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顺序一共有哪些95605
写作顺序一共有哪些(可打印修改)
![写作顺序一共有哪些(可打印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72b71407360cba1aa911da9c.png)
⑦()困难再大,我们()要按时完成任务。
⑧()你答应去,()该准时去叫他。
⑨()别人的意见不对,我们()要虚心听取。
⑩弟弟()年纪小,()很懂事。
2、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小句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①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②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③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④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
⑤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3、从下列句中关联词使用的正误,错误的在原句上改正。
①即使石块有多重,小草也要从下面钻出来。
()②因为同学们信任你,你所以应该勇敢地接受这份工作。
()③虽然太阳离地球太远了,但是我们并不感到它有那么热。
()④这件好事是李晓华做的,也是我的同学张晔做的。
()⑤只要平时从严从难地刻苦训练,就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⑥鲁迅先生不是伟大的文字家,而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
()⑦山上开满了杜鹃花,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4、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①、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
人们会责备他。
②、伟大的父亲没有灰心。
他相信儿子一定活着。
③、父亲新辟的菜园被暴风雨冲得一干二净。
父亲没有气馁。
④、普通的农家没有新鲜的蔬菜。
像婴儿断了奶。
⑤、你带路带得好。
我把这个小东西送给你。
⑥、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⑦、我们没有见过面。
我们妈妈却接到过您的问候。
⑧、春天绿茵茵的草地。
有盛开的鲜花。
⑨、我家经济拮据。
我们生活很快乐。
5、综合运用①暑假兴趣小组报名结束后,我问小刚:“你()参加美术小组,()参加航模小组?”小刚让我猜一猜,我说:“()美术组,()航模组。
”他笑了笑说:“()美术小组,()航模小组。
”我纳闷地问:“你为什么这样选呢?”他认真地说:“()我以前都参加美术小组,()这一次我要参加航模小组。
()这样,()让我个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
”②抛开《三国演义》这本影响力最大的小说,仅就史书上提供的资料,关羽实在没有资格在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写作文一般有什么顺序
![写作文一般有什么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6fd4ffa4b307e87100f696d3.png)
写作文一般有什么顺序一、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也叫事情发展顺序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再接着原线继续叙述.)如:《羚羊木雕》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 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常采用这种顺序.游览顺序是空间顺序的一种.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思维的规律)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主到次:《中国石拱桥》第9段成就原因②从简单到复杂:《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③从概括到具体:《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④从整体到局部:《苏州园林》全文结构⑤从现象到本质:《恐龙无处不在》南极化石—大陆漂移⑥从结果到原因:《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行星撞击除此之外还有:从特点到用途、从一般到特殊,从原因到结果等等.总之,只要明确了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 三、论证顺序. 1、时间上从古至今; 2、范围上由中及外; 3、论证力度上由小到大(真实、具体、权威,有说服力的论据更有论证力度)拓展资料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
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
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比如写生物以繁殖生长过程为序,写事物以形成演变过程为序等 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
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
—是按实物的空间位置或构成部分,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使用这种顺序。
一般按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说明。
写作文都是按什么顺序
![写作文都是按什么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a73b28f910a6f524cdbf85b6.png)
写作文都是按什么顺序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1.先分后总。
2.先总后分再总。
3.先总后分。
另一种意见是: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总述与分述不属于写作顺序,而是属于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学会依据中心安排写作顺序裁剪材料、确定主次详略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将留取、加工确定好的材料编织起来,即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就是给文章“搭架子”,就是依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把确定好的材料进行合理、巧妙地安排。
它是构思文章、布局谋篇的又一重要环节。
组织材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安排写作顺序。
安排写作顺序,就是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中心、表达的需要,对选择整理好的、可以使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安排在一起,组织到文章里,使文章言之有序,有条理。
写作顺序是文章的层次,内容的条理,作者的思路。
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材料安排是否妥当,条理是否清楚,脉络是否分明,关键都在于组织材料时能否找到一个合理的次序。
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应该按照同一个标准(一定的记叙顺序)来排列。
写作顺序不清,就会产生结构混乱的现象,写出的文章就会颠三倒四,东拉西扯,别人读了就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
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组织材料,即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顺叙”或“正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
记事(包括写活动、游记、参观访问记等)、写人(主要指一人一事)的文章,大多可以采用这种写作顺序。
