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及其制品中细菌耐药性的测定not;—纸片扩散法编制说明
药敏试验方法及细菌耐药性(药剂科2016.4.20)

4.E-TEST
以纸片扩散法的操作方法获得MIC值的一种药敏试验。 操作上有纸片扩散法的优点,结果准确性可与稀释法媲美。 缺点:昂贵
结果
五、药敏结果的判读
MIC值或抑菌环直径 药物的临界浓度(CLSI、EUCAST、FDA) 比较
临界浓度:又叫折点(breakpoint)。即根据抗菌药物 抑制细菌生长所需要的MIC结合常用剂量时在人体内 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划分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 和耐药的界限。
贴纸片:手工,纸片分配器 孵育:(35±2)℃,空气或CO2
纸片扩散法
结果
纸片扩散法的特点
简便,便宜,不同层 次实验室均可正规操 作,是目前推荐的临 床试验室使用方法。 检测的是抑菌环直径 (mm)
2.肉汤稀释法
药液的准备:
256μg/ml 128 64 32 …… 0.25 0.125 0.06 13个梯度
氨
苄
阿
莫
抗菌药物
盛京医院2015年统计数据
2015 年 分 离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对 抗 菌 药 物 的 耐 药 率
100 80 耐 药 率 % 60 40 20 0
19.5 15.9 5.2 19 18.6 15.9 25 0 0 0 0.3 24 0 90.9 75
G
林
素
星
星
因
胺
素
平
29.3 21.9 26.6 20.6 8.3 35.3 35.5 36 11.7 98.3 97.9 98.4 93.4 97.4
15.8
14.5
苄 氨 氨
哌 苄
西
拉
哌
抗菌药物
盛京医院2015年统计数据
纸片扩散法实验报告

1. 掌握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和结果判读。
2. 了解纸片扩散法在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中的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纸片扩散法是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其原理为: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检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地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浓度梯度。
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待检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产生透明的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检测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
三、实验材料1. 标本:大肠埃希菌(18~24小时非选择性培养基上纯培养物)。
2. 试剂:营养肉汤或无菌生理盐水、直径为9cm水解酪蛋白(M-H)琼脂平板、药敏纸片(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等。
3. 器材:35℃培养箱、0.5麦氏比浊管或比浊仪、酒精灯、接种环、镊子、无菌棉拭子、毫米尺或游标卡尺等。
四、实验方法1. 菌液制备:用接种环或无菌棉拭子蘸取大肠埃希菌单个菌落,接种到有营养肉汤或0.9%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制成菌悬液,校正浊度为0.5麦氏浊度。
2. 接种平板:调整好悬液的浊度后,用无菌棉签浸入悬液内,紧贴试管内壁在液体上方旋转拭子数次,除去棉签上多余的液体,但也应适度。
用拭子划线整个琼脂表面,从平板顶部到底部。
3. 贴药敏纸片:用无菌镊子或纸片分配器将药敏纸片平贴于M-H琼脂平板表面,轻压。
直径9cm的平板可贴6张纸片,每张药敏纸片之间的距离24mm,距平板边缘15mm,纸片贴牢后不要移动。
4. 培养平板:将贴好药敏纸片的M-H琼脂平板置室温干燥3~5min,倒置放入35℃培养箱中培养16~24h。
5. 结果观察与记录:观察平板上抑菌圈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1. 氨苄西林:抑菌圈直径为18mm。
2. 头孢唑啉:抑菌圈直径为22mm。
3. 庆大霉素:抑菌圈直径为25mm。
纸片扩散试验的原理和过程

纸片扩散试验的原理和过程纸片扩散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灭菌效果评价方法,用于评估抗菌剂或消毒剂对细菌的杀灭作用。
它通过测量试验物质对细菌的抑制或杀灭效果,可以判断抗菌剂的有效性。
1. 实验原理:纸片扩散试验基于Kirby-Bauer法,利用试验物质通过纸片扩散,与培养基中的细菌接触,观察抑菌、杀菌或促进菌落生长的效果,从而评估抗菌剂的抗菌效果。
2. 实验过程:- 准备工作:- 准备试验物质:需要测试的抗菌剂或消毒剂。
- 准备培养基:适合所要测试细菌的培养基。
- 制备纸片:用纸片切割成规定大小,通常为6mm直径的圆片。
- 培养细菌:选择所需的细菌株,通过预培养使其处于对数生长期。
- 操作步骤:- 第一步,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平铺在培养皿底部。
- 第二步,用针头取一圈培养菌液,沿着培养皿的边缘均匀涂抹。
- 第三步,将试验纸片浸泡在抗菌剂溶液中,使其吸满试验物质。
- 第四步,将纸片放置在培养皿上,轻轻按压,使纸片与培养基充分接触。
- 第五步,将培养皿盖上盖子,反转,将其放置在恒温箱中培养。
- 结果观察:- 培养时间结束后,观察培养皿内是否出现抑菌圈或促进菌落生长的现象。
- 抑菌圈直径越大,表示抗菌剂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越强。
- 通过抗菌圈的直径,可根据标准抗生素灭菌试验的结果判定细菌对于不同抗生素的产生耐药性。
- 对于消毒剂,观察培养皿上是否有菌落生长,如果有,则说明消毒剂没有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3. 结果解释:纸片扩散试验的结果通过抗菌圈的直径来评估试验物质对细菌的抑制效果。
根据不同的抗生素或消毒剂对不同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可以判断抗菌剂的强度以及菌株对其的耐药性水平。
4. 注意事项:- 纸片扩散试验只是一种初步评价抗菌剂或消毒剂效果的方法,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扩散速度、温度、湿度等。
-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评估新抗菌剂的抗菌活性,对于临床已经使用的抗菌剂可能不适用,因为细菌株可能已经产生了相应的耐药性。
纸片扩散法资料

