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思想随笔》

合集下载

叔本华美学随笔电子版

叔本华美学随笔电子版

叔本华美学随笔电子版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也是文学作家。

他的著名著作包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和《人生的智慧》,以及他的美学随笔。

在美学方面,叔本华的思想被认为是浪漫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前身。

他认为,美是对生命力和意志的直接体验,是一种与人类感性和情感有关的特殊经验。

以下是一些有关叔本华美学随笔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叔本华认为,美是一种直观的经验,而非概念或理性的把握。

因此,美不应该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属性,而是一个主观的体验,是我们对外界的情感和感性反应。

叔本华认为,人们对美的吸引力是基于他们的生命力和意志的体验。

他认为,这种体验是一种无法通过语言或理性描述的胜利感,是对存在的深刻认识。

二、叔本华的艺术论叔本华的艺术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作为美学经验的艺术和作为艺术形式的艺术。

他认为,作为美学经验的艺术是一种直接的、非概念性的经验,我们对艺术的欣赏是基于我们的感性和情感的反应。

而作为艺术形式的艺术则关注艺术的形式和技巧,这与作为美学经验的艺术有所不同。

三、叔本华的审美教育叔本华认为,审美教育应该关注人类最深层次的本性和意志,目的是培养人们对美的直接感性反应。

他认为,教育应该促进人们的感性和情感的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感受美。

四、叔本华的形而上学叔本华认为,物质世界只是意志和表象的显现。

他认为,物质世界并不是真正的现实,而是表象或现象,存在于我们的感官之中。

而真正的现实则是生命力和意志的存在。

这种观点对于叔本华的美学思想也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叔本华的美学随笔表达了他关于美的思考和看法,认为美是直接的、非理性的体验,是人类深刻、直观的认识和表达。

叔本华的美学随笔深刻地影响了浪漫主义和存在主义思想,并在当今哲学界和文艺界仍然有广泛的影响。

叔本华的观点

叔本华的观点

叔本华的观点一、关于人生的本质叔本华认为人生本质上是痛苦的。

他觉得我们就像在一个充满迷雾的森林里行走,时不时会碰到各种荆棘和坎坷。

比如说,我们想要追求幸福和快乐,但是往往求而不得,这就会带来痛苦。

就像你拼命地想要考个好成绩,但是努力了很久却还是没有达到目标,那种失落感就是一种痛苦。

而且,即使我们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快乐也只是短暂的,很快就会被新的欲望和烦恼所取代。

就像你买了一件心仪已久的衣服,刚开始可能会很开心,但是过不了多久,你又会想要其他的东西了。

叔本华把人生比作一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

你对他这种人生本质的看法有什么想法呢?二、意志的力量叔本华强调意志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他认为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很大程度上是被意志所驱动的。

意志就像一个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小怪兽,它不断地推动我们去做各种事情。

比如,你对音乐有强烈的热爱,这种热爱其实就是你的意志在起作用,它让你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练习音乐。

而且,叔本华还认为意志是超越理性的,有时候我们会做出一些看似不合理的决定,但其实是我们的意志在背后操控。

比如说,你明知道吃太多甜食对身体不好,但是就是忍不住想吃,这可能就是你内心的某种意志在驱使你。

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是受到意志影响的呢?三、对欲望的看法叔本华觉得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想要更多的钱、更好的房子、更漂亮的衣服等等。

当我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

就像一个小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但是家长不给买,他就会哭闹,这就是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表现。

而且,即使我们满足了一个欲望,很快又会有新的欲望产生,所以我们永远都在追求的路上,痛苦也就一直伴随着我们。

叔本华主张我们要学会控制欲望,不要让它无限膨胀。

比如,你可以试着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感到满足,而不是总是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

你能做到控制自己的欲望吗?四、孤独与思考叔本华认为孤独是一个人进行深刻思考的好时机。

叔本华的哲学理念

叔本华的哲学理念

叔本华的哲学理念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他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理念被誉为浪漫主义哲学的先驱。

他的哲学思想受到了康德哲学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自己的个人理念和生活经验。

在叔本华的哲学理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非凡的思想深度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力。

1. 悲观主义叔本华自称为一个悲观主义者,他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无意义的。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存在,因为我们必须面对无尽的苦难、疾病和死亡。

他认为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是短暂的、虚幻的,他呼吁人们应该接受这种命运,并且在自己的内心中寻找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安慰。

