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慢行立交布局规划1224
武汉汉江十桥规划
武汉汉江十桥规划
武汉江汉十桥选址
江汉十桥位于江汉五桥(长丰桥)和江汉六桥(古田桥)之间,向北与汉口古田一路相接,向南至百威路。
(西起于黄金口大道什湖路,东止于古田一路长云路口)。
汉阳岸与百威路相接,汉口岸与古田一路相接,是武汉市城市规划的第十座跨汉江通道,是连接蔡甸、汉阳和硚口的跨汉江主通道。
武汉江汉十桥介绍
线路长度约4123米,其中高架桥约2317米(含跨汉江主桥855m),引道188米,地面主线1618米,地面辅路1829米,道路红线宽40-55米。
具体情况如下:
正桥:采用380米跨下承式简支钢箱提篮拱桥,两岸引桥475米,桥面宽41.5米,双向6车道;
汉阳岸接线:拆除现状百威高架280米后重建,主线包括接线高架桥约1270米,地面主线155米,双向6车道;地面辅路长1405米,双向4-6车道;新建上下桥匝道1对,匝道长度合计约550米,宽8米,单向双车道。
上下桥匝道分别位于百威路近三环线两侧位置;
汉口岸接线:主线包括接线高架桥190米,双向6车道,地面主线长1463米,双向6-8车道;地面辅路长424米,双向4车道。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桥梁、排水、交通、绿化、照明及相关配套工程等,在古田路与长云路之间新建电力隧道约1300米。
武昌南湖路长虹桥方案
武昌南湖路长虹桥方案武昌南湖路长虹桥方案一、背景介绍武昌南湖路是武汉市的一条重要交通干道,连接着武昌区和汉口区。
长虹桥位于南湖路上,作为南湖路的重要节点,其交通状况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交通流畅度和居民出行体验。
然而,由于长虹桥设计年限较久,桥面宽度狭窄,车流量大导致交通拥堵严重的问题日益突出。
制定一个全面的详细方案来改善长虹桥的交通状况势在必行。
二、问题分析1. 长虹桥桥面宽度狭窄:当前,长虹桥仅有两个车道供车辆通行,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车流量需求。
2. 交通拥堵严重:由于车流量过大和道路狭窄等原因,长虹桥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现象。
3. 不便利行人和非机动车:由于缺乏专门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在过桥时存在安全隐患。
三、解决方案1. 扩建长虹桥桥面宽度:将长虹桥的桥面宽度进行扩建,增加车辆通行的车道数量,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在扩建过程中,考虑到武昌南湖路两侧土地有限的情况,可以采用立体交叉口设计,即在原有桥梁上方再建一座新的桥梁,以增加道路通行能力。
2. 设立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在长虹桥两侧设置专门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并与原有路面进行分隔,以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安全性。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无障碍通行的需求,并设置合适的斜坡和护栏等设施。
3. 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在长虹桥及其周边地区引入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控交通信号灯、路口导向标志等设施,优化交通流量分配,减少拥堵现象。
可以利用智能监控摄像头对交通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准确的交通信息,以便驾驶员选择最佳的行车路线。
4. 加强交通管理和执法力度:在长虹桥及其周边地区加强交通管理和执法力度,对违规停车、乱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维护道路秩序和交通安全。
四、实施步骤1. 编制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包括桥面扩建方案、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设置方案、智能交通系统引入方案等。
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
武汉综合交通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一、交通现状 (1)(一)对外交通 (1)1、航空 (1)2、铁路 (1)3、公路 (3)4、水运 (3)(二)城市交通 (3)1、交通需求 (3)2、道路系统 (5)3、公共交通 (5)4、停车设施 (6)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6)(一)交通枢纽地位下降 (6)1、现代交通的发展弱化了武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 (7)2、区域交通设施发展滞后 (7)3、交通产业化发展不足 (8)(二)交通与土地利用缺乏互动 (8)1、重大区域交通设施建设系统性不足 (9)2、土地利用缺乏科学的交通影响分析 (10)(三)中心区交通拥堵现象加剧,过江交通依然紧张 (10)1、多轴向的向心性交通体系的组织作用 (11)2、三镇功能分工明晰带来的消极交通量的增长 (12)3、独特的城市形态导致城市交通流集中化 (12)(四)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12)1、公交线网结构不合理带来公交效率的下降 (13)2、公交整体投入不足,大容量快速公交建设缺乏资金保障 (13)(五)交通建设没有充分考虑以人为本 (13)1、道路设计与建设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13)2、非机动交通安全可靠性不高 (14)3、有限的交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 (14)4、交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4)(六)交通整体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 (14)1、与国内先进大城市相比,武汉交通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15)2、与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相比,武汉交通设施建设属滞后模式 (15)第二章交通需求发展分析 (16)一、机动车拥有量预测 (16)(一)预测方法与模型 (16)1、时间序列外推法 (16)2、弹性系数法 (16)3、多元回归模型 (16)(二)预测前提和条件 (16)1、人口规模 (16)2、GDP规模 (17)3、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 (17)4、相关政策 (17)(三)各类型车辆拥有量预测 (17)1、摩托车 (17)2、客货车及其它车辆 (18)(四)预测结论 (18)二、居民出行强度与方式结构 (19)(一)居民出行强度 (19)(二)居民出行方式结构 (19)三、车辆出行需求预测 (19)(一)车辆出行量预测 (19)(二)过江交通量预测 (20)第三章交通发展目标与策略 (21)一、交通发展目标与任务 (21)(一)交通发展目标 (21)(二)交通发展任务 (21)二、交通发展策略 (22)第四章区域快速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23)一、区域快速交通 (23)(一)规划目标 (23)(二)区域公路干线 (23)1、道路分级 (23)2、干线布局 (23)(三)区域快速轨道 (24)1、功能分级 (24)2、线网布局 (24)二、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25)(一)航空 (25)(二)铁路枢纽 (26)1、规划目标 (26)2、铁路线网布局 (26)3、站场布局 (26)(三)公路系统 (27)1、规划目标 (27)2、公路网布局 (27)(四)水运 (28)1、规划目标 (28)2、港口布局 (28)3、航道 (29)(五)管道 (29)三、公路主枢纽规划 (30)(一)客运枢纽 (30)1、规划目标 (30)2、枢纽布局 (30)(二)物流货运枢纽 (31)1、规划目标 (31)2、货运枢纽布局 (32)第五章都市发展区交通走廊规划 (33)一、规划目标与原则 (33)(一)规划目标 (33)(二)规划原则 (33)1、适应性和引导性原则 (33)2、系统性原则 (33)3、近远期结合原则 (33)二、复合交通走廊布局规划 (33)(一)干线道路规划 (33)(二)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走廊规划 (35)(三)站点规划与用地开发 (36)三、新城路网规划 (36)第六章主城交通规划 (38)一、发展目标 (38)二、道路系统规划 (38)(一)规划目标 (38)(二)规划原则 (38)1、适应性与引导性原则 (38)2、系统性原则 (38)4、近远期相结合原则 (39)5、规划与现状相结合的原则 (39)6、满足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等要求的原则 (39)(三)道路功能与分类 (39)1、快速路 (39)2、主干路 (39)3、次干路 (40)4、支路 (40)(四)快速路网络规划 (40)(五)过江通道规划 (41)1、过长江通道规划 (42)2、过汉江通道规划 (42)(六)三镇路网规划 (43)1、路网优化原则 (43)2、汉口地区 (44)3、汉阳地区 (44)4、武昌地区 (45)(七)道路交叉口规划 (46)(八)道路横断面规划 (46)(九)规划道路技术指标 (47)二、公共客运交通规划 (47)(一)规划目标 (47)(二)轨道交通规划 (47)1、规划目标 (47)2、线网布局 (48)3、轨道车场布局 (50)4、规划期内轨道建设 (51)(三)公共汽(电)车 (53)1、规划目标 (53)3、运力规模 (53)4、线网布局 (54)5、场站布局 (54)(四)出租汽车 (55)1、客运规模 (55)2、车辆规模 (56)3、营业站点 (56)(五)轮渡 (56)1、水陆衔接 (57)2、过江轮渡 (57)3、水上游览 (57)三、公共停车设施规划 (57)(一)规划目标 (57)(二)规划原则 (57)1、“比重合理”原则 (57)2、“规模适度”原则 (58)3、“布局均匀”原则 (58)4、“用地集约”原则 (58)5、区域差别化原则 (58)(三)公共停车需求规模预测 (58)1、预测方法 (58)2、公共停车需求规模 (60)3、停车设施布局 (61)4、政策与措施保障建议 (61)四、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规划 (63)(一)步行交通 (63)1、规划目标 (63)2、规划原则 (63)3、规划措施 (63)1、规划目标 (64)2、规划原则 (64)3、规划措施 (64)五、交通管理与控制规划 (65)(一)规划目标与原则 (65)1、系统最优原则 (65)2、以人为本的原则 (65)3、安全可靠的原则 (65)4、法制化原则 (65)(二)交通管理与安全 (66)1、交通管理设施与智能系统建设 (66)2、交通需求与车辆管理 (66)3、停车管理 (66)4、客货运交通管理 (67)5、城市应急交通 (67)(三)交通管理体制与法制 (67)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68)一、近期规划原则与目标 (68)(一)规划原则 (68)1、引导性原则 (68)2、突出重点的原则 (68)3、统筹协调的原则 (68)4、可行性与前瞻性原则 (68)(二)规划目标 (68)1、初步建立完善的的城市道路系统 (68)2、基本实现交通管理信息化 (69)3、大力提升对外交通功能,强化武汉交通枢纽地位 (69)二、对外交通设施 (69)(二)铁路 (69)(三)公路 (70)(四)水运 (70)三、城市道路系统建设 (71)(一)骨干路网建设 (71)1、快速路建设 (71)2、主干路网建设 (71)(二)区域路网建设 (71)(三)过江通道建设 (71)(四)道路立交建设 (72)1、车行立交建设 (72)2、非机动立交建设 (72)四、公共客运系统 (72)(一)轨道交通 (72)(二)常规公共交通 (72)1、公交线网 (72)2、公交运力 (73)3、公交场站 (73)4、快速公共交通规划 (73)五、公共停车设施 (74)第八章相关建议 (75)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交通可持续发展 (75)(一)交通先导政策 (75)(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75)(三)交通区域差别政策 (75)(四)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75)(五)交通营运管理政策 (76)二、开拓投融资渠道、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 (76)三、健全运行机制、加强区域与部门协调 (76)四、整合技术力量,加强基础研究 (76)附表 (78)第一章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一、交通现状(一)对外交通武汉市主要有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四种对外交通方式,运输全年完成客运量18259.5万人次,其中航空运输920.2万人次、占5.1%,铁路运输5412.8万人次、占29.6%,公路运输11926.5万人次,占65.3%;完成货运量25646.7万吨,其中航空运输8.8万吨、占0.03%,铁路运输9758.1万吨、占38.0%,公路运输10342.1万吨、占40.3%,水运5537.7万吨、占21.6%。
武汉城市圈道路交通规划研究
武汉1+8城市圈道路交通发展规划第1章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中部崛起”是继中国于20世纪S0年代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全方位对外开放、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行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以来,为实现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这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机遇;同时随着国家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点由过去的大力依赖出口转向扩大内需,使得居于内地中心的中部地区重新获得市场优势,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在承接、带动地区发展方面具有更显著的乘数效应,中部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也决定了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将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高速增长地区。
湖北省为顺应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目标,提出了建设“武汉城市圈”的战略规划,以武汉为龙头,囊括周边8个中等城市,建立中部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城市圈。
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注重在中心城市和城市圈内构建便捷高效、安全优质、充满活力、环境友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对促进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迅速、可持续发展,并率先实现在中部地区的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路交通是综合运输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公路网规划是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公路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编制公路建设五年规划的依据,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基础。
公路网规划期限一般为10—20年。
本次武汉市城市圈的公路网规划为2010年到2020年十年规划。
公路网规划必须贯彻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制度,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生产力布局、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武汉城市圈公路交通网络发展进行研究,对武汉城市圈,乃至整个湖北省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推进城市圈交通基础设施高速化、信息化进程,促进武汉城市圈公路交通体系规划目标与战略构想的全面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体系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支持,对全面实现武汉城市圈中各城市智能和经济聚散功能,对促进城市圈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快速流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9.07•【字号】武政〔2018〕39号•【施行日期】2018.09.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武政〔2018〕3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8年9月7日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综合交通体系三年攻坚工作要求,为推进我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新体系,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深化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各种交通方式及区域交通协调发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着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以陆路交通为骨干,辐射中部,一路向西,贯通欧亚;以水路交通为衔接,带动中游,一路向东,通江达海;以航空运输为平台,站位中心,连通世界,直达五大洲;以多式联运为手段,集约高效,形成大交通、大流通、大物流,将武汉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节点,为“三化”大武汉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二、重点任务(一)建成航空“门户枢纽、窗口形象、开放高地”。
