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衣食住行的变化.ppt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变化: 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带领

三民 主义


行政、立法、司 法、考试、监察
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50
年 代 的 时 尚
列 宁 装
——
60
年 代 的 流 行 绿 军 装
——
保暖
时尚、个性
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
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 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1.邮政通信的发展
时间
成就
二次鸦片战争后
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
1866年
海关试办邮政
1896年 辛亥革命后
正式办理邮政 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
1949年11月 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
2.电信事业 的发展
电报 电话
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1906年创设,最初用于军航之
无线电报
• ---------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 交互性是互联网络媒体的最大优势,它不同于电视、电台的信息单向 传播,而是信息互动传播,用户可以获取他们认为有用的信息,厂商 也可以随时得到宝贵的用户反馈信息。
• ----------互动性,双向感受
• 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多媒体手段使消费者能亲身体验 产品、服务与品牌。这种以图、文、声、像的形式,传送大量感官的 信息,让顾客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商品或服务。
1、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 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阳历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之衣食住行篇名师课件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之衣食住行篇名师课件

不同的款式体现着不同的情怀,有时华贵,有时忧郁, 有时妩媚,有时冷艳。旗袍将东方人的柔美巧妙的融合 在了一起,同时也引起了世人对中国服饰的青睐。
旗袍走向世界
第53届世界小姐大赛决赛
近代中国服饰变革(男装)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窄袖革履”的西式服装,鸦片战争后传入中 国,但到辛亥革命后日渐流行的原因:
③直接改变了人们的住房结构和衣着方式 ④促进了对外开放
A、①②③④ C、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

闭关锁国
面向世界
单一
多元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沿海快,内地慢;城市快,农村慢
2、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变革(辛亥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
3.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
交通的发展,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80天环游世界>中主人翁靠火车、轮船 完成了任务。现在坐飞机恐怕3,4天就可以 了。可是的发展也带来了系列问题,如空 气污染、交通事故增多。据报道中国每年 死于车祸者高达10万人,超过一次惨烈的 战争。几十年死于车祸的人数,恐怕相当 于一次世界大战了。于是,有人自愿放弃 了私家车来保护环境,今年9月22日是第九 个“世界无车日”
——《中华文化习俗辞典》
三民 主义


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义 礼
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60年代
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体现了建国初积极向上的精 神面貌。
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 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布 拉 吉
国苏 的式
宁 装
友服
好装
关-
系体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优秀课件9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优秀课件9

一、衣、食、住、行之行
古代: 木船、马车、轿子 海:轮船(1865年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表现 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 陆 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进入一 近代以来 个快速发展期)、 汽车(1924年上海)、电车(1906年天津) 空: 飞机(20世纪20年代)
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50年代以后, 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
重点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 ①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 的过程; • ②随着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 ③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 ④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 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特色; • ⑤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和促进中国社会向前发 展。
重点2、归纳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
1、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 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5、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重点3、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 社会生活的影响
• 1、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使 中国和世界联系大大增强; • 2、也促进了各地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 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深刻地改变着人 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 3、不可避免的带来城市交通堵塞、空气污 染的负面影响和能源危机。
本片根据张乐平的同名 漫画改编而成。2005年,在 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之际, 该片被评为“我最难忘的百 部中国电影”之一,王龙基 扮演的三毛被评为“中国电 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 之一。该片在海外也同样受 到欢迎,例如1981年在巴黎 6家电影院连演60天,轰动 巴黎。该片荣获葡萄牙第12 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 评委奖;意大利第14届季福 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

近代衣食住行的变化 ppt课件

近代衣食住行的变化 ppt课件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 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 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 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 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的观点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节日, 而是我们丧失了很多很多的记忆!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文化, 而是我们丧失了太多太多的自信!
社会政治(辛亥革命运动)、思想的剧变 (新文化运动)
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 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于 顺 治二年规定“剃发”之制: 限旬日(十天之内)内一律遵 行,违者杀而无赦。可当时 许多汉人“宁愿留发不留头, 不愿留头不留发”,出现因 不剃发而出现的惨剧如“扬 州十日,永嘉三屠”。
——民国政府《剪辫通令》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剧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服饰西化的原因? 材料一:有轮船而沙船淘汰,有洋布而土布淘汰,有
洋针而土针淘汰,有皮鞋、线袜而钉鞋、布袜淘汰…… ——胡祥翰的《上海小志》
材料二: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宋恕(1862-1910)
材料三:“皇上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 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 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 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
——成龙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 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 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的中国节日, 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 化………
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应该 如何对待呢?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 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 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 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

