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礼仪与茶文化
我国茶文化课程茶道礼仪
![我国茶文化课程茶道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ff0c11b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e.png)
假如是作为客人,也应采用上述坐姿。若被 让坐在沙发上,因为沙发离地较低,端坐使人不 适,则女性可正坐,两腿并拢偏向一侧斜伸(坐 一段时间累了可换另一侧),双手仍搭在两腿中 间;男性可将双手搭在扶手上,两腿可架成二郎 腿但不能抖动,且双脚下垂,不能将一腿横搁在 另一腿上。
2、跪姿
(1)跪坐:日本人称之为“正坐”,即双膝跪于 座垫上,双脚背相搭着地,臀部坐在双脚上,腰 挺直,双肩放松,向下微收,舌抵上颚,双手搭 放于前,女性左手在下,男性反之。
6、饮茶须精行修德之人。
7、饮茶须清心寡欲之人。
8、酒肉后不饮。 9、吸烟时不饮。 10、身体有病时不饮。 11、心绪不宁时不饮。 12、气候异常时不饮。 13、忌恶声恶味。 14、忌客有恶趣。
二、茶道礼法详细内 容
(一)容貌
每个人旳容貌非自己能够选择,天生丽质是靠 父母旳遗传之福,但并不一定能做到艺美。俗话 说:聪明面孔笨肚肠,有旳人因为动作旳协调性 及悟性水平很低,给人旳感觉是紧张,并不觉得 美;而有旳人虽相貌平平,但因为有较高旳文化 涵养、得体旳行为举止,以神、情、技感人,显 得非常自信,灵气逼人。茶艺更看重旳是气质, 所以表演者应合适修饰仪表,假如是天生丽质, 则整齐大方即可,一般旳女性能够淡妆,表达对 客人旳尊重,以恬静素雅为基调,切忌浓妆艳抹,
(三)风度
泛指美妙旳举止姿态。在茶道活动中,多种 动作均要求有美妙旳举止,动作要协调,人体吐 纳自如,真气运营,经络贯穿,气血内调,势动 于外,心、眼、手、身相随,意气相合,泡茶才 干进入“修身养性”旳境地。茶道中旳每一种动 作都要圆活、柔和、连贯,而动作之间又要有起 伏、虚实、节奏,使观者深深体会其中旳韵味。 养成自己美妙旳举止姿态,可参加多种形体训练、 打太极拳、跳民族舞、做健美操、练静气功等等。
传统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茶道礼仪
![传统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茶道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481cef7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7.png)
传统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茶道礼仪茶,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茶文化的形成与传承离不开我国的茶道礼仪。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茶文化的传播、茶道礼仪的演变等方面来探讨传统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茶道礼仪的重要性。
一、茶的起源茶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可以得知,茶在公元前2737年就被发现并开始被利用。
茶叶是由茶树的嫩叶制成的,具有醒脑提神、清心明目的功效。
因此,茶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二、茶文化的传播茶文化的传播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茶叶的种植与制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随后,茶文化逐渐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等邻国。
茶的传播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播,更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汇。
三、茶道礼仪的演变茶道礼仪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深沉内涵。
茶道礼仪最早出现在唐代,当时的茶道讲究雅致、含蓄,主要是以欣赏茶具的优雅和饮茶的仪式感。
进入宋代,茶道礼仪逐渐成为一种礼仪准则,不同的社会阶层也开始制定茶道的具体规范。
明清时期,茶道礼仪更是达到巅峰,将茶的品鉴、泡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茶道礼仪的演变与时代的变迁密切相关。
在古代,茶道礼仪被用作社交交往的一种方式,亲友相聚时,品茶成为一种象征亲密关系的仪式。
而在现代,茶道礼仪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礼仪规范,更是一种道德修养的表现。
四、茶道礼仪的重要性茶道礼仪在传统茶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茶道礼仪传承了古老的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国人的精神内涵和美德。
其次,茶道礼仪的存在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互动。
无论是家庭团聚还是商务交流,茶道礼仪都能够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提供一种媒介。
最后,茶道礼仪本身蕴含着修身养性的哲学思想,通过参与茶道活动,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总结:传统茶文化的历史和茶道礼仪的演变,既反映了中国茶文化的独特性,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的精神面貌。
中国茶道和礼仪的关系
![中国茶道和礼仪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a47cd5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d.png)
中国茶道和礼仪的关系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礼仪密切相关。
茶道不仅仅是一种品茶的过程,更是一种表达尊敬和对他人致敬的方式。
在中国,茶道的实践和礼仪的规范相互交织,既彰显了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热爱,也展现了对他人的尊敬。
