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41010418(精选)

合集下载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

写 一 部 建 筑 史 离 不 开 古 典 文 学
不管是《红楼梦》还是《巴黎圣母院》,都是在建筑的大观园和圣母 院的背景中展开 了人生的画卷。雨果在 《巴黎圣母院》 中写道:人类没有任何 一种重要的思想 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 上。“罗丹在评 述巴黎圣母院时说:整个 我们的法国就凝 聚在这座大教堂里,正像 整个希腊凝聚在 帕提侬神庙中一样。”写 一部中国建筑 史,离了中国古典文学, 几乎无从着笔。 《诗经.斯干.绵》诸篇述 周建筑,《閟宫》述鲁建筑,《殷武》述殷建筑,《定之方中》述楚建 筑„„这些诗篇,对当时宫室形态表现真切。要了解先秦中原建筑,不能 不读《诗经》。
建筑作为存在于空间的艺术,其物质生态的空间形象,都是易于感知的,但存在与建 筑中的抽象的时间因素却往往被人们忽视。而事实上它却处于变动不居的时间之流中,随 着时间时刻改变自己的面貌,构成活动的空间序列。利用时空交感的建筑空间美学原理, 可以使建筑空间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如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在他的作品中经常有庭院的设计,他将庭院衍生为内庭, 由内庭延伸为光庭,在庭院中有天桥通过,用天桥 连接两个不同的空间,达到建筑中步移景异的空间 效果。他对建筑中天桥的运用就是一种时空观的呈 现。这种时空观念在法国巴黎的拉德方斯新城体现 的非常明显,这座新城坐落在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 中轴线的延长线上,与巴黎老城区遥遥相对。站在 拉德方斯新城眺望老凯旋门,新旧建筑之间的对话, 让人感觉到一种时空穿梭的力量:过去与现在、时 间与空间都被重叠了。
写 一 部 建 筑 史 离 不 开 古 典 文 学
中国古典文学中饱含建筑信息,所以尽管中国建筑实物由于主体为木构而存留不多,但从 文学描写中人们仍可了解并欣赏建筑。精美华丽的秦代阿房宫、唐代大明宫,随着岁月流逝, 战乱洗劫,己是断垣残壁,荡然无存,只有不朽的诗文,仍可寻觅踪迹。杜牧的《阿房宫赋》, 王维咏长安诗篇,就饱含这些建筑信息。秦之阿房宫,巍峨华丽,毁于秦末,其遗址只是一个 长方形,荒残的夯筑土台,要想了解它,只好读司马迁的《史记》和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 赋》,《阿房宫赋》写道:“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可见规模之巨, 气势之雄。杜牧又写道:“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官墙,五步一楼,十 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文学描述,生动之极。

(建筑工程管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工程管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工程管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壹导论原理-壹般性的规律规律:建筑自身的规律—相对明晰稳定的使用建筑的规律—相对模糊变化的探索和正确理解及应用这些规律于专业工作以求得:设计理论方面的指导(理论的积累)设计方法方面的指导(实践的积累)关于建筑的定义:建筑的三要素:人工—使用人工材料人工建造的时效—使用寿命相对稳定长久内部空间—主要使用内部空间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区别:构筑物缺少上述萨要素。

例如:灯塔,桥梁等关于设计的定义:先于事务的严密而逻辑的设想,是对想象得系统化,且以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设计的三个核心:(1)先于事物的实际存于(2)非常周密严谨,符合逻辑(3)清晰完整的表达表达的方式:图示表达,模型表达,文字表达,语言表达建筑师应有的素质:表达能力,系统化逻辑化的思想,超乎壹般的想象力壹个合格的建筑师,于他的心目中,对于壹个问题的回答,不会仅有壹个“正确”方案,而是基于这个问题的壹个良好的理解给出若干个备选方案。

1.1建筑观的来源于建筑设计的特点建筑观:人们对世界建筑和建筑世界总的见法日常接触的建筑现象:“形”象建筑--建筑摄影,方案图,模型照片“意”象建筑—语言文字描述我们需要面对的建筑现象:真实的—建筑设计的原型意象的—方案设计的原型图像的—建筑设计的主要领域建筑:按壹定的目的或原则而展开的营造活动,同时又表达了这种设计过程的结果,达到真实和意象的统壹。

