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作业1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平时作业(第一三章)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机构单位增加值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
其核算方法有两种:①生产法:机构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②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二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指一个产业部门的全部基层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之和,其核算方法有以下两种:①生产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二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②收入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二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从生产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国内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各部门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构成的,也就是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相加之和;从使用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是被用于同期全社会的最终使用:积累和消费。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 ^一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五”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二548401五”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5 182321="5.32%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主要统计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和全国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和构成、名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B;2、A;3、D;4、D;5、A;6、D;7、A;8、D;9、C;10、D;11、D;12、C;13、B、14;A;15、C;16、D;17、C(二)多项选择题1、ABCE;2、BCD;3、ABCDE;4、ABD;5、ABCD;6、ABD(三)名词解释1、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经济流量和存量,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3、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4、生产,是指生产者利用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消耗,创造出新的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5、中间消耗,是指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6、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四)简答题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什么?答:(1)从总体上说,目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监测、分析、比较,为制定和分析政策及宏观调控管理服务;(2)从内容上说,是揭示运行系统的主要经济功能及相互联系;(3)从方法上说,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实现对运行系统的描述;(4)从发展上说,国民经济核算将是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简述三等价原则。
答:(1)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2)一国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的国民原始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等;(3)初次分配、再分配会改变机构单位之间的收入比例关系,但并不改变其价值总量。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第一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答案(第一、二章)(仅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I、B 2、A 3、D 4、C 5、A 6、D 7、A 8、D 9、C 10、DII、D12、C 13、B 14、A 15、C 16、D 17、C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BCD3、ABCDE4、ABD5、AB6、B 7 、ABD三、简答题1、简述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的关系。
(1))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2)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
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
2、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 1 )小型工具。
一般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3、试举例说明生产帐户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生产账户是账户序列的第一账户,它的设置在于通过账户形式反映生产过程及其结果的总量特征。
其一般形式如下:它概括地表现了生产核算的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或收入法,生产账户的右方为来源,其内容只包括总产出一项。
账户的左方为使用,列示了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其中,增加值又分列了按收入法计算所包括的四项内容。
生产总量账户既反映生产的过程,又反映生产的结果。
它的作用表现为:(1)生产所形成的收入被结转到后续账户中,将对其它账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例如,由于平衡工程既可按总额计算,又可按净额计算,这样,在其后的账户中与增加值有关的平衡项如营业盈余,混合收入、初次分配收入余额也按总额和净额计算。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答案(第一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答案(第一、二章)(仅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B2、A3、D4、C5、A6、D7、A8、D9、C 10、D11、D 12、C 13、B 14、A 15、C 16、D 17、C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BCD3、ABCDE4、ABD5、AB6、B7、ABD三、简答题1、简述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的关系。
(1))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2)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
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
2、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1)小型工具。
一般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3、试举例说明生产帐户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生产账户是账户序列的第一账户,它的设置在于通过账户形式反映生产过程及其结果的总量特征。
其一般形式如下:生产帐户单位:亿元它概括地表现了生产核算的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或收入法,生产账户的右方为来源,其内容只包括总产出一项。
账户的左方为使用,列示了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其中,增加值又分列了按收入法计算所包括的四项内容。
生产总量账户既反映生产的过程,又反映生产的结果。
它的作用表现为:(1)生产所形成的收入被结转到后续账户中,将对其它账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例如,由于平衡项目既可按总额计算,又可按净额计算,这样,在其后的账户中与增加值有关的平衡项如营业盈余,混合收入、初次分配收入余额也按总额和净额计算。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1答案
(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
容是什么?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九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
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1)从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出发测度生产成果的价值,是 指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部分进行计 算,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一般称为增加 值。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 投入 收入法(分配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这折旧+ 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方法与机构单位一致。 (2)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
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115.32%
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投入产出表、 资金流量表及国际收支概况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是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根据不 同产业部门、不同支出构成的特点和资料来源情况而采用不同 方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加上来 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求得的。 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最后一年数据不是最终 数,还会发生变动; 如果遇到普查年,在能够获得更详细的基 础资料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历史数据也会发生变动。 1995年,根据第一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结果,对国内生产总值 的历史数据做了调整,年鉴中的数据是调整以后的数据。 年鉴所列分地区的数据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 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各地区数据相加不等于全国总计。 第二部分 投入产出表 中国1997年投入产出表是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编 制的。 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它是根据 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纵横交叉组成的 一张棋盘式平衡表。它可以用来揭示部门间经济技术的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 第三部分 资金流量表 我国资金流量表表式与国际上通用的表式相似,是机构部
2021年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答案第一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答案(第一、二章)(仅供参照)一、单项选取题1、B2、A3、D4、C5、A6、D7、A8、D9、C 10、D11、D 12、C 13、B 14、A 15、C 16、D 17、C二、多项选取题1、ABCDE2、BCD3、ABCDE4、ABD5、AB6、B7、ABD三、简答题1、简述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关系。
