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概论地理学理论结构、基本原理与价值

合集下载

地理学概论

地理学概论
人类活动及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的容量或承受力相适应。 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为出发 点。 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 彻底根除人与自然对抗的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Page
28
3 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对和谐论的评价
“和谐论” 作为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模式和人地关系 优化的目标,具有泛科学化的意义。对地理学来说, 最重要的乃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构建富有实际地理 内涵的人地关系理论。
Page 11
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的特征
四大圈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经常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 能量转化,还伴随着信息传输; 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环境,太阳辐射最集中的范围,与人类的生产生 活紧密相关; 既是一个整体,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 著,在极小的距离内(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可能发生变化。
Page
25
3 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可能论(或然论)
核心思想:强调人在利用地理环境过程中的选择力和 创造力 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 白兰士认为:自然为人类的居住 地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人们对这些条 件的反应或适应则按照他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而有所 不同。 白吕纳进一步提出:人类与自然环境有联带关系,其 关系并非自然环境单方面的作用,人类对自然环境也 有选择的自由和活动的余地。
Page
16
2 地理学的发展和分类
现代自然地理学阶段
20世纪40年代至今 全球性问题的推动 “理论革命”和 “计量革命”
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特点
系统科学思想的应用 模式化研究的广泛发展(定性和定量) 新技术的应用(RS,GIS,精密仪器等) 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

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

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

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一、引言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结构主义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探讨地理现象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内在结构和关系。

本文将以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为主题,探讨其核心概念、研究方法和学科价值。

二、核心概念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强调社会现象的内在结构和规律。

在人文地理学中,结构主义强调地理现象与人类行为之间的结构性联系,认为地理空间是一种具有内在结构的社会实践空间。

2. 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关注地理环境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影响。

在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中,人文地理学的重点是地理现象中的结构和关系。

三、研究方法1. 结构分析: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采用结构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地理现象中的结构和规律,揭示地理空间的内在结构和意义。

研究者通过对地理现象中的元素、关系和过程进行分析,揭示出地理空间的结构性特征和内在规律。

2. 符号分析:符号分析是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它强调地理现象中的符号和象征意义,通过解读符号和象征的内在结构和意义,揭示地理空间中的文化、权力和身份等方面的结构性关系。

3. 比较方法: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采用比较方法,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地理空间中的共性和差异,寻找地理现象中的结构性联系和规律性变化。

四、学科价值1. 理论贡献: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为人文地理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丰富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体系,拓展了研究视野。

通过深入研究地理现象中的结构和关系,揭示地理空间的内在规律和意义,为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2. 实践指导: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实践工作提供指导。

通过对地理现象中的结构和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地理空间中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为实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地理科学导论

地理科学导论

1第三章 地理科学的体系和分支第一节 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地理科学的体系与地理科学知识的积累是不同的,属于地理科学的认识论问题。

目前,尚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地理科学体系。

它将成为地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对地理科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地理科学体系即地理科学知识体系,是表达地理科学知识形态的重要范畴,是由业已确证的地理科学知识构成并完整地再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体系。

然而,地理科学的博杂性和被认识的角度和深度导致人们划分地理科学体系的多样性而无法统一。

一、地理科学的体系地理学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体系。

在西欧,传统的分类是将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即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即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两大分支下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前苏联长时间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然后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较多的西方学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这些分类方案中都没有考虑地理学的技术性分支──地图学和背景性分支──历史地理学。

鉴于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迅速,不断出现新的生长点,形成新的知识领域或新的分支学科,本文遵循科学性兼顾稳定性,从现实出发兼顾历史状况的原则,按研究对象对地理学体系划分。

其中,有代表性的体系有如下数种观点(见《地理学基础》,潘玉君,科学出版社):(一)金字塔结构体系陈传康教授在《现代地理学与地理教材建设》等论著中,刘南教授在《综合自然地理学》中,《地理教育价值雏论》和教材《地理科学导论》等中提出了大致相同的地理科学体系,此处我们称其为金字塔结构。

图3-1 地理科学体系的金字塔结构 在这个体系中,具有(1)三分法:地理科学分成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地理学;(2)三层次:部门地理学、一级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综合人文地理学)和二级综合地理学(即综合地理学);(3)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和区域实践地理学;(4)三时段: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和现代环境地理学。

