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不良行为习惯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合集下载

未成年人容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及危害

未成年人容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及危害
未成年人的身边充满灿烂阳光,但同时也 存在一些不良诱惑。对这些不良诱惑,如 不自觉抵制,成为一种不良行为,会危害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由于未成年人正处 在生理、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 乐于交往,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但由于生 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在辨别 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 的问题,导致未成年人易沾染上如抽烟、 喝酒、网瘾、吸毒等一些不良行为。现列 举一些不良行为并分析危害如下。
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损害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各类毒品都是对人体有严重危害 的,根据科学测定,毒品会严重损害人的大脑、心脏、肺、肾等的 内分泌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因此,注射式吸食毒品成瘾后,会周 身乏力、形容枯槁,精神颓废,反应迟钝、喜怒无常,甚至咳嗽咯 血,心悸、性功能减退。过量吸食、注射毒品,则会导致死亡。据 联合国世界毒品报告公布,1997年全世界有10万人因吸毒死亡, 1000万人因吸毒丧失工作能力。我国也已出现多例因吸毒而死亡的 例子。现在还有一种状况必须引起人们高度重视,那就是一些传染 病、性病通过不洁的毒品注射器而快速地、大幅度地传播开来。 (2)损害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成瘾后, 往往智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控制力减退,情绪不稳,动不动 就发怒;在人生观和世界观上,缺少了崇高的追求,变得自私自利, 意志消沉。
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的浪潮席卷全球。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逾一亿,并以每年翻一番 的速度增长,其中青少年占80%。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交流、 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也存在着让人痴迷的危险。 据最新统计,我国网民超过一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占80%,青少年 上网大多以玩游戏和聊天为主。

青少年10种常见的违法行为

青少年10种常见的违法行为

青少年10种常见的违法行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行为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和命运,也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一些青少年经常会犯一些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自身和社会的利益。

本文列举了十种常见的青少年违法行为,希望引起广大青少年的注意。

1. 涉毒违法行为涉毒行为是极其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在青少年中尤为突出。

吸毒不仅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还会对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导致死亡。

2. 盗窃行为很多年轻人经常出现盗窃行为,抢劫、入室盗窃等恶性犯罪也时有发生,这些行为是对他人财产权益的侵犯,将会遭受法律的严惩。

3. 鲁莽驾驶一些青少年在驾驶时常常不遵守交通规则,超速、闯红灯等鲁莽驾驶不仅会危及自身安全,也会造成交通事故,严重危害公共安全。

4. 打架斗殴打架斗殴在青少年中很常见,特别是在学校中更是频繁。

这些行为不仅容易引发暴力事件,还会给其他学生带来不安全感,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5. 黄赌毒行为黄赌毒行为是另一种普遍存在于青少年中的犯罪行为,赌博、黄色内容、色情传播等会对青少年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会带来负能量的影响。

6. 涉枪违法行为一些青少年经常会迷恋枪支暴力,不顾危险进行非法持有、制造、买卖枪支等涉枪违法行为,这严重犯罪不仅危害国家安全,还会严重伤及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7. 网络违法行为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不少青少年会在网络上涉嫌违法行为,如网络诈骗、黑客攻击、恶意篡改等。

这些行为不仅涉及到法律和道德问题,还对网络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8. 饮酒吸烟青少年时期,身体尚未完全发育,饮酒吸烟会对身体造成极大伤害,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9. 携带管制刀具携带管制刀具、十字弩等危险物品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会对身边其他人的安全造成危害,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还会导致无尽的后悔。

10. 物品侵权青少年有时候也会涉及到物品侵权行为,如盗版、抄袭等等,这些行为是对知识产权的严重侵犯,并会对创作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宣传讲座5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宣传讲座5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宣传讲座5篇第一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宣传讲座同学们: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和探讨一下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问题,希望通过本次的讲座,使同学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如何预防自我犯罪,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1、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对自己的所有行为均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仅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等八种行为负刑事责任,对其他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对自己的所有犯罪行为均负刑事责任。

