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营养评定方法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合集下载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方法是通过分析个体的营养状况,以评估其营养摄入和代谢情况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营养师和健康专家了解个体的营养需求和健康状况,从而制定出适合个体的营养干预方案。

一、体格测量法体格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体重、体脂肪含量等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可以初步了解个体的体重状况、肥胖程度和脂肪分布情况,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肥胖问题。

二、生化指标法生化指标法是通过检测个体的血液、尿液等生化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维生素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蛋白质代谢情况和维生素水平,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维生素缺乏等问题。

三、膳食调查法膳食调查法是通过调查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摄入量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膳食调查方法包括24小时回忆法、食物频率调查法和食物记录法等。

通过这些调查方法,可以了解个体的膳食结构、能量摄入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膳食不均衡或营养摄入不足等问题。

四、功能评估法功能评估法是通过评估个体的生理功能和身体活动能力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功能评估指标包括肌力、肌耐力、肺活量、步态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个体的运动能力、身体功能状况和代谢水平,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运动不足或代谢异常等问题。

五、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是将以上各种评估方法综合起来,综合分析个体的体格测量、生化指标、膳食调查和功能评估等多个方面的数据,从而全面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通过综合评估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为制定个体的营养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营养评估方法是通过体格测量、生化指标、膳食调查、功能评估和综合评估等多种方法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营养师和健康专家了解个体的营养需求和健康状况,从而制定出适合个体的营养干预方案。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评估个体或者群体的营养状况,了解其膳食摄入和营养代谢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在临床、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领域,营养评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评估个体或者群体的营养状况,并为制定营养干预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一、主观评估方法1. 问卷调查法:通过面对面或者电话等方式,向被评估者提问,了解其膳食摄入情况、饮食习惯、体重变化、饥饿感等信息。

常用的问卷调查工具有24小时回顾法、食物频率问卷、饮食日记等。

这种方法适合于大规模人群的营养评估,但存在被评估者记忆不许确、主观性强等缺点。

2. 专家评估法:由专业的营养学家或者医生根据被评估者的体格测量、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信息,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适合于个体的营养评估,但受评估者和评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客观评估方法1. 体格测量法:通过测量被评估者的身高、体重、腰围、皮褶厚度等指标,来评估其体脂肪含量、肌肉量和体重变化情况。

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有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皮褶厚度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只能反映身体形态的变化,不能直接反映营养状况。

2. 实验室检测法:通过检测被评估者的血液、尿液、头发等样本,来评估其营养状况和代谢功能。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有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维生素、尿液中氮代谢产物等。

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被评估者的营养状况和代谢情况,但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支持。

三、综合评估方法综合评估方法是将主观评估方法和客观评估方法相结合,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以得出更准确的营养评估结果。

1. 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或者指标,对被评估者的营养风险进行筛查。

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有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MUST)等。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适合于大规模人群的筛查,但不能直接评估营养状况。

综合营养评定方法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综合营养评定方法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体组 织 器 官 的 生 理 功 能 , 低 机 体 的 免 疫 功 能 , 且使 机 体 对 降 并
疾 病 的抗 能 力 减 弱 , 同时 还 会 增 加 手 术 后 并 发 症 和 死 亡 率 , 延 长住 院 时 问 , 响 患 者 预 后 。 营 养 评 定 是 通 过 人 体 组 成 测 影
从 2 O世 纪 7 O年 代 始 , 养 评 定 方 法 得 到 较 大 发 展 。其 中 营 体 质 指 数 ( o y ma s n e , MI 为应 J 广 泛 的 指 标 。 1 9 b d s id x B ) 旰较 97 年 W H( 将 B > 2 ) Ml 5作 为 诊 断 肥 胖 的 主 要 标 准 , 0 2年 中 国 20 肥 胖 问 题 工 作 组 将 1. ≤ B < 2 . 8 5 MI 3 5作 为 中 日 人 的 正 常 B 。除 J MI皮 褶 厚 度 、 臂 肌 同及 各 种 生 化 与 实 验 室 检 MI ,B 、 上 查 指 标 , 血 浆 蛋 白 、 平 衡 及 净 氮 利 用 率 、 酐 身 高 指 数 等 传 如 氮 肌
定 、 体测帚 、 化检查 、 人 生 l 检 查 及 多 项 综 合 营 养 评 定 方 法 等 临床 手段 , 判定 人 体 营 养 状 况 , 定 营养 小 良的 类 型 及 程 度 , 计 营 确 估 养 不 良所 致 后 果 的危 险性 , 蛉 测 营 养 支 持 的疗 效 。 并
瞻 性 研 究 . 果 显 示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1 8 . 结 NR < 3 5具 有 更 高 的死 亡 率 、 长 的 住 院 时 间 , 与 患 者 的 并 发 症 发 率 却 尤 相 关 性 。 更 但 由于 NR 要 明 确 患 者 既 往 体 质 量 , 任 衰 老 患 者 中 由 于 既 往 1 而 体 质 量 确 定 困难 , 此 在 NR 的 基 础 上 近 几 年 又 提 出 老 年 营 因 I 养 风 险 指 数 ( r ti N tio a Ri n e , Gei r u r in l s Id x GNR ) G I a c t k I 。 NR

当代外科营养治疗的概况和研究进展

当代外科营养治疗的概况和研究进展

外科营养治疗是外科学近30多年来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当前,营养支持已成为危重病人重要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它不仅是康复期的辅助治疗,更是现代临床治疗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

例如:手术前后应用营养支持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抗肿瘤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的营养支持能提高病人对放疗或化疗的耐受力和治疗效果;对重症胰腺炎等危重病人进行有力的营养支持后可使其度过漫长的危险期,并提高治愈率[2]。

外科营养对现代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那漫长而曲折的历史令人难忘,现将营养支持的历史概况回顾分析如下。

1 研究概况 1.1 国外研究概况外科营养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虽然时间很短暂,但实际上营养支持的历史却源远流长。

早在古埃及(公元前1500年),人们就已有每月3天进行营养性灌肠保持健康的习惯;1598年Capivacceus将空管插入患者的食管,为不能摄食的患者提供营养[3];1790年Hunter经鼻胃途径喂养吞咽肌麻痹的患者获得成功[4];1880年Bliss[5]统计文献后发现已有400多例患者曾经通过直肠行营养支持的报道,所用营养液多数为鸡蛋汤、牛肉汤、牛奶及白兰地酒等;1882年Brown-Sequard[6]用胰腺分解牛排后经直肠灌注营养;1886年Machenize对经直肠营养的灌注器具和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13年Myers指出食物只有在被分解成基本构成单位后才能被吸收,发现结肠能够吸收一定量的游离氨基酸、葡萄糖和无机盐等[7];1939年著名外科学家Jonathan Rhoads[8]观察了狗的孤立肠襻对氨基酸的吸收情况,认为在静脉应用碳水化合物的同时经肠灌注氨基酸以满足机体蛋白质的需要是可行的。