地理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地理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地理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本文档对地理学概论各章节的要点进行整理,旨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

第一章: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人类活动空间分布的学科。

- 研究对象包括地形、气候、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

第二章:地球的结构和演化-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 地球的演化包括板块构造和地质变动。

第三章:地球的表层特征- 大陆和海洋是地球表层的主要特征。

- 大陆包括陆地和岛屿,海洋包括各大洋和海湾。

第四章:气候与气候要素-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和变化规律。

- 气候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第五章:环境与生态- 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空间范围。

- 生态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第六章:人口与人口地理-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 人口地理研究人口的分布、迁移和组成特征。

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地理- 城市是人口集中、经济发展相对集中的地区。

- 城市地理研究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城市问题解决策略。

第八章:乡村与乡村地理- 乡村是指较为分散的农村聚居区。

- 乡村地理研究乡村的规模、结构和乡村发展问题。

第九章: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研究地域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规律。

- 研究对象包括产业分布、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

第十章:区域规划与城乡规划- 区域规划是指对某一区域的合理布局和发展规划。

- 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乡村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进行规划。

以上是对地理学概论各章节的要点进行的简要整理,请读者根据自身需求进一步阅读相关章节以获得详细知识。

《地理学》教学大纲

《地理学》教学大纲

《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

通过对地理学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演变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空间分析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包括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

了解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熟悉人文地理要素(如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分布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理解区域地理的特点和差异,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地理图表、地图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表达。

具备一定的地理观察、调查和实验能力,能够收集和处理地理数据。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环境意识,增强对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认识。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绪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和分支学科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地球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3、自然地理环境地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人文地理环境人口地理城市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5、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分区中国地理分区区域发展与规划6、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数字地球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

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

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

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它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包括地球的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是理解和解释地球上的现象和过程的关键。

首先,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地球的空间性。

地球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地理学通过研究地球的空间分布和特征,揭示了地球上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空间模式和规律。

地理学家使用地图、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来描述和分析地球的空间性,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球资源。

其次,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二是地球系统。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多个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

地理学研究地球系统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揭示了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如何影响和塑造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

例如,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对人类居住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此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三是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学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地理学家研究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措施,以促进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地理学家研究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政策和资源管理等,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地球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最后,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四是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是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它研究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

地理信息科学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工具和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球表面的各种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科学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灾害管理和决策支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是理解和解释地球上的现象和过程的关键。

地球的空间性、地球系统、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科学是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球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地理信息科学要学的课程

地理信息科学要学的课程

地理信息科学要学的课程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地图学、遥感技术等多个领域。

在地理信息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一系列相关的课程,以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下面将介绍几门重要的地理信息科学课程。

一、地理学概论地理学概论是地理信息科学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学生通过学习地理学概论,可以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为后续的地理信息科学课程打下基础。

二、地图学地图学是地理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地图的制作、解读和应用。

学生需要学习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地图的投影方法、符号表示、地图解读等,以便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地图信息。

三、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技术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GIS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包括地理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空间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内容。

通过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学生将能够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为地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

四、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地理信息科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主要通过对航天器或航空器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分析,获取地理信息。

学生需要学习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了解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获取地理信息。

五、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科学中用于存储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学生需要学习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方法,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存储结构、数据查询等内容。

通过学习空间数据库,学生将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地理信息数据。

六、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分析是地理信息科学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研究地理数据的分析和模型构建。

学生需要学习地理信息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空间统计、地理数据挖掘等内容。

通过学习地理信息分析,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地理问题,并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七、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是地理信息科学的实践环节,学生需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决策等。

