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最后的那些传奇人物

合集下载

湘西著名的历史故事

湘西著名的历史故事

湘西著名的历史故事
1. 凤凰古城的传说:关于凤凰古城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名叫“白衣女子”的传奇人物。

据传,她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被称为“凤凰精神”。

这个故事讲述了白衣女子和她的爱情,以及她被追杀和最终自杀的悲惨结局。

2. 白水河的传说:白水河位于湘西北部,是一条神秘的河流。

传说中,河底聚集了很多美丽的仙女,经常在水面上起舞。

还有一些神话传说称白水河是仙女们的宫殿。

3. 善化市的传说:这个故事以善化市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大明朝的将领在此地与蛮族相抗衡的故事。

据传,这个将领在一次战役中用自己的血为大明朝的胜利留下了一片纪念血池。

4. 砚山镇的传说: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叫许巢的人和他的家族在砚山镇上建立家族业的故事。

故事中许巢通过努力工作和经商,最后成为了当地的土豪,并与当地权贵争斗。

5. 杨家界的传说:杨家界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岳景区之一。

传说中,杨家界是一群侠义志士之间的争斗地。

还有一些神话传说称杨家界是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

名人名家紫

名人名家紫

凤凰县的名人名家郑国鸿郑国鸿,一代抗英名将,中华民族英雄。

1777年(清乾隆三十八年)出生在湖南凤凰县城。

字雷堂,十八岁那年,承袭世职云骑尉。

田兴恕田兴恕、字忠善,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出生在古城凤凰乡下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随母迁入县城城北擂草坡“兵的庙”栖身,靠割马草为生。

熊希龄熊希龄,字秉三、人称“熊凤凰”。

1870年出生于凤凰,1937年病逝于香港。

熊希龄少年聪敏,12岁随身为清朝武官的父亲到杭州朱其懿门下就读,一次,朱先生以“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为上联令学生答对,小希龄以“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应对而获得满堂喝彩,被誉为“凤凰神童”。

陈渠珍陈渠珍,号玉鍪,1882年9月生于凤凰县城。

七岁入私塾,十四岁就读于本县名儒聂简堂学馆,十六岁考入正江明山书院,1906年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

因加入同盟会、被清搜捕潜回家乡凤凰。

沈从文沈从文,苗族,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1902年12月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他在故乡的小城渡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7年到1922年随土著部队飘游在湘西沅水流域。

1923年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靠写作谋生。

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益州报》文艺副刊主编。

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9年至194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1988年5月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

沈从文一生为人朴厚、治学严谨,著述甚丰。

他的作品被译成日语、英语、俄语等在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40多个国家出版,并被日本、美国、韩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

沈从文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

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特别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凤凰古城的奇闻趣事

凤凰古城的奇闻趣事

凤凰古城的奇闻趣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凤凰古城,坐落于湖南西南部,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古城之一。

凤凰古城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有许多奇闻趣事让人津津乐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凤凰古城的奇闻趣事。

一、鬼斧神工的石门凤凰古城的城门叫做石门,据说是由一块巨大的石头凿成的。

这块石头形状奇特,似乎是鬼斧神工所凿,因此被称为“鬼斧神工的石门”。

传说这块石门有着神秘的力量,能够守护古城不受邪恶侵袭。

每到春节和其他重要节日,当地居民都会在石门前祭拜祈求平安。

二、神秘的祠堂凤凰古城有许多古老的祠堂,其中最著名的是地藏庵。

地藏庵建于明代,主要供奉地藏菩萨。

据说地藏庵里有一块神秘的石碑,上面刻有一些古老的文字,内容令人费解。

有人传言这块石碑是古代先贤留下的预言,只有得到真正的净心之人才能够领悟其中的奥秘。

三、红石公园的传说凤凰古城附近有一个叫做红石溪的自然风光区,被称为“中国最美红石谷”。

据说,红石公园中有一块巨大的红色石头,形状奇特,似乎是一个人头的雕像。

当地居民传说这块石头是一位古代英雄的化身,他曾经在这里驱逐恶势力,保护了当地的人民。

每逢风雨欲来之时,石头上会冒出红光,被认为是英雄在警示后人,提醒大家要警惕灾难的降临。

四、水上风情的江边故事凤凰古城被沱江环绕,水乡风情浓郁。

每天清晨,在江边,总会有一群身着民族服饰的女子在水中洗衣,唱着传统的民歌。

据说这些女子是当地的水乡姑娘,她们不仅手艺精湛,而且歌声动听。

传说在这些女子唱歌的时候,沱江的水面会泛起涟漪,仿佛是江边精灵在回应她们的歌声。

五、凤凰古城的古船传说凤凰古城的沱江上有一艘古老的木船,被称为“凤凰号”。

据说这艘木船建于明代,是当地船夫用来贩运货物的。

传说凤凰号曾经经历过一次惊险的航行,当时风浪巨大,船身被打穿了一个洞,但是奇迹般地没有倒下,最终平安抵达目的地。

当地人认为凤凰号是个幸运之船,能够带来好运和平安。

凤凰古城的故事

凤凰古城的故事

凤凰古城的故事
凤凰古城的故事如下:
1、虹桥传说
众所周知虹桥是凤凰古城一座标志性建筑,对于它的来历有着一个悠久历史传说。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一天晚上作了一个噩梦,在西边有一座形似凤凰的山将会出现真命天子,这位真命天子会来夺取它的帝位。

于是命令神算子刘伯温去寻找这个地方。

刘伯温经过千山万水跋涉终于在武陵山脉的最南端找到凤凰山,在一番巡视过后发现一座屏立镇竿南郊,气势非凡的南华山,和与之一脉相承、一头扎入沱江的奇峰,这正是他要寻找的龙头。

