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虚假信息传播的新问题与应对_以_微博打拐_事件为例

合集下载

微博不实信息传播的成因与对策

微博不实信息传播的成因与对策

微博不实信息传播的成因与对策作者:程爽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11期【摘要】本文以伦敦奥运会期间一起典型的“微博不实信息疯狂传播”事件为例,研究微博中不实信息泛滥的问题。

从微博的信息传播特点入手,探讨其成因,并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微博不实信息媒介素养一、微博时代的信息传播1、微博时代如今,微博已经成为强大的信息发布平台,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人在微博上进行即时的信息交流。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当今的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时间被碎片化,人们需要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并及时发表看法,而微博就是满足所有这些条件的绝佳平台。

在转型社会,突发事件的增多又使得微博很容易就成为了突发事件的曝光地和信息源,因此更加受到普通民众的热捧。

2、微博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和形态今天,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供大于求”导致信息传播模式开始由过去的“人找信息”转变为今天的“信息找人”。

微博开放和自由的特点,使得微博上的消息不仅庞杂无序,而且真假难辨。

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在上面发布任何信息,传统的传受双方关系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受众的地位毫无疑问在不断上升,每一个人在微博上,都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而转发则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合力。

微博这种强大的合力,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缺乏规范和监督,微博也成了很多不实信息疯狂传播的最快途径,为网络世界又平添了一些怪相。

而微博传播的即时性、广泛性、不可控性、碎片性和再次中心化等特征都助长了不实信息的传播。

二、微博不实信息泛滥案例1、“伦敦奥运会”期间的一系列微博不实信息传播案例1:2012年7月,伦敦奥运会期间“同样两名中国选手,易思玲得了金牌,喻丹得了铜牌,但得到的待遇却天壤之别,国务院发的贺电上没有喻丹的名字,CCTV连一个对准喻丹的特写镜头都没有,当记者采访完易思玲、想起喻丹的时候,她已经悄然离开,在这个不懂得尊重的国度里,除了金牌本身,没有任何伟大。

我国微博虚假广告的危害性传播及其对策

我国微博虚假广告的危害性传播及其对策

的经 济秩 序 , 还 侵 害 了消 费 者 的 合 法 权 益 , 有 损 于社 会 道 德 的建 设 , 更 导 致 了广 告 传 播 生 态 环 境 的 恶 化 。 其中, 以 微 博 为 首 的 大 量 新 媒 体 上 的虚 假 广 告 更 是 来 势 凶 猛 。着 重 分 析 了微 博 虚 假 广 告 传 播 所 造 成 的
第 2 7 卷 第 1期 2 O 1 4 年 1 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Wu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危 害性 , 并 提 出 了相 应 对 策 , 呼 吁社 会 相关 部 门 及有 关 人 士 对 微 博 上 泛 滥 的虚 假 广 告 进 行 监 管 和 控 制 ,
完 善 其 管 理体 系 , 以有效净化广告的传播环境 , 促 进 微博 广 告 业 传 播 的健 康 发 展 。
关键词 : 微博 ; 虚假广告 ; 传播 ; 危 害性
高 品牌 知名 度 和美 誉 度 , 从 而 促 进 购 买行 为 发 生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2 0
根红 人等 云集 于此 , 其知 名度 与惊人 的影 响力 , 也
成 为不 同广 告 主传 播 诉 求 的 对 象 。不 过 名人 “ 收
钱办 事” 也 被 频 频 爆 出产 业 链 内幕 , 如央视 2 0 1 3 年 的“ 3・1 5晚会 ” 曝光 了苹 果 公 司在 中国 的售 后 问题 , 明星何 润东 在 发 出 了 含有 “ 大 概 8点 2 0分

公共治理趋势下新媒体的应用--以“微博打拐”事件为例

公共治理趋势下新媒体的应用--以“微博打拐”事件为例

65公共治理趋势下新媒体的应用——以“微博打拐”事件为例作者简介:陈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

公共治理趋势下新媒体的应用——以“微博打拐”事件为例陈潇 杨涛 胡奕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上海 200062)摘要:随着复杂性时代的到来,公共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对公共问题的处理呈现从公共管理向公共治理转变的趋势。

新媒体作为一种利用数字、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进行传播、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媒体,在公共治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网络监管难度、加速网络舆论群体事件的生成与扩散,但同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流平台,为公共治理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通过对“微博打拐”这一成功案例的分析,探索公共治理与新媒体结合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共治理 新媒体 微博打拐 有效治理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065-02一、复杂性时代——从公共管理到公共治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充斥着日益增长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从而进入了一个“复杂性时代”。

根据复杂科学的观点,复杂性的产生是由社会这一复杂系统的特征所决定的:发展和进步往往意味着社会系统中某些要素的变化,这种变化将通过复杂社会系统的联系与互动,随着时间的漂移流动到其他的领域空间。

[1]因此,在人类社会中,任何一种要素都可以被视为一种液体,而要素、液体的基本特征则是流动,“它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流进和流出,也可以渗透不同的边界”,同时,要素、“液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很难保持自身的‘清白’;在一个流动的空间里,液体不可能保持自身的同一性,其他液体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混进来。

因此,一个液体的世界是一个混合物的世界。

”[2]“液体”流动的基本性质导致了目前公共问题的无边界性,难以区分公共问题所属的领域、难以从单一的学科视角分析某一公共问题、对公共问题的产生进行简单的归因。

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对策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对策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如今网络 已成为我们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一 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已经演变为人类生活的新空间。自媒体的 产生和快速发展,更是将这一新空间利用得淋漓尽致。 那么为什 么在网络信息的传 播过程中会有大量 的网络 谣言产生,并且能够迅速传播,让大量受众信以为真,同时再进行二次传播呢?
一、月络谣富产生的原因 ( 一) 受众心理 根据传播心理的瀑布效应,很多时候信息发出者的心理非常平静,但传出的信息被他人接受后引起了不平 静的反应,从而导致信息接受者的态度、行为的变化,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瀑布效应。正如2 012 年微博“表叔事 件”。作为信息的发出者,他并没有想到一个微笑的表情会引起网络上如此剧烈的动荡,甚至带动了微博反腐的 又一个高潮。受众对传播者产生瀑布效应的原因,还是在于对符号理解的误差,受众没有真正理解传播者所发出 的信 息。 由于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因而有些事情还没有得到考证的时候,就已经被大范围流传。特别是一 些突发公共事件,就城管打人的例子来说,一旦有这样一条徼博发出,便会在很快的时间内被迅速转发,而每个
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对策研究
— — 以新 浪 微 博为 例
彭扬 (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 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譬 墨 篷
第 十
搐耍 :当下网 络成为我 们传递信 息最迅速 的渠道之 一,伴随 着信息的 迅
——
速传播,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准确甄别真实信息和谣言。由于人们在看到信息