首先,茶道作为一种表达尊敬的方式,注重礼仪的规范。
在茶道中,准备和享用茶都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定。
首先,泡茶的人必须准备整洁的茶具,以示尊重。
其次,倒茶时需要学会掌握适当的力度和角度,以免溅出茶水。
在品尝茶的过程中,茶客们通常会盯着茶杯,轻轻嗅闻并品味茶的滋味,以展示对茶的敬重。
每个动作都是有规范的,这体现了中国人对茶道礼仪的重视。
其次,茶道在宴会和会议等场合起到了调和关系的作用。
在中国文化中,茶具有“和”的象征意义,茶道被视为一种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和和谐的方法。
在宴会上,主人会用茶来招呼来宾,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心。
通过提供茶水,主人和客人之间的疏离感可以得到缓解,互动和对话的气氛也会更加融洽。
另外,茶道也融入了宗教仪式和传统节日中的礼仪。
在中国的佛教和道教中,茶被视为一种圣物,茶道被作为一种供奉的仪式进行。
在一些传统节日,如清明节和中秋节,人们会通过泡茶和品茶的方式来纪念祖先或庆祝节日。
这些活动往往伴随着严谨的仪式和礼仪,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敬意。
茶道和礼仪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茶道通过注重礼仪规范,使茶的品尝过程更加仪式化,表达了人们对茶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而礼仪则借助茶道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沟通和和谐。
茶道和礼仪的结合不仅仅是一种风俗习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茶道和礼仪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茶道通过规范的礼仪和仪式,体现了中国人对茶文化的敬重和对他人的尊敬。
茶道也逐渐发展成为人们之间增进情谊、促进和谐交流的方式。
通过茶道的实践和礼仪的规范,中国茶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使茶道成为中国人独特的文化符号。
中国茶文化与礼仪
![中国茶文化与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c63e5ba94afe04a1b071debd.png)
中国茶文化与礼仪自古以来,中国人待客就有“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的说法,由此可见,以茶敬客在待客之际是一种绝对不可缺少的重要礼仪。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国茶文化与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国茶文化与礼仪客来敬茶,是我国历来就有的民俗。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时至今日,我们到一家去作客,主人都会先奉上一杯沏好的茶,然后再开始慢慢闲聊。
以茶敬客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客人的嗜好、上茶的规矩、敬茶的方法、续水的时机等几个要点。
1、客人的嗜好俗语说:“众口难调”,饮茶其实也是如此。
有人喜欢喝绿茶,有人喜欢喝红茶;有人喜欢喝热茶,有人喜欢喝凉茶;有人喜欢喝糖茶,有人喜欢喝奶茶。
在以茶待客时,若有可能,应尽可能照顾来宾,尤其是主宾的偏好。
有可能的话,应多备几种茶叶,使客人可以有几种选择。
在上茶之前,应先询问一下客人喜欢用哪一种茶,并为其提供几种可能的选择。
不要自以为是,强人所难。
当然,若只有一种茶叶,则务必实事求是地说清楚,不要客套过了头。
若客人点出自己没有的茶叶品种,可就难以下台了。
一般认为,饮茶不宜过浓,否则极可能使饮用者“醉茶”,即因摄入过量的咖啡因而令人神经过分兴奋,甚至惊厥、抽搐。
所以,若客人没有特殊要求,为之所上的茶水不应过浓。
通常,民间以茶待客讲究要上热茶,而且还有“茶满欺人”、“七茶八酒”之说。
其含义,是说斟茶不可过满,而以七分满为佳。
这样,热茶便不会从杯中溢出来烫伤人了。
2、上茶的规矩(1)奉茶之人以茶待客时,由何人为来宾奉茶,往往涉及到对来宾重视的程度问题。
在家中待客时,通常可由家中的晚辈或家庭服务员为客人上茶。
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女主人,甚至由主人自己为之亲自奉茶。
在工作单位待客时,一般应由秘书、接待人员、专职人员为来宾上茶。
接等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最高者亲自为之上茶。
(2)奉茶顺序若来访的客人较多时,上茶的先后顺序一定要慎重对待,切不可肆意而为。
茶文化与礼仪
![茶文化与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8bf8de7fdd36a32d737581a0.png)
六堡茶、普洱茶
茶叶的分类——基本茶类
(一)基本茶类——绿茶
西湖龙井
太平猴魁
黄山毛峰
茶叶的分类——基本茶类
(一)基本茶类——绿茶 • 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 绿茶有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抗癌、 有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美容护肤等功效。 • 名贵品种有: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 雾、六安瓜片、太平猴魁茶、信阳毛尖茶、都匀 毛尖茶、恩施玉露、婺源茗眉等。
茶叶的制作工艺
采摘:用食指与姆指挟住叶间幼梗中部,将茶叶摘断。 日光萎凋/晾青: 采摘下来之茶于日光下摊晒,或利 用热风使茶菁水分适度蒸散,减少细胞水分含量。 杀青:利用高温杀死青叶中的催化酶,使酶失去活 性,停止发酵,保持叶片绿色;借热化学反应,消 除叶中青臭、苦、涩味;使之变软,并失去部分水 分,便于揉捻。 揉捻:此时茶叶含水量60%,揉捻可以卷紧茶条,缩 小体积,同时对内质也有一定影响。
国最古老的 等,主产红 皖南,苏南,等省和皖北,
茶区。主产 茶,乌龙茶,鄂南等地。 苏北,鄂北。
红茶,绿茶,花茶,白茶,西湖龙井、黄山毛 主产绿茶。
黑茶。
六堡茶。
峰、碧螺春、君山 银针,庐山云雾。 六安瓜片 信阳毛尖
西湖龙井 碧螺春 武夷岩茶 祁门红茶 黄山毛峰 六安瓜片 君山银针 都匀细毛尖 信阳毛尖 铁观音
你喝茶吗?
