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合集下载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七版课程设计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七版课程设计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七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口腔组织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口腔组织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掌握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提高口腔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掌握常见口腔组织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2.建立正确的口腔疾病认识和诊断思路,提高临床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口腔医学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口腔疾病概述介绍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概念、疾病分类、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等方面的内容。

2. 口腔黏膜病变主要介绍口腔黏膜病变的分类、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口腔肿瘤介绍口腔常见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4. 口腔牙周病介绍牙周病的分类、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5. 口腔唾液腺疾病介绍唾液腺疾病的分类、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6. 口腔颌骨病变介绍口腔颌骨病变的分类、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7. 口腔神经性疾病介绍口腔神经性疾病的分类、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临床实习、小组讨论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临床实习是本课程的重点,学生需要亲自参与到临床治疗中,了解真实的病情和治疗过程,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五、课程评价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核方式:考试、临床操作、小组讨论等;2.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3.考核标准:考核标准由教师确定。

六、总结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设计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设计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设计背景介绍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掌握口腔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该课程主要介绍牙齿、牙周、口腔黏膜、唾液腺等口腔组织的正常和病理变化,帮助学生掌握口腔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教学目标1.掌握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功能及其病理变化。

2.熟练掌握牙齿、牙周、口腔黏膜、唾液腺等常见口腔组织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内容理论教学1.口腔组织病理学介绍•口腔组织的分类和结构•病理变化的分类和特征•影响病理变化的因素2.牙齿病理学•牙齿结构及其发育过程•牙齿常见疾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牙齿损伤的诊断和治疗3.牙周病理学•牙周结构及其功能•牙周常见疾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4.口腔黏膜病理学•口腔黏膜结构及功能•口腔黏膜常见疾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口腔黏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5.口腔软组织病理学•唾液腺结构及其功能•唾液腺常见疾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唾液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实验教学1.牙齿病理学实验•龋齿标本制作和观察•牙周病标本制作及其观察和诊断•牙齿裂折模拟实验2.口腔黏膜病理学实验•口腔黏膜标本制作及其观察和诊断•口腔黏膜切片制作及其观察和诊断论文写作1.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文献,并撰写一篇1500字的综述论文。

2.提交论文之前需要学生先进行学术道德和文献检索的辅导。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使用PPT、黑板等教学工具进行课程讲解。

2.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真实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病例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病理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教学评估1.期中考试: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进行考核。

2.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和实验成绩。

3.论文评估: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4.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堂笔记等。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3. 学会识别和分析口腔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

4. 能够运用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内容1.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定义和范围研究方法和手段2. 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牙体组织牙周组织口腔黏膜3. 口腔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龋病牙周病口腔癌4.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临床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5. 实验操作和病例分析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正常结构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

2. 示教法:展示病理切片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 实践操作:学生自行观察病理切片,进行病例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病理切片观察:评估学生对病理切片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病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病例分析和写作能力。