抗生素敏感实验——纸片扩散原理:纸片扩散法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上,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呈对数减少,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一种浓度梯度。
在药物扩散的同时,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测试菌不能生长,而抑菌浓度范围外的菌株则继续生长,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不同抗菌药物抑菌圈的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的扩散速率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越大,MIC越小原理通俗说法: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定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的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
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该抑菌圈表示药物对该种细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
通过测定抑菌圈的直径大小,可以判定药物的抑菌强弱,抑菌圈直径越大表示药物抑菌作用越强,抑菌圈直径越小表示药物抑菌作用弱,没有抑菌圈表示该药物没有抑菌作用。
并且,经稀释法测得的MIC的对数和用纸片测定相应的菌株得到的抑菌直径之间大致呈直线相关,因此将两种方法相对应地测试各种据菌株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的相关回归分析处理,可得到一条回归线,依此可推断该菌株的MIC,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即MIC愈小,抑菌圈直径愈大。
材料(以大肠杆菌为例):1.药品及细菌——诺氟沙星、新霉素、硫酸链霉素、氟苯尼考、卡那霉素、泰乐菌素、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MH营养肉汤、MH琼脂培养基、大肠杆菌。
2.器材——纸片、试管、移液器、烘箱、培养皿、培养箱、镊子、1000ml烧杯、PH试纸、量筒、天平、高压灭菌锅、三角瓶、打孔器方法1.培养基的制备:2.药敏纸片的制备2.1纸片制备:选择优质新华1号滤纸,用打孔器制成直径6mm的圆形滤纸片。
每200张一管,经120℃2h灭菌后备用2.2药物稀释每张以吸入20μL药液为标准,如纸片薄,药物原液需作调整。
纸片扩散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质量控制

纸片扩散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质量控制钟伟萍【摘要】目的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是临床抗菌治疗的指导性实验.关系到抗菌药物治疗成败.方法多种方法中选WHO推荐使用的利于基层医院开展的纸片扩散法.结果日常常规操作中应控制好平板厚度、琼脂浓度、细菌接种量、琼脂种类及多种因素.结论在严把纸片扩散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的操作过程的同时,有必要做好质量控制,确保结果准确性,服务于临床.【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7(014)026【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纸片扩散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质量控制【作者】钟伟萍【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山东威海 26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在临床感染性疾病、菌种的耐药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是实验室不可缺少的,常用方法有Etest法、稀释法、Kirby-Bauer法以下简称(K-B 纸片扩散法)以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等。
纸片扩散法是WHO推进使用的微生物敏感性测定方法[1],能在抑菌浓度范围内待测菌的生长被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可判断待测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2]。
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测定的药物可随临床需要而调整,易检测个别特殊耐药菌株[3],更重要是扩散法有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结果可靠,是微生物常用方法,全自动或半自动仪器分析法是一种微量肉汤稀释法[4]。
该文将平时工作中的质量控制要点阐述如下。
一次质量控制结果错误,常被认为是一种统计上的随机变化。
①接种平皿不均匀;②抑菌环量取记录直径有误;量取工具有误差;③标准菌株保存、污染、过期等改变;④细菌接种量,在K-B纸片扩散法药敏实验菌液量规范中提出固定接种0.35 mL菌液量[5];⑤0.5管麦氏浊度管未摇匀、已过期;⑥孵育温度、时间、放置、气体等不合格;⑦MH培养基制作、深度、厚度、购入批次批号等有关;⑧药敏纸片质量改变。
立即观察药物平板,重复试验一般能够解决,如仍失控必须恢复每日质控查找原因。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NCCLS标准,通过测量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E试验的抑菌圈直径、MIC值和IC值获得。
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MIC),而不使用测定MIC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
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方向有抑菌圈扩大现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Vitek-2、BD-Pheonix、Microscan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值。
2.β-内酰胺酶检测: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iodometric test)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nitrocefin test)。
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β-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
如β-内酰胺酶阳性,表示上述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表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包括氨基、羧基和脲基青霉素)耐药。
3.耐药基因检测:临床可检测的耐药基因主要有:葡萄球菌与甲氧西林耐药有关的MecA 基因,大肠埃希菌与β-内酰胺类耐药有关的blaTEM、blaSHV、blaOXA基因,肠球菌与万古霉素耐药有关的vanA、vanB、vanC、vanD基因。
检测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方法主要有:PCR扩增、PCR-RFLP分析、PCR-SSCP 分析、PCR-线性探针分析、生物芯片技术、自动DNA测序4.特殊耐药菌检测(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对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0㎜,或其MIC≥4ц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7㎜,或MIC≥0.5цg/ml 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被称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操作程序