的第一反应有所不同,五花八门的信息又导致我们的辨别力有所下降,所以部
的关系。以周克华事件为例,周克华生死不明首先是在博文 上被发表,之后在新浪微博被大量转发。其中一部分转发的 受众是因为担心自身安全而想得到求证,但更大一部分的群 众是出于对政府的不信任。作为公民来说,一旦在互联网上 发现与其自身相关的公共突发负面事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 是将其广泛周知,来让更多人知晓自己是否处在真正危险的 处境。

微博平台中的网络暴力问题与社会责任担当

微博平台中的网络暴力问题与社会责任担当

微博平台中的网络暴力问题与社会责任担当一、微博平台中的网络暴力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在中国,微博已经成为了人们表达观点、分享信息以及互动交流的主要平台之一。

然而,与其盛行背后也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网络暴力。

微博平台上频繁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涉及到了对个人隐私权、言论自由等价值观念的冲突。

首先,微博平台上存在大量匿名用户或虚假账号进行恶意攻击、谣言传播等行为。

这些用户通过匿名身份或虚假信息隐藏真实身份,肆意诽谤他人甚至侵犯个人隐私。

这种现象导致受害者在面对网络暴力时无法有效追责和维权。

其次,微博作为一个开放式社交媒体平台,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并参与讨论。

然而,在此过程中并没有足够有效监管机制能对信息内容进行审核和过滤。

这使得一些不负责任或有恶意操作目的的用户得以肆无忌惮地散布歧视性言论、恶搞他人,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争议,并造成了巨大的精神伤害。

另外,微博平台上往往有着素质较低、言行不当的用户群体。

一些爆粗口、人身攻击、辱骂等恶劣行为在微博上得到越来越多地重复出现。

这种煽动和传播仇恨情绪的暴力言论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二、微博平台需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面对微博平台中频发的网络暴力问题,我们期望微博平台能够意识到自身所具备的公共性质,积极履行相应社会责任,并为打击网络暴力作出更加坚决有效的努力。

首先, 微博平台需要建立更加严格和完善的账号注册与认证机制。

通过强化实名制审核以及联动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库系统,限制虚假账号或匿名用户进入网络空间。

这将便于后续调查来源于涉及违法犯罪活动以及网络暴力事件背后真正幕后主使。

其次,微博平台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监管措施,建立健全信息审核与过滤机制。

这将有助于在发布信息的过程中避免恶意攻击、谣言传播等行为,并及时对违规内容进行删除和警示处理。

另外,微博平台需要增加对用户权益维护的工作力度。

通过完善投诉机构与反馈渠道,在用户面临网络暴力时能够做出快速响应,并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保障。

微博假新闻的传播机制与应对策略

微博假新闻的传播机制与应对策略
≥ 麓曩 r 微博: 革命传媒J j
微 博假 新 闻的 传 播机 制与应 对 策 略
口 曹文 龙 曹 文龙
微 博 在 以惊 人 的 速 度 增 长 之 时 , “ 关人 缺 失” 其 把 的特 征 , 使 它 成 为 谣 言 滋 生 的温 床 、 也
谣言传播的加速 器和放大器。 0 0年不 少轰动一时的假新闻, 21 细察之下, 背后 都有微博的影
的速 度 、 度 和 自南度 都 提 升 至一 个 前 所 未有 的境 1 1 金 庸 去 世 密 0 2月
界。
公 众 人物
不过 , 的上述特点以及 “ 微博 把关人缺失” 的特

征, 也使 微博 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 、 言传播 的加 谣
速 器 和放 大器 。2 1 以来 的 不 少 轰 动 一 时 的假 00年
置 。其次, 微博在本质上综合 了信息网站和社交 网 7 1 月 某 副市 长 携 春 药 在 日本 被 捕 公众 人 物 1 站 的特 点 , 提 供 的 交往 网络 是 高 度 自主化 和 个 人 8 1 月 N S 所 1 A A将 公 布 震 惊 全 人 类 的 自然 现 象 化的。这是一种基 于信任关系的链接 , 交往 网络 中 消息 ( 为 “ 常 物体 ” 1 学 发 现 实 卺特潞 o _科 异 ) 3 1 个体 之间的关 系强度和互动性 比之论坛 和博 客都 9 1 1月 1 1月 2 日晚将 出 现 “ 月 自然 现象 9 双 大大增强。可以说 , 微博 的出现将互联 网信息流动 亮 ” 观 ( 为 “ 星 冲 H” 科 学 发 现 奇 实 火 )
响在 。这一 现 象也 引起 了不 少学 界 和 业界 人 士 的 关 注 。那 么 , 博假 新 闻有 何 特征 ?其 传播 微

我国微博虚假广告的危害性传播及其对策

我国微博虚假广告的危害性传播及其对策

我国微博虚假广告的危害性传播及其对策作者:苏畅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1期摘要:近年来,随着广告业的进一步发展,“虚假广告”这一现象在社会上开始层出不穷,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还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损于社会道德的建设,更导致了广告传播生态环境的恶化。

其中,以微博为首的大量新媒体上的虚假广告更是来势凶猛。

着重分析了微博虚假广告传播所造成的危害性,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呼吁社会相关部门及有关人士对微博上泛滥的虚假广告进行监管和控制,完善其管理体系,以有效净化广告的传播环境,促进微博广告业传播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微博;虚假广告;传播;危害性中图分类号:G203;G206 文献标识码:A长期以来,广告作为一种大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不仅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也总是与媒体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

而微博作为近几年来崛起的新媒体代表之一,已迅速成为具有“全民化”发展态势的传播工具。

将广告与微博相结合,必然会增强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力度,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可让文字信息、图片以及视频等快速发布及转发,分享性与互动性极强。