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教科书。

2. 病理切片:各种口腔疾病的病理切片。

3. 图片和视频:展示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

4. 显微镜:用于观察病理切片。

5. 病例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堂理论课和16堂实践课。

2. 进度安排: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课时)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4课时)口腔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8课时)口腔组织病理学的临床应用(4课时)实验操作和病例分析(8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口腔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口腔组织病理学的临床应用2. 教学难点: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口腔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实验操作和病例分析八、教学准备1. 教材和参考书:准备口腔组织病理学教科书和相关参考书籍。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第一章:口腔组织病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发展与重要性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1.2 教学内容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口腔组织病理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与发展教师讲解: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案例分析:口腔组织病理学在临床案例中的应用第二章:口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2.1 教学目标掌握口腔主要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理解口腔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口腔组织的正常变化2.2 教学内容口腔上皮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神经与肌肉组织的结构与功能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各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图谱分析:口腔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图谱解析小组讨论:口腔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正常变化第三章:口腔疾病的病理机制3.1 教学目标理解口腔常见疾病的病理机制掌握口腔疾病的发展过程认识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3.2 教学内容细菌性口腔疾病的病理机制病毒性口腔疾病的病理机制自身免疫性口腔疾病的病理机制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疾病的病理机制案例分析: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的关系小组讨论: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策略第四章:口腔疾病的临床病理学诊断4.1 教学目标掌握口腔疾病的临床病理学诊断方法理解口腔病理学的实验室技术与诊断流程认识口腔疾病的病理学特征4.2 教学内容口腔病理学的实验室技术口腔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流程口腔疾病的病理学特征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病理学的实验室技术与诊断流程实验演示:口腔病理学实验室技术的操作演示案例分析:口腔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与诊断第五章:口腔疾病的治疗与预后5.1 教学目标理解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掌握口腔疾病的预后与转归认识口腔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措施5.2 教学内容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口腔疾病的预后与转归口腔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措施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与预后小组讨论:口腔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措施案例分析:口腔疾病的治疗案例与预后评估第六章:口腔黏膜疾病6.1 教学目标掌握口腔黏膜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了解口腔黏膜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认识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策略6.2 教学内容口腔黏膜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特征口腔黏膜良性肿瘤及癌变的病理特征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特征6.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黏膜疾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病理切片观察:口腔黏膜疾病的病理切片小组讨论: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第七章:牙体及牙周疾病7.1 教学目标理解牙体及牙周常见疾病的病理机制掌握牙体及牙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了解牙体及牙周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策略7.2 教学内容牙体疾病的病理机制及分类牙周疾病的病理机制及分类牙体及牙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教师讲解:牙体及牙周疾病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病理切片观察:牙体及牙周疾病的病理切片小组讨论:牙体及牙周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第八章:口腔颌面部疾病8.1 教学目标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了解口腔颌面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认识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策略8.2 教学内容口腔颌面部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特征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癌变的病理特征口腔颌面部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特征8.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病理切片观察: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病理切片小组讨论: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第九章:口腔颌面部创伤9.1 教学目标理解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掌握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了解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治疗与修复策略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治疗与修复方法9.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案例分析:口腔颌面部创伤的诊断与治疗策略小组讨论:口腔颌面部创伤的预防及修复方法第十章: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及应用培养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实际操作能力10.2 教学内容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案例分析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实践操作10.3 教学活动实验演示: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案例分析: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案例解析实践操作: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实际操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解析: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是教学的基础,对发展历程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的背景知识。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研究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研究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研究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病理学阅片能力和临床诊断水平,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

本教学方案将有效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方案如下:一、教学内容的设置1. 口腔组织病理学基础知识的讲授:口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与组织学基础知识、常见口腔病变等。

2. 口腔病理学疾病分类与病机:包括牙周病理、颌骨病理、牙源性病理、口腔粘膜病理等。

重点介绍与口腔疾病相关的组织学变化、病因和发病机制。

3. 口腔病变的临床病理对照:通过临床与病理的对照,让学生学会诊断和预测口腔疾病的展望。

4. 组织病理学阅片讲解:选取典型的口腔病理切片,通过讲解的方式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和诊断口腔病理。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授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讲授口腔病变的分类、病理变化等内容。

2. 案例讨论:选取一些典型的口腔病理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口腔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3. 临床观摩:将学生带往临床科室,观摩真实的临床病例,与医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4.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组织病理的实验室操作,包括切片染色、镜检等,熟悉常见的组织病理学技术和方法。

5. 病例报告:要求学生针对口腔疾病的病例进行报告,展示他们通过阅片和观察掌握的病理诊断方法。

1. 课堂测验:每个章节的学习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了解学生对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考试评估:设立期中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实验操作评估: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细致程度。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案,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理论基础的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并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研究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研究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的优劣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引言部分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概述了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的整体情况。

在正文部分中详细探讨了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建设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

结论部分总结了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的优势和不足,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对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的制定和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并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资源建设、教学效果评价、优势、不足、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领域重要的基础科学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口腔组织的病理变化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口腔医学教学中,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对口腔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的基础,还是提高学生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和保健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目前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教学内容过于繁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因素都制约了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通过对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进行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助于完善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培养具有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的口腔医学人才。

本研究旨在对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为口腔医学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提高学生对口腔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现有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提供依据;2. 探讨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3. 研究针对口腔组织病理学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4. 构建适合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的资源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5.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评估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提供依据。

0305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第1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2)

0305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第1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2)