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操作程序1.目的规范纸片扩散法(K-B法)药敏试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药敏结果准确。
2.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检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会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待检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产生透明的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待检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物对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越大,MIC越小。
3.设备、材料和试剂3.1.设备、材料恒温培养箱、比浊仪、0.45%NaCl、一次性使用拭子、无菌医用棉签、游标卡尺、镊子3.2.药敏纸片药敏纸片为直径6mm、吸水量为0.02ml的商品化专用药敏纸片(OXOID);纸片需密封贮存于-20℃冰箱内;开封后的纸片与干燥剂一起置2℃-8℃冰箱保存;每次使用前先室温平衡1-2h,以避免开启贮存容器时产生冷凝水。
3.3.培养基自配或购买的水解酪蛋白(Mueller-Hinton,M-H)培养基是CLSI推荐的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药敏试验标准培养基,PH为7.2-7.4。
3.4.接种菌量比浊标准菌液浓度为1.5×108/ml,相当于0.5麦氏单位标准。
4.菌悬液制备4.1.制备接种菌液:临床标本分离的细菌或标准菌株做药敏试验时,应挑取已分纯的菌落4-5个制备菌悬液。
4.1.1.直接菌落法:用一次性拭子挑取生长在无选择性琼脂平板上新鲜菌落,悬浮于0.45%生理盐水中,混匀后,采用比浊仪调整浊度至0.5麦氏浊度。
4.1.2.肉汤增菌法:将单个菌落接种至肉汤培养基,置于35℃孵育,采用比浊仪调整浊度至0.5麦氏浊度(通常孵育2-6h)。
5.实验方法常用在检测菌或标准菌株平板上挑取培养18~24h的纯菌落均匀溶解于3ml 0.45%无菌生理盐水中,调校浓度至0.5麦氏单位;校正后的菌液应在15min内接种。
5.1.接种用无菌医用棉签蘸取调好的菌液,在试管内壁将多余的菌液旋转挤去后在琼脂表面均匀涂布接种3次,每次旋转平板60°,最后沿平板边缘涂抹1周,校正浓度后的菌液在15min内接种完毕。
纸片扩散法抗生素敏感试验标准操作程序