因此,众多广告主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开始大量在微博上进行广告宣传。

但近两年来,随着微博广告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虚假广告也开始层出不穷,甚至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给消费者乃至社会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导致了微博以及网络平台传播生态环境的恶化。

一、我国微博广告的主要类型从2010年起,微博已经开始成为许多人每天使用的网络社交媒介,尤其是许多年轻人更是将微博视作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微博的普及与流行,商家纷纷把广告宣传投向这一低成本高收益的领域,并取得可观收入。

微博广告,即在微博信息中有目的地发布产品广告信息,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促进购买行为发生的营销方式。

微博广告可以是个人或企业行为,也可以聘请专门的广告团队来进行打造。

微博舆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微博舆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微博舆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内容提要】当微博作为社会舆论工具而被受众广泛应用时,这一影响的“双刃剑”效应会被大大强化,促使人们再次审视社会化媒体的正负面效应。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微博在社会动员中所起的作用,如何“趋利避害”更有效地使用微博成为当前的迫切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微博的本质、微博给社会动员带来的消极影响、微博在构建和谐社会舆论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而提出增强微博舆论传播引导的五点建议。

【关键词】微博/微博舆论/问题/对策/建议互联网传播的自由性与交互性,容易消解舆论的社会整合能力,使网络空间信息传播处于争议状态。

在传播规范的缺位、信息传播失控的情况下,会使网络传播极易出现各种负面的社会效应。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开放、自由、虚拟与广泛等便利,为进行更有效、更大范围内的社会动员创造了方便的技术平台与空间。

在享受到微博便利的同时,我们应当意识到微博是可以为不同的用户使用,基于用户的使用目的而发挥作用的。

当微博作为社会舆论工具而被受众广泛应用时,这一影响的“双刃剑”效应会被大大强化,促使人们再次审视社会化媒体的正负面效应。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微博在社会动员中所起的作用,如何“趋利避害”更有效地使用微博成为当前的迫切问题。

一、理解微博的本质理解微博,是认识微博各种社会影响的前提与必要条件。

1.一些微博舆论易引发现实行动微博最大的特征是涵盖了现实社会的各种组织结构与行为方式,实现了舆论传播者、行动发起者与响应者的统一。

微博提供了实时信息交流平台,满足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快速的信息传播需求,客观地帮助协调了跨地区、跨国界的网民在现实生活中的集体行动。

当这些事件对社会正常秩序产生负面影响时,微博的现实社会动员能力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

2.微博不仅仅局限于媒体,并对现实社会产生一定影响以第二次互联网影响力调查结果为例,网民对于“网络围观、签名等互动可以改变事态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变革力量”与“相信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曝光得到解决”这三项的认可程度如下图所示。

网络诽谤网络言论与名誉侵权的案例分析

网络诽谤网络言论与名誉侵权的案例分析

网络诽谤网络言论与名誉侵权的案例分析在当今数字化社会,网络的普及和使用已经变得无可避免。

然而,网络的便利性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网络诽谤和名誉侵权的案例。

本文将分析几个实际的案例,探讨网络言论对个人和机构名誉的影响,并讨论应对这些问题的合适策略。

案例一:微博诽谤事件某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个人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指称某知名演员参与非法活动的言论,该言论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传播。

尽管事后证据证明这一说法完全毫无根据,但主持人的道歉远远无法恢复演员的声誉。

这一案例表明了网络言论的强大传播力,一旦有不实言论被发布,即便后续有澄清和道歉,也很难消除对个人名誉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个人而言,谨言慎行是至关重要的。

而对于网络平台,应采取有效的审核和迅速删除虚假言论的措施,以减少诽谤事件的发生。

案例二:商业竞争中的网络诽谤在商业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些公司采取网络诽谤的手段来抹黑竞争对手,从而获取商业利益。

比如,一个公司利用匿名账号发布虚假信息,指责竞争对手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导致后者遭受巨大的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这种情况下,受害公司应立即采取法律手段,寻求维权途径。

同时,社会应当对这类情况保持高度警惕,并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管理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案例三:医疗界的网络诽谤在医疗行业,网络诽谤现象尤为严重。

有些患者或家属发表对医生或医院的不实言论,以达到某种目的,比如抱怨诊疗结果不如预期或追求经济赔偿。

这种诽谤不仅严重影响医生和医院的声誉,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以及医疗纠纷的进一步升级。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应与律师合作,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建立,以减少可能导致网络诽谤的冲突发生。

综上所述,网络诽谤和名誉侵权的案例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应该重视网络言论对名誉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对网络言论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确保网络环境的健康和公平。

微博辟谣的作用机制初探_以新浪微博为例

微博辟谣的作用机制初探_以新浪微博为例
NEWS WORLD 传媒 e 时代
微博辟谣的作用机制初探
—— —以新浪微博为例
■金 秋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微博以其便捷易用、实时和动感、话语权的下放等特 质,成为网络谣言滋生与传播的温床。本文以新浪微博为探讨对象和平台,试从传播学、社会 心理学等角度探究微博辟谣机制产生和存在的动因,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因素。
责编:周蕾
2011 年第 7 期 133
微博的物理架构决定了它能够比传 统媒体更快捷地产生和传播谣言,但另一 方面也意味着它的辟谣速度将同样的快 捷。以金庸“被去世”为例,12 月 6 日 20 时 19 分,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用户“中岛” 发布的“金庸去世”的信息瞬间在网络上 引起轩然大波。网友震惊、猜测,纷纷转发 求证;相关讨论在 1 小时内超过 5 万条。 消息发布后仅 22 分钟,著名媒体人闾丘 露薇在微博上辟谣并给出证据。其他作家 也表示消息造假。21 时 09 分,网易娱乐 频道证实金庸身体无恙。网友追踪信源, 被认为最先发布消息的“中岛”在微博上 表示自己被人利用,并发布致歉声明,删 除了原始微博。12 月 7 日,网络上关于 “金庸去世”的不实消息多数已被删除。
132 2011 年第 7 期
N系,在推动用户间信 息交流同时也保证其信息的完整独立性。
正因其“碎片化文本”的特征和单向 跟随的人际关系网络,信息不可避免地遭 受割裂,140 个字符的低信息容量很难全 面客观地传递信息,从而导致必然的片面 或信源断裂;而信息流量的剧增和信息传 播的飞速畅通,更加剧了这种 “碎片文 本”的传播复制和再碎片化,这些都在悄 然冲击着微博用户的理智和信念。
其二,猎奇心理以及相应的成就感, 往往促使人们更容易相信谣言。美国人桑 斯坦曾提出“信息茧房”的概念,指即使 面对信息畅达的网络,人们仍倾向于关心 自己原本就喜欢的东西,群聚于各自的小 团体、小世界中“作茧自缚”。从另一方面 说,“信息茧房” 将导致猎奇心理的急剧 膨胀、娱乐信息的过度娱乐,导致网络的 极端娱乐化、恶搞化,促使谣言的发生。

