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及其原因素材
生物多样性的濒危与保护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物多样性的濒危与保护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丰富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然而,当前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许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生态系统也遭到了破坏。
为了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濒危状况以及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下面将通过一些例题和知识点来进行总结。
一、生物多样性濒危的原因(一)人类活动1、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如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捕捞、过度放牧等,导致许多物种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例题:在某热带雨林地区,为了获取木材,大量的树木被砍伐,使得原本生活在该地区的多种珍稀动物失去了栖息之所。
请问这是哪种因素导致生物多样性濒危?答案:过度开发自然资源。
2、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例如,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例题:某河流附近新建了一家化工厂,该厂排放的污水导致河流中的鱼类大量死亡,水生植物也受到严重损害。
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濒危的哪种原因?答案:环境污染。
3、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对本地物种造成竞争压力,甚至导致本地物种的灭绝。
例题:在某岛屿上,引入了一种外来的兔子,由于没有天敌,兔子数量迅速增长,大量啃食植被,导致岛上原有的一些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答案:外来物种入侵。
(二)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等气候变化问题,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一些沿海的生态系统,气温升高可能改变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存环境。
例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某高山植物的生长区域不断上移,其生存空间逐渐缩小。
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濒危与什么因素有关?答案:气候变化。
(三)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也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例题:一场强烈的地震过后,某地区的森林大面积倒塌,许多动物死亡。
这是哪种因素导致的生物多样性受损?答案:自然灾害。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一)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划定特定的区域,对其中的生态系统和物种进行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作为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涉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
然而,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很多,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1.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程度不容乐观目前,全球大约有75%的陆地面积和66%的海洋面积受到了人类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如森林砍伐、土地垦荒、城市扩张、工业污染、气候变化等,使得生物多样性值持续下降。
据统计,科学家所知的生物多样性已经下降了30%以上,数千种濒危物种正处于灭绝的边缘。
2. 石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石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石门县和常德市澧县之间的汉江上游,占地面积近1.2万公顷。
是长江中游水库建设区的重要区域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内拥有珍稀濒危物种森林贞操、叉蕨等2224种。
同时,自然保护区内蕴含的山岳气候和地貌景观特点、独特的生态系统环境也是石门自然保护区得以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3. 保护观念逐步被社会各界认可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逐渐深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政府、学界和公众都逐渐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一项全球性的重要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努力。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1. 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当前像红树林等重要生态系统,以及濒危物种的保护方式多样,但效果却普遍不理想。
很多时候,政策和法规仅仅是纸上谈兵,缺乏实际的监管和贯彻执行。
此外,一些传统的保护方法已不能适应变化莫测的自然环境,在一些特殊环境下,长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依然比较薄弱。
2. 经济利益的诱惑很多地区缺少立体的生态保护措施和生态补偿机制,并且经济利益的驱动也让保护工作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很多家庭并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而采伐木材等方式才能维持家庭生计,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关心这些地区。
生物多样性丧失与物种灭绝的危机
生物多样性丧失与物种灭绝的危机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然而,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与物种灭绝的危机。
本文将探讨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一、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1.栖息地破坏:人类的城市化过程导致了大量的栖息地破坏,包括森林砍伐、湿地填埋以及城市扩张等。
栖息地破坏会导致许多物种失去栖息地,从而无法生存下去。
2.过度捕捞和滥捕滥猎:过度捕捞和滥捕滥猎导致了许多野生动物的数量锐减,甚至灭绝。
这对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3.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气候变化导致了许多物种的栖息地改变,使它们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导致灭绝的风险增加。
4.入侵物种:人类引入的入侵物种对原生物种造成了威胁,入侵物种通过捕食或竞争等方式对本地物种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物种灭绝。
