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自动化终端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2016版)条文解释20160222
广东电网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规范-12-27(2)

QB 广东电网公司企业标准(标准编号)广东电网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规范初稿2009- - 发布 2009- - 实施广东电网公司发布前言数字化变电站是以变电站一、二次系统为数字化对象,对数字化信息进行统一建模,将物理设备虚拟化,采用标准化的网络通信平台,从而以信息共享、硬件平台综合集成应用、软件功能插接复用、逻辑功能智能化策略的全新模式,实现变电站运行监视、快速保护、智能分析、标准化操作、设备状态监测等基本功能,并为智能电网以及广域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为规范和指导广东电网公司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本规范将作为广东电网新建、改造的110~500kV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性指导文件,对系统的架构、功能、性能、设计、施工等方面均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变电站二次设备、电子式互感器等,其他。
本标准由广东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由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中山供电局负责起草。
广东电网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110~500kV数字化变电站的功能、结构、性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以及设计、施工等具体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广东电网110~500kV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和改造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但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20840.7-2007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GB/T 20840.8-2007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GB/T 1762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DL/T 860变电站内通信网络和系统DL/T 5149-2001 22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 634.5101-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634.5104-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 60870-5-101网络访问广东电网DL/T 634.5104-2002实施细则广东电网DL/T 634.5101-2002实施细则DL/T 5218-2005 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614-2007多功能电能表DL/T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Q/CSG 10011-2005 南方电网220kV~500kV变电站电气技术导则《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2005]第5号文件《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安全[2006]年第34号文件《南方电网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实施规范》,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008《中国南方电网500kV保护装置配置及选型技术原则》,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004 《南方电网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软件版本管理规定》,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006《中国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通信与接口规范》,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005年3月IEEE 802 IEEE802局域网系列标准IEEE 1588 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标准3 主要术语3.1数字化变电站(digital substation)数字化变电站是指按照DL/T860标准分为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构建,采用DL/T860数据建模和通信服务协议,过程层采用电子式互感器等具有数字化接口的智能一次设备,以网络通信平台为基础,实现了变电站监测信号、控制命令、保护跳闸命令的数字化采集、传输、处理和数据共享,可实现网络化二次功能、程序化操作、智能化功能等的变电站。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资料

前 言
按照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电能计量“标准化、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战略目标要求,参考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公司目前和未来的应用需求,对2008年颁布的《营销自动化系列标准》进行了修订,形成《计量自动化终端系列标准》。
本系列标准包括《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负荷管理终端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负荷管理终端检验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变监测计量终端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变监测计量终端检验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检验技术规范》、《中国南网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采集器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采集器检验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检验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计量自动化终端外形结构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自动化终端上行通信规约》等12个标准。
