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会计基础判断题解析
![会计基础判断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06406cb84ae45c3b358c10.png)
1.先确定期末库存存货成本,后确定本期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称为永续盘存制。
( ×)【解析】先确定期末库存存货成本,后确定本期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称为实地盘存制。
参见教材P1162.从财产清查的对象和范围看全面清查只有在年终进行。
( ×)【解析】单位撤销、分立、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中外合资、国内联营,开展清产核资及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均需进行全面清查,但均为不定期清查。
参见教材P1145.经批准转销固定资产盘亏净损失时,账务处理应借记“营业外支出”账户,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
( ×)【解析】经批准转销固定资产盘亏净损失时,账务处理应借记“营业外支出”账户,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账户。
参见教材P1276.企业对于与外部单位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取编制对账单交给对方单位的方式进行,因此属于账账核对。
( ×)【解析】企业对于与外部单位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取编制对账单交给对方单位的方式进行,属于账实核对。
参见教材P1228.永续盘存制下,可以通过存货明细账的记录随时结出存货的结存数量,故不需要对存货进行盘点。
( ×)【解析】采用永续盘存制仍需对各种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盘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和账实不符的原因。
参见教材P11710.企业采用永续盘存制对存货进行核算时,在期末必须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否则无法确定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 ×)【解析】永续盘存制是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或减少,都必须根据会计凭证逐笔或逐日在有关账簿中进行连续登记,并随时结算出该项物资的结存数的一种方法,可随时反映出财产物资的收入、发出和结余情况。
参见教材P11713.对仓库中的所以存货进行盘点属于全面清查。
( ×)【解析】【解析】全面清查,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
对仓库中的所有存货进行盘点属于局部清查。
参见教材P114、11515账实不符是财产管理不善或会计人员水平不高的结果。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标准成本法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标准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86bf4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d.png)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标准成本法1.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存货发出计价方法,通过预先确定的成本标准来计算存货的成本。
2. 标准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更精准地掌握存货的成本状况,有利于成本控制和管理。
3. 标准成本法需要预先确定各项成本标准,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4. 通过标准成本法,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存货成本超出标准的情况,进而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5. 标准成本法可以减少存货成本波动的影响,提高财务报表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6. 标准成本法能够为企业提供参考的成本数据,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售价策略和利润分析。
7. 在应用标准成本法时,企业需要定期更新成本标准,以适应实际成本的变化情况。
8. 标准成本法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控制各项成本标准的准确性和实施情况。
9. 采用标准成本法需要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以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0. 标准成本法在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应用需要与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成本数据的准确传递和记录。
11. 标准成本法的应用可以促进企业对成本管理的重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12. 企业在实施标准成本法时需要充分培训员工,提高他们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13. 标准成本法强调成本控制和成本效益的管理理念,有助于企业形成以成本为导向的管理风格。
14. 标准成本法的应用需要与市场需求和产品质量相协调,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15. 采用标准成本法需要充分考虑供应链的成本结构和运作模式,以确保整个价值链的成本控制和优化。
16. 标准成本法的应用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预算体系,以便对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和分析。
17. 标准成本法的应用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客观和准确的成本数据,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8. 在应用标准成本法时,企业需要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协作,以实现成本共享和共赢。
19. 标准成本法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以实现成本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ERP成本计算方法
![ERP成本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18a13867ec102de2bd8957.png)
ERP成本计算方法1、先进先出法,是以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前提,对发出存货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例如: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
2、后进先出法和他相反,是以后收进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前提。
3、加权平均法:单位存货成本=(月初成本+本月收入成本)/(月初结存数量+本月收入数量)发货成本=发货数量X单位存货成本4、移动加权平均:(一批收货后单位存货成本=(原有库存成本+本次收货成本)/(原有数量+本次收入数量)发货成本=发货数量X一批收货后单位存货成本5、个别计价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一致,按每一存货的购入成本来确定发出成本6、计划成本法: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都以计划成本计价,同时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具体内容好多了,可以看看会计方面的书。
移动加权平均法,库存每发生一次变化,就会做一次计算并更新结果。
因此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开销较大,一般的企业在应用时都使用的先进先出法或者加权平均法。
存货计价方法的筹划是采取合适的计价方法将材料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在选用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计价方式应与批次管理结合起来才能便于管理系统进行价格进行实时核算与分析。
物料的物理的先进行出、后进先出、分别认定与存货计价方式可以分开处理,比如物料的进出库存采用,先进先出但它的计价方法可以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
不同的计价方法,会使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的数额有所不同。
期末存货的大小与销售成本的高低成反比,从而会影响到当期纳税利润数额。
期末存货如果计价过低,当期的利润可能因此减少;期末存货计价过高,当期利润可能增加;期初存货如果计价过低,当期的利润会增加,期初存货过高,当期利润会减少。
在物价上升情况下,企业耗用原材料的成本较高,当期利润减少,可采用后进先出法;如果原材料价格下跌,就应用先进先出法;如果价格比较平稳,就用加权平均法;如果材料价格涨落幅度大,宜用移动平均法。
发出存货的4种计价方法
![发出存货的4种计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ff15e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a.png)
发出存货的4种计价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发出存货的 4 种计价方法,这可相当重要呢!