2. 意志哲学叔本华提出了意志哲学的概念,他认为意志是人性的核心。

意志是指那种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力量,驱使我们追求自由、真理、美好等道德价值。

他认为人类的智慧和才华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我们超越任何困境。

3. 艺术哲学叔本华非常崇尚艺术,他认为艺术是唯一能让人们逃脱现实的途径。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可以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

他认为艺术家本身就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存在,他们的创作不仅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还能够让人们从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道理。

4. 爱与同情叔本华认为人类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爱和同情心,他认为这是一种真正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爱是一种跨越物质界限的力量,可以连接起所有的生命。

他认为人们应该对身边的所有生物怀有同情心,这种同情心可以让我们超越自我的界限,与他人互相理解和关爱。

5. 自然哲学叔本华也是一位自然哲学家,他认为自然是一种完美的存在,而人类的存在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存在。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有机的,每个生命都具有自己的意志和本质。

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学习从自然中获取智慧和启示,同时要学会顺应自然的规律而生活。

总之,叔本华的哲学理念充满了深刻的哲学洞察力和反思,他的思想能够引导我们超越现实界限,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他呼吁人们应该超越世俗的追求,关注内心的力量和深层次的道德价值。

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思想随笔译者序:据叔本华认为,意欲是构成这个世界一切事物内在的、真正的核心是“自在之物”,属于形而上;我们所看见的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基本生命力、自然力,亦即意欲的载体;丰富多彩的现象世界是意欲在各个级别客体化的结果。

我们人类则是意欲最高级别的现象。

智力则是派生的,是为盲目的意欲配备的、帮助其生存和发展的工具,在本质上与动物的爪牙、翼没有区别。

意欲是这一世界的主人,是君王;而智力永远只是为这个君王服务的仆人,是为意欲的奋斗找到目标和通往这一目标的途径的向导、顾问。

既然我们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神经、细胞为着我们机体的生存而相互密切合作,其精妙,默契之处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那么把我们只是构成其中一部分的世事人生看作是一个更大的整体;在这一更大的整体之中,我们在不明最终目的的情况下通力合作,达成一个超乎我们智力所能理解的目的——在这两种相似的情形里,难道后一种情形比前一种情形更加让人难以置信吗?我们既然可以把前一种情形视为理所当然,那么,后一种情形就是根本不可能的吗?之所以这一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困难,仍然是我们习惯于过分强调人的谁知作用的缘故;不知天高地厚达到了可笑的地步。

不仅《意欲》一文的确像叔本华所说的包含比许多系统的心理还要多的心理学知识,就是篇幅最小的《论教育》,他对教育的目的、方法短短几十字的阐述难道是某些洋洋洒洒、不得要领的大部头教育学着作可以相比的吗?真正的思想天才与只是博闻强记的学者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教师不是培养和发展孩子观察、思考、判断的能力,而是致力于把别人的现成的思想、观点填塞进小孩的脑袋。

在以后的日子里纠正这种由于运用概念不得法所导致的对事物的错误判断,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亲身历练才行。

这种纠正很少能够完全成功。

因此,很少有学究具备健康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而这些东西通常连一个文盲都会有的。

伟大就是表明这些人违反人的本性,并没有追逐自己个人的利益;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来了所有人而活着。

叔本华--美学 随笔摘抄

叔本华--美学 随笔摘抄

《叔本华美学随笔》韦启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哪怕是藏书最丰的图书馆,如果书籍放置混乱的话,其实际用处也不及一个收藏不多、但却整理得有条有理的小图书室。

同样,大量的知识如果未经自己思想的细心加工处理,其价值也远远逊于数量更少、但却经过头脑多方反复斟酌的知识。

这是因为只有通过把每一真实的知识相互比较,把我们所知的从各个方面和角度融会贯通以后,我们才算是完全掌握这些知识,它们也才真正地为自己所用。

——《论思考》P1那些热切和匆忙搬出权威说法以定夺有争议问题的人,在请来别人的思想、见解作为救兵时,的确是洋洋得意,因为他们无法求助于自己的理解和观察——这些是他们所缺乏的。

这一种人的数目极为庞大。

正如塞尼加所说的,“每个人宁愿相信更甚于判断”。

所以,一旦出现了有争议的问题,权威的说话就成了他们共同用以击溃对方的武器。

——《论思考》P11阅读好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不要读坏书,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