于是命人快马加鞭禀告朱元璋,在看完此处奇景后下令斩断凤凰上龙脉。

而然在斩断龙脉后凤凰城就每年都会发生水灾,造成民不聊生。

当地百姓为了方便河两边来往,于是就在河上建了一座桥,这就是现在大家看到虹桥。

后来朱元璋害怕被斩龙脉复燃,于是依山傍水修建了一座迴龙阁,而旁边这条街也叫迴龙阁。

由于每年都会发生水灾,这座虹桥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于是当地首领组织人力进行修复,将桥面和桥墩进一步加固了,还将桥上木栏拆除并改建为木质结构吊脚楼,中间建3.6米人心长廊。

在桥面两头各立青砖半月拱牌房门一座,这就是虹桥风雨楼完整由来。

2、凤凰古城起名传说
相传在这里有五颗巨大的梧桐树,代表着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而在巨大梧桐树上栖息着五只凤凰,于是后来人们就将这个地方命名为凤凰古城。

还有一种传说就是古人看到这里非常像一个展翅而飞的凤凰,于是凤凰古城由此而来。

结语:这是一座美丽的千年小镇,尤其是夜晚的景色十分优美,大家有机会可以去领略一下。

一座青山抱古城,一弯江水绕城过,一条红红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脚楼,一道风雨古城墙,一座沧桑老城堡,一个奇绝奇梁洞,一座雄伟古石桥。

凤凰古城沈从文故居简介

凤凰古城沈从文故居简介

凤凰古城沈从文故居简介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吉首市大庸山麓,是中国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

在这座小镇里,有着许多著名文人的故居,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沈从文的故居。

沈从文(1902年-1988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湖南散文之父”。

他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内的沈园,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风格典雅独特,是一座由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融合而成的古典庭院。

沈从文故居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

前厅以三间厅堂和两侧两间侧厅组成,整体呈“凹”字形。

中厅是一个双进式建筑,中心为大厅,两侧分别是起居室和客厅。

后厅是整个故居的核心,也是沈从文先生的生活和创作场所。

后厅中规划了一个安静的书房和一个生活区,书房内陈设着原汁原味的家具和一些沈从文的文物遗迹,如他的书桌、书架、毛笔等。

生活区包括了卧室和餐厅,可让游客感受到沈从文先生的真实生活状态。

沈从文故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明代的官式建筑和清代的私家园林,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整个建筑群的布局合理,以庭院为中心,四周建筑错落有致,保留了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故居周围还种植了各种名贵花卉和参天古树,凤凰河水环绕其间,为整个建筑增添了几分静谧和庄重。

除了建筑本身的独特魅力,沈从文故居还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如沈从文的手稿、书信、诗集等,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位文学巨匠的思想和创作成就。

故居内还设有展厅,展示了沈从文的生平事迹和创作成果,借以展示他在文学界的卓越贡献。

沈从文故居是凤凰古城重要的文化景点之一,对于广大文学爱好者和游客来说,它是了解沈从文和湘西文化的绝佳机会。

在这里,人们可以亲身感受到沈从文的创作氛围和精神风貌,欣赏他留下的文化遗产。

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将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为凤凰古城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吸引力。

凤凰古城简介及历史文化故事

凤凰古城简介及历史文化故事

凤凰古城简介及历史文化故事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傈僳族自治州凤凰县城附近,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城。

它以独特的生态环境、古老的建筑和浓厚的民俗文化而闻名于世。

凤凰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是傈僳族的祖先最早在此地定居的地方。

在宋代,凤凰古城成为了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今,这座古城还保留着大量古老的建筑,其凤凰古城文化是中国"文化名镇"。

凤凰古城有许多独特的历史文化故事。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千年古城、八百年古刹"的屈原古城。

传说战国时期屈原被楚怀王贬谪至此,屈原思乡失意之余,投江而死。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当地居民每年在屈原祠举行盛大的端午节活动。

这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

此外,凤凰古城还以其独特的壮丽山水和独一无二的风俗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古城内的明代建筑群、石板小巷和青石板街道都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古城四周的河流和山峦使得凤凰古城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

尤其是婆娑河上的牌楼和古桥,增添了凤凰古城的古朴气息。

在凤凰古城中,游客还可以欣赏到当地的传统民俗表演,如傈僳族的锣鼓舞、苗族的芦笙舞等。

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湘西傈僳族的独特文化,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座历史名城。

凤凰古城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他们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凤凰古城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座古城的魅力。

同时,他们也注重发展旅游业,通过在古城内建造酒店、餐饮等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凤凰古城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保护、传承和开发,才能使历史文化真正活起来,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做出贡献。

所以,我们要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共同努力让它发扬光大。

背景凤凰

背景凤凰
崇德堂:主人是江西人,中过进士(有许多匾额为证),后来做生意发了财,在40岁时修起了崇德堂,成为凤凰城中首富。
东门城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高约17米,面宽20米,进深11米,由城门和谯楼两部分组成。城门以大块石料作基,明砖砌墙。城门上为两层谯楼。东楼初建时,为护城防卫之用,历代屡有修葺。明城沙盘模型和古炮台。
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堂建筑规矩雅致,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于1884年由江西丰城人裴守禄修建。总面积622平方米。为上下两层的建筑,将起居与待客的公共区域与主人卧室等私人区域合理划分。
凤凰古城的景是以名人故居,沱江泛舟为主题的黄金线路。
凤凰古城坐落在历史文化的名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历史小城。它主要的景点包括: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舟。
沈从文故居: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血统,沈从文先生的表外甥、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黄永玉先生,沈从文仅有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在沈从文先生的身上,仅有四分之一的苗族血统!而按照中国人传统的宗法观念,儿子一般是从属于父系血统的。

