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对冬小麦的估产应用及展望
基于遥感和作物生长模型的多尺度冬小麦估产研究
逐日气象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中国 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切,时间分辨率为3 h,空 间分辨率为0. 1°X0. 1°,包含7个气象要素:近地面气温、 降水、气压、比湿度、10 m风速、下行短波和长波辐射。经 过格式转换与要素计算得到模型所需的气象要素。饱和水汽 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由近地表2 m气温数据与 露点温度计算得到,数据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
图1研究区概况 Fig. 1 Overview of the study area
1.5实割实测产量数据 实割实测产量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为地块尺度数据,
处理成村级尺度的冬小麦单位面积产量。2012年一2018年 间,全省共包含1 265个可用的村级站点/年组合,其中皖北 650个,皖中506个,皖南109个。 1.6 SCYM估产框架
随机森林由多棵决策树组成,本质是将若干个弱分类器 集成为强分类器的集成算法。利用bootstrap有放回地抽取 与样本集相同大小的训练集,构建分类回归树,针对每棵树 的分类结果,采取投票(取众数)或算术平均的方法得到分类
第7 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207
或回归结果"误差则基于未被抽取的样本组成的数据集来计 算!本研究中将季节性天气变量(播种一越冬期积温、全生 育期降水量、5月太阳辐射、12月一2月平均气温)及不同观 测日期下的模拟LAI作为随机森林的特征变量集合,模拟产 量作为输出结果训练模型! 1. 9 SCYM在安徽地区冬小麦的应用 1. 9. 1 WOFOST模型参数优化
《2024年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范文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预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预测对于农业生产、市场供应以及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和气象预报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在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在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测中的应用。
二、方法1. 数据来源本研究使用的数据包括遥感数据、气象预报数据以及农田管理数据。
其中,遥感数据主要用于获取冬小麦的生长信息和空间分布情况;气象预报数据包括温度、降水、光照等关键气象因子;农田管理数据包括种植品种、施肥量、灌溉情况等。
2. DSSAT模型简介DSSAT(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模型是一种基于作物生长过程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可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进行模拟和预测。
该模型包括多个子模型,可针对不同的农作物和地域条件进行定制化。
3. 模型构建与实现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本研究构建了DSSAT模型用于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预测。
首先,通过遥感数据获取冬小麦的空间分布和生长信息;其次,结合气象预报数据,将关键气象因子输入DSSAT模型中;最后,结合农田管理数据,对冬小麦的生长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三、结果与分析1. 产量预测通过DSSAT模型对冬小麦的产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冬小麦的产量。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拟合和分析,发现模型对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冬小麦产量都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此外,通过对比实际产量与预测产量,可以发现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 品质预测除了产量预测外,DSSAT模型还可以对冬小麦的品质进行预测。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冬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测主要依靠农业人员的经验和个人观察,存在主观性强、时效性差等问题。
因此,如何运用先进的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进行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测,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DSSAT模型的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测方法,该方法结合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DSSAT模型的原理。
DSSAT(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是一套用于农作物生长和种植管理决策支持的模型系统。
该模型可以使用真实地理环境、气象、土壤种类和农艺管理措施等参数,通过模拟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从而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进行预测。
接下来,我们需要获得用于模型输入的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
遥感数据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包括植被指数、地表温度、降雨量等信息,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冬小麦生长环境的监测指标。
气象预报数据可以从气象局等机构获取,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降雨概率等信息,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的气候条件。
将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输入DSSAT模型中,通过模拟冬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包括播种、萌芽、抽穗等,并考虑到不同的农艺管理措施,如施肥、灌溉、杂草防治等,模型可以得出一个关于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预测结果。
同时,DSSAT模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基于DSSAT模型的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测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首先,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快速预测,大大提高了农业决策的精度和决策效率。
其次,该方法可以帮助农民和相关部门预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粮食安全。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对气候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为冬小麦的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019年美国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分析