因此,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指的是14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作案动机单纯、盲目、初犯、偶犯多。

在大量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作案动机和目的十分单纯。

绝大多数犯罪都是临时起意,盲目为之,往往因一句话,一件事就可以诱发犯罪,在作案时通常无明确分工,主次难分,且大多数是共同犯罪、共同分赃。

2、未成年人犯罪涉财案件居多。

其主要原因就是未成年人经常上网,喝酒及抽烟等,没有收入就出去盗、抢。

而且团伙犯罪率很高。

3、连续多次作案增多。

由于未成年犯罪人的罪责感弱化,加之社会管理秩序方面存在的缺陷,未成年人初次作案得手后,犯罪心理不断强化,增强了犯罪成功的信心,产生了连续作案的欲望。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受好逸恶劳的腐朽思想的侵蚀,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

青少年罪犯在犯罪前大多数无视自己的经济条件,经常出入酒店、舞厅、卡拉OK厅、抽好烟,喝名酒,穿高级服装,以吃喝玩乐为最大追求,以高消费显示自己的派头。

这些人一旦手头拮据,便实施盗窃、抢劫。

2、法制观念淡薄。

犯罪的青少年一般文化程度较低,平时不学法,法的意识在他们头脑中几乎全无,往往在行动中我行我素,不计后果,甚至犯了严重罪行还全然不知。

抵制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

抵制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

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使青少年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引下健康成长,我们依据法律,联系实际,与青少年朋友共商如何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的问题,期望通过共商,对青少年朋友有所启迪,有所帮助。

衷心地希望青少年朋友,莫忘时代重任、莫忘前辈厚望,莫忘父母养育、老师教诲,莫忘不良行为的危害,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克服不良行为,做好公民、好学生、好孩子,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的、值得信赖、大有希望的一代新人。

一、不良行为的危害从人民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获悉,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一般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有一个从劣迹→违纪→违法→犯罪的变化过程。

不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大量的事实告诉人们,关爱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就要帮助青少年预防不良行为、克服不良行为、矫治不良行为。

1.什么是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指违德、违纪、违法等越轨行为,也就是说,轻微违法或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实施的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未成年人不得实施的“严重不良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多次偷窃;(六)多次赌博,屡教不改;(七)吸食、注射毒品;(八)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达到法定的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的违背法律、法规规定的、有过错的、对社会有危险性或有害的行为。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不良行为包括哪些方面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不良行为包括哪些方面

一、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不良行为包括哪些方面(一)旷课、夜不归宿旷课是指学生无故不请假而缺课。

旷课是每个学校都不允许的违反校纪的行为。

夜不归宿是指未成年人未经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脱离监护,夜不归家的行为。

夜不归宿一方面使得未成年人容易成为堕落者另一方面则因未成年人势单力薄而处于受侵害的境地,容易成为伤害、抢劫等违法活动的受害者。

(二)携带管制刀具未成年人携带管制刀具可能伤害别人,也可能被伤害,容易导致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者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携带管制刀具,一旦发现,应当予以没收,交公安机关处理。

管制刀具的范围包括匕首、三棱刀(包括机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带有自动装置的弹簧刀(跳刀)以及其他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刮刀。

只有依法规定的人员才能持有上述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未成年人有较强的好强心理,尤其是男性未成年人,往往通过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来获得一种快感和成功的感觉。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会对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的未成年人产生极大的诱惑性和腐蚀性,而其他的未成年人为了不受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欺负”,也往往加入打架斗殴的行列,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小群体,通过这个群体,每一个群体中的未成年人有了一种安全感。

同时,他们又会依靠这个小团体大胆地实施其他的不良行为,这种欲望的膨胀往往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是指利用轻微暴力、以暴力相威胁或者以其他手段相要挟的方法,迫使财物所有人或者保管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偷窃是指用秘密的方法和手段,将他人的财物据为己有的行为。

故意毁坏财物是指出于故意将公私财物损毁或使其失去原有功能。

未成年人好攀比,虚荣心强,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没有,当从家庭得不到满足时,有时便产生偷窃的心理,一旦偷窃成功,就满足了一时的虚荣心。

