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doc资料
(word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文档

【知识归纳】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理解⑴参加化学反响的,所恩赐物质不用然都参加反响,假设反响物有节余,节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响。
所以必定重申“参加化学反响〞,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讲解化学变化。
⑵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响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响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响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响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讲解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①说明化学反响的反响物和生成物;②依照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③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4、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讲解质量守恒原因讲解“质量守恒〞要从化学反响的实质去解析,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响中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从头组合成分子,分子齐聚成新物质。
在化学反响中,无论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但反响前后原子种类和数量都不变,各原子质量也不变。
所以,反响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5、适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 依照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讲解化学反响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3) 判断化学反响中某种物质得的组成;(4)确定化学反响中某种物质的化学式。
6、考据明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响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响必定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考据质量守恒定律。
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实验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①红磷燃烧时,为什么在锥形瓶瓶底铺一层细沙?答:为了吸取红磷燃燃烧放出的热量,以防范锥形瓶炸裂。
②红磷燃烧时,为什么要在玻璃管上系一个小气球?答:因为红磷燃烧时放出热最,系上小气球,可以防范瓶内气体因受热膨胀而冲开瓶塞,发生危险。
③红磷燃烧时,玻璃管上的小气球有何变化?答:红磷燃烧时,瓶内气体因受热膨胀,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因瓶内氧气减少,气压变小,小气球变小。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5单元总复习知识点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原因:这是因为,从微观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反应物的分子被破坏,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
而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所以,质量守恒。
(3)应用①求某个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③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注意的问题①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②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③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练习: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 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 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2. 在化学反应中,A+B=C+D,已知12克A和18克B恰好完成反应生成6克C若实际反应时生成了8克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A. 3克B. 4克C. 1克D. 6克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2x+3O2======2CO2+4H2O中x的化学式为()A. CH4B. C2H5OH D. C2H4 D. CH3OH4. A、B在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若C的化学式为A2B,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A2+B2=2CB. 2AB+B2=2CC. 2AB+A2=2CD. 2A2B+B=2C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S + O2 SO2↑B. 4Al +3O2 2Al2O3C. P + O2PO2D. Mg + O2 MgO26.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H2CO3== CO2↑+H2O B.2HgO2Hg+O2↑C.2H2O22H2O+O2↑ D.Mg+CuO Cu+MgO7. 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是()A. H2和N2的混合气体B. O2和N2的混合气体C. H2和O2、N2的混合气体D. 2克N28、加热31.6克KMnO4,当得到3克O2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A. K2MnO4和MnO2B. KMnO4和MnO2C. KMnO4和K2MnO4D. KMnO4、K2MnO4和MnO29、将24克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充分反应后,则生成水18克,混合气体中氢气可能为()A. 2克B. 4克C. 6克D. 8克10、将24.5克氯酸钾和4.5克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试管充分加热后,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质量为()A. 19.4克B. 20克C. 14.9克D. 4.5克2、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④质量包括固、液、气三态。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六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二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二可能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 (注意:a 、配平 b 、条件 c 、箭号 )3、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4、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5、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6、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没有参加反应的和不是生成的物质不能计入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3、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则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4、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有: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改变的有: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和。
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的有: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练习:2.3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
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质的意义:表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
■量的意义: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比。
■微观意义:表示各反应物及各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 + O2 CO2为例。
■种类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质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个数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课题2 如何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1)要遵守客观事实;(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写二配三注四改。
一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之间或生成物之间连“+”,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连“==”。
二配:配平,使每种原子在等号两方的个数相等。
三注:注明条件、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
◆配平方法1: 定1法三、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标准:1、看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事实2、看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即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反应中的“五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五不变:宏观:①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②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保持不变微观: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原子的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变两个可能变:分子的个数可能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二:实验1.红磷(P)燃烧:化学方程式: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
铺细沙的目的:防止红磷燃烧放热炸裂锥形瓶底玻璃管的作用:导气,引燃红磷小气球的作用:调节锥形瓶内的气压,防止瓶塞飞出为什么要迅速塞上瓶塞:点燃红磷,防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2.铁(Fe)与硫酸铜(CuSO4)反应:化学方程式:现象:铁钉表面产生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打磨铁钉的目的:出去铁钉表面的杂质实验结论:参加反应的Fe和CuSO4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Cu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