——《论阅读》P19历史不光在其论述、编排中有违真实,其实,论述的本质就已经是带欺骗性的,因为历史总是把所讲述的纯粹个人、个别的事情当作是某种别样的东西给予我们。

——《论历史》P35没有什么比相信这一看法更加错误的了:最迟说出的话语总是更加准确,最新写出的文字肯定更胜之前的文字一筹,每种新的变化都是一个进步。

真正思考的思想者、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和严肃认真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情的人始终只占少数。

——《论写作与文体》P64如果真理是以事实说话,那我们用不着急急忙忙以言词帮腔,因为时间自会雄辩滔滔地为真理主持公道。

——《论判断、批评和名声》P159虽然在每一时代,人们对在此之前的优秀之作表现出尊重,但对在同一时代的好作品却不会赏识;本应留给这些好作品的注意力现在都投向了拙劣之作。

——《论判断、批评和名声》P133由此造成了人们普遍尊崇“专业”人士、开疑和不信任所谓的业余研究者。

但其实,对于业余爱好者、研究者来说,他们所乐于研究的事情就是目的,而对于专业人士,这一工作只是手段而已。

叔本华论哲学和智力(二)

叔本华论哲学和智力(二)

叔本华论哲学和智力(二)叔本华论哲学和智力(二)2017-06-06哲学园哲学园微信号 e_2718281828459功能介绍哲学是爱智慧,爱智慧乃是对心灵的驯化。

这里是理念的在场、诗意的栖居地。

关注哲学园,认识你自己。

置顶哲学园好文不错过点击以下蓝色标题阅读叔本华干货一批叔本华论思考叔本华:中文字会传遍整个世界?叔本华论判断、批评和名声叔本华论哲学和智力(一)论哲学和智力(二)叔本华著韦启昌译选自《叔本华思想随笔》6我们自己认真静思默想事情与跟别人交.谈.这些事情——这两者间的关系就犹如一个活的机体与一台机器的比较。

这是因为只有在第一种的情况下,所有零散的东西才仿佛自成一体,或者发出同一音调,这里面因此有完整的清晰度和真正的连贯和统一;但在第二种情形里,不同出处并且各自差异悬殊的部件被凑合在一起,以强行产生某种统一协调的运动,但故障往往出其不意就使这一运动停止下来。

所以,我们只能完全透彻明白我们自己,对其他的事物我们都只能是一知半解,因为我们顶多只能把概念集合起来,而不是把这些概念的基础——直观了解——统一起来。

因此,通过对话这一共同思考的方式是永远不可以发掘出深刻的哲学真理。

不过,这种谈话却有助于我们先期演习一番,找到和厘清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对随后找到的问题答案进行检验、核实和评判。

柏拉图就是在这一意义上撰写出了他的对话录。

由于上述的原因,柏拉图学派分流出第二和第三个学院派别,后来者所持有的怀疑态度也[286]越发有增无减。

对话文字作为传达哲学观点的一种形式只有在讨论的话题可以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完全不同、甚至彼此相反的意见时,才是恰当适宜的。

对于这些不同讨论意见的判断应交由读者自己完成;或者,这些不同的观点综合起来能够帮助读者对所讨论的话题获得补充和完整的理解。

在着眼于让读者得出自己判断的对话形式里,应有对反对意见的反驳;不同的观点必须表达得透彻、清晰,达到了真正的戏剧化——两种声音确实是在进行着对话。

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又名英国哲学家查尔斯大卫•叔本华,出生于1711年2月22日,是18世纪英国哲学家。

他是当时最重要的伦理哲学家之一,也是一位活跃的散文家和诗人。

作为一名"自然神论者",叔本华用伦理学的方法证明宇宙的本质是神的智慧,以及行为规范的神圣来源。

不仅在哲学领域,叔本华更是因为他在新英格兰的生活乐趣而闻名。

作为一个热爱露营的人,叔本华发明了"整夜活动游戏"以及"叔本华游戏",把他的社交生活智慧注入其中,成为他至今仍然受欢迎的生活游戏。

在这一游戏中,参与者需要用编织物或布作为地毯,身边有一把烛火,围绕着它们读诗人“莎士比亚、弥尔顿、谢拉”当然也可以是叔本华自己最喜欢的诗章,同时分享彼此间的情谊,或者用几个小时时间谈人生哲学。