SOP_15-25 纸片扩散法(K-B法)抗生素敏感试验标准操作程序【目的】用于分离菌的抗生素敏感试验。
【适用范围】WHO推荐K-B法,其目的在于技术的简单和可重复性。
本法特别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也可用于快速生长的致病菌,但不适用于其他细菌,如嗜血杆菌、奈瑟菌、专性厌氧菌及酵母样菌等。
无论用哪种方法接种,只要质控菌株的抑菌环在预期范围内,均可按同一解释标准报告结果。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试验用材料】1.培养基Kirby-Bauer法指定用Mueller-Hinton琼脂。
多年大量的有关敏感试验的方法学研究,均采用该培养基,维持细菌正常发育,绝大多数细菌在此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此培养基不拮抗抗菌药物活性以及商品的批间差异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培养基。
若检测肺炎链球菌的敏感性时,在培养基中加5%的脱纤维羊血,制成血平板。
测嗜血杆菌及淋病奈瑟菌的敏感性时,在培养基中须加入1%血红素和2.5mg/ml辅酶I后应校正pH 7.2~7.4。
制备MH琼脂平板应用直径90cm平皿。
在水平的实验台上倾制。
琼脂厚为4mm,允许误差为土lmm。
琼脂凝固后,应测一下pH是否正确。
琼脂于板应放4℃保存,在7日内用完。
2.药物纸片抗菌药物纸片直径约为6.00~6.35mm,每片的吸水量约20μl。
采用K-B法,纸片的药物含量必须与该法规定的一致,不得任意更改。
药物纸片可以购买,也可自制,用前必须做质量鉴定。
用以下两个指标判定纸片的质量:2.1片间差:是衡量不同纸片含药是否均一的指标。
测定方法:以质控菌株接种M-H琼脂平板,一块平板上贴6张相同的纸片。
35C过夜,培养后,记录6个抑菌直径,其最大和最小之差不应大于1~2mm。
2.2准确度:判定纸片的实际含药量与标量是否一致。
纸片的合理保存十分重要。
药物纸片必须在有干燥剂的容器内低温(-10℃以下)保存。
检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检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SOP文件一、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i,MRS)MRS是引起临床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同时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耐药特点是耐受甲氧西林的同时,还对临床广泛应用的多种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因而该菌所致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
(一)MRS测定方法1、纸片扩散法接种物:直接悬液法从非选择琼脂平皿上挑取少许单个菌落至无菌生理盐水调至浓度0.5 McFarland,具体操作同常规纸片法药敏试验。
苯唑西林纸片,1μg/片,检测MRS平板应置于35℃(而不是37℃)孵育24h(而不是16~18h)。
结果判断:金黄色葡萄球菌:S:≥13mm;I:11~12mm;R:≤10mm。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S:≥18mm;R≤17mm。
对于苯唑西林纸片周围的抑菌圈内有任何小菌落或稀薄“菌膜”生长都应列为MRS。
2、琼脂筛选法:如果纸片试验结果中介时,可做琼脂筛选法,培养基为MH琼脂+6μg/ml苯唑西林+4%NaCl,调整菌液浓度0.5McFarland,于35℃孵育24h,凡有任何生长即使一个菌落均报MRS。
(二)MRS监测意义对于MRS,应报告对所有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酶类耐药,喹喏酮类药物,除氟哌酸外,环丙氟哌酸,氟嗪酸有较好抗菌活性(耐药率10~23%之间),利福平敏感率在90%以上,未见耐万古霉素菌株,但已有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HLAR)及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一)药敏测定方法1、常规测定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头孢菌素不用做(均为耐药),氨苄,庆大霉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一定要做。
2、高水平氨基糖甙类耐药性测定:⑴高含量纸片扩散法:通常测定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的高度耐药性,具体操作如常规纸片法药敏试验。
药敏纸片:庆大霉素:120μg/片;链霉素300μg/片结果判断:R:≤6mm;I:7~9mm;S:≥10mm⑵含单一高浓度抗生素琼脂平皿法:稀释法:庆大霉素:R:≥500μg/ml;链霉素:R:2000μg/ml3、万古霉素耐药性测定:纸片扩散法,具体操作如常规纸片法药敏试验,万古霉素纸片为:30μg/片,检测平皿置35℃24h(而不是16~18h),并注意抑菌圈内有无小菌落或薄膜生长。
细菌耐药的监测方法

细菌耐药的监测方法一、细菌耐药监测的方法定义 AST 是一个检测细菌耐药性的是一个检测细菌耐药性的体外抑菌试验(ART)AST目的:检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预测临床治疗结果。
AST:(1)手工试验 1.纸片扩散法(S,I,R)2.稀释法(MIC)3. E test(MIC)(2)自动仪器 Vitek,Microscan,Phoenix(3)分子试验 PCR直接检测mecA基因(4)酶试验 Nitrocefin、ESBL检测(一)常规药敏试验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NCCLS标准,通过测量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E试验的抑菌圈直径、MIC值和IC值获得。
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MIC),而不使用测定MIC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
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方向有抑菌圈扩大现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Vitek-2、BD-Pheonix、Microscan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值。
2.β-内酰胺酶检测: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iodometric test)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nitrocefin test)。
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β-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
如β-内酰胺酶阳性,表示上述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表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包括氨基、羧基和脲基青霉素)耐药。
细菌耐药的监测方法

细菌耐药的监测方法一、细菌耐药监测的方法定义 AST 是一个检测细菌耐药性的是一个检测细菌耐药性的体外抑菌试验(ART)AST目的:检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预测临床治疗结果。
AST:(1)手工试验 1.纸片扩散法(S,I,R)2.稀释法(MIC)3. E test(MIC)(2)自动仪器 Vitek,Microscan,Phoenix(3)分子试验 PCR直接检测mecA基因(4)酶试验 Nitrocefin、ESBL检测(一)常规药敏试验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NCCLS标准,通过测量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E试验的抑菌圈直径、MIC值和IC值获得。
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MIC),而不使用测定MIC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
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方向有抑菌圈扩大现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Vitek-2、BD-Pheonix、Microscan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值。
2.β-内酰胺酶检测: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iodometric test)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nitrocefin test)。
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β-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
如β-内酰胺酶阳性,表示上述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表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包括氨基、羧基和脲基青霉素)耐药。
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