教案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授课教师孙宏晨所在单位口腔医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教学内容第二次课口腔颌面部发育授课对象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提问上节课的内容本节内容一、舌的发育与发育异常结合模式图讲述侧舌隆突、奇结节、联合突的形成时间、分化与联合过程及在舌与甲状腺形成中的作用;根据舌的运动功能,引出舌是肌性器官和味觉器官,阐述舌的肌肉、神经、乳头和味蕾等组织结构的形成过程与舌发育异常形成的胚胎学背景。

二、涎腺的发育与调控结合典型图片讲述上皮蕾、上皮条索、上皮分枝、腺小叶形成、前期导管形成与细胞分化等涎腺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调控机制;各涎腺形成的部位和时间差异;特别指出涎腺发育与颈淋巴组织发育之间的关系及病理学意义。

三、口腔黏膜的发育口腔黏膜上皮、非角质形成细胞、纤维与血管发育的时间与基本过程;各部位黏膜形成的特点及机制。

10分钟17分钟17分钟17分钟四、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的发育与调控第一鳃弓软骨在下颌骨发育中的作用及形成的组织。

下颌骨形成的始基、发育时间、膜内骨化过程与各方向的生长。

上颌骨形成时间、骨化中心、膜内骨化过程与各方向的生长。

关节腔、滑膜腔、关节盘、关节窝与髁状突的出现时间、分化与生长过程。

上皮与间充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下颌3个功能区与信号分子在颌骨发育中的调控。

2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舌、涎腺、口腔黏膜发育与颌骨及关节发育的全过程;2.熟悉舌的发育畸形发生的胚胎学背景;4分钟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涎腺、口腔黏膜、颌骨与颞下颌关节的发育教学难点: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发育与生长教学手段PowerPoint参考资料于世凤主编口腔组织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James K主编佐佐木崇寿译口腔组织发生学Essentials of Oral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课后小结学生在课上十分认真,但由于本学期开始时课程安排较多,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不够。

口腔病理学教学教案

口腔病理学教学教案

通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明确病 变性质及类型,为治疗提供依据 。
影像学检查在口腔医学中应用
X线检查
常用于牙齿及颌骨病变的诊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龋齿、根尖周炎、颌骨骨折等

CT检查
对于复杂病变或深部组织病变, CT检查可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
MRI检查
对于软组织病变及肿瘤等具有较高 的分辨率,有助于明确诊断及评估 病情。
牙刷和牙膏是日常口腔护理的 必备品,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 洁效果。一般建议每3个月更 换一次牙刷,牙膏则可以选择 具有防龋、抗敏等功效的产品 。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口腔病理学的定 义和研究范围
口腔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疾病 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科学 ,涉及口腔颌面部各种疾病 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 现和诊断治疗等方面。
通过观察牙齿颜色、形态变化和探诊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治疗
根据龋齿的严重程度,采用充填、冠修复或根管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
牙周病(牙龈炎、牙周炎)
定义
临床表现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龈、 牙周膜、牙槽骨)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包 括牙龈炎和牙周炎。
牙龈红肿、出血、疼痛;牙齿松动、移位 ;牙周袋形成、溢脓;严重时可能出现牙 槽骨吸收、牙齿脱落等并发症。
03
常见口腔疾病类型及临床表现
Chapter
龋齿(蛀牙)
定义
龋齿是由于牙齿表面的牙菌斑中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导致牙 齿硬组织脱矿和有机质分解,最终形成龋洞的一种疾病。
临床表现
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黄褐色斑点或黑色龋洞;牙齿对冷热酸甜 等刺激敏感;严重时可能出现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并发症。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第 1 次课2006年8 月30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第 2 次课2006年9 月6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第 3 次课2006年9月13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第4次课06年9月20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第5次课2006年9月27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第 6 次课2006年10 月11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第7 次课2006年10 月18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第8次课2006年10月25 日。

《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口腔组织病理学》(Oral Histopathology)是口腔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口腔专业临床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课;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从普通医学过渡到口腔医学中的必修课,对正确认识、理解和掌握口腔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至关重要。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口腔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名称及性质于世凤主编《口腔组织病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二)参考书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考勤、作业),课终考核(闭卷)(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60% + 过程考核成绩40%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外学习(自学)要求,特别是对作业的要求,说明作业的形式(如习题、报告等)、作业量、以及对作业完成时间要求等。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的发育1.目的要求:掌握神经嵴的分化、腮弓和咽囊的部位及概念。