2019年美国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分析【摘要】2019年美国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分析的研究旨在利用遥感技术对美国冬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遥感监测方法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冬小麦的长势状况,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探讨影响因素。
本研究还将结合地方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冬小麦种植管理和产量预测。
结论部分将探讨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美国冬小麦的生长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美国冬小麦、遥感监测、长势、分析、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实证研究、可行性、结论、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之一,冬小麦是美国农业中的重要作物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农业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冬小麦的生长状态直接影响着产量和质量,因此对其长势进行监测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冬小麦监测主要依靠人工调查和统计,工作量大且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而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冬小麦长势监测,可以通过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数据来实现快速、准确的监测,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遥感技术对2019年美国冬小麦的长势进行监测分析,探讨影响冬小麦生长的因素,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地方实证研究验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这对于提高冬小麦产量和质量、指导农民种植管理、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部分结束。
1.2 目的本文的目的旨在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分析2019年美国冬小麦的生长状况,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遥感监测方法和技术特点,结合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全面了解美国冬小麦的生长状况和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冬小麦生长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终,希望通过地方实证研究,验证遥感监测在冬小麦生长监测中的可行性,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冬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一、引言冬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准确预测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于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养分、气象条件等。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可以提供有效的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预测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在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测上的应用。
二、DSSAT模型简介DSSAT(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模型是一种基于农业科学原理和农业系统模拟的决策支持系统,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的农业管理和决策中。
该模型可以模拟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理和生态过程,如作物生长、土壤水分和养分环境等。
通过输入土壤属性、作物品种、管理措施、气象数据等参数,DSSAT模型能够模拟和预测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三、遥感数据在DSSAT模型中的应用遥感数据是通过卫星或飞机获取的地球表面的信息,包括地表温度、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等。
这些数据能够提供大面积的地表信息,对于农业生产的决策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DSSAT 模型中,通过将遥感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可以更精确地模拟和预测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例如,遥感数据可以提供冬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和植被覆盖度,从而反映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状态。
同时,遥感数据还可以用于监测土壤湿度和作物水分胁迫等关键参数,为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品质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气象预报数据在DSSAT模型中的应用气象预报数据是指天气预报部门根据大气环流和气象要素变化趋势所进行的预测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提供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气温、降水量和光照等信息。
在DSSAT模型中,气象预报数据可以用于预测冬小麦的生长季节和气候条件。
遥感在面积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中的应用
0.000179~ 0.085496
0.143924~ 0.4436532 0.413829~ 1.05824
0.1279Biblioteka 9~ 0.5456560.0005173~ 0.10531 0.255344~ 0.95027
0.428680~ 1.068877
0.396809~ 0.9950727 0.0001888~ 0.24060
2009、2010年河南省各市冬小麦长势(NDVI)对比图 0.7 0.6 0.5 2009年3月下 2010年3月下
平均NDVI
0.4 0.3 0.2 0.1 0
阳
壁
阳
乡
作
阳
州
封
昌
河
丘
口
阳
阳
源 济
峡
山
安
鹤
濮
新
焦
洛
郑
开
许
漯
商
周
店
南
信
门
顶
三
平
驻
马
全
省
四、长势监测
2010年5月全省冬小麦平均植被指数为0.5804, 比去年同期(0.5577)增加0.0227,表明今年冬 小麦长势总体略好于去年同期。其中除三门峡外, 各市冬小麦长势均好于去年同期。
三、面积监测
农作物(冬小麦)样本NDVI变化特征
冬小麦采样点NDVI变化趋势图 冬小麦采样点NDVI变化趋势图 0.9 0.9 0.8 0.8 0.7 0.7 0.6 0.6 0.5
0.5 0.4 0.4 0.3 0.3 0.2 0.2 0.1 0.1 0 0
200810a 200910a 200812b 200912b 200903b 201003b 200905a 201005a
基于高分遥感的河南省冬小麦精确估产
重 要 的经济 意义 。
1 引 言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 的粮食作物 , 其总面积、 总产 量及 总 贸易 额 均 居 粮 食 作 物 之 首 。在 我 国 , 有 一 半 以上人 口以 小 麦 为 主 要 粮 食 , 小 麦 生 产 对
我 国的粮食 保 障起 着十 分重要 的作用 。 河南 省作 为我 国小 麦 的 主 产 区之 一 , 在 全 国
小 麦 总产量 中有较 大 占比 , 及时 、 准 确 的进 行 整 个
随着我 国和 世 界 遥 感 技 术 的不 断 发 展 , 其 在 农业 、 气象 、 土壤 、 环 境 等方 面 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 ,
第 3期 2 0 1 6年 0 9月
电
光 系
统
