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集锦14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集锦14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集锦14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年轻教师的来信,针对教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编写的一本“教育问答”,是他30多年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他是教育界的里程碑,1918年9月28日,苏霍姆林斯基出生在乌克兰瓦夏西里耶夫卡一个贫民家庭。
1933年他参加了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1935年开始当小学教师,踏上了漫长而光荣的教育之路。
他曾被委任为帕弗雷什中学的校长。
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他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
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前瞻性,他最早提出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了教师的素养问题。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必须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
学生在小学阶段,好奇心特别的强,常常会问一些比较奇怪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有丰富的课余知识,才能帮助学生解开疑惑。
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开发青少年一代智力资源的伟大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着很高的本学科素养,还要触类旁通,对其它学科的内容也要掌握。
掌握广泛的课外知识,此外,我们还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无穷的,而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有极强的模仿能力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教给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学历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仅仅用学历、职称来衡量教师,一个高学历的教师并不一定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
关键还在于一个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需要有专业的技能。
这是做老师的基本功,是我们一定要下苦功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的技能。
那我们如何来提高我们的素养呢?本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指出了一条路,他在书中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5篇
读完⼀本经典名著后,你⼼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呢?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给教师的⼀百条建议》读后感,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百条建议》读后感1 六年前,我在准备教师招聘考试时,从教育教学理论中初识了苏霍姆林斯基及其著作《给教师的⼀百条建议》,当时教辅书中对其地位和成就的介绍只有简短的⼏句话,但是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从教之后,我便买下了这本书,由于各种原因,我只是粗枝⼤叶的浏览,并没有进⾏深读。
今年寒假之余,利⽤零碎的时间,我再次从书架中拿出了这本书,真正静下⼼来阅读这部作品。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给教师的⼀百条建议》是他专为中⼩学教师⽽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该书中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平的精彩条⽬作为补充,全书有⼀百条,因此⽽命名。
书中每⼀条谈⼀个问题,有⽣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许多理论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两点让我最为记忆犹新。
第⼀点,尊重每位学⽣的特异性。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各⽅⾯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个学⽣个性的尊重。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个学⽣内⼼的财富。
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个⼈在他的天赋所及的⼀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
”正如⽂中提到的语⽂⽼师尼娜⽐特罗夫娜的学⽣⽶哈伊尔⼀样。
尽管⽶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让⽼师⽓得脸⾊发⽩、双⼿颤抖,但当这个“两分⽣”为她修好电视机后,尼娜⽐特罗夫娜感到⾮常的难受,他深深地感到⾃责:我们做教师的⼈,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可救药和毫⽆希望的“两分⽣”⾝上,在他们的⼼灵和双⼿⾥,还蕴藏着天才……与此同时,苏霍姆林斯基在本⽂中也指出: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地根据分数来给⼀个⼈做出好的活着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去当⼀个好⼈。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1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1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推荐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因此,我觉得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教育方式。
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
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
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一样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
虽然,我们达不到如此境界,但是我们就应朝着这个方向发奋。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
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应是我们发奋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
一年级的刚从幼儿园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中过渡到一年级,难免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尤其是拼音教学枯燥乏味,知识点碎而且冗杂。
作为教师就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让他们慢慢适应慢慢习惯。
教育方法在这时就显得尤其重要。
说到这个问题,就又回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我想这就应是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吧。
我觉得要想成为真正的教学能工巧匠,只有自己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
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就应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此刻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斥耳目,别人好的东西就应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
一年级的教学更就应如此,只有在教学时想方设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会为孩子的求学之旅铺一条大道。
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2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75条“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中提到“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只有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
我想告诉你,年轻的朋友一个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
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位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20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20篇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1优秀的教师采取什么手段保证课堂一丝不苟,井然有序?他们的秘诀在于预防,严格的课堂管理方案、亲切的态度和时时掌控的主动权。
