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精选的核心概念
议论文写作之“核心概念”界定
议论文写作之“核心概念”界定作者:丁凤梅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2年第12期概念解析依据高考评分细则,“概念清”“含义明”是判断议论文合格的标准,也是立意多元、高远的关键。
考生往往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结构模式化、概念模糊化、语言空洞化的现象,致使全文缺少思想深度。
基于此,“概念明确”“表达多元”应该是议论文训练的重点。
所谓“核心概念”是指一篇文章中能够统领全文思路的关键词。
高考作文材料中往往直接或者间接地给出现一些“关键词”,这些词有的本身包含多重含义,如2022年新高考I卷的“本手”,既指“通常的方法”,又有“功夫扎实”“理解深刻”等语境意。
可见,有效提取概念,阐释概念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
文题链接格局的大小决定了做事的态度和胸襟、眼界。
往往格局大了,天大的事情也会变小,格局小了,再小的事情也会变大。
一个人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
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文题材料辩证地分析了“格局大”与“格局小”对做人、做事的影响。
在写作过程中,要辩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格局大”的特点、本质、意义。
同时,为了让立意鲜明、高远、多元,还需要有效地界定“格局”这一核心概念,深刻独到地表达自己对“格局”的理解,进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展开分析论证。
技法运用技法一:解读法所谓的解读法就是对“核心概念”进行理性阐释,用最直接的方法对其下定义、作诠释。
1.下定义下定义是用概括性的语言对事物的特点进行简单明了的表述。
比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授业”“解惑”阐明了“教师”的职责。
通常在写作中,可以用“什么是什么”“什么指的是什么”的格式,也就是“甲就是______”。
用这种方法,可以这样对上面的文题关键词“格局”下定义:格局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独特的价值判断和辩证认识,展现的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胸襟、气度。
界定核心概念 扮靓高考作文
界定核心概念扮靓高考作文作者:***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2年第12期近年来,很多高考作文题都涉及一些核心概念。
本文将以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为例,浅谈什么是核心概念,怎样界定核心概念以及界定核心概念对于写好高考议论文的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作文题中的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简而言之,就是指在作文题目中影响到审题立意准确性、影响到写作全局的关键性概念。
请看2022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
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
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通过审读题目发现,本题中的“本手”“妙手”“俗手”就是三个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影响到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影响到写作的全局,所以被称为核心概念。
又如2017年高考作文题北京卷的“纽带”、浙江卷的“三本书”、上海卷的“预测”,2018年高考作文题上海卷的“被需要”、天津卷的“器”、江苏卷的“语言”,2019年高考作文题全国Ⅰ卷的“劳动”、浙江卷的“作家”“作品”“读者”,2020年高考作文题全国新高考Ⅰ卷的“距离”“联系”,2021年高考作文题全国甲卷的“可为”“有为”、全国新高考Ⅰ卷的“强”“弱”,2022年高考作文题全国甲卷的“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全国新高考Ⅱ卷的“选择”“创造”“未来”,这些都属于核心概念。
二、怎样界定作文题中的核心概念在界定作文题中的核心概念时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必须根据作文题的特定材料、特定情境、特定要求来准确地界定核心概念的特定内涵,这样才能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二是因为作文题中的核心概念会受到特定材料、特定情境、特定要求等方面的限制,所以作文题中的核心概念的内涵并不完全等同于这个概念本身的内涵,它往往要比它本身的内涵要更小一些、更具体一些。
高考作文五大主题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考作文五大主题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题解说】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主题一:爱国、富强】一、经典名言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领袖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领袖3、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6、爱国之心,实为一国之命脉。
——蔡元培7、民智者,富强之源也。