叔本华对生活的独特思考,让他能够看到生活乐趣中的智慧原点,用以唤醒人们的思想,看到自然和神之间的联系,永远激励人们勇于思索。

他也提出节制,任何行为都有必要受到情报的限制,只有通过理性的节制,才能保证人们更好地享受生活乐趣。

叔本华在1777年去世,但他对自然及生活乐趣的发现和认识仍被世人珍视和尊敬,他几乎就是一位深刻思想家和伟大的行为哲学家,叔本华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的一代又一代,他的生活乐趣也在赋予我们快乐和美好的生活。

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思想随笔Part1关于作者生平经历: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由性情孤僻,在人生观上,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观点,主张禁欲忘我。

主要成就: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录与补遗》Part2:关于本书作者通过在书中讨论众多话题来将其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主线清晰示人,把真理裹以最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因为深刻,所以朴素,因为朴素,所以深刻。

尼采形容阅读叔本华的著作犹如抵达了“一处森林高地——在这里我们深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整个人感觉耳目一新,重又充满了生机。

”而托尔斯泰则称其为“不折不扣的天才”。

该书属于作者老年后著作的通俗读物,并引起了欧洲哲学界的广泛关注,尼采和之后的罗素都受到他很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针对本书的几个章节进行深入研究。

论天才部分叔本华在“论天才”一章节中提到,“天才”(Genie)一词的真正所指就是在艺术,诗歌,甚至哲学作品中都有突出的能力和认识的人。

我们只能在直观中而非抽象中认识这些柏拉图式的理念,所以天才与凡人的真正本质区别就在于直观认识的完美和力度。

天才往往可以通过直观的形式将自己抽象的想象以文学诗歌的形式表达和展示给人们。

从个别看到普遍——这正是天才的根本特征。

而天才与人才的区别则在于,后者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更灵活,更准确的推论知识和完成任务,人才往往是思维敏捷,执行力强的人。

但是却不是直观看事物,思考世界的人。

天才能够对相同的世界看得比别人更加深刻,思考的更加客观和直观,世界对于天才的反应也显得更加清晰和纯净。

有些人将天才的形成归结于智力的高低,但是智力对于作者而言,又是另外的哲学境界和哲学概念。

“智力只是发现动因的工具,这本来就是智力的天然使命。

”所以智力智力是与意欲之间直接的,间接的,相联系的事物。

名家经典随笔

名家经典随笔

名家经典随笔
以下是一些名家经典随笔的推荐:
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这本书是他随身携带了50年的笔记本,平时但凡有点什么灵感迸发、有趣见闻,他都随手写到上面。

叔本华的《叔本华思想随笔》。

这本书作为他一生的思考结晶,几乎所有人生中宏大的命题。

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这是一部村上春树的随笔集,记录了他与跑步之间的故事,展现了他对于长跑的热爱和坚持。

佩索阿的《惶然录》。

这是一本葡萄牙诗人佩索阿的人生随笔,记录了他对人生、孤独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陶勇的《目光》。

这是一本陶勇医生的首部文学随笔,记录了他对于人生、医学和文学的思考和感悟。

以上名家经典随笔各具特色,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主题,值得一读。

叔本华:论死亡

叔本华:论死亡

叔本华:论死亡“无处不哲学”编辑文/ 叔本华来源/转自“爱智慧”,原文摘选自《叔本华美学随笔》●你无法理解在你的身体毁灭以后,你自身存在是否还有可能,但难道那种身死以后的存在,会比你现在的存在以及你如何达到这一存在更加难以理解吗?你为什么怀疑那敞开的、让你通往现实的秘密通道,会在将来不是同样敞开着呢?兼听。

哪怕与你的认知发生冲突思考。

不止步于自己的思维舒适区▼叔本华:论死亡想到我们之前还不曾存在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不寒而栗。

死亡以后的非存在与出生前的非存在不会有什么差别。

这两者之间只是一场大梦。

为我们将来不再存在而悲哀,就跟为以前我们不曾存在而悲哀同样地荒谬,因为我们不在的时间与我们在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前者到底是将来还是过去都是一样。

认知并非原初就在生存意欲之中,而只是在存在意欲客体化为单个动物以后才出现的。

这样当意欲通过认知的帮助看到了死亡就是现象的终结,意欲把自己与这一现象视为一体,就全力抗拒。

死亡本身对于主题来说只是在于意识消失的瞬间。

至于意识消失是怎么一回事,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睡眠中略知一二,意识消失的过程并不是逐渐的,视觉功能首先消失,然后就直接进入深度意识的无意识状态。