对标成都、西安拼搏赶超,力争到2020年底,武汉天河机场客货通航点总数达到150个,其中,国际和地区通航点达到60个,形成“快线为主的国内航线网、覆盖广泛的中短程国际航线网和重点突出的远程国际航线网”;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3500万人次和50万吨,其中,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450万人次。
积极谋划高铁进机场和第三、第四跑道建设等武汉天河机场扩容工程,在武汉大都市区范围内实施武汉天河机场、顺丰机场“客货双枢纽”发展战略,完善武汉航空口岸体系建设,高标准提升机场服务和管理水平。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
附件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一、线网规划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景(2049年)线网总长约1100公里,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导、与土地集约开发相协调,多元复合、衔接高效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实现“60/60客运目标”,即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60%、轨道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的60%。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12号线、6号线二期、8号线三期、11号线三期(武昌段首开段、新汉阳火车站段和葛店段)、7号线北延线、16号线、19号线、新港线项目,总长198.4公里,其中:地铁项目4个(含延伸线)、总长81.7公里;市域快线项目4个、总长116.7公里。
到2024年,形成14条线路运营、总长606公里的轨道网。
12号线工程自武昌火车站至武昌火车站(环线),线路长59.9公里,设车站37座,投资583.8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6号线二期工程自金银湖至富民南路,线路长7公里,设车站5座,投资45.58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
8号线三期工程自野芷湖至黄家湖,线路长4.9公里,设车站2座,投资25.9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2年。
11号线三期工程分为三段实施,其中武昌段首开段自武昌火车站至白沙洲,线路长4公里,设车站2座,投资79.8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新汉阳火车站段自黄金口至新汉阳火车站,线路长2.2公里,设车站2座,投资39.01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葛店段自左岭至葛店南,线路长3.7公里,设车站1座,投资16.25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2年。
7号线北延线工程(前川线)自马池路至黄陂广场,线路长33.6公里,设车站9座,投资175.5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16号线工程自国博中心至周家河,线路长32.3公里,设车站12座,投资154.2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
19号线工程自武汉火车站至高新二路,线路长20.6公里,设车站6座,投资171.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路线设计的探讨
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路线设计的探讨发布时间:2021-04-27T14:47:42.887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1期作者:游琛[导读] 公路路线和互连线的设计可以改善城市交通设施,提高市民出行效率。
游琛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00摘要:公路路线和互连线的设计可以改善城市交通设施,提高市民出行效率。
为了有效利用城市空间,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立交设计。
因此,在公路项目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各种项目来制定最终的设计计划,以满足交通出行的需求。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匝道路线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开始重视工程建设。
为了使公路工程满足人们的经济活动需要。
因此,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施工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公路建设的价值。
公路路线互换设计不仅保证了公路的通行,而且还保证了在各种交叉路线下的交通运营。
因此,实施公路换乘设计非常重要。
1:互通式立交设计原则立交桥主要设计在交通流量相对集中的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
交汇处通过专业设计多个车道(称为匝道)来实现转换的目的。
在左侧或右侧设计一个坡道以转移交通。
当前,在城市中和高速公路上设计了一些立交桥,但是由于城市规划,大多数立交桥都位于中央环路以外,而不是在市中心,从而导致市中心的交通拥堵。
立交桥技术难度高,面积大,建设成本高,因此应综合考虑立交桥的设计,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立交设计原则:首先,检查路段的交通流量。
根据交通量设计坡道宽度和单向或双向坡道。
二是考虑地形条件。
通过根据地形设计适当的立交,可以将成本降到最低。
第三是考虑到气候条件对这部分道路的影响。
例如,在雨季期间,路段中是否会积水,发生滑坡现象。
要全面考虑这些条件,设计出最合理的交换方式。
2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要点交换设计:设计交换的详细设计基于可选设计,可以根据地形、功能、交通量.技术规格等要求进一步加深交换路线的布局,并对其进行了参数化。
平面线性设计:立交的平面线性设计应根据立交的重要性,地形,土地使用条件和其他因素来确定,并应确保车辆的连续和安全运行。
程家墩互通改造总体施工布置及规划原则
程家墩互通改造总体施工布置及规划原则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主要位于黄陂城区附近,项目涉及西寺大街、岱黄高速公路、6条匝道及互通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西寺大街改建长795m,岱黄高速公路改建长1225m,6条匝道合计长1771.639m,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长1390m,本项目设置桥梁3座,大桥1座,中桥2座,桥长总计259.08m,小箱梁及空心板;通道及涵洞10道。
具体路段范围:1、岱黄高速:(黄陂)DHK0+435~ (武汉)DHK1+6652、西寺大道:(东)K1+045~(西)K1+8403、附道FAK0+000~ FAK0+5004、附道FBK0+000~ FBK0+874.028立交互通范围:5、岱黄高速:起点(QD)KO+030.528~终点(ZD)K2+112.9306、西寺大道:起点(QD)KO+558.708~终点(ZD)K3+740.2617、A匝道:起点(QD)KO+000~终点(ZD)K0+416.0648、B匝道:起点(QD)KO+000~终点(ZD)K0+435.989、C匝道:起点(QD)KO+000~终点(ZD)K0+615.56710、D匝道:起点(QD)KO+000~终点(ZD)K0+473.95111、E匝道:起点(QD)KO+000~终点(ZD)K0+355.92312、F匝道:起点(QD)KO+000~终点(ZD)K0+477.642②、工程内容: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
③、计划工期:545天④、道路等级:岱黄高速:高速公路,西寺大街城市主干道⑤、设计车速:岱黄高速80km/h;西寺大街60km/h;互通匝道30km/h。
⑥、断面形式:岱黄高速:路基宽31.5m,双向6车道;具体布置为:31.5=0.75m(土路肩)+2.5m(硬路肩)+11.25(行车道)+2.5(中间带,含0.5+0.5路缘带)+11.25(行车道)+2.5+2.5m (硬路肩)+0.75m(土路肩)西寺大街东段:路基宽42.5m,双向4车道;具体布置为:42.5m=5 m (人行道)+5.0(非机动车道)+3.0(绿化带)+16.5(行车道)+5.0(非机动车道)+5 m (人行道);行车道横坡1.5%,非机动车道横坡1.5%,人行道横坡2%。
汉口北立交建设方法出炉,8车道,还有中央隔离带!
