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第六章(1)资料.
体育心理学3
(二)专门化知觉的特点 专门化知觉具有综合性,往往依赖多种分析器的 同时活动。
专门化知觉具有专项性 ,不同的分析器依专项特点 而在不同的专门化知觉中起不同作用。 动觉是专门化知觉的主要因素(不含棋类)
(四)感觉的一般特性
1、感受性 (1)定义 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2、感觉适应 (1)定义:指机体的感受性因刺激物对感受器 的持续作用而增高或降低。 (2)明适应与暗适应
3、感觉对比
(1)定义 某一感受器由于不同的刺激背景 而引起感受性程度变化的现象。 (2)同时对比与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 指不同的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继时对比 指不同的刺激先后作用于某一感受器 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第一,运动物体的形状大小与速度知觉成反比。 第二,运动物体的形状大小与运动速度知觉的下阈限及上阈限成正比。 第三,在一定范围内,光线亮度与速度知觉成正比。 第四,运动背景条件也会影响速度知觉。 第五,物体或动作的运动方向对速度知觉有影响。 第六,知觉者的主体状态对速度知觉也有影响。
(二)对机体自身运动的知觉
第三节 知觉系统在运动活动中 的作用
一、空间知觉的作用
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等。
(一)方位知觉
指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的反映。
(二)深度知觉
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 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
二、时间知觉的作用
①脑神经所传导的特殊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前庭感觉等;②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皮肤分支所 ② 传导的表面或皮肤感觉,包括解压觉、温度觉和疼痛觉等; ③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肌肉分支所传导的深部感觉,包 括肌肉、肌腱、关节的敏感性和位置感觉;④自主神经系 ④ 统所传导的内部感觉,包括内脏痛觉及饥渴、恶心等有机 感觉。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唤醒
唤醒
arousal 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 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
准备状态。
这种状态是进行脑力活动或体力活动的生理基础。
6
唤醒
/唤醒水平
唤醒为注意的保持与集中以及意识状态提供能量。 每个人的唤醒水平总在从深睡到高度兴奋这条连续线 上变化。
10
焦虑
/焦虑水平的测定
1 中枢神经系统 (脑电图)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血压) 2 肾上腺素 3 状态-特质焦虑 躯体知觉问卷 竞赛状态焦虑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皮质素
生理学评定法
11
生物化学评定
量表评定法
第二节 /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1.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主要因素及 其相互关系 2. 四种理论学说
能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
能掌握阶段,或表达正
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 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
16
确动作、错误动作的比 例优势。
(一)驱力理论
/举例 一个篮球初学者在罚球线后的投篮命中率是10 投3中,即失误的比例达到70%,表现出了错误或不 熟练还占有优势地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给予练习 者更大的压力,驱力理论的预见是他的命中率将降 得更低。反之,一个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在同样情况 下的投篮命中率是10投8中,显然能够正确完成动 作技能属于他的优势反应,此时如提高运动员的唤 醒水平,他的命中率将会得到提高。
究中讨论得最多的理论。
高 运 动 中 表 现 低 低 中 唤醒水平 高
低唤醒水平—中等唤醒水平,
运动表现逐步提高;
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水平的临 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发展,运 动表现将恶化、成绩下降。 中等强度的唤醒水平对运动表 现最为有利。
体育心理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复习资料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概述二、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与锻炼心理学的关系研究侧重点研究对象共同点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学三个学科都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生也包括老师。
是研究个体在体育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中的心里特点和变化。
的心理现象,而体育运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的,因此,不管哪门学科都是主要研究身体练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主要研究对象是练和比赛中的心里现象,运动员,也包括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教练员。
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主要研究对象是的心理现象。
大众三、学习、研究体育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心理科学的发展、扩展了心理科学的研究领域1体育心理学是心理学成果在体育教育和教学中的应用,这说明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扩展了。
2体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发展取得新的成果,也会促进和丰富心理学科的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1、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