所有视频时间标注见《一片树叶的故事》1
茶叶基础知识
茶叶基础知识
茶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而解之 。
茶的起源
“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 于唐朝,盛在宋代”
传说公元前2700多年,神农为了普济众生, 采草药,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 而解,“荼”是茶最早的名字,唐朝陆羽撰 写《茶经》时将其改为茶。
茶文化中体现的礼仪
![茶文化中体现的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e058579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0.png)
茶文化中体现的礼仪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追溯到几千年前,与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文化密切相关。
在茶文化中,礼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注。
以下是茶文化中体现的几种礼仪。
1.茶具的摆放:在正式的茶道仪式中,茶具的摆放是非常讲究的。
通常茶具摆放成规整的形状,例如茶壶、茶杯、茶盘等,要摆放在特定的位置上。
摆放茶具要根据茶室的大小和布局来合理布置,以展示出整个茶室的美感和气氛。
2.茶道的准备:在茶道仪式中,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主人要事先准备好所有用到的茶具、茶叶和水。
茶叶一般都是由主人亲自精选,水也要用清洁的流水。
在准备时,主人要细心地制作茶点,并摆放在客人可以轻松取用的地方。
3.茶艺表演:茶艺表演是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主人通常会根据茶室的环境和客人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茶艺表演方式。
茶艺表演需要主人具备一定的技巧和动作,以展示茶道的美感和精致的技艺。
4.对客人的尊重和照顾:在茶道仪式中,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照顾是至关重要的。
主人要耐心地向客人解说每一道茶艺表演的步骤和含义,以便使客人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另外,主人还要随时观察客人的需求,适时地为客人加水或为其倒茶。
5.饮茶的方式:在中国的茶文化中,饮茶是非常注重仪式和礼节的。
客人要用双手接过主人递过来的茶杯,以示尊重和感激。
饮茶时,客人要小口品茗,慢慢品味茶的香味和口感。
在品茶过程中,客人还会与主人交谈,分享自己对茶的感受和体验。
6.茶道礼仪的敬茶和敬客:在茶道仪式中,主人通常会先敬茶给客人,以示尊重和欢迎。
客人也会敬茶给主人,以示对主人的感谢和尊敬。
敬茶和敬客是茶道礼仪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体现了主人和客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相互尊重。
总的来说,茶文化中的礼仪是中国人对茶的崇高敬意和对人际关系的关怀体现。
通过茶文化的礼仪,人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人与人之间互动和交流的尊重和关注。
茶文化的礼仪不仅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成为了世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桥梁。
《茶文化》斟茶六大礼
![《茶文化》斟茶六大礼](https://img.taocdn.com/s3/m/bace4bb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4.png)
《茶文化》斟茶六大礼仪一:斟茶七分满二:茶间三种叩指礼三:甚茶顺序四:及时续茶五:端杯姿势六:递杯姿势一:斟茶七分满首先不至于烫着客人或洒到桌子及衣物上。
茶水倒得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就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有一杯浅茶,在轻抵慢啜中方能悠悠地品出一番情谊来。
茶水的面距离杯口有一定空间,茶水的清沁芳香就不容易失散,在饮茶前,能闻到浓郁的茶香。
二:茶间三种叩指礼晚辈向长辈: 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
一般敲三下即可。
平辈之间: 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
敲三下表示尊重长辈向晚辈: 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即可。
如特欣赏晚辈,可敲三三:甚茶顺序斟茶的顺序为从左往右依次倒水,其次斟茶顺序遵循长者优先、领导优先、宾客优先、女士优先在斟茶时需注意端庄礼仪,保持茶壶、茶杯清洁干净,斟茶时从左向右,顺时针倒入茶水,茶水保持七分满为佳,其次茶饮完之后需要不断及时添加茶水。
四:及时续茶在喝茶时与客人聊天,还要注意客人杯中的茶汤,茶杯喝过半,要及时续杯。
客人空杯而不续茶表示赶人离开。
五:端杯姿势右手持杯,拇指和食指捏住茶碗,中指托住茶碗的底部,其余两指内扣手心。
喝的时候分三次,一喝,二饮,三品饮茶者应该端坐在凳子或者椅子中部,不能仅仅坐在凳子的边缘;身体的重心保持稳定,同时两腿膝盖并拢,正面看两腿为合拢状。
六:递杯姿势拿茶杯一般为右手,即右手持杯,拇指和食指捏住茶碗,中指托住茶碗的底部,其余两指内扣手心,这叫三龙护鼎。
喝的时候分三次,一喝,二饮,三品,其次使用茶杯时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避免茶汤洒出。
中国古代的茶文化和茶道仪式
![中国古代的茶文化和茶道仪式](https://img.taocdn.com/s3/m/4c6cd75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b.png)
中国古代的茶文化和茶道仪式茶,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饮品,在中国历史上拥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茶文化以及茶道仪式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博大的意义。
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