在守候状态(非通信状态)下壁挂式终端功率消耗应不大于20VA,有功功率消耗不大于10W。
4.3.4
终端供电电源中断后,应有数据和时钟保持措施,存储数据保存至少十年,时钟至少正常运行五年。
4.4
4.4.1
机架式终端要求采用工业标准机箱;
壁挂式采端外形尺寸不大于300*210*100mm。
4.4.2
终端的机箱外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外物撞击造成的变形应不影响其正常工作。壁挂式采集终端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GB/T 4208-2008规定的IP51级要求,即防尘和防滴水。
GB/T 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国网单相载波模块使用说明书

青岛鼎信通讯有限公司目录1 .概述 (1)2 主要功能及特点 (1)2.1 上电自动读取从节点表号 (1)2.2 支持自动登录和事件上报 (1)2.3 异常事件快速上报功能 (1)2.4 支持DL/T645-1997/2007和数据透明传输 (1)2.5 支持主站模式 (1)2.6 支持节点侦听,节点中继功能 (1)3 单相模块参数 (1)3.1 串口速率:1200bps,2400bps,4800bps,9600bps (1)3.2 载波通信速率:50bps,100bps,600bps,1200bps (1)3.3 工作频率:50hz±5% (1)3.4 工作电压: (1)3.5 工作电压范围: (1)3.6 单相通道板使用网络负载测试记录 (1)3.7 工作温度:-40℃~75℃ (1)3.8 相对湿度:≤75% (1)3.9 功耗:通信状态下小于1.4W (1)3.10 通讯范围:整个配变台区 (1)4 单相通道模块的检测 (1)4.1 检测设备 (1)4.2 通道模块的测试环境 (2)5 外接接口定义 (2)5.1 单相通道板弱电接口的定义 (2)6 通道板的电气原理图及方框图 (2)6.1 国网单相载波通道模块工作原理框图 (2)7 单相模块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5)7.1 单相模块不支持热插拔功能,使用过程中不允许带电插拔通道模块。
(5)7.2 单相模块所用芯片属于ESD敏感器件。
在单三相模块生产、测试、检验过程要求ESD防护。
模块测试,检验所用电源的+12V,+5V电源回路要求并接钳位于15.8V,6.8V的TVS双向二极管。
(5)8 不良现象及处理方法 (5)9 单相模块实测波形 (5)9.1 MC3361⑾脚无载波信号的振荡波形 (5)9.2 MC3361⑾脚有载波信号的振荡波形 (6)9.3 载波接受时间MC3361⑾脚,VD1实测波形 (6)9.4 载波接受时间MC3361⑾,⑼,⑶,⑻脚实测波形 (6)9.5 VT1,VT2集电极实测载波成功发送波形 (7)9.6 VT1,VT2集电极载波信号无发送波形 (7)9.7 零点信号实测波形 (8)1 .概述国网单三相模块是鼎信公司应用TCC081C在以电力线为通信介质下,实现载波通信功能的一款产品。
广东电网公司三相多功能载波电能表485接口通讯规约(试行)

广东电网公司三相多功能载波电能表485接口通讯规约(试行)2007年9月1日发布2007年9月15日实施广东电网公司发布目录1传输特性 (1)2帧格式 (1)3应用说明 (2)4数据标识编码 (6)附录 (17)1传输特性1.1 本协议为主-从结构的半双工通讯方式。
手持单元或其它数据终端为主站,通信链路的建立与解除均由主站发出的信息帧来控制。
每帧由帧起始符、从站地址域、控制码、数据长度、帧信息纵向校验码和帧结束符等7个部分组成。
每部分有若干字节。
1.2 半双工通讯方式,通信波特率为:1200bps;1.3 字节格式:每字节含8位二进制码,传输时加上一个起始位(0)、一个偶校验位和一个停止位(1)共11位。
其传输序列如图1。
D0是字节的最低有效位,D7是字节的最高有效位。
先传低位,后传高位。
起始位 8位数据偶校验位停止位图1 字节传输序列2帧格式2.2.2 地址域A0~A5:每字节2位BCD码。
低地址在前,高地址在后。
当地址为999999999999时,为广播地址。
当电能表资产号构成的地址域长度不足6个字节时,高位字节可用十六进制AAH 补足。
2.3 控制码C:控制码的格式。
D7=0:由主站发出的命令帧。
D7=1:由从站发出的应答帧。
D6=0:从站正确应答。
D6=1:从站对异常信息的应答。
D5=0:无后读数据帧。
D4~D0:请求及应答功能码。
00001:读数据00100:写数据01000:广播校时01111:修改密码2.4 数据长度L:数据域的字节数,十六进制数。
2.5 数据域DATA:数据域包括数据标识和数据,其结构随控制码的功能而改变。
传输时发送方按字节进行加33H处理,接收方按字节进行减33H处理。
2.6 校验码CS:从帧起始符开始到校验码之前的所有各字节的模256的和,即各字节二进制算术和,不计超过256的溢出值。
2.7 结束符16H:表示帧信息的结束。
2.8 前导字节:在发送帧信息之前,先发送1-4个FEH,以唤醒接收方。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4.职责
4.2.2.4负责省级电能量数据的集中统计、发布和数据质量管理。 4.2.2.5协助本单位市场营销部制定计量自动化系统管理细则。 4.2.2.6协助本单位市场营销部监督及考核下属各单位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和 电能量数据管理工作。 4.2.3地(市)级计量中心 4.2.3.1负责本单位地(市)级计量自动化系统主站及所属厂站、专变、公变采集 终端的建设和技术改造,并组织推广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实用化应用。 4.2.3.2负责本单位地(市)级计量自动化系统主站及所属厂站、专变、公变采集 终端的运行维护。 4.2.3.3负责本单位地(市)级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管理工作,对本单位相关部 门(单位)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进行技术指导及培训。 4.2.3.4负责本单位电能量数据的集中统计、发布和数据质量管理。 4.2.3.5负责本单位计量自动化系统及所属厂站、专变、公变采集终端的档案管理 4.2.3.6协助供电局市场营销部监督与考核本单位相关部门(单位)计量自动化系统 运行维护和电能量数据管理工作。
5.管理内容与要求
5.1系统运行管理 5.1.1计量自动化终端运行管理
5.1.1.1计量自动化终端运行管理按照《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能计量装置 运行管理办法》中相关要求开展。 5.1.2通信通道管理 5.1.2.1计量自动化系统主站运行维护部门定期监测计量自动化终端与主站系统通 信情况,当出现由于通信通道故障引起采集失败情况时,应及时联系通信通道运 行维护部门处理。 5.1.2.2对计量自动化系统通信通道进行改造、检修试验等工作,运行管理单位应提 前5个工作日通知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单位,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计量 自动化系统的正常工作。 5.1.2.3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通过调度数据网上传数据时,厂站电能量采集前置服务 器应放置在信息安全II区,与信息安全III区的服务器通信按二次安全防护要求加装 正反向隔离装置。正反向隔离装置由主站系统运行维护部门运行维护。