——严复8、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
——钱伟长9、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孙中山10、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二、经典素材1、中国梦——现实的“八大”追求:美丽中国、安全中国、法治中国、公平中国、创新中国、发展中国、文明中国、廉洁中国。
2、位卑未敢忘忧国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3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怨恨的状况和原因,`````````````````````````````````````````````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7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辛弃疾提出的建议是颇有建设性的,然而朝廷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3、于右任的临终诗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深入解析高考满分作文的主旨
深入解析高考满分作文的主旨作文一直是高考中最重要的一项考试内容,也是许多学生头疼的问题。
在高考满分作文中,主旨是非常关键的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解析高考满分作文的主旨,帮助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这个重要要素。
一、主旨的定义与作用高考满分作文的主旨指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核心观点或重要主题。
它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于所要表达的内容的总括和归纳。
主旨通常体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部分,通过明确的表达将读者引入到文章的主题中。
主旨在高考满分作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文章的逻辑连贯、条理清晰,使作文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同时,主旨也是评卷老师判断作文水平和给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掌握写作主旨的技巧对于获得高分至关重要。
二、揭示主旨的方法1. 透过题材传递主题高考作文的题材一般涉及社会热点、人生感悟、科技创新等各类话题。
通过选取合适的题材,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有助于传递作者的主旨。
例如,如果题材是环境保护,那么主旨可能是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关注生态平衡等。
2. 引用名人名言名人名言有时可以很好地体现文章的主旨。
通过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作者可以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名言,并在文章中进行适当的引用和解读。
3. 表达情感态度作者在作文中表达的情感态度往往可以反映主旨。
如果文章中强调积极向上、激励人心的情感,那么主旨可能是强调人们要坚持不懈、积极向上。
如果文章表达的是批评与控诉的情感,那么主旨可能是倡导社会公正或声讨不公。
4. 提出观点与论证通过提出观点并对其进行适当论证,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主旨。
作者可以通过事实、数据、逻辑推理等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同时,论证部分也是展开文章主题的重要环节。
三、高考满分作文的主旨例析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具体解析一下高考满分作文的主旨:1. 题目:教育公平主旨:坚持教育公平,促进社会进步解析:文章可能通过分析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现象,提出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和观点,强调教育公平与社会进步的紧密关系。
2022高考作文:抓住核心概念 深挖概念内涵
抓住核心概念深挖概念内涵导入:这里所说的概念,当然是指作文题目给出的话题。
概念,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这是整体宏观的理解。
写作时,首先要理解概念内涵,这是基准。
从材料中找到时了写作的主话题,要迅速思考话题的概念,“是什么”。
在此基础之上,作文还要就对这一概念进行“落地理解”,也就找到理解这一概念的切入点,从哪一角度来论述这一概念。
对粗象的概念,进行具体地思考,找到一个切入点,精准立意。
一、找到作文材料所给出的中心话题写作文,都会有一个中心话题,这一话题往往从题目的材料中来,从题目的主题要求中来。
中心话题往往又会具体到一个词语上来,所以,对这一关键词语所指的概念内涵要有充分的理解,这是作文精准立意的前提。
从2021年高考六套试题来看,作文材料都涉及到一个核心概念。
如: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全国乙卷“立义以为的”中的“义”,全国新高考I卷的“强与弱”,全国新高考II卷书法描红中的“逆锋藏而不露、中锋不偏不倚、停笔缓缓出头”,北京卷“生不逢时、安分随时与生逢其时”,天津卷“纪念日”。
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学生写作文过不了审题关,往往扣不住中心话题,话题的核心概念抓不住,对概念的理解处在“游离”状态;即使扣住了中心话题,但对话题概念吃不透,拿不准,说不清,对概念的内涵理解不透彻。