茶在古代被使用为药品,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发现了喝茶不仅仅是为了治疗疾病,还可以有一种愉悦的感觉。
这种感觉不仅来自于喝茶的过程,还来自于茶道仪式所蕴含的礼仪和文化。
茶道仪式在中国古代也被称为茶艺。
它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修养。
茶艺家在进行茶道仪式的时候需要注重细节,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骤都表现得完美无瑕。
茶艺通过练习和修行,让人们能够欣赏到每一个细节所代表的深刻意义。
在中国古代,茶道仪式被广泛运用于官员和贵族的社交活动中。
贵族家庭所举行的各种社交活动中茶道仪式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而且早期的茶道仪式还包括了诗、书、画以及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
这让茶道仪式在中国的文化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茶道仪式所涉及的礼仪和文化也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尊重长辈、尊敬客人以及礼仪规范都成为了茶文化中重要的部分。
同时,茶道仪式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自然、追求和谐、注重平衡的理念。
另外,在中国古代的茶文化中,不同的茶具和茶具所代表的意义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茶具的制作艺术以及不同种类的茶具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也成为了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的茶文化和茶道仪式是中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
茶艺通过练习和修行,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够享受到一份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茶艺让人们更加注重礼仪和仪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茶道仪式和茶文化也仍然在不断地传承和发扬。
茶文化的礼仪和文化价值
![茶文化的礼仪和文化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7313b00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f.png)
茶文化的礼仪和文化价值
茶文化的礼仪主要体现在泡茶和品茶时的行为规范和仪式感。
茶文化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和谐与尊重:茶文化强调的是和谐共处和互相尊重。
在泡茶和品茶的过程中,人们会注意礼貌待人,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表达尊重和谦逊的态度。
2. 内省与冥想:品茶是一个放松身心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观察茶叶的形态、闻茶香、品茶味,让自己进入一种冥想的状态,追寻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3. 文人雅士情怀: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人雅士有着紧密的联系。
许多文人雅士将泡茶和品茶作为文学艺术的灵感和表达方式,将茶文化与诗、书、画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文化品味。
4. 代代相传的传统:茶文化是一个代代相传的传统,通过教育和家庭的传承,茶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得以传承和延续。
茶文化的传统价值对于家族和社会认同的形成和维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融合与多元:茶文化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体现方式和习俗,茶的种类、泡茶的方法、饮茶的方式等都展现了茶文化的融合和多元性。
茶文化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扩展了自己的内涵和价值。
总的来说,茶文化的礼仪和文化价值体现了和谐、尊重、平静等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传统的延续和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茶文化与礼仪
![中国茶文化与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c3c759c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7.png)
中国茶文化与礼仪自古以来,中国人待客就有“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的说法,由此可见,以茶敬客在待客之际是一种绝对不可缺少的重要礼仪。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中国茶文化与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国茶文化与礼仪客来敬茶,是我国历来就有的民俗。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时至今日,我们到一家去作客,主人都会先奉上一杯沏好的茶,然后再开始慢慢闲聊。
以茶敬客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客人的嗜好、上茶的规矩、敬茶的方法、续水的时机等几个要点。
1、客人的嗜好俗语说:“众口难调”,饮茶其实也是如此。
有人喜欢喝绿茶,有人喜欢喝红茶;有人喜欢喝热茶,有人喜欢喝凉茶;有人喜欢喝糖茶,有人喜欢喝奶茶。
在以茶待客时,若有可能,应尽可能照顾来宾,尤其是主宾的偏好。
有可能的话,应多备几种茶叶,使客人可以有几种选择。
在上茶之前,应先询问一下客人喜欢用哪一种茶,并为其提供几种可能的选择。
不要自以为是,强人所难。
当然,若只有一种茶叶,则务必实事求是地说清楚,不要客套过了头。
若客人点出自己没有的茶叶品种,可就难以下台了。
一般认为,饮茶不宜过浓,否则极可能使饮用者“醉茶”,即因摄入过量的咖啡因而令人神经过分兴奋,甚至惊厥、抽搐。
所以,若客人没有特殊要求,为之所上的茶水不应过浓。