有效的纪律体系可以预防学生的规范行为!站着讲课是一个教师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不锻炼身体,你是没有办法坚持站着讲课的;每天站到教室门口面带微笑的迎接学生开始早读,是一种习惯;微笑,站立都是微小但过硬的基本功,必须得天天用心的去做,才能贯彻“你还好吧策略”!和学生相互之间每天简单的问候,上课学生才会“买你的账”。
能让你轻松赢取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一声真诚的“欢迎”,为你和学生一整天融洽的相处开了一个好头,学生喜欢那些欢迎他们的地方,而且,只有在积极健康的环境里他们才能取得成功,想让他们成为快乐、成功的学生吗?那,别忘了说上一声:“嘿,你好!”其实,学生成功时给学生一个拥抱,她们会感受到,她们是受欢迎的,被需要的,而且是与众不同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说:“朋友,背着人可以责怪,当着人要赞扬!”实际上,每一位老师拥有一间自身的“私人办公室”,而且这办公室就在离班级不远的地方,这样的可以谨慎行事,和孩子们私密的解决纪律问题……老师要做的,是走到犯错误的孩子身边,俯下身子和他低声的讲几句话。
远离其他同学,一对一的进行谈话指导,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是那的“桀骜不驯,”相反,乖巧听话的很!做老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修炼自身的脾气。
虚怀若谷、大智若愚、宠辱不惊!私下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做教育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其实,一个小小的赞扬“谢谢你举手”、“感谢大家的合作”、“你坐下来听听别人的答案”……会有神奇的效果。
学生渴望我们的关注,会不遗余力地来争取他们想要的东西,一旦他们意识到乖一点就能得到你的关注,就会自觉自愿的乖起来。
注意好行为的老师遇到的课堂纪律问题,要比那些只关注学生淘气行为的老师少得多。
正如高金英老师说的:“要变着法儿的鼓励和赞扬学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相关推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范文800字(通用12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心得了。
怎样写读书心得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篇1前不久,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情异常激动,深深地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折服了。
读过这本书后,真的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
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读书感悟。
感悟之一:教师应坚持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
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真的有些后悔,后悔今日才读了这本名著,又有些庆幸,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本好书。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平时也想读点书,但有时总以工作累,家庭琐事多为由,没能坚持下去。
从此,我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多读好书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好,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静下心来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师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感悟之二:教师应善引学生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
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
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10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10篇)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
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
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它真是一本好书!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
我也常抱怨没有时间,忙啊。
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
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
“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
”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
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
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同。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
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
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通用21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通用21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以前,读教育学的著作时,总是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书中的理论知识很完美,可是对于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是没有操作性强的指导提议。
觉得资料很枯燥,很乏味,没有意思。
可是当我有幸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提议》后,完全改变了我以前对教育著作的认识,觉得它们不再枯燥不再乏味了。
在书中,作者用真实生动的案例来告诉我们一条条对我们教学来说具有指导性的提议,能够帮忙我们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
在书中,作者就像是在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让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内心受到了震撼,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
其中的一条,是作者对我们的教导,“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读过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在各个方面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可是在我细细的`品读之后,觉得作者是要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我的性格,孩子们是有差异的。
当然在学习领域中,就是表此刻“智力上”的差异。
相信在工作中我们都以往有过这样的感叹:“同一个教师教的,同一个教室里坐着,学习的成绩却是天地之差”,“同样的一节课,有的学生掌握的相当完美,而有的学生什么也不会”,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学生的差异性也会在智力上有所表现。
而作者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差异,更是用了儿童提水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
因为我们都明白儿童的身高、体重、力气等都不一样,还有性别的不一样,肯定是提水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如果非要让体弱瘦小的人和身强力壮的人提水一样多不可,那可能就会适得其反,导致体弱瘦小的人会元气大伤,到第二天就什么也干不了了。
因为差异性的存在,学习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应对着这样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再“一视同仁”了。
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它们有什么样的理解力,理解力,根据学生的不一样层次的需求,授课的资料能够做适当的调整,尽可能的做到学困生有点收获,中等生收获多点,优等生全部收获。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0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0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闲暇中,我有幸拜读了伟大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虽然此刻正值新课程改革之际,似乎这本书的出书时刻并不符现代教育潮流,但它却给我的收获颇多,感触颇深,使我受益匪浅。
文中生动的实际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如一汩汩清泉、一丝丝雨露滋润着我的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文中的这段话深深影响着我,他说“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应当先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老之将至的时候而悔恨呢?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务必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