同年Robert Elmen首次用酪蛋白水解物输入静脉获得成功;随后1940年Shohl等首次用结晶氨基酸输入静脉;1945年Zimmerman描述了应用中心静脉输注营养物质的方法[9];1952年Aubaniac首次报道了10年中应用锁骨下静脉插管的输液方法,这标志着人们在肠外营养(PN)输入途径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10]。

营养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营养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王秀芳,王西阁,杨静丽,冯红旗,贾莉婷. 早产儿营养评 价指标的探讨[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03:161162.
闻芝梅. 营养状况评价指标的选择与应用[J]. 国外医 学(卫生学分册),1991,06:371-376.
王永权,徐光. 人体锌营养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A]. 中 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及科学进展学术资料 汇编[C].中国营养学会:,2002:1.
正常机体发生铁缺乏时,SF和sTfR的变化迥然相反, 试验证明在铁减少期,体内铁储存减少,此时SF的 浓度与储铁的多少显著正相关,随着体内储铁的减 少SF浓度急剧下降,此阶段sTfR几乎无变化。当储铁 耗尽进入细胞生成缺铁期时,随着机体动用组织铁 量的增加,sTfR浓度显著上升,相反SF浓度几乎没有 改变。在此期间虽然其它传统实验指标亦有相应的 变化但不如sTfR变化明显和一致。
此法还可用于一定身高之体重的评价,测量值占参考中位数 的120%以上为肥胖,90-119%为适宜,80-89%为轻度营养不 良,70-79%为中度营养不良,60-69%为重度营养不良.
④离差法(或称标准差法):
用参考均数加、减1个、2个标准差,将全程分为优、良、 中上、中下、差、极差6个等级区间,视测量值所在范围 定等级,适用于WA、HA和WH三项指标的评价。等级的 名称在不同指标的意义可能不同,如HA为优则是高个子, 是优良的表现,WH的“优”则是不好的肥胖。
鉴于锌营养缺乏确定的敏感、特异的评价指标, 所以一般采用综合指标来评价人体锌营养状况。 特征指标有发锌、血锌、血浆等; 生化指标如 血清碱性磷酸酶等;
临床体检, 补锌反应可观察补锌后及生化特征 指标的改变, 这是目前最可靠诊断轻度锌缺乏 的方法。对于生长发育期人群, 还可根据其生 长发育状况进行综合评定。

临床常见营养筛查方法及评价

临床常见营养筛查方法及评价
目的
旨在早期发现患者的营养问题, 预防或减轻营养不良对患者的不 良影响,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所有住院患者,特别是危重症 、手术、肿瘤、消化系统疾病等患者 。
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但对于严重精神障碍 、不合作或无法配合完成筛查的患者 ,可能无法进行有效筛查。
筛查流程与规范
筛查流程
生化指标
如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 等,可反映患者的蛋白质营养状况。
膳食调查
通过询问患者24小时膳食摄入情况, 可了解患者的膳食结构和摄入量,从 而评估其营养状况。
综合评价法
将上述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对患者的 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可提高筛查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营养筛查方法评价指标
敏感性与特异性
针对儿童的营养筛查工具。
筛查内容
包括身高、体重、生长曲线、饮食 摄入、慢性疾病等方面评估。
筛查频率
建议儿童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包括 营养筛查,以确保正常生长发育。
重症患者营养筛查
筛查工具
常用NUTRIC评分等针对重症患者的营养筛查工具。
筛查内容
包括体重、BMI、饮食摄入、疾病严重程度、代 谢状况等多方面评估。
03
筛查频率
建议慢性病患者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营养筛查,并在病情变化时及时重复
筛查。
05 营养筛查结果解读与干预
结果解读与分类
正常营养状态
轻度营养不良
筛查结果显示被评估者营养摄入、吸收和 代谢均处于正常水平,无营养不良风险。
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可能导致机体功能下降,但尚未达到严 重营养不良的程度。
政策法规的完善与支持
政府和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营养筛查相关的政策法规,为营养筛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 有力保障。

《2024年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微型营养评估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范文

《2024年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微型营养评估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范文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微型营养评估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问题。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常常伴随着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因此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微型营养评估方法及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微型营养评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某医院老年科收治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了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2. 营养评估方法采用微型营养评估法(MNA)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包括人体测量、膳食调查、主观整体评估等方面。

3.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用药情况等基本信息,以及MNA评估结果。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相关因素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四、研究结果1. 营养状况评估结果通过MNA评估,发现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现象,其中轻度营养不良占XX%,中度营养不良占XX%,重度营养不良占XX%。

2. 相关因素分析(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营养状况逐渐恶化。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等原因,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2)病程:病程较长的患者营养状况较差,可能是由于长期疾病消耗、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导致。

(3)并发症: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患者,其营养状况较差。

这些疾病本身可能导致患者食欲减退、消化吸收障碍等问题。

(4)用药情况: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降压药等)可能影响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进而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现象,且与年龄、病程、并发症及用药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重视对患者的营养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

临床营养诊疗流程(NCPM)的理论与实践

临床营养诊疗流程(NCPM)的理论与实践

Z h a o We i w e i , H u a n g X i a n j u n ,Z h e n g J i q i a n g, e t a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Nu t r i t i o n ,G u a n g z h o u Ma i K a n g Z h i y u a n Me d i c a l
尽管每一步建立在上一步的基础上但这个流程不是线性的见图121ncpm的内容211营养评定营养评定是营养诊疗流程的第一步是一种获得核实和解释所需数据的系统方法目的是确定营养问题及其原因与意义是一个持续地非线性地动态地收集原始数据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地重新评定采用特定标准比较分析患者状态的过程・6 6・ 广州医

2 0 1 4年第 4 5卷第 5 期
临床 营养 诊 疗 流程 ( N C P M) 的理论 与 实践
赵 卫伟 黄 献军 郑基 强 常獍 宇 魏婧靖
迈康 智源 医疗管 理技 术有 限公 司 ( 广州 5 1 0 6 6 3 )
【 摘 要】 目的 探 索临床 营养诊 疗流程 ( N C P M)在 国内应 用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检 索文献 ,了解 美国营
a p p l i c a t i o n . M e t hods Thr o u g h s e a r c hi n g t he l i t e r a t u r e, u n de r s t a nd i ng t h e c o n t e n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NCPM , we e s t a bl i s h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8 5 3 5 . 2 0 1 4 . 0 5 . 0 2 5

成人ICU患者营养评估与监测临床定义及指南临床问题和建议

成人ICU患者营养评估与监测临床定义及指南临床问题和建议

成人ICU患者营养评估与监测临床定义及指南临床问题和建议相关定义1、营养风险:营养风险是指现有或潜在与营养有关的导致患者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

2、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风险筛查是指使用快速量表在人群中识别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

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应进行营养评定并给予个体化营养治疗,尚无营养风险的患者间隔一段时间后亦需再次筛查。