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DTU、FTU、TTU、RTU)的定义、特点、功能及区别

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DTU、FTU、TTU、RTU)的定义、特点、功能及区别配网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下列层次组成:配电主站、配电子站(常设在变电站内,可选配)、配电远方终端(FTU、DTU、TTU等)和通信网络。
配电主站位于城市调度中心,配电子站部署于110kV/35kV变电站,子站负责与所辖区域DTU/TTU/FTU 等电力终端设备通信,主站负责与各个子站之间通信。
1、开闭所终端设备(DTU)1.1 定义DTU一般安装在常规的开闭所(站)、户外小型开闭所、环网柜、小型变电站、箱式变电站等处,完成对开关设备的位置信号、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量等数据的采集与计算,对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实现对馈线开关的故障识别、隔离和对非故障区间的恢复供电,部分DTU还具备保护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的功能。
1.2 特点1) 机箱结构采用标准4U半(全)机箱,增强型设计;2)采用后插拔接线方式,整体面板,全封闭设计;3)率先采用基于CANBUS总线的智能插件方案,极大地减少了插件间接线,完全避免了插件接触不良的隐患,装置运行可靠性高;4)智能插件方案的采用,使机箱母板标准化,便于生产及现场维护;5)装置不同类插件在结构设计时保证不能互插,提高整体安全性;6)采用32位D浮点型SP,系统性能先进;7)采用16位A/D转换芯片,采样精度高;8)采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芯片,减少外围电路,提高可靠性;9)大容量存储器设计,使得报文及事故录波完全现场需求;10)采用多层印制板电路和SMT表面贴装技术,装置的抗干扰性能强;11)测量回路精度软件自动校准,免调试,减小现场定检等维护时间;12)超强的电磁兼容能力,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13)功能强大的PC支持工具,具有完善灵活的分析软件,便于事故分析;14)简单可靠的保护处理系统(DSP)与成熟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相结合,既保证功能可靠性,又能满足网络通讯、人机界面的实时性;15)支持RS232/RS485、Enthernet等多种通讯接口,内置Enthernet使得工程应用简单、可靠;16)支持IEC60870-5-101、IEC60870-5-103、IEC60870-5-104等标准规约;17)各装置独立的掉电保持时钟系统及带对时脉冲的GPS对时系统。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II型采集器技术要求(2016版)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 II 型采集器技术要求(2016 版)
目
录
1 范围..........................................................................................................................................- 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0 3 术语和定义..............................................................................................................................- 0 3.1 集中器 .............................................................................................................................. - 0 3.2 采集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手持设备 .......................................................................................................................... - 0 4 技术要求..................................................................................................................................- 1 4.1 环境条件 .......................................................................................................................... - 1 4.2 机械影响 .......................................................................................................................... - 1 4.3 工作电源 .......................................................................................................................... - 1 4.4 外观结构 .......................................................................................................................... - 1 4.5 材料及工艺要求 .............................................................................................................. - 2 4.6 标志与标识 ...................................................................................................................... - 2 4.7 绝缘性能要求 .................................................................................................................. - 3 4.8 数据传输信道 .................................................................................................................. - 