不能深入挖掘概念的深层内涵,理解表面肤浅,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泛泛而谈,大而无当;三、感受高考真题(“抓概念、挖内涵”)例1:【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强与弱】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高考作文的核心概念
高考作文的核心概念第一篇:高考作文的核心概念高考作文的核心概念材料作文题中有时会明确显示写作的核心概念,2015年江苏卷核心概念为“智慧”,2014年江苏卷核心概念为“青春”,有时核心概念是隐藏在材料里面,需要我们弄清材料的内容挖掘出材料的含意才能把握,如2013年的江苏卷“探险者与蝴蝶”,其核心概念应是“人、自然、生态、无心之举”,根据材料内容其观点可以确定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人类要维护正常的生态秩序”以及“无心之举会影响自然生态或他人的生活状态”;再如2014年广东卷“两种照片的变化”,其隐藏的核心概念当为“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其立意可以确定为“照片变化折射出的科技进步、科技与生活、科技发展与人的心理变化”等。
所以,审题时只有弄清材料内在的、深层的内涵,挖掘出材料的核心概念,才能将立意提升到较高的层面上去,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回顾高中必修1-5每个专题前面的导言,可以提炼出一些核心概念。
必修一青春和生命青春孕育着所有的希望,十六七岁的青年,在人生的航道上,应该珍惜青春,感受多彩的生活,编织斑斓的梦想,实现精神的成长。
青春虽然美好,但你没有理由骄矜,毕竟需要汗水的浇灌;生命虽然漫长,但你没有理由挥霍,毕竟转瞬即逝,我们应让青春的精神不朽,让生命的长度延长,让生命宽度拓展。
阅读和教养杜甫诗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流芳百世的经典佳作,它们或豪放、或婉约,或绚丽,或冲淡,或典雅、或通俗,充分展示出了文学的魅力。
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有人说,文学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给人指明方向,使人向上进取,是人们的精神故乡,所以,文学是灯,它不会老。
但如今的多数青年不再做文学梦,而选择更实际的金融、财会等赚钱专业。
读《路遥文集》,心灵就会产生不止一次的震撼,我们会为高加林的不懈奋斗而呐喊助威,为刘巧珍勇敢追求爱情而拍手叫好,为孙少平不甘贫穷而昂首大笑,为田晓霞不幸遇难而悲痛欲绝……“人生,是永远无休止的奋斗”,这是路遥的绝笔,也应该是你我的座右铭。
浅谈高考作文立意中的核心素养
浅谈高考作文立意中的核心素养
高考作文是考生展现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立意上,除了要符合试题要求外,更需要富有个性特色和时代气息,并体现一定的核心素养。
本文将从自主思考、创新能力、责任感和公民素养四个方面探讨高考作文立意的核心素养。
一、自主思考
自主思考是指在面对话题时,考生能够独立思考,不受他人干扰和外界干扰,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这需要考生拥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在阅读和听取别人观点时,能够通过分析和辨别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从而形成自己有价值的见解。
创造性思维则是指面对问题时,考生具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能够快速形成新的观点和见解。
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考生具有发掘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这需要考生拥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敢于尝试的勇气。
在高考作文中,如果能够巧妙运用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或者从新的角度解释一个问题,或者通过各种创意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思维,都是创新能力的体现。
三、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考生在行动或者表达中,能够有所担当,有所承担的精神。
这需要考生有一定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并能够有所贡献、有所帮助。
在高考作文中,责任感也体现在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能够从社会、历史、人伦等多个角度去审视和思考一个问题,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有深刻的启迪。
四、公民素养
在当今社会,公民素养是指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条件。
在高考作文中,公民素养主要体现在考生对社会现状和民众需求的认识和关注上。
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和中国国家形象的文章,往往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这也是一个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可以体现的方面。
浅谈高考作文立意中的核心素养
浅谈高考作文立意中的核心素养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考生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其评分将直接影响考生的总成绩和升学机会。