3、营养评定:营养评定是指临床专业人员通过临床病史、营养摄入史、营养代谢情况、机体各类功能等进行的全面评定,从而为确定营养治疗适应证、制定营养治疗计划,以及预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提供依据。

4、营养不良:广义营养不良包含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指由于营养摄入不足、营养代谢过程受损或者营养摄入过度,对人体组成、生理功能以及临床预后造成不良影响的状态,临床中主要针对营养不足患者。

低体质量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准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 kg/m2伴一般状况较差。

指南临床问题及建议Q1:营养风险筛查评分-2002与改良危重病营养风险(mNUTRIC)评分量表能否用于重症患者的常规营养风险筛查?建议:重症患者入ICU后48 h内,使用NRS-2002或者NUTRIC 评分(或者mNUTRIC评分)对重症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NRS-2002≥5分或者mNUTRIC≥5分时应考虑患者存在高营养风险,应尽快启动全面的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Q2:主观整体评估量表可否用于危重症患者常规营养评定?建议:使用SGA作为危重症患者营养评定的量表工具。

Q3:血浆蛋白(ALB、PAB)能否作为重症患者1、建议ALB或PAB用于重症患者营养风险筛查。

2、不建议ALB或PAB用于重症患者急性炎症早期营养状态评定。

Q4:骨骼肌或LBM能否用于重症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推荐应用骨骼肌或LBM进行重症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

Q5:评估重症患者骨骼肌或LBM的可靠方法有哪些?建议:采用超声法、BIA法(人体成分测量方法)对重症患者骨骼肌或LBM 进行实时动态个体化评估。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对个体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其是否摄入了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健康。

营养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营养师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士确定个体的营养需求和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1. 体格测量法体格测量法是一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来评估其体格状况。

常见的体格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指数(BMI)、腰臀比等。

BMI是根据个体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出的,可以反映个体的肥胖程度。

腰臀比则是通过测量腰围和臀围的比值来评估个体的脂肪分布情况。

体格测量法简单易行,但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肌肉发达的运动员)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食物记录法食物记录法是一种通过记录个体的饮食摄入情况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个体需要详细记录每天所摄入的食物种类、数量和摄入时间,并结合食物成分表等工具来计算其摄入的营养物质含量。

食物记录法可以客观地反映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情况,但需要个体具备一定的记录和计算能力,并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误差。

3. 生化指标法生化指标法是通过测量个体的生化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维生素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和某些营养物质的代谢情况。

生化指标法需要通过采集个体的血液或尿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和昂贵,但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营养评估结果。

4. 临床评估法临床评估法是通过对个体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来判断其营养状况。

医生或营养师可以通过观察个体的皮肤、头发、口腔等部位的状况,以及询问个体的食欲、消化情况等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临床评估法简单易行,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5. 营养问卷法营养问卷法是通过向个体提供一份包含饮食习惯、体力活动水平、饮水情况等方面的问卷,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个体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相应的问题。

营养问卷法可以快速获取个体的营养信息,但依赖于个体的回答准确性和记忆力。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一、引言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是临床营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个体营养状况的全面评估,可以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改善临床结局。

本文将详细阐述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的方法、指标、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二、营养风险筛查1. 定义营养风险筛查是指对个体营养状况进行初步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营养风险,需要进一步进行营养评定。

2. 方法(1)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NRS 2002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适用于住院患者。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营养状况评分:根据患者体重、身高计算体质指数(BMI),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②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根据患者疾病种类、并发症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

③营养摄入评分:评估患者近期的营养摄入情况。

④年龄评分:根据患者年龄进行评分。

(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NRS是一种简化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适用于住院患者。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体重下降:评估患者近期的体重变化。

②饮食摄入:评估患者近期的饮食摄入情况。

③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3. 结果判定根据NRS 2002或NRS评分,将患者分为以下几类:①无营养风险:0分。

②轻度营养风险:1分。

③中度营养风险:2分。

④重度营养风险:3分。

三、营养评定1. 定义营养评定是指对个体营养状况进行详细评估,包括营养摄入、营养状况、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

2. 指标(1)体重与身高体重与身高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基本指标。

通过计算体质指数(BMI),可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2)饮食摄入评估患者近期的饮食摄入情况,包括食物种类、数量、营养素摄入等。

(3)生理功能评估患者的生理功能,包括肌肉力量、耐力、消化吸收功能等。

(4)心理状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等。

(5)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3. 方法(1)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治疗经过等。

重症营养风险评分表的应用进展

重症营养风险评分表的应用进展

重症营养风险评分表的应用进展一、本文概述重症营养风险评分表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工具,在评估重症患者的营养风险及指导营养支持治疗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重症营养风险评分表的应用进展,包括其发展历程、常见的评分系统、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对重症营养风险评分表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营养风险评估方法,从而优化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本文还将探讨重症营养风险评分表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二、重症营养风险评分表的发展历程重症营养风险评分表(NRS-2002)自其问世以来,已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

从最初的单一营养指标评估,发展到综合多种因素的全面评价体系,这一过程是伴随着重症医学和营养学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完善的。

早期,重症患者的营养评估主要依赖于单一的生理指标,如体重、血清白蛋白等,这些指标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难以全面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重症患者的营养风险不仅与营养摄入不足有关,还与疾病本身、治疗手段、并发症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在此背景下,重症营养风险评分表应运而生。

它以科学的评分体系为基础,综合考虑了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疾病严重程度、营养摄入情况、并发症等多个方面,为重症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提供了更为全面、客观的依据。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重症营养风险评分表不断更新完善,从最初的NRS-2002到现在的多种版本,其评估准确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如今,重症营养风险评分表已经成为重症医学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为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未来,随着重症医学和营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重症营养风险评分表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