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实践六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实验目的:学习了解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的常用方法。
学习对药物的敏感试验的操纸片法作方法。
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药物敏感试验的操法方法.抗菌药物在疾病防治上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对某种抗菌药物长期或不合理地使用,可引起这些细菌产生耐药性,。
如果盲目地滥用抗菌药物,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同时也贻误了治疗时机。
药物敏感试验,是一项药物体外抗菌作用的测定技术,通过本试验,可选用最敏感的药物进行临诊治疗, 同时也可根据这一原理,测定抗菌药物的质量,防伪劣假冒产品和过期失效药物。
主要器材与药品器材:试管架、试管、平皿、接种环、镊子、普通琼脂培养基或特殊培养基等。
药品:药敏试纸,被试细菌。
经分离和鉴定后的纯培养菌株(例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18,24小时培养物、普通琼脂平板、小镊子;含有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复合磺胺、链霉素等抗生素的干燥滤纸片。
,营养肉汤,琼脂平皿,棉拭子,镊子,酒精灯, 药敏纸片若干。
原理:又称Bauer-Kirby法。
是将干燥的浸有一定浓度抗菌药物的滤纸片放在已接种一定量某种细菌的琼脂平板上,经培养后,可在纸片周围出现无细菌生长区,称抑菌圈。
测量抑菌圈的大小,测量各种药敏纸片抑菌圈直径的大小(以毫米表示),即可判定该细菌对某种药物的敏感程度。
体外药敏结果可作为动物选用药物的参考。
方法(1)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培养物密集均匀地涂布整个平板,也可以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灭菌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混悬液,用灭菌的棉拭子沾取菌液涂布到上述培养基表面,尽可能涂布的致密而均匀。
(2)将含有抗生素药物的滤纸片用烧灼灭菌的镊子分别贴于平板表面,相互间应间隔一定距离,为了抗菌纸药片与培养基表面密贴,可用镊子轻按下纸片。
纸片在培养基上的分布,一般可为中央贴一种纸片,外周以等距离贴若干种纸片,这样一个直径为90mm平板可贴6,7个抗菌药纸片。
纸片扩散法资料

抗生素敏感实验——纸片扩散原理:纸片扩散法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上,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呈对数减少,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一种浓度梯度。
在药物扩散的同时,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测试菌不能生长,而抑菌浓度范围外的菌株则继续生长,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不同抗菌药物抑菌圈的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的扩散速率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越大,MIC越小原理通俗说法: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定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的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
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该抑菌圈表示药物对该种细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
通过测定抑菌圈的直径大小,可以判定药物的抑菌强弱,抑菌圈直径越大表示药物抑菌作用越强,抑菌圈直径越小表示药物抑菌作用弱,没有抑菌圈表示该药物没有抑菌作用。
并且,经稀释法测得的MIC的对数和用纸片测定相应的菌株得到的抑菌直径之间大致呈直线相关,因此将两种方法相对应地测试各种据菌株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的相关回归分析处理,可得到一条回归线,依此可推断该菌株的MIC,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即MIC愈小,抑菌圈直径愈大。
材料(以大肠杆菌为例):1.药品及细菌——诺氟沙星、新霉素、硫酸链霉素、氟苯尼考、卡那霉素、泰乐菌素、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MH营养肉汤、MH琼脂培养基、大肠杆菌。
2.器材——纸片、试管、移液器、烘箱、培养皿、培养箱、镊子、1000ml烧杯、PH试纸、量筒、天平、高压灭菌锅、三角瓶、打孔器方法1.培养基的制备:2.药敏纸片的制备2.1纸片制备:选择优质新华1号滤纸,用打孔器制成直径6mm的圆形滤纸片。
每200张一管,经120℃2h灭菌后备用2.2药物稀释每张以吸入20μL药液为标准,如纸片薄,药物原液需作调整。
纸片法KB药敏实验原理及实际操作方法