正如睡眠是死亡的兄弟,昏睡是死亡的孪生兄弟。

横死或暴死不会是痛苦的,因为甚至身体遭受重创一般来说也只是在稍后一点的时间才感觉得到,并经常只是在看到外部迹象以后才被发觉。

如果这重创瞬间就已致命,那意识在发现受到重创之前就消失了;如果延迟一段时间才最终夺命,那就和其他疾病没有两样了。

死亡看上去甚至是一件好事,是我们渴望已久的东西,是久违了的朋友。

我们的真实存在本质是通过无处不在和永恒存在的自然力体现出来,生物体并不因为死亡而遭受绝对的毁灭,而是继续存在于大自然、与它一并存在。

在没有生命之前就存在生命,在没有生命之后,生命会与自然继续诞生。

大自然是从来不撒谎的,她只是漫不经心对表达不多加解释而已。

动物、植物朝生暮死,生与死快速地变换,处于更低级的无机物则有着更长的维持时间。

叔本华美学随笔

叔本华美学随笔

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是一位德国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对于19世纪后期的美学和文学理论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叔本华在其美学随笔中,深刻地探究了美学的本质和意义,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美学见解。

首先,叔本华认为美是一种感官体验,它是无法用概念或语言来描述的。

美不是一种含义,而是一种感受。

他说,“美不是关于思想的,它是关于感受的”,因此,唯有自身去感知才能真正理解美。

其次,叔本华提出了“观察者和所观察的物体之间的关系”这一重要概念,他认为我们感受到美的时候,其实是对于外部世界与我们内在精神之间的一种契合,是我们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共鸣。

这就意味着,美是一种超越主客二分的体验,是主客相互交融的表现。

叔本华还强调了美的短暂性和一次性。

美是一种短暂的、无法逆转的感觉、体验。

他认为,美的短暂性和一次性是它的一大特点,因为美的消失也意味着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性。

叔本华感性地理解美为“花开一时,雨过天晴”,只有在短暂的那一刻才能完美地体验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一旦错过,就再也无法再次体验到它。

除此之外,叔本华的美学思想还包括对于艺术的看法。

他认为,美学的最高形式就是艺术。

艺术家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来创造出一种真正的美感,让人们感受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他甚至主张艺术应该以一种时空的方式展示,让观众置身于艺术作品的场景中,真正地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神韵。

总的来说,叔本华的美学随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感性层面去理解和探究美和艺术的思考框架。

他提出的美的短暂性和一次性的观点,让人们更珍惜眼前的美好,并意识到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逆转性。

他关于艺术的观点,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我们依然可以从叔本华的美学思想中汲取灵感,去探寻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美感,并将之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中。

《叔本华思想随笔》读书笔记400字

《叔本华思想随笔》读书笔记400字

总体素质根源埋藏太深!虽然我们的性格是连贯和始终如一的但由于人的总体素质根源埋藏太深我们并没有能力仅靠一些零星素材就可以断定哪些素质能够在某一情况下共存,哪些却不可以。

我们的全部社会生活就是一出持续上演的喜剧。

内涵丰富的人会觉得这些乏味无趣但平庸之辈却乐此不疲。

报复是甜蜜的。

看穿一个人看透一个人太难慢慢琢磨吧复仇是以地狱之火烧熟的味美无比的一小口食物。

每一个愿望在实现了以后才让我们发现这愿望或多或少只是一种假象,复仇以后的感觉也是同样如此。

如果精神非常活跃,那它是无法跟耐性相妥协的。

耐性是麻木不仁的人精神呆滞贫乏的人和女人与生俱来的优点。

不过耐性如此有用和必要也就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悲惨特性。

金钱是人的抽象中的幸福那些再也没有能力享受具体幸福的人就只有一门心思扑在金钱上面了。

人应该练就一身本领控制情绪思考的方向什么时候该思考什么什么时候该放下。

别被坏情绪坏事情左右及时融入又可以随时抽身。

要不然很容易会被周边的事物所累。

好好坏坏起起伏伏,我们也一起跟着律动随之就会有焦虑不安!。

叔本华美学随笔

叔本华美学随笔

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

虽然叔本华作为哲学家出名,但他也是一位重要的美学家。

他的美学思想和理论可通过他的“美学随笔”来了解。

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强调人的感性体验。

他认为,美是我们感性体验的结果,是一种现象,不是在物体本身的品质或形式中,而是在我们的感官和情感中。

美不是一种普遍性的东西,即它不是存在于物体本身的,而是存在于人与物体的互动之中的。

人们可以通过美来释放他们的情感和感受。

叔本华将美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客观美和主观美。

客观美是指那种被广泛的人群一致认为是美、无须条件就能判断的美。

主观美是指那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感受力,而这种美是每个人亲身经历的,因此每个人对它的感受力也不同。