5.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污染使得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物种无法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环境的影响1.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物种之间相互依赖,构成了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丧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自然环境退化。
2.生态系统功能丧失: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昆虫对传粉和控制害虫起着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丧失将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自然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
许多药物和食品资源都源自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并加强管理,可以有效保护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不同的物种、基因以及生态系统。
它不仅是自然界中生命之美的体现,更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支持人类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并分析其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一、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问题。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报告,目前有超过一百万种生物正面临灭绝风险。
这其中包括许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如同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物种本身,还有它们所承载的生态功能。
濒危物种数量增加近年来,濒危物种的数量不断增加。
一些知名的物种如北极熊、雪豹和大熊猫等都面临着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以及人类狩猎等威胁。
生态系统服务退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这些服务包括水源净化、土壤肥力保持、气候调节和病虫害控制等。
例如,栖息地的破坏使得植物无法再吸收足够的二氧化碳,从而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问题。
遗传多样性降低很多动植物种群规模骤减,导致其遗传多样性降低。
这使得它们更容易受到疾病、气候变化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了适应新环境或抵御外来威胁的能力。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保障了空气和水质的清洁,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需的生态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生态责任,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增强生态系统抵御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生态系统应对外部冲击和变化的能力。
例如,在遭遇干旱或暴风雨时,多样化的植被可以更好地保持土壤结构,并减少水土流失。
促进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人类健康。
例如,丰富的植物种类可以提供更多样的药用资源,而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传播。
推动经济发展许多经济活动,如农业、渔业和旅游业,都依赖于健康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关乎生态环境,也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经济发展的追求,森林破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森林被砍伐、疏散和毁坏,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森林保护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本文将讨论森林破坏的原因、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
森林破坏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人类对木材和其他森林资源的持续需求。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木材和木制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森林砍伐用于造纸、建筑、家具等各个方面,导致许多树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此外,森林面积的减少还给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等问题也开始显现。
除了人类对木材的需求外,农业和城市化的扩张也是导致森林破坏的原因之一。
大量的森林被破坏和清除,以便腾出空地用于种田、养殖和建设。
这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裂,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森林破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深远的。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它提供了丰富的物种和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森林的破坏,许多物种失去了栖息地,甚至灭绝。
森林是各种动植物的家园,它们之间建立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森林的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导致生态环境的不稳定,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从而破坏整个生态系统。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防止和减少森林破坏。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更严格的法律和政策来限制森林砍伐和破坏。
对非法砍伐行为的打击力度需要加大,同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合法利用森林资源。
其次,我们应该鼓励可持续林业和农业实践。
可持续林业和农业的发展需要考虑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减少摧毁性的农业和林业实践,以确保森林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此外,教育宣传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提高公众对森林的认识和意识,让人们了解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保护活动中来。
只有大众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森林植物多样性破坏原因分析与保护措施综述
森林植物多样性破坏原因分析与保护措施综述【摘要】森林资源是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环境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提高对营林工作的重视度,打造生态林业。
在对森林的保护和建设过程中,保持植物的多样性是诸多工作的重点,森林植物的多样性的好坏,关系着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是否稳定,植物物种结构分配是否合理,关系着整个林业建设的成败。
近年来,对植物多样性的破坏人所共知,我们要加大对森林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使多样性逐渐的、合理的、稳步的恢复。