三、重症营养风险评分表的临床应用重症营养风险评分表作为一种科学、系统的评估工具,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心力衰竭患者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心力衰竭患者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董宇娇㊀王扬懿㊀马改改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董宇娇㊁马改改);31001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老年科(王扬懿)通信作者:马改改,电子信箱:magaigai@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3.05.019㊀㊀ʌ摘要ɔ㊀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和终末阶段㊂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是心衰患者管理中的重要部分,然而目前尚缺乏对饮食干预和营养治疗的研究,指南对于心衰患者的营养管理也缺乏具体推荐㊂本文就心衰患者的营养评估㊁营养支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㊂ʌ关键词ɔ㊀心力衰竭;㊀营养不良;㊀营养评估;㊀营养干预Research progress of nutritional assessment and nutritional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Dong Yujiao,Wang Yangyi,Ma Gaigai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Xi an710004,China(Dong YJ,Ma GG);Department of Geriatrics,Affiliated Zhejiang Hospital,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Hangzhou310013,China(Wang YY)Corresponding author:Ma Gaigai,Email:magaigai@ʌAbstractɔ㊀Heart failure(HF)is a severe and terminal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heart diseases.Nutritional assessment and nutritional support therapy ar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management ofpatients with HF.However,there is currently a lack of research on dietary intervention and nutritional therapy,and most guidelines also lack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nutrition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HF.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f nutritional assessment and nutritionalsupport for patients with HF.ʌKey wordsɔ㊀Heart failure;㊀Malnutrition;㊀Nutritional assessment;㊀Nutritional Intervention㊀㊀心力衰竭(简称 心衰 ),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和终末阶段㊂我国有超900万心衰患者,且仍呈上升的趋势,其高死亡率㊁高住院率以及高额医疗费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1-3]㊂随着指南的更迭,心衰管理越来越细化,近年来报道的心衰患者营养紊乱的高发生率及与死亡相关性,为多学科合作改善心衰预后开辟了新思路㊂本文就心衰患者的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㊂1㊀心衰患者的营养评估1.1㊀心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代谢特点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6%~ 62%,而在重度和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中其发生率高达75%~90%,其中恶病质约占5%~15%[4]㊂营养状况与心衰的预后密切相关,营养不良会增加心衰患者再入院率㊁死亡风险和感染等并发症,而且会导致心功能恶化,形成 营养不良-炎症反应-恶病质 的恶性循环[5-6]㊂心衰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心衰时,胃肠道细胞缺血缺氧及继发性胃肠道淤血,导致机体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和吸收障碍;同时,心衰时机体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合成代谢介质减少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等神经内分泌激活,导致合成-代谢分解失衡和氧化应激等,加重营养不良[7];此外,心衰患者应用洋地黄㊁利尿剂及过分限制水钠等,导致电解质紊乱㊂1.2㊀心衰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临床上有多种可用于心衰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评估评定工具,包括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㊁微型营养评价简表(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short form,MNA-SF)㊁控制营养状态评分(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 score,CO-NUT)㊁营养风险指数(nutritional risk index,NRI)及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等[4,8],然而目前尚无研究证实哪种评估工具对心衰患者更为准确㊂NRS2002作为一种简单㊁有效的营养评估方法,被中华医学会和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多个指南及共识推荐,其全面评估了患者的年龄㊁疾病严重程度及营养状况指标,有助于对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心衰患者进行早期筛查[5]㊂然而,NRS2002评分只能判断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并不能判断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及严重程度,且该工具的使用者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㊂MNA-SF是2001年Rubenstein等在原有的微型营养评价法基础上进一步简化而来,此表从病史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㊁进食状况㊁合并应激或急性疾病㊁活动能力和精神疾病6个方面进行评分,主要是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风险㊂此外,CO-NUT评分作为一种客观营养状态评估工具,包括血清白蛋白㊁总胆固醇㊁血液淋巴细胞计数,涉及体内蛋白储备㊁卡路里消耗及免疫防御3个方面,可以为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估提供依据,也可用于治疗过程中连续的营养状态监测㊂2019年,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eart Failure Society of America,HFSA)推荐采用的简化营养评估问卷(simplified nutritional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SNAQ),仅包括3个问题:是否有非故意的体重减轻㊁过去1个月内是否有食欲下降㊁过去1个月内是否使用营养补充制剂,SNAQ筛查可在数分钟内完成,且无须测量任何指标,其敏感度为77%~92%,特异度为84%~93%,营养师和护士重复测量一致性为91%㊂但该评估问卷依赖与患者的交流,故不适用于交流障碍的患者[9]㊂仅通过评价某一指标来判断心衰患者的营养状况时会出现严重偏差,因此建议进行多种指标的综合评估[4]㊂2019年,HFSA发布的心衰患者营养㊁肥胖和恶病质共识建议,从病史㊁体格检查㊁人体测量数据㊁实验室检查㊁膳食评估和功能评估等多个方面对心衰患者的营养不良进行筛查和评估[9]㊂了解有无提示营养不良和炎症可能的相关病史及慢性病,如胃肠手术史㊁胃肠道症状㊁误吸史㊁糖尿病㊁整体热量摄入情况㊁体重变化和饮食偏好等;体格检查包括皮下脂肪和(或)骨骼肌的消耗,特定微量营养素缺乏的体征;人体测量数据包括BMI㊁肌肉质量和身体成分等;实验室检查包括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㊁预后标志物(如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和缺铁的标志(如血红蛋白㊁铁饱和度和铁蛋白);膳食评估,可采用营养风险评估工具,如NRS2002评分㊁SNAQ筛查㊁MNA-SF评分等;功能评估包括呼吸功能㊁吞咽功能和肌力等㊂对于3~5d不能经口进食或无法达到推荐目标量60%以上,6个月内体重丢失超过10%或3个月内体重下降ȡ5%,BMI<20kg/m2,已确定存在营养不良指征或表现,建议采用营养干预㊂选择有效的方法筛查和评估营养不良对指导心衰临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心衰患者应使用统一的营养不良筛查量表(或组合工具),然而目前尚无公认的适用于心衰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估工具㊂识别为营养不良(或其高危人群)㊁恶病质或肥胖者,应接受专业营养师的评估和咨询㊂1.3㊀心衰患者的肥胖和恶病质随着BMI增加,心衰风险增加,但心衰发生后,BMI较高患者的预后较好,即心衰领域的 肥胖悖论 ,其可能机制包括混杂因素㊁偏倚㊁定义肥胖的指标不合理㊁营养状态和交感神经活性等[10]㊂有关心衰患者的体重管理,国内外指南尚无明确推荐意见㊂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指南强调,目前尚无大规模试验能够证实减重对肥胖心衰患者的价值;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则不推荐中等程度肥胖(BMI< 35kg/m2)的心衰患者减重,仅推荐更严重肥胖的心衰患者适度减重以改善症状及运动耐力㊂尽管存在 肥胖悖论 现象,但心衰伴中-重度肥胖者减重,可减少合并症及相关症状,降低胰岛素抵抗和全身炎症[11]㊂2019年HFSA共识建议,对BMIȡ35kg/m2者,建议减轻5%~10%的体重;BMIȡ35kg/m2且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伴或不伴左心室辅助装置的心衰患者,可考虑减重手术[9]㊂总体来说,肥胖心衰患者的体重管理仍需开展更多前瞻性研究,且这些研究应对射血分数降低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进行区分㊂恶病质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消耗综合征,特点为非故意㊁非水肿性体重减轻㊁厌食㊁炎症和异常生化,是心衰最严重的并发症,远期死亡率高[12-13]㊂2019年HFSA共识建议,由于恶病质与不良临床结果密切相关,因此心衰患者应至少每年筛查1次有无体重减轻,以期尽早发现恶病质㊂在心衰特定治疗标准制定前,对于有肌肉减少症㊁消瘦或生化异常证据的患者,用前6~12个月内渐进性消瘦>7.5%或BMI< 20kg/m2来定义恶病质是合理的㊂2 心衰患者的营养干预国外已有心衰营养实践指南形成,2018年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更新了心衰患者营养实践指南[14],2019年HFSA 