3.盐酸(HCl)和碳酸钠(Na2CO3)反应:化学方程式: 2HCl + Na2CO3 ====2 NaCl + H2O + CO2现象:白色固体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天平偏右的原因:装置不密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该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结论: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4.镁(Mg )燃烧反应:化学方程式: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五单元[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五单元[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912d0d4a7302768e993963.png)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拓展定义)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守恒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
(五个一定不变,一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物质的种类(有时也可以说是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
化学方程式所能表达的三种意义(或所能传达的信息):以4P + 5O22P2O5为例说明:
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物质含义)
2、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质量
含义)
3、每四个磷原子与五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微观含义)
课题2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注意:1、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存在的化学反应、不存在的化学式、反应条件乱写、物质状态乱标等),不能主观臆测。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不能发生改变。
已学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题3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此只是特别提醒它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目的要求写出解和设
2、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对应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
4、列出比例式
5、求出未知数
6、简要作答特别提醒:未知数后面不带单位,已知质量或体积等后面要带单位进行计算。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章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章复习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章复习知识点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第五章初识酸和碱5.1 日子中的酸和碱一、常见的酸和碱酸:H2SO4、HNO3、HCL(胃酸)、H2CO3、H2S(氢硫酸)、H3PO4、CH3COOH (HAc,乙酸、醋酸):工业三大强酸碱:Ca(OH)2、NaOH、KOH、NH3.H2O(易分解,易挥发)二、酸的组成和分类组成: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分类物质类不:无机酸、有机酸是否含有氧元素:含氧酸(某酸)、无氧酸(某化氢/氢某酸)氧原子个数:一元酸(HCL)、二元酸(H2S)、三元酸(H3PO4)可结合(如:HCL一元无氧无机酸)三、碱的组成和分类组成:金属元素(或铵根)与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分类可溶性1、可溶:KOH、NaOH、Ba(OH)2、NH3.H2O2、微溶:Ca(OH)23、难溶:其余Fe(OH)3 红褐群,Cu(OH)2 蓝XXX,Mg(OH)2 白群5.2酸碱的性质研究一、酸的性质研究酸的溶液才有酸性H2SiO3硅酸难溶盐酸物理性质1、为混合物:HCL气体+水2、纯净的盐酸为无群液体工业盐酸别纯净,黄群,含铁的化合物3、有非常强挥发性浓盐酸(36%--37%),有刺激性气味打开浓盐酸瓶盖,瓶口产生白雾。
挥发出的HCL气体与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浓HNO3类比)一瓶浓盐酸敞口放置一会后,M质、M液、浓度均变小化学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2、与金属反应(方程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一律生成亚铁,亚铁溶液呈浅绿群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化学性质越稳定能与水反应,H前能与酸反应3、与碱反应HCL+NaOH==NaCL+H2O 放热中和反应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并放热的反应实质:碱中的OH与酸中的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生成的水越多,放出热量越多。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五章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五章本章主要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式表示法、酸性物质的性质以及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式表示法有机化合物是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合物,它们的命名和结构式表示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有机化合物的名称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基础名、官能团名和命名的功能前缀。
基础名由碳原子数目最多的连续碳链所决定,官能团名指的是有机分子中的特殊官能团,如醇、酮、醛等,命名的功能前缀用于表示有机化合物中某种功能基团的存在。
除了名字外,有机化合物还可以通过结构式来表示。
结构式有三种常用的表示法:分子式、结构式和键线式。
分子式表示了有机分子的元素组成和原子数目,结构式则详细展示了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和空间结构。
键线式是一种简化的结构式,用线条代表键,更加简洁明了。
二、酸性物质的性质酸性物质是指能够与碱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的物质。
酸性物质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酸性物质呈酸性溶液:酸性物质在溶液中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使溶液呈酸性,具有酸味和导电性。
2.酸性物质与金属反应: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3.酸性物质与碱反应: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性物质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5.酸性物质与金属碱土金属反应:酸能与碱土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三、酸碱中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按化学计量比例混合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摩尔比必须满足等值关系,即酸碱摩尔比为1:1。
中和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其特征是反应产热。
中和反应中,酸和碱发生反应后,产生的盐是中性的,溶液呈中性。
中和反应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制备食品、药品等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中和反应来控制酸碱度。
通过学习本章知识,我们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式表示法、酸性物质的性质以及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有机化学和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3)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点燃点燃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初三化学第5章考点归纳提纲完整

初三化学第五章考点提纲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1、氢气——最清洁的燃料(1)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有淡蓝色火焰,生成物只有水。
写出氢气燃烧(或爆炸)的化学方程式2H 2+O 22H 2O(3)优点:以水为原料广泛、热值高、无污染,被认为是高能和最清洁的燃料。
但因制取成本高,存在贮存、运输、安全等问题,目前还不能广泛使用。
(4)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时必须检验纯度,否则可能发生爆炸。
(5)实验室中常用金属锌与稀盐酸(液体,主要成分为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锌(固体,可溶于水)和氢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Cl = ZnCl 2+H 2↑还可以用金属锌与稀硫酸(液体,主要成分为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固体,可溶于水)和氢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2、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1)金刚石(填物质名称)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常用做裁玻璃的玻璃刀,又因对光强折光性,可加工成钻石等装饰品。
(2)石墨(填物质名称)耐高温、能导电用做电极、滑腻可用做润滑剂;质软,划一下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可用于制铅笔芯。
(3)焦炭、木炭是冶金和生活的常用燃料。
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4)金刚石、石墨和C 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
但是它们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5)炭黑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用于绘画和写字,字画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6)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①碳的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高温时碳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②可燃性。
分别写出碳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充分燃烧C + O 2 CO 2;不充分燃烧2C+O 2 2CO 。