咱先说先进先出法呀,这就好比排队买东西,先到的先被“处理”。
比如说咱仓库里有一批苹果,先放进去的那些苹果,等要发货的时候就先被发出去。
就像有个商店,先进的货肯定先卖出去嘛,多简单易懂啊!
再看看个别计价法,这就跟咱对每个人特殊对待似的。
比如说一批货物里,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咱就能精准地知道每个的成本。
就好比一群孩子,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能分得清清楚楚呢!
还有加权平均法,嘿,这就好像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平均一下它们的价值。
就像你把一堆糖果的总价格除以糖果的总数量,得到一个平均价。
这多实在啊!
最后是移动加权平均法,就像是随时在更新平均的“情报”。
每进一次货,或者发一次货,就重新算一次平均。
就好比你每次考试后都更新一下自己的平均分,多形象呀!
我觉得呀,这 4 种计价方法各有各的用处,都得好好掌握,根据不同情况去选择,这样才能让存货管理变得妥妥当当的呀!。
存货的会计政策
![存货的会计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16d47c4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8.png)
存货的会计政策:存货的会计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存货的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各种存货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或者定额成本方法进行日常核算的,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或者定额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2.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
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
3.存货的期末计价:企业应当定期对存货进行清查盘点。
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以及过时、变质、毁损等需要报废的,应当及时进行处理,计入当期损益。
各种存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
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以及过时、变质、毁损等需要报废的,应当及时进行处理,计入当期损益。
各种存货在会计报表中应当以实际成本列示。
4.加工成本的核算: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选择分配方法。
可选用的分配方法通常有按生产工人工资、按生产工人工时、按机器工时、按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按直接成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之和)、按产成品产量等。
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如果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如联产品、主产品和副产品,并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区分,则这些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5.其他成本的核算: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设计费用等。
注册会计师CPA:发出存货的计量、可变现净值的确定知识点总结(会计)
![注册会计师CPA:发出存货的计量、可变现净值的确定知识点总结(会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17759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9.png)
发出存货的计量、可变现净值的确定【知识点】发出存货的计量★(一)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企业在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时,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
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物价持续下降时则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快速回答】在物价持续上升时:假定购入商品的成本分别为:1 万元、1.2 万元、1.3 万元、1.4 万元、1.5 万元,采用先进先出法计量存货成本时,对企业产生怎样影响?『正确答案』采用先进先出法计量存货成本,在物价持续上升时,发出存货成本低,当期利润会高估;期初存货成本低,期末存货成本高,最后会高估企业存货价值。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各批进货数量和月初数量为权数,去除本月进货成本和月初成本总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计算出本月发出存货及月末存货的成本。
计算公式是: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例题·单选题】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成本。
2×23 年3 月1 日结存甲材料200 件,单位成本40 元;3 月15 日购入甲材料400 件,单位成本35 元;3 月20 日购入甲材料400 件,单位成本38 元;当月共发出甲材料500 件。
3 月份发出甲材料的成本为()。
A.18 500 元B.18 600 元C.19 000 元D.20 000 元『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材料单价=(200×40+400×35+400×38)/(200+400+400)=37.2(元/件),3 月份发出甲材料成本=500×37.2=18 600(元)。
发出存货成本计算方法
![发出存货成本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e1193959eef8c75fbfb3a2.png)
【例8-2】某企业M商品的期末实际盘点 数为220件,期初库存和本期购进情况为: 6月1日 期初库存 6月5日 购进 6月18日 购进 合 计 (一)按先进先出法计算:
☆ 期末结存商品成本 = 200 × 15 + 20 × 12 = 3 240(元) ☆ 本期发出商品成本 = 2 000 + 4 800 + 3 000 - 3 240 = 6 560(元)
200件 400件 200件
单价10元 单价12元 单价15元
计2 000元 计4 800元 计3 000元 9 800元
(二)按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
☆ 加权平均单价 = 2 000+4 800+3 000= 12.25(元/件) 200+ 400 + 200 ☆ 期末结存商品成本 = 220 × 12.25 = 2 695(元) ☆ 本期发出商品成本 = 2 000 + 4 800 +3 000 - 2 695 = 计算方法
一、期末存货数量的确定
步骤: 1.进行实地盘点,确定盘存数
2.调整盘存数,确定存货结存数
二、期末存货和本期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
存货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 期末存货实地盘存数 × 单价 本期发出 存货成本 = 期初结存 存货成本 + 本期入库 存货成本 ― 期末结存 存货成本
(三)按个别计价法计算: (若期末结存220件商品中,有50件系期初结存的存货,有70
件系6月5日的进货,有100件系6月18日的进货)
☆ 期末结存商品成本 = 50 × 10 + 70 × 12 + 100× 15 =2 840(元) ☆ 本期发出商品成本 = 2 000 + 4 800 + 3 000 - 2 840 = 6 960(元)
存货发出方法
![存货发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59a437c650e52ea54189838.png)