【关键词】森林植物;多样性;破坏原因;分析;保护措施森林植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存活的必要前提,是整个森林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生命系统经过数千年逐渐进化所得。
但伴随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大了对森林的破坏,导致森林植物多样性遭受了从未有过的破坏。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被世界上的所有国家所认同,并成为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当前,森林植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原因有很多,并以惊人的速度持续进行着,本文首先针对森林植物特种多样遭受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随后对具体的保护措施进行阐述,以期在森林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给出参考。
1.森林植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原因1.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是一个客观的原因跟很多森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关系。
物种的形成和灭亡都会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变化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肖遇到一些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时很难应对,有可能导致一些植物物种的灭绝。
加上有环境灾害现象的存在,比如地震、火灾、暴风雪等,都有可能会对森林植物资源的多样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1.2人为原因人类的活动行为是引起森林植物特种减少,多样性遭受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肆无忌惮的向自然伸手索要,同时为了满足个人利益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
1.2.1人类对森林的过度开发为了满足人类自己的生活需要,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树木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如家具制造、造纸行业等都需要大量的木材乱砍滥伐的现象较为严重,大大的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挑战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遗传多样性。
这些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和演化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人类现代活动的主要原因。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的频繁性和范围逐渐扩大,无论是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生产还是开采矿产资源,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年至少有1万到1.5万种的生物在灭绝。
这个数字已经是自然灭绝速度的千倍之多。
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和食品安全。
二、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是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尽管野生动物贸易是一项犯罪行为,在全球范围内被除法律保护,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如非洲、南美洲等地,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仍然存在。
野生动物遭受非法贸易导致的生态影响是不可逆转的,这些动物被捕后无法恢复其种群数量,从而严重影响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
三、污染和生态破坏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各种污染物如化学药品、重金属和有毒气体等造成了各种细胞物质及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对人类有害,也对生态系统有害。
污染有可能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将导致某些种群的灭绝。
四、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自然栖息地造成影响,并改变某些物种的分布和种群数量。
气候变化的一些痕迹包括降雨量、温度、风向和天气条件的变化等。
这些影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影响,从而使物种数量减少、生态系统被破坏、以及一些灾害发生的风险增加。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生态挑战之一。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改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公众意识、实施有效的政策和技术创新。
高中生物 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素材
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新华网北京1月12日电联合国“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活动11日在德国柏林正式启动,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严峻形势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活动启动发去致词说,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地球上的物种正在以远远超过自然的速度走向灭绝,这种情况对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都造成了严重损害。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的活动和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世界目前约有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德国联邦环境部长诺贝特·勒特根在11日的启动仪式上警告说,全球每年有1300万公顷森林消失,相当于整个希腊的面积。而加勒比海的珊瑚礁80%都被破坏了。单单在德国,三分之一的本地动物物种和四分之一的本地植物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9年更新的濒危物种“红名单”显示,全球有1147种淡水鱼面临灭绝危险,约占该组织当年所监测的淡水鱼种类的三分之一。此外,世界上6000多种两栖类动物中有三分之一面临灭绝危险。保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联合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每年因毁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损失达2万亿至4.5万亿美元。反之,如果每年向自然保护区投入450亿美元用于改善生态系统,由此带来的收益可高达5万亿美元。为了让人们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推动各方迅速采取行动,联合国大会2006年通过决议,将2010年设立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为“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样性也是我们的生命”。今年9月,联大将就生物多样性举行一个高级别会议,各国首脑将就生物多样性及其在抗击气候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讨论。10月将于日本名古屋召开生物多样性峰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将就落实《公约》制定新的战略。。