湘西凤凰古镇里藏着的蜡染大师

湘西凤凰古镇里藏着的蜡染大师

湘西凤凰古镇里藏着的蜡染大师在凤凰古镇的那一天,正值端午佳节,摩肩接踵,人人挤在沱江边上看赛龙舟,抢鸭子,热热闹闹。

我和伊朗朋友阿米尔躲开人群,跑到古镇一家名为“蜡魂”的蜡染体验店,拜访这里的主人王耀。

他就是王曜,非物质文化蜡染传承人,湖南省民间美术研究会副主席,湖南省湘西州政协委员,湖南省凤凰县工艺美术协会副主席,凤凰古城十大文明经营之星,凤凰蜡魂艺术馆创建人。

这里是王曜的蜡染商店,也是蜡染工作室。

普通游客可以花不多的钱,亲自上阵,体验蜡染的制作环节,学着控制那杆看似简单的蜡笔,将自己的无限创意涂于白布之上。

画好的作品,浸泡在蓝靛草染缸里,等候不多的时间,就可以看到蜡染的半成品。

那效果,一半人工,一半天成,那乐趣,只有做过才知道。

这里的一半的“人工”,指的是蜡染制作的几道工序:设计,绘蜡,染色,漂洗,皂煮,晾晒。

字面上都非常好理解。

其中绘蜡最重要,也最难掌握。

不提艺术高度,单单要用融化的蜂蜡,在白色的棉布上作画,使得蜂蜡在恰当的温度穿透的布料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只有透过布料的蜡,才起到防染剂的作用。

亲测,蜡的温度非常不好控制,凉了的蜡穿不透布料,热蜡沾多了又甩的到处都是。

而其他部分,则可以运用自己的艺术小心思,或扎,或绞,或分层作画,和蜡染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蜡块自然龟裂形成美丽的冰裂纹,就连最优秀的艺术家,也无法准确判定最终成为什么样子,那独特的韵味,是为“天成”。

浸染好后,去蜡、洗涤,一块初级蜡染作品,就初具形态。

画好的布要放在蓝靛草的染缸里上色。

阿米尔兴高采烈的拿着作品,把手伸了进去。

这就是蓝靛草,手上的蓝色就来源于此。

伊朗朋友阿米尔显然对这项技艺充满了兴趣。

他躬身作画的时候,我和王曜开始了闲谈。

交谈不一会,身后的小商店里开始有客人来买东西,一个上午他卖出了不下六条旗袍,七八件衣服,很多条围巾,生意真好。

聊着聊着,阿米尔画好了他的布,王曜拿着他的东西去了后面的染坊。

不一会,当阿米尔同学打开自己作品,那效果惊艳,超乎想象的美。

湖南寿王LU龙玉

湖南寿王LU龙玉

湖南寿王LU龙玉作者:木子来源:《祝您健康》 2013年第1期□木子湖南省凤凰古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

这里,有一位远近闻名现年119岁高龄的百岁老人,她就是荣登中国十大寿星榜湖南最长寿的土家族老人田龙玉。

田龙玉老人生于1893年4月28日,与伟人毛泽东同庚。

2008 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寿星,她是湖南省唯一一位入选“全国十大寿星”名单的百岁老人。

2010 年最新全国寿星排行榜中,田龙玉老人名列第九,被列为湖南省年龄最高的老人。

2012年,田龙玉老人在湖南凤凰古城民俗园家中度过了她的第119个生日。

令人称奇的是,虽然年事颇高,但老人看上去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清晰,皮肤光亮有弹性,没有一点老年斑,头发大部分乌青,耳朵聪灵,六七颗牙齿很结实。

恰就像一个80 多岁的老太太。

每年体检,除发现老人双眼患有白内障、听力略微下降之外,其他均无明显异常。

看起来幸福安详的田龙玉老人,其实命运多舛。

她一共生了13个孩子,不幸的是全部夭折了,其中最大的孩子也只活到18岁。

这是老人最不堪回首的惨痛经历。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她认领了一个女孩,将养女视为己出,细心照顾,终将其抚养成人。

目前,老人居住在凤凰古城青沙湾巷与其养女的女儿一起生活,四世同堂,安享天伦之乐。

田龙玉老人之前一直独居在乡下,110岁前还能种地,基本上能自食其力。

2003年,因家里着火,家宅付之一炬,老人才应了外孙女滕召珣的一番孝心,被接到县城的家中养老。

可仍旧闲不住,刚到县城那几年,还常常帮着外孙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做饭、刷碗、带孩子之类。

老人的卧室在房子的二楼,一楼通往二楼有16级台阶,她每次要爬台阶上楼才到达卧室,上上下下,一天几次,都不要人搀扶。

2007年春,田龙玉老人被湖南省马王堆疗养院聘为“健康长寿形象大使”,并应邀赴韶山参观毛泽东故居。

说起那次“平生唯一”的远行,老人很激动:“我从没坐过火车,去之前,一整夜没睡好觉。

”而她外孙女滕召珣的感觉却是“紧张”:“外婆那个时候都已经114岁了,近6个小时的火车呢,出了事可怎么得了?!”可老人决心已下:“大不了死在外面,拖回来埋掉就是!”因为老人身体状况不错,那次出行一路顺利。

沈从文和凤凰古城的故事

沈从文和凤凰古城的故事

沈从文和凤凰古城的故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说说沈从文和凤凰古城的那些事儿。

你说这沈从文啊,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就像是凤凰古城的精灵,在那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凤凰古城,那可是个美得让人陶醉的地方。

就好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古老的街道、古朴的建筑、悠悠的河水,一切都透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你想想看,那青石板路是不是像岁月的记忆,承载着无数的故事?沈从文就生长在这样的地方。

他对凤凰的热爱,那简直是刻到了骨子里。

他用他的笔,把凤凰的美、凤凰的故事,一点点地描绘出来,让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神奇的地方。