因此,预防未成年人偷窃的不良行为首先应从家庭开始,父母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履行好对子女的监护,注意防止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

最新法制教育课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课件PPT

最新法制教育课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课件PPT
小魏的行为是犯罪
案例2:
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挤在两个座位 上,起哄、打闹、吹口哨,并模仿影片中的音乐和对 话大声哼唱、喊叫。周围观众和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 阻,他们就是不听。为了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影院工 作人员给派出所打了电话,民警赶来后将这三个人带 走。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给 予李某等三人“警告”处罚。

案例分析
某 初级中学学生丁某,读初一时经常旷 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上初二 后,他更沉迷于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 的钱,再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 零件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初三上学期他 在网上结交了一些网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 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 与打群架,在斗殴中将对手刺成重伤,最后 受到了刑罚处罚。
具有不良行为而不及时改正,有可能 发展为违法犯罪。那什么是违法犯罪?
违 法
犯 罪
违法行为: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 律所禁止的行为。分为一般违法 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
犯罪:
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 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
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 具有社会危害性;
案例1:
小王与小顾是同校同学,小王读初三,小顾读初一。一 天二人发生口角,小王顺手打了小顾一下,不当一回事就扬 长而去。不想小顾人小气盛,当晚就约了几个小哥们找到小 王家,要给小王给一点颜色看看,由于王不在家,就在外面 砸门吵闹一阵。王回家知道后,第二天连续三次找小魏帮助 ,小魏自认为是小兄弟的头,欺侮小兄弟就是给他小魏难看 ,所以一口答应,当即叫了一个朋友,准备了一把长砍刀, 到校门口等候,当顾放学刚走校门,上去对准顾就是一刀。 顾经抢救虽脱离危险,但颅骨骨折,构成九级伤残。

未成年人八大罪

未成年人八大罪

未成年人八大罪
《未成年人八大罪》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他们可能会犯下一些罪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幸。

以下是未成年人可能犯下的八大罪:
1. 盗窃:未成年人可能因为好奇或者经济困难而进行盗窃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还会对他人造成财产损失。

2. 暴力犯罪:一些未成年人可能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管教,而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伤害他人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3. 涉毒:未成年人可能因为好奇尝试吸食毒品,这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还会危害社会安全。

4. 色情犯罪:未成年人过早接触色情内容可能导致他们产生不良行为,甚至涉及色情犯罪。

5. 学校违规:一些未成年人可能在学校违规,包括打架斗殴、旷课、欺凌同学等行为。

6. 骚扰恶作剧:未成年人可能因为不懂得尊重他人而进行电话骚扰、网络欺凌等行为,给他人带来困扰和伤害。

7. 逃学:一些未成年人可能因为不喜欢学习或者家庭问题而选择逃学,影响自己的学业和成长。

8. 不良交友:未成年人可能因为跟不良的朋友交往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甚至受到诱导参与违法活动。

未成年人八大罪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才能帮助未成年人远离犯罪,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青少年不良行为有哪些

青少年不良行为有哪些

青少年不良行为有哪些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有的逃学旷课,有的抽烟喝酒,有的打架斗殴,有的偷窃赌博如果没人管束,他们也许还会走向犯罪的深渊。

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坏孩子。

曾经,张强就是这样一个坏孩子。

张强,28岁,家住北京通州,2023年因为杀人而入狱8年多,那时他还不到18岁。

而在此前,他一直混迹于江湖,这么说吧,除了黄赌毒,其他什么坏事都做过。

他并不讳言自己的过往。

张强口中的坏事在青少年工作者看来叫不良行为,他们给这个概念作了一个定义,那些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的行为,包括逃学、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抽烟喝酒,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都被叫做不良行为。

那么那些被打上不良行为印记的坏孩子是怎么炼成的可怕的小毛病:超三成青少年不良行为始于抽烟喝酒事实上,张强曾经是个好孩子,而且还是那种学习很好,老师很喜欢的好孩子。