微博不实信息传播的成因与对策

微博不实信息传播的成因与对策
可是在事实的真相呈现在公众面前
传 媒 e 时 代 NEWS WORLD
之前,这条不实微博就被转发万次,成了 公众眼里的刻板印象。
案例 2:“冠军旁边,我们不能忘了他 们,银牌、铜牌,还有不小心落榜的同学, 射击场上的喻丹、庞伟,游泳场里的李玄 旭,0.1 秒?0.1 环?0.1 米?也许他们与金牌 差之毫厘,却是同样付出了百倍的血汗, 不拿金牌一样是英雄!”加 V 官方微博“新 浪体育”的这条微博有 1 万多条转发,几 乎是这一类关注非金牌获得者微博中转 发最多的。
伦敦奥运会举世瞩目,网络是奥运信 息最快的传播者。实际上,“国务院发的 贺电上没有喻丹的名字”并不属实。中共 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是第一时间代表 党中央国务院向“获得奖牌的易思玲、喻 丹 ,以 及 中 国 体 育 代 表 团 ”发 去 贺 电 的 。 这位伦敦奥运的首铜获得者也并不是 “悄然离开”的。她接受了多家中国媒体 的采访,之后中央电视台、多家新闻门户 网站都采用了关于她的报道,包括了新闻 发布会、个人专访和对喻丹的教练的采 访。
. 不经A实被ll信证息实R传为i播不gh惯实t性信s往息R往,e转较s发强e,却r即v仍使e在d信继.息续已,
选择性地获取微博信息的受众很有可能 看到的还仅仅只是那些不实信息。
在这个案例中,由于发布者和传播者 “新浪体育”是公众眼中权威而值得信任 的机构,不知不觉地成了谣言的传播者, 让“只重视金牌”的政府形象看起来更像 是真的。
NEWS WORLD 传 媒 e 时 代
微博不实信息传播的成因与对策
○程 爽
【摘 要】本文以伦敦奥运会期间一起典型的“微博不实信息疯狂传播”事件为例,研究微博中不实信息泛滥的问题。从微博的 信息传播特点入手,探讨其成因,并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

网络社交媒体如何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微博打拐”事件为例

网络社交媒体如何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微博打拐”事件为例
动交流的平台 , 热点话题很容易通过社会
完善和发展 , 国内外各个行业领域的交流
耘 闻啦謦
2 o l 3 年 第4 期 1 1 9
N E W S W O R L D I 传媒e 时 代
交往得 到大范 围的传播。 ( 3 ) 公 民文化水 平的提 高。 网民用户 多集中于 8 0 、 9 0后 以及部分 7 0后 ,热衷
于 互 动 交 流 和 积 极 发 表 个 人 意 见 的活 跃
在信息互通有无 的情况下 , 即时交流彼此
所 见所想 , 集大家之 力解决 问题 。 微博打 拐事件 中,通过于建嵘教授的微博呼吁 , 中间经过粉丝 的转发评论 , 再加上粉丝 的 粉 丝的转发 ,短时 间就 形成较大 的影响
播 以及大众传播等不 同传播类 型, 将现实
与网络世界相结合 的传播方式 。 基于网络 传播的 自身优势 , 网络媒体成为最典型的 社交媒体。
1 、 网络 社 交 媒体 的 类 型
区参与者身份积极参加社 区话题 的讨论 ,
获得不 同类型 内容 的消息和资料 , 其中某
些热 门话题经 过网 民的热烈讨 论形成新
以“ 微博打拐’ ’ 事件为例
。庄瑜 虹
【 摘
要】 通过 网络 参与重 大事件 、 表达 自身诉求 , 成为愈来愈多 中国 网民习惯 的生活和增权方式 。 各种热点 问题通过 网络媒体
得心 网友 的关注并积极寻 求解决的方法。 本文 以微博打拐事件为例 , 分析 网络社 交媒体 如何推 动社会 问题 的解决以及在这个过程 中存在 的问题 , 以期为今后合理 利用 网络社交媒体解 决现 实社会 问题提供 参考 。
即时通讯工 具: 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 即时互动 、 信息交流的 以对话形式为主的 双方交 流方式 ,主要包括 Q Q、 MS N 以及

新浪微博热门话题的符号学分析——以微博打拐事件为例

新浪微博热门话题的符号学分析——以微博打拐事件为例

互联 网作 为大媒介 , 而微 博作为文字 符号 的载体。 互联 网中的媒介 很多 , 文字 、
知 闻啦母
2 0 1 5 年 第 4 期 2 05
人物通 讯叙 事学分析
以 唐 湘 岳 人 物 通 讯 为 例
O姜 艺
【 摘 要 】 唐 湘岳是 《 光明 日 报》 杰 出的新闻工作 者。 唐 湘岳老师致力 于新 闻事业 , 将新 闻3 - 作作为终生职业而奋 斗拼搏 。 他的新 闻 作品常可 以透过形 式突 出含 义来, 而不只是靠报道事 实本身。 只有充分发挥新 闻价值 主体性 原则 , 新 闻记 者才能与独 家新 闻有缘 , 才
间距离一长 , 会造成信息的模糊与遗漏。 第
二, 空 间距离。 符号的表 意必须跨过一定的 空间。 打拐最难 的应该算是空 间距离。 拐卖 孩子的人把孩子抱走 , 立刻换个地方卖掉 , 空间距 离一大 , 孩子就更难找到 回家的路。
发 布寻亲信息 。
三、 用 符 号 学原 理 分 析 微 博 打 拐话 题
头角。 2 O o 7 年5 月, 王兴成 立 的饭 否开始
通 过微 博 , 人 人 都能 够 实 现 自我 展 示, 情 感 的交 流 以及 思想 的交流 。 微博 不 仅创造 了新的人际交流沟通传播模式 , 也
带来 了我们 对信息传递新 的认知 。 企业营 销或者 当有大规模 的紧急事件发生时 , 微
学 子 论 文 选 登I N E W S W O R L D
新 浪微 博热 门话题 的符号 学分 析
以微博 打拐事件 为例
。赵 启 帆
【 摘
要】 微博是近几年 来热 门的新媒体 , 本文 简单分析 了微博 的发展状 况及特点并选取 了一 个社会 影响力比较 大的微博 热 门话