汉口北立交建设方法出炉,8车道,还有中央隔离带!黄陂观察,观察黄陂01如果不算国家投资的高速公路立交桥,黄陂应该是武汉新城区里立交最多的地方吧,全互通的立交有中环线解放互通(武大高速起点处的立交也是全互通,湖北省投资),半互通的立交有刘店立交,中环线木兰大道立交,以及今天谈到的即将建设的汉口北岱山立交。
此立交的环保报告刚刚出炉,下面就让我们具体看看如何建设吧。
解放互通立交此项目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主要包含汉口北大道主线地下通道及其地面层辅道;二期工程主要为岱山大道及其主线高架桥。
本次环评建设内容为一期工程,总投资3.6955亿元,计划2022年12月竣工通车。
线路走向项目起于汉口北大道刘店立交处,与刘店立交高架及匝道顺接,沿规划线位往东,在与岱山大道交汇处,主线设置地下通道,地面层辅道与岱山大道平面交叉,穿过岱山大道后往东北方向止于轻纺辅料城东北侧园区道路,并与其平面交叉。
路线总长1.004km,均为老路改建。
现有道路在汉口北大道与岱山大道相交处设置一处平曲线,圆曲半径为200m,其他路段为直线段。
本项目沿汉口北大道全1004.32m ,地下通道长465m , 交叉口处地下通道暗埋段长65m也就是说,改造后的汉口北大道包含了三部分,其路面设计如下:1、刘店立交-下穿通道开始处(上图中黄色线条部分)此段长约370米左右,红线宽65米,主行车道为双向8车道(黄陂不多见的8车道大马路),两侧分别设置有绿化隔离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具体宽度如下•3.0m人行道+3.85m非机动车道+7.75m机动车道(辅道)4m 绿化带+15.25m机动车道+1.3m绿化带+15.25m机动车道+2.0m绿化带+7.75m机动车道(辅道)+3.85m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65m。
各位注意看,此段路是设置了中央隔离带的,宽1.3米,上层种植紫薇和桂花,下层种植月季和红继木,这是黄陂南部道路中不多见的一段(前川的道路中,设置有中央隔离带的有黄陂大道和木兰大道)2、汉口北大道地下通道段(上面卫星地图上蓝色线条部分)此段长度为465米,将下穿岱山大道,地下通道宽度为26.5米,双向6车道,地面两侧辅道主行车道也各有3车道(也就是说,此段辅道加下穿通道,行车道加起来共有12车道),具体的道路布置如下:•3.0m人行道+4.20m非机动车道+11.0m机动车道(地面辅道)+1.5m 绿化带+25.6m机动车道(主线地下通道)+1.5m绿化带+11m机动车道(地面辅道)+4.20m 非机动车道+3.Om人行道=65m。
武汉未来4环规划方案
武汉未来4环规划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武汉市的建设项目日渐增多,特别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交通也变得越来越拥堵。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武汉市提出了未来4环规划方案。
1. 规划背景武汉市作为中心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也不断扩大。
当前,武汉市现有的城市道路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交通拥堵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武汉市规划了未来4环快速路。
2. 未来4环规划概述未来4环规划,是指在现有城市道路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条环形快速路,将武汉市划分为内环、二环、三环和四环四个区域,为城市交通分流和扩容提供新的通道。
其中,内环、二环和三环已经陆续建成,现在武汉市正在加快推进四环的建设。
3. 四环规划方案四环快速路,根据设计方案,全长约74公里,是一条作用于191平方公里的城市快速路。
项目全线东起江夏区、风凰山,西至硚口区、大智路黄家湖出入口,南起江夏区、柴湖,北至青山区、杨洲。
其中,金银湖立交改扩建、生物城立交改建等几个节点较为关键。
四环分为南北两条主路:西三环至生物城段是南线,总长46公里;风凰山至黄家湖段是北线,总长28公里。
四环南线沿江而建,大部分为立交桥、高架桥。
双向12车道,可根据车流情况进行调度。
四环北线路段大致分为三段:风凰山至彭家湾口、彭家湾口至陈家湾口、陈家湾口至黄家湖。
其中,风凰山至彭家湾口为双向八车道,彭家湾口至黄家湖为双向十车道。
4. 项目启动时间和建设周期四环快速路自规划至启动共历时七年。
2015年,武汉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武汉市城市快速路网规划(2014-2020)》最终版,确定了未来4环的位置和路线。
2018年,武汉市确定四环快速路建设方案,并开始了前期工作。
四环建设周期预计为4年左右,2022年前后将建成通车。
5. 现阶段建设情况目前,四环南线已经建成通车,北线依然在建设之中。
北线东起风凰山,西至黄家湖。
四环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盘龙城岱山大桥到汉口北道路附近规划
盘龙城岱山大桥到汉口北道路附近规划
此条马路,设计单位叫盘龙大道(盘龙城经过叶店的那条南北向主干道,其实仍然叫川龙大道),2年前招标时叫飞龙大道,今年临空区开工仪式上新名字为府河大道,最新公示的环保文件上又叫府河北路。
府河大道肯定是不能叫了,2021年7月,武汉民政局公布的长江新区最新路名中,府河大道位于府河以南谌家矶区域。
府河北路,西起盘龙三路延长线(尚未开工,位于遗址公园东侧),沿滠水河大堤脚下往东铺设,沿途经过盘龙一路、下穿岱黄高速,经过道贯泉西路,下穿岱山大桥(设置行人和车辆上桥的匝道)后终点接汉口北的规划三路。
此工程,全长4.26公里,因为道贯泉西路至岱山大桥路段0.88公里已经建成,故本次只修建3.38公里,全线红线宽度30米,双向4车道。
这个时候,有网友肯定会问了,为啥不修6车道呢?因为路段上北侧有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盘龙城泵站和盘龙城污水处理厂,且还有湖泊(湖泊有蓝线要求),南侧为府河大堤,留给马路的红线只有这么宽,在环保越来越严格的今天,道路想拓宽已无可能。
盘龙城南部有许多湖泊,其水源来自盘龙城的雨水,因为都不和府河相连,碰上下暴雨,必须通过泵站往府河排水才行,盘龙城泵站位于遗址
公园以东,府河北路将修建一座地面桥梁上跨泵站排水沟渠,桥宽25.5米,双向4车道,设置有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武汉龙城大街规划方案-更新版
武汉龙城大街规划方案背景介绍武汉市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武汉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方案,其中之一就是针对龙城大街的规划方案。
龙城大街位于武汉市洪山区,是该区域内的一条主要道路。
龙城大街连接了多条交通主干道,连接了城市的东、南、西三个方向。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龙城大街的交通状况和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龙城大街的规划和改造成为了一个迫切的任务。
规划目标龙城大街规划的目标是建设一条交通畅通、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主干道。
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提高龙城大街的通行效率和通行能力,缓解路网拥堵压力,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