生物多样性的受威胁状况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受威胁状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简称生物Biodiversity,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物种、生态系统以及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人类是地球的主人,但我们并非唯一的生物种类,我们需要与其他生物共存。
然而,随着人类越来越渗入到自然环境中,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本文将探讨生物多样性的受威胁状况以及保护措施。
一、生物多样性的受威胁状况1. 栖息地破坏物种栖息地的破坏是生物多样性濒危的主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膨胀,人们不断压缩、开发生物物种的栖息地,例如森林、湿地、沙漠和海洋等各种生境,损失了很多生物的栖息场所,使得他们无法正常生长繁殖,甚至直接灭亡。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很多受气候限制的生物物种无法适应变化的天气模式,他们的生长和繁殖受到影响。
气候变化还会加剧海平面上升、洪涝和干旱等气候影响,在这些条件下,生物物种的数量和生境空间也开始缩减,导致物种灭绝的风险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3. 污染与环境压力人类的活动会造成各种本质污染,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和噪音污染等等。
这些污染和环境压力不仅对人类身体健康影响深远,更对某些特定的生物物种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
例如,工业化进程中排放的废水与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建筑物对飞鸟栖息地的影响,都直接导致了很多生物物种的数量急剧下降。
4. 入侵物种和当地自然环境不协调的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非常大的。
一些人为引入的入侵物种通常没有天敌,其繁殖速度和植物的抢食速度都非常快,他们会对周围的物种造成影响甚至威胁到周围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1. 倡导节约型生活乱捕乱杀为了占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会破坏环境,保持本末倒置的想法和行动应被制止。
节省能源和资源、尽量减少碳排放都是帮助减轻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方式。
2. 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深化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宣传显得尤为重要,公众通过了解和接触自然环境,了解生态平衡和自然中的各种不同物种生活特性等,从而更深入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维护及面临的威胁分析
生物多样性维护及面临的威胁分析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环境问题的加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对于地球生态平衡的维护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多样的威胁。
首先,栖息地的破坏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和农业的扩张,大量的自然栖息地被破坏和转化为人类活动用地,造成许多物种的失去栖息地,生态系统的破碎和破坏。
其次,过度利用自然资源也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
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过度捕捞导致了海洋生物资源的枯竭,习惯性砍伐森林导致了生物的丧失。
过度利用自然资源不仅损害了现有物种的利益,也削弱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第三,气候变化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地球气候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对于许多物种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许多物种对于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存,一旦气候发生显著变化,这些物种将面临生存环境的改变和适应的困难。
还有,入侵物种的蔓延也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
入侵物种指的是非本地物种在新的区域中广泛繁殖和扩散,导致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受限。
入侵物种带来的竞争和捕食行为严重影响了当地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另外,环境污染也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构成了威胁。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进入到环境中,破坏了生物体的生存环境。
例如,工业废水和农业农药等污染物质污染了水体和土壤,使得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保护栖息地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力度,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严格限制对这些保护区的开发和利用。
此外,还应加强对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活动的环境监管,减少对自然栖息地的破坏。
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损失
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损失自从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森林破坏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对于生物多样性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森林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包括氧气产生、碳吸收和水源维护等。
然而,由于过度伐木、非法砍伐、林火、农业扩张等人类活动的干扰,全球的森林正在遭受持续的破坏,这对于地球的生态平衡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首先,森林的破坏直接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森林是各种动植物的栖息地,它们提供了食物、水源和庇护所。
然而,当森林被破坏时,动物们失去了栖息的地方,导致它们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据统计,全球超过8万个物种在森林中生活,其中许多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由于森林的破坏,许多物种已经消失或快速减少。
例如,亚马孙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然而,由于砍伐和火灾,亚马孙雨林每年丧失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其次,森林破坏还对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森林是碳的汇集器,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然而,当森林被破坏时,大量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中,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