3 4.9 功能要求 .......................................................................................................................... - 6 4.10 电磁兼容性要求 ............................................................................................................ - 7 4.11 气候影响试验 ................................................................................................................ - 8 4.12 可靠性指标 .................................................................................................................... - 9 4.13 包装要求 ........................................................................................................................ - 9 5 检验规则..................................................................................................................................- 9 5.1 检验分类 .......................................................................................................................... - 9 5.2 全性能试验 ...................................................................................................................... - 9 5.3 到货抽检 .......................................................................................................................... - 9 5.4 到货验收 ........................................................................................................................ - 10 5.5 结果处理 ........................................................................................................................ - 10 5.6 检验项目 ........................................................................................................................ - 10 附录 A II 型采集器外观型式要求 ...........................................................................................- 12 -
广东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

QB ICS:27.1000CCS:F21广东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001 1137.01-2008 广东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of Guangdong power grid2008-06-15发布2008-06-15实施广东电网公司发布Q/GD001 1137.01-2008目次前言 (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名词解释 (1)4 系统结构 (2)5 配电主站 (3)5.1功能要求 (3)5.2性能指标 (10)5.3配置要求 (11)6 配电子站 (13)6.1功能要求 (13)6.2性能指标 (13)7 配电终端 (14)7.1馈线终端 (14)7.2配电变压器终端 (16)8 安全防护 (16)9 环境条件 (16)10 通信通道要求 (16)10.1模拟通信 (16)10.2数字通信 (16)附录A (17)A.1架空线路 (17)A.2电缆线路 (18)A.3配电变压器 (19)附录B (20)附录C (21)Q/GD001 1137.01-2008前言为规范广东电网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及改造工作,提高配电自动化水平,促进配网安全、稳定、可靠、经济运行,实现配电自动化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在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广东配网的现状、运行管理需求及发展需求,提出了广东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及性能指标要求,适用于广东电网各级供电局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建设及改造工作。
本规范由广东电网公司生技部提出、归口并解释。
主要起草人员:黄邵远、段新辉、余兆荣、赵永发、高新华、谢善益、吴国沛、陶文伟、邹国惠、张喜平、黄剑眉、孙浩、化振谦、曲毅、吴强、陈家桐审核:马辉、温柏坚审定:张文峰批准:徐达明IQ/GD001 1137.01-2008广东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描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应用功能、性能指标、系统配置及与其他系统数据接口等。
关于376.1的部分约定和解释

关于376.1的部分约定和解释5.5.1.3.10F10:终端电能表/交流采样装置配置参数(1)测量点号对于专变采集终端,测量点的范围为0~64;对于集中器,配置台区考核总表/交流采样装置的测量点范围为0~64,其他表的测量点范围为0~2040。
该解释适用于本标准的所有关于“测量点号:数值范围0~2040”的部分。
(2)通信端口号的约定,范围为1~31通信端口号1234~303031终端交流采样接口通信RS485 1接口通信RS485 2接口通信自定义终端级联通信本地通信模块接口通信约定的接口及通道类别(3)用户大类和用户小类的约定与解释用户大类号0缺省值约定解释当用户大类号为0时,可不用设置参数“5.5.1.3.36F38:1类数据配置设置”和“5.5.1.3.37F39:2类数据配置设置”,默认为“5.9.2.4.6F6:终端支持的1类数据配置”和“5.9.2.4.7F7:终端支持的2类数据配置”支持的数据配置。
1234567~15大型专变用户(A类)中小型专变用户(B类)三相一般工商业用户(C类)单相一般工商业用户(D类)居民用户(E类)公用配变考核计量点(F类)备用需要设置参数“5.5.1.3.36 F38:1类数据配置设置”和“5.5.1.3.37 F39:2类数据配置设置”,设置的值必须是“5.9.2.4.6F6:终端支持的1类数据配置”和“5.9.2.4.7F7:终端支持的2类数据配置”所定义的数据配置的子集;数据项应符合“功能规范”的要求。