微博辟谣的发展和治理模式——以新浪微博辟谣为例

微博辟谣的发展和治理模式——以新浪微博辟谣为例

图 I 微 博辟 谣路 径
二、新浪微博辟谣探析
通过对 新浪辟谣微博 2 0 1 0年 1 1 月 1 8日至 2 0 1 1年 6月 没有得 到官方证 实; 第 三为谣言会获得相 当数 量的受众 群体, 3 0目的统计 ( 见表 1 ),辟谣博文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其 得 到广泛流传 ; 第 四是谣言的传 播渠道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 。 中2 0 1 1 年 3月 是 一 个 小 高 峰 ( 以辟 谣 有 关 日本 核 辐 射 的 内容 2 . 网络 谣 言 最多,有 7条, 占 2 0 1 1 年 3月总数 的 3 1 . 8 %)。 白树亮 ( 2 0 1 0 )认为在 网络环境 中,谣 言传播有 了新 的 变化 。网络谣言是指 以互联 网为载 体进 行传播的未经证 实的 阐述和诠释 网络将谣言 的传播途径 由人际传播、 口头传播 变 为网络信 息传播 。王 国华 ,方付 建和 陈强 ( 2 0 1 1 )给 网络 谣 言下的定义是 ,在 网上 生成 或发布并传播 的未经证实 的特 定信 息 从 以上两个定义可 以看 出,网络谣言是在 网上发 布
新浪微博辟谣对辟谣 内容 做了说明,分别是:虚假信息 ( 不存在的事实或张冠李戴信息, 尤其是灾难、 求助等方面 ) ; 不准确信息 ( 为了提 高网友关注度 ,故意夸大 、夸张事实真
会直接注销用户 I D。截至 2 0 1 1 年 7月 4日,新浪辟谣微 博 相 );商家利用有奖 活动 骗取 粉丝和转发的信息 ,这类 内容 共有粉丝 2 8 9 9 4 9人 ,微博总数 1 2 2条 。周 诗妮 ( 2 0 1 1 )通过 在笔者 的统计 中比重 不大 ,但 对其惩罚方式最严 ,一经查 出 对 新 浪 辟 谣 微 博 的研 究 ,认 为 微 博 辟 谣 路 径 有 两 个 ,如 图 1 。 直 接注 销 用 户 I D。

解构公共事件中的微博能量_以_微博打拐_事件为例

解构公共事件中的微博能量_以_微博打拐_事件为例

是谁。微博打破传统媒体单向、 隔离式的传播模式, 营渐成气候,原有公共议题开始呈现分化,媒体评
示个人形象等需求的同时,也让公民的表达权和知 “因善而作恶,恶莫大焉” 、从乞讨儿童中打拐找错
之入骨却无可奈何”走向“名正言顺的路见不平” , 现大幅下滑,社会舆论由权威意见领袖主导的“一
程设置者” ,而在舆论能量爆发阶段,网络媒体、 分庭抗礼,使个人议题在博弈中变为公共议题。由
一、 “微博打拐”事件中的能量触发
春节前夕,网络意见领袖于建嵘在微博上倡议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迅即获得了许多微博达 人的支持。十余天时间,数十万网友参与,引发报 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全面跟进,网友们零碎 的、非专业的行动,与公安部门、媒体、人大代表 及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结合在一起,迅速形成舆论 焦点。一起由微博引爆的事件,最终演变成为一场 微博、传统媒体和政府三方之间合力互动,由个人 行为转化为网络公共事件,最终完成向社会公共事 件的嬗变。 对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粉丝变化数和新 华网、网易这两家媒体“微博打拐”词条变化数做 了统计( 见图 1) ,对比两条曲线的变化情况,大 体可以将此时间段划分为 1 月 28 ~ 2 月 6 日、2 月 然后研究微博能量触发的几个因素 : 1. 时机 : 春节 + 微博 = 天时 如图 1 所示,春节前后的 2011 年 1 月 25 日到 2 月 22 日 , 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粉丝 数量由 7000 爆增至 24 万。根据互联网的六度分割 理论,微博在春节这样一个用户大量集中时段中, 一个人的微博跟其他人的微博套叠,一个人群跟另 外一个人群套叠,因此, “微博打拐”这样具备穿 透性的信息得以激起大家的兴趣、关注,事件在很 短的时间里就得以广泛传播。 节假日是微博使用 的高峰时段,人们可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在微博上 发布、接收和传递信息。可以说,春节为“微博打 2. 载体 : 打拐 + 微博 = 地利 相对于传统媒体和网络其他媒体形式,微博技 术门槛更低, 传播速度更快, 传播者可以随时随地、 随心所欲地对所需信息进行实时搜索和分享。 “微 这种引发能量爆发的契机。而微博技术门槛低的特 点,就成为事件最有利的“地利” 。在微博打拐事 件中, “粉丝”们通过不足 140 个字的信息和“随 手拍” 这样简单快捷的自发团队模式推动事件运作。

微博假新闻传播的研究与对策

微博假新闻传播的研究与对策

微博假新闻传播的研究与对策微博集合了即时通讯工具、短信、社交网站的优势,这种天然的杂交优势使其使用人数激增。

当越来越多的人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时,这些内容已为公民新闻提供了庞大的新闻源。

2010年被誉为微博元年,许多重大的新闻事件、新闻话题都在微博上最先发布,报道和集中讨论。

微博作为自媒体属性突出的媒体形式,每天都有微博用户发布海量的信息,其中不乏虚假消息。

本文旨在研究微博假新闻传播成因、特点和传播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文章写作构想如下:一、分析微博的传播主体从表达倾述型、体验跟进型、事件报道型和看客围观型等方面分析微博用户的使用目的。

