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的文化价值(2020年)

合集下载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防灾减灾措施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防灾减灾措施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防灾减灾措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它们往往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威胁,如地震、火灾、洪水、飓风等。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至关重要。

一、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的灾害风险(一)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严重破坏的自然灾害之一。

许多古老的建筑由于建造年代久远,结构设计和材料强度可能无法承受强烈的地震震动,导致墙体开裂、屋顶坍塌甚至整体倒塌。

2、洪水洪水也是常见的威胁。

一些历史文化遗产位于河流沿岸或低洼地区,容易受到洪水的侵袭。

洪水可能会浸泡建筑基础,损坏墙体和内部结构,还可能冲走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3、火灾火灾对于木质结构的历史建筑来说是巨大的隐患。

电线老化、违规用火、雷击等都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发生,火势往往难以控制,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4、飓风和台风在沿海地区,飓风和台风带来的强风可能会吹倒建筑的附属结构,破坏屋顶和门窗,甚至将整个建筑掀翻。

(二)人为灾害1、战争和冲突战争和冲突会导致历史文化遗产直接受到炮火攻击、掠夺和破坏。

许多珍贵的古迹在战争中被夷为平地,文物被盗窃或流失。

2、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改变其原有的风貌和生态,甚至直接拆除或损坏遗产建筑。

3、旅游压力大量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过度磨损和破坏,同时游客的不当行为,如涂鸦、触摸文物等,也会对遗产造成损害。

二、防灾减灾措施(一)风险评估和监测1、全面的风险评估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是防灾减灾的基础。

这包括对建筑结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可能面临的灾害类型和风险程度。

2、建立监测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传感器、卫星遥感等,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对遗产的状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迹象,如墙体裂缝的扩展、地基的下沉等。

(二)建筑结构加固和修复1、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在加固和修复历史建筑时,应尊重传统工艺,尽量使用与原建筑相同或相似的材料和技术。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班会(5篇)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班会(5篇)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班会(5篇)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班会(篇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防灾减灾学问,增长避灾自救技能,运用造型表现形式,创作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语言介绍、协作视频表演、学问问答等多种形式汇报上一节课各小组收集到的灾难相关学问,并在进一步视察、嬉戏、拼摆、探讨的过程中解决画面中表现人物动作这一难点。

同时分析内容、表情、环境、构图、色调等绘画语言在画面中的运用,创作一张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并举办一次班级画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了解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增加平安防范意识,爱惜环境、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防灾减灾学问,增长自救技能,通过分析与探讨驾驭用造型表现的方法创作一幅关于防灾减灾的绘画作品。

难点:通过画面更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动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视察观赏法等教学打算:范画、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汇报预习成果1、出示“灾”的艺术字。

2、学生汇报上一节课查阅的灾难相关学问。

(1)灾难的种类:PPT汇报、语言汇报。

(2)灾难的危害:结合视频表演三句半。

(3)“防灾减灾日”标记的内容、含义:(结合白板课件)。

(4)平安标记介绍:连线题、抢答题。

二、探究表现方法1、创作一幅画应当从哪些方面思索?内容、动作、表情、环境、构图、色调2、对学生最难的是那一方面?动作3、嬉戏解决难点?我来表演你来猜:一人表演防灾动作,学生猜,并分析猜对或猜错的缘由。

4、摆木人:通过摆模型进一步感受动作幅度越大、关节转折越明显,表现出来越生动。

5、老师范画:(1)动作:白板演示人物动作,讲解做画步骤;(2)表情:加入惊恐惊慌的表情,简洁分析出通过眉、眼、嘴表现人物心情;(3)环境及构图:利用白板拖拽,添加环境,调整构图;(4)色调:黑板展示两张范画,学生感受色调的搭配与对比。