通常,民间以茶待客讲究要上热茶,而且还有“茶满欺人”、“七茶八酒”之说。
其含义,是说斟茶不可过满,而以七分满为佳。
这样,热茶便不会从杯中溢出来烫伤人了。
2、上茶的规矩(1)奉茶之人以茶待客时,由何人为来宾奉茶,往往涉及到对来宾重视的程度问题。
在家中待客时,通常可由家中的晚辈或家庭服务员为客人上茶。
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女主人,甚至由主人自己为之亲自奉茶。
在工作单位待客时,一般应由秘书、接待人员、专职人员为来宾上茶。
接等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最高者亲自为之上茶。
(2)奉茶顺序若来访的客人较多时,上茶的先后顺序一定要慎重对待,切不可肆意而为。
喝茶的讲究和礼仪
![喝茶的讲究和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93f2216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9.png)
喝茶的讲究和礼仪
喝茶是一种非常讲究礼仪的文化,下面是一些喝茶的讲究和礼仪:
准备:在泡茶前,需要将茶具清洗干净,并确保使用的水是清洁的。
同时,茶叶的品质也很重要,要选择优质的茶叶。
敬茶:给客人敬茶时,应该用双手递上茶杯,同时要说一些敬语。
客人也应该用双手接过茶杯,并表示感谢。
在喝茶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茶叶浮在水面上的情况,应该用茶匙轻轻拨开。
品茶:品茶是一种艺术,需要用心去感受茶的色、香、味、形。
在品茶的过程中,应该慢慢地喝,细细地品味,欣赏茶的美妙之处。
续茶:当茶水喝到一半时,主人应该及时续茶。
如果客人不想再喝茶,可以微微摇手示意,或者用语言表示感谢。
避免接触他人杯:喝茶时,不应该触碰他人的杯子。
同时,如果自己的杯子被他人触碰,可以微微一笑,表示感谢。
清理:在喝完茶后,应该及时清洗茶具,保持清洁卫生。
总之,喝茶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注重礼仪和细节。
只有掌握了这些礼仪和讲究,才能更好地品味茶的美妙之处,并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关于茶文化礼仪的知识
![关于茶文化礼仪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433be3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c.png)
关于茶文化礼仪的知识1、泡茶前的准备工作:冲泡茶叶前要用开水烫茶具,一方面是干净卫生又可以除去杯子上的异味,另一方面就是开水烫茶壶有温壶的效果有利于醒茶。
安排座位时如果来喝茶的客人可能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年龄较大或者辈分较高的喝茶人以及尊贵的客人要坐在泡茶人的左边以体现尊重之意,分茶时也依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然后就可以根据喝茶人的进度,随机应变的倒茶给客人。
泡茶的人出于礼貌和尊重一般不会自己随意挑选一款茶叶,而是问客人喜欢喝什么茶,让客人来决定喝什么或者考虑到客人的口味习惯为他推荐合适的茶。
取茶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抓取茶叶,这会给人不太卫生的感觉,应该用茶匙取或者直接抖进茶壶里。
2、泡茶斟茶的礼仪:泡茶时回转注水、温杯和烫壶等动作时一般使用右手且按逆时针方向,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
分茶时要注意不得溅出茶水,所以动作要轻缓一些。
分茶采用从左到右的顺序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及无厚此薄彼之义。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
茶满接手时茶杯很热,如果斟的太满就会让客人的手被烫到,还可能因为太烫致使茶杯掉落给客人造成难堪。
倒茶时手不能从其他茶具上越过,否则容易失手碰到茶具而且也会给人一种不协调的观感。
3、宾客叩指礼:很多新茶客第一次喝茶的时候,都看到过老茶客在接过茶杯时都会用手指在桌子上叩几下,这就是叩指礼。
平辈之间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晚辈向长辈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行跪拜礼,一般敲三下即可。
长辈对晚辈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一下,相当于点下头即可。
如果是特别欣赏晚辈,可以敲三下表示。
4、喝茶途中的礼仪:喝茶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客人喝茶的节奏,空杯的要及时续茶。
泡茶的过程要随时观看,看到客人杯中茶汤已冷需要帮客人倒掉,然后重新倒上热茶。
一般在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品尝不出好茶的滋味。
在非正式场合就得准备点茶点,防止出现茶醉。
喝茶礼仪规范
![喝茶礼仪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3a0ef0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3.png)
喝茶礼仪规范中国的喝茶礼仪:1、喝茶前座位: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客位的尊卑问题,虽然茶道里面讲究的是主随客便一说,不过喝茶的人多了,自然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面对主人,主人的左手边的是尊!顺时针旋转,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不论茶桌的形式如何,这个是不变的铁律。
尊位的第一顺序为: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纪大的人。
其中师者、长者为尊,如果年龄相差不大,女士优先做尊位。
座位方面还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忌讳对头坐,就是头对头和主人面对面的坐!哪怕就是只有你和主人两个人,也不要坐对头的,知礼的客人应该做主人右边的卑位,人多,实在避免不了做对头的情况,小孩子来坐这个位置。
第一道礼节:客人的礼仪最重要的是答礼,也称回礼!所谓的第一道礼节,是指主人冲泡了第一泡茶品,并且请你品尝的时候,作为客人的第一次回礼。
正式的、正规的第一次客人回礼是这样的:起身,男性抱拳女性合十,一躬,坐下,双手接过(或者双手捧起茶杯)先闻香,后慢慢缀茶一口,放下茶杯,口中称赞主人(或者茶艺或者茶香或者其他的,随便你咯^_^)注:抱拳者,右手握拳左手包上去,如今的电视剧武侠片上面的就是,大多做得挺规范的。