No . 3 S e p .2 0 1 6
E l e c t r o n i c a n d E l e c t r o — o p t i c l a S y s t e ms
基 于 高分 遥 感 的河 南省 冬 小 麦精 确 估 产
细 的论述 了其技 术途径 和 实施 方法 , 提 出 了多元综 合估 产模 型 、 模 板提 取 与嵌套 等提 高估 产
精度的思路 , 可作为其他研究者的参考。 关 键 词 :估 产 ; 遥感; N D V I
中图分 类 号 : T P 7 9 文献标 识码 : A
Ac c u r a t e Es t i ma t i o n o f Wi n t e r Wh e a t i n He n a n P r o v i n c e Ba s e d o n
卫星遥感技术在冬小麦种植情况监测上的应用——以2020年全国冬小麦为例
卫星遥感技术在冬小麦种植情况监测上的应用——以2020年全国冬小麦为例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冬小麦是中国农业的重要作物之一,而卫星遥感技术在冬小麦种植情况监测上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文以2020年全国冬小麦为例,探讨卫星遥感技术在冬小麦种植情况监测上的应用。
一、卫星遥感技术在冬小麦种植情况监测上的重要性冬小麦是中国农业的重要作物,具有耐旱、抗寒、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冬小麦生产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转移、种植结构调整等,这些都使得冬小麦种植情况的监测变得非常重要。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可以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实现快速反馈、快速响应,在冬小麦种植情况监测上应用广泛。
卫星遥感技术在冬小麦种植情况监测上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监测精度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高精度的遥感数据对冬小麦种植情况进行监测。
与传统的调查方法相比,可以更加全面地获取数据,减少误差,提高监测精度。
2.实时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信息,对冬小麦种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可以及时掌握冬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3.提高效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自动化地进行监测,提高效率,同时减少人力成本。
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数据,更加全面地分析冬小麦种植情况。
二、卫星遥感技术在冬小麦种植情况监测上的应用案例1.植被指数植被指数是反映植被生长情况的一种指标,常用的植被指数有NDVI 和EVI等。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NDVI和EVI等指标来监测冬小麦的生长情况。
以2020年全国为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的NDVI图像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全国冬小麦生长的情况。
通过对NDVI图像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地区冬小麦的生长情况存在差异。
其中,山东、江苏等地小麦的生长情况较好,而西北部分地区冬小麦的生长情况相对较差。
通过NDVI图像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调整。
卫星视角:遥感看冬小麦产量怎么样?
各主产区冬小麦产量趋势分析
卫星视角:遥感卫星影像监测得到2020年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六大主 产区的冬小麦分布情况,并对2019-2020年冬小麦种植分布情况进行空间对 比。
➢ 数据显示,六大主产区中2020年冬小麦较上一年新增区域占20%,较上一年 减少区域占23%,两年同时种植区域占57%,总种植面积较2019年持平略减。
➢ 由卫星遥感监测结果得出了截至4月下旬全国主产区冬小麦长势对比分析图。 ➢ 从图中分析得出,2020年冬小麦在生长前期长势基本与去年持平。 ➢ 自2020年2月以来长势越来越好,2019年2月则因气温较低导致冬小麦返青
延迟长势较差。 ➢ 截至2020年4月下旬,全国主产区的冬小麦长势明显旺于2019年同期。 ➢ 分析是因2019/2020年冬天偏暖,雨水条件良好,且2020年大部分地区入春
➢ 预计2020年江苏省冬小麦总产量稳定,与2019年持平。
各主产区冬小麦产量趋势分析
➢ 湖北省冬小麦主要分布在襄阳市 东部以及江汉平原一带,遥感监 测到的湖北省2020年冬小麦较 2019年减少部分占27%,2020 年冬小麦较2019年增加区域占 32%,两年均种植区域占41%。
➢ 2020年湖北省冬小麦种植总面积 较2019年持平略增。
各主产区冬小麦产量趋势分析
河北省2019-2020年冬小麦种植分布空间变化图
各主产区冬小麦产量趋势分析
➢ 长势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4月中旬,2020年河北省冬小麦生长形势整 体好于2019年。因推广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河北省各 地冬小麦播种质量较高,气象条件适宜,越冬状况良好。同时小麦返青早, 春季生长时间延长,有利于形成大穗,为实现高产打下基础。对河北省冬小 麦生育期内降雨和气温条件分析,越冬期温度偏高、降水偏多,有利于虫卵 和病菌越冬存活。加上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和草害早春发生,需及时防 治,防止病虫害进一步扩散。
2019年美国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分析
2019年美国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分析引言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小麦生产国之一,冬小麦是美国小麦种植的重要品种之一,因其耐寒性强、产量高、质量好而受到广泛种植。
为了对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利用遥感技术对冬小麦的长势进行监测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
本文将利用遥感数据对2019年美国冬小麦的长势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小麦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遥感监测技术在冬小麦生长分析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的传感器对地面的物体进行观测和采集信息,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有关地物和地理现象的信息。
在冬小麦生长分析中,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小麦田地的覆盖、监测和分析,从而为生长状况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冬小麦的覆盖。
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以准确地获取小麦田地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从而全面了解小麦的种植情况。
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冬小麦的监测。
通过不同波段的遥感数据,可以对小麦的生长状况、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进行监测,并及时掌握小麦的生长情况。
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冬小麦的分析。
通过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小麦的生长趋势、产量预测等重要信息,为冬小麦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2019年美国冬小麦生长状况分析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19年美国的冬小麦种植面积为约3000万英亩,是过去几年中相对稳定的一个数字。
通过遥感数据对这些小麦田地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关于2019年美国冬小麦生长状况的结论。
