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合集下载

应急预案的分级响应

应急预案的分级响应

一、分级响应的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应急响应过程中,既要做好灾前预防工作,又要做好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

2. 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各级政府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响应。

3. 分类应对、协调联动: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4. 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二、分级响应的等级1. 特别重大(I级):指发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 重大(II级):指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3. 较大(III级):指发生较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稳定有一定影响。

4. 一般(IV级):指发生一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轻微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当地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有一定影响。

三、分级响应的措施1. 预警与预防: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好灾前预防工作。

2. 启动应急响应:根据事件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救援工作。

3. 救援与处置:组织救援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控制事态,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及时发布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稳定人心。

5. 恢复与重建:在应急处置结束后,积极开展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四、分级响应的实施1. 应急预案制定: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 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救援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4. 资源保障:确保应急物资、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充足供应。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应急响应分级标准是指根据网络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分类和分级,以便更好地指导和组织应急响应工作。

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网络安全实际情况,应急响应分级标准通常分为四个级别,特别严重级、严重级、较重级和一般级。

特别严重级是指对国家安全、国家重要利益或者广泛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应急响应。

这类事件可能导致重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国家的政治安全。

对于特别严重级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工作需要立即启动,采取最严格的措施进行处置,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严重级是指对重要部门、重要单位或者重要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应急响应。

这类事件可能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对重要部门和单位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严重级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工作需要及时启动,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尽快恢复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较重级是指对一般部门、单位或者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应急响应。

这类事件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对部门和单位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较重级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工作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启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尽快恢复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般级是指对一般个人、家庭或者小范围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应急响应。

这类事件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或者个人财产损失,对个人或家庭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一般级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工作需要及时启动,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置,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各级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组织应当根据应急响应分级标准,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水平。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和稳定。

总之,应急响应分级标准是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和指导应急响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组织应当严格按照分级标准开展工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网络安全事件,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及分级响应响应分级标准按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Ⅳ级响应。

(一)、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Ⅰ级响应:(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2)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3)超出省(区、市)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4)跨省级行政区、跨领域(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5)国务院认为需要国务院安委会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Ⅱ级响应:(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l亿元以下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2)超出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3)跨地级以上市行政区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4)省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三)、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Ⅲ级响应:(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2)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3)超出县级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4)发生跨县级行政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5)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四)、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Ⅳ级响应:(1)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危及3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一般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2)需要紧急转移安置5千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应急响应分级
按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Ⅰ级响应: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2)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

(3)超出省(区、市)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

(4)跨省级行政区、跨领域(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5)国务院领导同志认为需要国务院安委会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Ⅱ级响应: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

(2)超出市(地、州)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

(3)跨市、地级行政区的安全生产事故。

(4)省(区、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Ⅲ级响应: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产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2)超出县级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3)发生跨县级行政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4)市(地、州)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一般事故时启动Ⅳ级响应。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按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Ⅰ级响应:( 1)造成30 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 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 100 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 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2)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 万人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

(3)超出省(区、市)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

(4)跨省级行政区、跨领域(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5)国务院领导同志认为需要国务院安委会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Ⅱ级响应:(1)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 10 人以上、30 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

(2)超出市(地、州)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

(3)跨市、地级行政区的安全生产事故。

(4)省(区、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Ⅲ级响应:( 1)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生产安全,或者 30 人以上、 50 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2)超出县级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3)发生跨县级行政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4)市(地、州)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一般事故时启动Ⅳ级响应。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预警及信息报告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工作预警和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建立高效协调的预警和监督机制,认真开展危险源辨识与岗位风险评估、预控工作,便于强化各级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避免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实现了“预先评估、事前预防、事中消除”的安全风险预警目的,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应急分级响应

应急分级响应

应急分级响应
应急分级响应是指针对不同类型及影响程度的事故、事件或灾害,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预案,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以减轻损失,恢复生产,确保安全的一种行动。

在应急分级响应中,一般将应急情况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一级应急响应是指发生较小范围、受伤人数较少、环境风险较小的突发事件,需要尽快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扩散,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这时需建立应急指挥部,采取应急措施,对现场进行处置,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二级应急响应是指发生较大范围、受伤人数较多、环境风险相对较大的突发事件,需要迅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做好人员疏散、安置、救治等工作。

三级应急响应是指发生较大规模、涉及范围广、造成重大伤亡的突发事件,对道路、桥梁等设施产生较大破坏,需要全面启动应急响应预案,采取灾害应对措施,统筹协调救援力量和资源。

四级应急响应是指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设施完全瘫痪,需要全国协同应急响应,动员社会全力救援。

应急分级响应体现了事前预防、实时反应和有效处置的思路,对于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急预案响应分级