存货发出核算的方法一、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1、个别计价法:也叫实际法。
2、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当期利润库存价值。
3、加权平均法:也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的存货成本。
4、移动平均法:也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进货的成本加原有存货的成本,除以本次进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粗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5、后进先出法:自2007年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不再使用该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某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某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适合于真正的手工账的情况)。
二、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或产品成本差异,下同)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
如:大中型企业中的各种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
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或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法对存货进行核算是指日常的会计处理,会计期末需要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将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调整为实际成本。
调整的基本公式如下: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成本差异(其他略)二、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金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销售毛利=销售金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例:某商场月初纺织品存货146000元,本期购货850000元,销货1200000元,销售退回与折让合计10000元,上季度该类商品毛利率为25%,计算本月已销存货和月末存货的成本。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标准成本法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标准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be4e486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e.png)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标准成本法1.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其核心是根据标准成本设定的价格来评估存货的发出成本。
2. 该方法通过预先确定的标准生产成本和标准发出价格来计算存货的成本,有利于实现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估。
3. 标准成本法的实施需要建立合理的标准成本体系,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方面的标准成本。
4. 通过标准成本法进行存货发出计价,企业可以更好地监控生产和发出过程中的成本变动,有助于提高经营效率。
5. 与其他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相比,标准成本法更注重提前确定的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以便及时调整生产经营决策。
6. 实施标准成本法需要积极开展标准成本的制定、执行和监控工作,以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标准成本法的成功运用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避免因为成本数据的不准确或误用而导致经营决策的偏差。
8. 在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存货发出计价时,企业需要不断优化标准成本制定流程,以适应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的需要。
9. 企业可以通过标准成本法对存货进行有效管理,确保生产成本的控制和预算的实现,实现经营成本的最优化。
10. 标准成本法通过对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11. 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存货发出计价的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标准成本核算体系,保证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2. 标准成本法的实施需要企业建立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对比机制,通过分析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加以改进。
13. 标准成本法适用于各类企业,但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的经营模式,进行合理的定制和调整。
14. 企业在实施标准成本法时,应定期对标准成本进行修订和调整,以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匹配,反映生产经营的真实成本。
15. 标准成本法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使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和评估存货的成本和利润。
16. 企业在实施标准成本法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成本核算制度,防止出现主观随意调整成本数据的情况。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0581d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4.png)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是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时,对存货按照一定原则进行计量,以确定其成本。
一般来说,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具体标价法、平均价格法、后进先出法和先进先出法。
首先,具体标价法是一种较简单的计量方法,它是根据实际购入或生产的成本,对每一个存货项目进行单独计价。
这种方法在存货项目较少,成本易于区分的情况下比较适用。
通过具体标价法计算的存货成本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计算过程较为繁琐。
其次,平均价格法是指以存货在报告期内实际购入或生产的平均价格作为计量依据。
具体而言,平均价格法是将报告期初存货之前的购入成本和报告期内购入成本合计后,再除以报告期初存货与期末存货数量之和,得到平均价格,进而计算报告期末存货的成本。
这种方法对成本进行平均计算,使得计量更加简化,但是可能会掩盖掉不同时间点购入或生产价格的差异。
第三,后进先出法(LIFO)是指将最近购入或生产的存货视为最先发出,而最早购入或生产的存货视为最后发出。
这种方法假设最近购入或生产的存货更可能被先发出或售出,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报告期末存货的计量成本,提高利润的计量。
然而,后进先出法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可能会导致存货的实际成本与其计量值之间的差异较大。