用户小类号0123~15缺省值单相智能电能表用户三相智能电能表用户备用约定解释默认为用户大类定义的所有数据配置项目数据项符合单相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的要求数据项符合三相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的要求5.5.1.3.28F29:终端当地电能表显示号终端当地电能表显示号是指电能表的局编号。
现场电能表会遇到电能表抄表地址与局编号不一致的情况;现场终端可能会接入多块电能表,因此用户在实际应用时可能通过终端显示数据中的电能表局编号来区分并确认各电能表所对应的用电情况。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两票”释义(2016版)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两票”释义
(2016 版)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监管部 2016 年 3 月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 安全工作规程》“两票”释义
(2016 版)
第一部分 编写说明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以下简称《安规》)自 2015 年 9 月 1 日试行、2016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以来,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已初步发挥作用。现根据各单 位对《安规》有关“两票”内容的理解和执行情况,在公司 2015 年 8 月印发的《安规》“两 票”释义(安监〔2015〕34 号文)基础上,公司安监部组织编写组对有关内容再次进行了 补充和完善。
本释义中的“两票”,是指《安规》中的工作票和操作票,相关章节涉及《安规》“第 6 节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第 9 节 设备操作”。本释义只对《安规》“第 6 节”和“第 9 节”逐条进行编写说明。编写说明原则:一是解释《安规》本条款的出处,以【依据】表述 说明。二是《安规》条文内容,全部文字引自国标、行标的不做释义,以“略”表述说明。 三是条文内容,只要是引自其他标准的内容,编写组进行了修改完善,或自创的内容,均做 释义说明。四是尽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编制思想、意图、用意解释条文内容。五是尽量 对“两票”规定执行中比较难理解和容易混淆的内容有针对性的释义说明。
配网自动化DTU终端技术协议

一、技术规范1.总则1.1 配网自动化是提高配电网管理水平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规范深圳供电局配网自动化建设,在总结国内配网自动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深圳供电局对配电子站和配电终端的具体要求,制定本技术条件。
1.2 本设备技术条件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设备须严格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有矛盾时,按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
引用标准如下:DL/T 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GB/T13729—1992 远方终端通用技术条件DL/T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 721—2000 配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597-1996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GB/T15576-1995 低压无功功率静态补偿装置JB7113-9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DL/T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4:1995)DL/T 634.510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定DL/T 634.5104-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定Q/GD001 1137.01-2008 广东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2.技术要求2.1 定义配电终端设备是指用于配电网馈线回路的各种馈线远方终端、配电变压器远方终端以及中压监控单元(配电子站)等设备的统称。
FTU是指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柱上开关等处,并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故障电流检测(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检测故障)等功能的远方终端。
DTU是指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环网柜、开闭所和配电所站点,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故障电流检测(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检测故障)等功能的远方终端。
2.2 总的要求本次招标的设备,对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数据分级,“四统一”和环境条件等方面有原则性要求。
5-计量自动化终端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2016版)

计量自动化终端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2016 版)
目录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1
计量自动化终端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2016 版)
计量自动化终端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 (2016 版)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六月
计量自动化终端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2016 版)
前言