6、还有哪些可以表现的“内容”:先组内表达防灾减灾的方法及内容,再全班统一汇报沟通。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防灾减灾策略——值此汶川“5·12”巨灾三周年想到的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防灾减灾策略——值此汶川“5·12”巨灾三周年想到的
基 础加 固 、全 面 修 复 ,以及 避 雷 、消 防 、安 防设 施 建 设 。 表 现在 :
() 明的文化特性 。在 历史的长河 中 ,四川古建筑 1鲜
7月 1 5日,四川理 县桃坪 “ 羌族碉楼与村寨 ”抢救 保护 兼 容并蓄 ,以 巴蜀文化为根 ,吸收各种外来 文化而逐步
工 程 开 工 ,再 次 体 现 了 中 国政 府 履 行 国 际 公 约 ,对 抢 救 发 展 ,将 建筑 、文化、艺术 、宗教 、音 乐、绘 画、雕塑
属于世界共 同遗产的 民族 文化建筑的重视 与投入 ……汶 等融为一体 ,内容丰富 ,博 大精深 。 川地 震 3 来 ,灾区古建抢 救保护工 程陆续竣 工 :2 0 年 08 () 2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四川场镇多沿江布置街道 ,
年 1 2月 1 8日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古建筑 群伏龙观抢 救 顺 势弯 曲 ,层 层迭 落 ,出现 了龙 形街 、半 边 街 、船 形街 、
点文物 保护单位 ( 中 2 世界文化遗产 ) 6 其 处 、20处省级文物 保护单位受到不 同程度损害 , 包括 22件珍贵文物在 内的近 3 0 9 0件馆藏 文物受损。单 局长指 出 ,国家对抢救保护灾区文 0
化遗产给予 了高度重视 ,2 0 0 8年 5月 2 2日,温家宝总理视 察: )县时 作出 “ II L I 要建立地震遗 址博物 馆 、文物保护 要制定单独规 划”的指示 。2 0 0 8年 6月 8日,温总理 签署的 汶川地 震 灾后恢复重 建规划条例 中有 7 处涉 及到文化遗 产保护 ,随后 国家文物局 出台了 国家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文物抢救保护修复规划大纲 。 今天 ,距汶 川地 震发生整 3 ,虽然 2 1 年春节前汶 川灾民 已陆续入住新居 ,但对于 年 01 自然 巨灾的无情 摧毁 ,人们接 受的考验 与洗礼不仅 仅是重建 问题 ,或许 当今 中国在传统建

小学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范例(3篇)

小学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范例(3篇)

小学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范例一、活动主题:我们致力于安全,共建和平安全的社区二、活动目标:增强小学生对灾害的防范意识,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三、活动时间:活动将于每年的9月以及相关纪念日举行。

四、活动内容:1. 开幕仪式a. 设立主题鲜明的活动展板,凸显活动主题。

b. 校长或班主任发表致辞,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并介绍活动安排。

c. 学校乐团的演奏或合唱队的灾害防范主题歌曲演唱。

2. 知识讲座a. 邀请专业教师或相关机构的专家进行灾害防范知识的讲解,涵盖防震、防火、防洪等主题。

b. 结合实际案例,阐述灾害防范的重要性和正确应对策略。

3. 应急演练a. 学校组织模拟各种灾害的应急演练,如地震、火灾等。

b. 学生分组参与,体验逃生、避险、救援等操作,并进行总结反思。

4. 安全小品表演a. 学生自发组织安全小品,以生动的表演形式传播灾害防范知识。

b. 表演内容涵盖火灾逃生、地震防护、水灾逃生等多个方面。

5. 防灾减灾手工制作a. 学生利用废旧材料或回收纸张制作防灾减灾的手工艺品,如灾害预警手环、应急包等。

b. 教师指导制作过程,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防灾减灾的理解。

6. 安全知识竞赛a. 学校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灾害防范知识的掌握程度。

b. 竞赛分为个人赛和团队赛,既激励个人学习,也培养团队精神。

7. 观看相关纪录片或动画片a. 安排时间观看灾害相关纪录片或动画片,以视觉和听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灾害防范。

b.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让学生对观看内容提出问题和思考。

8. 防灾减灾宣传海报设计比赛a. 学生可自愿参加海报设计比赛,通过绘画和文字结合表达对灾害防范的理解和建议。

b. 教师在展示区设立展板,展示学生作品,并组织投票评选优秀作品。

9. 家庭安全宣传活动a. 设立家庭安全宣传展台,向家长介绍灾害防范知识和措施。

b. 提供家庭安全教育的宣传资料,供家长带回家学习和传播。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教案七篇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教案七篇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教案七篇防灾减灾安全知识教案(精选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学问。

2、训练幼儿发生地震时不惊慌,到平安的地方躲避,知道必要的逃命技巧。

3、培育幼儿相互关怀的情感,增加幼儿的平安意识。

4、探究、发觉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育幼儿敏锐的观看力量。

活动预备:1、《地震现场》影像资料、《小蟾童》防震减灾科普动画片、《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图片6张。