最后,先进先出法(FIFO)是指将最早购入或生产的存货视为最先发出,而最近购入或生产的存货视为最后发出。
与后进先出法相反,先进先出法假设最早购入或生产的存货更可能被先发出或售出,适用于短时间内存货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
先进先出法对存货进行计量时,计量成本一般较接近实际购入或生产成本,准确性较高。
除了以上四种计量方法,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计量方法,如特价品的特殊计量法、分批购入的计量法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计量方法来确定存货的成本。
同时,企业还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存货成本进行披露和说明,以保障报告期末存货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存货的计价方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e47f58f7ec4afe04a1df30.png)
存货的计价方法发出商品有四种计价方法,包括:1、先进先出它是根据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的。
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个别计价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3、加权平均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4、移动加权平均。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在发出商品的四种计价方法中,最爱考的就第一种先进先出法和第三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不存在公式问题,有公式的就是第三个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实际上它所计算的一个结果就是算一个平均单价,这个平均单价不能用三次货物的单价相加除以三,我们所说的加权平均就要考虑每个单价中这个数量是作为权重的,在做加权平均的时候可以这样来掌握,分子是总成本(期初的库存成本加上本期购入存货的成本),分母是总数量(期初的库存数量加上本期购货的数量),总成本除以总数量就能得到平均单价。
【例.先进先出法】单项选择题某企业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2009年3月1日结存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0元;3月15日购入甲材料28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5元;3月31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
浅谈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的选择
![浅谈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d1cb9c47be1e650e52ea99d4.png)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税收负担、以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会产生的不同影响。
阐述了存货的发出计量,分析了不同计价方法的计算过程,总结了不同企业可以根据各类存货的性质、企业所处时期以及管理的要求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法。
关键词:存货计价方法选择一、存货计价方法的合理选择的意义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订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生影响,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存货在大多数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处于不断购买、耗用和销售之中,因而存货数量及其价值的确认(即存货计价问题)至关重要。
存货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所以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至关重要。
二、发出存货计价方法1.按实际成本计价按实际成本计价进行存货核算时,存货收入与发出均按实际成本进行计价,存货的总帐和明细账均按实际成本设置与登记。
按实际成本计价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
(2)移动平均加权法移动平均加权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的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 (原有库存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3)月末一次平均加权法月末一次平均加权法,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上月期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以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介绍
![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4d39de8bb4cf7ec4bfed009.png)
个别计价法
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 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 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 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 实际法”。
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缺点: 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 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例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Page 9
标准成本法:举例
在采购环节接收商品时: 借:物资采购 采购订单价格 贷:应计帐款 采购订单价格 材料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 标准成本 贷:物资采购 采购订单价格 借/贷:采购价差 采购订单价格-标准成本(正数借方,负数贷方)
材料入库时使用标准成本计价,核算简单。
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实际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月末一 次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
Page 1
政策解读
现行会计准则中【第十四条】: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为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2006年新会计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的主要 原因在于后进先出法将更早期形成的成本留在企业存货中,将最近形 成的价格分配给销售成本,这样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长期累积会低估 企业存货的公允价值,降低各期的当期利润。同时这种方法也使得企 业应交所得税减少。
标准成本法通过设置管理差异科目如采购价差来核算实际与公司标准之间的 差异,通过分析差异来发现管理不足进而持续改善公司的管理。标准成本作 为公司目标成本具有很好的导向和绩效衡量作用,这些都有助于强化公司的 管理。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哪些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646523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a.png)