地理学概论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地理学概论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1、大科学思维的形成
1)小科学时代(英雄时代):科学纯粹是科学家的个
人活动(例如:牛顿《自我哲学之数学原理》---哈雷,缺乏 社会价值;
2)过渡时代(恩主时代):18-19的工业革命时代,
科研难度增加与资本家需求,科学---技术---生产力,引起 社会重视(例如:蒸汽机);
3)大科学时代:20世纪以后开始,20年代列定“共产主
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系统的二级子系统——地 球陆地表层子系统中的陆地子系统。
四、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空间认识过程
2、地理空间认识的三个阶段
现象空间认识阶段:关注地理事物的分布;
形态空间认识阶段:不仅寻求地理事物的具体分布,而
且寻求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系统空间认识阶段:借助于空间结构模型,开始了对地
3、动态性
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特征,决定了地理学须以动 态观点进行研究的特点。
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地理学,要求把现代地理现象 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要求研 究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地理现象的发生 、发展及其演变规律。
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 性。
800里洞庭——地上湖——“洞庭河” 50年代:4500KM2 现在:枯水期645KM2 每年淤积 1.7亿M3
白光润: 《地理学 引论》,着眼于地理 学现状和不同学派而 综合地构建了一个包 括“区域-系统-数理” 的地理学体系。
林超和杨吾扬:《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
…….
二、大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划分
2、现有地理学学科体系(尚无统一认识)
3)现代地理学学科体系发展趋势的三个特点:
A:重视地理学理论的研究(美/英—苏/中:地理学科学体系,方
5、地理学工程性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三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三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基本问题与理论 (15个方面,黄秉维)
自然地域系统研究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域的演化与排序 自然地域的划分与界线
自然生产力研究
自然生产潜力原理与方法 中国农业生产潜力
3、水量转化 (1)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2)水量转化 (3)水文界面过程分析 (4)水量控制 4、河流系统与环境变化 (1)河流系统的平衡倾向性、阈值理论与河型的发展 (2)环境变化对河流演变的影响 (3)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对环境的反馈 5、地表元素的迁移散集与环境保护 (1)地表元素的迁移及控制因素 (2)地表元素迁移的主要过程与地域分异规律 (3)地表元素迁移与环境保护
例一、生产力布局(建厂选址)中的区域观点和综合观点
上海市金山石油化工总厂是选址比较合理的典型。其主要优点有: ①利用沿海滩地和低产盐场,占用农田较少,岸线涨塌基本平衡。采取工程措施后略有涨出; ②厂址地面下22米处有粘土层,地基强度每平方米8到12吨,可作为桩基的持力层; ③引取黄浦江支流张泾河,紫石泾河的淡水比较方便,还可以利用海水作工业冷却水用; ④厂区西24公里的乍浦可建2.5万吨级深水码头,修建44公里铁路支线可与沪杭铁路接轨; ⑤厂区附近是产量较低的鲳鱼渔场边缘,排放污水对水产业的影响较小; ⑥厂址在市区正南偏西,直线距离40公里,盛行西北风和东南风,对市区没有大气污染影响; ⑦与市区交通方便,协作密切,生产所需1 56种化工原料绝大部分可以从市区供应,产品大部分就近销往市区。
6、生命元素平衡与健康和医学地理 (1)生命元素区域分异、平衡与健康 (2)生命元素与医学地理 7、实验地理学与工程地理学 8、全球变化研究 9、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10、极地与全球变化 11、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演化与分异 12、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 13、黄土高原与黄河泥沙 14、黄淮海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 15、坡地过程与坡地改良利用

地理学概论地理空间理论

地理学概论地理空间理论
地理学概论
目 录
• 地理学概述 • 地理空间理论 • 地理信息系统 • 人文地理学 • 经济地理学
01 地理学概述
地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 作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 和动态性的特点。
详细描述
地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人文环 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不仅研究各个要素本身 的特点和规律,还关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地 理学在探究这些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时,需要综合运用 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具有综合性。同时,地理 学强调地域的差异性和特点,致力于探究不同地域的自 然和人文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因此具有地域性。此外, 地理学还关注地球表层各种现象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 具有动态性。
地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地理学经历了古代直观描述阶段、近代科学分析阶段 和现代综合研究阶段的发展历程。
详细描述
古代地理学以直观描述和经验总结为主,缺乏科学分 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地理学开始注重科学 分析和实证研究,形成了多种学派和研究方法。现代 地理学则更加注重综合研究,强调跨学科的交叉融合 ,形成了多维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体系。未来,随着 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挑战不断增加,地理 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科学 支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理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地理学在人类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地理学为人类认识和了解地球表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地 理学在经济发展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区域规划、资源开发、旅游发展等。此外,地理学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具 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影响,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科学概论

地理科学概论

地理科学概论1、地理学的发展过程:(P2)一般将地理学的发展分为萌芽、初创、形成和发展四个时期。

(1)萌芽时期是指地理学尚未成为专门的学科,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一时期囊括地理大发现以前全部地理学发展史。