2、一些小道具:枕头、书包、脸盆、毛巾等。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引起幼儿的留意。

师:“小伴侣们,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一件很可怕、很凄惨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是什么事情这么严峻。

”二、播放一段“512“汶川大地震的录象,采纳惊心动魄的地震情景引入课题。

三、围绕录像与幼儿绽开争论: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告知幼儿这个就是地震。

)2、师小结:地震时,地面猛烈震惊,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

大路扭弯了,汽车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后,家里的东西都被压坏了,有时我们的生命也受到威逼。

四、播放课件《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训练幼儿在发生地震时,不惊慌,准时隐藏。

师:“小伴侣,地震虽然很厉害,但是小伴侣不能惊慌,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头摇动后,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假如在这短时间内躲到平安的地方,就不会被砸伤。

”引导幼儿逐一观看课件,并向幼儿说明地震来了,该如何应变才是平安的。

1.摇摆时马上关火,失火时马上灭火。

2.不要惊慌地向户外跑。

3.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4.户外的场合,要爱护好头部,避开危急之处。

5.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6.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7.务必留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8.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9.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五、让幼儿观看地震专题动画《小蟾童》,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地震,巩固防震、避震的方法。

六、地震演练。

七、活动延长:学习儿歌《震前动物有预兆》,利用简洁、清晰的动物形象让幼儿知道一些震前的预兆。

古代中国的防灾减灾文化

古代中国的防灾减灾文化

古代中国的防灾减灾文化自古以来,灾难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浩劫与痛苦。

作为一个灾荒频仍的地域,中国古代人民刻苦摸索,总结出了多种防灾减灾的方法和文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一、预防灾害的文化“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小善成大德,积小恶成大祸。

”这句话是古人们摸索出的一种预防灾害的文化精髓。

积土成山,就是说人们在修筑防汛工程中,可以将土石等固体物质举行抛筑,使其形成山丘,在水头上控制水势。

积水成渊,则是以积水形成深谷来储存雨水,以应对干旱。

积小善成大德,就是人们热心帮助、勤俭节约、崇尚拾金不昧等一些小事,这些小事无形中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建起了正直、仁爱等良好的道德风尚,表现出一种提升仁爱精神、强化民间防灾意识的文化氛围。

积小恶成大祸,是说有些小过失和不良思想行为,会积聚成一股萎靡不振、心怀不轨的气氛。

所以,我们应该呼吁大家积极宣传全民防灾意识,积极做好自身的小事,共建防灾减灾文化。

二、对灾后救援的文化中国古代灾难频繁,更需要有一套独特的灾后文化。

在解决灾后废墟的清理、伤员的救助、灾区安置以及无偿救援等方面,中国古代人们相信事出有因,如天旱应该筑水渠,如风灾应该与风德同治,如瘟疫,应该在宗教方面发扬人们的慈善与博爱精神。

在灾难的现场,中国古代人民有一种“伤亡惨烈,无不归来”的理念。

也就是说,在救援的过程中国古代人们绝不掉队,也不会轻言放弃,即便在救援的过程中出现失误也要尽全力去挽救。

这种弘扬人道主义的理念,在现代救援工作中同样适用。

三、祭祀祈福的文化古人们相信人与天地之间有一种奇妙而神秘的联系。

许多古代文化习俗,如舞龙、画圆、燃香等,都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丰富的灾后文化。

通过祭祀神明,祈求神明的保佑和庇护,中华民族已经建立起一套含义深刻的灾后祭祀文化。

以地震、台风、冰雹等为例,开展祈福活动,更有助于调动人们积极从事有助恢复生产力的工作,并更加自觉地参与到救助工作之中。

四、教育灾难知识的文化“教育促进防灾,防灾救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思想。

历史文化名城的防灾减灾策略与实践

历史文化名城的防灾减灾策略与实践

历史文化名城的防灾减灾策略与实践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然而,这些城市在面临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时,往往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免受灾害的侵袭,同时在灾害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与脆弱性历史文化名城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布局和文化景观。

古老的建筑多采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工艺,其结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相对较弱。

例如,许多木质结构的古建筑在火灾和地震面前显得尤为脆弱。

城市的布局往往是基于历史时期的规划,道路狭窄、交通不畅,不利于人员疏散和救援车辆的通行。

同时,历史文化名城往往是人口密集的区域,一旦发生灾害,容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