二、分析微博传播的特点微博是现在最流行的信息获取、传播和分享的平台之一,每条微博容量约为140个汉字,发送信息快捷且无须审核,可以随时随地记录、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当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在身边时,网友在微博上的爆料远快于传统媒体。

论文将重点分析微博的自发性、圈群化、个性化、及时性和裂变式等传播特点。

三、分析微博假新闻的产生原因微博的特点也正是使得微博成为假新闻的集散地的原因。

其一,140 字的低信息容量很难全面客观地传递信息,容易滋生假消息;其二,字数简短,阅读和传播方便,加上多数是匿名,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就喜欢发布一些耸人听闻和刺激的信息;其三,微博传播极易变成情绪传染。

四、微博假新闻的应对策略防范微博假新闻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事前预防机制。

通过网友自律,主流引导、专业培训和完善相应法律规章体系。

二是事中审核机制。

微博的快速传播特性,使得真假新闻都能够在这个新闻发布平台上得到充分扩散。

微博运营商应该对虚假的内容,采取必要的审核限制。

对微博言论传播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三是事后反馈机制。

一旦假新闻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必须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和补救策略。

五、传统媒体如何有效利用微博进行新闻传播许多传统媒体纷纷开通微博,将微博作为新媒体传播阵地进行着新闻信息的传播,自身媒介品牌的推广等行为。

浅析微博打拐的现状和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浅析微博打拐的现状和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浅析微博打拐的现状和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摘要】随着打拐工作的深入,网络上掀起一股以“微博”作为媒介的新型民间打拐形式。

它是符合“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治理格局,更是我国刑侦方针“依靠群众”的具体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刑事侦查工作效率,降低了侦查成本。

然而,“微博打拐”这样的新生事物,其行为本身和制度规范上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缺点和不足,而这些都可能是“微博打拐”的生存障碍,由此,具体研究微博打拐中存在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微博打拐机制自2009年4月9日全国“打拐”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按照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警力、多策并举,向拐卖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已解救被拐卖儿童13284人、妇女23085人,合计36369人。

截至2011年3月14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拐卖妇女案件12946起,拐卖儿童案件7867起,组织流浪乞讨案件253起,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案件4261起,组织未成年人、残疾人违法犯罪案8874起。

同时,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4535个拐卖犯罪团伙,刑事拘留拐卖犯罪嫌疑人30967人,行政处罚5130人,抓获此类在逃人员5051人。

1公安部打拐办公室主任陈士渠说:“公安机关在警务机制革新与先进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以民意为导向,推动‘打拐’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

”我国在2007年已经出台《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并建立以公安部为牵头单位的反拐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整个行动计划涉及26个部委,涵盖预防、打击、受害人救助、遣返及康复、国际合作等反拐工作的各个领域。

同时,民众的力量也被纳入“打拐”之中。

公安部与民间反拐志愿者合作,在网上开通“打拐”信箱,派员加入“宝贝回家”寻亲网站QQ群,指定专人接收、反馈拐卖犯罪信息和线索。

当前兴起的“微博打拐”,更是将这项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民间力量与公安机关的良性互动机制正在逐步建立。

然而微博打拐尚不成熟,已经表现出了一些弊端,且更有待于在制度和机制上予以加强。

微博"电子乌托邦"浮云再现——以2011年"微博打拐"行动为例

微博"电子乌托邦"浮云再现——以2011年"微博打拐"行动为例

随后又提 出: 以后凡是看到伤残儿童( 岁以下者) “ 十 式的期待 。例如布莱士对报纸在舆论的合理化 、理性化以及 微博上 。 1 ,并把 10出警 的情况在这里 公 1 政治 民主化过程 中的作用 的分析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 ,大众 在街头行乞 ,我们就打 10
于建嵘 的微博粉丝有 2 O多万, 虽然 已经接近 深 传播技术和工具 的普及并 没有 必然 导致 民主和 自由, 也没有 布 。可否 ?” 必然地促进“ 人性和道德” 的发展 。 反在 一些传媒相当发达 夜,这条微博还是 引发 了接近五 百条讨论 。 相 的国家 ( 如德 、意、日)甚 至出现 了极端 的法西斯专制和暴
三、“ 微博打 拐’ , -
的社 会 公 共事 件
一条“ 围脖” 博 引发 微
络的双 向性使每个人 既是传播者 又是受传者, 它将改变传统 的大众传播过程受到传播 者支 配的局面, 使传播过程变得更
加 平 等 ,而 这 种 平 等 也 必 然 带 来 社 会 关 系 的 平 等 ;有 的 学 者
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首先对 这起 曾搅动 国 内风 云的“ 微博 打拐” 事件进
认 为,新媒介 技术将保 障每 个人 自主 发表言 论的权利 和机 行 一 番 梳 理 : 2 1 年 1月 1 01 7日 ,中 国社 会 科 学 院农 村 研 究所 研 究 员 会 ,并 形 成 “ 正 的观 点 的 自由 市场 ”l 真 【。 】 发布在他 的 而早在大众传媒普及之初 , 不少人就曾对它有 过乌托邦 于建嵘接到福建一位被拐孩子母亲 的求救信 息,
的分析 ,分析微博 的传播模 式及其特 点,打探“ 乌托邦” 浮云下的“ 微博” 力量。
关键词:微博;微博打拐;“ 电子乌托邦” ;传播 媒介

微博时代,该怎样应对虚假新闻——以四起虚假新闻事件为例

微博时代,该怎样应对虚假新闻——以四起虚假新闻事件为例

微博时代,该怎样应对虚假新闻——以四起虚假新闻事件为例兰小棵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2(000)016
【摘要】微博时代,媒体人该怎样应对虚假新闻?《晶报》编辑兰小棵结合四起虚假新闻案例作了分析,认为辨识和应对虚假新闻要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调动资源,认真核实;善用网络,及时辟谣。

限娱令对新闻有什么影响?对人文节目有什么影响?对媒体监管有什么影响?请看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刘宏教授的《限娱令的影响》。