熟悉腮弓和咽囊的发育。

了解神经嵴细胞的分布对头颈部发育的重要性。

掌握面部的发育过程及面部发育异常。

掌握腭部的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

掌握舌的发育过程及舌的发育异常。

了解涎腺的发育及口腔粘膜的发育。

掌握下颌骨的发育。

熟悉上颌骨的发育及颞下颌关节的发育。

了解颌骨发育的调控。

2.学时分配:讲授2学时3.教学重点:(一)神经嵴的分化、腮弓和咽囊的部位及概念。

(二)面部的发育过程及面部发育异常。

(三)腭部的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

(四)下颌骨的发育。

4.教学难点:(一)神经嵴的分化、腮弓和咽囊的部位及概念。

(二)面部的发育过程及面部发育异常。

5.教学内容:(一)神经嵴的分化、腮弓和咽囊的部位及概念。

腮弓和咽囊的发育。

神经嵴细胞的分布对头颈部发育的重要性。

(二)面部的发育:面部的发育过程及面部发育异常。

(三)腭的发育:腭部的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章节一:口腔组织病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1.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口腔组织病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讨论法:讨论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口腔组织病理学定义和研究范围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口腔组织病理学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口腔组织病理学发展简史的理解。

章节二:口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1. 掌握口腔各种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2. 了解口腔组织正常状态下的特点。

3. 掌握口腔组织的发生和发育过程。

教学内容:1. 口腔上皮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2. 口腔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3. 口腔神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4. 口腔组织的正常状态特点。

5. 口腔组织的发生和发育过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口腔各种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口腔组织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小组讨论法:讨论口腔组织的正常状态特点和发生发育过程。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口腔各种组织结构与功能的掌握。

2. 图片识别:评估学生对口腔组织图片的识别能力。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口腔组织的正常状态特点和发生发育过程的理解。

章节三:口腔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教学目标:1. 了解口腔疾病的常见病因。

2. 掌握口腔疾病的发生机制。

3. 了解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

教学内容:1. 口腔疾病的常见病因。

2. 口腔疾病的发生机制。

3. 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口腔疾病的常见病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口腔疾病的发生机制。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研究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研究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案研究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研究口腔组织的病理变化及其与口腔疾病的关系。

为了提高口腔医学学生对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理解和诊断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掌握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

2. 能够对口腔组织标本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掌握常见口腔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特征。

3. 培养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病理诊断。

二、教学内容1. 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牙齿结构、牙周组织、黏膜组织等。

2. 口腔疾病的病理变化:包括龋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常见口腔疾病的病理特征及其发病机制。

3. 口腔组织标本的处理和分析:对口腔组织标本的取材和固定方法进行介绍,教授口腔病理标本的切片制备和染色方法。

4. 病理诊断能力的培养:通过病例讨论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口腔疾病的病理诊断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前沿讲座:邀请口腔组织病理学领域的专家进行前沿讲座,介绍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2. 病例分析:教师提供真实的口腔病理病例,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锻炼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中进行口腔组织标本的取材、固定、切片和染色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分析一个口腔疾病的病理变化,进行分组讨论和展示。

四、教学评价1.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口腔组织病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和讨论总结: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对口腔病理病例进行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

3. 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对口腔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诊断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可以提高学生对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理解和诊断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实践操作的参与度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使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更加实用和有效。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标题: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实践一、引言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研究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科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我们需要设计一份详实、实用的教学大纲。

二、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的设计1. 教学目标: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的目标。

对于口腔组织病理学,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口腔疾病的病理变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课程的内容。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口腔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口腔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临床表现等。

在设计大纲时,我们需要将这些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划分。

3. 教学方法:然后,我们要考虑如何教授这些内容。

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教学等,来提高教学效果。

4. 评价方式:最后,我们要设定评价的方式。

我们可以采用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的实践设计出教学大纲后,我们需要将其付诸实践。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灵活调整:教学大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灵活的调整。

2. 注重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强化实践: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需要通过实验、病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结论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实践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学生对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关系到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大纲,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口腔医学人才。