从冬小麦的覆盖情况来看,2019年的冬小麦田地较往年有所增加。
遥感影像显示,美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有所增加,而东部地区的种植面积相对稳定。
这与历年的小麦生产信息相一致,表明2019年的冬小麦种植状况较为乐观。
从冬小麦的监测情况来看,2019年的冬小麦生长状况总体良好。
遥感数据显示,冬小麦田地的叶面积指数较往年有所增加,叶绿素含量也较为丰富,表明小麦的生长态势良好。
从冬小麦的分析情况来看,2019年的冬小麦预计将有较好的产量。
基于作物多模型遥感数据同化的区域冬小麦生长模拟研究
研究展望
进一步扩展作物生长模型的应 用范围,将模型应用于其他作 物和更大区域范围的生长模拟
和预测。
加强遥感数据同化算法的研发 和应用,提高模拟精度和效率 ,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管
理。
结合更多环境因素和气象数据 ,进一步揭示冬小麦生长和发 育的机制,为优化作物管理和 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感谢您的观看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实 时、动态的作物生长信息,为 作物生长模拟提供数据支持。
多模型遥感数据同化可以进一 步提高遥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为作物生长模拟提供更 准确的数据支持。
研究意义
通过基于作物多模型遥感数据同化的区域冬小麦生长模拟研究,可以更准确、实 时地监测区域冬小麦的生长状况,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该研究还可以为其他作物的生长模拟研究提供参考,推动作物生长模拟技术的发 展。
通过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冬小麦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提高冬小麦 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2
研究方法和框架
研究方法
遥感数据采集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多 时相的冬小麦生长信息,包括叶面积
指数、生物量等。
模型结构改进
改进模型的结构,例如,增加或修改某些模块,以提高模型的模拟性能。
04
基于遥感数据同化的区域 冬小麦生长模拟
遥感数据同化方法
遥感数据采集
利用卫星或航空遥感技术,获取冬小麦的冠层温 度、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等遥感数据。
数据预处理
对遥感数据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光谱转换 等预处理向
农业管理
模拟结果可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参考,帮助制定 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施肥、灌溉等农业措施。
政策制定
基于多平台遥感数据的冬小麦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
大面积冬小麦产量的快速预测
利用遥感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大面积冬小麦的产量,为农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精细化农业的推动
遥感数据的应用可以推动农业的精细化发展,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遥感数据在产量预测中的应用前景
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
数据获取与处理难度大
工作计划1
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开发更加智能、高效的冬小麦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系统,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支持。
工作计划2
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工作计划3
下一步工作计划和目标
THANKS
感谢观看
冬小麦长势与产量的直接关系
冬小麦的长势对其最终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遥感数据,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冬小麦的长势,从而更好地预测其产量。
遥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遥感数据具有高空间、高光谱分辨率的特点,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冬小麦的长势情况。同时,多平台遥感数据还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长势与产量关系分析
研究内容和结构
02
基于多平台遥感数据监测冬小麦长势
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
数据来源
利用多种遥感卫星如Landsat、Sentinel-2等,获取高分辨率、多波段、时间序列的冬小麦影像数据。
03
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
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等,对冬小麦长势进行分类和识别。
冬小麦长势监测方法
研究基于多平台遥感数据的冬小麦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方法,对于提高冬小麦生产效率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基于多平台遥感数据的冬小麦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精度和效率。
《2024年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范文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冬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预测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结合DSSAT模型,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进行预报,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1. 遥感数据遥感数据是获取农田信息的重要手段,本文所采用的遥感数据主要包括卫星遥感数据和无人机遥感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农田的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等关键信息。
2. 气象预报数据气象预报数据是影响冬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所采用的气象预报数据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关键气象因子。
3. DSSAT模型DSSAT模型是一种基于生态生理过程的作物生长模型,能够模拟作物的生长过程和产量形成。
本文将利用DSSAT模型,结合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进行预测。
三、模型构建与实现1. 数据融合将遥感数据、气象预报数据等进行融合,提取出与冬小麦生长相关的关键信息。
2. DSSAT模型参数设置根据冬小麦的生长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设置DSSAT模型的参数。
3. 模型训练与验证利用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通过对比实际产量和品质与模型预测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
四、应用实例与分析以某地区为例,利用本文所述方法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进行预测。
首先,通过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融合,得到该地区的农田信息和气象信息。
然后,将这些信息输入到DSSAT模型中,得到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预测结果。