近年来,齐鲁晚报在重大时政报道方面不断创新探索。

他们是怎样操作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理念?本期刊发齐鲁晚报同仁对今年全国两会报道的思考文章。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兰小棵
【作者单位】《晶报》总编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如何应对虚假新闻--以《我们错了》一书中刊登的虚假新闻为例 [J], 樊娟
2.探究与反思美国虚假新闻广泛传播的原因r——以2016美国大选Facebook虚假新闻事件为例 [J], 赵鹏菲
3.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如何应对虚假新闻——以《我们错了》一书中刊登的虚假新
闻为例 [J], 樊娟;
4.新闻观察微博时代,该怎样应对虚假新闻——以四起虚假新闻事件为例 [J], 兰小棵
5.社会化媒体中虚假新闻的实践逻辑及动因探究——以抖音上的虚假新闻为例 [J], 赵光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意识的传播者故意制造的。他将这些人分为四类 : 励机制,促使微博用户不断通过发布新信息和加强
们传播谣言是为了吸引眼球 ; 三是追求政治利益者 ; 使下,出现了一些全天在线或者依托手机不断进行
在这次微博打拐过程中,未经训练、无需担 责的传播者依靠“微关系”不断转发多信源、海 量信息,由于信息不断在转发,使得转发人、接 收人与信息本源之间的关系被剥离,转发人根本 无从知晓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转发人基于微 博关系而非事实真相转发信息,当信息客观性被 忽视以后,但凡“寻找孩子”的信息都被归类为 需要转发的行列而忽略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与准
二、 “微博打拐”虚假信息生成与传播的原因
桑斯坦认为,谣言通常是由一些具有清醒的自 一是谋求一己之利者,他们通过损害他人或群体的利 益来谋求一己之利 ; 二是广义上的利己主义者,他 四是恶意中伤者。从这次事件的发展历程来看,微博 打拐虚假信息的传播者应该属于第二类,即广义上的 利己主义者,他们通过传播这些信息以吸引眼球 。 在这次微博打拐过程中,又有哪些具体的原 因造成了网民不断自主转发虚假信息的呢? 1. “ 微关系”代替信息准确性成为微博信息 转发依据 随着信息传播过程中把关责任的下移以及微博 用户的不断增加,微博传播过程中的客观性风险也 在不断加大,相当数量的未经专业训练的用户在微 博伦理或微博素养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没有信息 传播专业背景的传播者不但对各种信息要做出真假 判断、是非判断,而且要承担微博信息传播的把关 责任,因此其传播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必然增加。
68
2011.05
新媒体•新课题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息聚集的“信息流瀑”便生成了。处在“信息流瀑” 就是说,微博的“自澄清”机制或许是一种选择 中的用户渴望更多失散信息能够在微博上发布,以 便通过微博的力量帮助与解救受害人。此时,弥漫 在群体间的渴望汇聚在网络上表现出另一种“群体 极化”的倾向,即希望通过围观的力量解决这个社 会问题,也正是这种相对一致的群体心态,使虚假 信息有机可乘。 4.议题“碎片化”使微博虚假信息未受到足 够重视 微博的焦点议题已经转移到其他与打拐毫不相干 的地方了。微博的“碎片化”表达方式导致了议 题发展过程的“碎片化” ,这种议题“碎片化”的 主要表现是 :①议题焦点转移过快 ;②单位时间 ④关注的议题差异较大 ;⑤舆论场转移消散后, 对这些事情的关注就急速降低,不再能够形成新 的舆论波。当舆论波过去以后,焦点议题带来的 舆论热度降低了,打拐虚假信息几乎是在打拐舆 论的后半段才慢慢被人关注到。当人们重视这些 虚假信息的时候,舆论热度已经大大降低,即使 这些虚假信息被曝光也未引起像“金庸去世”这 类假新闻的舆论反响,也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5.微博“自澄清”机制启动慢且存在瑕疵 机制有了比较近距离的接触,有些研究者认为微 博会通过自我发现并能澄清虚假信息。 事实上, “金 庸去世”事件呈现出来的微博的“自澄清”机制 有很多条件限制。首先,微博的“自澄清”机制 与传统媒体的几位知名人物密切相关,比如,闾 经常参加各类活动,微博用户可以轻易获知其个 人行踪,对有关其的虚假信息的核对相对比较方 便。 微博打拐过程中的虚假信息只是在传统媒体 展开调查之后才被微博重视,传统媒体核实信息 与虚假信息广泛传播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差。也 性迷思,是有条件的——对于大家熟知的议题, 比较容易启动“自澄清”机制 ;对于那些范围更 加广泛的信息, “自澄清”机制就难以启动。由此 看来, “自澄清”机制不可能天天启动,也无法对 所有的问题启动。
确性,虚假信息就乘虚而入。 2.意见领袖与“转发中间人”推动了信息扩散 意见领袖在微博上拥有足够的影响力,在舆论 形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微博信息扩散的核 心。在打拐虚假信息扩散过程中,某些经过实名认 证的微博用户也参与了转发,实际上推动了这些虚 假信息的扩散。还有一部分人,虽不具备舆论领袖 的影响力,自主生产的内容也不多,却通过不停转 发也拥有大量粉丝。而且, 微博传播机制中将粉丝、 评论、转发、私信等等都进行了量化统计,这种量 化方式对于微博用户而言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心理鼓 互动的方式来促进粉丝数等相关数量的增长,从而 获得虚拟交往的快感和成就感。在这种传播心理驱 发布或者转发微博的用户。这种类型的微博用户可 称之为“微博控” , 他们转发的把关标注准通常 根据“关注”与“被关注”关系中的具象化的数据 的高低,评论数越多,转发数越高,被转发中间人 再次转发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这次打拐虚假信息中, 那则关于 “周萌萌” 的信息在被确认为虚假信息时, 在微博上的转发量、评论量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数量 级。 3. “ 信息流瀑”现象是虚假信息扩散的一个 社会条件 互联网信息传播很容易形成集体认知,一旦 形成,将很难被打破,桑斯坦将其称为“信息流 瀑” 。信息得到不断强化之后,形成群体认知,对 于任何个人来说,这种群体认知都代表了无形的 群体权威。群体共识以权威信息的方式在互联网 上迅速散播,“流瀑”一旦形成,反对声音就显 得比较微弱。 微博打拐在短时期形成了强大舆论场,微博 用户群体呈现出热情与焦虑交织的现象,随着时 间的推移,微博打拐就成为社会的焦点事件、主 流议题,当这种认知在网民中间逐渐成型时,后 续参加进来的用户的认知与行为就会跟随,打拐信