发布了心衰患者营养㊁肥胖和恶病质共识[9],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的心力衰竭协会(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HFA/ESC)又发布了心衰患者自我管理实践建议[15],为心衰患者的营养管理提供了依据㊂我国对于心衰患者的临床营养循证研究起步较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强调多学科管理,但对于营养和饮食方面的具体推荐意见较少[1]㊂2.1㊀钠盐及液体摄入心衰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增加,以及血管加压素升高可导致钠和液体潴留,使心衰恶化㊂因此,钠盐限制,伴或不伴液体限制,可能是心衰患者使用最广泛的临床营养疗法㊂然而,限钠/限制液体摄入对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影响尚缺乏高质量证据,还有一些研究结果质疑了限制钠盐摄入的有效性[16-19],指南/共识推荐等级和强度也在变化㊂‘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建议心衰急性发作伴有容量负荷过重时,限制钠摄入<2g/d,同时限钠期间应定期检测血钠水平评估低钠血症风险,轻度或稳定期心衰不主张严格限制钠摄入[1]㊂2019年HFA/ESC心衰共识[20]和2020年HFA/ESC心衰患者自我管理实践建议[15],均指出尚无有力的证据表明限制心衰患者食盐摄入量可以获益,推荐限钠饮食,但对每日钠摄入量并无具体建议㊂SODIUM-HF是一项国际性㊁开放标签㊁随机对照试验,纳入806例心衰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随机分配为低钠饮食组(<1.5g/d)和常规护理对照组,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低钠组和对照组的全因死亡率㊁心血管住院和急诊就诊均无差异,但会适度改善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和NYHA心功能分级[21]㊂SODIUM-HF是迄今为止同类试验中规模最大㊁随访时间最长的研究,与既往GOURMET-HF试验[22]相似,SODIUM-HF研究也未发现低钠饮食的不良反应,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低钠饮食在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中度获益和总体安全性㊂关于心衰患者低钠饮食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目前仍缺乏高质量的证据㊂既往研究结果也并不一致,这可能与不同研究的持续时间㊁样本量㊁纳入人群的临床和人口学特征㊁钠限制的水平㊁评估的结果以及总体研究设计的严格性有关㊂综上所述,低钠饮食对心衰患者临床结局的长期效果目前尚不能得到明确结论,仍需进行大规模㊁长时间且高质量的研究,以优化心衰治疗策略㊂但低钠饮食对心衰患者整体健康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目前多数指南仍推荐低钠饮食㊂有限的证据显示,限制液体摄入量可能会降低心衰患者住院风险㊂欧美以及中国的心衰相关指南均建议重度心衰患者应将液体摄入量限制在1.5~2.0L/d,而对于轻中度心衰患者常规限制液体入量并无益处[1,3,14-15]㊂临床上应及时评估患者情况,将其与药物㊁饮食管理相结合,提供个体化的液体摄入指导建议㊂2.2㊀蛋白质摄入和能量需求2018年美国营养与饮食协会更新发布的心衰患者营养实践指南推荐,对NYHA心功能分级Ⅰ~Ⅳ级或美国心脏协会分期B~D期的心衰患者,由专业营养师计算出静息代谢率,利用静息代谢率和机体活动强度估算总能量需求,并制定个体化蛋白质摄入方案,保证每日至少摄入蛋白质1.1g/kg㊂2019年HFSA共识建议蛋白质摄入量应个体化,为预防恶病质,心衰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应至少0.8g㊃kg-1㊃d-1;伴有营养不良或恶病质的患者,至少摄入1.1g㊃kg-1㊃d-1的蛋白质是合理的[14]㊂2.3㊀微量营养素补充多项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心衰的发生和发展[23-24]㊂线粒体电子传递链需要微量营养素(包括铁㊁硒㊁锌㊁铜和辅酶Q10等)的辅助才能产生足够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心衰患者若缺乏微量营养素,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缺陷和ATP合成能力降低㊂一些研究发现,心衰患者补充辅酶Q10,可改善心功能㊁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25-26],但入选人群㊁临床设计㊁给药剂量㊁随访时间和研究结果的异质性使辅酶Q10在心衰中的作用还难以确定㊂2019年HFSA共识建议,除外缺铁或其他特定微量元素缺乏者,日常补充微量元素在心衰患者中的作用尚不明确[9]㊂近期,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发表的一篇综述指出,心衰患者补充微量营养素,尤其是联合补充辅酶Q10㊁锌㊁铜㊁硒㊁铁,能够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可能成为改善心衰患者心肌功能的潜在策略[24]㊂总体来说,关于补充微量营养素对心衰的影响,循证依据的质量和水平都不理想,需要更多周密设计的临床试验来填补围绕营养和心衰领域的循证证据空白[27]㊂3㊀营养干预方式3.1㊀营养途径的选择营养途径的选择包括肠内营养(口服/鼻饲)和肠外(静脉)营养㊂肠外营养容易出现代谢并发症,而且长期肠外营养可使肠道屏障功能受损㊁肠道细菌异位,甚至导致肠源性败血症㊂此外,心衰时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机体器官功能和免疫力下降,一般不能为外源性营养治疗所纠正㊂因此,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有优势,是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㊂对于食物摄入量不足目标量的80%的患者,首选口服营养补充;对于昏迷㊁吞咽困难或有误吸风险,且经口摄入不足目标量的50%~60%的患者,可以采用鼻饲营养㊂当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患者总热量的60%或有肠内营养禁忌和不耐受时,应选用肠外营养㊂多数情况下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做到优势互补[28-29]㊂3.2㊀多学科团队协作的个体化营养干预模式近年来Jaarsma等[30]学者倡导推行临床医师㊁营养师㊁药师㊁护士等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心衰患者个体化营养干预模式,国内外有实践表明该模式在改善心衰患者营养状况,提升心功能水平㊁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满意度,降低再住院率方面有明显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㊂近期公布的EFFORT研究[31]是一项前瞻性㊁多中心㊁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在资深营养师指导下,个体化制定了每个患者的能量㊁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目标,并使用了多种营养支持策略以达到营养目标,提供了个性化的营养支持㊂研究纳入NRS总分ȡ3分的645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配为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主要终点是30d内的全因死亡率,结果显示营养支持显著降低了心衰患者死亡率,而且与中度营养风险患者相比,高营养风险患者(NRS>4分)获益更大㊂同样,在180d的长期随访中,营养支持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的长期益处依然显著㊂4㊀小结与展望营养评估与营养支持治疗是心衰患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缺乏对心衰患者饮食干预和营养治疗的研究,现有指南对于心衰患者的营养管理方面也缺乏具体推荐,仍有许多空白领域有待探索㊂近年来,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心衰患者营养筛查-评估-个体化营养干预模式值得推广,然而如何将流程具体化㊁系统化应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㊂心衰患者未来营养策略的试验应随机㊁强效,区分射血分数降低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类型㊁随访时间足够长,且有临床相关的心衰终点事件㊂利益冲突:无参㊀考㊀文㊀献[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8.10.004.㊀Heart Failure Group of Chinese Society of Cardiology of ChineseMedical Association,Chines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Journal of Cardiology.Chines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2018[J].Chin J Cardiol,2018,46(10):760-789.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8.10.004.[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要点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3,28(4):297-312.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3.04.001.㊀The Writing Committee of the Report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and Diseases in China.Interpretation of Report on CardiovascularHealth and Diseases in China2022[J].Chin J Cardiovasc Med,2023,28(4):297-312.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3.04.001.[3]Heidenreich PA,Bozkurt B,Aguilar D,et al.2022AHA/ACC/HFS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A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 Joint Committe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irculation,2022,145(18):e895-e1032.DOI:10.1161/CIR.0000000000001063.[4]Driggin E,Cohen LP,Gallagher D,et al.Nutrition Assessmentand Dietary Interventions in Heart Failure:JACC Review Topic ofthe Week[J].J Am Coll Cardiol,2022,79(16):1623-1635.DOI:10.1016/j.jacc.2022.02.025.[5]Tevik K,Thürmer H,Husby MI,et al.Nutritional risk isassociated with long term mortalit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chronic heart failure[J].Clin Nutr ESPEN,2016,12:e20-e29.DOI:10.1016/j.clnesp.2016.02.095.[6]Wawrzeńczyk A,Anaszewicz M,Wawrzeńczyk A,et al.Clinicalsignificance of nutri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failure-a systematic review[J].Heart Fail Rev,2019,24(5):671-700.DOI:10.1007/s10741-019-09793-2.[7]Yasuhara S,Maekawa M,Bamba S,et al.Energy Metabolism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Failure[J].Ann Nutr Metab,2020,76(2):129-139.DOI:10.1159/000507355.