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

•外因
工业文明传入, 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和阶层 外来商品输入, 改变了消费结构。
政治变革的推动作用 (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等) 文明、民主、自由等近代思 想观念的进步
•内因
行程安排:
衣食住俗 变迁的表现
参观
衣食住俗 变迁的历史意义
探 变迁 究 感悟
衣食住俗 变迁的原因
从政治近代化角度看:
土洋并存 & 中西合璧
服饰厅: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展 品 四
列宁装 干部服 布拉吉 文革“绿军装”
新中国建立后:带有浓厚时代印记的服装
50年代列宁装
布拉吉(俄国风情
激情岁月——文革“绿军装”
20世纪50—70年代: 蓝、绿、灰、黑的“海洋”
改革开放至今:美观大方、异彩纷呈
美观大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彩纷呈、彰显个性
建国后 六七十 年代 家居 简单
1995年启动 “安居工程”
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史实
鸦片战争后
新中国建立后 改革开放后
丰富多彩 丰富多样 营养均衡 中西合璧 宽敞舒适
衣 食 住 俗
长跑马褂、西装、 列宁装、干部装、 中山装、旗袍… 布拉吉、绿军装 南米北面 西餐出现 传统住宅 西式洋房 物质匮乏 凭票供应 房屋拥挤 陈设简单
丰富多彩 丰富多样 营养均衡
中西合璧 建筑多样
衣 食 住 俗
长跑马褂、西装、 列宁装、干部装、 中山装、旗袍… 布拉吉、绿军装
南米北面 西餐出现
传统住宅 西式洋房
物质匮乏 凭票供应
房屋拥挤 陈设简单
剪辫放足 改变礼节
婚丧简化 政治色彩
休闲娱乐 展新风尚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精品课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精品课件
(3)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 民族特色。
(4)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 习的发展密切相关。
2007高考山东卷34.(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旧 的习俗被打破,新的观念逐渐形成,社会风 气也在悄然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答:满足“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 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这样 说法的还有右图情况,如图所示.所以 定义中不能简单描述成“其余各面都是 平行四边形”.
E′
D′
F′ A′ B′ C′
E
F A
D C
B
S
A
BC
D
2、棱锥的分类: 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可以分为三
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3、棱锥的表示方法:用表示顶点和底面 的字母表示,如四棱锥S-ABCD。
圆锥的结构特征
如何描述下图的几何结构特征?
圆锥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
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 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 圆锥.
S
母 线
顶点
轴 侧 面
A
O
底面
B
圆柱的结构特征
如何描述下图的几何结构特征?

圆柱
A′
O′
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
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
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
底面
台体与锥体的关系
圆台和棱台统称为台体.它们是由平行与底面的平 面截锥体,得到的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
柱、锥、台体的关系
几何画板—关系
棱柱、棱锥、棱台之间有什么关系?圆柱、圆锥、 圆台之间呢?柱、锥、台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上底扩大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PPT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PPT

四、及时训练:
1.人与人之间的称呼看似平常,其实称呼反映 了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阅读 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任 何人不得再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 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 材料二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 民道 德.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 蓄辫、缠足和赌博等陋习。(南京临时政府的措 施)
(1)依据材料指出民国初年新式婚姻较旧式的进步 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不同:观念:男女婚姻自主,平等;礼仪: 由繁琐到相对简单,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 (2)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西方民主思 想的传人);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 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
3、1881年,中国人在唐山和胥各庄之间自主修筑 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以便将河北开平矿务 局出产的烟煤运出。但清末的中国官府却视这种先 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 动了距离唐山不远的东陵。为了保护陵寝的风水不 被破坏,他们弃用冒白汽、拉长笛的蒸汽火车头, 而让骡马充当火车头。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胥铁路”修筑的背景是什么? 铁路上的“马拉火车”说明什么问题?
材料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大” 党纲 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 实的党员,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 都可以接 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从此互称 同志在党内 成为习惯,并扩大到党员和非党员之间。 到了新中 国成立后,“同志”成为全国人民最流行 最亲切的称 呼。1959年8月3日,毛泽东建议党内一 律用同志 称呼,不要以职务相称。 材料四 时代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也 悄悄跟着变化。从“同志”到“师傅”,从“先 生”“小姐”到以职位相称,再到上级都被叫做老板, 这些变化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16 人民版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16 人民版


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9、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用理想去成就人生,不要蹉跎了岁月。