建筑设计原理:把真实的或意象的原理落实到图像层面的设计过程的方法体系。

1.2当代建筑设计研究的任务建筑设计的任务规划设计总体设计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控制详细规划论证策划城市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施工图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装修设计工作步骤:论证方案——政府手续初步方案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汇审会议现场服务——验收——回访二.空间形式和认知2.1空间认知2.1.1类型分类:以拆解的方法解决分类问题生活(民)用建筑——古已有之生产(工业)用建筑——后来出现设计依据:民用建筑——功能——人工业建筑——工艺——机器(工业建筑是最时髦的,对于金钱之外的考虑很少)2.1.2概念哲学的观点:空间是和实体相对的概念,是物质存于的壹种形式,是物质于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结课作业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结课作业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结课作业xxx一,公共建筑(以下简称公建)的创作须满足“实用(功能或物质要求)、美观(形式或精神要求)、与经济”的要求。

这三者之间有何辩证关系?(应着重阐述建筑形式与功能间的辩证关系。

)并用两个不同类型实例进行说明。

答:建筑功能、建筑形式、建筑的经济条件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分割,但又有主次之分。

相互约制,相互协调,相互联系。

要视建筑性质,建筑环境,地方特色,审美要求及投资标准而定,决不能过分强调某一方面,使三者关系失调,导致不良后果。

因此,在功能关系合理,且在工程技术,物质条件和投资标准的具体情况下,创造出高超的艺术形式,同样是公共建筑创作中极为重要的问题。

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虽然繁多,但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

在设计中若能充分研究这三大块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则可在复杂的关系中,找出空间组合的总体性和规律性。

公共建筑的经济问题,涉及的范围是多方面的,如总体规划、环境设计、单体设计和室内设计等,但是在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时,应把一定的建筑标准作为思考建筑经济问题的基础。

因为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当然,对建筑设计工作者来说,应坚持规范与标准,防止铺张浪费,锐意追求建筑设计的高质量。

另外,由于建筑的地区特点、质量标准、民族形式、功能性质、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在考虑经济问题时,应该区别对待。

如大量性建造的公共建筑,标准一般可以低一些,而重点建造的某些大型公共建筑,标准可以高一些。

尽管如此,对于档次较高的大型公共建筑,仍需要控制合理的质量标准,防止不必要的浪费。

当然,也应防止片面追求过低指标与造价,致使建筑质量低下。

建筑形式与建筑功能联系密切,建筑功能是人们建造房屋的具体目的和使用要求的综合体现,人们建造房屋主要是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充分考虑整个社会的其他需求。

任何建筑都有其使用功能,但由于各类建筑的具体目的和使用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建筑。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目录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目录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目录
一、引言
二、建筑设计原理的概念与定义
1.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概念
2.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定义
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基本要求
1. 功能性要求
2. 经济性要求
3. 美观性要求
4. 科技性要求
5. 环境性要求
6. 安全性要求
7. 可持续性要求
四、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实施方法
1. 场地选择原则
2. 建筑空间布局原则
3. 建筑形态设计原则
4. 结构布置原则
5. 材料选用原则
6. 色彩运用原则
7. 光照设计原则
8. 声学设计原则
9. 热环境设计原则
10. 空气流通设计原则
11. 细部处理原则
12. 建筑设备设计原则
五、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实践案例分析
六、结论
七、参考文献。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

