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合集下载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自是更天下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名列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为指初春甜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变得格外清爽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返回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到没老朋友了。

创作背景此诗就是王维送来朋友回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鹧鸪天”,后存有乐人谱曲,名叫“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写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就是唐中央政府为统领西域地区而设立的安西都护府的缩写,州治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就是遣朝廷的历史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行。

渭城即为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阅读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口诀古诗。

2.诗中的“安西”“渭城”“阳关”分别指现在的哪儿?安西:_________________渭城:_________________阳关: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作者就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我还晓得他写下的《》一诗,诗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原文《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赏析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

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

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

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

《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

《送元二使安西》译文

《送元二使安西》译文

《送元二使安西》译文
嘿,咱今天来聊聊《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译文哈。

先看看原文是咋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咱一句句来哈。

“渭城朝雨浥轻尘”,就是说渭城早上那雨啊,把那小尘土都给打湿喽。

“客舍青青柳色新”,就是那旅店周围啊绿油油的,那柳树的颜色可新鲜着呢。

“劝君更尽一杯酒”,这就是劝咱这位朋友啊,再干掉一杯酒。

你看,这“劝君”多直白,就是劝朋友嘛。

“更尽”呢,就是再喝完的意思。

“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说你往西走出阳关,那就没啥熟人啦。

那整体翻译过来就是:嘿,在渭城这儿啊,早上那场雨把小尘土都给弄湿了。

那旅店周围可绿了,柳树颜色可新鲜。

朋友啊,我劝你再喝一杯酒哇。

你要是往西走出阳关去,可就没啥认识的人喽。

这首诗可是王维写的哦。

咱这译文是不是特接地气,就跟咱平常唠嗑一样。

这么一翻译,这首诗就好懂多了吧。

咱就是要把那些文绉绉的东西都变成咱平常说的话,这样大家都能明白。

以后再看到这样的诗,咱就这么翻,保证一读就懂,哈哈。

送元二使安西诗题的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诗题的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诗题的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题目的意思是王维送别名为元二的朋友去西北边疆的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诗的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清晨的细雨打湿了路边尘土,客舍边的杨柳愈发显得翠绿清新。

劝君再饮下这杯离别的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人。

后来有人根据这首诗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其送行之地是渭城。

诗人送友人元二远赴安西都护府,从长安一带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手之地,作这首七绝送别。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送元二使安西诗的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诗的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诗的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译文)
渭城的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了。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原文及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原文及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原文及赏析原文: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赏析: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以行第相称,以表亲切和敬重。

元二是奉命出使,出使地点是安西,今新疆库车一带,唐朝在那里设有安西都护府。

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

渭城,是秦朝都城咸阳的故址,汉武帝元鼎三年改名渭城,是唐时送人赴西域的必经之地,位于长安西北,渭水北岸,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早晨一场濛濛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

“浥”,湿润之意,朝雨不大不小,恰到好处,足见“浥”字准确生动。

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客舍青青柳色新”,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

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舍,瓦楞青青,路边柳色,新新如洗。

诗人以景衬情,为送别创造了抒情的氛围,富于柔情之美,好象朝雨有意为客洒扫拂尘似的,显得朝雨是那么多情,然景愈有情,愈加深不忍相别的感情。

“柳”既是写景补足朝雨,点明季节,又暗寓“留”之意,“柳”与“留”谐音双关,唐人离别常折柳相赠,这是当时习俗。

唐诗中折柳赠别的诗句很多,如李白“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劳劳亭》),刘禹锡“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杨柳枝》)等等。

诗人通过一、二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句由写景转入送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诗三百首送元二使安西原文与解析

唐诗三百首送元二使安西原文与解析

唐诗三百首送元二使安西原文与解析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一首备受赞誉的作品即是《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由王之涣所创作,描绘了唐代中国人民对
远行使者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以及对其的解析。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早晨的渭城,朝雨洗涤了轻薄的尘土,使整个
城市呈现出一片清新的景象。