发出存货的计价⽅法有哪些
1、先进先出法:假定先购进的货物先发出,并据此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使⽤这个⽅法计价时,注意区分购进和发出两个⽅向,也要注意同⼀批次购进但分多次发出的货物在发出时的衔接。
2、⽉末⼀次加权平均法:平时不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末根据各种价格的商品成本之和除以商品的总数量计算出平均单价,并据此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3、移动加权平均法:每购进⼀次货物计算⼀次单价,发出时以最近⼀次的平均单价计算。
在⼀个会计期间内,购进货物有多少次,就需要计算单价多少次。
4、个别计价法:逐⼀辨认并确定各批发出存货的成本。
计算最准确,⼯作量最⼤,⼀般适⽤于单价较⼤的货物。
存货发出的计价⽅法不⽌上述四种,由于其它计价⽅法在考试中没有要求,因此⼤家只需掌握上述四种计价⽅法,会⽤这些⽅法准确计算存货的发出业务。
不同的存货计价⽅法将会产⽣不同的利润和期末存货估价,并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流量产⽣影响。
采⽤先进先出法。
期末存货的价格接近于当时的价格,真实的反映了企业期末资产状况,符合谨慎原则的要求。
先进先出法虽然能够较好地符合存货管理、存货估价及业绩评价的要求,但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会导致较⾼的所得税⽀出。
当企业采⽤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时,本期销货成本是在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
但采⽤这两种⽅法会使当期计算得出的销售利润⼤于与当期销售成本配⽐的实际销售利润。
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既不能与当期销售利润配⽐,⼜不能完全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因⽽就可能同时损害了前后两个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实操经验】发出存货成本的4种计量方法
![【会计实操经验】发出存货成本的4种计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c2935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18.png)
【会计实操经验】发出存货成本的4种计量方法企业应当合理选择存货的成本计量方法,以便确定当前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企业在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时,有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四种方法可以选择。
为了遵循谨慎性原则,企业不宜采用后进先出法来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假设先购入的存货发出而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进的存货成本先结转,后购进的存货后结转,以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具体方法是:在购入存货时,依次登记购进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在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先进先出法能够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比较烦琐。
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价格不稳定,采用先进先出发法的工作量较大。
当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市价,发出存货成本偏低,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当期的利润和库存存货的价值;反之,会低估库存存货的价值和当期的利润。
2、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按照每次购进存货的成本加上原有的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购进存货的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以此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的成本依据。
计算公司如下: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购进存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购进存货的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存货单位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在于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存货的购进情况、结存情况,与购进存货的数量和购入前库存存货的数量多少成正比,成本计算比较客观可信,但与市价仍有一定的差距,频繁地计算移动单位平均成本,也会使存货核算变得相当烦琐。
对于储存在同一地点性能相关的大量存货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只适用于永继盘存制,不适用实地盘存制。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以当月全部购进存货的数量加上月初存货的数量作为分母,去除当月全部购进存货的成本加上月初存货的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并根据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来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的计量方法(重要)
![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的计量方法(重要)](https://img.taocdn.com/s3/m/e1c0c3d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79.png)
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的计量⽅法(重要)解税宝 2017-06-14 17:00【重点⼀】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法(★★)企业可采⽤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末⼀次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个别计价法对于不能替代使⽤的存货、为特定项⽬专门购⼊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先进先出法先购⼊的存货先发出(销售或耗⽤)。
当物价上涨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发出成本偏低,会⾼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当物价下跌时,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末⼀次加权平均法存货单位成本 = ⽉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 + ?(本⽉某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某批进货数量)⽉初库存存货数量 + 本⽉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发出存货的成本=本⽉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末库存存货成本=⽉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例题单选题】某企业采⽤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