写 一 部 建 筑 史 离 不 开 古 典 文 学
中国古典文学中饱含建筑信息,所以尽管中国建筑实物由于主体为木构而存留不多,但从 文学描写中人们仍可了解并欣赏建筑。精美华丽的秦代阿房宫、唐代大明宫,随着岁月流逝, 战乱洗劫,己是断垣残壁,荡然无存,只有不朽的诗文,仍可寻觅踪迹。杜牧的《阿房宫赋》, 王维咏长安诗篇,就饱含这些建筑信息。秦之阿房宫,巍峨华丽,毁于秦末,其遗址只是一个 长方形,荒残的夯筑土台,要想了解它,只好读司马迁的《史记》和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 赋》,《阿房宫赋》写道:“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可见规模之巨, 气势之雄。杜牧又写道:“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官墙,五步一楼,十 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斗角。”这文学描述,生动之极。
建 筑 古 典 文 学
《楚辞.招魂》 铺张扬厉以描 写楚宫,开后世 两汉大赋之 先河。在《两都》 《二京》《甘 泉》《灵光》诸 赋中,建筑 成了文学家尽情 歌颂的对象。 赋是汉朝的主导 艺术,建筑 却成了主导艺术 之 母。 往后 《灵光殿赋》、 《阿房宫 赋》、《九成宫醴 泉铭》、《陋室铭》、《滕王阁序》、《醉翁亭记》、 《岳阳 楼记》《登鹤雀楼》、《登慈恩寺塔》、《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等, 文学家写园宅、祠庙、亭台、楼阁的文章汗牛充楝,其中有不少是直接插写建筑物 本身的。建筑,以及与之有关的传统、故事,为古往今来的文学界提供了写不完的 题材。
文 学 作 品
“无建筑师的建筑”
清代文人多出建筑师,袁枚写《随园记》达六次之多,他们并非单纯运笔描摹 建筑,多数直接参与建筑活动。福州三坊七巷的“黄楼”原是唐末黄璞故居,清代 楹联大师粱章钜住进黄楼,他以文人的诗心画意修葺了黄楼,小小的花厅有山、有 水、有桥、有亭、有楼,设计精巧,富有情趣,是福州市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园 林楼阁。 几千年间,中国的不知有多少文学家、诗人热心参与风景名胜建设,柳宗元、 白居易、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他们几乎每到一地,就要给那里增添几处景 观。有王之涣《登鹳鹊楼》,而有山西永济的鹳鹊楼,有陆游的《沈园》,而有绍 兴之沈园,有李白的《敬亭独坐》,而有安徽宣城的敬亭山,有归有光写《沧浪亭 记》而有 苏州沧浪亭园。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而有闻名遐迩的 绍兴兰亭。……

【免费下载】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免费下载】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1、北京故宫总体布局图及其艺术处理上的三大高潮:P14图我国明清故宫的总体布局,为了体现封建统治阶级威慑森严的意图,在室外空间中,创造了严谨对称的建筑空间环境。

从正阳门到太和殿,长达1700m左右,安排了五座门和六个大小形状不同的封闭空间。

其中天安门、午门及太和殿,是故宫建筑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1)这一系列组织室外空间的手法,是利用长的、横的和方的等不同形状的院落,与不同体形的建筑物相配合,构成不同气氛的封闭空间,使人们有节奏地由一个院落进入另一个院落,获得由低到高、步步紧扣的感觉。

从空间构图的序列中,由南至北,前面是矮小的大清门,两侧是廊子,形成一个狭长低矮的空间。

北端是一个横长开阔的院子,北面矗立着高大的天安门,配以汉白玉的华表与金水桥,形成第一个高潮。

(2)继而入内,天安门与端门之间,是一个较小的方形院子,气氛顿觉收敛,然后又展现一个纵长的大院空间,以体形宏伟,轮廓多变的午门构成第二个高潮。

(3)太和门前的横长院子,因不装点绿化,气氛极为肃穆。

在院子两侧以高低错落、大小不同的建筑群体,衬托北侧白石台上雄伟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

从以上建筑群体布局中,可以看出室外空间的组合,为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环境的重要性。

如上所述,为了有节奏地突出高潮,一般把前边的次要院子处理得较为窄小,建筑也安排得比较低矮,使之与主要建筑物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每一空间中的主题。

北京明清故宫,在创造空间环境气氛这方面,是一个举世闻名而又异常突出的例子。

2、创造室外空间环境考虑两方面问题:内在因素: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以及美观问题。

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

3、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群体建筑、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4、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集散广场、活动场所、停车场所。

★5、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

★6、画有法,画无定法: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因为公共建筑通常是为了社会的利益和集体需求而存在的。

其设计原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建筑的功能、安全性、舒适性、可持续发展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公共建筑设计的原理,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公共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是功能。

公共建筑的功能通常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如教育、医疗、运动、文化等。

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公共建筑时,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

例如,一个学校建筑应该能够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并提供多样化的教育空间,如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