而作文立意的核心素养则是考生文章的灵魂,决定着文章能否展现出高深的思想,有深度的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高考作文立意中的核心素养进行浅谈,以期给考生朋友们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一个好的高考作文立意应该有独特性。
独特性是指作文的立意在题材选择上要与众不同,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在面对高考作文的题目时,考生不妨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与众不同的题材来展开思考,这样的立意才会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好的高考作文立意应该有深度。
深度是指作文的立意在内容上要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考生在选择立意时,应该尽量避免陈词滥调和老生常谈的内容,而是要从独特的角度去解读题目,展示自己对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只有内容有深度,作文才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感动。
一个好的高考作文立意应该有广度。
广度是指作文的立意在拓展展开时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视野。
考生在选择立意时,要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阅读和学习经验,这样才能够在作文中融合各种知识和观点,展示出自己的广博学识和开阔视野。
只有拥有广度,作文才能够显得内容充实和有说服力。
一个好的高考作文立意应该有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作文的立意要与考生的实际经历和体验相符合,不能虚构和牵强。
考生在选择立意时,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展示自己真实思想和感受的立意,这样的作文才能够让人相信和感动。
只有真实性,作文才能够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渗透。
高考作文立意中的核心素养包括独特性、深度、广度和真实性。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这些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以期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
祝愿广大考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理想的大学。
高考作文写作的五大核心要点
高考作文写作的五大核心要点高考作文写作的五大核心要点在高考的舞台上,作文是一块重要的砝码。
每一篇作文都需要展现考生的思维深度和文字驾驭能力。
面对这一挑战,掌握五大核心要点将是每一个考生成功的关键。
以下便是这五大要点,它们犹如指引航程的灯塔,为考生的写作之路提供了方向。
首先,主题的明确性是成功作文的基石。
无论题目如何变化,作文的核心要素始终是围绕主题展开。
一个清晰、明确的主题能使文章的逻辑结构更加紧凑。
考生在写作之前,应充分理解题目要求,思考主题的内涵,避免偏离中心。
题目可以是某种观点的论证,也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无论是哪种形式,主题的明确性都能让文章的论述更加集中,有力。
其次,内容的充实与丰富是提升作文质量的关键。
高分作文不仅需要有明确的主题,还应具备充分的论据和细节。
通过丰富的例证、详实的数据或生动的描述来支撑论点,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考生应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广泛阅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这种准备不仅能提升写作水平,也能在考试时更加得心应手。
逻辑结构的严谨性是高考作文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
作文的结构应清晰明了,层次分明。
一个合理的结构能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流畅,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作者的观点。
常见的结构模式包括引言、论证、结论等部分,每一部分都应有明确的功能和作用。
引言部分需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核心论点;论证部分则需要详细展开观点,并通过具体事例加以说明;结论部分则要总结论点,并对全文进行升华。
确保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是作文逻辑严谨性的体现。
语言的准确与生动同样至关重要。
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清晰的思路,还需要有得体的语言来表达。
准确的用词和生动的描写能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考生应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注重语言的积累,避免使用过于简单或模糊的词汇。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具魅力。
然而,语言的运用需符合实际,不宜过度追求华丽,而忽略了内容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阐释核心概念