12、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4、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反馈训练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的妇女从受礼教的影响不令轻见男子之面到逐渐走出深闺在路上和茶轩酒肆中与他人交流这一变化说明了abc三个选项正确社会风气的改变有一个过程因此d项错误
专题四 中国近现 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案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的变迁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31、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32、在生命里寻觅快乐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奉献。

33、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34、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学习探究区
名师指津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社会 生活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旧社会 在社会生活方面存在着继承和发展,近代社会生活 的变迁深受西方外来文明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半殖 民地化色彩。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学习探究区
重点精讲

中国近现代衣食住行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衣食住行PPT课件
6
中国建筑是以中国长江黄河一带为中心,受此地区影响,其建筑形 式类似,使用材料,工法,营造语言,空间,艺术表现与此地区相 同或雷同的建筑,皆可统称为中国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成和发 展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幅员辽阔,各处的气候,人文,地质等条 件各不相同,而形成了中国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尤其民居形式更 为丰富多彩。如南方的干阑式建筑、西北的窑洞建筑、游牧民族的 毡包建筑、北方的四合院建筑等等。
8
Hale Waihona Puke 92019/10/19
10
4
2019/10/19
5
快餐文化
快餐文化就是只求速度不求内涵的一种现象,比如看名著只看精简版,想学东西只想 报速成班。 快餐文化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产物,是人们对名利过多追逐的产物,是 人们只求其名不求其实的表现。快餐文化只能填饱肚子,但没有太多的营养 ,吃多了 反而会坏了身子,食之无味,弃之不惜。 流入时间:19世纪末期
1
2
近代以来服饰变化的原因:
在古代,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联,有着 繁杂的制度和规定。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 大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 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西方的文化、生活方 式推动着个性的解放,首先体现在穿着上摆 脱旧规定的束缚。
3
新中国成立以来,饮食文化也一直未能有大发展与大变化。大体上说,在大跃进以及 文革以前,政治条件相对宽松而物质条件匮乏;在三年自然灾害及文革时期,政治条 件严苛而物质条件更为匮乏。这一时期的饮食清淡,重要物资限量,在某种意义上实 现了真正的“平等饮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全球各地美食被络绎不绝地引进中国, 我国的饮食开始由国内多元逐渐朝着国际多元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饮食文化最大的变 化即为人们真正认可了全球各地饮食的多元——注意不等于非常喜爱别国饮食,但在 心态上完成了逐渐由固守本国饮食向积极尝试别国饮食的转变。这一点又与之前的“尝 鲜”心态不同,而是“尝试”和“接纳”“欣赏”。这不得不说是这一时期人们在饮食上最 突出的一大改变。同时,在物质条件发展的同时,人们平日的饮食也尤为可贵地开始追 求膳食平衡和保健养生;这一追求健康饮食的观念正逐渐由社会上层“下放”到社会各层。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

3、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 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 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 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这种变化最主要体现 在
A.西服的出现 B.中山装的出现 C.旗袍的改进 D.列宁装的流行
4.下列属于西餐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产生的影响 是()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问:(1)康有为辫子在哪些方面与近代社会格格不入、阻 碍了社会的发展?
(2)联系辫子与近代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风俗变迁在社 会剧变中的作用。
思路提示:本题是书本知识的扩展和应用,首先要仔细读 懂材料,然后结合书本有关知识、紧扣设问回答。
参考答案:(1)首先,近代社会“尤尚机器”,辫子的 存在容易误缠机器,从而阻碍了机器的使用;其次,辫子 的存在不便于近代方式的战争的需要;再次,鞭子的存在 既不卫生又会耗时梳刮。(2)风俗反映了民众的一种普 遍社会心理,它的剧变勾勒出民族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的 发展历程。社会变化又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 变化。所以社会生活方式,也就是风俗,既是生产力发展 的最终目的,又是促使社会关系变化的不可取代的物质力 量。对辫子的态度,极为敏感地反映了在革命风潮中的社 会风尚的剧烈变化。
革的标志是( )
A取缔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B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新婚姻制度
C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D制定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近代风俗习惯变迁的是( )
A婚姻自由,一夫一妻 B剪辨与放足
C握手、鞠躬等礼仪
D“先生”“同志”等称