一旦遭受灾害破坏,其损失将无法估量。

二、常见灾害类型及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一)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对历史文化名城威胁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强烈的地震可能导致古建筑倒塌、城墙损毁,甚至整个城市的布局发生改变。

2、洪水洪水可能淹没城市,损坏古建筑的基础和墙体,使文物受到浸泡和损坏。

3、飓风和台风强风可能吹倒古建筑的屋顶、破坏建筑的外立面,甚至将一些小型的文物吹走。

(二)人为灾害1、火灾由于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且内部装饰使用了大量易燃材料,火灾一旦发生,极易蔓延,造成严重损失。

2、战争和冲突战争和冲突可能导致历史建筑被炸毁、文物被掠夺,对历史文化名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3、城市化进程中的破坏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不合理的建设和开发可能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原有风貌和环境。

三、防灾减灾策略(一)规划与立法制定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防灾减灾纳入其中。

明确城市的灾害风险区域,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分区和交通流线。

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防灾减灾工作有法可依。

(二)风险评估与监测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全面的灾害风险评估,包括地质、气象、水文等方面的风险分析。

防灾减灾读后感(精选10篇)

防灾减灾读后感(精选10篇)

防灾减灾读后感作为一个常年生活在自然界的人类,我们总是会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其中地震、火灾、洪水、台风等灾害发生频率比较高。

一旦发生这些灾害,就会给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影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必须学会防灾减灾。

如何学习防灾减灾呢?我在阅读《防灾减灾手册》这本书之后,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多种自然灾害的防范方法和发生后的急救处理方法。

在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比如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如何避免被洪水淹没、如何自救自护等等。

除此之外,书中还提供了专业的灾害管理知识,以及在发生灾害时如何进行有效的救援、急救操作等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有效地增加我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生存能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到非常有收获。

首先,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实用的防灾减灾知识,也包括一些理论知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从而提高我们的预防意识。

其次,书中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多技能和方法都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进行练习,从而可以快速地掌握这些技能。

防灾减灾是非常关键的一项知识,它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在这本书中,所提供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面对自然灾害,增加我们的生存能力。

因此,这本书不仅对于我们在灾害中的生存和安全有帮助,而且对于学习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人来说,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我的阅读体验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防灾减灾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们需要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首先,我认为普及防灾教育非常重要。

不仅针对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技能,而且应该教授更深入的理论知识。

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社区防灾的活动,进行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

其次,我认为科技在防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研究自然灾害的规律,更好地预测灾害的发生,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

减灾文化探析

减灾文化探析

的防灾对 策等三个 层面 内容 。灾 害文
化这个概 念 中人 的作用不 够突 出,因 此许 多研 究提 出减灾文化 的概念 。中 国学者对 于减灾文化 的定 义也千差 万 别 ,但是 不超 出观念 、制度 与行 为三
项 范 围 。 例 如 中 国地 震 局 原 副 局 长 、
质和制 度 ,其主 体有 国家和 大众 ,其
为方式等 。应急文化这 个概念 的适用
对 象是突 发性 公共事件 ,然而适 用时 间仅在于突 发性公共事 件 的应 急准备
和 救援阶段 ,无法突 出灾前 的预 防 。
综 上 所 述 ,使 用 减 灾 文 化 来 描 述 灾 害
领域 中存在 的文化最 为适宜 ,它 体现
了全 面性 、阶段 性 、互 动性 ,简 洁有
为 本 、 天 人 合 ~ 、 主 动 防 范 、 互 助 共
害的思想 、理念 、态 度 、行 为 、习惯
等 的总称 ”。减灾包 括 了灾 前预 防、
的 内涵 。建设减 灾文化 ,是提 高减灾 能力 的必然要求 ,更是 “以人 为本 ” 科学发展观 的具 体体 现。
灾 中救助 、灾后恢 复等 内容, 因此 减
救 灾 的制度 运行和 能力绩效 评价 ,防
灾 的机制 能力建设和 减灾人才 队伍建 设等 ;大众 减灾文 化,具体 包括普通
怂第l 9 8 鞠 2 o 1 3 . _ 2 . l《 中瓣减灾 4 1

一 。 一 ・ 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
… 一 一 …
Hale Waihona Puke ■ 一 我 国减灾文化发展现状
近 年来 ,我 国减灾文化 建设取得 了重 大成就 ,也存 在进一 步发展 的空