普遍认同的客观美比较容易定义,因为人们在审美上有着共同的认知和共识,而主观美却因人而异。

叔本华认为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它更能充分体现人们的感性体验以及个人的情感和想象力。

叔本华认为,美感是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或自然风景等来实现的。

在他看来,艺术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验和创造美感。

艺术创造美感的过程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叔本华提出了一种“解释感觉”的方法。

他认为,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不仅要依靠语言或概念,而要通过作品来感受其中的一种“精神氛围”。

这种氛围不是作品的物质要素,而是作品的灵魂,是作品背后的“动机”。

叔本华还提出了“艺术家的境界”这一概念。

他认为,艺术家的境界是一个人的内心状态,是与艺术自身无关的品质。

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创造力并不一定与他受过艺术教育的多少有关,而在于这种内心状态的丰满和深厚。

艺术家的境界越高,他们对美的理解也就越深入,创造也越来越successful。

虽然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并非完美,但是它深刻地表达了人们与美的关系。

这些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在欣赏美的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后意蕴。

叔本华思想总结

叔本华思想总结

叔本华思想总结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德国十九世纪著名哲学家,他的思想被誉为“伟大的悲观主义”,对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的存在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以下是对叔本华思想的总结,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叔本华的思想以“意志”作为基础。

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是源于一个无限的、盲目的力量,这个力量被他称为“意志”。

意志是不可满足的欲望和欲求的根源,它驱使着一切活物的行动和世界的变化。

叔本华认为,人类对于欲望的追逐只会带来短暂的快乐,最终都会导致苦难和痛苦。

其次,叔本华强调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只是现象的表象,无法真正了解事物的本真本质。

他引用了佛教的“八苦”来描述人类感知世界的困难,这八苦包括: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衰。

人类越接近真相,就越能意识到生活中的无常和痛苦。

另外,叔本华对于幸福和快乐的观点颇具特色。

他认为个体永远无法在欲望满足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因为欲望是无限的。

他建议人们通过意志的抑制和对欲望的消除来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他认为,艺术和美好的事物能够带来短暂的快乐和乐趣,但也只是片刻的感受,无法持久。

此外,叔本华对于人类的行为和社会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人性本恶,道德行为和正义只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无法真正改变人的本性。

他对于婚姻和性爱的看法十分悲观,认为这些只是为了繁殖和满足欲望的手段。

他对于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也持怀疑态度,认为人们为了权力和资源而彼此争斗。

最后,叔本华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哲学影响。

他对于写作和表达的关注,以及对意识流的探索以及精神分析都对后来的哲学、文学和心理学产生了影响。

叔本华的一些思想也与东方哲学如佛教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总之,叔本华的思想深刻而独特,透过他的眼睛,世界显得无常、苦难且悲观。

意志的盲目驱使和欲望的不可满足使人类陷入循环之中,只有通过意志的抑制和对世界的洞悉,人们才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幸福。

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思想随笔直观认识必须先于概念,不是颠倒过来,要纠正先入为主的概念必须花很长时间,因为直观知识在各个方面都与先入为主的概念相抵触。

正是这一原因使得人变得那样肤浅乏味。

从个别看到普遍,正常人却只在个别事物看到个别事情。

从这些人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的认识活动严格地服从和受制于他们的意欲活动。

因为一切活动都来自于意欲活动,而认知本身却是不带痛苦和愉快的。

因此没有能力认识事物的客观本质;因为意欲活动,智力片面化。

动物的认识是主观的,从来也不会客观,动物的意识是完全形而下的。

只有当智力脱离了意欲及所有目的、打算的控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活动起来,我们才具备了从事创作的能力。