走在凤凰古城的街巷里,你仿佛能感觉到沈从文当年在这里穿梭的身影。

说不定你走过的某个角落,就是他曾经驻足思考的地方呢!那古老的城墙,是不是见证了他的成长和创作?这里的人们,也都有着沈从文笔下的那种淳朴和善良。

他们的笑容就像阳光一样温暖,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你去和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讲的故事,说不定还能找到沈从文作品里的影子呢!那沱江的水啊,缓缓地流淌着,就像时间一样永不停止。

沈从文是不是也常常在江边漫步,看着江水思绪万千呢?想象一下,他坐在江边,望着远方,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情感和灵感?凤凰古城里的那些古建筑,也是一大特色。

它们就像一个个沉默的老人,诉说着过去的辉煌和沧桑。

沈从文对这些建筑的描写,那真是细腻入微,让我们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

你说,要是沈从文还在世,他看到现在的凤凰古城会有怎样的感慨呢?会不会又写出更多精彩的作品呢?哎呀,真的,来到凤凰古城,你就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吸引。

这里有沈从文的气息,有历史的韵味,有生活的美好。

你难道不想来感受一下吗?别犹豫啦,赶紧来吧!相信我,你一定会爱上这个地方的,就像沈从文一样!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凤凰古城景点介绍沈从文故居

凤凰古城景点介绍沈从文故居

凤凰古城景点介绍-沈从文故居欢迎进入凤凰银饰传习所官网了解更多的凤凰古城旅游资讯,打造精美苗族手工艺银饰品,传承千年苗族银饰文化。

凤凰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将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作为自己的职责,从未停止对苗族传统文化、工艺的挖掘、保护和技术改造。

目前已挖掘、复原、整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工艺有:溶化、锻造、浮雕、透雕、圆雕、冷拉丝、搓丝、多层掐花、编丝、吹焊、镶嵌等,并已用于产品制作。

世人知道凤凰,了解凤凰,是从沈从文开始的。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

四合院是沈从文先生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贵州提督)于同治五年(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

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

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

马头墙装饰的鳌头,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

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

沈从文故居于1991年被列为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凤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

2006年05月25日,湖南省凤凰县的沈从文故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这是一栋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清朝晚期建筑,分为前后两进,中间一个小天井,左右配以古色古香的厢房,给人一种精巧秀丽的感觉。

那飞檐矗立的屋架和灰色牢实的墙体结结实实的融为一体,显得如此协调,那苍老陈旧的板壁和剥蚀脱落的门窗,显示房屋的陈旧与古老。

据传,当年沈从文的祖父辞官回归故里,在中营街的中段买下了这块地皮,修建了这座四合院式的楼房。

从沈从文的祖父到沈从文这一代,前后经历了三代,风雨沧桑几十年,也曾显赫一时。

时过境迁,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已成过眼烟云。

如今已是人去楼空。

思慕故人,不禁令人凄然泪下。

但可喜的是,这原属故主的古老楼房,建成了沈从来生平事迹的展览室。

且末古城遗址探秘(外一篇)

且末古城遗址探秘(外一篇)

WEST家黄永玉为其表叔沈从文题写铭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要回到故乡。

”鬼才表侄精当地概括了沈从文先生年少离土、终老魂归故里的一生。

沈从文先生的墓地朴素之极。

墓前一块天然五彩石上,正面镌刻先生手迹:“照我思索,可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背面刻其妻姐、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撰文:“不抑不从,星斗其文。

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没有墓志铭,没有封土堆,没有墓院、墓亭、墓道,甚至没有刻生辰八字的墓碑。

沈先生的墓地在山壁下的一条小路中间,一块卵石切的地平,中央立一块五彩石。

拜谒者的花束插在石前,花环挂在石上。

场外山坡河畔,满地花草树木,墓地与自然浑然一体。

据说这块灵魂的栖息地是先生自己选的,是他看上眼、称了心的“蛮好”“好美”之地,正应验了先生喜水、爱水的水润的秉性,也表达了他一生追求自然美、人性美的矢志不渝。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处偏远幽僻,和了他与世无争的性格,此心可以长安啦!沿着石板小路,穿过孔庙廊檐,文新街十号是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先生的故居。

这座占地八百平方米、极富苗族古建风格的宅院,幽静安谧,四方形布局,中间有宽坪天井,堂屋、卧室、厢房环围四周。

门、窗精雕细刻,精美小巧,充满苗族文化情调。

这个被称为“湖南神童”的一代奇才,清同治九年出生于此。

十岁时私塾先生出了上联:“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聪明过人的熊希龄马上接下联:“凿一池水,窥乾坤盈虚”。

他十五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十九岁中进士,二十一岁点翰林,四十三岁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

兴教育,办实业,图维新,卓有建树,他才识过人,一身正气,忧国爱民,抱负远大,如正室门口楹联所述:“一生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半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

”故居正室三间两层,陈列熊希龄生平事迹。

图片、文字、物品、记录展示了他的人生历程。

这个被称为“熊凤凰”的风云人物,1937年逝世于香港,民国政府为其举行了国葬仪式。

浏览熊先生的人生轨迹,仿佛又复习了一遍动荡不安的民国史。

凤凰古城里的沈从文

凤凰古城里的沈从文

凤凰古城里的沈从文
阅读天地
0509 0704
凤凰古城里的沈从文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他生活了86年的世界。

神秘秀丽的湘西凤凰古城是沈从文的出生地,也是他创作的源泉。

在他的笔下,湘西是一个理想的王国,蕴涵了永恒的意象和美好的追忆。

他在作品中营造的那种自然与人性、风情与风俗完美结合的意境,宛如一颗晶莹剔透的珠玉,充满了令人陶醉的诗意,带给我们久远的感动。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边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老艄公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