以上是对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实践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为口腔医学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摘要:Orban’s Oral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9th 1980 2. Avery JK: Oral Development and Histology 1987 3. 郑麟蕃等,口腔医学的科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 等 4. Letty Moss-Salentijn: Dental and Oral Tissues 1980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1st Class Hour 1. Introduction The periodontium include three/four supporting structures and different structure has different function: 1) The gingiva 2)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3) The alveolar process 4) The cementum(introduced in Chapter 3rd) 2. Objective Describe the histologic structures and function of periodontal tissues 3. Gingiva 1) Introduction The position, color, dividing line of gingiva 2) Surface Anatomy a) The free gingiva: boundaries gingival sulcus b) The attached gingiva: position stipples c) Interdental papilla: position, shape the gingival col 3) Histologic Structure a) The surface epithelium l The common feature l The unique feature of different areas: the sulcular epithelium, the col, and the junctional epithelium(the key point is the junctional epithelium,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the features of histological structure and aging changes) b) Lamina propria l The gingiva fibers: dentogingival, alveologingival, circular, dentoperiosteal, andtransseptal(direction and function) l Cells of gingiva: fibroblasts, macrophages, lymphocytes and plasma cells l Vascularity and Nerves: highly vascular, well innervated 4. Periodontal Ligament 1) Introduction: position, thickness, the collagen fiber bundles, highly cellular, rich nerve and blood supply 2) Histological Structure: fibers, cells, and stroma a) Fibers l Principal fibers: the alveolar crest, the horizontal, the oblique fibers, the apical fibers, the interradicular(direction and function) 2nd Class Hour l Sharpey`s fibers: the embedded portions of principal fibers (definition and function) l Space fibers: loose connective tissue between the principal fiberbundles(function) l Oxytalan fibers: fine, part of the support system of the principal fibers(potential function) b) Cells: fibroblasts, osteoblasts, cementoblasts, osteoclasts, epithelial rests, un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cells (shape and function) c) Cementicles(position and shape) d) The blood vessels, lymphatics and nerves 3) Functions: supportive, sensory, nutritive and formative (responding tissue) 5. Alveolar Bone 1) Introduction: the positions, the definitions of alveolar bone, alveolar socket, alveolar crest and alveolar septa 2) Histological Structure a) Alveolar bone proper: the position, the definitions of bundle bone, cribriform plate and lamina dura, longitudinal lamellae and Haversian system b) Compact bone: the position, longitudinal lamellae and Haversian system c) Spongy bone: the position, trabeculae and marrow tissues 3) Biology a) The side of pressure: Howship’s lacunae and osteoclasts b) The side of tension: new bone and osteoblasts 4) Aging Changes 6. Summary 本次课小结要点 Summary 1. The periodontium includes three supporting structures of the teeth: the gingiva,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and the alveolar process 2. The surface anatomy of gingiva 1) The free gingiva:the ginival sulcus 2) The attached gingiva: the stipples 3) The interdental papilla: the col 3. Histological structure of gingiva 1) The surface epithelium: common features of the gingiva epithelium, th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sulcular epithelium, the col and the junctional epithelium 2) Lamina propria: the functions of each group of gingiva fibers 4. The fibers of periodontal ligament: the principal fibers: the directions and functions of each group of gingiva fibers 5. The functions of periodontal ligament: functions and responding tissues 6. Histological structure of alveolar bone proper: the definitions of bundle bone, cribriform plate and lamina dura, the longitudinal lamellae and Harversian systems 7. Biology of alveolar bone 1) Highly plastic tissue 2) The side of pressure 3) The side of tension 本次课复习思考题 1. Describ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 hemidesmosome. 2.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nctional epithelium. 3. What is the turnover time of the epithelial attachment? And describe how the epithelial attachment migrates with age. 4. Name the functionof the principal fibers of each group of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5. Describe the histologic structure of thealveolar bone proper. What can you see by microscope if bringing pressure to bear on the teeth? 下次课预习要点 1. The histologic structure of oral mucosa. 2. Three types of oral mucosa. 3. The basic histologicstructure of salivary glands. 