(2)把地理大发现作为地理学萌芽和初创两个阶段的分界线,是因为在地理大发现过程中,环球航线上的人们每时每刻都在证明着人类上万年为之求索的关于地球形状和性质的真实情况,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逐渐认识到地球是球状星球,是太阳系行星之一。

这标志着地理学整体化的开始。

(3)洪堡和李特尔是地理学史上继往开来的人物,自他们以后直至20世纪中叶的近百年时间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一代又一代地理大师们的共同努力,地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故把这一时期称为地理学的形成时期。

(4)20世纪后半叶直至今天是地理学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进入创新与继承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全新阶段。

2、地理学的主要著作(P3)(1)中国的:公元前5世纪《禹贡》、《周易》、公元前7世纪《管子》、《山海经》、《穆天子传》、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明代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晋代裴秀《禹贡地域图》、唐贾耽《海内华夷图》、《禹迹图》(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画方地图)(2)世界的:公元前3世纪,希腊学者埃拉脱色尼《地理学概论》、荷马《荷马史诗》、亚里士多德《气象学》、斯特拉安《地理学》、托勒密《地理学指南》、洪堡《宇宙》、李特尔《地理通论》3、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过程(P10)研究对象:一般的把地球表层作为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但在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不同了解,代表性的有景观、地理环境(其发展有周期性、层次性、不可逆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征)、地理系统。

4、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学科特征(P30)(1)、学科性质:是自然科学和地理科学之间跨学科的科学。

地理科学的基本价值

地理科学的基本价值
地理学具有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在解决大量存在的、一系列 重要的,而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自身又无法解决的综合性问题中起到特殊的 作用。
(四)地理学基本规律的作用
地理学基本规律之一是地域分异规律,与成因规律有着必然的联系。它 可以揭示出其他学科自身难以直接揭示的未知规律。如极漫长的演替过程, 就可以通过空间分布规律可以找到其时间过程规律,这已在泥炭形成、沙漠 化研究等得到证实。同样,应用空间分布规律可以找出某些人类疾病的原因 和源地。另外,地理比较研究为众多人文科学提供了知识基础和研究素材, 没有丰富的地域知识,没有对各种人文地理规律的了解,则它们很难有更深 入的研究和发展。
一、地理学的哲学价值
哲学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在本质上是反思的科学。这种结晶的最重要 的作用之一就是要为人类对自然和社会以及思维的进一步认识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哲 学要研究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要探寻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二者关系的未来发展。而地理 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有能力回答和解决这些哲学所关注的某些问题,因而具有一定的 哲学价值。
3、对塔里木沙漠公路等西部道路工程的贡献 在荒漠或沙化严重地区,风沙对交通线路的危害很大。为了维护与保护 沙漠公路,科研人员首先开展先导试验,通过10多年的研究,在西北地区耐 干旱耐盐碱的173种植物中,筛选出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存活的88种植物, 栽种于塔中油田周围的沙漠绿化试验区,抽取沙漠地下咸水进行灌溉,保证 苗木正常生长。随着先导试验的成功,沙漠腹地人工绿洲面积逐年扩大。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被认为是继塔里木沙漠公路建成之后又 一次人类治理沙漠的伟大创举。这一重大建设工程对于确保塔里木沙漠公路 的正常运营,促进沙漠油田安全生产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沙漠腹地的作 业环境,保障石油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具有重大作用,并为今后在沙漠地区大 规模进行生态防护林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地理学的价值

地理学的价值

地理学的价值地理学除了具有一门现代科学所应具备的科学本质属性外,还因与整个社会产生关联而具有社会价值。

地理学的传承与传播需要掌握地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员,国民地理素养的提升需要对其进行地理教育,所以地理学又具备育人价值。

刻画出地理学的价值图景,能够为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指明路径。

1.科学价值科学价值是地理学本质的体现。

地理学的本质可以从其独特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等方面认识,进而认识地理学独特的科学价值。

第一,作为科学的组成部分,地理学对整个科学的发展发挥着促进作用。

地理知识是整个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体的科学知识构建与完善的基础,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借鉴。

第二,地理的科学价值体现在能够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特别是地理学所具有的综合与区域属性,以及对人地关系的思考,为思考与解决人类发展产生的环境、资源、生态问题提供解决的思路与方案。