采用这种顺序组织材料,因为心里有了事情的基本框架,所以容易把杂乱的材料理顺;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果,条理容易写清楚;重点内容容易写具体。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https://img.taocdn.com/s3/m/1aac864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2.png)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1.先分后总..2.先总后分再总..3.先总后分..另一种意见是: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总述与分述不属于写作顺序;而是属于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学会依据中心安排写作顺序裁剪材料、确定主次详略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将留取、加工确定好的材料编织起来;即组织材料..组织材料就是给文章“搭架子”;就是依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 把确定好的材料进行合理、巧妙地安排..它是构思文章、布局谋篇的又一重要环节..组织材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安排写作顺序.. 安排写作顺序;就是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中心、表达的需要;对选择整理好的、可以使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安排在一起;组织到文章里;使文章言之有序;有条理..写作顺序是文章的层次;内容的条理;作者的思路..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材料安排是否妥当;条理是否清楚;脉络是否分明;关键都在于组织材料时能否找到一个合理的次序..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应该按照同一个标准一定的记叙顺序来排列..写作顺序不清;就会产生结构混乱的现象;写出的文章就会颠三倒四;东拉西扯;别人读了就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组织材料;即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顺叙”或“正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记事包括写活动、游记、参观访问记等、写人主要指一人一事的文章;大多可以采用这种写作顺序..采用这种顺序组织材料;因为心里有了事情的基本框架;所以容易把杂乱的材料理顺;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果;条理容易写清楚;重点内容容易写具体..采用这种顺序写;最能反映事情的本来面貌;可以收到使读者渐入佳境的效果..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早→中→晚;前→中→后组织材料..即以时间推移为序;将文章要用的各个材料串成一体;或将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连接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无论是写一件事还是几件事;无论是通过一件事写人还是通过几件事写人;或者写景;写活动;写参观记、游记都可以采用这种顺序写..按照时间先后这条比较单纯的顺序写;容易执简驭繁;使文章有条不紊;让读者读起来;既方便顺当;又容易领会..3按照空间转换顺序组织材料..即按照方位、处所或地点变换来安排材料;决定材料先写后写的次序..写景状物;写参观记、游记的文章;都可以采用这种顺序来写..当然写人记事的文章;根据中心的需要和材料的特点;也可以按照这种顺序写..按照这种顺序写;有助于把握主线;使文章结构、条理清楚;主次分明..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不会面对要写的事物而无从下手了..4按照事物或内容类别顺序组织材料..即面对众多的事物或内容;把同类的放在一起;然后一类一类地写;写完这一类再写那一类..这种顺序多用于写景状物;写游记、参观记..写人记事的文章;根据材料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也可以按照这种顺序写..采用这种顺序;能使文章脉络清楚;内容充实;说服力强;完整、深刻地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5按照事物或内容几方面顺序组织材料..即全篇若只写一个事物或内容;如写一个人、一处景色、一个物件;就可以采用这种顺序;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他它的特点..另外;像写一种动物、植物等;也都可以从既有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几方面组织材料;安排顺序..按照这种顺序组织材料;可以使文章结构、层次清晰;步步深化中心;深刻、完整地表现中心..除以上五种写作顺序之外;还有按概括具体顺序概括→具体、具体→概括;按总述分述顺序总→分、分→总、总→分→总;按因果顺序因→果、果→因;按前后对比顺序;按问答顺序;按作者感情变化顺序;按事物特点顺序;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按生长顺序等组织材料的形式..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顺序是多种多样的..就一篇文章而言;写作的顺序也是灵活变通的..至于到底应该采用哪种顺序;要依据材料的特点、记叙事物的规律来定;尤其是要依据是否能够更好地突出中心思想而定..一句话;组织材料的顺序应该是文章中心最恰当的表现形式..。
写作顺序有以下几种
![写作顺序有以下几种](https://img.taocdn.com/s3/m/3d21889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0.png)
写作顺序有以下几种:1、按时间先后顺序。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述。
2、按地点变换顺序写。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记金华的双龙洞》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4、按不同内容的类别记述。
把内容分为若干类别,然后按照分类顺序记述。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5、按照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A先分后总。
《再见了亲人》B先总后分。
《美丽的小兴安岭》C叙述顺序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
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
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
(2)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
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
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
(3)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插入的内容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4)补叙。
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
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也有不同。
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不是死板的方法,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灵活运用。
例文1我的第一次离家出走吉林九中贾晓瑞……妈妈终于火了,抬手给了我一巴掌,我捂着火辣辣的脸,一转身跑了出去。
天又黑又冷,我裹紧大衣,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走着。
我一边走一边和自己赌气:“我决不回去!决不!”就这样,路越走越长,天越走越黑。
哎,去哪儿呢? ,反正连家都不要了,去哪儿都无所谓。
写作文一般有什么顺序