纸片扩散药敏试验的原理:将含药物的纸片贴在接种有待测菌的固体培养基上,通过药物在培养基上的扩散,观察是否出现抑菌环,推断是否抑制细菌的生长;药物扩散的距离越远,药物浓度越低抑菌能力越强,因此可根据抑菌环的大小,判定药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强弱;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标准委员会NCCLS 推荐的K–B 琼脂法进行;本实验通过纸片药敏试验法观察多酸化合物对细菌有无抑制作用,为试管二倍稀释法提供有效基础数据;用无菌棉拭子蘸取已经校正的麦氏比浊浓度的菌液,挤掉多余菌液;用棉拭子涂布整个MH 培养基表面,每次将平板旋转60°,涂抹三次,最后沿周边擦绕两圈,以保证菌液涂抹均匀;待平板上的水分被琼脂完全吸收后贴含药纸片;用无菌镊子取药敏纸片贴在平板表面,纸片一贴后不可再拿起;每个平板贴5 张纸片,纸片间距不少于24 mm,纸片中心距平皿边缘不少于15 mm;在菌接种后15 min内贴完纸片;将平板反转,37℃恒温孵育18~24 h 后取出,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由平板背面测量最接近的整数毫米数并记录,每个平板各设三个平行组平板,测量抑菌直径时,应取三个平板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抑菌环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为限;每次药敏试验用大肠杆菌ATCC25922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做质控;药敏判读标准根据CLSI 标准2009 年所载受试药对质控菌的抑菌环直径范围作为实验质控标准判读标准见表5-284;表5-2 纸片扩散法-用质控菌株抑菌环直径mm允许范围监测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准确性Table 5-2 Disc diffusion test -according the admissible range of quality-control strain’s inhibition zone diameter to monitor the accuracy of antibiotics susceptibility test mm抗菌药物纸片含药量µg抑菌环直径mmS I R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KF 30 ≥1815–17 ≤1416–22 27–35 AMP 10 ≥1714–16 ≤1328–35 27–28 CIP 5 ≥2116–20 ≤1530–40 22–30 NOR 5 ≥17 13–16 ≤1215–21 29–37 KF: 头孢噻吩;AMP: 氨苄西林;CIP: 环丙沙星;NOR: 诺氟沙星;S: 敏感;I: 中介;R: 耐药。
肉品及环境中细菌的耐药性检测实验报告

肉品及环境中细菌的耐药性检测实验报告细菌的耐药性及检测细菌的耐药性及检测:体外抗生素敏感实验方法
近年来,由于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新的耐药机制和耐药菌株不断被发现,如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以及3内酰胺酶中的超广谱3内酰胺酶、去阻遏持续高产和金属日内酰胺酶等。
临床抗生素的选择使用非常困难。
因此必须开展体外抗生素敏感实验,了解细菌耐药谱,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效果进行预测,对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通过耐药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为了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制订提供依据;也有助于新药的抗菌特性钻研。
临床细菌学实验室应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用于体外药敏试验,为了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根据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可分为了杀菌剂和抑菌剂,按其作用的速度又可分为了快效和慢效,将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抗菌效果。
杀菌剂之间联合使用可增加抗菌作用或延迟耐药性出现,并可减少单一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响,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
如内酰胺类与氨基糖昔类药物的联合;多粘菌素与内酰胺类或氨基糖昔类的联合;快效杀菌剂与快效抑菌剂的联合用药常可导致相互拮抗作用,如内酰胺类药物与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或氯氨苯醇类抗菌药物的联用等。
厄他培南纸片扩散法鉴定菌株

厄他培南纸片扩散法鉴定菌株你有没有想过,细菌这小东西,能让我们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药物发挥大作用?今天咱们就聊聊厄他培南,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它可是在抗生素界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要搞清楚它对哪种细菌管用,怎么判断是不是敏感菌株,咱们还得用到一种“纸片扩散法”,听着是不是有点儿像化学实验室的魔法?其实吧,这个方法其实挺简单的,最重要的就是它能告诉咱们,药物对这些细菌有没有作用。
纸片扩散法就是一种利用药物纸片的扩散效果,来检测细菌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
说得简单点儿,就是我们把厄他培南涂到小纸片上,然后把它放到培养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
那厄他培南就像是撒下的一把神奇的粉末,慢慢扩散开来,周围的细菌如果对它敏感,就会“乖乖”的不敢动弹,形成一圈空白的区域。
这个空白区域的大小就能告诉咱们,药物对这种细菌有多强的抑制力。
你想,细菌可是个狡猾的家伙,要是它们对厄他培南不敏感,就完全不受影响,继续在那里肆意扩张。
不过,这个实验可不是随便做做就能看出结果的。
培养基得挑对了,琼脂得够平,细菌得均匀地涂抹开。
然后,纸片得放得巧,不然可不好判断。
最关键的是,观察扩散的区域大小,得非常仔细。
像是宽度小的圈就代表药物没什么效果,宽的圈则说明药物非常管用。
如果你想更精确地判断,可以对照标准的敏感、耐药或者中间敏感的判断标准。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吃饭时,大家争论是不是“辣椒加点儿”的样子?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纸片扩散法看起来简单,但想要搞明白细菌的具体反应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比如,有些细菌的生长速度特别快,有时候这圈空白区域的形状和大小,可能是受到了培养环境的影响,或者纸片和琼脂之间的接触不够均匀,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
所以,一些细节问题得特别留心,像这点儿小问题,有时候都能让你栽跟头。
说到厄他培南,它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很多种细菌都有作用。
像是那些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克雷伯菌这些,简直是“克星”。
你看它在医院里可厉害了,常常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的感染,比如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甚至血液感染。
微生物分析仪法与常规纸片扩散法在细菌耐药表型检测中的调查分析