应急预案响应分级

应急预案响应分级应急预案通常按照紧急程度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将应急事件划分为不同的响应级别,常见的应急预案响应分级有以下几个级别:1. 一级响应:一级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社会影响特别严重的突发事件。

一级响应需要立即启动,并且要将所有力量和资源调动起来进行救援和处置。

2. 二级响应:二级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社会影响较为严重的突发事件。

二级响应也需要迅速启动,调动相关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理。

3. 三级响应:三级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社会影响一般的突发事件。

三级响应主要是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处理和救援。

4. 四级响应:四级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小威胁、社会影响相对较小的突发事件。

四级响应主要是指导和协调相关单位进行处置,但不需要大规模调动力量和资源。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实际需要,应急响应级别可以进行灵活调整。

响应级别的划分和调整由相关领导部门进行决定。

应急预案响应分级通常按照事态紧急程度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将应急事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

常见的应急预案响应分级有以下几个级别:1. 一级响应:一级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社会影响特别严重的突发事件。

一级响应需要立即启动,并且要将所有力量和资源调动起来进行救援和处置。

2. 二级响应:二级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社会影响较为严重的突发事件。

二级响应也需要迅速启动,调动相关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理。

3. 三级响应:三级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社会影响一般的突发事件。

三级响应主要是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处理和救援。

4. 四级响应:四级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小威胁、社会影响相对较小的突发事件。

四级响应主要是指导和协调相关单位进行处置,但不需要大规模调动力量和资源。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实际需要,应急响应级别可以进行灵活调整。

应急预案的响应分级

应急预案的响应分级

应急预案的响应分级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处置和恢复人类因突发事件或灾害而遭受的威胁或损害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

在应急预案中,响应分级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定义了针对不同程度突发事件的不同响应级别和措施。

响应分级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指挥、协调行动,并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以下将以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划分的响应分级来进行论述。

一、一级响应一级响应是应急预案中最高级别的响应,适用于灾害性事件或紧急情况的极端情况。

一级响应通常需要全面调动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该级别的响应意味着突发事件具有极大的威胁和严重的后果,需要迅速采取行动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一级响应的特点是有限制地区、范围内的迅速行动,例如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公共设施损毁的自然灾害。

二、二级响应二级响应适用于较为严重的突发事件,但相对于一级响应来说,其威胁和后果较为可控。

二级响应需要调度相应的资源用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控制,但不需要采取全面行动。

通常情况下,二级响应的范围较一级响应小,但需要在较大范围内采取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避免灾害进一步蔓延。

三、三级响应三级响应适用于一般性的突发事件,其威胁程度相对较低。

在三级响应下,应急预案的调度主要集中在受灾区域,资源调度也相对较少。

这一级别的响应通常需要对突发事件进行比较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以确定采取合适的措施,同时也需要协调各相关部门的行动。

四、四级响应四级响应适用于一般性事故或突发事件中的小规模情况。

这一级别的响应通常只需要局部范围内的行动,例如处理一次性小型火灾或小规模事故事件。

四级响应的主要任务是快速控制和解决事故,并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五、五级响应五级响应是最低级别的响应级别,用于对应急事件的一般性事项进行处理。

五级响应通常是由各相关部门按照正常的工作程序进行处理,不需要额外的资源调度和特别的指挥措施。

这一级别的响应主要着重于处理日常紧急事务,保障相应应急措施的有效实施。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及分级响应
响应分级标准
按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
30
(2)超出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3)跨地级以上市行政区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4)省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三)、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Ⅲ级响应:
精心整理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2)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灾
国家、省、江门市预案正式启动前,由市政府和事发地镇政府(街道办)先行处置,防止事态扩大,同时逐级上报,逐级响应。

Ⅳ级应急响应行动由县市安委办或市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当县市
精心整理
安委办或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Ⅳ级应急响应行动时,事发地的各镇政府(街道办)应当按照相应的预案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并及时向县市政府、
市安委办及市直有关部门报告救援
工作进展情况(响应程序如下图所示)。

精心整理。

应急响应分级

应急响应分级

应急响应分级
标准一般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影响程度来划分。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应急响应分级标准示例:
1. 一级应急响应(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指发生了极端重大的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通常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同时需要采取紧急、迅速的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置。

2. 二级应急响应(重大突发事件):指发生了重大的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通常需要采取紧急的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置,需要调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3. 三级应急响应(较大突发事件):指发生了较大的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通常需要采取一定的应对和处置措施,需要适度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4. 四级应急响应(一般突发事件):指发生了较为一般的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通常需要采取一些应对和处置措施,需要适度调动一些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5. 五级应急响应(较小突发事件):指发生了较小的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常需要采取适度的应对和处置措施,需要适度调动少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这只是一个一般常见的应急响应分级标准示例,具体的划分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和事件类型而有所不同。