青青的柳树似乎也是新近生长的,给客
人的旅途增添了一丝生机和希望。

诗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使者的愿望。

在古代,送别时通常会劝人多喝一杯酒以祝福他们的旅途顺利。

这句话也寓意
着诗人对使者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接着,“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使者走向西方的旅途
的悲凉和寂寞。

使者离开了他所熟悉的东方,前往陌生的西方,没有
任何熟悉的人陪伴。

该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旅行使者的祝福和思念之情,同时
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对时间和空间的刻画,使诗意更加深远。

唐诗三百首之《送元二使安西》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
细腻的表达和意蕴深远的诗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它的
创作背景和内容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学瑰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翻译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翻译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翻译【原文】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洗净尘埃,客舍青翠柳色崭新。

劝你再喝一杯美酒,西去阳关没了朋友。

【正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沉寓意而被广泛传颂。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的离别和孤独之感,同时也映射出边塞的荣辱与风景的变幻。

下面将为大家带来《送元二使安西》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的第一句“渭城朝雨浥轻尘”是作者勉励某使者西行时的开场,渭城常常被朝雨所沐,雨水洗去了尘埃,也隐喻着洗净灵魂的涤荡之力。

而“朝雨浥轻尘”一句则更强调了雨小、轻柔,勉励途中的使者,如朝雨一般洗刷疲倦,重新出发。

接下来的“客舍青青柳色新”则是在诗中描绘出西行路上的客栈,青青的柳色意味着旅途愈发靠近春天,新的绿意迎面而来,也让人联想到人们在此辗转的旅行时所期待的温暖与希望。

而“劝君更尽一杯酒”则是诗人对使者的劝勉,认为即将离别的使者应该再喝一杯酒,以增添壮别之情。

送行之际,一杯酒不仅仅是为了消除一些思乡之苦,更是表达对他的赞美与希望。

最后的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则是对离别的回响。

王之涣以西行的使者为镜,映射出自己和他人的离别之情。

阳关意指边塞,没了故人表达了当时年少的边塞守卫生活的孤独与荒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离别之痛。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塑造出了离别与孤独之情,以及边关风景的荣辱与变幻。

它不仅仅是一首送别的诗,更是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在时光荏苒与生活琐碎中的不安与彷徨。

然而,诗人在表达孤独离别之时并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以“劝君更尽一杯酒”来勉励,让人们在离别的时刻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虽然边关无故人,但人们可以通过坚强的内心和对未来的希望来面对离别和孤独。

正如诗人所说,“西出阳关无故人”,那就更要勇敢地继续前行,不畏艰险,永远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与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与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与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与赏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与赏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赏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及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及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及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朝代】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
1.送元二使安西:元二:人名,未详。

安西:唐朝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县。

本诗被谱曲传唱后,称《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3.浥(yì):湿润。

4.客舍:旅馆。

5.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6.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送元二使安西》解析

《送元二使安西》解析

译文渭城的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了。

解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情景。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却充满了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它适合于大多数离别场合,因此被纳入乐府,成为了广为流传、久唱不衰的歌曲。

诗人抓住了送别时刻的一瞬间,使其成为了永恒。

朋友即将远行,将前往边疆绝域的满地黄沙。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将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融进一杯离别之酒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前往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却暗示了离别的悲伤。

其中,“柳”和“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后两句点明了主题是以酒饯别,诗人借分手时的劝酒,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意。

友人此行要去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库车县境,同时代的王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形容,何况安西更在玉门之外,其荒凉遥远可想而知。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

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

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

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

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翻译

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翻译

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
文及翻译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文化内涵深厚,语言优美,广受后人赞誉。

其中《送元二使安西》是他的一首代表作,以下是它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早晨渭城下着一场雨,镇上的尘土被洗净了。

客栈外依然翠绿嫩幼的柳树叶,青油油的,显得格外新鲜。

请求你再喝一杯美酒,然后出发西向阳关,这之中没有任何熟人。

这首诗包含着王维的为人处事之思。

朝雨轻尘、青柳嫩绿与五音不全、荷塘月色一样成为了唐代诗歌颇受喜爱的隐逸主旋律。

在王维的眼中,这世界是美好的,世间万物都是意境,而受到愧疚、无法自处的人和世人间的羁绊是夺去乐趣的元凶。

王维通过诗歌的方式表现出对远方和人生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赋予了自己的生活以美好的寄托。