[8]Lin H,Zhang H,Lin Z,et al.Review of nutritional screeningand assessment too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heart failure[J].Heart Fail Rev,2016,21(5):549-565.DOI:10.1007/s10741-016-9540-0.[9]Vest AR,Chan M,Deswal A,et al.Nutrition,Obesity,andCachexia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Consensus Statementfrom the Heart Failure Society of America Scientific StatementsCommittee[J].J Card Fail,2019,25(5):380-400.DOI:10.1016/j.cardfail.2019.03.007.[10]郑刚.心力衰竭患者肥胖悖论的困惑和思索[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22(4):238-242.DOI:10.3969/j.issn.1007-5410.2017.04.002.㊀Zheng G.Perplexity and exploration of the obesity paradox in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Chin J Cardiovasc Med,2017,22(4):238-242.DOI:10.3969/j.issn.1007-5410.2017.04.002.[11]Horwich TB,Fonarow GC,Clark AL.Obesity and the ObesityParadox in Heart Failure[J].Prog Cardiovasc Dis,2018,61(2):151-156.DOI:10.1016/j.pcad.2018.05.005. [12]Soto ME,Pérez-Torres I,Rubio-Ruiz ME,et al.Interconnectionbetween Cardiac Cachexia and Heart Failure-Protective Role ofCardiac Obesity[J].Cells,2022,11(6):1039.DOI:10.3390/cells11061039.[13]Morishita T,Uzui H,Sato Y,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cachexia and metalloproteinases,haemodynamics and mortality inheart failure[J].Eur J Clin Invest,2021,51(4):e13426.DOI:10.1111/eci.13426.[14]Kuehneman T,Gregory M,de Waal D,et al.Academy ofNutrition and Dietetics Evidence-Based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Adults[J].J Acad Nutr Diet,2018,118(12):2331-2345.DOI:10.1016/j.jand.2018.03.004.[15]Jaarsma T,Hill L,Bayes-Genis A,et al.Self-care of heartfailure patients:practical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J].Eur J Heart Fail,2021,23(1):157-174.DOI:10.1002/ejhf.2008.[16]Doukky R,Avery E,Mangla A,et al.Impact of Dietary SodiumRestriction on Heart Failure Outcomes[J].JACC Heart Fail,2016,4(1):24-35.DOI:10.1016/j.jchf.2015.08.007. [17]Abshire M,Xu J,Baptiste D,et al.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inHeart Failure: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CardFail,2015,21(12):989-999.DOI:10.1016/j.cardfail.2015.10.004.[18]Khan MS,Jones DW,Butler J.Salt,No Salt,or Less Salt for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Am J Med,2020,133(1):32-38.DOI:10.1016/j.amjmed.2019.07.034. [19]Chrysohoou C,Mantzouranis E,Dimitroglou Y,et al.Fluid andSalt Balance and the Role of Nutrition in Heart Failure[J].Nutrients,2022,14(7):1386.DOI:10.3390/nu14071386.[20]Seferovic PM,Ponikowski P,Anker SD,et al.Clinical practiceupdate on heart failure2019:pharmacotherapy,procedures,devices and patient management.An expert consensus meetingreport of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Cardiology[J].Eur J Heart Fail,2019,21(10):1169-1186.DOI:10.1002/ejhf.1531.[21]Ezekowitz JA,Colin-Ramirez E,Ross H,et al.Reduction ofdietary sodium to less than100mmol in heart failure(SODIUM-HF):an international,open-label,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22,399(10333):1391-1400.DOI:10.1016/S0140-6736(22)00369-5.[22]Wessler JD,Maurer MS,Hummel SL.Evaluating the safety andefficacy of sodium-restricted/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Hypertension diet after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hospitalization:design and rationale for the Geriatric OUt ofhospital Randomized MEal Trial in Heart Failure(GOURMET-HF)[J].Am Heart J,2015,169(3):342-348.DOI:10.1016/j.ahj.2014.11.021.[23]Mollace V,Rosano GMC,Anker SD,et al.PathophysiologicalBasis for Nutraceutical Supplementation in Heart Failure:AComprehensive Review[J].Nutrients,2021,13(1):257.DOI:10.3390/nu13010257.[24]Bomer N,Pavez-Giani MG,Grote Beverborg N,et al.Micronutrient deficiencies in heart failure:Mitochondrialdysfunction as a common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J].JIntern Med,2022,291(6):713-731.DOI:10.1111/joim.13456.[25]Raizner AE,Quiñones MA.Coenzyme Q10for Patients WithCardiovascular Disease:JACC Focus Seminar[J].J Am CollCardiol,2021,77(5):609-619.DOI:10.1016/j.jacc.2020.12.009.[26]Khan MS,Khan F,Fonarow GC,et al.Dietary interventions andnutritional supplements for heart failure:a systematic appraisaland evidence map[J].Eur J Heart Fail,2021,23(9):1468-1476.DOI:10.1002/ejhf.2278.[27]方理刚.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补充和替代治疗[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3,28(3):197-200.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3.03.002.㊀Fang 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s in the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J].Chin J Cardiovasc Med,2023,28(3):197-200.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3.03.002.[28]Anker SD,Laviano A,Filippatos G,et al.ESPEN Guidelineson Parenteral Nutrition:on cardiology and pneumology[J].ClinNutr,2009,28(4):455-460.DOI:10.1016/j.clnu.2009.04.023.[29]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2):119-132.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20.02.002.㊀Geriatric Nutrition Support Group,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Enteral Nutrition,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Guidelines forthe application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in elderlyChinese patients[J].Chin J Geriatr,2020,39(2):119-132.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20.02.002. [30]Jaarsma T.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in a heart failure team[J].Eur J Heart Fail,2005,7(3):343-349.DOI:10.1016/j.ejheart.2005.01.009.[31]Hersberger L,Dietz A,Bürgler H,et al.IndividualizedNutritional Support for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Failure[J].J Am Coll Cardiol,2021,77(18):2307-2319.DOI:10.1016/j.jacc.2021.03.232.(收稿日期:2022-11-26)(本文编辑:谭潇)。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一、概述作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它是指通过胃肠道给予患者全面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满足患者的基本营养需求,促进疾病的康复和机体的恢复。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肠内营养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它不仅能够为不能耐受正常膳食的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肠内营养还具有预防肠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优点。