”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务必发奋提高自身素质,而提高自身素质的首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也许有些教师会抱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组织参加各种活动,教学工作整天忙得团团转,身体已筋疲力尽,哪有时刻腾出来读书?”对此,我也有同感。
但我想只要我们自身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总是能挤出时刻来的。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刻从读书中来。
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
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刻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古人云“善读之能够医愚”,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读书是很有必要的。
读书不光要读所任学科的有关书籍,还要读学科以外的书籍,要做到博览群书,正因现代教育不光需要懂得学科以内的知识,现代课程是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也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有丰富、生动的语言,敏锐的思想,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熠熠生辉。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0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0篇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方便大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1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感觉到就像一个老者再向我娓娓道来他的工作,他的点滴经历。
让我觉得他在他平凡的工作中那种育好人的执着和用心。
我觉得在前面几条建议中,把阅读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在第19条建议中,他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书上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
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竭力反对自己的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而让他们死抠书本。
认为书上的学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起来,其实不然。
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可取,因为今天会默,明天就忘,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也只能成为一种“死”知识。
更严重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产生逆反心理,最后真正沦落为后进生。
而且他这章节中,他讲述了一个数学老师培养学生阅读。
这让我更有感触,阅读不再是语文学科功利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培养思维的方法,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由此看来,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为这些孩子推荐合适的读物,让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他们的头脑,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可是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同学他们整天都在忙于补作业,忙于订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时间来进行阅读,他们的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由此循环下去,阅读对他们来说就越来越困难,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26篇)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精选26篇〕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精选26篇〕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篇1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使我获益良多,不但帮我解决了很多教学上的疑难,更让我的目光看得更远、更深。
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假如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简单。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那么留着不要讲完。
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
在这里,没有任何适用于一切场合的现成方案。
一切都取决于详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实际知识。
同样的教材,在这个班里在这一点上不要讲完,而在另一个班里,却要在另一点上有所保存。
”对照我的课堂,我总是千方百计的多教,把教学内容安排得满满的,惟恐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然而这种“多多益善”的做法如今想来是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诚然,帮助学生解惑无疑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老师不可回避的天职。
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解疑,并让学生学到解疑的方法,品味到疑问被解的快乐。
但是我们老师不能一味地以解疑为目的,为问题的解决而满足。
疑问是考虑的泉和动力,吸引学生不断地去探究研究,获取新知。
当学生头脑中不在有疑问的时候,思维也就渐渐停顿了。
成功的课堂,不是把学生头脑中的所有疑问都解决,而是或多或少地给学生留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
我想:这样的教学就使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学习效果也会大大进步,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将获得更大的开展和进步。
读着《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自己正穿越了岁月的隧道,脱离了时空的限制,聆听着大师的谆谆教导,或感悟、或惊讶,更多的那么是一股跃跃欲试的激情,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学生。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篇2《苏霍姆林斯基的100个建议》这本书里面,谈了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当然不是金子,虽然存在国家、社会、民情、地域等种种因素的差异,但书中许多珍贵的经历仍然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7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7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篇1本学期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我印象深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这个比喻多么的贴切,它告诉我们每一个教师,要保护好学生脆弱的心灵,引导好学生健康成长,特别对于后进生,更应该多倾注精力,付出爱心。
后进生因为各方面表现较差,常常在班级中遭人白眼。
他们在同伴们中,找不到自尊,找不到自信,在老师面前,更是觉得自愧。
每天在课堂上,看着别人高举的双手,他们也渴望能像优生一样,胸有成竹地回答问题,得到老师同学们或多或少的赞美的眼光。
可是,他们不行,常常的出错让他们表现的机会越来越少。
他们也是孩子,也渴望掌声和鲜花。
于是,他们更多地做出各种举动,捣蛋,说怪话,扮鬼脸,欺负女孩子……以各种破坏性的举动赢得大家的注意,其实,他们也不喜欢自己如此。
所以,每次遇到问题,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信任和支持是他们进步的最佳武器。
那么,怎样才算尊重差生呢?1、寻找闪光点。
找出差生的特长,比如绘画很好,就多让他出出板报;热爱劳动的,就把集体劳动的指挥权交给他;喜爱运动的,就让他当当体育委员……2、不要每次都公布差生的成绩。
既然跟“差”“后进”沾边,他们的成绩一般都很烂。
所以,适当给给他们面子,保留一点他们的自尊,不在同学面前取笑他们可怜的成绩,他们有时反而会反思反思自己的不足。
3、师生注意说话的分寸。
教师要注意克制,哪怕后进生做出再惹人厌惹人烦的举动,教师也一定要用较有修养的语言,鼓励学生有错就改,而不是威吓体罚,以势压人,那样只会加深学生的叛逆,甚至破罐子破摔。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篇1最近读了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受益匪浅。
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
可前不久,读过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却让我有体会很深。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
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