此外,森林还能够降低气温和降雨量,保持地区的水文循环平衡。
然而,当森林遭受破坏时,这些自然调节的功能也将丧失,导致土壤侵蚀、水源减少和地质灾害的增加。
为了解决森林破坏和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问题,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例如,各国签署了《巴黎协定》,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森林保护和恢复的努力。
在全球范围内,也成立了多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组织和机构,通过宣传、教育、法律保护等方式来改变人们对于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和行为。
此外,一些国家还加大了法规和监管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砍伐等破坏森林的行为。
然而,保护森林和恢复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环保组织以及每个普通公民都应该承担起责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森林破坏和生物多样性损失。
政府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和政策,鼓励可持续的森林管理和经济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与机遇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与机遇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变化的加剧,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困难中也蕴藏着机遇,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态环境。
一、挑战1. 栖息地破坏栖息地破坏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和农业扩张,大片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填埋,许多动植物失去了合适的生存环境,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
2. 物种入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物种入侵也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严重问题。
外来物种的入侵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原有物种造成了威胁。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气候的变化导致了栖息地的改变,生物种群的迁徙和数量变化,加剧了物种灭绝的风险。
二、机遇1. 国际合作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国际间的合作可以促进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政策制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科技创新科技的进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来监测和保护物种,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3. 教育宣传教育宣传是促进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的有效途径。
通过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可以形成社会共识和行动,从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
三、保护策略1. 设立保护区设立保护区是最基本的保护策略之一。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有效保护物种栖息地,减缓栖息地破坏的速度。
2. 重视生态恢复加强生态恢复工作,促进濒危物种的繁育和放归,帮助其重新适应自然环境,恢复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
3. 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机结合。
在城市化、农业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与现实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与现实自地球上生命的出现以来,生物多样性就一直存在,并占据着生态系统的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却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和现实。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与现实,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挑战与现实1.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伴随而来的是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迅速退化。
很多动物和植物种群正在遭受灭绝的危险,生态系统也在不断地遭受破坏。
2.人类产生的污染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类持续不断地产生出大量的污染物,而这些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例如,大气污染造成了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而这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非法野生动物贸易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是世界范围内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重大挑战之一。
传统的文化、科研需要、药品、地方生物补品的需求等,都导致了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盛行。
而大量的野生生物被捕捉、非法贩卖和运输,这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加速了很多物种的灭绝速度。
4.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最严重的挑战之一,而对于那些适应性比较低的生物物种,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更加显著。
生物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博弈,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达到平衡和适应,而随着气候变化加剧,一些物种可能无法适应,灭绝的危险将变得越来越大。
二.解决方案1.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是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的重要方案之一。
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生态系统的破坏往往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而恢复需要人类的关注和行动。
2.促进生态旅游促进生态旅游可以通过地方活动和旅游来支持地方种演进和社区发展。
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也可以在优先考虑环境的基础上,支持社区的发展。
3.防止非法野生动物贸易防止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是解决物种灭绝问题的重要措施。
通过鼓励购买者和消费者选择替代品,扩大公众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制定和贯彻预防和惩罚非法贸易的有效措施。
高中生物 当前中国荒漠生物多样性所受威胁素材