2.社会价值地理学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社会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

产业优化与升级、农业发展、国际贸易、城市化、人口健康、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改善、国家安全等领域,都有地理学所做出的贡献①在产业优化与升级方面,地理学对于不同区域的产业优化升级、具体选址、空间联系、提高区域和产业竞争力可以提供指导。

对第三产业,如商场营销、消费者行为、物流业发展的研究正在成为地理学的研究热点,其中还涉及企业区位与企业战略研究。

在农业发展方面,地理学对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差异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形成条件和发展条件变化进行研究,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

在国际贸易方面,地理学对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布、国际市场条件、国际贸易流向、地缘经济联系等的研究,有助于保持国家的外贸竞争优势。

在城市化方面,地理学研究包括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地理条件、空间结构与布局、城镇人口聚集与城市化进程、城镇体系规模类型、城市规划与布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等,能够解决伴随快速城镇化出现的一系列人地矛盾问题。

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

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

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地理现象和地球环境的学科。

它以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实验和理论研究,逐步揭示地球表面的自然特征、人类活动和形成这些特征的地质、气候、生物等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平坐标系统、地球的地壳构造、地球的运动与天文因素、气候与气象、水文地理学、生态地理学等。

首先,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呈近似于椭球体的形状,其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最外层,约为5-70千米厚,地幔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其次,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之二是地平坐标系统。

地平坐标系统是地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坐标系统,它以地球上的地平面为参考平面,以水平面为基准面,通过确定物体或位置与水平面的角度和方位来描述物体或位置的位置。

第三,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之三是地球的地壳构造。

地壳构造是指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地形和地貌等特征,地壳构造是地形地貌及各种地质现象的基础。

第四,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之四是地球的运动与天文因素。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和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围绕太阳做椭圆运动,形成四季的变化。

天文因素主要指的是太阳辐射、地球形成和行星运动等,这些因素对地球气候和生物的形成、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第五,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之五是气候与气象。

气候是地表大范围上的长期平均气象状态,而气象则是短期的、瞬时的天气状态。

气候是地球表面各地不同的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降水、风向等)集合而成的结果,气象则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自然现象。

最后,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之六是水文地理学和生态地理学。

水文地理学研究地表和地下水循环的规律和过程,包括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地下水和湖泊、河流等水体的互动。