微生物分析仪法与常规纸片扩散法在细菌耐药表型检测中的调查分析目的探究细菌耐药表型检测中通过微生物分析仪法与常规纸片扩散法进行检测所存在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学院教学医院细菌室金黄色葡萄球菌80例,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分离保存。
为检测细菌耐药表型,对细菌分别运用微生物分析仪法与常规纸片扩散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在细菌耐药表型方面,微生物分析仪法与常规纸片扩散法的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临界范围阳性菌株的检测中,微生物分析仪法检测结果更准确。
结论细菌耐药表型检测中通过微生物分析仪法与常规纸片扩散法进行检测所存在的应用价值均较显著,但在临界范围阳性菌株的检测中,微生物分析仪法对其检测更加灵敏,同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能够为临床诊疗过程提供更加准确的药敏结果,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标签:微生物分析仪法;常规纸片扩散法;细菌耐药表型;临床价值近年来,由于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大气中的细菌总量明显增多,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前提在于加强对各类型细菌的有效研究,从而更好地治疗疾病[1-2]。
微生物分析仪通过尖端的数据分析软件和独创的检测原理共同作用,从而对细菌进行鉴定,并进行药敏检测。
微生物分析仪的主要功能在于自动的菌落计数和对抑菌区的有效测量。
微生物分析仪在单位、医院及工业领域进行微生物菌落计数和含量分析、抗生素的抗菌性及細菌的抗生素敏感性分析等工作中较为适用。
该文为探究细菌耐药表型检测中通过微生物分析仪法与常规纸片扩散法进行检测所存在的应用价值,选取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该院分离保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80例,具体内容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教学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分离保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80例确定为该次研究对象。
对细菌进行微生物分析仪法与常规纸片扩散法检测,其中常规纸片扩散法检测中的药敏纸片、M-H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血培养基及微生物分析仪检测中的配套检测板均出自正规厂家。
兽医药理学教学实践结题报告——纸片扩散法测定大肠杆菌对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兽医药理学实践教学结题报告纸片扩散法测定大肠杆菌对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完成时间:实践地点:大肠杆菌对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2009级1班)摘要: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流行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这种病原菌主要经动物的消化道而感染。
能够引起多种畜禽发生急性、慢性或隐性感染。
药敏试验,是指对敏感性不能预测的分离菌株进行试验,测试抗菌药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制作用,以指导选择治疗药物和了解区域内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有助于经验性治疗选药。
通过此试验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了解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的常用方法,并根据这一原理,测定抗菌药物的质量,防伪劣假冒产品和过期失效药物。
以防盲目地滥用抗菌药物,造成药物的浪费,同时也贻误了治疗时机,会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大肠杆菌抗生素敏感性前言: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动物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它可引起畜禽发生严重腹泻和败血症等,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抗菌药物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这类病原菌的发生。
但是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尤其不合理用药,耐药细菌迅速产生,多重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严重影响抗菌药物的有效使用,给新药的开发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动物源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1,2]。
本次实验初步了解了各场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流行现状,为养殖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一、实验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定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的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
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该抑菌圈表示药物对该种细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
通过测定抑菌圈的直径大小,可以判定药物的抑菌强弱,抑菌圈直径越大表示药物抑菌作用越强,抑菌圈直径越小表示药物抑菌作用弱,没有抑菌圈表示该药物没有抑菌作用。
不动杆菌属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不动杆菌属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不动杆菌属细菌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操作规程,确保药敏结果的准确。
2.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不动杆菌属细菌。
3.选药原则在本规程所列受试抗菌药物主要根据以下因素选择。
3.1现行版本的CLSL M02和M100对假单胞属细菌纸片扩散药物敏感试验的要求。
3.2细菌耐药监控网每年发布的监控要求。
3.3本单位上一年度不动杆菌属细菌耐药监控数据。
4.质控纸片药敏试验应使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大肠埃希菌ATCC35218(用于β内酰胺/β内酰胺抑制剂合剂)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进行质量控制,质控菌株可接受的抑菌圈范围参见现行版本的CLSI M100-A19。
质控频率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5.试验材料和仪器M-H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药敏纸片、无菌棉签、35℃孵育箱、测量尺、标准比浊管或比浊仪。