4. The unique features of each salivary gland. XX医科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第 4 次课 06年9月20日教师姓名张春叶职称助教教研室口腔病理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第五章口腔粘膜第六章涎腺教学对象 04七年制授课地点口腔医学院102教室教学方式理论课本次的重点、难点及对策:1 口腔粘膜的一般组织学结构对策:逐层讲解,抓住各层结构的特点,比较角化上皮和非角化上皮的异同2 咀嚼粘膜和被覆粘膜的组织结构特点对策:结合两者行使的功能与组织结构的关系,以表格的形式详细讲解其各层结构的特点 3 四种舌乳头的特点对策:结合典型图片,讲述四种舌乳头的发布、数量、形状、大小、表面上皮、有无味蕾及临床意义 4 涎腺的一般组织学结构对策:结合典型图片,比较各腺泡及导管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异同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五版教具:多媒体、黑板、话筒参考书: 1. Orban : Orban`s Oral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9th 1980 2. Avery JK: Oral Development and Histology 1987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五章口腔粘膜一、概述(: 1. 口腔粘膜的定义:覆盖在口腔表面的一层衬覆组织 2. 口腔粘膜的范围:前-唇部皮肤后-咽部粘膜 3. 口腔粘膜的功能二、口腔粘膜的基本组织结构:与皮肤组织结构相似,粒层位置-角化层深面形态-2-3层、扁平、胞浆内含特征性的透明角质颗粒棘层位置-粒层深面形态-层次多、多边形、细胞间桥、桥粒基底层位置-最深面形态-单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生发层基底层细胞及邻近的棘层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2) 非角化上皮:表层-无角化、扁平细胞中间层-相当于角化上皮的棘层,细胞间桥不明显基底层-同角化上皮的基底层 3) 非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位置-基底层来源-神经嵴细胞形状-树枝状特点-胞浆含黑色素颗粒郎格汉斯细胞位置-棘层及基底层来源-骨髓形状-树枝状特点-胞浆含郎格汉斯颗粒梅克尔细胞位置-基底层来源-神经嵴细胞或上皮细胞形状-短指状突起特点-胞浆含电子致密小泡 4) 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上皮钉突、固有层乳头,Chapter 13th Diseases of the Oral Mucosa(Part 2) 1st Class Hour 1. Erythroplakia(15minutes totally) 1) Definition2) Clinical Features a) Age-sex Structures b) Involved Sites the Rate of Canceration c) Clinical Types: homogenous, interspersed, granular(different displays) 3)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 Thickness of theEpithelium b) The Lack of Keratinization c) Dysplasia, CIS, or SCC 4)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2. The Definitionof Precancer Condition 3. Chronic Discoid Lupus Erythematasus 1) Epidemiology 2) Clinical Features a) Age-sex Structures b) Involved Sites: Skin-the face Oral Mucosa-the lower lip c) Clinical display: Skin-papilionaceous red patch Oral Mucosa-central atrophy, keratinized plaque, radiating white striae 3)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 Thickness of the Epithelium b) Parakeratinization or Hyperkeratinization c) 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the Basal Cell Layer d) Lymphocytic Infiltrate Perivascularly e) Dysplasia 4. Lichen Planus 1) Clinical Features a) Age-sex Structures b) Involved Sites c) Clinical Displays: popular, reticular, plaque-like atrophic, erosive and bullous 2)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 Thickness of the Epithelium b) Hyperkeratinization 2nd Class Hour c) Basal Cell Liquefaction Degeneration d) Dense Lymphocytic Infiltrate inthe Lamina Porpria e) Saw-tooth-like Epithelial Rete-ridges f) Dysplasia 5. Pemphigus 1) Epidemiology 2) Clinical Features a) Age-sex Structures b) Clinical Displays: Bullae and Break Readily c) Special Symptoms 3)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 Suprabasal Bullae b) Tzanck Cells c) Irregular Upward Growth of Papillae 4) Immunopathology(2minutes): IgG, IgM, IgA, C3 5) Treatment and Prognosis(1 minute): Intralesional Corticosteroid Therapy 6.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1) Etiology 2) Clinical Features a) Age-sex Structures b) Involved Sites c) Clinical Displays 3)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 Ulceration b) Fibrinopurulent Membrane c) Increased Vascularity d)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e 4) Prognosis 7. AIDS 1) Etiology a) Biologic Factors b)Sociologic Factors 2) Clinical Features a) HIV Infected Period b) ARC c) Oral Symptoms 8. Summary 本次课小结要点 Summary 1. Erythroplakia 1) Definition 2) Clinical Features: Involved Sites and Clinical Types 3)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Thickness of the Epithelium and Dysplasia, CIS, or SCC 2. The Definition of Precancer Condition 3. Chronic Discoid Lupus Erythematasus 1) Clinical Features: Skin and Oral Mucosa 2)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Thickness of the Epithelium, Hyperkeratinization, 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the Basal Cell Layer, Lymphocytic Infiltrate Perivascularly and Dysplasia 4. Lichen Planus 1) Clinical Features: Popular, Reticular, Plaque-like Atrophic, Erosive and Bullous 2)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Thickness of the Epithelium, Basal Cell Liquefaction Degeneration, Dense Lymphocytic Infiltrate in the Lamina Porpria, Saw-tooth-like Epithelial Rete-ridges and Dysplasia 5. Pemphigus 1) Epidemiology 2) Clinical Features: Bullae, Break Readilyand Special Symptoms 3)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Suprabasal Bullae and Irregular Upward Growth of Papillae 6.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1) Clinical Features 2)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Ulceration 7. AIDS 1) Etiology: Biologic and Sociologic Factors 2) Clinical Features: Oral Symptoms 1. 名词解释:红斑XX医科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第 1 次课 2006年 8 月30日教师姓名职称教授教研室口腔病理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绪论牙体组织(釉质) 教学对象 04级七年制授课地点教学楼102教室教学方式理论课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重点: l 牙釉质的理化结构和解剖特点 l 釉柱结构 l 各有机物较为集中处的形态特点和形成原因难点及对策 l 釉柱结构对策:结合牙齿的解剖特点讲解釉柱在牙齿中的走行及结构特征,增加幻灯片的量,使同学能从三维空间上理解釉柱是如何构成牙釉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第 1 次课2006年8 月30日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重点:牙釉质的理化结构和解剖特点釉柱结构各有机物较为集中处的形态特点和形成原因难点及对策釉柱结构对策:结合牙齿的解剖特点讲解釉柱在牙齿中的走行及结构特征,增加幻灯片的量,使同学能从三维空间上理解釉柱是如何构成牙釉质的。