阐释方法
思维路径
语言范式
阐释外延 用列举事物类别、内容或者 标志词多为:“或”、“有”、“还有”、“包括”“无
举例子等来厘清概念。具体 非”“是”等等。
写作中,我们可以列举部分
考场之中,我们也不必苛求对概念范畴做最细致的划分,
分类及内容,便于后文阐述。同样容许有自己的理解,只为后文服务,无需大而全的列举。
【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
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 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 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 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 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8月开学联考】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多。这是否意味着我们
越来越难做出判断?
范文1:理性甄别信息,助力作出判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我们知晓的越来越多,只要对其进行甄别与思考,就能帮助 我们出正确的判断。
信息时代,我们“知道”的不仅仅是越来越多的信息,对诸多问题探讨的深度与广 度也今非昔比。“判断”既指对事物性质作出的定性,也指我们在对海量问题思考后 的选择。……
高 8月开学考 三 周日测1
强与弱 有为与可为 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
得与失 本手妙手俗手 选择.创造.未来 《红楼梦》题匾 移用、化用、独创 双奥之城:“跨越,再跨越” 一枝独秀和百花齐放
高考满分作文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高考满分作文的核心要素有哪些一提到高考满分作文,那可真是让人又羡慕又好奇。
到底是啥魔法让那些作文能在众多考卷中脱颖而出,拿到满分的荣耀呢?今儿个,我就来跟您唠唠我所琢磨出来的那些核心要素。
先来说说立意。
这就好比建房子得先打牢地基一样,作文的立意就是那个基础。
立意得新颖、深刻,还得有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比如说,大家都在写要勇敢追梦,可你要是能写出在追梦的过程中如何平衡现实与理想,如何坚守初心不被外界干扰,那这立意瞬间就高级了不少。
我记得有一年高考,作文题目是关于“挫折”的,大部分同学都在写自己如何克服挫折变得坚强,有一位考生却另辟蹊径,他写的是挫折对于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让人成长,更是让人懂得珍惜和感恩。
这立意一出来,就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再讲讲内容。
内容充实那是必须的,可这充实不是说把一堆事例和名人名言塞进去就完事儿了,得有血有肉,有细节,让人读着仿佛能身临其境。
就像我有一次参加学校的作文比赛,写的是“雨中的回忆”。
我就详细描述了那雨滴打在窗户上的样子,“雨滴们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争先恐后地往玻璃上扑,然后顺着玻璃滑下来,留下一道道弯弯曲曲的水痕。
”还写了我在雨中看到的一个卖水果的阿姨,“她穿着一件深蓝色的雨衣,雨水顺着帽檐不停地往下滴,她的脸上满是焦急,不停地张望着路上的行人,希望能多卖出一些水果。
”这些细节让整个场景都活灵活现起来。
结构也很重要。
得有清晰的条理,开头引人入胜,中间论述充分,结尾有力。
比如说可以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者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开头,像“你有没有想过,一只蝴蝶的振翅,可能会引发一场风暴?”然后在中间通过不同的角度和事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在结尾处总结升华,“所以,让我们珍惜每一次微小的改变,因为它们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影响。
”这样的结构就会让整篇作文层次分明,读起来很顺畅。
语言表达就像是给作文穿上漂亮的衣服。
用词准确、生动那是基本的,要是能再有点修辞手法,那就更出彩了。
2024届高考写作之阐释核心概念
写作之阐释核心概念界定核心概念是审题立意之根本,是议论说理的逻辑起点,是缜密行文的中心。
核心概念诠释缺位或误解会偏离题意思辨型作文,在两层或多层关系的辨证分析中,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是进行思辨的基础。
找不到不同概念的本质区别,思辨就没有针对性,更没有深刻性可言;辨析、厘定核心概念的过程,也是进一步确定其内涵、圈定其范围,化大为小、化宽为窄、化虚为实的过程。
理解其内涵,就是要定性,就是明确其特征与属性。
而概念所展现出来的特征有很多,其中有些特征是本质性的,使一概念区别于另一概念。
只有抓住其本质特征,才能将立意立得极精准、深刻。
痛点:当前存在问题过不了审题关,往往扣不住中心话题,抓不住核心概念,对概念的理解处在“游离”状态;即使扣住了中心话题,但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较为肤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挖掘概念的深层内涵;能够抓住关键词,但找不到写作方向及合适的切入点,泛泛而谈,大而无当。
探究每组句子的规律、特点,归纳核心概念阐释的方法。
第一人物事例阐释法【2022全国新高考1卷】“本手,妙手、俗手”“本手”是路遥在动笔写《平凡的世界》前认认真真在陕北窑洞里整理十年报纸的无限耐心;是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前张艺谋团队对创意理念、数字科技与舞台调度的不懈探讨。