肠内营养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

研究人员通过改进肠内营养制剂的配方和制备工艺,提高了其营养价值和生物利用率。

随着营养支持方式的创新,肠内营养的适应症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肠内营养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深入了解肠内营养的机制和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肠内营养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重症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肿瘤患者等多个领域。

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肠内营养还支持了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肠内营养将继续在精准医疗、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肠内营养将更加精准地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

肠内营养作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 肠内营养的定义与重要性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通过胃肠道途径为机体提供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以满足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疾病状态下的营养需求。

其作为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营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其定义和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展和完善。

从定义上来看,肠内营养不仅涉及口服摄入的食物消化吸收,更包括通过导管等辅助方式,将特制的营养液直接输送到胃肠道中,使机体能够有效地吸收利用其中的营养成分。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方法是用于评估个体或群体营养状况的一种科学方法。

通过对个体或群体的饮食摄入、生理指标、体格测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可以评估其营养状况并提供相应的营养建议。

一、饮食调查饮食调查是营养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询问个体的饮食习惯、食物摄入量和食物选择等信息,可以初步了解其饮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情况。

常用的饮食调查方法有24小时回顾法、食物频率调查法和食物记录法等。

1. 24小时回顾法:通过询问个体在过去24小时内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可以初步了解其饮食结构和摄入量。

根据食物的热量和营养素含量,可以计算出个体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

2. 食物频率调查法:通过询问个体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摄入某种食物的频率和数量,可以了解其对某种食物的偏好程度。

根据食物的营养成分表,可以估算出个体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3. 食物记录法:个体在一段时间内记录自己的饮食情况,包括摄入的食物种类、数量和时间等信息。

通过分析食物记录表,可以详细了解个体的饮食结构和摄入量。

二、生理指标测量生理指标测量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个体的身高、体重、皮褶厚度、腰围、血压、血液生化指标等进行测量,可以了解其体格发育情况、体脂肪含量、肌肉质量、代谢功能和营养代谢状态等。

1. 身高和体重测量:通过使用身高计和体重秤,可以测量个体的身高和体重。

根据身高和体重的比值,可以计算出个体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从而初步判断其体重状况。

2. 皮褶厚度测量:通过使用皮褶测量仪,可以测量个体多个部位的皮褶厚度。

根据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和年龄、性别等因素,可以计算出个体的体脂肪含量和体脂肪百分比。

3. 腰围测量:通过使用卷尺,可以测量个体的腰围。

腰围是腹部脂肪堆积的重要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密切相关。

4. 血压测量:通过使用血压计,可以测量个体的血压。

血压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营养状况的综合评价

营养状况的综合评价

1.4营养危险指数
营养危险指数(nutritional risk index,NRI)是通过外科患者术前3种营养评定参 数的结果来计算术后的营养危险指数。计算公式为
NRI=10.7×ALB+0.003 9×TLC+0.11×Zn-0.044×Age 式中,ALB表示血清白蛋白,TLC表示淋巴细胞计数,Zn表示血清锌水平,Age表
NAI=2.64×MAMC+0.60×PA+3.、PA为前白蛋白(mg/L)、RBP为视黄醇结合蛋
白(mg/L)、PPD为纯化蛋白衍生物进行延迟超敏皮肤试验(硬结直径大于5 mm 者,PPD为2;小于5 mm者,PPD为1;无反应者,PPD为0)。 NAI的评价标准为:大于等于60为预后良好,小于40为并发症与死亡率高,40~60 为中等。
1.6住院患者预后指数
住院患者预后指数(hospital prognostic index,HPI)对死亡率的预测高达71%, 灵敏度达74%,特异度达66%,目前临床尚未普遍应用。计算公式为
HPI=0.92×ALB(g/L)-1.00×DHT-1.44×SEP+0.98×DX-1.09 式中,ALB表示血清白蛋白,DHT为延误超敏皮肤试验(有1种或多种阳性反应取1,
所有均阳性时取2),SEP为败血症(有取1,无取2),DX为癌症诊断(有取1,无 取2)。 HPI的评价标准为:HPI为-2表示仅有10%的生存概率,HPI为0表示有50%的生存 概率,HPI为+1表示有75%的生存概率。
谢谢观看!
营养与膳食
营养状况的 综合评价
营养与膳食
营养状况的综合评价
利用单一指标评定人体的营养状况有很强的局限性,且误差大。为提高营养评价的 灵敏性和特异性,需采用综合营养评定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g;
2002是迄今为止唯一以128个随机对照研究作为循证基
础的营养筛查工具,也是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推荐 使用的营养筛查工具,其应用更为简单,筛查时间更短。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逐渐增加。随着年龄 增长,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减。对于应激的抵抗力也减低,导 致老年患者更易出现营养不良。目前因营养筛查法繁多且尚
性。Kaiser等[8 J对2032例被调查者进行研究发现,以MNA
评估都存在严重不足。根据文献资料调查显示。目前临床应用 较多的营养评定方法为微型营养评估(MNA)与NRS
2002。
为评定标准,MNA-SF与MNA具有显著相关性。 5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 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The
鄞 柚 嚣
jaundice[J].Clin
Nutr,2006。25(6):949—954. G,Dupont C,et a1.Geriat—
at-
[4]Olivier Bouillanne。Morineau
Parenteral and Enteral European Society for
MNA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NRS 2002
虽提出时间较短。但因其有循证医学证据,同时大量研究显示 其适用性与准确性,故推荐NRS 2002为一种有效而简便的f临 床营养筛查工具。
参考文献
Nutrition。ESPEN)提出营养风险概念,
的预测能力,二者的R()C曲线跟MUS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O.05),提示NRS 2002与MNA—SF在预测临床结局方 面优于MUST,同时提示NRS 2002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NRS
MNA—SF是Rubenstein等为了简化MNA量表,结合 MNA的结果分析,从MNAl8条项目中筛选出6条相关性强 的条目。包括:(1)BMI<23;(2)最近体质最下降大于1
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GNRI
根据Lorentz公式得出理想体质量,计算公式为:男性=H一 100{(H一150)/43;女性=H一100-[(H一150)/2.5]。男性:H (cm)=[2,02×KH(cm)]一E0.04×age(y)]+64.19;女性:H (cm)=[1.83×KH(cm)]一[o.24×age(y)]×84.88;其中H
(BMI<20 kg/m2)结果营养不良比例为83%,两者差异有统
MNA被广泛应用于老年患者营养评估。Sieber CC[sJ等 认为此法为评估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金标准。Lei Zc明等对 MNA的适用性进行研究,184例老年患者以MNA<19为营 养不良标准进行筛查发现营养不良占19.6%、营养不良风险 占53.2%、只有27.2%营养良好,同时与BMI(<18.5 kg/m2) 及清蛋白(AI。B<359/l。)作为营养不良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其 灵敏度分别为0.8636和0.6286,特异度分别为0.746 9和
筛查发现,改良后的MNA比传统的MNA适用性更强,同时 能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效率。
万方数据
检验医学与I临床2010年6月第7卷第12期 MNA法的不足在于量表上有两项为自评项目,易出现假 阳性,而完整餐次、摄入蔬菜及水果为定性指标非定最指标,易
I。ab Med Clin,June
2010.V01.7,No.12
为身高,KH为膝盖高度(knee height)。从而用理想体质量代
年WHO将BMI>25作为诊断肥胖的主要标准,2002年中国 肥胖问题工作组将18.5≤BMI<23.5作为中国人的正常
BMI。除了BMl、皮褶厚度、上臂肌围及各种生化与实验室检
替平时体质量。Olivier Bouillanne¨1等根据体质量下降10%、 5%及无下降或上升,将现体质量/理想体质蜃的比值(Wlo)分 别设为0.9、0.95和1,又将清蛋白309/L、35 g/L、38 g/I,设为 对应的3个等级,根据公式GNRI=[1.489
S,et,a1.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of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 Tuberc Lung Dis.
nutritional
ease
status
Off
patients
admission[J].Int J
2010 Apr;14(4):500—501.
1.519