——我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你们的时候常是方便的。

我们开始认识美得时候,意欲也就因此完全从意识中消失了。

当人脱离了自己的意欲及其目标,才能客观纯粹。

天才经常在非常悲惨的条件下生存——这是因为天才为了客观的目标而牺牲外在。

大多数人的脸上都是干巴严肃的,就像跟动物的表情一样没有变化,从来不会笑。

我们很少看到美与实际用处结合在一起。

高大挺拔的树木是不结果子的;水果树都是矮小和难看的;但矮小、野生、几乎没有香味的玫瑰却可以结出果子。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因为他把儿童期所有的、占据优势的感觉系统和认知活动,一某种非同寻常的方式持久不断地保持终生。

天才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小孩。

最聪明的猩猩是年幼。

神经系统的活动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异常发达的肌肉组织。

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能见人之所不能见。

就像受孕一样,它不但需要时间,还需要情绪。

黑白比彩色更能迎合优雅的趣味,而彩色只能更吸引有欠修养的人,彩色大多是感觉器官。

金钱是人的抽象中的幸福,那些再也没有能力享受具体幸福的人,就只有一门心思扑在物质我们不会以一张客观的陌生的眼睛注视镜子中的自己,但这样做却是客观了解自己的条件。

意欲的活动,当它变得那样强烈,以致在我们的意识里远远地压倒了认识力,使我们变得更像是一个意欲的生物,而不是一个认识着的人——在这时候,我们就是世俗。

叔本华人生哲学笔记

叔本华人生哲学笔记

叔本华人生哲学笔记在社会交往中保持某种孤独的习惯,亦即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傲。

另一方面,既不要拘泥于别人所说的话,也不要立刻和盘托出自己的思想。

并且,不要对他人期望过高——无论是道德上还是才智上,而应强调自己与别人意见的差异,这是实行一种值得赞许的宽容的最佳途径。

倘若你这么做了,你就不会与他人有过于密切的联系和交往,却又显得似乎生活在他们中间;你与他们的关系将会有一种纯粹客观的特征。

这种预防措施将使你与社会保持适当的距离,并且可使你因此而避免遭受其侵污和伤害。

就此而言,社会恰如一团熊熊烈火——聪明人因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而得以取暖;傻瓜则不是因靠的太近而被灼伤,就是抱怨火的灼烫而逃逸,以至于孤零零地忍受严寒的煎熬。

歌德:“欲骑须仔细备鞍,上马则勇往直前。

”黑暗使我们胆小如鼠,仿佛到处都是幽灵在游荡,这好比思想愚昧晦暗时产生的情景一样。

……夜晚,当我们思想松弛,判断力衰退时,我们的才智也会变得迟钝,容易产生混淆,无法把握事情的本质。

早晨是一天之始,万物都是那么清新而富有生机。

……在某种意义上,清晨时光就是生命的本质。

……每一个清晨都是一次初始,而后万物都要静止安息,睡眠如同一次暂时的死亡。

一旦美好的希望被残酷的现实生活所迫灭,我们必然陷入绝望之中。

如果把可能发生的不幸作为反省的主题,这样我们已为自己提供了防范的措施,并且,如果灾难并未出现,更是令人喜出望外。

对于每一个思想高尚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避免被个人事务和世俗烦恼所纠缠而不能自拔,从而排斥更有价值的事物。

人性的特征从本质上来说是骚动不宁的:我们会立刻对无所事事感到厌倦。

尤其是在青年时代,我们常常容易把不遗余力而为之奋斗的目标变成虚幻的幸福憧憬——这是一种虚假的精神;因为当我们意识到这是梦时,幻景便会消失。

进行思想的劳作或论点的评判则需要时间和闲暇。

健康是构成幸福的最主要因素。

体力可以通过大量运用而得到强化;但神经则不然,神经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衰竭。

适合推荐的书

适合推荐的书

适合推荐的书
盘点5本适合推荐的书:
1、《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此书奠定了哲学体系。

2、《人生的智慧》,是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以“优雅的文体”,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3、《叔本华思想随笔》,基本思想主线清晰可辨,把真理裹以最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

4、《意志和表象》,全面阐述了叔本华唯意志主义的哲学观,以及他对人类的看法的完整记录。

5、《幸福之路》,该书中讨论了各种常见的问题,如生存竞争,并阐述了自己认为可以避免的方式。

书是衡量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进入90年代,音像制品打破了人类文化载体的唯我独尊地位,但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对大多数人来说,书还是无法取代的,一书在手比之敲打电脑键盘求索于荧屏显示更有韵味。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读后感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读后感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读后感《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读后感《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是尼采三十岁时发表的一部充满激情的著作,以叔本华为范例,阐述了他对哲学家的品格、哲学的使命、哲学与人生及时代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的看法。

