单独值班,应请医生核对)携带病历于床边核对输血申请单、试管、患者,三者一致再抽取血标本,并签名于试管及输血申请单上-(抽血者及核对者姓名)。
2.禁止同时采集二位病人的血标本,要求每次只为一位病人核对采集。
3.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输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4.抽血前核对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高年资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的输血申请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输血申请单和标签。
5.抽取的血标本及交叉配血单应及时由护理人员或专门人员送至血库并做好交接、核对及签收。
二、取血查对制度
1.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八对”,即对血袋上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血液种类和剂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检查血液有效期、血袋有无破损、血液外观质量。
2.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取血单上签全名及取血时间,血袋须放入专用清洁容器内或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取回。
三、输血查对制度
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执行“八对”即查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并核对确认血袋上标签与配血报告单上相符。
2.输血前用物查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检查血袋的采血日期;血的质量: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及凝血块,无变质;输血装置是否完好: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清醒病人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4.完成输血操作后,应再次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输血后的空血袋应及时送回血库至少保存24小时并做好交接。
5.输血过程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张贴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护理过程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单附在病历中。
附件3
输血器的使用规定与流程
1.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做到“三证”齐全。
2.使用前检测产品包装密封性是否完好,注意检查质量和有效期,核对产品型号符合要求。
3.严格遵行无菌操作原则,严格输血查对制度。
4.根据输血器上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在排气时,应尽量避免挤压莫菲氏滴管,以免产生大量的气泡混入液体。
保持莫菲氏滴管内的液面高度以2/3为宜,最低不可低于1/2高度。
5.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必须使用静脉输注用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后再继续输注。
6.冲洗输血器后连接血袋,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调节输注速度。
7.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变化,询问患者的感受,注意观察输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血液不滴、莫菲氏滴管液面自行下降、血液滴漏现象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8.输注全血、红细胞、血浆、冷沉淀或生物制品的输血器宜4小时更换一次。
9.对需输注特殊血液制品、免疫功能低下和反复多次大量输血的患者,建议选择一次性血液过滤器,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
10.一次性输血器使用后严格落实规范化操作,进行无害化处理。
输血器使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