浙江省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C.“只有把握了主流灾害文化中对构建未来灾害文化有重要意义的成分”推断错误。依据原文材料一第四段“而人类在与自然灾害共生过程中总结形成并代代相传下来的灾害文化都要经历发展、继承与扬弃的历史过程,具有累积性、时效性和历史继承性的特点,在任何一个时期的主流灾害文化中,既包括从历史灾害文化中继承的成分,也包括对构建未来灾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分”可知,主流灾害文化中包括从历史灾害文化中继承的成分和对构建未来灾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分,所以,不能说“只有把握了主流灾害文化中对构建未来灾害文化有重要意义的成分”。
我国存在着丰富的灾害相关地方性知识,比如各地流传的谚语、民间故事等,应挖掘和梳理这些谚语、民间故事等所蕴含的现代减灾意义与价值。应探索地方性灾害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和我国自上而下灾害管理体制三者间的有机契合点,进而促进全社会整体防灾减灾基础能力的广泛提升。
(摘编自孙磊、苏桂武《自然灾害中的文化维度研究综述》)
浙江省九校 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学校、座位号等信息,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自然灾害与自然界能量、物质流通过程中某种自然力的瞬时强烈释放或时空规律的短时间失常有直接关系,然而,一种自然现象一旦被称为自然灾害,它就已不再是纯自然的了。“灾害”二字不论从其文字起源还是现代含义来看,均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负面服务价值的判定。人们从自身的利害出发,对客观的自然环境进行主观区分,把可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与资源破坏的自然现象称为自然灾害;相反,把可为人类带来利益的部分视为自然资源。对人类而言,灾害和资源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可控制是资源,不可控制是灾害。灾害是人类之家的一部分,人类在享用地球所提供自然资源谋求发展的同时,也要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灾难乃至毁灭性的打击。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文明就是在灾害与生存、挑战与应战的过程中创生、延续、繁荣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同灾害斗争的历史。灾害文化是人类对灾害的共同社会记忆。一种灾害文化一旦形成,便被纳入到人类社会文化环境的体系之中,灾害文化在其中的主要功能是影响人类社会对灾害的认知与承受灾害的能力、约束和协调人类社会的灾害应对行为,使人类社会能够在自然灾害面前处于相对安全状态。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记录内容2023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记录内容2023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记录内容2023防灾减灾主题班会记录内容最新2023开展主题班会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人生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么样开展防灾减灾主题班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防灾减灾主题班会记录内容,欢迎大家来阅读。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记录内容我班根据校大队部的安排,进行了防灾减灾主题班会,切实做好了“防灾减灾”的宣传,实践了_,全面增强了学生的防灾减灾观念,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避灾自救能力。

一、活动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能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二、活动内容:1、“防灾减灾日”意义。

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2、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三、活动过程:1、“防灾减灾日”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国务院确定每年的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20__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

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

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热带气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冰雹灾害: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赤潮。

其它灾害还有很多。

3、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1)地震的自救常识。

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安全教育防灾减灾教案精选7篇

安全教育防灾减灾教案精选7篇

安全教育防灾减灾教案精选7篇安全教育防灾减灾教案【篇1】为认真做好“5·12”全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周各项工作,提高我园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通过开展防灾减灾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

深入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园、进课堂,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二、活动主题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三、时间安排20__年5月__日至__日四、活动内容(一)成立“防灾减灾日”宣传周领导小组组长:__副组长:__成员:__、__、__、__(二)形式多样的活动1、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园师生进行防灾减灾专题国旗下讲话,对全园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学习“防灾减灾日”宣传周的活动方案,布置活动安排。

2、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重点对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大型玩具等建筑设施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风险隐患,落实责任,立即采取防范治理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3、各班老师和保育员与学生一起防灾减灾动画片《蟾童》,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并附上照片。

4、出一期有关防震减灾的主题板报。

5、利用电子屏进行防震减灾教育周宣传。

6、利用校讯通进行防震减灾教育周宣传。

7、举行防震疏散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警惕性,增强全园师生面对灾难的应对能力。

安全教育防灾减灾教案【篇2】主题名称:5.12防灾减灾日组织单位:昆山市新镇中心幼儿园活动主题:科学减灾,依法应对活动时间:__月__日活动目标:以“科学减灾,依法应对”为主题,依托苏州市安全教育平台,通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普及师幼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和法律意识,提升全本师幼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具体措施:班级:1.开展1个集体防灾教学活动(可结合安全平台内容进行)2.按照安全教育平台提供的课程资源,完成相关规定课程教学任务。