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碎 花 衣 裳
——
60 年 代 的 流 行 绿 军 装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课件 课件9 人教课标版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课件 课件9 人教课标版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 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地。无 论是衣食住行、习俗风尚、还是邮电通信、 大众传媒等都出现了新的特征。
一、衣、食、住、行之衣
•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 2、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特征:受政治因素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主流) 男装:列宁装、中山装、中式便装 女装:列宁装、连衣裙、中式便装 • 3、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由封闭走向开放)
总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 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一、衣、食、住、行之食、住
• 食:19世纪40年代起,中西餐并行于世 (中餐以追求美味首要目的,西餐以营养为最 高准则 。) • 住: 1、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 2、中西合璧:鸦片战后 3、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 墅”、“公寓 (20世纪30年代前后)
本片根据张乐平的同名 漫画改编而成。2005年,在 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之际, 该片被评为“我最难忘的百 部中国电影”之一,王龙基 扮演的三毛被评为“中国电 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 之一。该片在海外也同样受 到欢迎,例如1981年在巴黎 6家电影院连演60天,轰动 巴黎。该片荣获葡萄牙第12 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 评委奖;意大利第14届季福 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
我最喜欢的片子有一 大堆,不能一一列举, 就中国的电影而言, 我最喜欢1948年 的《小城之春》,我 觉得这部影片在当时 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我们今天看来,觉得 还是不能跟它比较。— — 张艺谋

近代中国社会衣食住行的变化.ppt

近代中国社会衣食住行的变化.ppt

+
饿了吗~
麻辣小龙虾、香辣蟹、水煮鱼,都是这个时代的餐桌 文化。
但在世纪初突如其来的一场SARS,以及层出不穷的诸 多“黑幕”曝光,让很多都市人群的腹中馋虫都被杀死。 人们开始呼应健康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 重视。
牛奶的发展进入颠峰时期,纯牛奶、脱脂牛奶、加钙 牛奶应有尽有,数不胜数。
盖的四贴袋服装。
80年代流行的蝙蝠衫
20世纪80年代, 蝙蝠衫风靡一 时,成为时髦 青年必备的行 头。
一.衣:城市民众的服装沿着大中城市→中小 城镇→广大乡村这一路径扩展,从而影响 全国,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
二.食
三.住
四.行
“吃了吗?”是我们这个地区问候语。 解放初期家家户户以土豆、红薯为主,或许是肚里没油 水的原因。逢年过节能吃上一顿白面饭,白面大米虽说 是供应,但毕竟经常可以见到这些“奇缺品”。
二.食:饮食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 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两大系统因素。 就物质层面说,饮食文化主要取决自然因素; 就民族性层面看,则主要由文化因素制约。
三.住:从茅草房、土坯房到平房再到楼房。老 百姓真高兴。
四.行
所谓交通工具的变迁,指的是人们代步 工具的演变。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 应该说代步工具也不少,但与西方先进 的交通工具相比十分落后,而且速度也 非常慢。
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80年代流行的蝙蝠衫20世纪80代蝙蝠衫风靡一时成为时髦青年必备的行头
+ 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 中国是那样贫穷, 衰败,任人摆 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有些傲慢的西 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 。“救亡”成为千千万万 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到这个世 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 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中国已成为一 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敬的 国家。占世界人口将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在一百年时 间里,经历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确是人类历史上 的奇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 中国是那样贫穷, 衰败,任人摆 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有些傲慢的西 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 。“救亡”成为千千万万 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到这个世 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 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中国已成为一 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敬的 国家。占世界人口将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在一百年时 间里,经历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确是人类历史上 的奇迹。
窝窝头