![写作文一般有什么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b3cee2e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2.png)
写作文一般有什么顺序一、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也叫事情发展顺序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再接着原线继续叙述.)如:《羚羊木雕》二、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常采用这种顺序.游览顺序是空间顺序的一种.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思维的规律)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主到次:《中国石拱桥》第9段成就原因②从简单到复杂:《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③从概括到具体:《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④从整体到局部:《苏州园林》全文结构⑤从现象到本质:《恐龙无处不在》南极化石—大陆漂移⑥从结果到原因:《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行星撞击除此之外还有:从特点到用途、从一般到特殊,从原因到结果等等.总之,只要明确了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三、论证顺序.1、时间上从古至今;2、范围上由中及外;3、论证力度上由小到大(真实、具体、权威,有说服力的论据更有论证力度)拓展资料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
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
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比如写生物以繁殖生长过程为序,写事物以形成演变过程为序等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
表明形状和结构的实物说明文常采用这种顺序。
—就是按实物的空间边线或形成部分,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根据情况有效率精心安排。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使用这种顺序。
通常按由深人浅、由易到难、由具体内容至抽象化、由直观至繁杂、由主要至次要的顺序展开表明。
写作文的顺序都有什么
![写作文的顺序都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3e533d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7.png)
写作文的顺序都有什么常见的写作顺序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
常用于写下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去写下。
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五、按总述与表列的顺序写下。
1.先分后总。
2.先总后分再总。
3.先总后分。
另一种意见就是:常用的文学创作顺序存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总述与表列不属于文学创作顺序,而是属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组织材料,即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顺叙”或“正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
(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晚→中→晚,前→中→后)非政府材料。
即以时间推移为序,将文章会用的各个材料串起一体,或将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连接起来,并使文章构成一个完备的整体。
无论是写一件事还是几件事,无论是通过一件事写人还是通过几件事写人,或者写景,写活动,写参观记、游记??都可以采用这种顺序写。
按照时间先后这条比较单纯的顺序写,容易执简驭繁,使文章有条不紊,让读者读起来,既方便顺当,又容易领会。
(3)按照空间切换顺序非政府材料。
即为按照方位、除此或地点转换去精心安排材料,同意材料先写下李德生的次序。
(4)按照事物(或内容)类别顺序组织材料。
即面对众多的事物(或内容),把同类的放在一起,然后一类一类地写,写完这一类再写那一类。
(5)按照事物(或内容)几方面顺序非政府材料。
除以上五种文学创作顺序之外,除了按归纳具体内容顺序(归纳→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归纳),按总述表列顺序(总→分后、分后→总、总→分后→总),按因果顺序(因→果、果→因),按前后对照顺序,按猜谜顺序,按作者感情变化顺序,按事物特点顺序,按整体至部分的顺序,按生长顺序等非政府材料的形式。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https://img.taocdn.com/s3/m/b08f251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a.png)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在写作的世界里,掌握合适的写作顺序是构建一篇条理清晰、逻辑连贯文章的关键。
常见的写作顺序主要有以下 5 种,它们分别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和总分顺序。
时间顺序,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
这种顺序在记叙文、历史记载、传记等文体中经常被使用。
比如,讲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会从他的童年开始,依次经历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记录一场战争,会从战争的爆发开始,到战争的进程,再到最终的结局。
通过时间顺序,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展脉络,有一种“顺藤摸瓜”的清晰感。
空间顺序,则是按照空间的位置和方向来组织文章。
这在写景、说明文等类型的作品中较为常见。
比如描写一个建筑物,会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或者从左到右等方式来描述;介绍一个城市的布局,可能会按照东西南北的方位依次展开。
空间顺序能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的空间画面,仿佛身临其境。
事情发展顺序是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叙述。
这种顺序在故事、小说、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
以一个破案故事为例,首先是案件的发生,接着是警察的侦查过程,最后是案件的侦破和结局。
事情发展顺序能够很好地展现事情的全貌和变化过程,使读者能够紧跟情节的发展,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逻辑顺序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它是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安排内容。
比如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等等。
在议论文、科学论述中,逻辑顺序被广泛运用。
例如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可能会先阐述环境破坏的现象,然后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逻辑顺序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总分顺序是先对事物进行总体的概括和描述,然后再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这种顺序在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中都能见到。