2.提高龙城大街的景观品质和环境质量,加强城市绿化和环保措施,营造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
3.增加龙城大街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设施,提供更加便利的城市服务,推动文化交流和城市形象塑造。
4.将龙城大街打造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和商业的重要区域,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5.提高龙城大街的安全保障和交通管理能力,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和城市的公共秩序。
规划内容龙城大街规划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交通规划针对龙城大街的交通问题,规划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其中包括:1.在龙城大街设置交通信号灯,提高交通流量和安全性。
2.安装交通监控设施,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和安全保障。
3.打造自行车道和行人通道,促进步行和骑行出行模式的发展。
4.加强公共交通服务,增加公交车站数量和线路覆盖范围。
环境规划为了提高龙城大街的景观品质和环境质量,规划方案提出了以下几种措施:1.加强绿化建设,打造“绿意龙城”景观,增加道路周边景观观赏性。
2.开展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工作,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状况。
3.安装公共厕所和休息区,方便市民生活和休闲娱乐。
公共设施规划规划方案还提出了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措施,具体包括:1.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方便市民的生活和公共服务。
武汉黄河大街规划方案 (2)
武汉黄河大街规划方案简介黄河大街是武汉市汉阳区重要的城市交通干线和商业街区。
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和人民生活质量,近年来,武汉市城市规划部门制定了黄河大街规划方案,旨在对该区域进行全面改造和提升。
地理位置黄河大街位于汉阳区,南北贯穿区域,连接着武汉市区和周边城市。
该地区交通便捷,紧邻地铁站和公交站点,是市民和旅游者经过的必经之地。
规划内容建立绿色交通系统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黄河大街将实行绿色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共自行车、公交车以及步行系统。
建立良好的交通系统能够增加市民的出行便利性,同时也能够降低城市能耗和污染。
改善人居环境黄河大街将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来提升城市形象。
整合周边旧房和旧区,打造良好的小区和社区,提升周边的娱乐、购物和餐饮环境,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消费。
改善道路状况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发展的需要,黄河大街的道路状况相对较差,交通拥堵严重。
规划方案将对黄河大街的道路进行全面整治,拓宽路面、改善排水系统、修建立交桥、道路隧道等。
不仅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更能提升交通安全性。
商业发展规划方案鼓励商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提高消费水平。
规划区域将针对商业环境进行调整,鼓励优质品牌商家进驻黄河大街,同时也将保留一些历史建筑,保持原有的文化气息。
未来展望黄河大街规划方案对于武汉市的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该规划方案不仅能够提升区域的整体城市形象和经济实力,还能够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未来,随着该规划方案的逐步推进,武汉市的城市形象和市民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更好的提升。
花山大道跨线立交施工交通疏导专项方案
武汉市花山大道新建工程老武黄立交工程交通疏导安全专项方案中国核工业中原建设有限公司中南分公司花山大道新建工程项目经理部2010年10月18日目录1.工程概况 (2)2.施工方案简述 (2)3。
......................................................................... 施工占道施工时间及范围34。
.................................................................................................... 施工组织机构45。
...............................................................................................................安全目标46。
.................................................................................................... 文明施工目标47。
............................................................................................... 交通流疏导方案48.跨线施工交通安全措施 (6)9.交通安全保证措施 (8)老武黄立交施工交通疏导专项方案1.工程概况由我公司承建的花山大道老武黄互通工程位于武汉市光谷高新开发区花山镇,被交路为老武黄公路,为双向四车道,宽12m,中央分隔带宽6m,路面总宽30m.老武黄互通为花山大道和老武黄实现交通流转换的控制性工程。
老武黄互通设东西主线桥和四条匝道桥(WN、NW、主线上行、主线下行桥),主线桥在公路中间及两侧边坡上均布置有墩柱,主线与老武黄公路斜交28度,老武黄公路直接受影响范围200m,间接受影响范围920m。
武汉将打通17条跨铁路断头路
武汉将打通17条跨铁路断头路
2016/04/15 07:50 来源:荆楚网
武汉市城建委提供的通道项目明细表显示,汉口需打通的通道最多,共规划有9条,包括后湖大道、百步亭花园路、温馨路、建设大道、塔子湖西路、三眼桥路、南泥湾大道、古田五路、古田一路跨铁路通道。
武昌规划了5条通道,包括丁字桥南路、石牌岭路、建安街、杨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白沙四路跨铁路通道。
汉阳规划3条新通道,包括知音大道、红建路、向阳东路跨铁路通道。
全市共有10条跨铁路通道纳入今年的城建计划。
它们是汉口的温馨路、建设大道、塔子湖西路、南泥湾大道、古田一路等5条通道,武昌的丁字桥南路、建安街、杨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汉阳的知音大道、向阳东路通道。