(1))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肩负债,可以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她实体进行交易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拟定基本核算单位。
(2)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从属关系。
一种机构单位可以包括一种或各种完整基层单位,而一种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种机构单位。
2、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区别?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非耐用货品和服务价值。
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区别:(1)小型工具。
普通是价值低于200元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办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3、试举例阐明生产帐户基本构造和作用。
生产账户是账户序列第一账户,它设立在于通过账户形式反映生产过程及其成果总量特性。
其普通形式如下:生产帐户单位:亿元它概括地体现了生产核算增长值两种计算办法:生产法和分派法或收入法,生产账户右方为来源,其内容只涉及总产出一项。
账户左方为使用,列示了中间消耗和增长值。
其中,增长值又分列了按收入法计算所涉及四项内容。
生产总量账户既反映生产过程,又反映生产成果。
它作用体现为:(1)生产所形成收入被结转到后续账户中,将对其他账户产生相称大影响。
例如,由于平衡项目既可按总额计算,又可按净额计算,这样,在其后账户中与增长值关于平衡项如营业盈余,混合收入、初次分派收入余额也按总额和净额计算。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 1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 1参考答案(第一~三章)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答: 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答: 国内生产总值是为了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成果而设计的统计指标或经济变量。
英文简称为GDP。
国内生产总值所核算的最终产品,从实物构成看包括三部分:用于最终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用于总积累的生产资料,包括用于替换固定资产磨损部分的生产资料;净出口的货物及服务。
国内生产总值不仅体现为所有社会最终产品的完全价值(C+V+M)之和,从价值构成看,它还体现为参加社会最终产品生产的所有单位的新创造价值和固定资本消耗费用之和,既增加值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
所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相对应地也就有三种方法:生产法、分配法(收入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1.生产法。
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具体计算是在计算出部门增加值的基础上,将所有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得国内生产总值。
用公式表示为: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的增加值=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中间消耗2.收入法。
从增加值的初次分配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具体项目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及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解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1)小型工具。
一般是价值低于 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2、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试将以上所列指标按生产成果价值测度的分类进行划分:(3)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解答:(1)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2)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包括两种:一个是以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测度,一般称为总产值或总产出,另一种是以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测度,一般称为增加值。
生产成果的总产值或总产出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价值,具体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它与经济学中一般表示的(C+V+M)的总价值或总产出是一致的。
全年粮食产量属于全部价值的范畴。
从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出发测度生产成果的价值,是指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新增加的价值部分进行计算,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解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1)小型工具。
一般是价值低于 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2、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试将以上所列指标按生产成果价值测度的分类进行划分:(3)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解答:(1)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2)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包括两种:一个是以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测度,一般称为总产值或总产出,另一种是以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测度,一般称为增加值。
生产成果的总产值或总产出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价值,具体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它与经济学中一般表示的(C+V+M)的总价值或总产出是一致的。
全年粮食产量属于全部价值的范畴。
从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出发测度生产成果的价值,是指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新增加的价值部分进行计算,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1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1答案(第一章~第三章)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 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九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1)从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出发测度生产成果的价值,是指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部分进行计算,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一般称为增加值。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分配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这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方法与机构单位一致。
(2)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
从生产角度来考察国内生产总值,表示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从使用角度考察国内生产总值,表示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从分配角度考察国内生产总值,表示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
(3)粮食产量的平均发展速度=%9.10046251484015= 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32.115894041823215=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及国际收支概况四个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是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根据不同产业部门、不同支出构成的特点和资料来源情况而采用不同方法计算的。
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它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纵横交叉组成的一张棋盘式平衡表。
它可以用来揭示部门间经济技术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
资金流量表是机构部门与交易项目的矩阵表式,主栏为交易项目,宾栏为机构部门。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1-4)整理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1答案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15分)(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1) 增加值是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加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
机构单位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有生产法和收入法。
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有生产法和分配法。
(2)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进行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三个角度理解1 生产过程或生产成果价值总量。
2 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价值总量。
3 生产过程结果的收入分配的收入总量。
(3){48401/46251,按X^Y(1/5)或科学型(打勾Inv 先5再等于既出结果)}×100%=100.91182321/89404=2.03929 按X^Y下(1/5)=0.2=1.1531×100%=115.31%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主要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
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及资本形成金融资产和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二、计算分析题:1、.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
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
该企业2003年增加值=劳动报酬32亿元+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生产税净额8亿元+营业盈余21亿元=65亿元2、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1)总产出15000亿元;(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4)出口1200亿元;(5)进口106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8)生产税610亿元;(9)生产补贴15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最新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作业1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1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三章)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