以介绍一种动物为例,先总体介绍这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然后分别从外形、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方面详细展开。
作文一般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通用3篇)
![作文一般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f5f79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1.png)
作文一般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通用3篇) 作文一般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1.先分后总。
2.先总后分再总。
3.先总后分。
另一种意见是: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总述与分述不属于写作顺序,而是属于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另外一、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
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写作文顺序有几种
![写作文顺序有几种](https://img.taocdn.com/s3/m/f00b75fdfad6195f302ba6db.png)
写作文顺序有几种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总述与分述不属于写作顺序,而是属于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
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
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比如写生物以繁殖生长过程为序,写事物以形成演变过程为序等 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
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
—是按实物的空间位置或构成部分,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使用这种顺序。
一般按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说明。
拓展资料一、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也叫事情发展顺序作用: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再接着原线继续叙述.)如:《羚羊木雕》作用:介绍了……,表现了……;解释上文/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伏笔/作对比,从而突出中心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 例:《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古→今《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四季更迭) 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常采用这种顺序.游览顺序是空间顺序的一种. 例如:《故宫博物院》由南到北注:把握空间顺序,重点要注意一些标志方位的名词,或标志游览顺序的动词.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思维的规律)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主到次:《中国石拱桥》第9段成就原因②从简单到复杂:《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③从概括到具体:《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④从整体到局部:《苏州园林》全文结构⑤从现象到本质:《恐龙无处不在》南极化石—大陆漂移⑥从结果到原因:《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行星撞击除此之外还有:从特点到用途、从一般到特殊,从原因到结果等等.总之,只要明确了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 三、论证顺序. 1、时间上从古至今; 2、范围上由中及外; 3、论证力度上由小到大(真实、具体、权威,有说服力的论据更有论证力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时间顺序。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说课讲解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说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c5caf48c5da50e2524d7f64.png)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1.先分后总。
2.先总后分再总。
3.先总后分。
另一种意见是: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总述与分述不属于写作顺序,而是属于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学会依据中心安排写作顺序裁剪材料、确定主次详略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将留取、加工确定好的材料编织起来,即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就是给文章“搭架子”,就是依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把确定好的材料进行合理、巧妙地安排。
它是构思文章、布局谋篇的又一重要环节。
组织材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安排写作顺序。
安排写作顺序,就是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中心、表达的需要,对选择整理好的、可以使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安排在一起,组织到文章里,使文章言之有序,有条理。
写作顺序是文章的层次,内容的条理,作者的思路。
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材料安排是否妥当,条理是否清楚,脉络是否分明,关键都在于组织材料时能否找到一个合理的次序。
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应该按照同一个标准(一定的记叙顺序)来排列。
写作顺序不清,就会产生结构混乱的现象,写出的文章就会颠三倒四,东拉西扯,别人读了就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
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组织材料,即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顺叙”或“正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
记事(包括写活动、游记、参观访问记等)、写人(主要指一人一事)的文章,大多可以采用这种写作顺序。
采用这种顺序组织材料,因为心里有了事情的基本框架,所以容易把杂乱的材料理顺;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果,条理容易写清楚;重点内容容易写具体。
五大写作顺序
![五大写作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abd2f04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d.png)
五大写作顺序
1. 时间顺序:这是最常见的写作顺序,按照时间先后进行叙述,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这种顺序常用于写人、写事、写景的文章。
2. 空间顺序:这种顺序是按照地点的变换进行叙述的。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等的文章。
3. 事情发展顺序:这种顺序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的。