据悉,因要符合铁路的安全技术要求,这17条跨铁路通道大多数为上跨桥梁方案,而非下穿涵洞,这同时也避免了下雨积水问题。
已纳入今年城建计划的10条通道会相继开工。
对于最受关注的南湖片区跨铁路通道如何新建,记者从市城投公司获悉,丁字桥南路向北将跨越铁路直通雄楚大道,向南继续延伸,直达南湖大道。
目前,丁字桥南路北段(瑞安街——雄楚大道)已经打围,去年12月开工,明年9月
完工。
丁字桥南路南段(文祥路——南湖大道)今年也将开工,明年6月完工。
这样一来,南湖片南北方向有了一条顺畅的大通道。
武汉主城段慢行绿道的“共生”设计
武汉主城段慢行绿道的“共生”设计作者:余瑛汪文俊陈娟来源:《商业文化》2020年第12期每个城市的独特文化沉淀,体现着城市自身的发展轨迹。
长江流域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它是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人文生息。
长江两岸的古老通商口岸的痕迹和殖民统治时期的建筑人文信息,无处不体现着它所历经的风雨沧桑。
这些都是滨江绿道规划的设计灵魂和生命。
武汉的地理位置,决定着它在长江流域的重要作用,在武汉实施滨江规划,将特殊的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做成自然、游憩、历史文化三者并举的绿色走道,是提升武汉城市形象和影响力的大工程。
“绿道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促进了以生态、恢复、保护为主旨的绿地规划发展,绿道相继成为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保护生物学、风景园林等学科的研究热点。
“绿道”的规划设计理念,同样为城市的滨水空间规划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化景观带”。
世界上的一线城市的轴线案例,也为“长江主轴”的设计,提供了比较好的参考方向。
国内外“绿道”现状在欧洲,英国、意大利、德国、葡萄牙等国表现出对绿道功能、价值的高度认同,不再局限性地将其定义为一种绿地资源整合或线性廊道保护的手段,而是把慢行绿道作为生态保护的基础元素,大力鼓励发展环境与人之间的互动。
国外在滨河绿道的建设实践中经验丰富。
比较深入人心的滨河绿道项目有美国密苏里州的梅勒梅克绿道、纽约市至纽约州奥尔巴尼特洛伊的哈得孙河谷绿道等。
欧洲开展的自然河道地貌特征恢复、河岸植被恢复与生态驳岸建设,新加坡基于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的河流改造工程以及日本在城市防灾体系下开展的河川治理工程均具有滨河绿道的建设特征。
国内关于绿道的研究多属于国外概念的引进以及建设案例的分析,少量探讨了绿道理论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
近年来我国对绿道的研究日趋成熟,诸多学科得出了相应研究视角下的研究成果,如景观生态学、文化遗产保护学、环城游憩、城镇绿地系统、绿地生态网络、风景视角下的相关研究理论。
武汉市慢行交通设计指南初稿
武汉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指南前言慢行交通是行人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的总称,包括行人步行、常规自行车交通、电动自行车交通和残疾人车辆通行等。
从交通总量来说,武汉目前仍然是慢行交通占主导。
但长期以来考虑机动车为主的交通政策,以牺牲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来实现机动车辆的畅通,导致慢行交通服务水平不断下降。
依照社会公平的理念,有必要对交通系统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建立合理的慢行交通体系,改善慢行交通质量,尊重每个人的路权,确保路权的平等。
其次,慢行交通也符合节约型社会的特点。
如果慢行交通完善,人们更多地选择慢行交通,既可以减少出行成本,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又可以把出行作为一项健身选择。
为解决交通阻塞,改善交通条件,降低环境污染,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空间,满足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国内外越来越强调慢性交通系统的作用。
武汉市也需要通过快慢分行、统一协调、区别考虑等措施,创造出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以及适合居住的和谐社会。
目录一发展慢行交通的背景与意义 (1)1.1 慢行交通发展的现状 (1)1.2 发展慢行交通的意义 (1)1.3 影响慢行交通的相关因素 (2)二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5)2.1 慢行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5)2.2现状调查与评价 (6)2.3 慢行交通需求预测 (6)2.4 步行系统规划 (7)2.5 自行车道规划 (9)2.6 慢行交通服务水平分析 (12)2.7 土地开发模式对慢行交通的影响 (13)三人行道设计 (15)3.1 行人交通特性分析 (15)3.2 人行道的布置 (17)3.3 人行道宽度设计 (20)3.4 人行道坡度设计 (20)3.5 人行道铺面设计 (22)3.6 人行道净空 (26)3.7 人行道连续性设计 (26)四交叉口处步行交通设计 (27)4.1 人行横道设计 (27)4.2 行人信号控制 (29)4.3 道口缘石设计 (30)4.4 安全岛设计 (31)4.5 环形交叉口步行交通设计 (33)五路段行人过街设计 (36)5.1 路段行人过街与道路等级的关系研究 (36)5.2 中央分隔带及安全岛设计 (37)5.3 路段过街通道设计 (39)5.4 路段行人过街信号控制 (39)5.5 立体过街设计 (40)六行人优先区 (41)6.2 行人优先区的基本形式 (41)6.3 行人优先区的实施 (42)6.4 实施行人优先区的相关要求 (42)七自行车道类型选择及服务水平分析 (44)7.1 自行车交通特性分析 (44)7.2 自行车道的种类 (44)7.3自行车道的类型选择 (45)7.4 自行车道服务水平分析 (45)八自行车道设计 (47)8.1自行车道几何设计 (47)8.2 已有自行车道的改造 (47)8.3 交叉口处自行车交通设计 (48)8.4外缘车道加宽的机非共用车道设计 (49)九慢行交通专用路设计 (50)9.1 慢行交通专用路的交通特征 (50)9.2 净宽和净空 (51)9.3 设计车速和停车视距 (51)9.4 路面设计 (52)9.5 坡度和排水设计 (52)十自行车停车设施 (53)10.1 自行车停车策略分析 (53)10.2 自行车停车场的选址 (54)10.3 自行车停车设施选择 (55)十一慢行交通标志与标线 (56)11.1 步行交通标志与标线 (56)11.2 自行车道交通标志与标线 (57)11.3 慢行交通专用路标志与标线 (57)十二慢行交通与公交的换乘设计 (59)12.1 发展慢行交通与公交换乘的意义与战略 (59)12.2 自行车与常规公交换乘 (59)12.3 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 (59)12.4 换乘点的停车设施设计 (60)十三慢行交通景观与设施设计 (61)13.1 照明 (61)13.2 垃圾桶 (62)13.3 电话亭 (64)13.4 座椅 (65)13.5 绿化 (66)13.6 其它设施 (70)一发展慢行交通的背景与意义交通模式比其他因素更大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布局。