6,显示其在国内可适用。近几年有学者对MNA评分
X血清清蛋白值(g/I。)+0.417×(目前体质量/平常体
进行修改。即去掉BMI、而将BMI本身的分数转给上臂肌围和
小腿腓肠肌围。Tsai AC[71等在对台湾社区老年人进行营养
质量)×100。NRI评分标准:>100为营养正常;97.5~100 为临界营养不良;83.5~97.5为轻度营养不良;<83.5为严 重营养不良。Clugston AD]等对3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前
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根据GNRI得出的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
与实际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的患者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3组患
常用综合营养评定方法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l主观全面评定(SGA)
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认为GNRI对于 老年患者评估并发症及死亡率优于NRI。 3微型营养评估(MNA)
即现存或潜在营养和代谢状况所导致的疾病或手术后出现相 关临床结局的机会,并推荐使用NRS
2002。NRS
2002包括4
方面内容:(1)原发疾病对营养状态影响的严重程度;(2)近3 个月体重的变化;(3)近1周饮食摄人量的变化;(4)BMI。通 过床旁问诊和简单人体测最即可评定。同时将年龄作为营养 风险的冈素之一,70岁以卜判定营养风险程度为1分。该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6月第7卷第12期Lab Med Clin,June 2010,V01.7,No.12
・1263・

综合营养评定方法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金涛波综述,唐 华审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400016)
临床应用;
【关键词】营养评定;
中图分类号:R15l
营养风险
文章编号:1672—9455(2010)12—1263—03
0.746
计学意义(P<0.05),进行相关性研究时显示SGA与人体测 量参数呈负相关,而与生化检查结果之间无相关性,提示SGA 显示其在老年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性。但从其结果也不难看 出其同时对于表面营养良好而存在内脏蛋白缺失的患者的评 价存在困难。
2营养风险指数(NRI) NRI由Baker、Detsky和Wesson于1982年提出。NRI=

查指标,如血浆蛋白、氮平衡及净氮利用率、肌酐身高指数等传 统营养评价指标之外,近30年来又发展出多种综合营养评定 方法,如主观全面评定(Subjective
Globe Assessment,SGA)、
albumin(g/L)]+
[41.7×wI,o]得出GNRI的3个分段:重度营养风险GNRI< 82;中度营养风险82≤GNRI<92;轻度营养风险92≤GNRI≤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l)为应用较广泛的指标。1997
瞻性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Rl<83.5具有更高的死 亡率、更长的住院时间。但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却无相关性。
由于NRI要明确患者既往体质量,而在衰老患者中由于既往
体质量确定困难。因此在NRI的基础上近几年又提出老年营
美国2004年报告的31%的比例相近,证明其在国内町行‘・“。
Raslan
M[川等对705例患者进行NRS 2002、MNA—SF、营养
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同时评估表中的上臂肌围和腓肠肌围测 值会因测量人员不同而产生差异。也影响其结果准确性;在入
选患者筛选E未作出规定,因此有精神问题的患者,较多的问
cancer[J].J
Hum
Mar 23.
养风险、是否需要营养支持。同时将评分大于或等于3。作为 评定存在营养风险的指标,<3分表示不存在营养风险。其理 由如下:根据I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设置ROC曲线。显示当评分大 于或等于3。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同a
B,Kant
文献标志码:A
住院患者中存在营养不良者较常见,营养不良不仅损害机 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并且使机体对 疾病的抗能力减弱,同时还会增加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延 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预后[1]。营养评定是通过人体组成测 定、人体测量、生化检查、临床检查及多项综合营养评定方法等 手段,判定人体营养状况,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及程度,估计营 养不良所致后果的危险性,并监测营养支持的疗效。 从20世纪70年代始,营养评定方法得到较大发展。其中
重或中度营养不良。
项组成:(1)人体测量指标:BMI,上臂围、腓肠肌围、近3个月 体质量下降4项;(2)整体评估:包括医疗及疾病情况、用药情 况、生活类型、活动能力、神经精神疾病6项;(3)饮食评估:包 括食欲、餐次,食物类型、液体摄入量、自主进食情况6项;(4) 主观评估:包括自我评估与他人评估。18项指标总分为30 分。Guigoz经研究后将营养状况按所得分值分为3类:营养
无一致定论,又临床应用较少.故对青年还是老年患者的营养
(3)急性疾病或应激;(4)卧床与否;(5)痴呆或抑郁;(6)食欲 下降或进食困难。总分为14分。总分大于或等于12分为正常 或无营养风险;总分小于12表示存在营养风险。需进一步营养
评估。MNA—SF省去了检测上臂肌围、腓肠肌围及一些町以
回答“不知道”答案的条目,从而比MNA具有更好的可操作
正常,MNA≥24分;潜在营养不良,17≤MNA≤23.5;营养不 良,MNA<17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