2、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3、可采用一些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调节情绪状态4、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5、学习和掌握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的为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服务三)有助于提高学校运动训练的效果和运动竞赛的成绩1掌握运动训练中的心理学规律2加强心理训练 3 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四)有利于科学地选拔和培养运动员1、掌握心理诊断和评定的方法2、开发运动员的心理资源五)有利于教师(教练员)自身素质的提高1、加强自身修养、丰富理论知识2、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竞赛活动3、有利于加强体育教学心理方面的研究第二节体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一、国际体育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萌芽时期1、初创阶段2、19世纪开始有一种心理学叫--动作心理学冯特。
体育心理学知识点概要
体育心理学概要第一章:1、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体育运动心理学诞生的标志;3、中国运动心理学会的发展;4、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1、专门化运动知觉及差异产生的原因;2、感觉及本体感觉;3、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单侧化;4、注意方式理论及注意的特征;5、情绪对体育活动的影响;6、动作记忆;7、心理敏捷性;8、提高运动记忆效果的方法;9、表象在体育中的作用。
第三章:1、体育动机及培养与指导;2、目标定向及种类;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4、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的功能;5、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6、体育态度及特点;7、自我效能及作用;8、体育习惯及特点;9、体育动机及功能。
第四章:1、开放式与闭锁式运动技能的区别;2、体育教学中概念讲解应注意的问题;3、影响运动迁移的因素;4、强化动觉形成运动表象的练习;5、分析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6、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7、各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8、运动表象9、运动技能学习达到熟练阶段的特点第五章:1、放松训练及作用;2、目前常采用的放松训练方法;3、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4、表象训练的依据;5、暗示训练;6、目标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1、讲解法、示范法的概念及心理学意义2、体育教学中学生注意的组织和引导;3、学生心理与体育教学相互作用的原理;4、体育学习中的挫折感;5、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6、运动技能学习中产生错误的原因;7、体育教学的言语指导和非言语指导形式;8、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主体因素;9、造成学生胆怯恐惧心理的原因。
第七章:1、唤醒水平及表现;2、导致过度唤醒状态的一系列连续反应的起点3、运动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与变化规律;4、怎样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和教育5、赛前心理准备的内容。
第八章:1、体育团队及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团队领导的基本功能3、敌意性攻击与工具性攻击的概念及区分标准;4、任务凝聚力及交往凝聚力;5、避免和防止体育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和途径;6、提高体育团体凝聚力的途径7、教练员领导行为的倾向;第九章:1、心理测验在实践中的意义;2、文献综述法的作用;3、规范的心理测量工具的鉴定;4、问卷调查法。
魏广东主讲应用心理学:第六章体育运动心理学
做事业,交朋友,享受人生
应用心理学
二、动机与运动
1.成就动机
考验-焦虑理论:害怕考验或者害怕失败(考验焦虑)是决定 一个人趋近或者回避成就情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起重机理论:个人所确定的优异标准和对后果(强化)的预 期影响一个人的动机行为。
**********************************************************************************************************************************************************************************
很多人格特质方面,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存在显著的差异。
一些具体体育项目的运动员的人格及其他心理特点也有不同。 集体项目与个体项目运动员之间,直接(接触)运动项目与 平行运动项目运动员之间人格存在差异。 同一体育项目,不同位置的运动员也存在人格差异。 4.人格与环境、运动成绩之间的相互作用
天生还是锻炼的结果,未有结论。
做事业,交朋友,享受人生
应用心理学
第一节 体育运动心理学背景简介 一、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历程 历史上最早有清楚记载的体育心理研究可能是特里普 拉特的工作。其结论是:其他竞争对手的存在能促进 赛车成绩。 社会促进:个体在意识到他人在场的的情况下活动效 率会有所提高的现象。 最早系统、长期的研究体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美国 的格里费斯,他于1925年在伊利诺易斯大学创立了第 一个体育心理实验室,他被称为体育心理学之父。 奥杰维被成为应用体育心理学之父。 两种体育心理学:学院体育心理学(学术、教育)、 应用体育心理学(职业体育方面的应用)
《体育心理学》教学设计6
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
课程名称
体育心理学
课程类型
必修
Hale Waihona Puke 授课题目体育活动的坚持性
授课形式
理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50 分钟
周次
6
通过引入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在了解影响人们体育活动坚持性相关理 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着去塑造科学、合理的锻炼行为。
重点、难点
教材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情感态度、价 值观与思政教
扫描课后二 维码,以提问 的形式巩固 重点知识
作 课后任务:根据自己家社区体育设施和师资的具体情况,探讨采取怎样的手段才能帮 助个体坚持参加体育活动?