在设计医院时,需考虑到不同科室的需求以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流动性。

其次,公共建筑设计应注重安全性。

公共建筑往往承载着大量的人员及财产,因此安全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

这包括消防安全、结构安全、自然灾害防护等。

消防安全是公共建筑设计的重点,建筑应配备合适的疏散通道、烟雾探测器、灭火设备等。

此外,建筑的结构应能够承受重负荷和强风等外力,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另外,公共建筑设计应关注舒适性。

舒适的建筑环境有助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这包括室内外温度、通风、采光、噪音减少等方面。

建筑师应合理布局建筑内部空间,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然采光和通风。

同时,建筑物应根据实际需要使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以提供良好的隔音效果。

公共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建筑师应倡导和采用可持续的设计和建筑技术。

建筑应注重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利用可再生能源。

此外,建筑物的材料选择应尽量采用可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并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

最后,公共建筑设计需要与社区和环境融合。

公共建筑不仅仅是独立的建筑体,它应该与周围环境和社区相互作用。

建筑师应研究周边环境,了解当地社区的需求和文化特点。

建筑物应能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现有建筑相协调,以获得更好的社区接受度。

综上所述,公共建筑设计的原理包括功能、安全性、舒适性、可持续发展以及与社区和环境融合等因素。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题库详解答案终极版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题库详解答案终极版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题库详解答案终极版问答题1.高校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组织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21出入口合并设置,疏散方向一致但容易造成人流交叉拥挤。

2出入口分开设置疏散快,不混乱.干扰小。

1.统一与多样性是建筑艺术普遍认同的形式美法则。

2.建筑构图中“均衡与稳定”均衡按形式分为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两种。

3.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

4.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微差.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

5.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是多样统一6.赖特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和贝律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运用几何形构图7.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微差.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

选择1.形式美规律用于建筑的创造中,常称之为原理。

(D)A.总体布局B.建筑设计C.艺术形式D.建筑构图2.一般室外环境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下列哪一方面?(A)A.建筑或建筑群体组合B.场地类型和划分组合C.道路组织D.绿化和建筑小品组合3.下列不是韵律的形式是:D3A连续的韵律B渐变的韵律C起伏的韵律D突变的韵律4..构图手法中将组成要素作有规律的增强与减弱,已形成统一和谐的韵律感是(B)A连续的韵律B渐变的韵律C起伏的韵律D交错的韵律5.在考虑构图中的主从关系时,可运用对比的手法,对比手法内容不包括(B)A体量之间B韵律之间C虚实之间D质感166.在考虑构图中的主从关系时,可运用对比的手法,对比手法内容包括(ACD)A体量之间B韵律之间C虚实之间D质感7.建筑中一个纵向狭长的空间会自然产生强烈的AA导向感B压抑感C庄重感D神秘感8.要获得完美的建筑艺术形象,必须达到AA.内容与形式的统一B.功能与形象的统一C.体型与环境的统一D.色彩与环境的统一9.建筑外部体形构图原则的要素是(ABD)A.主要与从属B.对比与协调C.色彩与质感D.均衡与稳定分析著名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的建筑设计66、第四章填空1.在当前的公共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混合结构,框架结构和空间结构。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1)精选全文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1)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1、北京故宫总体布局图及其艺术处理上的三大高潮:P14图我国明清故宫的总体布局,为了体现封建统治阶级威慑森严的意图,在室外空间中,创造了严谨对称的建筑空间环境。

从正阳门到太和殿,长达1700m左右,安排了五座门和六个大小形状不同的封闭空间。

其中天安门、午门及太和殿,是故宫建筑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1)这一系列组织室外空间的手法,是利用长的、横的和方的等不同形状的院落,与不同体形的建筑物相配合,构成不同气氛的封闭空间,使人们有节奏地由一个院落进入另一个院落,获得由低到高、步步紧扣的感觉。

从空间构图的序列中,由南至北,前面是矮小的大清门,两侧是廊子,形成一个狭长低矮的空间。

北端是一个横长开阔的院子,北面矗立着高大的天安门,配以汉白玉的华表与金水桥,形成第一个高潮。

(2)继而入内,天安门与端门之间,是一个较小的方形院子,气氛顿觉收敛,然后又展现一个纵长的大院空间,以体形宏伟,轮廓多变的午门构成第二个高潮。

(3)太和门前的横长院子,因不装点绿化,气氛极为肃穆。

在院子两侧以高低错落、大小不同的建筑群体,衬托北侧白石台上雄伟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