转变出现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时,由于父母离婚,张强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印象里开家长会时,从来都是爷爷去。

走在大街上都会有一种不平衡的感觉,觉得自己比别人缺了点什么。

但他唯一不缺的就是钱,因为无法给予他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便试图在物质上补偿他。

身上从来没少于过300块钱。

这引来了很多觊觎,总有大孩子向他伸手,他也常常因此受欺负。

因为家庭的原因让他养成了不愿意向家人倾诉的性格,总想着靠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我有个只比我大几岁的叔叔就会帮我出头,身边也因此有了一帮小哥们儿。

此后他便开始跟哥们儿一起出去吃饭喝酒,再有大孩子欺负他的时候,他也学会了反击。

于是,从抽烟喝酒,到打架斗殴,再到后来跟社会不良青少年交往,模仿电影《古惑仔》里的情节,进而混迹黑社会,直到他失手把一个碎了的啤酒瓶扎在另外一个人的脖子上,他觉得就像是有什么力量推着他一样一步一步走向犯罪。

这跟调研报告的数据不谋而合。

调研报告中,抽烟喝酒通常是青少年不良行为发展轨迹的起点。

未成年人九种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九种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而且学生很可能会因为得不到有效的监护而形成严重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携带管制刀具,管制刀具主要包括匕首、三棱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等。

携带管制刀具是一种违反治安管理的不良行为。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有此类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监护人、学校都有责任进行管教,或送其到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多次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是严重不良行为,如果采取暴力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则转化为抢劫罪。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只要实施多次(即三次以上)的偷窃行为,就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赌博不光容易使人产生贪欲,扭曲参与者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大量浪费青少年的学习和休息时间,更会毒害心灵,使人产生好逸恶劳、投机侥幸等不良的心理。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如果有传播淫秽物品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多数营业性舞厅的气氛光怪陆离,环境复杂,对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容易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常见表现形式有哪些

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常见表现形式有哪些

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常见表现形式有哪些在当今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了解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常见表现形式,对于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类型:盗窃行为是其中之一。

有些青少年出于物质欲望的驱使,或者受到不良伙伴的影响,会选择盗窃他人财物。

他们可能会偷取同学的零花钱、手机,甚至闯入他人住宅或商店行窃。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也损害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未来发展。

打架斗殴在青少年中也时有发生。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绪容易波动,自控能力相对较弱。

在与同学、朋友发生矛盾时,可能会冲动地选择用武力解决问题。

有时,仅仅是因为一些小摩擦或者言语上的冲突,就会演变成肢体上的冲突,甚至发展成群体斗殴事件。

这种行为不仅会对他人的身体造成伤害,也可能导致自己面临法律的制裁。

校园欺凌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青少年违法行为。

一些青少年通过语言侮辱、身体攻击、排挤孤立等方式,对其他同学进行长期的、重复性的伤害。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

此外,青少年还可能涉及到网络违法犯罪。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

他们可能会在网络上传播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内容;或者进行网络诈骗,通过虚假身份骗取他人财物;还有的会恶意攻击他人的网络账号和系统,造成网络混乱和他人的损失。

另外,青少年涉毒问题也不容忽视。

由于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或者在不良环境的诱惑下,有些青少年尝试吸食毒品。

这不仅对他们自身的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还可能触犯法律。

还有一些青少年会参与非法飙车活动。

为了追求刺激和炫耀,他们在道路上超速行驶、危险驾驶,不仅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也违反了交通法规。

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家庭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家庭缺乏温暖和关爱,父母教育方式不当,或者家庭成员存在违法犯罪行为,都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浅析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三稿)

浅析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三稿)

浅析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摘要】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未成年人的成长条件和成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部分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违法犯罪的严峻现实。

因此,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探寻未成年人犯罪产生变化和发展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遏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图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多个原因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未成年刑法预防犯罪论原理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犯罪数量增多,案情复杂,恶性案件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