武汉市唐家墩立交节点设计形式探讨
武汉市唐家墩立交节点设计形式探讨尚延刚【摘要】武汉市唐家墩立交桥 A 匝道地铁车站节点,因受到地铁车站及周边的构造物的限制,桥下不能设置桥墩,采用大跨度的钢横梁与 A 匝道钢箱梁连接,解决了因空间限制无法布置桥墩的问题。
同时也解决了 A 匝道曲线钢箱梁支座设置及偏心受力的问题。
Z78、Z79号双层框架桥墩还兼顾同时支撑主线桥的作用。
这种设计方案为多层次立交工程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For the subway station node of the ramp A in this project,pier cannot be set under the bridge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subway station and surrounding structure,so the long-span steel beam connecting the steel box girder of the ramp A was taken into use.Thus the problem of space limitation in pier-layout could be solved,and the problem caused by the layout of curved steel box girder bearing and the eccentric force could also be solved.Moreover,the two-layer frame-type piers of the Z78 and the Z79 could support the main bridge at the meantime.This design scheme will provide new ideas for multi-level interchange project.【期刊名称】《交通科技》【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72-73,74)【关键词】大跨度钢横梁;曲线钢箱梁;双层框架桥墩;多层次立交【作者】尚延刚【作者单位】武汉市地产集团武汉 435000【正文语种】中文姑嫂树路位于汉口火车站东侧,西距常青路约2.1 k m,东距金桥大道1.8~5.1 k m,由北往南穿越京广铁路纵向连接城市二环线、三环线和机场第二通道,是汉口北部重要的南北向交通要道和对外出口道路。
武汉府东街规划方案-最新版
武汉府东街规划方案武汉府东街,是武汉市的一条历史悠久的道路,也是市中心区域的重要路网,连接了不少城市重要的机构和景点。
随着城市发展,这条街道在交通压力,城市更新和市民需求等方面也逐渐需要优化和改进,因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对该地区的规划方案。
方案概述本规划方案主要针对府东街沿线进行改造和优化。
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改善交通流线。
科学规划道路宽度,改善卡口设置,优化交通信号灯的配时,使得交通流线更为畅通。
2.打造城市公共空间。
科学规划停车场、广场和公共设施,建设更多亲民型公共设施,为市民提供更为舒适的休闲空间。
3.美化路身。
增加绿化带和绿地面积,打造绿色走廊,把府东街打造成为一个绿色之地。
具体细节交通流线的改善1.改善道路宽度。
经研究,府东街路段平均宽度为17米,为了避免交通堵塞,我们将对其进行适当调整。
我们将把道路宽度扩大到22米到24米,使道路能够通过更多的车辆。
2.优化卡口设置。
卡口的设置在城市交通限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为避免交通拥堵,我们将把卡口设置到完全取关闭或仅开放一段时间,减少交通等待时间。
3.改善交通信号灯的配时。
府东街荣获国家良好交通流通地面,为确保城市流畅度,我们将通过微型路交通灯来优化城市交通流线。
城市公共空间1.规划停车场。
停车场的建设可以缓解城市停车难的局面,同时为市民提供方便。
规划的停车场布局将尽可能地降低周边市民前往市区的车辆。
2.打造广场和公共设施。
我们将建设更多亲民性公共设施,让市民更好地享受在城市里的生活。
努力打造开放的公共场所,增加市民社交活动的机会,使市民更加融入城市之中。
3.优化市区道路系统。
城市交通系统的优化是城市规划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将通过优化道路系统使其中心城市区域更加便利。
美化路身1.增加绿化带和绿地面积。
为了让府东街更加宜人,我们将在府东街增加绿化带和绿地面积。
这些绿化是城市中优美而有生机的元素,能够为市民带来愉悦的感受和视觉上的美感。
2.打造绿色走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建设历程
1、缓解人车冲突,提升道路通行效率,2004年启动编制第一轮规划。
2004年,武汉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步入了小汽车进入家庭的快速增长期,拉开了机动化快速 发展的序幕。机动车拥有量从1990年的10万辆增至2004年的62万辆。 解放大道、青年路等干路,武广及徐东等商圈,火车站等重要枢纽区域,人车冲突明显,拥堵问题
一、项目综述
3、规划目标
以人为本,系统构建过街体系; 满足需求,保障过街安全; 无缝衔接,支撑“公交+慢行”战略实施; 快慢分离,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复合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以桥为景,提升城市美化与亮化; 重在实施,强化规划对建设的指导作用。
汇 报 提 纲
一、项目综述
二、建设历程
人行立交布局规划图(2009年—2015年)
2013年人行立交布局图
二、建设历程
3、适应新时期城市及交通发展要求,启动第二轮修编。
未来十年是湖北省建设的“黄金十年”,更是武汉市建设的“黄金十年”。武汉市迎 来了国家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交都市、两型社会示范城市建设的新机遇,步入 了城市建设及交通建设的新时期。 新时期武汉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公交+慢行”的交通发展战略,实现居民出行结构向公 交及慢行的转移。重点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 为延伸”的一体化都市公交体系。
2015年道路系统规划图
2017年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
汇 报 提 纲
一、项目综述
二、发展历程
三、现状分析
四、发展策略
五、布局规划
六、实施规划 七、结论与建议
三、现状分析
1、规划先导,同步建设,系统性不断增强。
已建186座慢行立交,主要分布于武昌及汉口,分别为81座及92座,汉阳13座。 主要沿快速路及干路布设,武商、徐东、中南、街道口、鲁巷等商业中心,火车站、汽车站等枢纽均为立交 建设的重点区域。由最初的满足需求点式补充式建设,转变为线式与道路建设及改造同步建设,系统性增强,避
武汉市近期慢行立交布局规划
(2013年—2017年)
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
二 〇 一 三 年 七 月
汇 报 提 纲
一、项目综述
二、发展历程
三、现状分析
四、发展策略
五、布局规划
六、实施规划 七、结论与建议
一、项目综述
1、规划背景、范围与年限