6.操作步骤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7.判断标准见表5-47.表5-47 不动杆菌属细菌纸片扩散试验判断标准判断标准(mm)药敏纸片备注敏感(S)中介(I)耐药(R)哌拉西林(100µg)≥21 18~20 ≤1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10µg)≥21 18~20 ≤17头孢他啶(30µg)≥18 15~17 ≤14头孢噻肟(30µg)≥23 15~22 ≤14头孢吡肟(30µg)≥18 15~17 ≤14亚胺培南(10µg)≥16 14~15 ≤13美罗培南(10µg)≥16 14~15 ≤13阿米卡星(30µg)≥17 15~16 ≤14庆大霉素(10µg)≥15 13~14 ≤13环丙沙星(5µg)≥21 16~20 ≤15头孢哌酮/钠舒巴坦(75/75µg)≥21 16~20 ≤158.注意事项抑菌圈直径量取的范围为包括药敏纸片在内的被药物完全抑制的区域(肉眼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及其制品中细菌耐药性的测定—纸片扩散法》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的2011年度行业标准修订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2011B522r。
由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修订。
二、修订意义
抗菌药物是目前人类和兽医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抗感染药物,在治疗与控制人畜传染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也常常使用抗生素来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促进生长。
但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上升,耐药菌的产生日趋增多,传播日渐迅速,其严重性已不容忽视。
动物源性细菌的耐药性不但和畜牧业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更直接关系人类的健康。
控制动物源性细菌的耐药性的产生及传播是解决人类日趋严重的耐药性问题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国际社会的共识。
现行的SN/T 1944-2007《动物及其制品中细菌耐药性的测定——纸片扩散法》于2007-08-06发布,2008-03-01实施,由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标准主要参考了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第十六版补充说明》M100-S16(2006)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法操作标准》M02-A9(2006)的相关内容。
为符合和适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CLSI对解释标准M100每年进行更新,操作标准M02每3年进行更新。
到2013年为止,M100已更新至第23版(M100-S23,2013),M02 更新至第11版(M02-A11,2012)。
而CLSI针对兽用药临床的《动物来源细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扩散法和稀释法执行标准》现更新至第3版(M31-A3,2008)。
随着近年来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新耐药机制的出现和用药方式的改变,以及法律法规层面对抗生素使用的新规定,从2007年至今,CLSI系列标准的技术内容较原先行业标准参考的内容已有不少的改变。
为适应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按照国家认监委关于《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复审修订计划项目》的批复意见,参考CLSI 标准最新版本内容,按GB/T1.1、GB/T1.2要求,对该标准进行文本格式及内容的修订。
三、修订依据
1.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2. CLSI M100-S23《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第二十三版及补充说明》
3. CLSI M02-A11《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法操作标准-第十一版》
4. CLSI M31-A3《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法操作标准-第三版》
5.SN/T 1944-2007《动物及其制品中细菌耐药性的测定——纸片扩散法》
四、修订内容
本标准针对CLSI M100-S23和CLSI M02-A11与原CLSI M100-S16和CLSI M02-A9之间的更新点进行了修订,增加了CLSI M31-A2的规定要求和技术内容,并按照GB/T 1.1-2009规范了文本格式。
本标准对SN/T 1944-2007主要修订如下:
——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范了文本格式。
——检测方法部分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最新标准CLSIM100-S23(2013)《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和CLSI M02-A11(2012)《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法操作标准》进行了修订。
具体内容见表1。
——附录部分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最新标准CLSIM100-S23(2013)《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和CLSI M31-A3(2008)《动物源性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进行了修订。
考虑到标准的适用范围为动物源性细菌,对原附录中与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无关的部分进行删减,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特有的部分及特定耐药机制的测定进行了增补。
具体内容见表1。
表1.标准内容区别
五、验证测试
1、室内验证
以标准菌株及38株禽源性大肠杆菌对6种抗生药物的耐药性检测比较扩散法和稀释法之间的符合程度。
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标准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测定:
表3:38株禽源性大肠杆菌对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测定:
纸片扩散法与药物敏感性试验参考方法稀释法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耐药率的符合率达到100%。
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各有一株大肠杆菌的结果为“中介(I )”,而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结果均为“敏感(S )”,符合CLSI 关于“中介”的解释标准。
2、室间验证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和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应邀对本修订标准的部分技术内容进行了验证测试。
内容包括标准质控菌株的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比对,结果汇总见表4;随机编号的3株大肠杆菌未知菌株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未知菌株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比对检测,其中有1株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和
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杆菌(ESBL ),结果汇总见表5。
表4标准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测定
表5未知菌的特定耐药机制的测定
3、验证结论汇总
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耐药性操作简便,易于判读,与参考方法稀释法的符合性好,准确性高,可准确检测特定耐药机制,适用于动物源性产品中分离的细菌的耐药性及特定耐药机制的检测及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