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的傩送……一切都是那样的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然而,美好的一切最终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老艄公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只留下了翠翠一个人,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

沈从文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灿如星斗的文学著作和弥足珍贵的考古文献,他辗转曲折的人生经历更向我们展示了他“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永久地怀念他、追忆他吧!。

筸军大佬成就一代湘西王传奇:陈渠珍的沉浮!人生

筸军大佬成就一代湘西王传奇:陈渠珍的沉浮!人生

筸军大佬成就一代湘西王传奇:陈渠珍的沉浮!人生自乾嘉年间苗民起义以后的几百年间,湘西形成了一支由同乡原籍世代习武的族裔组织的职业兵团,那就是苗汉古城凤凰的“筸军”。

而正因为“筸军”的起源和独特的地域民风,成就了最具筸军性格又能长久在湘西叱咤风云的人物,莫过于民国时代雄霸一方,人称“湘西王”的陈渠珍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能够当上这个“湘西王”,并由此开启了湘西大一统的局面?这位如同链条一样将晚清至新中国的若干历史事件与人物,都能连接起来的“三朝元老”,又是如何实现他的“湘西王”梦想呢?艽野尘梦:中国最后一个湘西王,和藏族妻子的一段传奇竿军大佬成就一代湘西王传奇:陈渠珍的沉浮人生湖南湘西有一个国家级的历史名城,就是现在名动国内的凤凰古城。

此地历来就是苗族土家族聚居区。

清康熙39年,沅州镇由芷江移防凤凰,称“镇竿城”,自此凤凰一度逐渐形成湘西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这座“一湾绿水四围山”的古城,由于地势雄伟险峻,在军事上显得特别重要,历来为明清两朝所谓“绥远”、“镇边”的防地。

凤凰古城1882年9月22日,正在湘西苗疆镇守边关的凤凰营都司陈茂林,从家中传来一喜讯,时年54岁的他再添一男婴。

这名男婴便是日后统领湘西数十年的“湘西王”陈渠珍。

陈渠珍满6岁时,父亲陈茂林便把他带到自己的驻防地黄丝桥入蒙童馆开始读书。

离镇竿城50约华里的黄丝桥,曾是苗族人民反抗清王朝统治、多次与官军厮杀过的古战场。

只要时间允许,陈茂林便带上小陈渠珍,在参观用青条石砌成的古城堡和炮台的同时,讲述自己在战场上的许多亲身经历。

也是从这时起,陈茂林经常亲自教小陈渠珍练习刺枪、击剑及掷镖等武功。

1898年,年仅16岁的陈渠珍与同县的好友肖官麟一道,以“品学兼优”被选送到沅州府(今芷江)的“沅水校经堂”读书深造。

沅水校经堂系由明清之际的明山书院演变而成,为沅州府知府朱其懿于1886年所建,堂内分别设有文学、政事、训古、史地等科目,著名学者和政界要人——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等,就是出自这个校经堂。

凤凰古城的红色经典故事

凤凰古城的红色经典故事

凤凰古城的红色经典故事
你知道吗?在凤凰古城有很多热血儿女投身革命呢。

就说沈从文的故乡,这里可有着浓厚的红色底蕴。

有一位名叫田兴恕的英雄人物。

他呀,那可是相当的勇猛。

当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带着满腔的热血和对正义的执着。

他就像凤凰古城里一只觉醒的凤凰,振翅欲飞,要冲破黑暗的束缚。

他在面对外敌入侵和各种不公平的压迫时,毫不畏惧。

带领着当地的子弟兵,跟那些侵略者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

有一次,敌人来势汹汹,想把凤凰古城变成他们的囊中之物。

可田兴恕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组织起大家顽强抵抗。

他的战术灵活得很呢,一会儿声东击西,一会儿又来个迂回包抄,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

而且呀,在凤凰古城的老百姓也特别给力。

他们全力支持田兴恕,妇女们给战士们做干粮、缝补衣服,男人们就跟着田兴恕一起上战场。

大家就像一股拧在一起的绳,力量大得不得了。

还有啊,在革命的浪潮里,凤凰古城的大街小巷都流传着革命的歌谣。

这些歌谣就像是战斗的号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凤凰人去追求自由和平等。

这些红色的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镶嵌在凤凰古城的历史天空中,永远闪耀着光芒,让我们现在来这儿游玩的人,在感受古城美丽的同时,也能深深感受到那份红色的力量。

凤凰古城杨昌茂介绍作文

凤凰古城杨昌茂介绍作文

凤凰古城杨昌茂介绍作文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凤凰古城里超有意思的人物——杨昌茂。

我第一次见到杨昌茂的时候,是在凤凰古城那古色古香的石板街上。

他就像是从古城的历史画卷里走出来的一样,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杨昌茂啊,他可是凤凰古城的一个“百事通”。

你要是对古城的哪条小巷子里藏着最地道的小吃感兴趣,找他就对了。

他能带着你七拐八拐,穿过那些看似普通却充满故事的角落,最后来到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摊位前。

然后得意地告诉你:“看,这可是我从小吃到大的米豆腐,别处可吃不到这么正宗的哦。

”那表情就像是他自己亲手做的米豆腐一样骄傲。

他对凤凰古城的历史也是如数家珍。

有一次,我在古城的城墙上闲逛,正好碰到他。

我就随口问了一句这城墙有多少年历史了。

这可不得了,他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从这城墙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经历了多少朝代的修缮,到那些围绕着城墙发生的战争和传说,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我都听入迷了,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回了过去,亲眼看到了那些金戈铁马的场面。