按照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电能计量“标准化、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战略目标要求, 参考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行业标准,结合目前和未来的应用需求,对 2008 年颁布的《营销自动化系列标准》进行了 修订,形成《计量自动化终端系列标准》。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业扩工程投资界面执行工作指引(试行)

广电市〔2015〕43号附件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业扩工程投资界面执行工作指引(试行)为落实公司业扩工程投资界面延伸到客户红线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指引:一、业扩工程投资界面延伸标准(一)高压(35kV及以上)客户对于35kV及以上客户,在其规划用电区域红线范围内提供变电站用地,由电网公司投资建设(含输电线路、变电站、出线间隔)到客户规划用电区域红线范围内,负荷侧线路及受电工程由客户投资建设。
高压(35kV及以上)客户业扩投资分界示意图(二)中压(10-20kV专变)客户对于电缆线路供电的中压客户,在其规划用电区域红线范围内提供公用配电房,电网公司投资的公用环网柜应设置于该公用配电房内。
以客户线路接入公用环网柜的连接点(电缆终端头)为投资分界点,分界点电源侧设施由电网公司投资建设,分界点负荷侧设施(含电缆终端头)由客户投资建设。
中压(10-20kV)电缆线路供电客户业扩投资分界示意图对于采用架空线路供电的中压客户,以客户红线外第一基杆塔(供电企业应将架空线路延伸至客户红线外50米内)为分界点,分界点电源侧设施由电网公司投资(含杆塔、开关),分界点负荷侧设施由客户投资建设。
中压(10-20kV)架空线路供电客户业扩投资分界示意图客户装见总容量在100kVA及以上应由10(20)kV电压供电。
(三)低压(380/220V)客户对于低压(含居民和非居民)客户,以客户红线边低压计量装置为投资分界点。
分界点电源侧供电设施由电网公司投资建设(含表箱和计量装置),表后线(含漏电开关)由客户自行实施。
低压(380/220V)客户业扩投资分界示意图(四)统建住宅小区统建住宅小区在其规划用电区域红线范围内提供公用配电房,电网公司投资的公用环网柜应设置于该公用配电房内。
以公用环网柜的连接点(电缆终端头)为投资分界点,分界点电源侧设施及计量装置由电网公司投资建设,分界点负荷侧供电设施(含电缆终端头)由客户投资建设。
统建住宅小区电缆线路供电客户业扩投资分界示意图对于采用架空线路供电的统建住宅小区客户,以客户红线外第一基杆塔为分界点,分界点电源侧设施由电网公司投资(含杆塔、开关),分界点负荷侧设施由客户投资建设。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

1.2 需求趋势
近 3 月(2023-06~2023-08):
近 1 年(2022-09~2023-08):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11 日 生成
1/36
近 3 年(2020-09~2023-08):
1.3 项目规模
1.3.1 规模结构 近 1 年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规模主要分布于小于 10 万区间,占项目总数的 36.0%。500 万 以上大额项目 41 个。 近 1 年(2022-09~2023-08):
2 项工程施工
有限公司
8711.6
2022-10-14
TOP3
惠州 220 千伏义和主变增容工程 广 东 雷 能 电 力 集 团
施工等 3 项工程施工
有限公司
6194.1
2022-11-24
TOP4
惠州 220 千伏义和主变增容工程 广 东 能 洋 电 力 建 设
施工等 3 项工程施工
有限公司
5181.8
一、采购需求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9~2023-08):
项目数(个)
627
同比增长:-37.2%
项目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13333)
¥503.15
同比增长:2.0%
平均节支率
12.6%
同比增长:29.9%
*平均节支率是指,项目节支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节支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1.1 总体指标 ...........................................................................................................................1 1.2 需求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行业分布 ...........................................................................................................................3 二、采购效率 ...............................................................................................................................12 2.1 节支率分析 .....................................................................................................................12 2.2 项目节支率列表 ..............................................................................................................12 三、采购供应商 ...........................................................................................................................16 3.1 主要供应商分析 ..............................................................................................................16 3.2 主要供应商项目 ..............................................................................................................16 四、采购代理机构........................................................................................................................21 4.1 主要代理机构分析 ..........................................................................................................21 4.2 主要代理机构项目 ..........................................................................................................21 五、信用风险 ...............................................................................................................................23 附录 .............................................................................................................................................30