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诗歌中的渭城、阳关、酒和绿树,都成了象征,代表了王
维追寻的内心远方,而劝人再喝一杯酒,是在向人生告别之余,纯粹享受生活、放飞自我的一种表达。

在王维庞杂的作品中,没有哪首诗歌像《送元二使安西》那样,让人感受到他对人性本质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王维自身的才华和智慧,在这首诗中为所有的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美好而宏伟的远方。

总之,《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充满了美好的寓意和内涵,同时也反映了诗歌家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以此诗来看,诗人王维的作品不仅富有意味和情感,而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吸引了无数读者的青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

古人送别流行“折柳”
古人分别时会送一件纪念品给朋友,表达自己的思念与不舍,这个“纪念品”就是一支柳条。古时柳树 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 不舍的心意。所以在众多描写送别的诗句中,经常会出现“柳”或“折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句“渭 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后两句,诗人劝朋友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不会有熟悉的朋友来陪伴了,更何 况这次离开,是要去比阳关还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表面上是劝酒,实际上是忠心的祝愿好友, 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感情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 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注释
元二:作者的朋友元常。
古诗大意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 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老朋友了。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单独代表人物,又擅长 画画,后人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送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 环境气氛。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放眼望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 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水湿润了尘埃,用“新”字形容柳树的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 物的特点;而客舍的“青”与“情”谐音,柳色的“柳”与“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 情。
使:到某地出使。
渭(wèi)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
朝(zhāo)雨:清晨的雨;
浥(yì):湿润。

毕业季的古诗文

毕业季的古诗文

毕业季的古诗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衍生注释:1. “渭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秦代称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

2. “浥”:湿润。

3. “客舍”:旅店。

4.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是古时通西域的要道。

二、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朗的画面,早晨渭城的细雨打湿了地面的尘土,旅舍周围的柳树在雨水的洗礼下显得格外清新。

这不仅是在写景,还烘托出一种离别的氛围。

后两句则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劝友人再饮一杯酒,因为友人一旦西行出了阳关就难以再遇到故旧之人了。

诗人没有直接表达离别之情的悲伤,而是通过劝酒这一细节,将深沉的惜别之情表达得真挚而强烈。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不用直白地说出自己的不舍,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传达内心的情感,这杯酒里蕴含着诗人对友人无尽的关怀与牵挂。

三、作者介绍: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淡雅,意境深远,善于将绘画的技巧融入到诗歌创作中。

四、运用片段:毕业季的时候,我和好友小明即将分别。

我们站在校园的小道上,周围的景色就像诗中描写的那样,清新而又带着淡淡的忧伤。

我看着他,突然就想起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对小明说:“兄弟,这就像咱们现在啊,马上要各奔东西了。

这校园就像咱们的‘渭城’,今天之后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天天在一起了。

来,再拥抱一下,就像王维劝友人喝酒一样,这一抱里全是我对你的不舍。

”小明也紧紧抱住我,眼里闪着泪花。

哎,毕业的离别真是让人难受啊,就像诗里那种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与不舍一样,深深地刻在心里。

《别滁》原文: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一、衍生注释:1. “浓烂”:形容花朵色彩艳丽。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和翻译译文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和翻译译文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和翻译译文1、《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和翻译译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和翻译原文: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微的浮尘,客舍旁边一片青翠,嫩柳色绿清新。

劝您再喝完一杯酒,向西出了阳关,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2、《宋史·滕元发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宋史·滕元发传》原文及翻译(二)宋史原文:滕元发,初名甫,字达道,东阳人。

性豪隽慷慨,不拘小节。

九岁能赋诗,范仲淹见而奇之。

举进士,廷试第三,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

孙沔守杭,见而异之,曰:“奇才也,后当为贤将。

”授以治剧守边之略。

召试,为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

进知制诰、知谏院。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君子无党,辟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

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京师郡国地震,元发上疏指陈致灾之由,大臣不悦,出知秦州。