最后,将预测结果与实际产量和品质进行对比,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分析发现,本文所述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在产量预测方面,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产量高度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在品质预测方面,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冬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关键品质指标。
小麦生育期遥感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小麦生育期遥感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小麦生育期遥感监测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这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小麦生育期遥感监测技术的原理小麦生育期遥感监测技术是基于遥感技术对农田植株生长过程中蓝、绿、红三色波段的反射率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得出小麦的生长状况、发育程度和产量等信息。
该技术主要利用遥感图像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对整个小麦生育期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地面调查和人工测量的缺陷,从而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二、小麦生育期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1. 实时监测小麦生长状况通过遥感图像分析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小麦的生长状况,并及时发现农田病虫害、干旱、水浸等异常情况。
监测结果可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农田灾害的发生,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 预测小麦产量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对小麦的生长过程、发育时间和生长速度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根据监测结果预测小麦的产量,并根据预测结果及时调整肥料施用量、浇水时间和灌溉强度等,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支持农业精细化管理遥感监测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动态跟踪和预测,为较高效率的农业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和帮助。
通过实时监测,可以实现个体化的农田管理和定制化的农作物生产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细化的管理和支持。
三、小麦生育期遥感监测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展望目前,小麦生育期遥感监测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研究人员不断进行实验和研究,不断优化技术流程和算法,提高技术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小麦生育期遥感监测技术将会更加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小麦生育期遥感监测技术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并将在未来的农业精细化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摘要: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农业的兴起,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准确预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利用DSSAT模型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进行预报。
通过对模型的构建和参数调整,以及收集和加工相关数据,最终得到了可靠的预测结果。
1. 引言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粮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准确预测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的冬小麦预测方法主要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公式,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借助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进行预测的方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2. 数据采集与处理2.1 遥感数据遥感数据是通过航空或卫星设备获取的地球表面信息的数字化数据。
通过获取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的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等关键参数,可以对冬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评估和预测。
本研究中,使用卫星遥感数据获取了冬小麦的生长指标,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校正。
2.2 气象预报数据冬小麦的生长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包括温度、降水、日照等。
通过获取与冬小麦生长相关的气象数据,可以预测冬小麦的生长情况。
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了气象预报数据作为输入参数,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
3. DSSAT模型及参数调整DSSAT(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模型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预测的数值模型。
该模型基于农业生态学知识和气象、土壤等因素的关联性建立,能够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进行全面预测。
本研究中,我们使用DSSAT模型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进行预测,并通过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调整,提高了预测的准确度。
4.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收集和加工,以及对DSSAT模型的构建和参数调整,我们得到了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预测结果。
作物遥感估产的现状及其展望
四、作物遥感估产的未来发展方 向和趋势
四、作物遥感估产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作物遥感估产技术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未 来,作物遥感估产技术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四、作物遥感估产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1.降低成本:通过开发更高效的图像处理技术和优化数据处理流程,降低遥 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成本,提高估产技术的可推广性。
结论与展望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以下研究方向: 1、完善数据源:除了现有的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我们还可 以考虑引入其他来源的数据,如农业统计数据、专家意见等,以更全面地反映作 物的生长情况和产量。
结论与展望