也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4. 逻辑顺序:这种顺序是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
可以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等顺序进行叙述。
常用于事理说明文。
5. 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这种顺序是根据所写内容的不同类别进行叙述的。
可以先写重要的,再写次要的;或者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也可以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等分类进行叙述。
这些写作顺序并不是孤立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https://img.taocdn.com/s3/m/b927a1d284254b35eefd3428.png)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1.先分后总。
2.先总后分再总。
3.先总后分。
另一种意见是: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总述与分述不属于写作顺序,而是属于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学会依据中心安排写作顺序裁剪材料、确定主次详略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将留取、加工确定好的材料编织起来,即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就是给文章“搭架子”,就是依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把确定好的材料进行合理、巧妙地安排。
它是构思文章、布局谋篇的又一重要环节。
组织材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安排写作顺序。
安排写作顺序,就是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中心、表达的需要,对选择整理好的、可以使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安排在一起,组织到文章里,使文章言之有序,有条理。
写作顺序是文章的层次,内容的条理,作者的思路。
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材料安排是否妥当,条理是否清楚,脉络是否分明,关键都在于组织材料时能否找到一个合理的次序。
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应该按照同一个标准(一定的记叙顺序)来排列。
写作顺序不清,就会产生结构混乱的现象,写出的文章就会颠三倒四,东拉西扯,别人读了就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
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组织材料,即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顺叙”或“正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
记事(包括写活动、游记、参观访问记等)、写人(主要指一人一事)的文章,大多可以采用这种写作顺序。
采用这种顺序组织材料,因为心里有了事情的基本框架,所以容易把杂乱的材料理顺;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果,条理容易写清楚;重点内容容易写具体。
常见的写作顺序
![常见的写作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0b91a4530029bd64793e2c31.png)
常见的写作顺序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1.先分后总.2.先总后分再总。
3。
先总后分。
另一种意见是: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总述与分述不属于写作顺序,而是属于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组织材料,即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顺叙”或“正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
(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早→中→晚,前→中→后)组织材料.即以时间推移为序,将文章要用的各个材料串成一体,或将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连接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无论是写一件事还是几件事,无论是通过一件事写人还是通过几件事写人,或者写景,写活动,写参观记、游记??都可以采用这种顺序写。
按照时间先后这条比较单纯的顺序写,容易执简驭繁,使文章有条不紊,让读者读起来,既方便顺当,又容易领会。
(3)按照空间转换顺序组织材料。
即按照方位、处所或地点变换来安排材料,决定材料先写后写的次序。
(4)按照事物(或内容)类别顺序组织材料。
即面对众多的事物(或内容),把同类的放在一起,然后一类一类地写,写完这一类再写那一类。
(5)按照事物(或内容)几方面顺序组织材料。
除以上五种写作顺序之外,还有按概括具体顺序(概括→具体、具体→概括),按总述分述顺序(总→分、分→总、总→分→总),按因果顺序(因→果、果→因),按前后对比顺序,按问答顺序,按作者感情变化顺序,按事物特点顺序,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按生长顺序等组织材料的形式.。
文章的写作顺序5种
![文章的写作顺序5种](https://img.taocdn.com/s3/m/53965d9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5.png)
文章的写作顺序5种常见的五种写作顺序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写、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
也就是说,沿着事理发展过程的前后介绍某事物的说明顺序。
要解释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变化、人物成长、动植物成长等,所有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不需要时间。
在文章中使用得当,有凝神的效果,说明清楚,读者一眼就能看懂,所以在文章的时间顺序中也是一种独特的技术。
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者从整体到局部来描述,这个描述顺序层次分明,有助于全面描述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养成这样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所有顺序中最合理的顺序。
事情发展顺序一般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开头说明人物的背景和事件的原因,之后,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记述人物的言行、生活轨迹、人生荣辱,或清楚地写事件的经过。
最后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看法,或者告知事件的结果。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叙述,然后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叙述。
倒叙不是倒叙整个事件,除了提前叙述某一部分以外还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
一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部分放在前面强调。
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坦率的叙利亚;三是表现效果的需要,让文章曲折,引发悬疑,引人入胜。
插叙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变化而乱用插叙,弄巧成拙。
插叙的内容,只与原叙述相关但不可衔接,衔接则为倒叙。
插叙更不是叙述的中心,只是为中心服务的一个片段。
