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血证)【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2章血证

42.1 考纲要求

概念、沿革(《景岳全书》论血证病理,《血证论》论治血四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论治吐血三要法)、病因病理、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病证鉴别、转归预后、预防调摄等

42.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一、概念

凡由各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

二、历史沿革

1.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了泻心汤、柏叶汤、黄土汤等治疗吐血、便血的方剂并沿用至今。

2.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收载了治疗血证的有效方剂,如犀角地黄汤即首载于该书。

3.《医学正传》首次提出了“血证”病名。

4.《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治吐血三要法:“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

降气不宜降火”。

5.《景岳全书》将血证病理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

6.清·唐容川《血证论》是首部论述血证的专书,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

三、病因病理

1.病因

(1)感受外邪

①以风、热、燥、火之邪为主,损伤上部(阳络)脉络,则引起衄血、咳血、吐血。

②热邪或湿热之邪损伤下部(阴络)脉络,则引起尿血、便血。

(2)情志过极

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上逆犯肺则引起衄血、咳血;横逆犯胃则引起吐血或便血。

(3)饮食不节

①热伤脉络,引起衄血、吐血、便血。

②损伤脾胃,引起吐血、便血。

(4)劳欲体虚:神劳伤心,体劳伤脾,房劳伤肾,劳欲过度导致心、脾、肾气阴的损伤。

①损伤于气,则气虚不能摄血,以致血液外溢而形成衄血、吐血、便血、紫斑。

②损伤于阴,则阴虚火旺,虚火迫血妄行而致衄血、尿血、紫斑。

(5)久病

①久病阴精耗伤,以致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出血。

②久病正气亏损,气虚不摄,血溢脉外而致出血。

③久病入络,血脉瘀阻,血不循经而致出血。

2.病机

(1)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又分实火及虚火。

①外感风热燥火、湿热内蕴、肝郁化火等,均属实火。

②阴虚火旺之火,则属虚火。

(2)气虚不摄、血溢脉外。

气虚之中,又有仅见气虚,和气损及阳,阳气亦虚之别。

【例1】(X型题)便血的病机是()。[2005年研]

A.肝火上逆

B.脾胃虚寒

C.肾气不固

D.肠道湿热

【答案】BD

【解析】便血是由各种原因,如脾胃虚寒、气虚不摄、肠道湿热等引起胃肠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所致。A项,肝火上逆可致吐血。C项,肾气不固可引起尿血。

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病证

①从口中吐出的血液,有吐血与咳血之分。

②小便出血有尿血与血淋之别。

③大便下血则有便血、痔疮之异。

(2)辨脏腑

①鼻衄:有在肺、在胃、在肝之别。

②吐血:有在胃、病在肝之别。

③齿衄:有在胃、在肾之别。

④尿血:有在膀胱、在肾、在脾之别。

(3)辨虚实

①初病多实,久病多虚。

②由火热迫血所致者属实,由阴虚火旺、气虚不摄甚至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

2.治疗原则

对血证的治疗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

(1)治火: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

(2)治气: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

(3)治血:如《血证论·吐血》说:“则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应根据情况结合应用收敛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药。因血证之中,以热迫血行所致者最多,所以凉血止血药相应地应用得较多。

3.分证论治

(1)鼻衄

表42-1

(2)齿衄

表42-2

(3)咳血

表42-3

(4)吐血

表42-4

(5)便血

表42-5

(6)尿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