2、强化模型算法: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更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或者深度学习算 法来建立冬小麦估产模型,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和作物生长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作物估产中。 然而,传统的作物估产方法通常依赖于地面数据采集和繁琐的农学实验,这限制 了其适用性和可靠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信息和 作物生长模型同化的水稻估产方法。
内容摘要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水稻生长状况的图像,并将 图像信息提取出与水稻生长相关的特征,如叶面积指数、植被指数等。这些特征 可以反映水稻的生长状况,为后续的估产提供依据。
三、作物遥感估产存在的问题和 不足
三、作物遥感估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作物遥感估产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其次, 目前的估产方法主要依赖于经验性的生长模型,而这些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有待 进一步提高。此外,遥感估产的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壤、种植 制度等,这些因素难以被完全考虑进模型中。
农业卫星遥感技术在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农业卫星遥感技术在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粮食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和供应一直备受关注。
粮食生产的预测和监测对于粮食市场的顺畅运转以及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农业卫星遥感技术为粮食生产的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农业卫星遥感技术在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二、农业卫星遥感技术的概述卫星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进行对地观测的技术。
农业卫星遥感技术则特指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农业卫星遥感技术主要利用遥感卫星拍摄的影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通过获取相关指标进行农业生产预测、监测和评估,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和质量的目的。
三、农业卫星遥感技术在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1、农作物覆盖度图像的制作与应用农作物覆盖度是指农作物在土地上所占的比例。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得到农作物覆盖度图像,通过图像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得农作物的反射率、光谱等信息,进而对农作物生长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对于预测粮食产量、进行农业调查和评估、制定增产措施等均有重要作用。
2、农作物发育情况的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农作物的光谱信息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光谱可以反映出农作物发育过程中的环境变化、生理特性等,不同生理阶段的光谱特征有所不同。
通过对农作物的光谱信息进行监测,可以掌握农作物发育进度、预测产量、监测病虫害等,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土壤水分监测农业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农田的土壤水分含量,通过获取土壤湿度指标,来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和生长情况。
在缺水情况下,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态,及时采取救灾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生产损失。
4、疫情监测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非常大,如何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
农业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农作物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通过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测,实现提前预警、提早防治,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
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与估产中的应用分析
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与估产中的应用分析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作为农业生产领域的重要工具,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与估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与估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和前景。
1.1 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通过对地面物体进行观测和测量,获取其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应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遥感技术包括了卫星遥感、航空摄影遥感和地面观测遥感等多种形式,其中卫星遥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
1.2 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中的作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农田的观测和监测,获取作物生长的相关信息,如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植被生长势等,从而实现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这种信息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帮助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管理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1.3 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中的应用案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和科研机构对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开展了玉米生长监测和预测研究,为玉米种植区的农民提供了科学的种植管理建议。
美国宇航局(NASA)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全球范围内的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测,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二、遥感技术在作物估产中的应用2.1 遥感技术在作物估产中的意义作物估产是指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对作物的产量进行评估和预测。
传统的作物估产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且存在时间成本高、空间覆盖范围小等问题。