业
第六章 体育活动的坚持性
2
第六章 体育活动的坚持性
(1)参与体育活动的理由
一、人们在体育活动坚持性上的不同表现 板 书
(2)不参与体育活动的理由 (3)退出体育活动的理由
本课程的学生既是在校生,又有半年的支教活动经历,所以他们既有“学” 的经验,又有“教”的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教学实 践经验,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在学习、训练和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认真思 考,深入理解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
体育活动的坚持性这个章节与目前我国的基本体育政策有着密切的关 系,与终身体育和大健康观念更是息息相关,更可以说体育活动的坚持性关 乎到我国的国民体质健康大局。所以,必须掌握影响体育活动坚持性的各种 因素,找到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国民体育活动的坚持性,从根本上保证体育 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设 计
二、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
(1)个人因素
(2)环境因素
三、体育教学和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锻炼行为塑造策略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六章
第六章运动归因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___推测_______的认知过程。
2.归因理论是对动机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归因活动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渗透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
3.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Heider________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们都有一种__理解_________、_预测__________和__控制__________周围环境的需要.4。
根据Heider的意见,行为的结果可以归因于个人或环境的力量,或者同时归因于个人和环境因素.5.根据Heider的意见,有效的个人力量是由能力和努力的因素所构成。
环境力量是由任务的难度和运气所构成。
6。
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归因理论包括:___Heider_ _理论、Jones和Davis的相应推断理论、 Kelly的三度理论和 Weiner的成功归因理论.7.所谓“相应推断”是指外显的行为是由行动者内在的__人格特质_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
8. 根据Jones等人的观点,在从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中,应考虑的三个基本社会赞许性、独特性和选择自由性。
9. Kelley认为,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 客观刺激物、行动者和_所处关系或情境_____________。
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协变的立体框架。
10.三度理论遵循的总原则是___协变性____________。
对三度理论的各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行为的区别性、一贯性和一致性三个变量。
11.Weiner提出,可以根据内外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
12.根据协变性原则,个体在对活动结果进行归因时,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不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
13.再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很多,常用的有_团体发展法________________、__强化矫正法__________________和__观察学习法_______________。
体育心理学(1-7章)
体育心理学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一、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大众健身运动●所以体育心理学也相应有: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三者的区别:目前的现状:举国体制繁荣了运动心理学,全民健身计划昌盛了锻炼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处于弱势。
●二、体育心理学概述●(一)概念●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具体而言,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二)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学习目的●1、学科性质:理论学科+应用性学科+教育学科●2、任务(1)理论: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2)实践:为有效地进行体育教育、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3、学习目的(1)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2)理解参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三、研究方法●(一)实验研究法●1、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2、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创设一定的情境,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3、准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对情境的控制力很弱,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二)现场研究法●在现场直观察或询问,不操纵任何变量。
优点:简便;缺点:不能操纵和控制自变量,所以不容易明确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心理测量法●使用编制好的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进行研究。
●四、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但同时,它本身又包含了许多传统心理学的内容。
如:●1、体育社会心理学●比如研究体育领导理论和风格,运动团队的凝聚力等●2、发展运动心理学●主要探讨伴随着年龄和运动技能的变化,运动员发生的心理变化●3、认知运动心理学●主要探讨运动员的认知对随后的情绪及运动表现的影响,动机的来源,运动员对成败的归因等●4、教育运动心理学●学生、运动员或健身者的运动表现如何,经常反映了一个体育教师、教练或健身指导者有效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 体育教学心理(1)
●心理状态(在体育教学情境下的心理状态)
——是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情绪是否热烈、兴 趣是否浓厚、注意是否集中、观察是否敏锐、 运动表象是否清晰稳定、思维是否活跃、动 作记忆是否深刻、肌肉活动是否充分有效、 技术动作完成的是否出色。
B、暗示调节—教师暗示和学生自 我暗示相结合
C、激励调节—教师用表扬、鼓励、肯 定的语言
D、转移调节—利用多种身体练习的手 段,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E、环境调节—利用场地、器材引发注 意
案例:排球扣球,设标志物
第5节、学生情绪的调节