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
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
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
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
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2篇)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2篇)《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2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读后感1本学期抽空重读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
我深刻体会到了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
只有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有足够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
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
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变与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位年轻人来到一个地方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
”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
”后来又来了另一位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这位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
”一旁的人很诧异的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人家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当你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读后感(10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读后感(10篇)《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读后感1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常常看到一个洪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
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它真是一本好书!其中一篇文章《谈谈老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老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就应成为老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
我也常埋怨没有时间,每一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
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同学之间的问题,已有点目不暇接,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
正值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知了我答案——老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
“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情,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
”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老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同学消失什么突发大事,他们都能奇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
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细心预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劲。
这才恍然大悟,优秀老师是平常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老师的先进阅历,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一样。
一位优秀的高级老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老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老师的”。
读书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
这是做一个“真正的老师”所不行缺的“精神底子”。
“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宠爱读书的精神。
”读书吧,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能够一生追求。
老师们,你不读书,怎能让你的同学与书为友?读书吧!《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读后感2假期,重新拜读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通用21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通用21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本看时“爱不释手”,看后“百读不厌”的好书。
书中用大量的教育实践阐述出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坚持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教育思想。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篇1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
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
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
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
现在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后进学生应该怎么做:一、心存博爱,永不言弃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
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
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
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篇一几缕斜斜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窗台上,映射在我手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上。
春光是如此的明媚,我的心情不由得开朗起来。
昨天那调皮捣蛋的学生被我一顿训斥,想必也该平静了吧,下周的研究课要上了,也该理理头绪了;哦,还有儿子的学习,该查查了……一想到这些,心中不免有些躁,我急忙调整自己的思绪,生活要每天去面对,事情每天都会产生。
好心情坏心情每天都要过。
其实,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谁能活在世外桃源,每个人,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苦楚,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更不用说啦。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是呀,“心境”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何不让我们的心境盛开快乐之花。
身在教坛,笑拥春风。
脚踏大地,心安理得。
在忙碌的日子里,我们不妨放慢自己的脚步,去感受空气的气息,去享受花草的缤纷,让自己的感官灵动起来,打开心灵的门,让心灵出来晒晒太阳。
在喧闹的日子里,大街上人来人往,商场人头攒动,股票狂涨狂跌……我们不妨沉下心来,让自己静一静:今天的作业改完没?被训的学生想通了吗?这节课该怎样教?……是呀,教学杂事,烦事只有在静中才理得清。
是呀,教学突破,效率的提高,只有在静中才能把准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是文人居士陶渊明的境界,更是我们新时代教师的共识。
教师要学会静,教师更需要静。
惟有静才不乱,惟有静才安宁,惟有静才会享受生活,品味幸福。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篇二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
我觉得它真的是教师的必读书,读好它,可以做教师,可以做名教师;可以做教育家,因为它是教育的智慧结晶。
苏霍姆林斯基当过30多年的小学、中学的教师,所以写出的东西没有深奥的教育理论,非常贴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就如同一位身边的良师益友在耳边娓娓道来,道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与困惑。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5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5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初读这本书,感觉作者是个朴实谦和的人,前面的序言作者把自己放的很低,说自己写此书不会是出于恶意,不妨读读,是一本无害的书。