而遥感技术则可以通过对农田的遥感观测,获取大规模、高分辨率的作物信息,为作物估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2.2 遥感技术在作物估产中的应用方法遥感技术在作物估产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遥感数据获取、作物信息提取和作物产量模型构建等步骤。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可以获取大范围的作物生长信息,如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从而为作物估产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遥感对冬小麦的估产应用及展望
遥感对冬小麦的估产应用及展望摘要: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遥感又是应用最广泛、最先进的农业科技之一。
本文从冬小麦估产的必要性及传统估产方法和遥感估产方法的对比中提出遥感估产的方法。
通过国内外的遥感估产发展状况来探讨我们现行遥感估产的方方面面以及可进步空间。
关键词:遥感信息技术估产冬小麦冬小麦室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中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五分之一。
而在北方其地位更加重要,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部粮食面积和总产量的二分之一。
因此,对具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针对农作物进行长势监测和产量早期预报和估算,特别是对冬小麦进行长势监测和估产,对国家实现及时、准确地掌握粮食生产宏观调控、国际农产品中争取到主动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我国冬小麦分布广阔,且地域复杂,其产量等数据的取得若仍旧通过常规的统计方法或常规的地面调查方法,不仅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费时费力难以满足有关冬小麦管理和决策对现势性信息的要求。
因此,随着“3S”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遥感技术将三者完美的结合。
1.遥感估产特点遥感信息具有覆盖面积大、探测周期短、资料丰富、现势性强、费用低、受地面条件限制小,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快速准确的冬小麦估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各国所重视。
遥感在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方面的应用研究,显著地提高了区域农业生产的动态预测性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安全生产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及时了解小麦的分布概况、生长状况、肥水行情以及病虫草害动态,便于政府决策者和生产管理者采取各种管理措施,达到增产、增收和增效的目的。
目前,我国的农作物遥感估产是根据生物学原理收集各种农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平台上的传感器记录的地表信息,辨别作物类型,监测作物长势,在作物收获前,预测作物的产量的一系列方法。
这一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动态监测、种植面积测算、单位面积产量估测和总产量估测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检测出农业病虫害,农作物在遭受病虫危害早期就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探测到这一光谱差异,从而解决了农作物病虫害早期发现和早期防治的问题,这一技术方法也已经应用在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对冬小麦的估产应用及展望摘要: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遥感又是应用最广泛、最先进的农业科技之一。
本文从冬小麦估产的必要性及传统估产方法和遥感估产方法的对比中提出遥感估产的方法。
通过国内外的遥感估产发展状况来探讨我们现行遥感估产的方方面面以及可进步空间。
关键词:遥感信息技术估产冬小麦冬小麦室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中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五分之一。
而在北方其地位更加重要,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部粮食面积和总产量的二分之一。
因此,对具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针对农作物进行长势监测和产量早期预报和估算,特别是对冬小麦进行长势监测和估产,对国家实现及时、准确地掌握粮食生产宏观调控、国际农产品中争取到主动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我国冬小麦分布广阔,且地域复杂,其产量等数据的取得若仍旧通过常规的统计方法或常规的地面调查方法,不仅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费时费力难以满足有关冬小麦管理和决策对现势性信息的要求。
因此,随着“3S”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遥感技术将三者完美的结合。
1.遥感估产特点遥感信息具有覆盖面积大、探测周期短、资料丰富、现势性强、费用低、受地面条件限制小,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快速准确的冬小麦估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各国所重视。
遥感在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方面的应用研究,显著地提高了区域农业生产的动态预测性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安全生产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及时了解小麦的分布概况、生长状况、肥水行情以及病虫草害动态,便于政府决策者和生产管理者采取各种管理措施,达到增产、增收和增效的目的。
目前,我国的农作物遥感估产是根据生物学原理收集各种农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平台上的传感器记录的地表信息,辨别作物类型,监测作物长势,在作物收获前,预测作物的产量的一系列方法。
这一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动态监测、种植面积测算、单位面积产量估测和总产量估测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检测出农业病虫害,农作物在遭受病虫危害早期就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探测到这一光谱差异,从而解决了农作物病虫害早期发现和早期防治的问题,这一技术方法也已经应用在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方面。
2.遥感技术的基本介绍遥感,(RS, remote sensing)即遥远的感知,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自然现象中的遥感:蝙蝠、响尾蛇、人眼人耳… 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
它是60年代在航空摄影和判读的基础上随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综合性感测技术。
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
2.1 遥感估产的基本原理任何物体都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这是物体的基本特性。
人眼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在可见光范围内识别各种物体的,遥感技术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利用搭载在各种遥感平台(地面、气球、飞机、卫星等)上的传感器(照相机、扫描仪等)接收电磁波,根据地面上物体的波谱反射和辐射特性,识别地物的类型和状态。
农作物估产则是指根据生物学原理,在收集分析各种农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平台上的传感器记录的地表信息,辨别作物类型,监测作物长势,并在作物收获前,预测作物的产量的一系列方法。