(重点内容) 1、焦虑的概念 2、学习中的焦虑影响 与控制 3、挫折教学
3、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有机结合
以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先导,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变换练习的环 境和条件,满足学生的兴趣,诱发无意注 意,弥补有意注意时间有限的不足,调节 疲劳,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 案例:篮球跑篮——先设障碍物,再利用场 地
二、调节学生注意的方法
A、课前引导—教师的语言、动作; 游戏集中注意
主要参考文献
1、理查德.考克斯著,张力为等译,运动心理学-概 念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 版社,1998
3、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3
4、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3、3教与学双边互动发展
[1]条件: 良好的教育情景;目标的一致性;明确的自 我意识;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期待。
体育心理学课件第六章 运动归因
一般来说,内部归因的个体的成绩要比 外部归因的个体成绩好。即从发展的观 点来看,倾向于内源性归因的人更为成 熟。
然而,并不是一切外源性的归因都是不 成熟的表现。例如,一个裁判故意错判。
18
个体的归因方式是会发生变化的。
例如,一个总是把自己体育成绩差归因于外 部因素的学生,如果长期地、反复多次地得 到较差的体育成绩,他就可能会逐渐地由外 源性归因转为内源性归因,认为自己的体育 成绩差是由自己的体育能力弱所导致。
7
2.独特性
这是个性本质的重要因素。个体与他人行为的 共同性因素越少,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例如, 有几个学生都走进某球馆,跟管理人员打招呼,这 些共同行为都可以说明这些学生到球馆来是想锻炼。 但是,当其中某个学生称呼管理人员为“舅舅”时, 这一独特行为将有助于人们作出他是来看望亲戚的 或重亲情的相应推断。
21
与不同的结果和归因组合有关的情感示意图
内部的 内 外 部
外部的
成功
自豪 自尊 满意
结果
失败
自豪减少 自尊减少 满意减少
没有关于自我 的情感
没有关于自我 的情感
22
可控的 可 控 性
不可控的
成功
自信 胜任
感激 同情对手
结果
失败
羞辱 负罪 沮丧
愤怒 诧异 惊讶
23
成功
满怀希望
稳定性的
稳
定 性
不确定
10
区别性 针对客观刺激物,即行动者是否不对同类其他
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 一贯性
针对情境,即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 候对同一刺激作相同的反应。 一致性
针对人,即其他人对同一刺激是否也作出与行 为者相同的方式反应。
体育心理学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异同是什么?异:(1)体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不尽相同的。
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育学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
(2)锻炼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的心理现象。
(3)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同:第一,研究的对象是参与体育运动的人。
第二,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
第三,研究方法相同。
2、何谓体育心理学?基本研究任务是什么?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里和行为的科学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有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理论任务是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解释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丰富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方面的内容。
实践任务是直接为体育课。
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服务,即为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3、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实验研究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准实验法)现场研究法心理测量法4、体育心理学多维性的含义是什么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
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问题,应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什么是反应时?包括哪两种?反应时是指刺激的出现到第一反应开始时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反应时分为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
6、简述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体育心理学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体育心理学7、中国体育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会更加明确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会进一步细化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趋向综合化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会更加广泛8、试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根据一定程序进行教学,可以随意塑造一个有机体的行为,提出学习者的思维最终必须用行为来解释,而这种行为是由外界引起并受外界影响和控制的。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6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由Grove等人简化和发展后的POMS量表有__________个分量表。
A.5B.6C.7D.82.多维焦虑理论认为,积极的成功期望可以带来自信心的增强,可以提高运动表现水平,两者呈__________关系。
A.倒U形B.线性C.波浪形D.U形3.积极的心境状态体现在__________。
A.精力感B.抑郁C.疲劳D.惊慌4.Martens认为可以将__________的工作强度比作人的唤醒水平。
A.探照灯B.发动机C.电脑D.变压器5.运动行为的成因,通常只考虑人格因素影响的是__________。
A.特质论B.情境论C.交互作用理论D.状态论6.赛前心境状态能更好地预测__________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
A.闭锁式B.开放式C.连续式D.间断式7.多维焦虑理论认为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运动表现呈__________关系。
A.倒U形B.线性C.波浪形D.U形8.与常模样本相比,优秀的运动员__________得分较高。
A.慌乱B.抑郁C.疲劳D.精力9.__________的个体,在相对较低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运动表现。
A.高特质焦虑、外向B.高特质焦虑、内向C.低特质焦虑、外向D.低特质焦虑、内向10.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__________。