关于376.1的部分约定和解释

关于376.1的部分约定和解释关于376.1的部分约定和解释5.5.1.3.10F10:终端电能表/交流采样装置配置参数(1)测量点号对于专变采集终端,测量点的范围为0~64;对于集中器,配置台区考核总表/交流采样装置的测量点范围为0~64,其他表的测量点范围为0~2040。
该解释适用于本标准的所有关于“测量点号:数值范围0~2040”的部分。
(2)通信端口号的约定,范围为1~31通信端口号1234~303031终端交流采样接口通信RS485 1接口通信RS485 2接口通信自定义终端级联通信本地通信模块接口通信约定的接口及通道类别(3)用户大类和用户小类的约定与解释用户大类号0缺省值约定解释当用户大类号为0时,可不用设置参数“5.5.1.3.36F38:1类数据配置设置”和“5.5.1.3.37F39:2类数据配置设置”,默认为“5.9.2.4.6F6:终端支持的1类数据配置”和“5.9.2.4.7F7:终端支持的2类数据配置”支持的数据配置。
1234567~15大型专变用户(A类)中小型专变用户(B类)三相一般工商业用户(C类)单相一般工商业用户(D类)居民用户(E类)公用配变考核计量点(F类)备用需要设置参数“5.5.1.3.36 F38:1类数据配置设置”和“5.5.1.3.37 F39:2类数据配置设置”,设置的值必须是“5.9.2.4.6F6:终端支持的1类数据配置”和“5.9.2.4.7F7:终端支持的2类数据配置”所定义的数据配置的子集;数据项应符合“功能规范”的要求。
用户小类号0123~15缺省值单相智能电能表用户三相智能电能表用户备用约定解释默认为用户大类定义的所有数据配置项目数据项符合单相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的要求数据项符合三相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的要求5.5.1.3.28F29:终端当地电能表显示号终端当地电能表显示号是指电能表的局编号。
现场电能表会遇到电能表抄表地址与局编号不一致的情况;现场终端可能会接入多块电能表,因此用户在实际应用时可能通过终端显示数据中的电能表局编号来区分并确认各电能表所对应的用电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自动化终端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2016版)条文解释2016-02-22前言按照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电能计量―标准化、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战略目标要求,参考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目前和未来的应用需求,对2008年颁布的《营销自动化系列标准》进行了修订,形成《计量自动化终端系列标准》。
本协议是南方电网计量自动化终端系列标准的补充,进一步细化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计量自动化终端外形结构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负荷管理终端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变监测计量终端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中关于本地通信模块接口部分的技术要求,规定了计量自动化终端与本地通信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帧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则,实现终端本体与本地通信模块的互联互换。
本标准由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部归口。
本标准由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思建、张捷、党三磊、林国营、化振谦、吴敏、陈蔚文、李健、孟金岭。
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术语和定义 (1)3.2符号和缩略语 (2)4 帧结构 (2)4.1参考模型 (2)4.2字节格式 (2)4.3帧格式 (3)4.4链路传输 (5)4.5物理接口 (5)5 用户数据结构 (6)5.1用户数据区格式 (6)5.2地址域A (6)5.3应用数据域格式 (6)5.4应用层功能码AFN (7)5.5帧序列域SEQ (9)5.6数据标识编码DI (9)5.7报文格式 (10)5.8集中器应用数据报文结构 (10)5.9采集器应用数据报文结构 (31)附录A集中器与本地通信模块交互流程 (39)A.1模块识别流程 (39)A.2档案同步流程 (40)A.3任务执行流程 (41)A.4容错机制流程 (42)A.5从节点主动注册流程 (43)A.6文件传输流程 (45)附录B采集器与本地模块通信交互流程 (46)B.1采集器及模块容错机制流程 (46)B.2复位启动流程 (46)B.3采集器转发数据流程 (47)B.4采集器下行电能表管理功能 (47)附录C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标识 (48)C.1微功率无线通信模块 (48)C.2窄带载波通信模块 (49)C.3宽带载波通信模块 (50)附录D采集器本地通信模块标识 (51)D.1微功率无线通信模块 (51)D.2窄带载波通信模块 (52)D.3宽带载波通信模块 (53)附录E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弱电接口引脚定义 (54)附录F采集器本地通信模块弱电接口引脚定义 (55)计量自动化终端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1 范围本协议规定了计量自动化终端和本地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帧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采用低压电力线载波、微功率无线通信、双模通信、以太网传输通道的本地通信组网方式,适用于集中器、采集器与本地通信模块间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18030-2000 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GB/T 18657.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帧格式GB/T 18657.2-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2篇链路传输规则GB/T 18657.3-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3篇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GB/T 15148-2008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规范DL/T 533-2007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Q/CSG11109006-2013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自动化终端外形结构规范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1 主节点primary node集中器所在的本地通信模块。