2014 年 9 ⽉ 1 ⽇,甲材料结存200千克,每千克实际成本为 300 元;9 ⽉ 7 ⽇购⼊甲材料 350 千克,每千克实际成本为 310 元;9 ⽉ 21 ⽇购⼊甲材料 400 千克,每千克实际成本为 290 元;9 元 28 ⽇发出甲材料 500 千克。
9 ⽉份甲材料发出成本为()元。
A.145 000B.150 000C.153 000D.155 000【答案】C【解析】9 ⽉份甲材料发出成本=200×300+300×310=153 000(元)。
【例题单选题】某企业采⽤⽉末⼀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成本。
2014 年 3 ⽉ 1 ⽇结存甲材料 200 件,单位成本 40 元;3 ⽉ 15 ⽇购⼊甲材料 400 件,单位成本 35 元;3 ⽉ 20 ⽇购⼊甲材料 400 件,单位成本 38 元;当⽉共发出甲材料 500 件。
后进先出法计算公式
![后进先出法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e53d39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5.png)
后进先出法计算公式后进先出法(Last-In, First-Out,简称 LIFO)是存货计价方法的一种。
在这种方法下,假定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并据此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
后进先出法的计算公式主要用于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发出存货成本 = 最近购入的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 最早购入的存货成本举个例子来说哈,假如一家小商店,每个月都进一批水果。
1 月进了 100 斤苹果,每斤 5 元;2 月进了 150 斤苹果,每斤 6 元;3 月进了200 斤苹果,每斤 7 元。
3 月底,商店卖出了 250 斤苹果。
按照后进先出法,这 250 斤苹果的成本应该这样计算:先从 3 月进的 200 斤里出,这 200 斤的成本是 200×7 = 1400 元。
还不够 250 斤,再从 2 月进的里面出 50 斤,这 50 斤的成本是 50×6 = 300 元。
所以,卖出的 250 斤苹果总成本就是 1400 + 300 = 1700 元。
那 3 月底,商店还剩下的存货成本怎么算呢?1 月进的 100 斤苹果还在,成本就是 100×5 = 500 元。
后进先出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它的特点和影响。
比如说,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后进先出法,会使得当期销售成本较高,利润就会相对较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递延纳税的效果。
但这种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
想象一下,如果一家企业长期采用后进先出法,可能会导致存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市场价值相差较大。
而且,在存货的流转比较复杂时,准确追踪每一批存货的进出可能会变得非常困难。
还记得我之前说的那个小商店吗?如果市场上苹果价格一直涨,按照后进先出法计算成本,老板可能会觉得短期内赚得少了,但从长期来看,也能促使他更谨慎地进货和控制成本。
在财务会计领域,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非常重要。
后进先出法虽然有它的优势和适用场景,但也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财务目标来综合考虑。
【税会实务】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税会实务】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adb18c933d4b14e8524686a.png)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企业在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时,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四种方法。
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其特征是注重所发出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977f11f524ccbff0218443.png)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企业可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提示】(1)发出存货不能采用后进先出法计量。
(2)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本期销货+期末存货(一)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提示】先进先出法下,当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如果存货的市价呈上升趋势则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二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X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二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X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刀本月某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X本月某批进货的数量)]/ (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二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X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二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X存货单位成本(四)个别计价法【提示】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例】甲公司2X 16年3月份A商品有关收、发、存情况如下:(1 )3 月1 日结存300 件,单位成本为2 万元。
(2) 3 月8 日购入200件,单位成本为2.2 万元。
(3) 3 月10 日发出400件。
(4) 3 月20 日购入300件,单位成本为2.3 万元。
(5) 3 月28 日发出200件。
(6) 3 月31 日购入200 件,单位成本为2.5 万元。
要求:(1)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A商品2X 16年3月份发出存货的成本和3月31日结存存货的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企业在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时,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四种方法。
企业
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
的成本。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
成本的一种方法。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其特征是注重所发出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即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会计处理,个别计价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发出存货的计价,并且个别计价法确定的存货成本最为准
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