牙釉质有机质相对集中处对策:由于有机质相对集中处有数种不同结构,容易混淆,所以讲解时注意强调各种结构的特点,对各种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牙釉质的基本结构、以及各种有机质相对集中处的形成机制讲解,使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5版教具:薄膜,幻灯参考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第 2 次课2006年9 月6日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重点牙本质的组织学特点、增龄及反应性变化牙骨质的组织学结构特点难点及对策1.牙本质细胞间质的组织结构对策:牙本质细胞间质的结构有多种,初学者不易辨明,讲解时注重从它们的不同部位、矿化程度将他们区别开来。

2.牙本质的增龄及反应性变化对策:牙本质的增龄及反应性变化也有多种,重点要强调何为增龄性变化、何为反应性变化,并结合其各自的形成机制进行讲解。

3.牙骨质的组织学结构对策:细胞性、无细胞性牙骨质的部位不易记忆,讲解时给学生画一张模式图,将大大降低记忆的难度。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5版教具:薄膜,幻灯参考书:Somoas J.Et al. Oral Pathology. 1997Avery Jk . Oral Development and Histology. 1987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第 3 次课2006年9月13日3.Gingiva1)IntroductionThe position, color, dividing line of gingiva2)Surface Anatomya)The free gingiva: boundaries & gingival sulcusb)The attached gingiva: position & stipplesc)Interdental papilla: position, shape & the gingival col3)Histologic Structurea)The surface epitheliumThe common featureThe unique feature of different areas: the sulcular epithelium, the col,and the junctional epithelium(the key point is the junctional epithelium,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the features of histological structure and agingchanges)b)Lamina propriaThe gingiva fibers: dentogingival, alveologingival, circular,dentoperiosteal, and transseptal(direction and function)Cells of gingiva: fibroblasts, macrophages, lymphocytes and plasma cellsVascularity and Nerves: highly vascular, well innervated4.Periodontal Ligament1)Introduction: position, thickness, the collagen fiber bundles, highly cellular, richnerve and blood supply2)Histological Structure: fibers, cells, and stromaa)FibersPrincipal fibers: the alveolar crest, the horizontal, the oblique fibers, theapical fibers, the interradicular(direction and function)2nd Class HourSharpey`s fibers: the embedded portions of principal fibers (definitionand function)Space fibers: loose connective tissue between the principal fiberbundles(function)Oxytalan fibers: fine, part of the support system of the principalfibers(potential function)b)Cells: fibroblasts, osteoblasts, cementoblasts, osteoclasts, epithelial rests,un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cells (shape and function)c)Cementicles(position and shape)d)The blood vessels, lymphatics and nerves3)Functions: supportive, sensory, nutritive and formative (responding tissue)5.Alveolar Bone1)Introduction: the positions, the definitions of alveolar bone, alveolar socket,alveolar crest and alveolar septa2)Histological Structurea)Alveolar bone proper: the position, the definitions of bundle bone, cribriformplate and lamina dura, longitudinal lamellae and Haversian systemb)Compact bone: the position, longitudinal lamellae and Haversian systemc)Spongy bone: the position, trabeculae and marrow tissues3)Biologya)The side of pressure: Howship’s lacunae and osteoclastsb)The side of tension: new bone and osteoblasts4)Aging Changes6.Summary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第4次课06年9月20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第5次课2006年9月27日本次的重点、难点及对策:重点:面部的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腭的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舌的发育过程发育异常难点及对策:腮弓、神经嵴的概念对策:充分利用模型和多媒体图片,将胚胎头部的表面解剖讲解清楚。