【2023届C8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联考】“进退达”“退”是谢安蛰居数年磨炼心志,陶潜隐于田间成文坛之大宗。
[解读]人物事例阐释法就是运用知名度高或在某一领域公认的人物事例来阐明“核心概念”的方法。
人的精神、行为往往就是“最有力的论证”方式,抽象的阐释和深奥的理论,通过名人的行为或言论,变得具体化、“可视化”,能够让议论变得深人浅出,既通俗易懂又简洁有力。
但在人物事例法的运用过程中,须根据所要论述的“核心概念”选择公认的、不具歧义的人物事例,同时要扣住材料的重心。
只有选准、选对人物及事例,才能使高中议论文精准正确、无可辩驳,甚至引起共鸣,达到“深刻”的目的。
第二引用阐释法【2022全国新高考1卷】“本手,妙手、俗手”文学创作的“本手”,是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是方干“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是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浅谈高考材料作文核心概念的界定
浅谈高考材料作文核心概念的界定在高考考试中,材料作文是高考语文考试固定的组成部分,它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提示准确理解,把握住材料精神,以引导其他考试内容的发展。
但是,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主要关注“高考材料作文核心概念的界定”。
那么,高考材料作文的核心概念到底是什么?它又具有怎样的特点?首先,可以说,高考材料作文的核心概念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它涉及到学生们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考试中需要考察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能力,以此来确定考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
其次,高考材料作文的核心概念应该具有关联性,也就是学生应该熟悉材料所涉及的话题,以及文字表达中使用的相关知识,以便让考题的内容更加紧凑、有条理,考生也能够更轻松的理解语义,更有效的把握写作要点。
此外,高考材料作文的核心概念也应该具有明确性,即考生在写作中要把握主旨,尽量将内容具体明确,做到不唐突,同时表达得清楚、流畅,绝不能让考官费解。
从以上可以看出,高考材料作文的核心概念有三个基本特征:实践性、关联性和明确性。
而对于考生来说,要想在高考材料作文中取得好成绩,第一要求就是把握好这三个特征,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提示,把握住材料内容、独特性和作文主旨,注意特定的表达方式,进行恰当的思考和逻辑推理,从而把握住本次作文的核心概念。
高考材料作文写作关键在于考试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尤其是背诵典型的材料作文,多积累文字功底和修辞手法,以及积累丰富的素材。
另外,还要关注各类考试政策和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改变思维定势。
最后,考生应该经常练习,多多钻研,以增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才能更好的应对考试,满足考官的要求,取得理想的成绩。
综上所述,高考材料作文核心概念界定为:高考材料作文的核心概念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关联性和明确性,考生要认真把握住材料精神,根据考题要求,准确理解材料,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功底,以最大可能发挥全部的水平。
对高考作文中核心概念的界定
对高考作文中核心概念的界定作者:于淼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1年第07期江苏省高考作文十分注重考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必须清楚解释自己理解的语言内涵,使其有“立足之地”。
进行作文核心概念的界定,不仅需要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还需要做到“由大变小”“由虚到实”。
多年来,江苏省高考作文题一直以命题作文为主,其中常常涉及“关键词”或“核心概念”,并且其在不斷发展中产生了许多新的形式,更为贴合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具体要求。
就拿最近的2020年高考来讲,其在给出相应的材料后,要求学生自选角度拟题与写作,这与往年的作文题不同,该题很难提炼出类似于“和而不同”“车”“语言”等核心词,而是设置了一个具有多种可能与复杂联系的话语情境,但更加贴合学生的独特生活体验,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立意角度与思维空间。
当然,这是一种考查形势,仍需培养学生总结和界定核概念的能力。
一、限定概念内涵在进行核心词语(组)概念的界定时,我们可引导学生采取限定概念内涵的方式,使写作对象更为具体,同时让学生展开更为深刻的思考与更为集中的写作。
就以2020年的高考作文题为例,题目具体内容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通过分析整个作文材料,我们可发现“同”字为本次命题的核心概念,题目第一句便对“同”展开了基本定义,讲的就是“求同”,后面的内容则强调了同类信息给人以塑造作用。
当然,虽然同类信息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不同的,若学生理解与命题人的初衷差距太大,那么便会在逻辑上出现较大漏洞。
对此,我们应当“化大为小”,对“同”概念的内涵进行合理限定,如“志同道合”“共同语言”“文化认同”等,让学生自行选择表述的方式。
高考语文论述文写作中核心概念的运用