合十者,双手手掌伸长合在一起就是啦。
一躬,躬身行礼。
躬身越低,表示对于主人越发尊敬,对于主人是长辈客人是晚辈,躬身应该至少为45度的倾斜角的哦!二、喝茶中喝茶过程里面,客人最重要的回礼礼节是扣指礼,又叫屈指跪。
这个礼节的来由前边已经大家都知道的:微服私访的乾隆某天在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拎起茶壶就给纪晓岚、傅恒等人倒茶,众人大惊,情急之下,纪晓岚屈指扣桌而礼也。
还有就是茶桌上面忌谈性事,不然喝着喝着茶水会发酸的。
喝茶忌一口闷或者亮杯底的,偶们喝茶的人和酒色之徒是有区别的哈。
喝茶严禁抽烟。
实在忍不住了,也应该是喝了五泡之后,征询一下主人的意见,得到同意以后方可吞云吐雾的。
才坐下就发烟的,视为失礼!第一泡的第一口茶汤,千万不可当着主人的面吐了出来!这个,视为极大的失礼,甚至是一种挑衅的开始。
茶礼仪与茶文化的关系
![茶礼仪与茶文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b5763f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8.png)
茶礼仪与茶文化的关系我国早在唐代就有了茶文化,并流传到欧洲、日本、印度以及东南亚各国。
随着时代的进步,茶文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礼仪与茶文化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茶礼仪与茶文化的关系敬茶是我国人民待客的传统礼节,和西方社会用咖啡招待客人类似。
有朋自远方来,先要上茶以表示礼貌,而这样的待客方式又因地而异,有的以“元宝茶”敬之,有的送“七家茶”之礼。
敬客斟茶通常以斟半杯为礼貌,不可上满;有的地方则流行三道茶仪式。
茶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种,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嗅茶。
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
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
装茶。
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大半壶。
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入。
倒水、续水粗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却是体现对宾客文明礼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倒水、续水有其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茶文化大致也可以分四个层次:物态、制度、行为和心态。
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这是物态文化层次。
而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这就涉及到了茶文化制度的一面。
总而言之,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
“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
茶在礼仪文化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礼仪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茶文化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茶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礼仪,茶文化与礼仪文化密不可分。
茶艺礼仪举止介绍1、鞠躬礼:鞠躬是中国的传统礼仪,即弯腰行礼,一般用在茶艺人员迎宾,茶艺表演始终及送客时,鞠躬礼分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种,行礼时,站式双手自然下垂略身内(不相靠),男性手指伸直,女性微弯,坐式和跪式行礼应将双手放在双膝前面。
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茶文化的四个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943f54c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9.png)
茶文化的四个层次茶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涉及茶的品种、煮法、礼仪等等方面,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一种文化。
在这个复杂的茶文化中,可以分成四个层次来理解,让我们来逐一分析。
第一层次:美食茶文化美食茶文化是指喝茶与美食相结合的茶文化。
美食茶文化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更是一个品尝美食、提高生活品质的体验。
美食茶文化要求茶要搭配不同的食物,如糕点、点心等等,使饮茶更加的品味无穷。
美食茶文化需要更加精细的制茶技艺,并要求茶叶使用有严格标准的有机茶叶。
第二层次:礼仪茶文化礼仪茶文化是指在茶道中的礼仪和仪式。
茶道要求喝茶不仅是为了解渴,而是一种礼仪和仪式。
茶道强调的是审美的完美和精致,加入了一些神秘的力量和跨越时空的含义。
茶道需要时时刻刻的练习,不断提高个人的礼仪素养和修为。
第三层次:文化茶文化文化茶文化是指在茶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茶文化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哲学和价值观。
品茶是一种娱乐和享受,也是一种体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
第四层次:健康茶文化健康茶文化是指茶的健康价值和功效。
茶既可以饮用,又可以用来疗效和美容,具有很高的保健功能和美容效果。
茶文化要求选择优质茶叶,茶叶保养方法以及饮茶方法等,以达到最好的健康效果。
总之,茶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形式。
其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美食茶文化到健康茶文化,从文化茶文化到礼仪茶文化,每一个层次都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和练习,让自己更深入地领悟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并在其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文化茶礼仪的基本知识