杨昌茂还是个特别热情的人。

不管是本地的居民还是外来的游客,只要你和他搭上话,他就把你当成好朋友。

要是你在古城里迷了路,他会毫不犹豫地放下自己手头的事情,把你带到你想去的地方。

而且一路上还会给你介绍沿途的风景和建筑,什么吊脚楼的讲究啦,虹桥的传说啦,让你感觉自己不是在单纯地走路,而是在进行一场文化之旅。

他就像凤凰古城的一个活招牌,把古城的魅力通过自己的热情、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展现给每一个人。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凤凰古城的灵魂,那种古老而又充满生机,质朴又热情好客的灵魂。

我想,正是有像杨昌茂这样的人存在,凤凰古城才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而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儿的地方,一个能让人流连忘返,想要不断去探索的地方。

凤凰古城观后感100字

凤凰古城观后感100字

凤凰古城观后感100字
走进凤凰古城,你会觉得一切都那么平静,那么古色古香。

凤凰古城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也是凤凰人。

他天生聪慧。

1913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由于他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辞职。

熊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他创办著名的香山慈幼院。

1937年12月25日这位风云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

--等曾多次称赞熊希龄,说他做过许多好事。

凤凰古城的'醉美十一景,第一景莫过于沱江泛舟了。

登上木舟,缓缓行驶于沱江之上,一阵阵清风来袭,你会觉得异常凉爽。

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下下捣衣的女子。

看!这里水是那么的绿,与旁边的绿树互相辉映,显得协调。

河两端是苗族人的吊脚楼群,这里体现了它们的风土人情。

一根根竹竿撑着古代阁楼,一般的有2到3层(也有四层的),只有第二层以上才会住人。

但是,最大的吊脚楼能住200-300人左右呢。

上了岸,你才会知道吊脚楼群、脉脉漫开的水纹、滚动的水车,缓缓行驶的小木舟特别自然地融洽在一起,这是大自然的杰作用画笔描绘不出来的美丽与风土人情。

夜晚的虹桥更美,灯光星星点点地洒落在湖面上。

凤凰古城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古城,那种美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凤凰古城126岁寿星(他远离城市喧嚣偏居深山一隅)

凤凰古城126岁寿星(他远离城市喧嚣偏居深山一隅)

凤凰古城126岁寿星(他远离城市喧嚣偏居深山一隅)因地制宜,随坡而建,这是由一间平房和一间瓦房组合而成的居所。

平房在下面,用于摆放杂物和当鸡舍。

而瓦房就建在比平房高得多的坡地上,视野开阔,把四周的景物一览无余,而且清凉,通风,正好适宜居住。

这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百岁老寿星陆景红老人的居所,虽然比不上高贵奢华的别墅,却是令人十分羡慕的、别致的农家小居,占尽了这一方山野田园诗般风景优美的好位置,宛如“神仙居”一般。

屋后不远处,是一排排苍翠的竹林,一根根高大挺拔的竹子如同登天的梯子一样伸向苍穹,其间偶尔还能看见几只顽皮的小松鼠蹦来跳去地追逐打闹。

屋子两侧早年被老人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有四季常青的木菠萝,有土生土长的龙眼树,还有山梨、鸡皮果和番桃树。

紧挨着平房的龙眼树和番桃树正是果子成熟的时节,硕果累累的枝条都伸到了平房顶上来,果子随手就能摘来品尝。

凭栏眺望,满眼尽是绿意荡漾着的秋波。

傍晚,天边的苍狗白云被镀染上了一层红色的霞光,连远山也变成红色的了,露出红红的笑脸……独占了这好山好景的神仙居般的住宅,也难怪他能长命百岁。

好山好景好生活,心情舒畅,这些才真真正正的是好养生!老人一个人居住于此,倒是清静自在,也不用担心孤独寂寞。

他的儿子、孙子们都住在不远处,有什么事情喊一声就可以了。

反倒是曾孙经常带着村里的小孩来这里玩耍,听曾爷爷讲故事。

老人生于1913年,经历丰富,很会讲故事,他讲的故事都可以编成—本厚厚的书了。

老人的故事是一个接着一个地讲,讲到精彩处,几个小孩天黑了都舍不得离开。

老人的日常饮食很简单,一日三餐,主粮是大米和玉米,一年当中半年吃大米,半年吃玉米,喝米粥。

牙齿已经不全了,肉类煮烂了才可以吃得下。

喝山泉水,还爱喝自己用糯米做的甜酒,不抽烟。

每天早睡早起,中午睡3个小时,晚上吃完晚饭不久就上床睡觉。

平日里,老人的衣食都是孙媳妇料理的,一日三餐都是煮好了拿上来给他的。

老人的家里里外外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这是勤快孝顺的孙媳妇的功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凰古城最后的那些传奇人物抄起一本凤凰地方的志书来看,常常感声身受,唏嘘不已。