九年级化学第五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 的各物质的 。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 、 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2)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 ②2、书写 (注意:a 、配平 b 、条件 c 、箭号 )3、含义 以2H 2+O 2点燃2H 2O 为例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化学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 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 氧的反应氧化剂: 氧的物质还原剂: 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 2、C 、CO )反应方程式总结: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Mg + O 2点燃====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S + O 2 点燃====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 O 2点燃==== 现象: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C + O 2点燃==== 现象:燃烧P + O 2点燃==== 现象::生成白烟Fe + O 2点燃====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放热H 2 + O 2点燃====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H 2O 2MnO 2====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HgO △====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KClO 3Mn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KMnO 4△==== 现象:同上,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H 2 + O 2点燃====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Zn + H 2SO 4==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Mg + H 2SO 4== 现象:同上Fe + H 2SO 4 == 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Al + H 2SO 4 == 现象:有气体生成Zn + HCl== 现象:有大量气泡产出,锌粒减小Mg + HCl== 现象:有大量气泡产出,镁粒减小Fe + HCl==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Al + HCl== 现象:有气体生成△H 2 + Cu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高温 Fe 2O 3 + H 2 =====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Cu+ AgNO 3== 现象:红色的铜逐渐溶解,同时有银白色的金属生成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C + O 2点燃==== (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 + O 2点燃==== (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高温C + CuO=====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C + Fe 2O 3=====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CO 2 + C 高温====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C + H 2O =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C + O 2点燃====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a(OH)2+CO 2=== +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Cu 2(OH)2CO 3△====2CuO+H 2O+CO 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CaCO 3高温==== + ↑ 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Fe 3O 4 + CO=== +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银白色,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FeO+ CO=== +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Fe2O3+ CO == +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CuO+CO==== +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跟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aHCO3+HCl==NaCl+H2O+CO2↑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u + AgNO3== + 现象:红色的铜逐渐溶解,同时有银白色的金属生成一、选择题1.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③④⑤B. ①③④⑥C.①④⑥D. ①③⑤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A. 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B. 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C. 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D. 不能确定3.化学方程式3Fe + 2O2Fe3O4可读作()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4.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S + O2 SO2↑B. 4Al +3O2 2Al2O3C. P + O2PO2D. Mg + O2 MgO25.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H2CO3== CO2↑+H2O B.2HgO2Hg+O2↑C.2H2O22H2O+O2↑ D.Mg+CuO Cu+MgO6.在化学反应X + 2Y ==== Z中,3g X和足量Y充分反应后生成8g Z,则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A. 2.5 gB. 3 gC. 5 gD. 6 g7.在2A+B == 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16 gB. 32 gC. 16D. 328.由化学方程式C x H y O z + 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 )A.1、2、3 B.2、4、1 C.4、8、2 D.4、4、19.西班牙的瑞奥汀河是一条酸河,河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亚铁。
第五章化学知识点九年级

第五章化学知识点九年级第五章:化学知识点(九年级)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都离不开化学的影响。
九年级化学的第五章主要探讨了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不同的元素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而分子则是由相同或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而成的。
我们常见的物质都由多种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元素和化合物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组成,才能深入理解化学的奥秘。
二、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少数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大部分需要通过实验和研究才能发现。
元素是构成化合物的基础,不同元素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有固定的化学式,表示了它们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例如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表示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化合物的性质往往与组成元素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溶液和浓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是指能够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天然的溶剂,很多物质都可以在水中溶解,形成溶液。
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摩尔浓度。
浓度的计算可以通过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方法进行。
浓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溶液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实验和生产中重要的参数。
四、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
方程式的左边表示反应物,右边表示生成物。
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表示了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了原子、离子或分子的重组和重新排列。
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和能量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速率表示反应进行的快慢,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能量变化则涉及反应的放热或吸热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按章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按章节)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讲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别适用于物理变化;②别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别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别能计入“总和”中;③要思考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别变(原子的“三别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别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别变;元素种类别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别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也许改变:分子总数也许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彻底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经过啥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化学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资料