当前中国荒漠生物多样性所受威胁尽管荒漠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地广人稀,受人类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实际上中国西北荒漠许多部分环境已受到严重破坏,那里生物资源被剧烈摧残,生物多样性在急剧减小,威胁来自以下5个方面:a.对植物资源掠夺式地樵采和挖药。
例如,某某准噶尔盆地荒漠地区居民平均每户每年要烧2t梭梭柴(梭梭和白梭梭),需砍掉6~7hm2的天然梭梭林,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梭梭林受到严重破坏,沙丘大量活化。
塔里木盆地有53万hm2胡杨林,十几年内面积减小了一半以上。
某某原有400万hm2红柳(Tamarix)灌丛也大半被砍。
内蒙阿拉善荒漠的梭梭林,自1958年起20年内被砍去了60%。
由于破坏性的采掘,使珍贵药材如甘草、麻黄、锁阳遭到严重破坏,野生资源急剧减少。
b.过度猎捕和破坏栖息地使不少动物濒危或灭绝。
上述野马、高鼻羚羊、某某虎、荒漠熊、野骆驼、蒙古野驴、普氏原羚等都是主要栖息于荒漠生态系统中的物种。
由于过度猎杀,野马于60年代初最后从野外绝迹;高鼻羚羊原分布于中亚、蒙古某某国和中国某某准噶尔盆地,从50年代初,中国的高鼻羚羊就再也见不到了;某某虎是亚洲虎的一个独特亚种,仅分布于塔里木河下游罗布泊一带,由于人为猎杀和栖息地的改变,早在本世纪初就灭绝了。
c.部分地区不合理的农业开垦。
一方面使许多野生植物资源直接受到破坏,另一方面缩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促使它们数量减少,有些趋于灭绝。
d.近年来石油和其他矿藏大规模勘探和开采,以及道路和城镇的建设,以多种不同的方式(破坏栖息地,阻断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扰乱它们的正常宁静生活等)给野生动、植物构成威胁。
e.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上、中游用水过量,造成下游依赖河水补给的大面积天然林或人工林衰退以致枯死。
例如,塔里木河由于上游农业灌溉大量用水,使下游河水流量剧减,以致断流,导致英苏至库尔干100余公里地段内胡杨林面积由4.5万hm2减少到1.6万hm2;某某由于中游河西走廊农业灌溉拦截大量用水,使下游水量由60年代的12亿m3减至80年代的不足5亿m3,导致下游胡杨林由40年代的5万hm2减少到2.27万hm2,红柳林由15万hm2减少到10万hm2,沙枣林已残留很少。
生物多样性受危害的原因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第三课、生物多样性受危害的原因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蒋高明博士、研究员3.1 生物多样性受危害原因分析3.2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3.3 对策与建议1、生物多样性受危害原因分析原因1:人口迅猛增加-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口的数量就在增长。
在生产力落后的时候,人口的数量受到自然因素如旱灾、虫灾、火灾、水灾、地震等的控制; 另外,人类自身制造的灾难如战争、贫困也使得人口数量得以控制.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的数量与寿命都提高了- 19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增加就成了全球的主流,在经济发展中国家最为明显。
1830年全球人口只有10亿,1930年达到20亿,2000年达到了60亿- 中国1790年人口约3亿,1860年约4亿, 1970年8亿人口, 2000年就超过13亿人口了- 人口增加后,必须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吃饭的需求,这样就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生存其中的生物物种产生了最直接的威胁-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加上大跃进等政策错误,我国形成了大量的退化生态系统。
目前,我国境内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9%,其中黄土高原地区约80%地方水土流失- 北方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 1987年已沙漠化土地20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土地13万平方公里- 目前有5900万亩农田和7400万亩草场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缩面积13亿亩, 每年以2000万亩增加。
每年使用农药防治面积23亿亩次,劣质化肥污染农田2500万亩。
原因2: 生境的破碎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生境破碎,生物失去家园- 与自然系统相比,一般地,退化的生态系统种类组成变化、群落或系统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产力降低,土壤和微环境恶化,生物间相互关系改变- Daily(1995)对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人类活动进行了排序: 过度开发(含直接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占35%,毁林占30%,农业活动占28%,过度收获薪材占6%,生物工业占1%。
高中生物 青藏高生物多样性所受威胁素材素材
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所受威胁尽管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干旱、严寒,对人类生存不易,许多地方至今人迹罕至,但生物多样性同样受到日益加重的威胁,威胁主要有三个方面:(1)边缘地区森林采伐森林采伐一方面使许多优良珍贵树种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也威胁到林间植物和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受威胁的植物如喜马拉雅白皮松(Pinus geradiana)和长叶云杉(Picea smithiana)等;受威胁的动物有塔尔羊(Hemitragus jemlahicus)和赤斑羚(Naemorhedus cranbrooki)等。
(2)对野生动、植物的滥捕滥猎和滥采乱挖例如在西藏康西瓦谷地和斑公湖畔,原有的大片秀丽水柏技(Myricaria elegans)已被砍伐殆尽,所剩无几。
在许多地区,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和驼绒藜(Ceratoides spp.)被大片连根挖掉,供作薪柴。
在高原北缘部分地区,近几年来经常有不法分子持枪荷弹,猎杀野牦牛、藏野驴(Eguus kiang)和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等。
(3)淘金农民大批涌入猎杀野兽,破坏植被在高原北部高寒草原及其毗邻的高寒荒漠生态系统中——如可可西里山地区,自80年代后期起,每年有成千上万淘金农民涌进该区掘地淘金,造成被翻挖的泥坑在沟谷两旁星罗棋布,数以万计。
不仅破坏了原野地的自然景观,原始植被也被新土掩埋。
另一方面,在淘金者所到之处,生活垃圾废品到处堆积污染环境,并留下一道道数十或上百公里长的车道,车道上植被荡然无存;与此同时,他们还经常盗猎珍贵动物作食物。
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很大破坏。
(4)盲目发展牲畜头数,使草场超载过牧,引起草场退化青藏高原共有牧场150多万km2,近40多年来,家畜总头数增加将近2倍,造成严重超载,使大片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例如,高原东部的苦尔盖牧场已出现沙化,面积由70年代的1100hm2扩展到80年代的2900多hm2以上。
高中生物 荒漠生物多样性亟待抢救与保护素材
荒漠生物多样性亟待抢救与保护从以上表达可见,中国荒漠地区生物多样性所受威胁的严重情况与其他地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世纪以来,中国荒漠地区已证实灭绝的动、植物种类相对说来比内地还多。
而实际灭绝的数量远不止我们所知道的这些。
因此,对荒漠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的抢救与保护问题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保护荒漠生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①荒漠地区的动、植物,在极端的自然条件(干旱缺水,冬严寒夏酷暑,昼夜温差大,日照强,风蚀沙埋,土壤粗砺,多盐碱、石膏等)和长期进化过程中,成功地发展了许多适应机制(包括生态的、生理的、形态结构的、行为的、遗传的等等),其中许多野生植物是防治荒漠化生物措施的重要植物种的来源,许多动物又是我们家畜的祖先,荒漠动、植物物种的保护不仅对科学研究有重大意义,对医疗保健也必不可少;②荒漠动、植物中,包含许多有经济价值的种类。