3.班级网页上发布关于防火防震防洪的`知识内容。

地理信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价值

地理信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价值

地理信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价值关键信息项:1、地理信息的类型与来源地形数据气象数据地质数据水文数据遥感影像数据2、防灾减灾的主要类型地震灾害洪水灾害台风灾害滑坡泥石流灾害火灾3、地理信息在不同防灾减灾阶段的应用灾前预防灾中应急响应灾后恢复重建4、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大数据分析云计算5、数据共享与协作机制政府部门之间科研机构与政府企业与政府6、应用效果评估指标减少的人员伤亡降低的经济损失缩短的应急响应时间提高的救援效率1、引言地理信息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地理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灾害预防、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本协议旨在详细阐述地理信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价值、技术手段、协作机制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11 地理信息的重要性地理信息是对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关系的描述。

在防灾减灾领域,准确、及时的地理信息能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相关部门和人员更好地了解灾害的发生规律、影响范围和潜在风险。

12 防灾减灾的目标防灾减灾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

2、地理信息的类型与来源21 地形数据地形数据包括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信息,对于评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11 可以通过地形图测绘、卫星遥感测量和激光雷达扫描等技术获取。

212 地形数据能够帮助确定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规划避难场所和疏散路线。

22 气象数据气象数据如降雨量、风速、气温等,对于预测洪水、台风等气象灾害至关重要。

221 气象数据主要来源于气象观测站、气象卫星和数值天气预报模型。

222 利用气象数据可以提前发布灾害预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3 地质数据地质数据涵盖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岩土类型等内容,有助于分析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发展趋势。

从古至今对防灾减灾文化的理解和定位

从古至今对防灾减灾文化的理解和定位

鬻女 、亲人 无 以安葬 的凄凉景象 。为 此 ,官府要采 取诸如赐 葬、发放抚恤 金 、居养 、赎子等等抚恤 政策 。清乾

隆 间对 各 省 分 别 制订 详 细 的 抚恤 标
准 ,凡是贫 而不能 自存 的灾 民,地方
政 府大 多设 临时收容所居 养 ,并把平 时常设 的慈善救济机构如 居养院 、普
发挥 了重要作 用 。此外 ,历代封建 政 府 蠲免 、缓 征钱粮 的依据 。若给予赈 府还提 倡植树 造林 ,禁止 乱伐森林 ,
并推广 发展玉米 、番薯等抗 旱涝 的粮 济 ,还要增 加审户程序 ,划分极贫 、
次贫各 个等 级。


食作物 ,刊 印涉及抗旱 、保墒 、防御
低温 、病虫害 、盐碱化等 灾害及治 蝗
赈 济 是 各 级 政 府 为 帮助 灾 民渡 过 眼前难关 而无偿发放 救济粮款 的救
灾 措施 。它 主要实施 于灾 情紧急严重
内容 的农书 。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灾情 发 生后 ,
之 时 。具体 形式有发放救 济粮款 的谷 赈 、银赈 ;官府利用赈济 钱粮兴办治
灾 民最 需要救 助 。朝廷 的救灾政策措
施 ,主 要包括赈 济、减免 赋税 、调 粟 河 、修筑塘 堰、海塘等工 程的工赈 ; 平粜 、转移灾 民、抚恤 安置、劝奖 社 政 府 给 灾 民施 粥 、发 放 衣 物 等 的 粥
会助赈 等 。每 当灾情发生 后,地方政
≯ 、
赈 、布 帛赈 等。 自然 灾害严重时 ,往 往 造成大量伤 亡 ,以致 出现贫 民卖儿
总 第 10 2 1— 8 期 025 《l l固减灾 > l 2 1
济 院等动 员起 来收容灾 民。为 了帮助

防灾减灾文化价值

防灾减灾文化价值

防灾减灾文化价值防灾减灾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降低灾害风险而培育的一种文化。

防灾减灾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为防灾减灾的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促进灾害管理和响应能力的提升,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防灾减灾文化的历史防灾减灾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例如,中国古代社会已经形成了传统的防御体系和减灾措施,如修建长城、修筑堤坝、建造祭祀灵山等。