它包括作物识别和播种面积提取、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两项重要内容。
2.2农作物估产的方法农作物估产在方法上可分为传统的作物估产和遥感估产两类。
传统的作物估产基本上是农学模式和气象模式,采用人工区域调查方法。
它们把作物生长与主要制约和影响产量的农学因子或气候因子之间用统计分析的方式建立起关系。
这类模式计算繁杂、速度慢、工作量大、成本高,某些因子种类往往难以定量化,不易推广应用。
遥感估产则是建立作物光谱与产量之间联系的一种技术,它是通过光谱来获取作物的生长信息。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用绿度或植被指数(由多光谱数据,经线性或非线性组合构成的对植被有一定指示意义的各种数值)作为评价作物生长状况的标准。
植被指数中包括了作物长势和面积两方面的信息,各种估产模式,尤其是光谱模式中植被指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
根据传感器从地物中获得的光谱特征进行估产具有宏观、快速、准确、动态的优点。
农作物估产中所应用的遥感资料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气象卫星资料,主要为美国第三代业务极轨气象卫星(NOAA系列)装载的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资料,其资料特点是周期短、覆盖面积大、资料易获取、实时性强、价格低廉,空间分辨率低但时间分辨率较高;二是陆地卫星(Landsat)资料,应用较多功能是专题制图仪(TM)资料,它重复周期长、价格高,但其空间分辨率高;三是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资料,主要用于光谱特征及估产农学机理的研究中,其中高光谱数据可提供连续光谱,可消除一些外部条件的影响而成为遥感数据处理、地面测量、光谱模型和应用的强有力的工具。
在遥感估产中农作物面积提取是最重要的内容。
用遥感方法测算一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航天遥感方法。
包括卫星影像磁带数字图象处理方(一般精度较高)和绿度---面积模式。
2)航空遥感方法。
可进行总面积的测量、作物分类及测算分类面积。
3)遥感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此方法是由美国农业部统计局在原面积抽样统计估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原理是利用遥感影像分层,再实行统计学方法抽样。
4)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相结合方法。
此方法是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遥感信息,对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行获取。
3、遥感技术在国内外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及现状3.1 国外遥感估产研究的进展状况美国首先开了农作物遥感估产之先河,美国农业部、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宇航局和商业部合作制定了“大面积农作物估产实验(1974~1978)计划”,组织实施了小麦估产计划,应用先后发射入轨的陆地卫星1~3接收处理出的MSS 图像,首先对美国大平原9个小麦生产州的面积、单产和产量做出估算;尔后对包括美国本土、加拿大和前苏联部分地区小麦面积、单产和产量做出估算;接着是对世界其它地区小麦面积、总产量进行估算。
调查分析美国、原苏联、加拿大等主要产粮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出苗状况和长势,并利用气象卫星获得的气象要素信息,结合历年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的小麦估产模型精度高达90%以上。
1980~1986年,美国又制定了“农业和资源的空间遥感调查”计划,其核心内容仍是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与单产模型的研究。
进行国内、世界多种粮食作物长势评估和产量预报。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查委员会的陈沈斌于1992年8月在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负责美国以外国家的农作物估产,并建成运行系统)曾见到当月估计的中国小麦、玉米、水稻总产量与后来199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差-3.53%、+0.65%和-0.66%。
该项工作,为美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法国、德国、前苏联、加拿大、日本等过已相继开展了遥感估产研究。
3.2 国内遥感估产研究的进展状况在国内外估产模型中,他们从遥感要素估产的机理出发,通过分析光谱变量与穗粒结果的关系进行估产;利用各种植被指数进行作物遥感估产;通过建立气象、农学和光谱符合模型进行综合遥感估产。
在这些估产模型中,由于研究者过分强调估产的精度和稳定性,在遥感估产过程中进入了大量的气象、农学、植物等方面的影响参数,或对植物需进行长期的连续观测,这为观测的经济性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考虑到估产的经济性,通过分析小麦生长状况的机理与产量的关系发现,植被指数与产量有二次抛物线关系,即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植被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最大。
因此,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间,对小麦进行遥感监测,并对小麦进行遥感监测,并对遥感影像进行绿度指数(GDVI)的分析,建立GDVI与小麦产量的关系式,通过对此期小麦GDVI的提取进行遥感估产,研究其可行性。
4.农作物遥感研究及应用概况4.1 冬小麦估产应用的遥感资料及特点冬小麦估产中应用的遥感资料主要为三类。
一是气象卫星资料,主要为美第三代业务极轨气象卫星(TIROS-N/NOAA)系列)装载的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资料;二是陆地卫星(Landsat)资料,应用较多的是专题制图仪(TM)资料;其三是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资料。
从资料应用形式上,卫星遥感数据有磁带数据和卫星像片两种, AVHRR数据应用以磁带数据为主,2数据则二种兼用。
航空遥感资料为航空像片,地面遥感资料多为实测的冬小麦光谱物征离散数据。
不同的遥感资料具有不同的特点:气象卫星资料探测周期短、覆盖面积大、资料易获取、实时性强、价格低廉,时间分辨率高但空间分辨率较低;陆地卫星资料重复周期较长、价格高,但空间分辨率高。
从各遥感资料的具体应用情况,AVHRR资料主要应用于通过一定的绿度指标进行冬小麦长势监测及单产模型的构建,适宜于大范围、宏观的小麦长势监测及估产。
TM资料由于分辨率高主要用于冬小麦面积信息的提取,因费用较高,目前以TM资料为主实现业务化的大范围小麦监测与估产尚有一定的困难。
地面遥感资料则主要用于冬小麦光谱特征及估产农学机理的研究。
MODIS的特点是空间分辨率大幅提高,一天可过境4次,光谱分辨率大大提高。
有36个波段,大大增强了对地球复杂系统的观测能力和对地表类型的识别能力。
4.2 冬小麦光谱特性冬小麦产量是其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绿素对其产量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准确提取冬小麦叶绿素信息是小麦遥感估产的关键。
根据研究,叶绿素a、b在可见光内有两个吸收峰,一个是0.45μm(兰光),另一个是0.675μm (红光),而在0.55μm(绿光)附近反射率较大。
在0.7μm附近反射率急剧增加,形成突出的峰值。
因此,红光和近红外波段是冬小麦信息提取、产量估测的最佳波段。
另一方面,冬小麦的叶绿素含量随小麦出苗至收获各不同的生育阶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其不同生育期的反射光谱特性亦有差异。
具体表现为随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在可见光区的反射率逐步增加,而在近红外光区的反射率则逐步下降。
尤其是抽穗以后至成熟,小麦叶色变黄,叶绿素含量大大下降,其反射率表现为随波长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原吸收谷、反射峰渐不明显。
除此,长势较差的麦苗其反射率亦表现为与此相似的增加趋势。
4.3 单产遥感估产模型的建立作物单产模型的建立在遥感估产之前已有研究,并应用于估产,如加拿大的Beier.W,先后研制了,经验统计型,作物—天气产量预测模型,作物—生产模拟模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