例如,许多荒漠草本和小半灌木是含营养物质丰富的牧草,不少种类具有药用价值。
据调查,仅中国的沙漠(包括部分荒漠区以外的沙地)就有药用植物356种,其中常用的103种;③荒漠生态系统在固定流沙,减弱风蚀,改善环境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荒漠生态系统的破坏将导致环境的恶化。
为了保护和抢救荒漠的生物多样性,建议:a.加强荒漠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工作,及时监测种群变化,有充分根据地制定优先保护(特有种、关键种、重要的栖息地、固有物种的起源和繁殖中心等)计划。
b.加强保护区建设、改善迁地保护设施。
荒漠地区现已有保护区30多处,但经费不足,人员机构不健全,管理松懈,必须加强。
对有些重要的濒危物种(如矮沙冬青、四合木、半日花等)还没有被包括在保护区的范围之内,应建立一些辅助性的“保护点〞或“保护小区〞。
中国荒漠地区目前已建立了几个以保护野生动物为目的的野生动物困养设施(阜康、武威等),它们对绝灭物种(野马、高鼻羚羊)的重引进和增加濒危物种(蒙古野驴、野骆驼)的种群数量正在发挥作用,它们的工作应得到进一步的支持和改善。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挑战在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意味着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生物,而且还意味着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稳定、可持续和有生命力的。
然而,现代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给保护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可能会因地域而异,但总体上,现代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种类繁多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性:1. 栏杆:现代活动一般都要求将某个地区收归固定限制区域,这使得一些动植物群体的流动性受到限制,而且还大大削弱了一些动植物种群的可持续生存能力。
2. 破坏栖息地:如今,大量的森林、湿地和海岸地带变成人类的居住区或开发区,这使得一些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这进一步削弱了这些物种的可持续生存能力。
3. 污染:如今,大量污染物被排放到空气、水和土地中,这给动植物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4. 入侵物种:有些动植物,如外来物种,可以入侵原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从而对原来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生物多样性的挑战1. 缺乏意识:一些人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从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缺乏积极参与。
2. 资金不足: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往往由于政府和社会机构的资金投资不足,导致保护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3. 缺乏合作: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各个相关方的合作,包括政府、科学机构、NGO等,但现实中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4. 情况严峻:一些生物多样性破坏已达到到了极其严峻的地步,如此时野生动物为食物而被猎杀,这使得这些动植物的恢复极其困难。
应对策略尽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异常严峻,但不是没有应对策略。
以下是一些针对这一问题的方案:1. 教育意识:为了让每个人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工作。
2. 政府投资:政府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投资于生态系统恢复、保护种群和合理规划等方面。
3. 合作机制:相关方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合作机制,如合作研究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对话机制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及其原因(1)受威胁现状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公顷,为世界平均人均水平的12%;人均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
森林覆盖率低,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森林分布不均匀。
近些年来中国森林覆盖率呈增长趋势,但主要是人工林面积的增长,作为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的天然森林仍在减少,并且残存的天然林也多处于退化状态。
中国有林地面积、天然林面积在1973~1976年森林资源清查期间分别为12186万hm2和9817万hm2,1977~1981年间分别下降为11527万hm2和9308万hm2。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重点原始林区之一,1977~1981年调查期间天然林面积为1464万hm2,1984~1988年间降为1396万hm2。
据估计,全国濒危和受威胁的高等植物物种数约4500种,濒危植物种比例为15%,高于世界平均濒危和受威胁植物的比例10%。
中国公布的第一批珍稀濒危植物就有388种,灭绝或濒于灭绝的森林植物有崖柏(Thuja sutchuanensis)、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天目铁木(Ostrya reheriana)、圆籽荷(Apterosperma oblata)、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缘毛红豆(Ormosia howii)、桂滇桐(Craigia kwangsiensis)、毛叶紫树(Nyssa yunnanensis)、峨嵋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omeiensis)、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台湾穗花杉(Amentotaxus formosana)、柔毛油杉(Ketleeria pubescens)、毛叶坡垒(Hopea mollissima)、爪耳木(Otophora umilocularis)、异形玉叶金花(Mussaenda anomala)、广西青梅(Vatica guangxiensis)、盐桦(Betula halophila)、普陀鹅耳枥(Carpinus putoensis)、藤枣(Fleutharrhene macrocarpa)、华盖木(Manglietiastum sinicum)膝柄木(Bhesa siensis)、粗齿梭楞(Reevesia rotundifolia)、海南海桑(Sonneratia hainanensis)、金佛山兰(Tangtsinia nanchuanica)、无喙兰(Archinecttia gandissarii)、双蕊兰(Diplandrorchis sinica)等,这些植物种现存植株大多不超过10株,而且仅分布于一处。
中国约有400种野生动物处于濒危或威胁状态,已经灭绝或在中国境内绝迹的动物有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野马(Equus przewalskii)、新疆虎(Panthera tigris lecoqi)、白臀叶猴(Pygathrix nemaeus)、麋鹿(Elaphrus davidianus)等;濒临灭绝的有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台湾云豹(Neofelis nebulosa nybulosa)、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s)、雪豹(Panthera uncia)、长臂猿(Hylobates spp.)、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野骆驼(Camelus ferus ferus)、懒猴(Nycticebus coucang)等。