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各界部门的热点问题。

因此,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主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从犯罪的主体上看:(1)主要为抢劫、盗窃的案件多发生在辍学后流入社会的无业少年违法犯罪比例远远高于在校生比例;(2)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高于城镇;(3)从犯罪年龄上看,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近几年多为14-16周岁的未成年人;(4)从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多为从犯。

2、从犯罪手段上看:未成年人犯罪蔓延广、网络性较强,具有明显的纠合性特点,恶性案件较多,其手段残忍,对社会的危害日趋严重。

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呈现智能化。

例如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在交通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

而且未成年人反侦察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

3、从案件类型上看:主要为抢劫、盗窃、伤害、强奸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其中抢劫、盗窃为主的侵犯财产型的犯罪,多为共同作案或团伙作案,且作案手段简单,以伤害强奸为主的侵犯人身类型的犯罪,多为单独作案,主要对象为自己熟悉的同学、邻居,作案时临时起意的较多。

法官妈妈10种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前兆

法官妈妈10种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前兆

法官妈妈:10种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前兆2007年03月08日 17:58 来源:北京青年报目前,中国有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3.67亿。

但是,由于不良文化信息的渗透和腐蚀,由于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和丑恶的社会现象的影响,也由于学校、家庭教育的一些失误,青少年违法犯罪正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普遍都是独生子女的现代家庭,一个孩子寄托着几个家庭的希望。

为了不让曾经给自己带来欢乐和希望的孩子走向违法犯罪的歧途,从事少年刑事审判19年、审判过832个失足孩子的法官妈妈尚秀云在《法官妈妈给父母的90个建议》一书中告诉家长,特别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下列10种行为,因为它们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夜不归宿往往使孩子处于危险境地案例: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

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

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

法官分析:不少例子表明,没有确切原因的夜不归宿,是临近或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征兆之一。

据调查,在100个未成年犯中,绝大多数犯罪行为是利用夜晚的时间完成的,而且不少违法行为实施后,他们都没回家。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擅自外出并夜不归宿,一旦发生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监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

旷课是孩子走下坡路的信号案例:16岁的成成是体育学校学生,他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经常和朋友出入网吧和游戏厅,逐渐发展到旷课逃学。

5月的一天,他们在一家游戏厅玩,由于没有钱买游戏币,决定去“抢点钱”。

这时,一个衣着光鲜的少年进入他们的视线,在讨要不成后对其拳脚相加,最后将其衣兜里的钱全部抢走。

法官分析:旷课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一种。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在查获的未成年犯中,一般在10到12岁即染有各种不良行为,13到14岁走上犯罪道路,14到17岁出现违法犯罪的高峰。

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指的是什么

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指的是什么

Any restriction starts from within.(页眉可删)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指的是什么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一、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指的是什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二、如何矫治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有严重不良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

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工读学校对就读的未成年人应当严格管理和教育,针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矫治工作。

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劳动教养。

针对特殊情况的未成年人,该县政法机关联合关工委、共青团、教育部门及社区、村居帮教组织加强回访、对涉嫌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落实跟踪考察制度,落实帮教措施。

全面普查九年义务教育,对一些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失学、辍学的未成年人由相关职能部门落实专项救助资金,确保这部分未成年人能接受学校教育。

同时,积极开展系列温暖关爱和善美教育引导活动,传导社会正能量,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浅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了社会治安问题的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深入了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现今社会中,竞争激烈,资源分配不公,贫富分化加剧,造成了社会矛盾的加剧。

这种不良的社会环境使得一些未成年人产生了负面的心理和行为,容易陷入错误的道路。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的重要因素。

一些家庭中存在家庭关系不良、家暴、焦虑、压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着不良的影响,导致未成年人叛逆、攻击性强,容易陷入违法犯罪的行为。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是对未成年人行为进行调节和引导的重要场所。

但在一些学校里,教育质量低下、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交往群体以作弊、欺凌、打架等行为为主,也容易让未成年人陷入违法犯罪的行为中。

个人因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兴趣爱好,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等个人因素。

一些未成年人可能因为冲动、固执、好斗、刺激性和独立性等因素而产生违法犯罪的行为。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为了有效地解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对策。