A.比较高B.非常高C.比较低D.非常低二、多选题(该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
)11.应激与多种情绪相结合而形成复合情绪,在应激产生的同时附加__________可表现为抑郁性紧张。
A.恐惧B.厌恶C.敌意D.失望12.影响运动技能复杂程度的知觉因素是__________。
A.刺激的数量B.决断的数量C.刺激的强度D.技能的精细程度13.过高唤醒水平或焦虑状态的症状有__________。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第三章运动兴趣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运动需要与运动爱好之间的关系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
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仍欲望,且感到它是我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进候,人们才有兴趣参与并学习它。
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
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
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事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
运动兴趣的特性——(倾向性、广泛性、稳定性、效能)运动兴趣的分类●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以分为有趣(初级水平)、乐趣(比较高级水平)和志趣(高级水平)。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1、强大的动力作用。
2、培养学生装的探险究学习和创新能力。
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运动需要的满足。
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
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
4、成功体验的获得。
5、融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装体育场兴趣的方法:1、明确参与体育场运动的目的和意义;2、选择有吸引力的运动内容和项目;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4、注意教法手段多样化;5、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创设问题情境保持强烈的好奇心;7、充分利用兴趣的迁移;8、针对运动兴趣的品质、培养兴趣;9、培养师生感情;10、重视信息反馈;11、因人而异合理设置目标,获得成功体验。
体育心理学整理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体育与人的心理关系(1)体育对自身的影响(2)体育对社会的影响体育心理学概述概念: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体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研究学校体育范围内与体育教学、校队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研究与从事体育活动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运动体验概念:从运动过程所提供的刺激中而获得的感受。
它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感知觉参与的综合反映本体运动感知觉概念:是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运动感知觉包括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本体运动方位感知觉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专门化感知觉概念是通过运动训练形成的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
第二节体育与记忆表象: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特征①形象性②概括性表象在体育中的作用(1)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2)辅助运动技能练习;(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
运动表象的概念及其形成运动表象的概念: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景,它反映动作在时间、空间、力量各方面的特点。
运动表象的形成:视觉表象→视动结合表象→动觉表象运动记忆记忆的概念: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重现(回忆)四个过程。
动作记忆的特点:多种感知觉参与的;本体运动感知觉起重要作用;形成动力定型和高度自动化的记忆第三节体育与思维思维的概念; 是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概括性: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质特性抽取出来加以总结。
间接性:是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推断事物。
或借助经验来理解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或根本不可能感知过的事物,来预见或推知其发展过程。
操作性思维概念:借助于肌肉动作、操作仪器或器材进行的思维形式。
它反映的对象既有肌肉动作,又有器材。
操作性思维的显著性特点是一边做一边思考,一边思考一边做。
体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
体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以及心理训练的科学。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动机与目标设定、情绪调节等方面。
以下是第六章体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心理技能训练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训练方法?A. 自我谈话B. 放松训练C. 增强体能D. 目标设定答案:C2. 动机理论中,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区别在于:A. 外在动机与奖励相关B. 内在动机与奖励无关C. 外在动机与惩罚相关D. 内在动机与惩罚无关答案:B3. 情绪调节在体育比赛中的作用是:A. 增加运动员的焦虑B. 减少运动员的紧张感C. 降低运动员的自信心D. 提高运动员的表现水平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目标设定理论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答案:目标设定理论认为明确具体的目标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和表现。
在体育训练中,教练员帮助运动员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具有挑战性的,但又是可达成的。
通过目标设定,运动员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进展,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从而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2. 描述运动员如何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答案:运动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情绪调节,包括但不限于:深呼吸、正念冥想、认知重构、情绪表达和寻求社会支持。
有效的情绪调节有助于运动员在高压的比赛环境中保持冷静,减少焦虑和紧张,从而提高比赛表现。