![茶文化茶礼仪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e27dc5eeff9aef8941e066d.png)
茶文化茶礼仪的基本知识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到,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所以一般茶只倒八分满。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
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
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
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随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的茶不好,不合口味,会让主人尴尬,还显得不尊重。
六、头冲脚惜(闽南语脚气的意思),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
因为早时做茶用脚踩,怕茶叶有脏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二冲茶叶之说,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
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九、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
[中国茶文化的礼仪介绍] 中国茶文化知识与介绍
![[中国茶文化的礼仪介绍] 中国茶文化知识与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c477d2705087632301212dc.png)
《[中国茶文化的礼仪介绍] 中国茶文化知识与介绍》摘要:中国茶文化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国茶道溯源!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中国茶道文化与茶道礼仪中国茶道文化与茶道礼仪,茶道中的清、寂、廉、美、静、俭、洁、性等,侧重个人的修身养性,通过茶艺活动来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中国茶文化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
那中国茶文化的礼仪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礼仪介绍,希望对您有用。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艺。
茶艺一词最早出现于七十年代的台湾。
通俗地说,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
其中又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因为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谈得上品茶。
而泡茶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正如丁文先生所说,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成为一门艺术。
因此,我们不但要科学地泡好一壶茶,还要艺术地泡好一壶茶。
也就是说,不但要掌握茶叶鉴别、火候、水温、冲泡时间,动作规范等等技术问题,还要注意冲泡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艺术美感问题,欣赏茶艺的沏泡技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
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的美与心灵的美。
仪表的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
诚如蔡荣章先生所说,茶叶冲泡过程本身也是一促发展表演艺术。
如果茶艺馆的从业人员了解这一点,就不会将自己等同于一般饮食服务员,而是自觉在从事一项普及茶文化知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活动,是项很有意义的社会工作。
在汉代以后,因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加强了,这种饮茶风气慢慢向由巴蜀向东部及南部扩散,使得华中地区的饮茶变得如日常般正常。
在西晋时期的上流社会对于茶到了崇尚的地步,如此也加强了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茶的发展,并成为了新的待客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茶礼仪与茶文化
【摘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
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茶文化有广义的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的部分。
【关键词】茶礼仪茶文化
【正文】
一、什么是茶礼仪
所谓的茶礼仪主要有:鞠躬礼、伸掌礼、叩指礼、寓意礼。
这些礼节与茶文化相辅相成。
茶文化是茶叶在被人类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它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几千年来对人们的生活,经济,文化甚至政治各个方面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生活中,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在经济上,茶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促进茶业的发展。
在文化上,茶文化在建设民族文化的宏伟事业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各个朝代的茶文化及现在茶文化的发展