面部的发育过程对策:按照胚胎发育的时间顺序,将各突起出现的时间、部位及各突起间的联合、联合后形成的组织讲解透彻。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五版教具:多媒体、黑板、话筒参考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第 6 次课2006年10 月11日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牙齿的发育(一)起始于胚胎2个月,一直延续到出生以后第一节牙胚的发生一.牙板(dental lamina)的发生牙板的来源两种胚胎性组织――胚胎性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前者来源于神经嵴细胞,又称为外胚间充质,后者来源于外胚层牙板及前庭板(vestibular lamina)的形成胚胎第六周,原始口腔粘膜上皮有两层细胞组成,以后受到外胚间充质的诱导,形成原发性上皮带(primary epithelial band).很快就变成两个部分,即唇颊侧的前庭板和舌腭侧的牙板,进而发育成前庭沟和牙胚上皮组织和外胚间充质的相互作用仅上皮组织本身不能发育成牙体组织,反之亦然。

外胚间充质对粘膜上皮具有诱导的作用二.牙胚(tooth germ)的发育牙胚的组成成釉器(enamel organ),牙乳头(dental papilla)和牙囊(dental sac)牙胚各部分所形成的牙体组织成釉器形成牙釉质,牙乳头形成牙本质和牙髓,牙囊形成牙骨质,牙周组织和固有牙槽骨恒牙胚的发生乳牙胚舌侧形成恒牙胚的牙板,发育成恒切牙,恒尖牙和双尖牙。

牙板远中的游离端向远中生长,陆续发育成恒磨牙牙胚的发育过程蕾状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还没有明显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紧密排列,形成牙乳头到了蕾状晚期,成釉器四周的外胚间充质细胞分化出牙囊帽状期成釉器四周的细胞生长速度不同近牙乳头处形成一个凹面成釉器形态似帽子成釉器细胞明显分化出三层结构――内釉上皮层,外釉上皮层和星网状层内釉上皮细胞呈柱状,含丰富糖原,排成一行外釉上皮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延续,细胞呈立方状,排成一行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交界处形成颈环星网状层细胞呈星形,互相连接成网状,不断合成和分泌酸性粘多糖,这些物质能吸收大量水分,使细胞间隙变大,但细胞之间仍以桥粒相连,故呈星形,对牙胚起到保护作用,并为釉质发育提供营养牙乳头血管丰富牙囊含丰富神经纤维,并进入牙乳头钟状期成釉器内釉上皮和星网状层细胞之间出现了1-3层扁平细胞,称中间层。

这些细胞对釉质的形成必不可少内釉上皮仍为单层,从矮柱状发育成高柱状外釉上皮从立方状到低立方状,再到扁平状。

钟状晚期,皱褶出现,形成乳头样结构,含丰富血管,营养牙胚星网状层间质的量不断增加,使星网状层的体积不断增大牙乳头外层细胞在内釉上皮的诱导之下,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牙囊发育形成很多纤维,这些纤维被植入到牙周膜中,形成牙周纤维牙板的结局帽状期牙板为很宽的上皮带钟状期后期牙板逐渐断裂,细胞退化,部分细胞被吸收,部分残留,同时被角化,形成出生以后的牙龈上的上皮珠,俗称马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