应急预案_响应分级

应急预案_响应分级

一、引言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对突发事件响应分级进行规定,旨在明确应急响应的组织、协调、指挥和处置工作。

二、分级原则1.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四个级别: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2. 应急响应遵循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分类应对、协调联动的原则。

3. 当突发事件超出属地政府的应对能力时,由上一级政府负责应对。

三、响应分级1. 特别重大(级)(1)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影响全国范围内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的突发事件。

(2)初判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时,启动级应急响应。

(3)应急响应组织:国务院或相关部门。

2. 重大(级)(1)造成严重后果,影响较大范围内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的突发事件。

(2)初判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启动级应急响应。

(3)应急响应组织:省级政府或相关部门。

3. 较大(级)(1)造成一定后果,影响一定范围内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的突发事件。

(2)初判发生较大突发事件时,启动级应急响应。

(3)应急响应组织:设区的市级政府或相关部门。

4. 一般(级)(1)造成轻微后果,影响较小范围内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的突发事件。

(2)初判发生一般突发事件时,启动级应急响应。

(3)应急响应组织:县级政府或相关部门。

四、响应流程1. 初判突发事件级别,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2. 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力量进行处置。

3. 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事件进展情况。

4. 指挥部根据事件进展,调整应急响应级别。

5. 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终止应急响应。

五、保障措施1.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供应。

3. 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和发布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应急意识。

5. 建立健全应急演练制度,提高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单位应急预案响应分级

单位应急预案响应分级

一、引言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单位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单位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响应分级。

本预案响应分级依据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和四级响应。

二、响应分级标准1. 一级响应(1)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如重大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造成人员伤亡30人以上,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2)发生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重大事故,超出单位自身应急处置能力。

(3)国务院、省、市、县领导同志指示需要启动一级响应。

2. 二级响应(1)发生重大事故,如较大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造成人员伤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2)发生较大事故,超出单位自身应急处置能力,需要上级部门支援。

(3)省、市、县领导同志指示需要启动二级响应。

3. 三级响应(1)发生较大事故,如一般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造成人员伤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产安全,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2)发生一般事故,超出单位自身应急处置能力,需要上级部门支援。

(3)市、县领导同志指示需要启动三级响应。

4. 四级响应(1)发生一般事故,如小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造成人员伤亡1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2)发生较小事故,超出单位自身应急处置能力,需要上级部门支援。

(3)单位领导同志指示需要启动四级响应。

三、响应程序1. 一级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

(2)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3)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组织救援。

2. 二级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

(2)向上级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3)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组织救援。

3. 三级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和需要进行制定,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一级应急响应:严重的突发事件或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需要立即组织全面的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二级应急响应:重大的突发事件或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需要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三级应急响应:较大的突发事件或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需要有系统有序地组织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四级应急响应:一般的突发事件或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小威胁,需要适当组织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五级应急响应:较小的突发事件或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威胁较低,需要适时组织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以适应不同的应急情况。

第 1 页共 1 页。

2023年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2023年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2023年应急响应分级标准是指在紧急事件发生时,根据不同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程度,对应急响应进行分级,以便组织和指导应急工作的进行。

下文将详细介绍2023年应急响应分级标准,并对各级响应进行解析。

一、级别划分:根据紧急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程度,将应急响应划分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和三级响应三个级别。

二、一级响应:一级响应是指发生了影响较大、范围较广、紧急程度较高的紧急事件,需要采取迅速、紧要的应急措施来应对的情况。

一级响应必须由相关国家和地方政府负责的组织或机构牵头,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各方资源,组织应急救援,以减少事件的损失和影响。

一级响应通常适用于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三、二级响应:二级响应是指发生了影响较大、范围较广、紧急程度适中的紧急事件,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来应对的情况。

二级响应由有关政府部门或组织牵头,根据预案要求,协调各方资源,组织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二级响应通常适用于自然灾害、地质灾害、事故灾害等。

四、三级响应:三级响应是指发生了具有一定规模、范围较小、紧急程度较低的紧急事件,需要采取相对较轻的应急措施来应对的情况。

三级响应由有关政府部门或组织牵头,协调各方资源,组织和指导应急工作,在事件的控制和救援方面起到保障作用。

三级响应通常适用于小型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污染等。

五、响应程序:2023年应急响应分级标准在实施时应遵循以下程序:1. 紧急事件发生后,由相关政府部门或组织评估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程度,并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2. 根据确定的应急响应级别,相关政府部门或组织发布应急响应指令,调动应急资源,组织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3. 在应急响应期间,相关政府部门或组织应组织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应急工作的进行。