近年来,武汉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机动化进程迅速提升,交通拥堵问题日 益显现,“出行难,过街更难”引起了市政府及市民的广泛关注。市政府先后于2010年及 2011年将慢行立交建设纳入政府十件实事。以往的立交建设着重于从点的角度解决过街问 题,系统性研究不足,不连续性问题突出,对非机动车过街的研究非常有限。 “十二五”期间,武汉市将全面推进轨道交通及快速路骨架系统建设,公交及道路网 络均将呈现新的格局。系统规划、建设慢行立交设施,创造安全、舒适、便捷的慢行环境, 对于规范交通秩序,提升道路及公交系统运转效能,缓解交通拥堵,引导出行结构调整十 分必要。 规划范围:主城区。
突出。为了缓解人车冲突,提升道路通行效率,较早启动了首轮人行立交布局规划。
规划至2010年,建成140座。实际至2010年,仅建成80座,建设速度明显滞后。
人行立交布局规划图(2004年—2010年)
2010年人行立交布局图
二、建设历程
2、适应城市、道路及轨道交通大建设、大发展,启动第一轮修编工作。
是慢行交通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各种过街设施看作为一个系统,综合城市或区域
全局充分考虑过街需求特征,注重与其他慢行设施、慢行通道和慢行走廊有效衔接,构成完善 的慢行网络系统,同时充分考虑与公交站点、停车设施、人流吸引点等衔接,构成高效、连续 的交通空间。 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长, 与城市特色相符合,与区域发展特征相适应,融合城市、造型各异、色彩丰富、美化亮化的慢 行过街设施越来越受市民的欢迎。
7% 20%
10% 22%
13% 24% 19%
35%
31%
37%
37%
45%
1987年 步行
1998年 自行车 公交 客车
2008年
出行方式构成分析图
一、项目综述
2、功能定位
慢行立交系统是道路两侧出行者到达对侧的连续慢行空间系统,是城市空间的有效联系媒 介,其与步行街、步行道、步行广场、非机动车道等共同构成城市慢行系统,包含三个功能: 首要功能是过街交通。无论过街系统发展到何种程度,或者与其他功能完美结合,其首要功 能仍然是过街。在此基础上融入商业、娱乐等其他功能,达到复合功能的充分开发,更能有效 利用过街系统,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各种功能的有效发挥;
但是,近年来随着外围组团及新城组群的发展,进出口道路交通问题成为了武汉市交通的主要
问题之一。武汉市在加大进出口道路建设与改造的同时,增强了沿线人行立交的建设力度。 已建186座慢行立交中,113座位于中央活动区,约为总量的61%;外围73座,占总量的39%。即 中央活动区以21%的面积,建设了61%的立交,外围以79%的面积,建设了39%的立交。
“十二五”时期是武汉市城市及交通建设的关键时期。滨江商务区、王家墩CBD、四新及杨春湖副中心等区 域建设将重点推进;全面开展三环线东段、二环线、武汉大道、雄楚大街改造等建设,基本建成快速路骨干体系; 同步推进轨道交通1至4号线、6至8号线建设,建成连接两江四岸的轨道交通骨干体系。 2009年,为了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充分发挥道路系统功能,保障轨道交通建设的顺利进行,启动了第一轮修 编工作。规划至2015年,建成173座人行立交。 2010年及2011年武汉市政府连续两年将人行立交建设纳入十件实事,要求每年“新建人行过街天桥和地下通 道30座以上” 。修编成果为落实“十件实事”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十件实事”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人行 立交的建设。至2013年7月,已建人行立交145座,可过街轨道站点39座,总计184座。
(2)与人防相结合,构建独立地下商业街,形成连续的慢行过街系统
汉正街地下人防工程地处汉正街商业中心,位于繁华的交通干道下,由中山大道段、 利济路段、多福路段、友谊南路段组成,总长3450米,共设置23处地下人行出入口,复合
利用为过街通道。
利
济 路
第一大道分布图
现场照片
三、现状分析
4、部分方案与实际需求特征存在差异,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武汉市慢行立交建设历程统计分析图
185
建设历程统计表 增建
80 36 1
1980年
单位:座 总量 36 80 185
1980年— 2004年
36 44 105
2004年— 20010年
2010年— 2013年
3
1985年 汉阳 2004年 武昌 汉口 2010年 合计 2013年
20 12 年
二、建设历程
( 4 )慢行交通是最基本的出行方式:武汉市居民出行结构变化分析显示,虽然 城市机动化出行比例不断提升,但慢行交通依然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1987年, 慢行交通出行比例约占总出行的72%,2008年降至64%,日均慢行交通出行总量约 710万人次/日。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鹦 鹉 大 道
图 例 地道过街 天桥过街鹦大道—拦江路路口的进出商业大楼及店铺,避免了不必要的绕行,增强了客流吸引,同时也提高了立交使用效率;另一 方面,立交利用周边建筑通道实现过街行人的交通组织,节省了上下通道的建设空间,同时为地面行 人创造了良好的通行空间。
武商路天桥(长221米)
六渡桥天桥
三、现状分析
3、慢行立交复合利用,提升了使用效率,节省了建设空间。
武昌站紫阳东路天桥
三、现状分析
(2)立交结构无法满足需求分布 全市12个大型路口设置了慢行立交,其中建八路、工业路、建设一路、司门口、小东门、苗栗路、 江汉路及六渡桥8个路口立交为“口”或“○”全互通立交,占路口立交总量的67%。 航空路路口、紫阳路路口、鹦鹉大道—拦江路路口均为十字交叉路口,但仅于1处进口道设置了慢行 立交,其他方向仍由地面通行,人车冲突明显。 鲁巷路口于5处进出口均设置了独立式慢行立交,包括2处地道、1处地铁站及2座天桥。路口直径 300米,即从路口一端行至对角需通过两个进出口,地面通行距离近450米,如果由天桥或地道通行,则 距离增至500米,且“新加坡”的通行方式让人感觉不便,与路口周边地块衔接不畅。
受时间要求、造价要求,轨道建设、临街建筑及 管线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建设方案与需求存在 差异,使用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通行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紫阳东路天桥 2012年9月建成,位于中山大道紫阳东路路口, 跨紫阳东路布设,连接武昌火车站与宏基客运站,主 桥宽8.2米,设计通行能力1.1万人/小时。武昌火车 站侧设置2处上下通道,1处为梯道,另1处为地道+两 侧坡道;宏基客运站侧仅设置1处梯道。 2012年9月30日,高峰时段,天桥同时有近千人 通行,成为武汉市最拥挤的天桥。宏基客运站侧因仅 设置1处梯道,通行能力明显不足,拥堵问题尤为突 出。
GDP近8万元。
( 3 )生活方式多样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提 升了市民的生活水平,物质生活丰盈,精 神生活更趋多样化。由最初基于家的刚性
19 90 年
20 00 年
20 04 年
20 05 年
20 06 年
20 07 年
20 08 年
20 09 年
20 10 年
20 11 年
GDP增长图
通勤、生活、购物等的单目的出行,演变
规划年限:2017年,拟定2013年—2014年实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