凤凰子弟的历史太像太史公笔下的故事,且大都是悲剧结局。

让人不禁扼腕叹息,以至替角色丨旦忧,试想如果不是游侠气太重,他们理应走得更远。

而事后琢磨,喜欢的恰恰是他们摆脱不了的游侠劲儿。

“湘西王”陈渠珍,年过60仍然精力旺盛,犹如30岁的壮健人,待客接物从容沉稳,律己极严却待人以宽。

他连蒋介石的约见都不放在心上,人到古稀仍有侠士风度。

国民党的师长顾家齐,在赴长沙任中被人截杀,曾在嘉善抗日最前线率“竿军” 抵抗7昼夜的他毫不慌乱,只一句:“他们也忒歹毒。

”提督军门田兴恕的儿子田应诏,大有隐侠风范,身揽大权轻易抛却,却说:“曲从人意,我自问是一件极苦的事情。

若退归梓里,日与二三旧友煮酒评棋,题诗联咏,以乐晚年,于愿足矣。

” 这气质到底是源于苗人性格中,还是出自战兵骨子里,谁都说不清楚。

只知道这些人活得磊磊落落。

即便是投身土匪的,也有几段传奇的往事。

虽不记载于史册,却在乡老的述说中得以流传。

爬城世家田兴恕不是凤凰最早的“游侠”人物, 却是极关键的一位。

凤凰地方史上几个重要人物,不是他的部属,便是他的子女。

他不仅以提督的身份出现,还带出了一支“竿军”,大大影响了当地风气。

这支“竿军”是曾国藩“湘军”中的精锐。

士兵骁勇善战,田兴恕不断取得战功,最后官至提督,成为朝廷一品大员。

他的部将也随之荣升。

田兴恕出身社会的最底层,最后做了提督,一生曲折离奇。

他少时家境贫穷,还要奉养母亲,就靠卖马草为生。

有一次,他在一处大户人家门前歇脚,随手就把柴草撂在台阶上,跑去看小孩子们赌钱。

这户人家姓朱,早先出过知府的,恰恰小姐出来,大声呵斥兴恕把柴草拿走,台阶上不能留一根草刺。

田兴恕受她刁难,低声说:“凶什么凶,老子将了,一定娶你做婆娘。

” 田兴恕后来官至总兵,赐号尚勇、挚勇两个“巴图鲁”(满语勇士)。

他带兵人黔,路过家乡。

听说朱小姐还未婚嫁,就请镇台、道台两位大员做媒,果真娶了朱小姐为妻。

田兴恕13岁投身湘军,因身材矮小不受重视,被安排进灶营厨房。

时值太平军围困长沙,两军对峙,僵持不下。

传闻太平军要掘地道攻城,守城清军希望打探到具体位置。

田兴恕毛遂自荐,获得了表现的机会。

他拼了命打探到消息,得到一锭银子的奖赏。

他随即拿去赌博,却与人争执,殴斗中被打中头部,昏死过去。

晚上长沙知县巡夜,发现他尚有鼻息,仔细观察,原来是白日刚刚得了奖赏的士兵,就叫人背他回来,安排进了抚台衙门。

田兴恕受命带了抚台军令到前方督战,却误入太平军阵地,被剌伤滚落坡下,捡了一条命,却遗失军令。

抚台骆秉章大怒,叫人把他绑了,推出斩首。

田兴恕大喊:“要杀就杀,何必绑!”这一声喊救了他的命。

恰逢左宗棠在衙门任幕僚,闻声赶来相劝,说此人胆识过人,留下必有大用。

太平军陈重兵在长沙,战船密布江上,田兴恕邀好友趁夜色驾小船靠近义军阵地,突掷火把,战船紧凑,一船失火,很快狭及其他。

清军发现有火情后趁机鼓噪,一时义军大乱,损失了大部分战船。

事后,田兴恕立功,被拔升哨官。

临江一役,清军轰城,城塌。

田兴恕率领“竿军”率先登临,不幸受伤。

太平军援军此时赶到,战事异常艰难。

田兴恕带伤承担前锋,深入阵地,左冲右突,揽乱阵局,终于攻克临江。

即便是做了贵州提督,田兴恕依然是当年的睥气。

清咸丰年间,天主教贵州主教胡缚理拿到了“传教士护照”,决定摆摆威风,就乘坐巡抚才能享用的大轿,在一帮教士和信徒簇拥下,鸣锣放炮,来拜会田兴恕。

田不理睬,不见他。

,贵州南青岩小镇百姓端午节游乐,遭天主教徒无理漫骂。

团丁一怒下焚烧教堂,杀死4名教徒,史称“青岩教案”。

次年,教士唆使教徒抗捐,知州将人逮捕并处死,史称“开州教案”。

两起教案在贵州接连发生,法国以战争相威胁,清政府选择了退让。

田兴恕见无力回天,把所有责在自己身上,愿意接受任何处分。

他的侠义行为挽救了许多部属的生命,却断送了自己的仕途。

前一场教案丢了钦差大臣身份,后一场教案免了提督军衔,被充军新疆,永不赦免。

在发配途中,他再次遇到命中的“贵人”左宗棠。

左宗棠把他留在了陕西,帮办军务。

兴恕又立赫赫战功,左宗棠奏请复其原职,朝廷不允,只准他回家。

“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沈从文先生的这句话用在田兴恕身上倒也合适。

闲适在家的田兴恕也并非等闲之辈。

恰逢凤凰守备空虚,苗族义军前来取城,闻知消息,全城慌乱。

田兴恕处乱不惊,单人单骑来到义军必经之路,端坐桥上,苗民赶到时,又惧又疑,一哄而散。

据田兴恕之孙田景阳先生回忆,“竿军”行伍里提升提督的有2人,总兵有6 人、副将9人,参将14人。

田景阳还记得他们的逸事。

杨岩宝在打仗时打了个喷嚏,恰巧炮弹铁丸射入口中,将他噎“死”。

他的同伴准备将他葬在棺材里,谁知抬他的人力气大,用力一丟,铁丸被吐了出来,他“死而复生”,一直活到70多岁。

刘祖成获二品顶戴,记名提督,暮年解官回家,在河边钓鱼为乐。

凤凰厅知事到乡下巡视,鸣镑开道,他却稳坐钓鱼台。

县官讲:本座经过你不回避,该打屁股2他笑称:我的屁股你打不得。

县官知道他的身份后,连忙赔罪。

田应全、田应昭分别是兴恕的二子、三子,两人都去日本留过学,留有仁丹胡,所以人们习惯称他们为“田二胡子”、“田三胡子”。