三、论述题1. 论述心理技能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竞技表现的重要性。
答案:心理技能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至关重要。
它包括自我激励、注意力集中、情绪控制和压力管理等方面。
通过心理技能训练,运动员可以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压力和挑战,提高专注力,减少失误,增强自信心,从而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此外,心理技能训练还有助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促进长期的运动发展。
结束语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心理技能训练、动机与目标设定、情绪调节等在体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这些知识对于运动员提高竞技表现、教练员进行有效训练以及运动心理学研究者深入探究运动员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录第1章体育心理学概述1.1复习笔记一、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1)区别三门学科分别对应于不同研究领域,因此其各自研究的目标、对象和侧重点不尽相同。
①体育心理学研究的是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其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研究内容包括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设计等的心理学依据。
②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研究内容具体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观众的心理和行为。
③锻炼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
(2)联系①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
②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
③研究方法相同。
2.体育心理学概述(1)概念的界定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即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学习目的①学科性质体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学科。
②研究任务a.理论任务第一,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点或品质,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第二,揭示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丰富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方面的内容。
b.实践任务直接为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服务,即为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③学习目的a.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体育运动时的生理表现。
b.理解参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健康和幸福。
3.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心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揭示心理和行为规律的重要手段。
其优点在于可在任意时间内进行周密观察,且可验证,具有科学研究所要求的高度公认的客观性。
体育心理学 第六章
• • • •
对手强大,处于弱势的挑战情境 对手弱小,处于强势的情境状态 客场有如魔鬼般的观众的情境 关键时刻的关键一球,你是教练,选择谁罚
作业
• 运用poms做一张自己的心境状态剖面图
多维焦虑理论
认知焦虑
认知特质焦虑
特质焦虑
认知状态焦虑
状态焦虑
躯体特质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
躯体焦虑 焦虑的多维性示意图
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
• 比赛的重要程度
• 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
• 根据你自身的经验,还有哪些环境因素可 以影响赛前状态焦虑?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个体因素
• 特质焦虑
• 自尊
焦虑(anxiety)
• 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产生了特质焦虑和 状态焦虑的概念。
• 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 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 • 状态焦虑则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 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体育运动参 与者
运动技能 体能状况 个人经验 体育运动 情境 任务难度 任务要求 认知评价 情绪、生理 反应 心率 肌肉紧张度 脑电波 皮肤电位 运动表现
中
低 低 中 唤醒水平 高
倒U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解释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决断的因素 必须作出决断的数量 每个决断的备选范围 做出决断需要的速度 做决断的连续性
知觉的因素 所需刺激的数量 实际出现刺激的数量 刺激的持续时间 刺激的强度 干扰性刺激的情况
操作的因素 参与技能活动肌肉的数量 肌肉进行协调运动的成分 对活动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运动技能的精细程度
二、心境状态的测量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 (1)
新材料 立法管理 驱
力 理 论
线性关系在力量性、耐力性和速度性等比较粗糙的运动技 能表现中的确存在。 运动情境具有高度的组织结构,其中包括 非常复杂的决策过程和认知策略。
Oxendine Jean 结论
以驱力理论来预测需要极高体能、努力和坚持性 的运动表现尚有效度,但对需要协调配合、复杂 控制性和协调性极强的运动表现进行解释就存在 很大的局限性。
定义
驱 力 理 论
高 运 动 中 表 现 低 高 中 唤醒水平 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 低
经Spence等修订 并定型的驱力理论 认为运动表现(P) 是习惯(H)与驱 力(D)的乘积,
即P=H*D
一般习惯的是 指 : 完成运动技能时
+
个体所处的运动技能掌 握阶段,或正确动作、 错误动作表达的比例优 势。
LOADING 1% 99% 98% 97% 96% 95% 94% 93% 92% 91% 100% 90% 89% 88% 87% 86% 85% 84% 83% 82% 81% 80% 79% 78% 77% 76% 75% 74% 73% 72% 71% 70% 69% 68% 67% 66% 65% 64% 63% 62% 61% 60% 59% 58%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
力(D)的乘积,
即P=H*D
+ 一般习惯的是 指 : 完成运动技能时
个体所处的运动技能掌
握阶段,或正确动作、
错误动作表达的比例优
势。
立新驱法材管料理
力 线性关系在力量性、耐力性和速度性等比较粗糙的运动技
理
能表现中的确存在。 运动情境具有高度的组织结构,其中包括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景时产 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称之为应激 (也称紧张)。
应