神宗曰:“秦州,非朕意也。

”留不遣。

馆伴契丹使杨兴公,开怀与之语,兴公感动,将去,泣之而别。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在草间住宿)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瘗死食饥,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

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汹话,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

送元二使安西译文及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译文及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译文及赏析唐代白居易所著的《送元二使安西译文及赏析》是一篇以赞美元二使安西为主题的詩文。

元二指的是杜鸿渐,他曾被任命为使安西译文官。

这篇文章通过赏析元二的译文,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敬意。

本文将对《送元二使安西译文及赏析》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

白居易在文章开头第一句即以“去年元日,日月如新,新赋诗文,文中有柬”开始,引出了文章的背景。

他向元二表示,他在元日这一天写下了一首诗文,并在其中夹带了一份柬文给他。

在文章的正文部分,白居易开始赏析这首由元二译的波斯名家法迪尔(Saadi)的诗。

白居易赞美了元二的译文所展现出的才华和技巧,认为他对原诗进行了出色的解释和翻译。

他通过对比原诗和译文的内容,并赞赏地指出了元二翻译中的亮点。

白居易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联想和象征手法来表达他对元二的赞美。

他以元二为“开先机”,比作每年都有新的日月,寓意元二才华横溢,每年都有新的作品。

而元二翻译的波斯名家法迪尔的原诗则被白居易比喻为一朵盛开的花,而元二的译文则是他为这朵花所配的香水。

在文章的结尾,白居易表达了自己对元二的感激之情,并希望他能继续在翻译领域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他表示,他对元二的赏析和赞美不仅来自于自己的喜爱,也代表了文人墨客们对元二的一致认同和敬佩。

《送元二使安西译文及赏析》的特点之一是赞美,白居易通过文章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了对元二的赞美和仰慕之情。

他使用了华丽而生动的词句,以及丰富的修辞手法来描绘和赏析元二的译文。

其次,文章中还体现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他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元二的喜爱和对他翻译才华的钦佩之情。

白居易通过文章向元二传达了自己的心声,展现了真挚的情感。

此外,文章还充满了文化和知识的内涵。

白居易赏析的波斯名家法迪尓的诗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哲理思想,以及元二对其进行的精湛翻译,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和广博的阅历。

总结起来,《送元二使安西译文及赏析》是一篇充满赞美、真情和学识的詩文。

它通过对元二翻译的波斯名家法迪尔的诗的赏析,表达了对元二才华和翻译技巧的赞美之情。

宋元二使安西的古诗

宋元二使安西的古诗

宋元二使安西的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如下:
作者: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中只用14个字就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环境与氛围。

时间是初春的早晨,地点是渭城的客舍之中,环境与氛围是微雨润泽轻尘之际与柳色呈现新绿之时。

多好的季节,多好的地方,朋友元二却要到遥远而荒凉的边疆去。

2.用了双关的艺术手法,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古代送别如果在有柳树的地方,往往会联想到“留”字:因为“柳”与“留”谐音。

所以,从古到今,诗词中出现了“柳”字,多与送别有关。

于是,“柳”渐渐成为离别的象征。

王维送别朋友,正好在柳树新绿之时,于是他不失时机地写出“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妙句,收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元二使安西
体裁:诗
题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
名字:王维
年代:唐代
描述: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翻译:
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原文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
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赏析二:思想内容
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
之情。

赏析三:艺术特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指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把雨澄尘而不湿路写的恰到好处。

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字,恰当确切,内涵丰富。

它暗示朋友对饮已三巡数盏,此前的频频举杯、殷勤话别尽在无字处包涵。

诗人选取饯行之酒将阑的场面,以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入诗,自然妥贴,意蕴深长,可谓化俗为雅。

赏析四:语言赏析
语言朴实,形象生动,“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运用了巧妙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浓郁深挚的感情,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五:诗歌结构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后两句两句写惜别,道出了人们的不舍之情。

考点:
一、必背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释:
关键词:渭城
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关键词:浥
浥(yì):润湿。

关键词:客舍
旅馆。

关键词:柳色
柳树象征离别。

关键词: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