然后谦称自己是一个没有资格给老师提什么建议的人,但从这字字句句中我更能读出郑杰的一片赤子之心。
他不能容忍任何一个字是不真诚的,他把自己放在一个善意的帮助者和沟通者的角度上,自然__就多了情感,少了说教。
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郑杰更是深谙此道。
为了能“奢望”给读者一点点影响,郑杰自表家门,陈述了自己从业经历及建校根基:一是困难中的学校如何生存;二是这样的学校中的人们的生命质量如何;三是寻找到帮助学校和学校中所有人摆脱困境的原创力在哪儿。
从他关注的问题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
第一条决定了他要做一个放低姿态、服务社会、多做实事的人;第二条决定了他是一个尊重生命、敬畏知识真理,关注师生需求以人为本的人;第三条决定了他是一个注重构建校园文化底蕴,唤醒人们灵魂,从精神层面激活人们寻求幸福的原动力得人。
这样一个人文、低调、谦逊的校长,他的书也处处说到人的心坎上,许多东西感觉似曾相识,或是又得到了一次印证,似乎在与一位老友畅谈,有点他乡遇故交的感受。
本来我也不敢写些评论他人的话,正是基于作者是一个真诚的人,一个懂得尊重和敬畏的人,是一个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的人,我在这里也发自肺腑的妄谈自己的感受,也保证没有一个字是不真诚的,这篇小文如果有缘奢望被郑杰校长看到,相信一定不会被人腹诽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2“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
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第一页,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
书中没有枯涩难懂的理论,有的是作者对现代学校教育的独特见解,有的是一个个我们平时遇到的,但是又很难解决的问题的建议,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我认为真正的影响就是在偶然的不经意间的阅读过程中自动地产生的,尤其是我们当教师的在听惯了各种各样讲台上、主席台上滔滔不绝的说教后,在难得的清闲之中,对不经意间的一点心灵的萌动,会觉得是那么珍贵。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优秀10篇)
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优秀10篇)给教师的100建议读后感篇一在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经典后,内心禁不住波涛汹涌。
提起笔来,有些感慨,也有点激动,我发现我的手正在微微颤抖,这让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样子,清楚地记得那一堂45分钟的课,课程过半,我的手和腿才停止了抖动。
教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职业?我常常这样问身为老师的自己,在不断的工作、学习和成长中,我凝炼出了这样几个等式。
第一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农夫。
一样的春种秋收,一样的辛勤耕种;小苗破土而出,要有我们来不辞辛苦地灌溉滋润、悉心养护。
秋天来到的时候,总是满心欢喜地期待它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如同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热切的期望。
第二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厨师。
厨师不能做一盘菜强迫谁来品尝,而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拿手菜做得色、香、味俱全,于是就会有人慕名而来,争相品味,这就是老师。
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把课讲得有声有色,有点有面,有张有驰;调动学生自发学习的积极性,传授对他们最有用的、讲解他们最感兴趣的,交给他们最想要的。
第三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舵手。
学海无涯,对于学生来说,不只是获得最有用的知识,面对成长,老师也不仅仅只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于是在这条载着无数希望的航船上,我们甘心做一名舵手,带着莘莘学子的理想,指引他们不畏艰难风浪,坚定信仰,迎向收获的彼岸。
最后一个等式:教师等于工程师。
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教师的另一个代名词,从我的。
老师的老师那时候就已经开始这样说起。
作为工程师的我们在完成怎样的一个设计呢?我们的作品有思想、有灵魂,有独到的品位,他们要求独立和个性,有属于自己的鲜明特点。
所以工程师的设计就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不断创新、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设计思路要紧跟时代不会过时、不能落伍,要使我们的作品经得起考验,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属于他们的优势。
七年的工作经历,四个与教师有关的等式,我用它们对照言行,总结自己。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最新)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苏联当代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最近读了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读后感到了作者对教育实践的思考真是字字珠玑。
下面就感触最深的几点,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一、“后进生”工作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有的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面对这样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从来没有给他们补过课,他认为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课上没有掌握教材,而他只是教孩子们阅读和思考。
对于“后进生”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开小灶单独补课,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其学习动力。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不妨也来尝试一下“第二套教学大纲”的做法,使学生通过阅读而思考,让思考变成激发智力的刺激,防止死记硬背,他们思考的多了,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就会越多,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二、年轻教师的学习我们经常抱怨工作紧张,没有自由时间,也就为自己的懒惰,为自己不看书找借口,时间像海绵里的水,要看我们怎样去挤,愿不愿意去挤,我想我们总还是能够找到时间,来逐渐地、一步一步的积累我们的精神财富的。
作为年轻的教师,我们应该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
三、作为教师应该是个多面手上师范时,学校开设课程是相当多的,除了基本的语数英外,艺术课也开得非常正规,比如:美术课上要学素描、国画、简笔画,音乐课要上视唱练耳、钢琴等,当时只是认为学好这些就是为做美术、音乐老师准备得,直到参加工作,才认识到其实不然,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这些艺术,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挥手画出能形象表达课文内容的一幅画或带着学生去聆听那些和内容相关的乐曲,这又是何等的美妙,学生把老师作为崇拜的偶像,愿意跟着我们学,师生关系也就拉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10篇)
之前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受益匪浅,最近又看了郑杰老师的给《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他在书的代序中很谦虚的说,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
大体看了一下书目,感觉不错,就读了读。
郑杰校长在文中提到一百条建议,每一条都让人受益匪浅,尤其是下面几条对我的启发更大。
首先,教师要有静气。
有的人一身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
他们眼中的工作,仅仅是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搜取营养,在这种消极态度下,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势:凡事都可应付,只需照老规矩办就是了。
有的人沾满俗气,或者叫市侩气,又叫小市民。
他们遇事总先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斤斤计较一番,他绝不罢休。
有的人躁气,这种毛病许多人都有,躁气就是浮躁之气,千起事来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没有多少事情能干到彻底,却急于表功,事情没有干完,就要评这许那。
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任何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熏陶,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
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
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
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是呀,作为年轻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
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
何乐而不为呢?来,一起放飞心情吧!