4. 应急响应结束后,相关政府部门或组织应进行应急响应评估和总结,并及时反馈和交流相关经验和教训,以提高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按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Ⅰ级响应:(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2)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

(3)超出省(区、市)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

(4)跨省级行政区、跨领域(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5)国务院领导同志认为需要国务院安委会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Ⅱ级响应:(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

(2)超出市(地、州)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

(3)跨市、地级行政区的安全生产事故。

(4)省(区、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Ⅲ级响应:(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产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2)超出县级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3)发生跨县级行政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4)市(地、州)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一般事故时启动Ⅳ级响应。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预警及信息报告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工作预警和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建立高效协调的预警和监督机制,认真开展危险源辨识与岗位风险评估、预控工作,便于强化各级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避免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实现了“预先评估、事前预防、事中消除”的安全风险预警目的,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1.生产安全事故预警: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对本单位主管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风险源发生的事故进行定期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按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Ⅰ级响应: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2)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

(3)超出省(区、市)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

(4)跨省级行政区、跨领域(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5)国务院领导同志认为需要国务院安委会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Ⅱ级响应: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

(2)超出市(地、州)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

(3)跨市、地级行政区的安全生产事故。

(4)省(区、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Ⅲ级响应: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产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2)超出县级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3)发生跨县级行政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4)市(地、州)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一般事故时启动Ⅳ级响应。

“以下”不含本数。

“以上”含本数,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
预警及信息报告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工作预警和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建立高
效协调的预警和监督机制,认真开展危险源辨识与岗位风险评估、预控工作,便于强化各级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避免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实现了“预先评估、事前预防、事中消除”的安全风险预警目的,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生产安全事故预警: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对本单位主管行1.伤及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风险源发生的事故进行定期分析。

工矿商贸(工、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消防火灾、建筑施工五个重点领域应每季业病)度进行事故专题分析,查找事故规律,实施行业事故趋势预警。

信息报告: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部门应结合负责监管的风险源状况,收集本行业信息,开展本行业典型案例分析。

每年应实施一次典型事故预警。

生产安全隐患预警: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部门,应结合日常监管和2.监察执法情况,每季度进行风险源隐患排查专项分析,实施本行业隐患预警。

负有
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部门应结合负责监管的风险源监察执法情况,以及本行业典型监察执法案例。

每年应实施一次典型违法案例预警。

安全生产管理差距预警: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部门,应每年选取风3.险源相近的省内、国内、外相近先进地区,进行风险源管理的全面对比分析,寻找差距,学习风险源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办法,实施差距预警。

当前正值岁末年初事故多发阶段阶段,气候干燥,人员流动性大,事故易发、多发,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攻坚时期,要重点加强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商贸、粉尘涉爆、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以及近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检查督查工作。

5.消防安全方面:突出抓好老城区、城中村的火灾隐患治理,加大对重点场所的火灾防控检查力度,促进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纠火灾隐患;完善消.
防基础设施设备。

人员密集场所(大型专业市场)消防安全、“三小场所”、“三合一”、“二合一”场所和城中村的消防安全。

组织力量对大型商场、歌舞厅、酒吧、俱乐部、宾馆、饭店、网吧、医院、学校、建筑工地、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易燃易爆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逐一进行检查,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各类人员密集场所要坚决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对排查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要挂牌督办,确保消防安全。

同时,要加强对民爆物品使用的监管。

6.危险化学品方面:要严格监督检查危险化学品企业储存、经营状况,严厉打击无证非法生产、储存、经营危险化学品企业,深入排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储存以及烟花爆竹经营、储存企业的安全以及工商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依法查处“三违”作业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事故应急演练,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

加大对珠吉地区油制气厂设备设施拆迁的安全监管。

加强对石油天然气管道的监管工作。

7.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加强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大路面管控和宣传教育力度,整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挂靠经营及超速、超员、酒驾、疲劳驾驶和长途客车夜间违规行驶等问题。

同时,加大对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的查处力度。

8.城市燃气安全方面:检查督查城市燃气经营企业的安全,督查燃气经营企业、燃气站点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9.特种设备安全方面:加强对全区特种设备实施监督管理,负责检查督查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等。

10.应急管理方面:各级各部门和相关单位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和关键岗位小时值班制度,一旦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要保持安全生产信息渠道畅通,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全面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和其他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及处置工作。

要密切关注互联网、新闻媒体、微信、微博等舆情动态及群众举报信息,及时组织核查,属实的要按规定上报并妥善处置。

各生产企业要充实一线值班力量,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制度,并赋予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总之,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和隐患治理资金落实;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按“四不放过”原则严厉查处生产安全事故;狠抓危险化学品等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工作,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