而古印度和古波斯则通过修建灌溉工程、建造防洪堤等方式来减少内涝和洪水的危害。

此外,古罗马和希腊等西方文明,也用水利工程、桥梁设施等手段来减轻地震和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二、防灾减灾文化的特点一、全面性防灾减灾文化需要涵盖各类灾害,包括地震、火灾、洪水、台风、暴雨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区域、不同人口密度、不同经济条件下的防灾减灾措施。

只有全面性才能客观分析、科学预测、有效预警、果断应对。

二、灵活性防灾减灾文化需要根据不同的国情、地域、文化和经济条件做出合理的调整,更好地满足当地的需求。

但是,它也需要制定相应的险情应付措施,及时更新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三、社会性防灾减灾文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企业、民间团体和个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建立一个灾害预防和应对的社会体系,每个人都能充分认识灾害的危害性和应对方案,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积极有序的抗灾活动。

四、持续性防灾减灾文化并不是一时的热闹。

它需要持续不断地普及和深入,及时整合不同领域的信息,不断提升预防和救援能力,从而实现有效的灾后恢复和重建。

三、防灾减灾文化的价值一、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防灾减灾文化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制度保障,灾害预警、应对和恢复速度得到明显提高,可以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的安全和财产安全。

如果缺乏防灾减灾文化的支持,灾害频发和灾后恢复需要的资金、物资和时间都将会更多浪费。

二、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防灾减灾文化将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健康驱动。

在自然灾害中,地方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弘扬抗震精神 彰显防灾特色

弘扬抗震精神 彰显防灾特色

弘扬抗震精神彰显防灾特色作者:李忠华毕丽娜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3年第04期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防灾科技学院作为特殊行业——地震及其他防灾减灾教育领域的唯一高校,以独特的专业特征在中国高教领域独树一帜。

尤其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让世人对地震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防灾科技学院也通过此次抗震救灾工作的参与,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关注。

多年的发展表明,要建设防灾减灾类高水平大学,培养高质量的主打地震系统的人才,就需要有一流的、富有防灾特色的校园文化提供精神支持,而建设彰显防灾特色、弘扬抗震精神的校园文化则是防灾科技学院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特色为先抗震精神与防灾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高校不但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

高校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因此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为此,学校领导班子指出,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活载体,它的目标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人本精神是防灾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汶川地震让所有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抗震救灾就是对人性关怀的最简单的表现。

在以防灾减灾为培养专业的防灾科技学院,能够展现和践行校园文化的最简单形式,就是要在师生员工中牢固树立一种价值观:人的生命是无上的,对人性的关怀、对生命的珍重是一切价值的起源。

因此,生命教育和生存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抗震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出发点。

防灾科技学院应该比其他任何高校更加重视校园文化中生命和生存教育的倡导和形成。

引导师生员工肯定并尊重自己的生命价值,也要让他们认识到任何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行为都是对人的价值的践踏,更要让他们建立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这种大爱精神的倡导,无疑又超越了尊重生命、尊重人的价值的人本精神,更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展现人性本善的人性教育。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②娱乐明星知名度高、粉丝众多,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关注,很容易成为镜头的焦点、版面的热点,适度报道无可厚非。但是,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视听率,过度追捧娱乐明星、网络红人,极力炒作个人隐私、情感绯闻,大肆宣扬纸醉金迷、花天酒地,使“星”闻弥漫着庸俗、低俗气息。娱乐化、物质化的信息大行其道,享乐主义、奢靡主义倾向泛滥,大大影响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
同时,在“防灾减灾日”当天,省内各市(州)、县也组织相关单位在本地区广场、中心街道,通过举办专题展览、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消防灭火演练、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同步进行集中宣传。
(《西海都市报》2018年5月13日,有改动)
A.我省在西宁市新宁广场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
B.我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11.请从下面这则新闻中提取主要信息,(字数不超过15个)(3分)
据新华社专电这里既无风也无雨,除了不时飞落的大大小小的陨石,已经寂静了40
多亿年,2018年,月球永远背向地球的那一面将首次迎来人类的着陆探测器——嫦娥四号,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在近日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的新成就展上透露,中国计划于2018年5月底或6月初将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发射至地月拉格朗日点的轨道上,并在约半年后发射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对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展着陆巡视探测。
④古人云,“日新之谓盛德”。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我们要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敢为人先的锐气、锐意开拓的勇气,涵养创新的精气神,让当代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各方面都能实现爬坡过坎,再上台阶。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细读全文,选出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2分)()
A.“人机大战”中围棋高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让国人产生了中国围棋技艺不如韩国的紧追感和危机感。