例如:以 2H 2+O 2 2H 2O 为例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 2H 2+O 22H 2O 为例”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 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 )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点燃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 4:32:36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2:1:2点燃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 4 份质量的氢气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 2 个氢分子与 1 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2 个水分子。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二、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一、探究实验:质量守恒的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锥形瓶、玻璃棒、气球【设计实验】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
②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③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④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进,并将白磷引燃。
⑤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天平平衡。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
玻璃管下端与白磷接触的目的:点燃白磷。
气球的作用:盛装锥形瓶里受热膨胀的空气和五氧化二磷,避免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把瓶子弹开。
没有安装气球的后果:橡皮塞被弹开或炸裂锥形瓶。
锥形瓶底部不铺上细沙的后果:锥形瓶炸裂。
二、探究实验:质量守恒的探究——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①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②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
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
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实验结论】m1=m2。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该装置不用密封,因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中没有气体。
三、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打印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
理打印版)
本文档整理了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供学生参考。
以下是重要知识点的概要:
1. 原子结构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正电荷。
- 中子位于原子核中,不带电荷。
- 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带负电荷。
2.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进行排列。
- 元素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性规律具有相似的性质。
3. 化学键
-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力。
- 钢是一种金属,由金属离子通过金属键相连而成。
- 水是一种分子,由氢键和氧键相连而成。
4. 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
-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
- 例如,2H₂ + O₂ = 2H₂O 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5. 酸碱和盐
- 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
- 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 盐是酸和碱中和生成的化合物。
这些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的重要知识点的概要。
详细的内容请参阅教材或课堂讲义。
祝学习愉快!。
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20201001214705)

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二、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求某个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时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气体的质量不能遗漏.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四、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微观)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分子总数.五、化学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第二节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量的方面:①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②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所求质量比不用约分•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意义):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2H2 + O2 = 2H2O4 : 32 : 36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四、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 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五、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不尊重科学实验;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化学式书写错误•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错标或漏标“ r (气体生成符号)、“『(沉淀符号)•“ r :如果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那么应该在生成气体的化学式后面标“ r•:在初中阶段;只有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生成沉淀;才在生成沉淀的化学式后标“『•六、配平: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书98页上介绍的“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有单质;一般留到最后配平配平时一般从最复杂的化学式入手•但配平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从一氧化碳入手•刚开始配平;可以让化学计量数是分数•配平结束后“=”两边的化学计量数翻倍;全部变为整数即可•在刚学化学方程式时;要多做一些练习以熟练配平的方法;学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试着把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背下来(有的时候;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对背方程式很有帮助)•第三节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例题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设生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点燃
点燃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 2 + O 2
Fe 2O 3 + SO 2
⑴确定起点元素:由于Fe 、S 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2,因此Fe 、S 元素都可作为起点元素。
⑵若选择Fe 作为起点元素,则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
⑶确定FeS 2 、SO 2前面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S 2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2作为的FeS 2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 2O 3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作为Fe 2O 3的系数;
2FeS 2 + O 2
1Fe 2O 3 + SO 2
⑷确定O 2 、SO 2的系数:
①由于O 2 、SO 2中只含有O 、S 两种元素,S 元素在方程式两边只出现了一次,因此先确定SO 2 的系数,再确定O 2的系数。
由于方程式左边S 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4,所以右边S 原子的个数也为4。
因此SO 2的系数为4除以SO 2中S 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4作为SO 2。
的系数。
2FeS 2 + O 2
1Fe 2O 3 + 4SO 2
②由于方程式右边O 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11,因此左边O 原子的个数也为11。
所以O 2的系数为11除以O 2中O 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1/2作为SO 2。
的系数。
点燃
点燃 点燃
2FeS 2 + 11/2O 2
1Fe 2O 3 + 4SO 2
⑸再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即在方程式两边同时乘以2就可以。
4FeS 2 + 11O 2 2Fe 2O 3 + 8SO 2
一、书写的步骤
1、写 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 配平方程式
3、注 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4、等 将横线改为等号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二、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⑤答 注意:
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应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
②由于方程式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③单位必须统一。
附:前面一至五单元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
C + O 2
点燃
CO 2 S + O 2
点燃
SO 2
4P + 5O 2
点燃
2P 2O 5 4Al + 3O 2
点燃
2Al 2O 3
点燃
点燃
3Fe + 2O 2 点燃
Fe 3O 4 2Mg + O 2
点燃
2MgO
2H 2O 2 2O + O 2↑ 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2KClO 3
MnO 2 △
2KCl+3O 2↑ 2H 2O
通电
2H 2↑+ O 2↑
2H 2 + O 2 2H 2O
点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