3.1.2 从节点secondary node采集器或计量点(电能表)所在的本地通信模块。
3.1.3 从节点附属节点sub node of secondary node指与从节点具有绑定关系的附加设备,简称附属节点。
3.1.4 源地址source address传输数据帧的起始发送方的节点MAC地址。
3.1.5 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传输数据帧的最终接收方的节点MAC地址。
3.1.6 节点MAC地址主节点MAC地址为集中器逻辑地址,从节点MAC地址为电能表地址。
3.2 符号和缩略语本部分中所使用到的符号和缩略语见下表。
表1 符号和缩略语4 帧结构4.1 参考模型基于GB/T 18657.3—2002规定的三层参考模型―增强性能体系结构‖。
4.2 字节格式帧的基本单元为8位字节。
链路层传输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字节传输按异步方式进行,通信速率默认为9600bps ,其他可选值:115200bps ,模块可只支持一种速率,集中器、采集器通过波特率自适应匹配模块。
字节包含8个数据位、1个起始位―0‖、1个偶校验位P 和1个停止位―1‖,定义见下图。
图1 传输字节格式4.3 帧格式 帧格式定义本部分采用GB/T18657.1—2002的6.2.4FT1.2异步式传输帧格式,定义见下图。
固定报文头控制域用户数据区 帧校验和图2 传输帧格式如无特殊说明,保留字段用0填充。
传输规则a) 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
b) 帧的字符之间无线路空闲间隔。
c) 如按d )检出了差错,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
d) 接收方校验:1) 对于每个字符:校验起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
2) 对于每帧:(1) 检验帧的固定报文头中的起始字符;(2)识别1个长度L;(3)每帧接收的字符数为用户数据长度L1+6;(4)帧校验和;(5)结束字符;(6)校验出一个差错时,校验按c)的线路空闲间隔。
若这些校验有一个失败,舍弃此帧;若无差错,则此帧数据有效。
长度L长度L是指帧数据的总长度,由2字节组成,BIN格式,包括用户数据长度L1和6个字节的固定长度(起始字符、长度、控制域、校验和、结束字符)。
控制域C控制域C表示报文的传输方向、启动标志和通信模块的通信方式类型信息,由1字节组成,定义见下图。
图3控制域定义传输方向位DIRDIR=0:表示此帧报文是由集中器、采集器发出的下行报文;DIR=1:表示此帧报文是由通信模块发出的上行报文。
启动标志位PRMPRM=1:表示此帧报文来自启动站;PRM=0:表示此帧报文来自从动站。
地址域标识ADDADD=1:表示此帧报文带地址域;ADD=0:表示此帧报文不带地址域。
协议版本号VER本协议版本号为0。
用户数据具体定义参见第5章―用户数据结构‖。
帧校验和帧校验和是控制域和用户数据区所有字节的八位位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
4.4 链路传输传输服务类别传输服务类别见下表。
表2 传输服务类别平衡传输过程适用信道全双工接口可采用平衡传输规则。
发送/无回答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通信服务,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
发送/确认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通信服务,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
当从动站正确收到启动站报文时,并能执行启动站报文的命令,则发送确认帧;否则发送否认帧。
请求/响应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通信服务,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
从动站响应新的请求服务之前,必须完成前一个请求服务的响应。
4.5 物理接口串行通信传输接口TTL电平异步通信串行口。
信号定义集中器、采集器与本地通信模块间的物理接口信号定义遵循《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计量自动化终端外形结构规范》。
5 用户数据结构5.1 用户数据区格式用户数据区的帧格式定义见图4。
地址域应用数据域图4用户数据区帧格式说明:用户数据区中所有预留部分均用0填充。
5.2 地址域A地址域格式地址域由源地址ASRC、目的地址ADST组成,格式见下表。
表3 地址域格式a)当控制域的―地址域标识‖为0时,无地址域A;b)当控制域的―地址域标识‖为1时,对于集中器本地接口,下行时,源地址是指集中器MAC地址;上行时,目的地址是指集中器的MAC地址。
对于采集器本地接口,下行时,源地址是指采集器下接电能表的MAC地址;上行时,目的地址是采集器下接电能表的MAC 地址。
c)当为广播命令时,目的地址为广播地址99 99 99 99 99 99H。
5.3 应用数据域格式应用数据域格式定义见下图。
图5应用数据域格式5.4 应用层功能码AFN集中器应用功能码集中器本地通信接口应用功能码AFN由一字节组成,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具体定义见下表。
表4 集中器本地通信接口应用功能码定义采集器应用功能码采集器本地通信接口应用功能码AFN由一字节组成,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具体定义见下表。
表5 采集器本地通信接口应用功能码定义表5 采集器本地通信接口应用功能码定义【条文】5.5 帧序列域SEQ帧序列域格式帧序列域格式定义如下表6。
表6 帧序列域下行报文格式a)帧序列号:用以匹配上、下行报文的请求应答对应关系,值从0~255,循环使用。
5.6 数据标识编码DI数据标识编码定义数据标识编码DI由四个字节构成,用来区分不同的数据标识,四个字节分别用DI3,DI2,DI1和DI0代表,每字节采用十六进制编码。
数据标识编码格式数据标识编码格式定义见图6。
图6数据标识编码格式a)DI3:通信双方类型标识,E8表示集中器与本地模块通信,EA表示采集器与本地模块通信。
b)DI2:报文上下行类型及内容相关标识,00表示上下行均用,但下行无数据内容;01表示上下行均用,数据内容格式一致;02表示仅下行用,上行为确认/否认报文;03表示仅下行用,带数据内容。
对应上行报文为0404表示仅上行用,带数据内容。
对应下行报文为0305 表示仅上行用,下行为确认/否认报文06表示上下行均用,但上行无数据内容;集中器、采集器发送给本地模块的报文为下行报文;本地模块发送给采集器、集中器的报文为上行报文。
c)DI1:功能码类型定义:与AFN值保持一致。
d)DI0:功能码子类型。
数据标识内容数据标识内容为按数据标识所组织的数据,包括参数、命令等。
简称为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