李永祥灾害文化与文化防灾的互动逻辑

李永祥灾害文化与文化防灾的互动逻辑

李永祥灾害文化与文化防灾的互动逻辑李永祥,彝族,人类学博士,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二级研究员,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主要从事生态和环境人类学研究,在灾害人类学领域有较大贡献。

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云岭文化名家、省委联系专家、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岭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宣部“文化名家”和“四个一批”人才等称号获得者,政协云南省第十一、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一、问题的提出灾害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灾害成为人类日常性生活的组成部分,在人类文化特别是神话和习俗中留下烙印。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灾害的解释是文化的,灾害的防范方式也是通过文化得以实现。

因此,灾害文化与文化防灾在人类防灾减灾思想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灾害文化和文化防灾呢?它们的内涵、外延和关系是什么?文化防灾在古今日常性生活中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呢?它与科学技术防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研究灾害文化与文化防灾不仅对灾害人类学的理论构建十分有益,对防灾减灾工作和灾害的文化应对也有现实意义。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笔者认为,灾害文化和文化防灾思想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和古老。

灾害文化和文化防灾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已成为防灾减灾思想的组成部分,即便在当下的减灾实践中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灾害文化与文化防灾的定义及理论灾害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经典的人类学定义中,文化“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文化也被认为是“意义之网”,即文化将所关联的事物如同网状一样连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文化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防灾减灾的文化价值(2020年)
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防灾减灾的文化价值(2020年)
人们在谈到防灾减灾时,大多谈的是其经济价值或是政治价值,却很少谈到防灾减灾的文化价值。

有的人说:“文化不就是那么回事嘛,能有多少价值?”这实在是一种认识上的偏见与误解。

我们固然应该对防灾减灾的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予以高度重视,但是同时,防灾减灾的文化价值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何谓防灾减灾的文化价值?防灾减灾事业作为一种文化的产物,它的客观文化价值体现在人们或社会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作出贡献的大小、。

贡献大,则文化价值高;反之,则文化价值低。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人们在目常生活中用到了多少防灾知识和设备,这些知识和设备起到了多大作用。

这些“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价值。

以消防文化为例:消防的文化价值,有着它的特殊意义。

消防文化作为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一种反映,既抽象又具体,既
有形又无形。

消防文化往往表现为人的精神和意识、观念和理论、知识和素质、情操和品格,是社会精神风貌与精神内蕴、美学情趣与美学追求、价值尺度与价值取向的高宴凝聚。

消防文化是中华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防的文化价值绝非仅仅是保护几座名胜古迹不受火灾侵害,或是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它的文化价值更在于引导人们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先进的文化思想塑造人的灵魂。

试想,那些消防队员、那些赴汤蹈火者们,如果没有高尚的人生观、生死观,怎能面对熊熊烈火,舍己救人,义无反颐?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防灾减灾的文化价值之所在。

我国安全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为了牛存、繁衍和发展,人类祖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对付灾害的经验,找到了保护自身生存、维持自身发展的方式。

人类对安全或灾害的认识经历了无知、盲目、被动的阶段,才发展到局部有知识、有意识、有系统的阶段。

需要指出,现在倡导的大安全观的安全文化绝不单单是“文化安全”,而是一种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安全信息化、安全产业化、
安全科教化的现代化文化形态。

这不是过去安全管理的简单翻版,也绝不是故意要将安全文化这一实践性专题搞得神秘化,更非另起炉灶,而是控制事故的新探索,是实践的新需求。

提升安全文化价值,不仅仅是喊一个口号,发表一个宣言,讲几句理论而已,问题的关键是要有~批人脚踏实地地去实践、去创造,如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案例研究,对全民进行安全文化素质教育等。

安全文化建设的案例研究,是对一个文化过程的刻画和描述,有其自身的规范和方法,但案例研究重点要突出对企业、对社会、对工种有指导意义,且源于实践的规律性的内容。

安全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科普内容,而且有难度又有特殊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所涉及的范围不是常规科学技术,它专门关注人们的生存空间,以及生产生活中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危险和危害。

安全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让人们多一分警觉,懂一些安全自护的知识和规律,掌握必要的避难和应急方法,从而获得在突发事件到来时临危应变的能力,争取最大的生存机会,减
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