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2019
为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在寒假期间,您可以根据实际,让孩子在完成必做作业的基础上,去做相应的选做作业。以下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1页:三、1、18+16-9=25(人) 2、3×8+9=33(本)
3、10÷5=2(个) 10÷2=5(人)
第2页:二、直角:1、6 锐角:3、5 钝角:1、4
三、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向左平移9格再连接。
第3页:一、2、(3)个直角,(3)个锐角,(1)个钝角。3、3,6,2
二、1、18÷3=6(元) 5×6=30(元)2、(1)63÷9=7
第4页:二、千克,克,千克。四、(1)100克(2)200克(3)400克
第5页:三、1、800+200=1000 2、35÷5=7 3、1500-800=700 第6页:一、认真读题,先圈再算。18÷6=3 (总数÷每份数=份数)
二、1、× 2、√ 3、× 4、√
三、1、6×4=24(个) 24+25=49(个)或6×4+25=49(个)
2、6×3=18(块) 18÷2=9(块)或6×3÷2=9(块)
第7页:一、1、4,6,16,24,4 2、30,15,40 (连减,或总数减两数和)
二、2×2=4(棵)(分给白兔前)4×2=8(棵)(分小羊前)
8×2=16(棵)
第8页:二、1、① 2、③三、1、4×9=36(人) 36÷6=6(人)(也可以综合)
2、、18+14=32(朵) 32÷4=8(朵) 或(18+14)÷4=8(朵)
注:列综合算式一定要加括号。
第9页:二、1、3003 2、6050 4、高、几千、1、不读。三、1、700+700=1400 2、54÷9=6 3、1000-100=900
第10页;一、提示:看清大小号再排队。
1、2068、286、2608、2806、2860
2、5550、5505、5500、5055、5005
3、8×7、6×6、81÷9、40÷5、35÷5
第11页:三、注:此题学生在家没办法调查统计数据,因此老师给出数据,请
同学们根据我给的数据做题。从前往后依次是:7、4、3、11、9
第12页:二、1、√2、×3、√4、√
三、1、90-(45+25)=20(个)或90-45-25=20(个)
2、12÷4×8=24(元)(也可以分步计算)
第13页:三、1、√ 2、√ 3、× 4、×
四、1连③,2连①,3连②
第14页:一、1、44+77=121 2、四个角上的任一一个角的两
根放中间。
二、6、9、12 三、1、2×6÷4=3(个)2、52-11+15=56(个)
第15页:一、1、③ 2、② 3、② 4、③ 5、②
第16页:二、1、√2、√3、×4、√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四、1、45÷9=5(个)(选择相关条件列式)2、310-130=180(本)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第18页:四、1、320+170=490(元)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