多方合作解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需要政府、家庭和社会等多方合作。

政府可以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监管力度,加强家庭和社区教育的力度,同时也需要倡导全社会重视未成年人问题,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倡导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对未成年人尤其如此。

未成年人需要正确的人生导向、道德观念,这有赖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引导。

同时,社会上需要加强正能量的宣传,让未成年人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追求,什么是不可取的行为。

综合治理解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需要以综合治理的方式来解决,即要采用法律手段,也要运用教育、家庭等手段。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1、什么是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指违德、违纪、违法等越轨行为,也就是说,轻微违法或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不良行为划为两类:一类是不良行为;一类是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与不良行为在反社会规范这一点上没有区别,但存在程度上的差别。

前者,涉及的是道德问题;后者,涉及的是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实施的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未成年人犯罪始于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实际是一些不良习惯从轻到重的不断强化过程,若不注意用道德、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用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学生守则等来要求自己、管理自己、熏陶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法律意识,而沾染上不良习惯、不良行为,不加管束,任其发展,必然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这方面教训和事例枚不胜举,青少年朋友要注意啊!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这是一个最通俗的比喻,一个人不注意克服小毛小病,必然会变成大毛大病。

不妨我们从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加以剖析,看看不良行为的危害性,进而提高预防不良行为的自觉性。

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矫治,很容易从不良行为逐步发展到违法犯罪行为。

现列举一些不良行为发展的轨迹,请青少年朋友注意:1、吸烟——易伤害健康、诱发犯罪2、打架斗殴——易产生违法行为3、观看、收听色情、淫秽音像制品——易诱发性犯罪4、与品行不良的人交友——易近墨者黑5、携带管制刀具——易导致严重违法犯罪。

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

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

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

一般有一个从劣迹→违纪→违法→犯罪的变化过程。

不良行为的少年,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矫治,很容易从不良行为逐步发展到违法犯罪行为。

未成年人容易出现的不良行为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吸烟—弄钱—吸毒之所以把吸烟作为不良行为加以预防,一是由于未成年人无经济来源,为了达到吸烟的目的,他们会想方设法弄钱。

从司法实践来看,少年因吸烟而诱发的盗窃、抢劫犯罪屡有发生;二是吸烟容易诱发不良交友,从目前少年犯罪的特点来看,95%以上为共同犯罪,他们结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吸烟远离了正常群体的交往,而在这里找到了适度的心理平衡和共同的兴趣。

有的未成年人犯罪恰恰是从吸第一支烟开始的。

另一个更严重的倾向是,一些不法商贩和毒贩勾结,在烟卷中注入毒品,采取零卖、赊账等方式,向未成年人兜售,致使一些孩子不知不觉染上了毒瘾。

旷课、夜不归宿———易受外界侵害旷课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学习,而且在旷课的时间里很可能会因得不到有效地监护而沾染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擅自夜不归宿,一旦发生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监护,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

所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6条规定:“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所在的寄宿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

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的同意,或者在24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易产生违法行为有一些性格好斗、脾气暴躁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他们随身所带的物品,决不允许有伤人的器具,以防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持刀害人。

李强16岁时,在一次体育足球比赛中,因为哥们义气与足球队长结怨,以致大打出手。

李强打不过对方,急红了眼,掏出羊角刀,从背后将足球队长扎死。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李强因琐事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他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经法院调解其赔偿被害人致伤损失费、丧葬费等人民币14万元,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种不良行为习惯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在北京从事少年刑事审判工作19年、审判过832个失足孩子的法官妈妈尚秀云指出,家长特别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下列10种行为,因为它们是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一、夜不归宿往往使孩子处于危险境地
二、旷课是孩子走下坡路的信号
三、酗酒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促发因素
四、毒品将孩子引向毁灭
五、交友不慎容易走邪路
六、强拿硬要是犯罪的开端
七、贪小便宜容易“失足”
八、赌博是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
九、偷拿家中钱财也是不良行为
十、学坏常从抽烟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