(一)三国以前的茶文化的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二)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作用。
(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
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茶经》是个里程碑。
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
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五)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
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
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三、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
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
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
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
港台地区纷纷参加。
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茶叶作为茶文化的主要载体和友谊的使者,明清时期就已经传到土耳其、阿富汗、伊朗、朝鲜、日本、泰国、缅甸、南洋群岛、马来半岛、印度、斯里兰卡和欧美等地。
据历史记载,公元5世纪,土耳其商人来到华北和内蒙古交界处,以物换物,换走中国的丝绸和茶叶。
于是茶叶经由路上丝绸之路,穿越河西走廊,经新疆传入中亚、西亚的阿富汗、伊朗等国。
后又传入罗马,开中国茶叶外销的先河。
约在五六世纪,饮茶习俗随着中国佛教的东传而传入朝鲜。
不久,朝鲜派往中国的使者又从中国带回茶子,在朝鲜种植。
朝鲜的饮茶习俗不仅与中国相似,而且制的茶与中国茶有着深厚的渊源。
中国的“雀舌茶”、“团茶”,自宋代传入朝鲜,逐渐形成举办婚礼时以茶馈赠的习俗。
传入日本的茶叶,是由留唐学问僧带去的。
但是,当时饮茶的习惯只在留唐学问僧中流行,并没有普及到日本百姓。
1168年,日本荣西禅师到中国浙江天台山万年寺学佛。
回国时,荣西带走了大量茶子,种植在日本的脊振山和宁治山一带并有《吃茶养生记》2卷,宣传饮茶的好处。
于是,饮茶之俗得以在日本民间流传开来。
15世纪初,郑和率领的下西洋船队带着优良的中国茶子途经暹罗(今泰国),分配给农民栽种推广,使饮茶之风传遍暹罗及中南半岛其他国家。
1681年,中国茶叶传入印度尼西亚。
接着,印尼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技术人员杰奇逊从1828年至1833年的六年内,先后六次来中国学习制茶技术,1567年,中国的饮茶习俗由两位哥萨克人伊万•彼得洛夫和布纳什•亚里舍夫传入俄国。
1618年,中国的茶叶从西北陆路传入俄国。
1833年,俄国派员来中国购买茶子、茶苗,回国后开辟茶园。
1559年,因为欧洲学者在书中介绍茶树:“大秦国(指中国)有一种植物可去身热、头痛,为珍贵饮料。
”这条消息引起了欧洲商人的注意,掀起了寻求茶叶的热潮。
1610年,荷兰人的远洋船队经由爪哇来到澳门,把中国的茶叶转运到欧洲,引起欧洲大陆国家的重视,认为茶是“灵草”,“能治百病之药”。
从此欧洲商人相继来中国购买茶叶,运销欧洲。
荷兰人作为媒介,于1660年把茶叶运到应属北美殖民地,饮茶之风传至北美洲。
葡萄牙殖民者为发展殖民地农业,曾于1810年至1812年从中国引进茶树,并从澳门招来一批华工,经由中国—菲律宾—拉丁美洲海上
航路,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近郊,传授种茶技术。
后来巴西、墨西哥乃至南美洲各地都广种茶树,生产茶叶。
茶叶在17世纪中期开始输入英国。
根据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交易资料,1644年开始有茶的记载。
中国茶从那时起进入伦敦的咖啡馆。
其后,英国人的生活、文化、社会无不受到茶得深刻的影响。
并产生茶娘、下午茶、茶馆、茶舞等多种与茶有关的传统。
1788年,中国茶传入印度。
1867年,中国茶传入斯里兰卡。
气候和土壤适宜茶树生长的印度和斯里兰卡,大力发展茶业,成为享有盛誉的茶叶大国。
由于中国茶文化的传入,上述国家和地区都得以饮茶成风。
这些国家的茶树、茶叶、茶具、茶艺、茶俗等茶文化,都无不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四、中国茶文化外传的影响和意义
到了19世纪,我国的茶叶传播几乎遍及全球,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茶的文化和茶的传统。
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地与我国茶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总之,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我国勤劳智慧的人民给世界人民创造了茶这一香美的饮料。
如今,饮茶嗜好遍及全球。
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从宫廷传到民间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
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
在日本,人们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国茶文化的外传表明,中国茶走出国门之后,迅即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世界人民须臾不可离,且与咖啡和可可并列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走出国门的中国茶文化与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形成多姿多彩的各国茶文化,促进了世界茶文化的繁荣。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开展,中国茶文化会进一步走向世界,使世界上更多的人能享用到中国丰富多彩的名优茶和品茶艺术。
参考文献
[1]王介南.中国茶文化的外传
[2]林馥茗. 浅谈中国茶文化
[3]姜天喜.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4] 陈天华.中国茶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