从以上建筑群体布局中,可以看出室外空间的组合,为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环境的重要性。

如上所述,为了有节奏地突出高潮,一般把前边的次要院子处理得较为窄小,建筑也安排得比较低矮,使之与主要建筑物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每一空间中的主题。

北京明清故宫,在创造空间环境气氛这方面,是一个举世闻名而又异常突出的例子。

2、创造室外空间环境考虑两方面问题:内在因素: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以及美观问题。

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

3、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群体建筑、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4、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集散广场、活动场所、停车场所。

★5、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题库详解答案终极版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题库详解答案终极版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1.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2.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3.创造室外空间环境考虑两方面问题:内在因素: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以及美观问题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4.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群体建筑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5.环境布局的最终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6.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集散广场活动场所停车场所7.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是主要的,环境应与与空间相结合,其最终目的通过考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组合做到两者相互依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精神方面的需要。

8.公共建筑出入口及区间道路设置举例并说明其处理手法:一般公共建筑总平面的出入口应安排在所临的干道上,并与主体建筑出入口有比较方便的联系;有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并不与干道相临,这时要考虑出入口与附近的干道有比较方便的联系,给人流活动创造通畅的条件;还有一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面临几个方面的干道,这就需要对人流的主要来向进行分析,把地段的出入口放在人流较多的部位上,而其他方向应根据需要设置次要的出入口。

9.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10.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11.室外空间环境组合的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1)从建筑的实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2)在群体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需要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而又优美的室外环境。

3)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的空间环境艺趣,一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空间环境效果。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功能决定空间的组合形式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功能决定空间的组合形式
业二年级下
在建筑设计中,这种 网格一般是通过结构体系 的梁柱来建立的,由于网 格具有重复的空间模数的 特性,因而可以增加、削 减或层叠,而网格的同一 性保持不变。按照这种方 式组合的空间具有规则性 和连续性的特点,而且结 构标准化,构件种类少, 受力均匀,建筑空间的轮 廓规整而又富于变化,组 合容量,适应性强,被各 类建筑所广泛使用。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
在串联式组合的空间序列中,在功能上或象征方面有 重要意义的空间,可以通过改变尺寸、形状等手法加以突 出,也可以通过其所处的位置加以强调,如位于序列的首 末、偏离线性组合或位于变化的转折处等。另外高层建筑 的空间组合方式也可归于串联式组合,由垂直交通核心将 各层空间在竖直方向上串联在一起。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
一般说来,集中 式组合本身没有明确 的方向性,其入口及 引导部分多设于某个 次要空间。这种空间 组合方式适用于体育 馆、歌剧院等以大空 间为主的建筑,西方 古代的教堂也有很多 采用这种空间组合方 式。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
7.轴线对位组合
这种组合方式由轴线对空间进行定位,并通过轴线关 系将各个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轴线对位组合形式虽然不 一定有明确的几何形式,但一切均由轴线控制,空间关系 清晰有序。一个建筑中的轴线可以有一条或多条,多条轴 线之间有主次之分,层次分明。轴线可以起到引导行为的 作用,使空间序列更有秩序,在空间视觉效果上也呈现出 连续的景观线,有时轴线还往往被赋予某种文化内涵,使 空间的艺术性得以增强。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中国建筑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 一种建筑形式,它既是我们有限的物力之 所能及的,同时又是尊重自己文化的。” 贝聿铭
3、建筑与功能的关系 在建筑中,功能一般表现为建筑的内容, 而空间则体现为建筑的形式,因此功能与空间 的关系可以用哲学上“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 一原理来加以解释,一方面功能决定着空间的 形式,另一方面,空间的形式又对功能具有反 作用。
■ 南京中山陵规划意象
深圳华夏艺术中心
苏州园林
岭南园林
振成楼祠堂题对
建筑的环境美
■ 建筑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核心。
■ 人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人的物质价值:人生于环境,长于环境
环境对人审美价值:寄情于环境,畅神于环境 ■ 建筑环境:内部环境 宏观环境 环境理想 外部环境 中观环境 环境模式 微观环境 环境意向
第二章、公共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公共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居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因而它是一项社会性、艺术性、技术性等综合 性很强的设计工作。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这门课程将着 重分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共性问题,力 求运用一般性的原则,阐明公共建筑中 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从中了解 到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从而获得指导实践、举一反三的效果。
建筑的目的在于空间。这可以从人们 对建筑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加以佐 证: 1.物质方面的需求 2.精神方面的需求
2、“实用、经济、美观”之间的关系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罗马的建筑理论 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明确地指 出过,建筑应具备三个基本要求,即:适 用、坚固、美观。 梁思成先生在《建筑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一文中,曾对适用、经济、美观的问题做过 精辟的论述