两人像父亲一样,投身军旅,不过他们都选择了革命党一方。

武昌起义点燃革命的火把,田应全回到家乡组织苗民解放凤凰。

是夜,苗民蜂拥而至,可惜守城部队临时换防,里应外合的计划破产。

义军被迫与守军交火,战斗异常惨烈,最终大败。

事后道台朱益浚下乡捜捕革命党,滥杀无辜。

有些苗民还未弄清事由,就被拉到沱江的河滩上砍了脑壳。

一时民怨沸腾,蠢蠢欲动。

田应全用砖头刻了“湖南都督府”的大印,盖在告示上。

在夜里贴满凤凰城,甚至贴到了道台衙门照壁的髙处。

朱益浚心慌意乱,最终答应在保护家人的条件下交出权力。

朱益浚依然对自己的仕途抱有幻想,这里的百姓却再1 不希望他回来。

他是凤凰厅历史上最后一任道尹。

此时的田应昭正在南京腿,革命军进攻南&雨花台,三日不能前进一步。

田应昭自请组织敢死队,亲率队伍进攻,紧要处手持死尸遮挡刀枪,一举攻克雨花台。

袁世凯篡权后,田应昭回到故乡,历任湘西总镇等职。

田应昭不喜欢扩张,一心想守住湘西,过太平的日子。

他称:“人欲我作张苏,我无诡辩之才,我自欲为鲁连,则缺乏高销之志。

胃后来索性将大权一并交与自己的参谋陈渠珍,安心敝起了“隐士'他在沱江畔听涛山为自己的母亲建了一座纪念的园林杜母园,不时和朋友在那里高谈阔论、饮酒对诗。

陈渠珍对他恭敬有加,每曰送上一桌酒席。

应昭称:“如此终老尚何不足,使人万念消矣!” 田应昭无心开疆拓土,却心存浪漫。

他在夜间爬梯子与自己的小妾“幽会”,被管家当成贼,险些受伤。

他去世后,陈渠珍书写了挽联:富贵与功名相同,前佐东征,后为西守。

以只身任风雨飘摇,耿耿斯心,公可鉴也;患难无生死之异,大者继命,私则托孤。

有此心惟天日可表,遥遥后事,我自任之。

书写此联的陈渠珍凭借田应昭留下的家底,开始了自己在湘西的统治,这一位却与田应昭相反,精于政治,纵横捭阖,果真开辟出湘西的一番新气象。

湘西王沈从文曾在军队任职,做过书记官。

不过是担任临时的秘书兼整理那好几柜子的书。

带了这么多书行军的长官,实在罕见,更何况“每个日子治学的时间似乎便同治事的时间相等”。

^ 沈从文因此得出结论:“全不与我三年前所见的军队相像。

一切都得那个精力饱满的统领官以身作则,辦画一切,调度一切,使各人能够在职务上尽力,不消沉也不堕落。

” 这位统领官正是陈渠珍,原名为陈开琼。

他却说:“赤色美玉当然好,不过我很久不被人重视,却好比珍宝丢在水沟里。

”所以改名“渠珍”。

陈渠珍善于治军,也精于经济。

他在沙湾万寿宫开设了“湘西农村银行' 统一发行独立货币。

他还兴办中」孝校、军事学校,开设木制革厂、纺织厂、修一时凤凰气象一新,成了联络常德、长沙、汉口等大码头的桥梁,川东南、野东北物资交流的中心,随之而来的旅社、澡堂、剧团等等买卖一应俱全,产然“独立王国' 外人艳羡称之“小南京”。

1925年,陈渠珍创办湘西军官教育团经武学校,亲自编写《军人良心论》作为教材。

他在书中称;“军人尤其是要有良心。

普通人存心良,还只害一个人,或害一军人无良心,就贻害国家社会不小”在湘西,乃至湖南,陈渠珍此时成为异常重要人物,人皆称“湘西王”。

国民政府曾派数人治湘,先是何键,继之张治中、薛岳,后来又有程潜。

他们与陈渠珍关系的疏密是他们成功与否的关键。

何键与陈渠珍搞对抗,暗中拉拢贵州王家宾企图解决掉陈渠珍,结果一场“驱何”运动让他灰溜溜地离开。

张治中与陈关系良好,湘西自然就太平无事。

薛岳再靴编大旗,陈渠珍辞职休养。

程潜治湘,陈借助“凤凰防剿临时委员会”东山再起,重新控制着湘西,可谓“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陈渠珍去南京见过蒋介石,可是“委员长” 一通演说后就转身离去,陈很不满。

后来张治中传话:“委座要再次召见你。

” 陈渠珍回答:“不必了。

”张治中极为诧异。

陈渠珍与家乡人交谈时说:“委员长住房有许多狗洞,我就不去钻,求得一官半职,丧失人格。

” 解放后,陈渠珍作为起义人员,加政协首届二次会议,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刘伯承、邓小平等一一见面,有些是新识,有些是旧交,相见甚欢。

贺龙是湘西桑植人,两把菜刀劈了盐局子,他还曾是陈的部下,后投身共产党。

陈渠珍奉命“剿共” 却不打家乡人,暗地里帮了他,此次在北京相见,两人几欲垂泪。

陈渠珍的文采丝毫不亚于政治。

陈渠珍曾率兵入藏平叛,突遭兵变,他与藏女西原以及湘籍官兵115人踏上回乡之路。

途经高原、宪塘、荒漠,历时223天才到达兰州,行程万里之遥,同行之人死伤大半,只余下7人,接着爱妾西原在兰州患病死去,陈渠珍慨叹遭遇之伤感离奇,写成《究野尘梦》一书。

著名历史学家任乃强评价说:“比之《鲁滨逊漂流记》,则真切无虚;较之张骞、麵等传,则翔实有致。

” 《究野尘梦》一书建国后曾经出版过一次,现在市面上已难见到。

这真是一本“人奇、事奇、文奇”的好书。

后来我到顺的滕文冀老先生家做客时,他正在重新编辑此书,准备和陈渠珍的《军人良心论》等著作一起出版,现在应该面世了吧。

凤凰其他名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