高考语文论述文写作中核心概念的运用概念是思维的起点,是构成判断和论证的最基本元素。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概念,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同样,在议论文写作中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至关重要。
对于那些含有核心概念的作文题来说,它几乎决定着审题的成败和立意的深刻与否;在写作过程中,它也是论证是否深入、说理是否透彻的标志之一。
编写此节的目的,就是让考生认识到概念在审题与写作中的重要性,有意识地运用概念使论证更加深入、完美。
作文题呈现:(2017·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场佳作单车下的一带一路河南一考生若把国际社会比作缤纷色板,那么中国关键词便是其中几抹跃动的亮色。
小.到社会生活共享单车....,巍巍新时代的中国形象跃然纸上。
一“小”一“大”,....,大.至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引出本文的两个关键词语。
叮咚提示音响,车锁应声而解,足蹬踏板,在熙攘的街道上留下明快的橙色身影。
这是共享单车对我们生活的改变。
有人说,共享单车不只是一种新的出行方式,更是新生信任经济的典型代表。
它体现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了互联网,移动支付的普及,更标志着中国诚信..建设的成就。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信.,是中国公民血脉中的表达,它流动着,跃动着,千百年来在社会上形成了和谐的氛围。
在今天,中国人民之信.,通过共享单车,传递给了世界。
借“有人说”,揭示“共享单车”的内涵:新生信任经济的典型代表。
“信”“诚信”词语的反复使用,揭示了“共享单车”的特征内涵。
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其内部情况的外延。
2023届高三作文备考策略:抓住核心概念+深挖概念内涵
2023届高三作文备考策略:抓住核心概念深挖概念内涵思辨关系,是材料型作文的共性。
考生审题时首先要抓住材料,结合材料语境理解话题内涵,然后跳出材料本身,发挥想象,延伸到其比喻义、象征义,联系社会和人生,参悟出其中所包含的处世哲理。
在两层或多层关系的辨证分析中,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是进行思辨的基础;找不到不同概念的本质区别,思辨就没有针对性,更没有深刻性可言。
可以这样说,材料是引子,任务为本真;材料是现象(自然、文化),任务是寓意(社会、人生);材料是形,任务是神;材料是“移过来”,任务是“说开去”。
不少学生写作文过不了审题关,往往扣不住中心话题,话题的核心概念抓不住,对概念的理解处在“游离”状态;即使扣住了中心话题,可对话题概内涵理解吃不透,拿不准,说不清;不能深入挖掘概念的深层内涵,理解表面肤浅,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泛泛而谈,大而无当。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品读材料,从关键句子中“扣”出作文话题作文第一步,就是要品读作文材料。
先有材料,后有作文;作文立意起源于材料,依据于材料。
材料作文会有一个中心话题,写作话题当从作文材料中提取。
审读作文材料的关键在于两点:抓住关键词,紧扣关键句。
无论什么材料,都要抓住关键词,扣关键句。
因为关键词中有作文话题,关键句中有命题指向。
例1【2022高考全国甲卷:“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情境独创”】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
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
“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高考作文的核心概念
材料作文题中有时会明确显示写作的核心概念,2015年江苏卷核心概念为“智慧”,2014年江苏卷核心概念为“青春”,有时核心概念是隐藏在材料里面,需要我们弄清材料的内容挖掘出材
;再如
青春孕育着所有的希望,十六七岁的青年,在人生的航道上,应该珍惜青春,感受多彩的生活,编织斑斓的梦想,实现精神的成长。
青春虽然美好,但你没有理由骄矜,毕竟需要汗水的浇灌;生命虽然漫长,但你没有理由挥霍,毕竟转瞬即逝,我们应让青
春的精神不朽,让生命的长度延长,让生命宽度拓展。
阅读和教养
杜甫诗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流芳百世的经典佳作,它们或豪放、或婉约,或绚丽,或冲淡,或典雅、或通俗,充分展示出了文学的魅力。
现在为什么要提倡阅读经典作品?当下的阅读状况如何?让书籍成为你精神的家园,让流浪的心灵回归安宁的世界,请坚守人类心灵的栖息地。
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教养,为什么人需
要不断的反省自己?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现在,是我们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了。
家和家园
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
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溶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成
不忘国,不忘家,他们懂得家对他们的意义有多重要,也明白他们的回国是为了给后代创造一个更好的家。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
但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
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
人类的灵魂深处有哪些精神家园可以庇护我们浮躁的心?