总体规划布局 环境背景特色 功能关系分析 体形空间组合 结构形式选择 造型艺术创作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一.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一)总体布局的基本组成公共建筑的环境艺术总是把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联系起来,作为建筑师在创作公共建筑时首先遇到的就是总体环境布局的问题。

好的公共建筑设计,其实内外的环境应该是相互。

的,使之构成整体统一又和谐完整的因素。

创造室外空间环境时主要考虑两个因素内在因素---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美观问题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低端状况内在矛盾的出现和不断解决往往是室外空间组合方案构思的重要依据,而内在因素引发的矛盾具体怎么决绝还要结合考虑外在因素的具体情况,也就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合理的空间组合不仅可以解决室内各空间之间的适宜的联系方式,还可以从整体关系中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的问题,使其产生一定得经济效果。

室外空间环境组成部分:建筑群体广场道理绿化设施建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艺术等1.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一般公共建筑的室外环境构成主要依据建筑和建筑群体的组合,室外环境空间中的建筑特别是主要的建筑常位于明显而主要的部位,主体建筑的特点即使室内空间组合的内在因素也是室外空间组合的重要依据。

主题建筑常形成室外空间布局的构图中心。

通过组合形成的室外环境空间应体现出一定得设计意图和艺术构思。

美国建筑师老沙里宁曾说过许多不可分割的建筑联系起来成为一种壮丽的建筑艺术总效果---也许没有任何地方比圣马可广场的造型表现的更好的了近现代建筑实践中,实体的墙面与空透的门窗,通透的走廊与高耸的建筑、交织一起所形成的室外空间充分体现出商业建筑轻松活泼的性格特征,这种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空间环境氛围正是人们行为心理所需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场所。

2.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1)开敞的空间场所(集散广场)影剧院会堂体育馆铁路旅客站航空站---流量大集中交通组织复杂旅馆商店等---------------------------人流持续不断,交通组织简单,场所布局紧凑些学校医院图书馆------------------------人流不甚集中,但要求安静防噪声,布置绿化作为隔离带道路交叉口建筑-------------------------------避免主题建筑出入口与转角人流干扰,建筑后退(2)活动场地(运动场游戏场等)(3)停车场所服务性院落(锅炉房,厨房等)有时设计在主楼后不仅不影响整体环境完整性与艺术性原则,还可利用建筑的阴影遮盖车辆设计自行车停车场时,还应避免与其他车辆交叉干扰,多选择顺应人流来向靠近建筑附近的部位3.室外环境的空间与绿地在绿化环境布局中依照公共建筑不同性质,结合室外空间的构思意境,常以各种装饰性建筑小品。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试卷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试卷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试卷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 请简述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2.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一是人性化设计,请阐述人性化设计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法。

3.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一是功能适用性,请解释什么是功能适用性,并举例说明。

4.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一是环境适应性,请说明环境适应性的意义和应考虑的因素。

5.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一是审美性,请阐述审美性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和体现方式。

6.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一是可持续性,请解释可持续性设计的概念和实现方法。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请简要说明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和规划原理之间的关系。

2. 请列举出公共建筑设计中常见的可持续性设计措施,并说明每项措施的具体作用。

3. 现代公共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设计原则,
请解释什么是绿色建筑,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4. 公共建筑设计中,通风设计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请详述通风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三、设计题(共30分)
某市政府决定建设一个新的市民活动中心,作为一个公共建筑,你作为设计师被邀请参与设计工作。

请根据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以及市政府提供的需求和土地要求,进行设计。

要求包括建筑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和关键设计细节等方面的考虑。

请用图纸或文字叙述的方式,展现你的设计思路。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精选全文完整版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了解建筑的本质是什么?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2、建筑的分类?民用建筑的分类?建筑物按照它们的使用性质,通常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两大类。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住宅、公寓、宿舍、别墅等)3、公共建筑的分类,各类包括的建筑有哪些都需要了解?1、文教建筑:大、中、小学校,托幼建筑、科研所,实验楼,图书馆。