激
、
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
唤
文化的诸因素,在刺激与应激之间还存在着许 多中介因素。
醒
应激不能只根据生理术语来界定,还应考虑应
和 焦
激的认知因素。
应激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生理化学基础,以神经 活动为基础。
醒 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指因为特
和 定情境引起的暂时的不安状态。
焦
虑 较为稳定的特质焦虑对情绪或行为的
的 影响是通过状态焦虑来实现的
定
义
唤 醒、 焦 虑 与 运 动 表 现 的 关 系
第二节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现定唤状 义
醒、 焦 虑 与 运 动 表 现 的 关
系
体育运动 情境
又称驱力还原论 需要满足论 所谓驱力理论,指 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 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 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 满足。
定义
驱
力高
经Spence等修订
运
理动 表
中
论现
并定型的驱力理论 认为运动表现(P) 是习惯(H)与驱
低
低
中
高
唤醒水平
唤
中以及意识状态提供能量。 每个人的唤醒水
醒
平总在从深睡到高度兴奋这条连续线上变化。
和
焦
虑
唤醒水平连续线示意图
的
唤醒具有一种自然的,连续的状态特征。
定
义
定应义 激 、 唤 醒 和 焦 虑 的 定 义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 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 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 绪状态(李维等,1995)。
柯拉沃拉
Easterbrook
虑
应激与多种情绪相结合而形成复合情绪。
的
知觉水平的不同,应激程度也不一样。
定
单纯的紧张性心理生理状态可以成为身心活动 的激动因素,在某些场合有积极因素。
义
定应义 激 、 唤 醒 和 焦 虑 的 定 义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 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 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 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塑不料处理
同 的 方 法
通过对与唤醒 水平有关的生理 指标的测定和分 析研究后发现, 处于中等唤醒水 平时,运动技能
采用自陈量表 测定高中篮球运 动员每场比赛前 的焦虑水平和每 个运动员的比赛 表现评价,验证
唤醒水平是调 节人们对信息能 否有效利用的一
个重要变量。
与
的表现更为稳定
。
倒U形假说。
验
马腾斯and兰德斯
第一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第三节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应
激
、
唤
醒
和
第一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焦
虑
的
定
义
应
激
、
唤
➢应激(stress)
醒 和
➢唤醒(arousal )
焦
➢焦虑(anxiety)
虑
的
定
义
定应义 激 、 唤 醒 和 焦 虑 的 定 义
心理学上心理应激又称心理压力或心理紧张。 这是在机体受到外界刺激作用下,为适应环境 所作出的一种反应状态。
论
非常复杂的决策过程和认知策略。
Oxendine
Jean
结论
以驱力理论来预测需要极高体能、努力和坚持性 的运动表现尚有效度,但对需要协调配合、复杂 控制性和协调性极强的运动表现进行解释就存在 很大的局限性。
驱力理论没有考虑运动者的个性、运动项目、环境等因素
新塑材料料处理
倒
U
形
高
假 说
运
动 表
中
现
低
应
焦虑
激
、
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产生了特
唤
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的概念。
醒
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
和
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
焦
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虑
状态焦虑则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
的
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定
义
应
焦虑
激
、 唤
特质焦虑:指一种一般性的人格特点 或特质,它表现为一种多少比较持续 的担心和不安。
这种状态是进行脑力活动或体力活动的生理 基础。
应
路径
激
、
当内外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传
唤
入神经进入延脑后,沿着两条通路进行 ☺ 一条是特异性神经通道,它沿着延髓背侧,经
醒
中脑、间脑到达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引起特
和
定的感觉 ☺ 另一条是非特异性神经通道,它沿着延髓腹侧,
焦
贯穿延髓、中脑、间脑的脑干网状结构,弥散
低
中
高
唤醒水平
倒U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解释
即由低低唤醒水平到 中等水平的临界点以 前,随着唤醒水平的 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 之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当超过临界点以后继 续向高度兴奋发展, 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 高将导致运动表现的 逐渐恶化。一般来说, 中等程度的唤醒水平 对运动表现最为有利。
LOADING 1234567890123456789%%0%
LOADING 100%
9#401-3
第一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第二节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第三节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一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第二节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任务难度 任务要求
体育运动参 与者
运动技能 体能状况 个人经验
认知评价
对任务要求 对自身能力 对可能的结果 对结果的含义 对身体的反应
情绪、生理 反应
心率 肌肉紧张度 脑电波 皮肤电位
运动表现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定义
驱 力 理 论
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如:食物的需要、逃避痛 苦的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和 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 机体的平衡状态。本能是指人的一种下意识行为, 没有经过思考所作出的行动。
虑
性的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大区域,引起皮层下 所经部位及皮层的兴奋状态
的
定
义
应
表现
激
、
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现去同步化的
唤
低压快波)
醒
行为唤醒(非麻醉动物唤醒是伴随的行
和
为变化)
焦
虑
植物性唤醒(较高水平刺激时植物性神 经系统的活动)
的
定
三种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单独存在
义
应
激
、
唤醒对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保持 觉醒状态有主要作用,它为注意的保持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