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 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51%2. 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答案(第一、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答案(第一、二章)(仅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B2、A3、D4、D5、A6、D7、A8、D9、C 10、D11、D 12、C 13、B 14、A 15、C 16、D 17、C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BCD3、ABCDE4、ABD5、AB6、BCD7、ABD三、简答题1、简述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的关系。
(1))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2)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
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
2、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1)小型工具。
一般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3、试举例说明生产帐户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生产账户是账户序列的第一账户,它的设置在于通过账户形式反映生产过程及其结果的总量特征。
其一般形式如下:它概括地表现了生产核算的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或收入法,生产账户的右方为来源,其内容只包括总产出一项。
账户的左方为使用,列示了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其中,增加值又分列了按收入法计算所包括的四项内容。
生产总量账户既反映生产的过程,又反映生产的结果。
它的作用表现为:(1)生产所形成的收入被结转到后续账户中,将对其它账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例如,由于平衡工程既可按总额计算,又可按净额计算,这样,在其后的账户中与增加值有关的平衡项如营业盈余,混合收入、初次分配收入余额也按总额和净额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 1参考答案(第一~三章)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答: 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答: 国内生产总值是为了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成果而设计的统计指标或经济变量。
英文简称为GDP。
国内生产总值所核算的最终产品,从实物构成看包括三部分:用于最终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用于总积累的生产资料,包括用于替换固定资产磨损部分的生产资料;净出口的货物及服务。
国内生产总值不仅体现为所有社会最终产品的完全价值(C+V+M)之和,从价值构成看,它还体现为参加社会最终产品生产的所有单位的新创造价值和固定资本消耗费用之和,既增加值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
所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相对应地也就有三种方法:生产法、分配法(收入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1.生产法。
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具体计算是在计算出部门增加值的基础上,将所有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得国内生产总值。
用公式表示为: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的增加值=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中间消耗2.收入法。
从增加值的初次分配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具体项目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及营业盈余。
把所有产业部门(机构部门)的上述项目加总起来,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用公式表达为: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支出法。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国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可用于以下方面:被国内常住单位使用,包括用于消费和投资;出口到国外。
由于国内使用包括—部分产品,故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应该是出口减去进口的净值。
用公式表达为: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十总投资+净出口(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 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2. 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主要统计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和全国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
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耗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二、计算分析题【第1题】解:企业2003年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2+4+8+21=65(亿元)【第2题】解:(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生产法)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4713亿元)(收入法)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40-(610-15)=2972(亿元)(2)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单位:亿元【第3题】解:(1)国内生产总值、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及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如下表:(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3)各项分析如下: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
本期间内,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从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看,最终消费占据比例最大,其次是资本形成总额。
净出口为正,说明出口大于进口,数值逐年有所增加。
本期间内,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降低,表明我国消费的相对地位有所回落。
(最终消费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
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但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本期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提高。
表明我国投资比重增大。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2参考答案(第四章———第六章)一、简答题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
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2、合收入出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账户中“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
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
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
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及其经济意义。
答:表格中数据可以从中查找。
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从形成过程上看,它是各部门原始收入加减该部门应收和应付转移收支后的余额,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从去向看,它是各部门当期获得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食品消费支出/居民个人最终消费支出经济意义:其数值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断呈下降趋势。
这一系数的高低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衡量一国居民生活水平富强程度的标准。
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恩格尔系数>60%生活绝对贫困; 恩格尔系数为50%-60%为勉强度日,恩格尔系数为40%-50%为小康水平, 恩格尔系数为20%-40%为富裕,恩格尔系数<20%为最富裕.4.试依据资本账户的平均项(净货出或净借入)与金融账户的平均项(净金融投资或金融负债)之间的关系,说明金融账户在经济交易流量核算中所处的位置。
答:资本帐户与金融帐户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资本帐户与金融帐户的联系在于后者解释了前者记录的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金融帐户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和资本帐户密切联系,解释了各机构部门在非金融交易中形成的资金盈余之去向和资金短缺之来源,是使所有经济交易帐户得以终结的帐户。
(2)记录了金融资产、负债存量因经济交易而发生的变动量。
(3)综合反映了一国金融市场的总体状况及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状况。
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出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
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账户。
解:(1)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680-256-(86-6)=345(亿元)42=341(亿元)(2)原始收入=营业盈余+财产收入-财产支出=345+38-(3)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341+0-(7+3+43)=288(亿元)2.(1).根据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
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元 消费率:消费率=人均最终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3.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非金融企业机构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解:根据题目中资料可知,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562亿元。
侧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即: 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368-89=935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4.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