很明显,中国目前统计濒危和灭绝的物种绝大多数属于森林中的野生生物种,它们的分布区逐步萎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森林物种多样性的衰减同时也反映了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或受严重胁迫。
如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常绿阔叶林已被大面积砍伐,由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所取代。
这些发展起来的人工林物种急剧减少,破坏了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普遍出现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小和生产力下降。
(2)受威胁原因a.森林过伐根据前三次森林资源清查,森林采伐量一直大于生长量。
而且呈增长和居高不下的趋势。
“五五”清查,森林资源消耗量约2.94亿m3,资源消耗率为3.19%,在第二次到第三次森林资源清查的七八年间,用材林成过熟林资源由384593万m3减少到262163万m3,共消耗掉1/3,年平均赤字17066万m3,年均净减率4.44%,下降幅度惊人。
在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时,虽然森林资源消耗下降趋势减缓,但是森林资源超额采伐还时常发生,1993年全国林木消耗量超出年森林采伐限额3400多万m3。
由于森林集中过伐,加之更新跟不上采伐,导致一些地区疏林、迹地和荒地扩大。
据1978年统计,森林采伐后未更新的面积中有1/3退化为荒山秃岭。
1977~1981的5年间,疏林面积增加10%,共达1720万hm2,相当于森林面积的14%~15%。
造成森林过伐的主要原因有:(a)毁林开荒。
中国现有的耕地中,由原始森林垦荒转化而来的占1/3左右。
中国热带地区林地向游耕地、农地和热作地转化问题尤为严重,海南岛的土地垦殖率(即农田占全部土地面积的比率)一直随人口的增长而增加。
从1985年至1989年间全国被征占的林业用地达27526hm2;1990年年度统计为7989hm2,1993年上升为440000hm2。
(b)樵采。
中国目前许多山区,仍以薪柴为唯一的农村生活能源,约占能源结构中的68%~74%,尤其是干旱区的农村生活能源至今仍十分E缺。
据统计,中国西部农村生活能源全年短缺659万t标准煤,一般一年内缺柴3~6个月。
能源不足使村镇居民加大了樵采的强度、频度,扩大了樵采的范围。
(c)乱砍滥伐。
以1987年统计为例,乱砍滥伐森林案件7.46万起,造成森林损失9.73万hm2,损失林木140.29万m3。
森林过伐造成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一是减少了森林群落类型,二是因森林生境的破坏,使动、植物种类随之消失或被迫迁移。
b.森林火灾森林火灾破坏作用大,不仅直接烧毁大量的森林物种,而且也影响森林生境,改变区域的气候、土壤以及植被组成和演替。
据统计,1990年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为12660hm2,1991年为22200hm2,该年森林火灾次数比1990年增加3.8%,受害森林面积比1990年增加53.9%。
但近年来中国森林火灾受害率已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灾是1987年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特大火灾,这场特大森林火灾面积为133万hm2,过火林地和疏林地面积114万hm2,其中受害面积87万hm2。
这次火灾使大量的下种母树,中幼林及更新幼树烧毁,造成森林无法天然更新,该区森林覆盖率由76.0%下降到61.5%。
森林火灾还改变了林地生态环境,如坡地的干旱化,杜鹃(Rhododendon)等阴湿植物种衰亡,而旱中生性的瓦松(Orostachys)、三七(Sedum)、蒿(Artemesia)类等滋生,低地则沼泽化。
岛状冻土层退缩,落叶松八齿小蠹虫(Ips subelongatus)发生,对林下土壤动物的影响也颇大,如个体大的捕食性种类减少,而个体小、腐食性种类增加。
c.森林病虫害据统计,中国有各种森林病虫害8000多种,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发生的约有200余种。
60年代后随着森林过伐和大面积人工纯林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森林的组成结构和生物种之间相互制约的生态关系,降低了森林自我抗御病虫害的能力,造成森林病虫害发生的规模和频率剧增,对森林的危害影响十分严重。
根据1987至1991年间的统计数字,“八五”期间,全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相当于同期森林火灾面积的214倍,直接经济损失50亿元。
随着造林绿化的步伐加快,人工林面积迅速增加,森林病虫害也将进入高发期,防治工作形势将更加严峻。
d.造林方式及人工林品种单一化从造林方式来看,对保护和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最有利的方法是封山育林,其次是飞播造林。
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累计已达0.33亿hm2,约占森林面积的1/4,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之首,而对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人工林产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冲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大规模人工造林以破坏蕴藏丰富多样性资源的天然林为代价,使自然连续分布的天然森林被砍伐破坏,或片断地改造成人工林;另一方面是人工林品种单一化,针叶化和结构简单化。
e.环境污染主要是酸雨危害。
中国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氧化物。
据1994年统计,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为1825万t。
酸雨对森林造成的危害在中国十分普遍,涉及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长江以南的华东、中南和华南地区以及秦岭以南的西南地区已普遍发现酸雨;在四川、贵州、广东、广西四省区初步调查,发现已有15000多hm2森林枯死,400多hm2森林受害,还引起土壤酸化、地力衰退,间接导致林木生长衰退以及抗御病虫害等自然灾害能力减弱,而且使林区水体酸化后影响鱼类生存。
f.战争中国历史上战争频繁,几千年间经历了无数次大小战争,造成森林及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大量消亡。
1840~1949年间,由于多次战争加上对林木资源的掠夺使中国天然植被遭受剧烈破坏,森林资源锐减。
当时中国近80%的原始森林被破坏而消失。
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森林资源遭受日寇严重破坏。
仅东北森林就损失6421780万m3,全国损失森林蓄积量的10%以上。
g.栖息地丧失和碎裂化中国海南岛大片热带雨林被破坏后大部分转变为橡胶林和其他人工林,部分变为山地草坡。
结果文鸟(Lonchura spp.)和麻雀(Passer spp.)取代绯胸鹦鹉(Psittacula alexandri)和鹩哥(Gracula religiosa),地栖兽类取代树栖兽类。
长臂猿(Hylobates spp.)是典型的树栖灵长类,鼯鼠(Petaurista petaurista)和巨鼠(Ratufa spp.)等也与树木相伴而生,热带森林成片消失后,这些动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以至濒临绝迹。
据统计,海南坡鹿在解放初期有2000头,由于大面积的人工橡胶林的种植,到80年代初仅残余76头,黑冠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由2000头减少到30头左右。
栖息地碎裂化也直接影响森林野生动物生存。
据中国林业部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在1986~1988年联合调查,大熊猫栖息地不断缩小,与70年代相比,大熊猫分布区由45个县减少到34个县,栖息地面积减少了1.1万km2,且变成不连续分布。
栖息地分离、破碎,将大熊猫种群分离切割成24个亚群体,造成大熊猫近亲繁殖,致使遗传狭窄,种群面临直接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