而且,前后联系必须自然,界线必须清晰。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https://img.taocdn.com/s3/m/f3792f0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c.png)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方式。
而在写作过程中,合理选择写作顺序可以让文章更有条理、更易于理解。
常见的写作顺序主要有以下 5 种:一、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
这种写作顺序在记叙文、历史文章和传记中较为常见。
比如说,我们要讲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就可以从他的童年开始,按照时间的推进,依次描述他的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阶段。
又或者在记录一次旅行时,从出发的那一天写起,接着是旅途中的每一天,直到旅行结束。
时间顺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清晰地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让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了整个事件。
读者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是简单地罗列时间点和事件,文章可能会显得枯燥乏味。
因此,在运用时间顺序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描写关键的时刻和重要的情节,同时加入适当的细节和感受,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例如,在描述一场比赛时,可以详细描写比赛中的关键时刻,如比分追平、反超等,以及运动员和观众的反应,让读者感受到比赛的紧张和刺激。
二、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或方位来进行描写。
在写景、说明文和参观记等文章中经常使用。
比如描写一个房间,我们可以从门口开始,依次描述房间的左边、右边、前方和后方;或者描写一座城市,从市中心开始,逐渐向郊区扩展。
空间顺序能让读者对所描述的事物有一个清晰的空间概念,仿佛身临其境。
在运用空间顺序时,要注意选择一个合理的观察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避免杂乱无章。
同时,可以使用一些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等,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空间位置关系。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介绍一座古老的城堡,就可以从城堡的大门进入,先描述城堡的庭院,然后是城堡的主楼,接着是塔楼和城墙等。
在描写每个部分时,可以详细描述其建筑风格、装饰和功能,让读者对城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进行叙述。
常见文章与写作顺序(四年级)
![常见文章与写作顺序(四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a4912d34bb4cf7ec4bfed096.png)
常见文章与写作顺序(四年级)常见的写作顺序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1.先分后总。
2.先总后分再总。
先总后分。
另一种意见是,常见的写作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总述与分述不属于写作顺序,而是属于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学会依据中心安排写作顺序裁剪材料、确定主次详略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将留取、加工确定好的材料编织起来,即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就是给文章·搭架子”,就是依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把确定好的材料进行合理、巧妙地安排。
它是构思文章、布局谋篇的又一重要环节。
组织材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安排写作顺序。
安排写作顺序,就是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中心、表达的需要,对选TVUAEK后竹针的择整理好的、可以使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安排在一起,组织到文章里,使文章言之有序,有条理。
写作顺序是文章的层次,内容的条理,作者的思路。
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材料安排是否妥当,条理是否清楚,脉络是否分明,关键都在于组织材料时能否找到一个合理的次序。
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应该按照同一个标准(一定的记叙顺序)来排列。
写作顺序不清,就会产生结构混乱的现象,写出的文章就会颠三倒四,东拉西扯,别人读了就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
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起因一发生一发展一高潮→结果)组织材料,即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顺叙“或“正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
记事(包括写活动、游记、参观访问记等)、写人(主要指一人一事)的文章,大多可以采用这种写作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顺序一共有哪些写作的顺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如《高大的皂荚树》一文,开头描写皂荚树的样子,接着按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描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许多方便和快乐。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
按地点的变换顺序写,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金华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先后顺序,记叙金华双龙洞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征。
又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是按“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会议厅→走出大门”几个不同地点来记叙的。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有的文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如《中国石》一文中战士们爱拣石头、爱赛石,这是发现“中国石”的起因;拣石、洗石、发现了“中国石”,仔细端详“中国石”,这是拣到“中国石”的经过;战士们喜爱“中国石”,这是“中国石”带来的结果。
这样写,让人明白事情发展的阶段性和来龙去脉。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按事物的性质把内容分为若干类别,然后按照分类顺序记叙。
这种方法常用于写带有说明性的文章和状物的文章。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写了不同内容的四件事:讲《水浒传》、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表达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1.先分后总。
《再见了,亲人》一文,前三段分别描述志愿军同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最后一段总结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