其次,教师要学会做减法。
这一点其实与我们学校老师们口头上流行的要学会“偷懒”
相似。
那么,在重压之下,我们教师该如何正确偷懒,如何把减法做得更好呢?
减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劳动。
教育目的是什么?这是做教师的首先应理清的。
教师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发展,这是教师目的的全部。
一旦将其他目的掺杂其中,尤其将个人目的混入其间,则会带来无尽的苦痛。
减掉那些无效用的劳动。
教师的劳动严格地说是脑力劳动,教育的智慧首先在于运用智慧减轻体力的劳作。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
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们会恍然发现我们有许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来却起了反作用,我们为无效劳动付出了青春与心力的代价。
当然了,做减法先要做加法。
在我们的头脑中加入知识,用知识来修炼智慧;在心灵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指挥我们的躯体。
人只有在克服了盲目和情绪化反应之后,才能在繁琐的事务中找到一个支点,依靠这个支点,我们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还记得,当时教某班的时候,我对班上不完成作业的同学的要求是可以只完成一半或三分之一,但要自己认真完成。
连续几天,这部分同学的作业都做了一半按时交了,我也都很满意,并在班里表扬了他们。
课堂上,他们也听得认真了,不断受到老师们的表扬。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你用“加法”不奏效时,为什么不试一试“减法”呢?
再次,教师应享受生活。
不仅是教师,人——作为人都应该享受生活。
看到这一条我不仅想到,以前看到的一则报告,现在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六十几岁,远远低于人口的平均年龄。
有十分充足的证据证明,我们的许多先辈活的比我们幸福快乐,尽管我们已远离了饥荒,先人们没有,在我们今人看来祖先们简直生活在地狱之中,分析原因,我们现在人的工作压力太大了。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既然我们不能改变现在的生活,我们就要想方设法适应现在的生活,享受我们的生活。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与孩子接触,班上不乏优秀的学生,聪明好学,讨老师喜欢,但也有调皮,不爱学习,经常跟别的同学打架,让老师头疼上火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只凭自己一己之力去捍卫学校这一块自由而悠闲的天地,我们甚至根本就没有权利阻碍质朴、而天真的孩子们的生活。
他们不应过早的参与角斗,他们太过弱小,他们正处于做梦的年龄,请勿打扰。
我们每天与孩子打交道,用心去爱我们的孩子,给他们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建立老师的威信,以诚相待,,尊重学生的选择,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当学生犯错时,耐心的批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张洁老师在书中指出,“对教师而言,享受胜过有着天生的有利条件。
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我们每天与最快乐的人打交道,享受我们的生活,我们就会童年常在。
最后,教师要有宽容精神。
宽容很不易,才成为一种美德。
如果我们在教书时,只认了教科书和大纲,却容不得半点质疑;如果我们只守着自己习惯的教法,借助于习惯的手段和方式,拒绝一切新的想法和创意;如果我们听了某些宣传或说教,认为某种教育理论或政策就是惟一正确或惟一必须信守的,那么我们还是不宽容。
当面对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们时,如果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被父母遗弃的孩子,那么我们尚不具备宽容精神。
我们在
不知不觉中已迈入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进入这个世界的资格就是具备宽容精神。
宽容不易,才使宽容成为美德。
宽容不仅在面对异己时有用,对自己的冲突着的人性而言,宽容意味着造福于自己。
宽容会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我们每一天都很自由。
陶行知先生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让我们教师学会宽容,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学生自己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省。
宽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友谊的先决条件,更是能令其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同时宽容也会使我们教师处事变得更加理性,使自己的工作变智育中心为以人为中心,造就一种民主的教育、生动活泼的教育,这不正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吗?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但愿在此书指导下,我们能以一颗平静的心,宽容的精神,享受我们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