2、行政办公建筑:包括各级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办公建筑、写字楼。

3、医疗、卫生建筑: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门诊、诊所、保健所、疗养院等。

4、体育建筑:各项体育场、体育馆、及单项馆。

5、会展、演出、娱乐建筑:博物馆、文化馆、陈列馆、音乐厅、影剧院、舞厅、游艺厅、游乐场等。

6、交通通讯建筑:汽车客运站、加油站、火车站、河海航运站、航空站、邮政、电话、电报、微波通讯、广播站、电视台等7、宾馆、餐饮建筑:宾馆、旅馆、餐厅、饭店等。

8、其它:宗教建筑、烈士、名人、伟人、纪念馆、塔、墓、碑、园林建筑、旅游观光建筑、微缩景观等。

9、综合建筑:多种功能融为一体,集合在一栋建筑之中。

4、单间办公室的开间、进深、层高?单间办公室通常开间为3.0-6.0m,进深为4.8-6.6m,层高为3.0-3.6m。

5、教室的视角问题?水平视角:前排边座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度垂直视角:第一排学生眼睛与黑板垂直面上边缘形成的夹角大于45度6、餐饮用房涉及到的一些数据?1.合理的使用面积决定因素:餐饮建筑等级,餐厅的布置方式,环境等餐厨比:餐厅与厨房(含辅助部分)的面积之比,简称餐厨比规范:100座以上的餐馆,其餐厨比宜为1:1.12.交通组织方便位置:餐厅饮食厅应位于建筑的显著位置交通组织:各部分联系直接而方便避免服务通道和顾客通道的相互交叉和干扰垂直交通空间的灵活划分3.适宜的餐桌布置a)餐桌尺寸:i.4人圆桌,d=0.9mii.6人圆桌,d=1.1miii.8人圆桌,d=1.3miv.10人圆桌,d=1.5mv.12人圆桌,d=1.8mvi.直径为1.5米以上的圆桌可设有旋转的菜肴置放圆台餐桌尺寸:方桌:四人方桌边长为0.8——1.0m六人方桌边长为0.9——1.1m条桌:四人条桌多为0.8×1.3m六人条桌多为0.8×1.5m7、厨房在卫生方面的设计原则?主副食两大加工系列应该分线按加工程序布局,不能混淆加工流线简短顺畅,避免迂回加工序列中各环节宜分间设置原料加工的流线应洁污分开,不得倒流生食、熟食的存放应分开,洁净物和废弃物的路线分开保证主副食可加工间具有足够的空间尺寸8、商业用房营业厅设计的基本要求?营业厅的层高?顾客流线明确商品陈列便于选购、观赏便于商品搬运、保管、利于营业员操作一层层高通常在3.9m-4.8m,二层以上层高通常在3.9m-4.5m9、了解陈列室的参观路线和布置形式,能熟悉各个示意图所代表的参观路线。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作业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作业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作业浙江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报告学员:李酿太杰学号:3392012505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12级建筑学2015年5月浙江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报告摘要: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的分析以及功能关系与空间分区.关键词: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建筑与流线功能与分区浙江大学图书馆位于该校教学区东西向主轴线的西端,是教学区建筑群的主体建筑。

浙江大学图书馆是1982年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完成的,主建筑师是许介三和陆亦敏,浙江大学图书馆在1983年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在1984年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学会、全国优秀建筑设计表扬奖,同时也获得浙江省第二次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浙江大学图书馆采用传统的轴线对称手法,平面呈横“日”字形,正面东段,底层为办公用房,二层设报告厅,三到七层为阅览室。

南北两段各位五层,朝向最好的全部安排阅览室。

西段为九层书库。

中段为目录厅、出纳台。

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功能合理,使用方便,造型端庄大方,是一座典型的高校图书馆建筑。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浙江大学图书馆北面是绿化,南面是两个东西对称分布的喷泉水池和教学楼,所以建筑的主入口在东南面,该建筑的环境艺术,主要是把生活环境和视觉艺术联系起来。