心若没了归宿,到哪里都是流浪。
沧海霁月,迁客骚人,把心伴于真纯,安于恬然,归于宁静。
林和靖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幽静中找到了一个真纯的世界供心灵栖居;陶渊明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益进步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深切关注。
柴静,让2015春天不再寂静。
柴静推出的雾霾调查报告《穹顶之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当今社会,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丰盈带给我们更多感官的享
受。
然而,过度的开发让我们的环境不堪重负:污染的河水、重度的雾霾、恶化的气候、不断减少的物种……这一幕幕不得不令人深思,可持续发展人人有责,推进生态文明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看到《穹顶之下》中的那些镜头,那些数字,或许有人无法淡定,或许有人压抑困惑,但在感动、震撼之余,仍心怀希望,
个体和世界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
敬畏生命,善待生灵,热爱生活,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到丰富的世界中去,生活才更加精彩,人生才更有价值!
还记得?小花对牡丹说/我开故我在/待到百花齐放时/也就不再有我在
星星对星座说/我亮故我在/待到星斗满天时/也就不再有我在
溪水对江河说/我流故我在/待到百川归海时/也就
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今天是一个崇尚快捷的时代,“快”无处不在,信息有“快报”“快讯”“快信”,传递有“快递”“快运”“快件”,出行有“快车”“快艇”“高铁”,唱歌有“快歌”,摄影有“快照”,婚姻有“闪
婚”,写作有“快枪手”,餐饮有“快餐面”,连购物都时兴“秒杀”。
被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所“绑架”的现代机械人生,为了“跟上”机器的节奏、赶上社会的步伐,而不得不“赶时间”,“赶地铁”“赶考试”“赶应酬”“出名趁早”“培训趁小”……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匆忙人生”,人们被动地与时间赛跑,但却未必能赢
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只要人格高尚,平凡的人也和伟大的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
马克思说: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
站起来吧!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必须坚守,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基因。
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就会萎靡不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如果长满杂草,这个民族就会意志消沉,无所适从。
会如“秦皇汉武”般,成为教科书或者词典里的一个词条。
对此,我们只能感慨:一个没有深厚、绵远文化的民族是可怜的,但有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更是可悲的。
当我们仍在清明寄托哀思的时候,当我们仍在圆月下享受团
聚的时候,当我们仍去登高采菊的时候,当牛郎织女的凄美柔情仍被我们津津乐道的时候,我们便可以由衷地微笑,便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依旧是那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独一无二的民族,民族文化离我们依旧很近,我们现在“拾起”它还不算晚!
情,就不会有对理想的憧憬;没有高尚的感情,就不会有大写的人。
必修五
人类与科学
科学既是反映现实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知识,又是人类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
在对科学的探求中,人类表现出非凡的智慧,不但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且不断开创出和谐而优美的境界。
热爱科学的人们不仅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与探索的无穷乐趣,更能养成科学的精神。
人类总是与
法则!”
这句镌刻在人类思想史上的话语很精当地为人类摆脱尴尬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角——坚持自然真理与思想的道德法则。
也许这样,人类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长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
想的苇草。
哈佛图书馆遭受大火肆虐,唯一存在的珍本却是一名学生违规带出的。
在规则和道德之间,哈佛校长毅然选择了规则,开除了那个学生。
星空之所以绚丽夺目,是因为它引起心灵感性的共鸣;法则
补充:视野
春暖花开之际,人们的视野满是五彩缤纷;秋风瑟瑟之时,人们的视野里尽是衰草枯枝。
在生命长旅的某一处,每个人所处的背景不同、性格不同,心态就不同,视野范围也就不同。
青蛙在井底,是井口限制了它的视野。
人的“井口”其实就是心中那种封闭的文化观念,因为骄傲自大、唯我独尊,人成了“井底之蛙”,只有扩大视野,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才不会夜郎自大。
林则徐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他的视野无疑是广阔
疾苦,体味多少深明大义,仰望过多少道德丰碑!我们的视野由此展开。
视野的广度,决定你行动的力度;视野的广度,决定你仰望的高度;视野的广度,决定你生命的深度!扩展你的视野,延伸
你的生命,世界由此美丽!
如何扩展自己的视野,荀子教导我们要学会“善假于物”方能纳“千里”于视野之内,“用心一也”,方能上穷碧空下至黄泉,见别人所未见。
以上核心概念或话题,它们源自于必修1-5每个专题的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