2011.05
69
新媒体•新课题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体大河报迅速派出记者跟踪报道,并通过报社的微 博进一步转发,并将被拐卖儿童的来源地等信息也 公布出来,增强了信息转发的公信力与目的性,对 解决这类事情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3.运营平台的舆情监测技术与用户参与核 实的结合。 舆情监测技术能够保证及时发现微博 舆论场变化形态,但对这类多信源、海量公共信 息舆情监控面临一个难题——海量公共信息的核 实——舆情监测系统可以成功预警某一方面信息 的快速变化,但是,对有关信息的语义倾向以及 信息真实性的研判却力不从心。今后,应由专门 机构负责微博语义倾向与信息真实性的研究,并 建立舆情监管与虚假信息判别的联动机制,对于 传播范围广的信息及时研判,鼓励更多的用户参 与到信息核实的过程中 。 4.建立公民新闻的管理责任机制。 由于具有 较高公信力的中国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转发了 “金 庸去世”的消息,让不少网友信以为真并在短时 他们错就错在放弃了把关人的职责,对于这类新 闻失实的问题,已有很多成文的规章制度可以参 照。这条失实的微博信息最终使中国新闻周刊一 名副总编辑、一名网站内容总监和一名网站编辑 挽回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公民新闻兴起之后,各类公民报道的内容成 为网络空间中的重要信息来源,相对于公民新闻 的蓬勃发展,公民新闻失实的责任追究机制目前 还不健全,缺乏相关管理条例。今后应建立公民 新闻报道的监管机制,确定公民新闻报道者的责 任主体 ;明确公民新闻报道者的社会责任以及确 立公民新闻报道者的管理规范,使公民新闻更好 地为社会服务。 5.微博媒体素养实施框架——从理念到行为。 微博是自媒体,依托这个平台进行信息传播的用户 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形成新的媒体素养实施框架。 首先,反思群体共识,比如,围观产生力量。在许
锦走丢” 、 “6 岁女孩周萌萌四川彭州被拐” , 等等 。 点, 信息关注对象较为单一, 核实与辟谣相对容易。 这些曾经获得网友巨大同情并被海量转发的信息 最终被证实是虚假信息,它们要么子虚乌有、凭 空捏造,要么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其中, “6 岁 女孩周萌萌四川彭州被拐”最具典型意义。2011 “周萌萌,六岁半,1 月 31 日在四川彭州被拐。 ” 十分惹人怜爱, “母亲因思念过度住院” 。网帖短 短数天内被疯转, 引来无数网友关心。事实上, “失 踪女孩”现为 6 岁的杭州网络红人“西子小小徐 湘涵” 。2 月 16 日,徐湘涵在微博中辟谣 : “请大 把时间花在真正‘打拐’上吧。 ” 继去年底的“金庸去世”之后微博虚假信息 在展现社会良知的“打拐”行动中,它不但骗取
三、微博虚假信息传播管理的应对策略
微博打拐的虚假信息传播与“金庸去世”假新 微博的“自澄清”机制发挥了巨大作用,使这则假 新闻很快就被发现。而在微博打拐事件中的虚假信 息呈现出多信源、海量的特点,再加上微博本身形 成的“信息流瀑” 、 “微信任”等因素,给信息管理 1.以意见领袖与“转发中间人”为核心的微 博用户的自我纠错机制。 在打拐事件中,由于信 息海量, “信息流瀑”形成,微博“自澄清”机制 难以启动,今后在类似的公共事件的传播过程中, 实名认证的用户以及平时习惯于转发微博信息的 中间人,应形成自我把关机制,对信息进行主动 的筛选,确保所发信息真实、可靠。转发微博时 也要判断真假,不能核实但又事关重大的事情不 要轻易转发,或者可以加上“希望知情者进一步 提醒下一个转发者或相关机构对信息进行核实。 2.第三方核实——传统媒体的介入机制。 某 些信息的真实性可以通过第三方的核实系统获得认 可,能够担当这一重任的“第三方”应该既有信息 的核实能力又有公信力,从这一点来说,传统媒 丘露薇虽然通过自己的微博发布消息,她依托的还 是电视媒体的信息渠道。在打拐事件中,2011 年 2 月 22 日的一个案例就说明了公共信息的公信力可 通过传统媒体与公安机关的共同合作取得。当日凌 晨,河南高速交警九支队发现拐卖婴儿的 2 名嫌疑 人,警方迅速通过微博发布这则消息,当地主流媒
年 2 月 14 日,众多网友相继转发一则寻女消息 : 的发布过程也较复杂。 发帖者言辞感人 : 失踪女孩很漂亮,大大的眼睛, 已经被证实为虚假信息, 转发仍在继续。比如“周
家不要再转和‘小小’有关的‘打拐’假消息了, 响后来人的认知与行为。
问题再一次暴露出来,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中,通过闾丘露薇等知情人的正式公布,以及相

一、 “微博打拐”事件中虚假信息传播新特点
与“金庸去世”的假新闻相比,打拐事件中 的虚假信息呈现了一些新特点。 首先,打拐虚假信息具有多信源、海量的特 点。 在“金庸去世”的事件中,由于金庸属于社 会焦点人物, “金庸去世”的消息迅速成为微博焦 而打拐信息本身就是多信源的海量信息,受害者、 关注者、同情者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各类来源复杂、 内容各异的信息,当海量信息铺天盖地时,核实 与辟谣的要求较高,即使能够核实真假,核实后 其次,虚假信息传播的惯性较强,即使信息 萌萌”这条微博信息在 2 月上旬已经被发现是虚 假信息了,但是,到 2011 年 2 月 22 日,这条信 息仍有人在转发。由于虚假信息传播的惯性较强, 在缺少前后语境的情况下,舆论的尾巴依然会影 第三,微博“自澄清”机制启动慢,传统媒 体充当了辟谣的主要力量。 在“金庸去世”事件 关转发人的共同努力,完成了辟谣,这种微博“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