建筑的主体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他把主入口放在了教学区比较集中的南边,以便同学们使用。

建筑与流线浙江大学图书馆的一层主要是办公空间,同时这些办公空间里面对采光要求较高的办公空间放到朝向好的面侧。

从主入口进入以后就是大厅,大厅两侧有主楼梯,这是建筑的主体纵向流线,在建筑的各段都有附属楼梯,构成建筑的次要交通流线。

浙江大学图书馆的交通流线主要借鉴了日本的交通体系.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复苏并不断壮大,随之进行的是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建立起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架的极其发达的多层次的交通网络。

无论是乘小汽车、电车,还是乘地铁、火车、高速巴士等,都会感受到日本交通的便利之处。

东京都市圈和京都大阪神户都市圈,以其发达的交通设施展示了国际大都市的时代感。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总结(综合各复习资料提炼最精华)精选全文完整版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总结(综合各复习资料提炼最精华)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公共建筑与整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长,相互浸透,相互增补。

建筑师环境观:1.给人们创建美好的环境,2. 注意优美的环境,应当反应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亮的标记,3.公共建筑与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 完满联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构成部分:1.集体建筑2.广场道路3.绿化设备4.雕塑壁画5.建筑小品6.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明艺术成效.场所: 1)活动场所2)泊车场所3)集散场所活动,游戏,缓冲,休闲室外空间与建筑:与主体建筑相当合,围合成一个一致和睦的整体。

一般可区分为以下几种形式:①开敞场所②活动场所③停室外空间依据使用性质不一样,车场所④服务性的院落服务性的院落:大多半公共建筑还需要设置服务性的院落,如锅炉房,厨房等。

一般为了出入方便,常设置独自的进出口。

泊车场所:泊车场的地点,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主体建筑物的一侧或后侧,以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好性与艺术性为原则。

有些公共建筑,由于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交织口处,在这种状况下:为了防止主体建筑进出口与转角处人流的扰乱,常将建筑退后,形成一段比较宽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益于干道转角处车辆拐弯处的视野要求,同时也有益于道路交织口处的空间办理。

公共建筑前方常常退后红线一段距离,形成开敞的室外场所,主要原由是:形成一段比较宽阔的场所,这样办理主假如为了用来分散人流。

为了充足利用处所,常被用作泊车;人们活动之用;供人们赏析建筑之用。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含:1)利用环境 .2 )改造环境 .3 )创建环境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俗则摒之,嘉则收之室外空间环境的组合问题上,归纳出三个基本经验和见解:1:从建筑的适用性质出发,侧重剖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将就理2:在集体建筑造型艺术办理上,需要从性格特点出发,联合四周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样形式美的规律,依照必定的设计企图,创建出原完好而又优美的室外环境。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一、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走道宽度、楼梯距离 三、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 四、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公共建筑的结构选型、无障碍设计 五、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分析 一、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 公共建筑类型:医疗、办公、商业、体育、交通、邮电、展览、演出、纪念 • 民用建筑分类(结合构造记忆) 按使用功能 公共建筑        <24m的多层以及24m以上单层        低层         24m-100m                                     高层         ≥100m                                           超高层  住宅建筑        1-3层                                              低层         4-6                                                  多层         7-9                                                  中高层         10-50                                              高层         50层以上                                         超高层 • 民用建筑分类 按等级 耐久年限:一级   100年以上   纪念性建筑物或档案馆                   二级   50-100年    一般性建筑                  三级   25-50年      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                   四级   25年以下     临时性建筑 一、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最终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 苏州博物馆 一、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    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 利用环境——最孤独的图书馆 一、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 建筑工程设计: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 • 建筑三要素:    坚固、适用、美观 • 室外空间环境组合的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     1、从建筑的实用性质出发     2、群体建筑造型艺术     3、运用绿化、雕塑、建筑小品 • 公共建筑功能问题中的核心:    1、功能分区     2、人流疏散     3、空间组成    4、室外环境的联系 次要:大小、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采光照明 •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1、主要使用部分     2、次要使用部分     3、交通联系部分  • 公共建筑的交通体系:    水平交通、垂直交通、枢纽交通 • 公共建筑的交通体系:    水平交通    一般公建走道宽度≥1.5m ,办公1.5-2m ,学校2-3m ,医院门诊3-4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