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11周限时训练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第11周历史限时训练
命题人:温燕飞审题人:梁杏茹
一、选择题
1、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B.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2、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3、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D.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4、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A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B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6、俄国著名学者尤·布尔金在《独立报·三个列宁》中说:“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
后来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导致列宁思想发生转变的社会背景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经济凋敝B.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
C.苏联人民迫切想过渡到社会主义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
7、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
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都注重从实际出发调整经济政策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
到工业领域
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8.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非凡之处在于,他既没有丢掉老祖宗,也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论述,而是始终以时势的变化为基础,敢于和善于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这段材料说明,新经济政策( )
A。
纠正了马克思主义的过渡理论B.违背了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
C。
丰富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9、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10、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11、1932-1933,英国和比利时的失业率为22%-23%,瑞典的失业率为24%,美国的失业率为27%,奥地利的失业率为29%,挪威的失业率为31%,丹麦的失业率为32%,德国的失业率更高达44%以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此次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泛B.失业问题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信号
C.在危机中损失最大的是德国D.英国和比利时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
12、1931年9月底,英国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换,放弃金本位,英镑贬值31%。
1933年春,美国又有4000家银行倒闭,引起资金外逃,联邦储备银行黄金储备锐减,于是美国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
其它国家也纷纷宣布货币贬值。
这些国家宣布货币贬值是为了
A.刺激出口B.强化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
C.缓和危机激化的社会矛盾D.恢复银行信用
13、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14、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15、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16、罗斯福说:“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B.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
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 D.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新改革
17、从1933年3月6日罗斯福下令全国银行休假,到同年6月16日铁路协调法的诞生,这100天中间国会共同通过15项主要立法,基本上扭转了罗斯福上台时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濒于崩溃的局
面。
上述材料说明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是
A.行政命令B.经济立法C.以工代赈D.整顿银行18、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养老保险制度 B.规定最低工资标准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建立失业保险制度19、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一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民主制度遭破坏 B.金融市场被扰乱C.失业人口增多 D.政府财政赤字加剧20、美国总统肯尼迪指出:“罗斯福新政就像一幢有好多房间的大厦,随时准备欢迎到访的客人,让他们能在这里找到安全感。
"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A.在理论上弥补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缺陷
B.在理论上否定了自由放任的经济运行模式
C.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克服经济危机的方法
D.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转提供了成功经验
二、材料分析
21、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6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8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6分)
高一历史第11周历史限时训练班别:姓名: 分数:
高一历史第11周历史限时训练答案
21、答案: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6分)(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4分)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4分)(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
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
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