那时说,“共产主义 是天堂,人民公社是 天梯”。在“公共食 堂”里,吃饭不用钱。
三年自然灾害后 人民吃……
八十年代:小康——黎明前的曙光
+ 餐桌上“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各种各样时令蔬菜水果出现。 + 从初期的粮油、副食品敞开供应开始,所有的票证都被逐出历史舞
台时,也预示着一个新“饮食”时代的到来:以往逢年过节才端上餐 桌的红烧肉,已经慢慢开始增多。 + 每个人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 + 直到中期,全国实施了菜篮子工程,把禽、蛋、奶、水果、蔬菜等等 包括在菜篮子工程里统筹解决。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才彻底解决了副 食供应紧张的局面。 + 80年代后期,粗粮食品逐渐从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 的主角。野味也逐渐开始出现在人们饭桌上,各类蛇鼠,还有娃娃鱼、 穿山甲、果子狸等都纷纷出笼。那时候没有禁止捕食这些山珍野味, 因而人们都十分喜欢大啖那些肥腴美味的红烧山珍野味。 从这些 “新鲜”的菜肴中人们依稀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已经到来。
四.行:交通工具是人类四肢的延伸。
机制12-4 聂燕波
201222010421
一.衣:城市民众的服装沿着大中城市→中小城 镇→广大乡村这一路径扩展,从而影响全国, 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
二.食:饮食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 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两大系统因素。 就物质层面说,饮食文化主要取决自然因素; 就民族性层面看,则主要由文化因素制约。
三.住:从茅草房、土坯房到平房再到楼房。老 百姓真高兴。
二.食:饮食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 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两大系统因素。 就物质层面说,饮食文化主要取决自然因素; 就民族性层面看,则主要由文化因素制约。
三.住:从茅草房、土坯房到平房再到楼房。老 百姓真高兴。
四.行
所谓交通工具的变迁,指的是人们代步 工具的演变。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 应该说代步工具也不少,但与西方先进 的交通工具相比十分落后,而且速度也 非常慢。
一.衣: 二.食 三.住 四.行
阶段
1840— 1949
1949— 1978
1978— 至今
代表服饰 男装: 长袍马褂、中山装
女装:旧式旗袍 男装:列宁装、中山装
女装:列宁装、连衣裙
男装: 丰富多彩
女装:
清代民间较 普遍穿用的 一种服饰。 长袍有单袍、 夹袍和棉袄 之分,单袍 又俗称“大 褂”。
旗袍通常指一类 当代中国的女性 礼服式样。旗袍 起源于满族服装。 20世纪上半叶有 过大幅度改进, 成为民国时期中 华民国都市妇女 的主要服装。
中山装为服装的一 种,由孙中山提倡 而得名。1912年民 国政府通令将中山 装定为礼服,修改 中山装造型。中山 装是在广泛吸收欧 美服饰优点的基础 上形成的,综合了 西式服装与中式服 装的特点,设计出 的一种直翻领有袋
+
饿了吗~
麻辣小龙虾、香辣蟹、水煮鱼,都是这个时代的餐桌 文化。
但在世纪初突如其来的一场SARS,以及层出不穷的诸 多“黑幕”曝光,让很多都市人群的腹中馋虫都被杀死。 人们开始呼应健康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 重视。
牛奶的发展进入颠峰时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牛奶、脱脂牛奶、加钙 牛奶应有尽有,数不胜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流行能 载较少量货物的交通工具。 无论是城市的马路上,还是 农村乡间土道上,随处都可 以看到“二八”自行车上满 载的人或货。“二八”自行 车成为那个年代家家户户必 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和运输工 具。人们常说的二八自行车 中的“二八”指的是轮子的 直径为28英寸
地板车是早期的运输工 具,它有车体、车轮两 部分组成。地板车的车 体和车轮不是一体的。 车轮可以从车体上卸下 来,一般人们用完车子 都会把轮子卸下来搬到 雨淋不到的地方。地板 车是需人提供力才会前 行的。人可以推车他向 前行也可以背着身子拉 着他向前行。[1
过去的人们喜欢买冷冻室大的电冰箱储存鸡鸭鱼肉, 现在也开始讲究食用富于营养的鲜活食品。人们在市场上 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
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什么食品搭 配能够保持身体的酸碱度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 题——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清醒而 及时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盖的四贴袋服装。
80年代流行的蝙蝠衫
20世纪80年代, 蝙蝠衫风靡一 时,成为时髦 青年必备的行 头。
一.衣:城市民众的服装沿着大中城市→中小 城镇→广大乡村这一路径扩展,从而影响 全国,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
二.食
三.住
四.行
“吃了吗?”是我们这个地区问候语。 解放初期家家户户以土豆、红薯为主,或许是肚里没油 水的原因。逢年过节能吃上一顿白面饭,白面大米虽说 是供应,但毕竟经常可以见到这些“奇缺品”。
一般会选择粘土作为墙体材料,另外还会填充部 分加筋材料,例如杉木的木纤维,狗尾草,稻草 桔梗等,皆为当地易得的材料,这些加精材料可 以较大的提高墙体的抗弯抗剪能力。
砖瓦房
如今的农村过上了小康生活,房子跟着豪华起来
一.衣:城市民众的服装沿着大中城市→中小城 镇→广大乡村这一路径扩展,从而影响全国, 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
一.衣:城市民众的服装沿着大中城市→中小城 镇→广大乡村这一路径扩展,从而影响全国, 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
二.食:饮食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 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两大系统因素。 就物质层面说,饮食文化主要取决自然因素; 就民族性层面看,则主要由文化因素制约。
三.住
四.行
土坯房就是用泥土为墙的房 子,墙的内外材料用的都是 泥土,成墙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做好墙脚后(一般以石 为墙脚)用木做的模具,置 于上面,放入泥土模具内人 工分段分层夯实成墙。二是 手工做的土砖,(多指没经 烧制的土砖)砌墙而成的房 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