生态地理学研究地表的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包括植被、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元素与地球各种环境要素的协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地理环境的人地性原理
1、内容
“人地关系”:某区域内的人的群体的生命活动、经济活 动、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等各种活动和与这些活动直接相 关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综合地理环境之间的 关系。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可能论 地理环境适应论 地理环境共生论
二、地理环境的人地性原理
2、内涵---地理环境决定论
三、地理基本公理
5、时空对偶公理
地理综合体是一定时空中的地理体。地理体在时间 上的演替与地理体在空间上的更替存在一定的对应 关系。
如溶洞中的石笋在垂直空间上的粗细,反映的是在 近20万年的形成过程中表面的降雨量变化情况。
三、地理基本公理
5、时空对偶公理
地理综合体是一定时空中的地理体。地理体在时间 上的演替与地理体在空间上的更替存在一定的对应 关系。
一般来说,如果单个的个体不能发育出群体而形成 集群,则无论生命力多强,也终将毁灭。
如,张家界金鞭溪的龙虾花,只分布在金鞭溪谷底两侧
如,荒岛余生
三、地理基本公理
1、集群公理
A: 实例辨析 1)各种生物的生长集中于一定的地理空间,呈现 出一定的生物群落分布规律; 2)人类相互联系的聚集成村落、城镇和城市,形 成一个社会; 3)流水聚集形成江河湖海; 4)工业的集聚产生极具效应,形成、内涵---“整体性”的研究内容
(1)组织方法论
组织可以分成自组织和他组织(或者自组织和被组织), 按组织力来源划分。自组织是指无外界特定干预下的演化; 他组织(或被组织)是指在外界特定干预下的演化。
(2)地理环境组织论
地理环境整体性也可以理解为组织的演化过程与状态,包 括由地理要素(或次级地域)到地理小系统、由地理小系 统到地理系统以及由简单的地理系统到复杂的地理系统的、 组织水平和组织程度提高的过程或状态。
2、内涵----“整体性”的研究思路
(1)空间域
一般理解:组成某个特定等级地域的地理环境各个地理要 素之间所具有的相互联系性和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联性。 二次理解:组成某个特定非最末级等级地域的各次一级地 域之间所具有的相互联系性和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联性。
(2)时间序
“时间序”含义上的整体性,可以理解为整体结构与整体 功能的形成与演变的过程。
二、地理基本概念
1、区位 2、区位 3、景观 4、时空耦合 5、网络 6、等级 7、模式 8、循环 9、关系 10、机制
三、地理基本公理
1、集群公理
个体在地理上的靠近、聚集形成群体,各种群体在 一定的地理空间上聚集,称为集群。
地球上一切事物在地理空间上都呈一定的集群 状态,是事物延续、生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必然 结果。
三、地理基本公理
1、集群公理
B: 影响 一是集群地区内部结构上的相似,成为均质区域或 称形式区域;
二是集群产生势能,对外发生作用的结果形成功能 区域或称作用区域. 例如:
如浙江义乌的五金市场,温州的服装、鞋帽市场; 武汉汉正街的服装市场;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等,对 全国都形成了辐射影响作用)。
地区内部结构上的相似,形式区域;
1、内容(Chapter 6 P140-147)
“整体性”的研究思路 “整体性”的研究方法 “整体性”的研究内容 “整体性”的研究意义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1、内容(Chapter 6 P140-147)
“整体性”的研究思路 “整体性”的研究方法 “整体性”的研究内容 “整体性”的研究意义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对外发生作用的,功能区域;
三、地理基本公理
2、势能公理
此处的“势能”概念不同于物理学意义上的势能含 义,物理学上的势能只是位势能。
势能扩散,是一切地理运动和地理过程的原动力。 各种不同来源的势能作用的结果,造成了复杂的地 理现象,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地理规律。
例如:太阳是影响地球上生命体最重要的势能源;人类集 中的场所—城市有着极强的向外扩散势能,从而形成了城 市腹地吸引范围。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地理学概论 第二章
地理学理论结构、基本原 理与价值
第一节 地理学理论结构
地理学的逻辑结构?
一、地理基本要素 二、地理基本概念 三、地理学基本公理
一、地理基本要素
1、定义
地理学问题的表述所必要的指标。
2、内容
包括:方向、位置、距离、覆盖、密度(强 度)和时间等。
如溶洞中的石笋在垂直空间上的粗细,反映的是在近20万年的形成过程 中表面的降雨量变化情况。
三、地理基本公理
学习任务
第一节 地理学理论结构 第二节 地理学基本原理 第三节 地理学价值
第二节 地理学基本原理
地理学基本原理包括哪些, 含义是?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二、地理环境人地性原理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三、地理基本公理
3、距离衰减公理
这里的距离指的是地理距离,不只是简单的几何距 离或路程。 地理距离:事物之间接触性和近便性的计量。计量 的方式可以是陆上的、海上的、空间的,也可以用 时间作为间接计量指标。
事物向环境扩散势能,其扩散能量的分布状态随距 扩散中心的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
三、地理基本公理
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都认为,人的性格和智慧由气候决定。 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19世纪末叶出版的著作《人类地理学》中认为,人 和动植物一样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和抱负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 限制。 美国地理学家E.亨廷顿在他的《文明与气候》一书中,特别强调气候对人类 文明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次大战后,澳大利亚地理学家G.泰勒批评“老式”的决定论,认为孟德 斯鸠和巴克尔等人把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说得过分了,但他提出一种“决定行为 论”(又称“有限决定论”),认为人类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发展进程,但如 果不顾自然的限制,就一定会遭受灾难。
4、序动公理
含义之一:集群向环境发生作用的地理过程依从一 定的程序,先后在不同的空间上发生作用。意即势 能扩散波在不同的地理距离上产生作用的时间是相 继的,不会在地理距离远的地方先发生作用,而在 近的地方后发生作用。
含义之二:占有一定地理空间的集群在作用于环境 的同时,内部诸事物之间的作用机制也是按照一定 的顺序和活动规则运行的,如果次序在前的事物不 发生作用,则次序在后的一定不会发生。(如地下 水漏斗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