2.先总后分再总。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写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写作的顺序很多,作文时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掌握材料的情况选用,做到恰到好处。
写作顺序是:顺叙:按时间的先后的顺序记事.倒叙是先写事情的结果,然后在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与事件有关的事,然后在接着记叙.(首先顺叙与插叙是一个范畴的,都是中心叙事,它们是构成一个叙事的。
而补叙与插叙属于另外一个范畴,它们是补充或扩展一个叙事的。
)文章叙述顺序有:1、事情发展的顺序(逻辑顺序 )2、时间顺序3、参观、游览顺序4、插序5、空间转移顺序6、倒序7、类型顺序因果关系一个分句提出原因,一个分句说明结果,这种关系的复句叫因果复句。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并列关系几个分句分别叙述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者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这种关系的复句叫并列复句。
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既……又……不是……而是……一会儿……一会儿……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又……又……转折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一种情况,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这种关系的复句叫转折复句。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虽然……可是……可是…但……却……然而……递进关系后一个分句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更进一层,这种关系的复句叫递进复句。
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仅……而且……除了……还…………不但不……反而……连……也…………何况…………甚至……选择关系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表示选择其中一件,这种关系的复句叫选择复句。
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是……还是……或者……或者……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假设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假设,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实现后会有的结果。
结果与假设一致:即使……也……要是……就……如果……就……结果与假设不一致:就算……也……哪怕……也……条件关系条件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另一个分句说出结果。
只要……就……只有……才……另一种是一个分句排除一切条件,另一个分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的结果。
无论……都……不管……总……不管……也……承接关系几个分句依次说出连续发生的行动或事情,这种关系的复句叫承接复句。
首先……接着……然后…………又……一……就…………于是…………便…………然后…………才……取舍关系两个分句各说一件事,从比较中表示采取一件,舍弃一件,这种关系的复句叫取舍复句。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小学语文关联词复习(二)1、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关联词语。
①()多读多练,作文()会进步。
②()风吹雨打,我们()要坚持到校学习。
③雨来()牺牲生命,()泄露秘密。
④()要努力读书,()要关心政治。
⑤()走到哪里,他()听到乐声。
⑥()我俩住得很远,()不常见面。
⑦()困难再大,我们()要按时完成任务。
⑧()你答应去,()该准时去叫他。
⑨()别人的意见不对,我们()要虚心听取。
⑩弟弟()年纪小,()很懂事。
2、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小句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①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②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③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④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
⑤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3、从下列句中关联词使用的正误,错误的在原句上改正。
①即使石块有多重,小草也要从下面钻出来。
()②因为同学们信任你,你所以应该勇敢地接受这份工作。
()③虽然太阳离地球太远了,但是我们并不感到它有那么热。
()④这件好事是李晓华做的,也是我的同学张晔做的。
()⑤只要平时从严从难地刻苦训练,就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⑥鲁迅先生不是伟大的文字家,而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
()⑦山上开满了杜鹃花,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4、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①、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
人们会责备他。
②、伟大的父亲没有灰心。
他相信儿子一定活着。
③、父亲新辟的菜园被暴风雨冲得一干二净。
父亲没有气馁。
④、普通的农家没有新鲜的蔬菜。
像婴儿断了奶。
⑤、你带路带得好。
我把这个小东西送给你。
⑥、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⑦、我们没有见过面。
我们妈妈却接到过您的问候。
⑧、春天绿茵茵的草地。
有盛开的鲜花。
⑨、我家经济拮据。
我们生活很快乐。
5、综合运用①暑假兴趣小组报名结束后,我问小刚:“你()参加美术小组,()参加航模小组?”小刚让我猜一猜,我说:“()美术组,()航模组。
”他笑了笑说:“()美术小组,()航模小组。
”我纳闷地问:“你为什么这样选呢?”他认真地说:“()我以前都参加美术小组,()这一次我要参加航模小组。
()这样,()让我个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
”②抛开《三国演义》这本影响力最大的小说,仅就史书上提供的资料,关羽实在没有资格在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他很英勇,()事实上不过是一个莽汉,()缺谋略,()缺修养,()心胸狭窄、不识大体。
他眼睛中只有一个主子,和一个小圈圈。
()排斥诸葛亮,()排斥黄忠。
()不是刘备把他说服,关羽很可能()生出二心。
③一个自甘堕落、自我放弃的人,(即使)是在较好的环境中,如果他不愿意学习,(也)依旧一无所成。
(如果)我们能战胜自己怯懦、疑惧、自私、虚荣等弱点,无疑(就)是一个相当成功的人。
(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无论)是碰到困难,(还)是取得成绩,都应该始终牢记:(只要)努力,(就)会进步;(只有要)放弃,(就)会失败。
④“质疑”就是独立思考,敢与提问。
(不但)要追根问底,(而且)不要怕所谓的“权威”。
这(不是)虚无主义者的怀疑一切,()执迷于一切权威的结论。
()敢与“质疑”,()学得更好。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都要()敢于“疑”,()善于“疑”。
读后感的写法一、格式和写法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题目最好不要用《×××读后感》或《读×××有感》命题,应根据自己所感的主题来命题,为点明文章体裁,可加《×××读后感》或《读×××有感》为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
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述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
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