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读后感【1】我认为,一所好的学校,老师应成为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

近代世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经说过:“我们所期望的老师不仅仅是一个讲授者,仅仅满足于传达现成的答案,而是善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事物的导师。

”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曾说过:“如果学生不能筹划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他还是学不到什么。

”但纵观当下的教育模式,重考试分数轻知识运用等依然在主导着我们对人才的培养。

而真正的教育并不只等于考试。

因为教育不是训练人们成为驯服的工具,去为他人的利益服务,教育应该是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教育是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潜在能力,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以应对未来不可知的变化,增强个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民主社会中,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并最大限度地行使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

“高分+高能”才是评价学生的标准。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习的方法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顺从,而是学会管理自己,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决定了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分+高能”才是正确评价学生的科学标准。

好学生的标准应该是富于想象力,具有创造力和自学能力。

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善于观察和把握每个孩子的特点。

好学校的标准则是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各种生存能力。

我们应用教育智慧教智慧学生。

纵观国内外,关于教育本质的探讨日渐深入,这些探讨所迸发出的.教育思想,逐渐聚合成教育的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思想随笔》作者是德国叔本华,由韦启昌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虽然讨论的话题众多,但里面贯穿着的基本思想主线清晰可辨。

叔本华这位“语言艺术家”(弗兰茨?卡夫卡的赞语)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把真理裹以最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

因为深刻,所以朴素;因为朴素,更见深刻。

内容简介
本书虽然讨论的话题众多,但里面贯穿着的基本思想主线清晰可辨。

叔本华这位“语言艺术家”(弗兰茨?卡夫卡的赞语)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把真理裹以最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

因为深刻,所以朴素;因为朴素,更见深刻。

尼采形容阅读叔本华的著作犹如抵达了“一处森林高地——在这里,我们深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整个人感觉耳目一新,重又充满了生
机”(《不合时宜的思想》)。

这组代表性的论文只占叔本华全部哲学著作的一小部分,但这些论文涉及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性学、美学、教育学、玄学、宗教等多个方面,足以让我们领略到叔本华这位“不折不扣的天才”(托尔斯泰语)的思想魅力。

不仅《意欲》一文的确像叔本华所说的包含比许多系统的心理学还要多的心理学知识,就是篇幅最小的《论教育》,他对教育的目的、方法短短几千字的阐述,难道是某些洋洋洒洒、不得要领的大部头教育学著作可以相比的吗?真正的思想天才与只是博闻强记的学者之间的差别,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
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

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

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
伴。

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他反对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是新的“生命”哲学先驱。

他的所有作品中都弥漫着的一个核心理论:人类有三种基本生理能力,可以带给我们乐趣——一是吃喝睡等满足生存的能力,二是体育活动能力,三是情感能力,即观察、思考、感觉、阅读、默想、写作、发明、弹奏音乐、思考哲学等。

每一种能力都代表一个等级的意欲,依次递增,带给我们的乐趣也是真实度和持久力也是依次增强。

最高贵的快乐源于自身的最高级的需求(意欲),即能够真正学习、观察、研究、默想、实践、领略大自然美、艺术美和思想美;最强悍的人生是独立的享受于闲暇,即便没有任何娱乐。

他直透事物本质的深刻、冷峻和毫不妥协,与常人肤浅、颠倒、虚妄的世界观格格不入。

深刻的哲学必然渗透着常人所认为的悲观意味,因为“天地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它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常人只是一厢情愿、出于个人喜好而主观地粉饰、美化生活及其目的。

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严肃、深刻的哲学,尤其是叔本华的哲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到处弥漫着肤浅的乐观主义。

人们对人的完美、科学的进步深信不疑。

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加完全地打碎了那些空洞的美好愿望和令人陶醉的乐观主义。

除了盲目的思想被无情的事实明显击破的非常时期,人们的眼睛仍然是短视的,思想仍旧懈怠。

他们不愿也不能够深思。

所以,叔本华的哲学在平常时期注定就是曲高和寡,它只在少数思想深远的人们的脑中扎根和传播。

他特别专精于研究柏拉图和康德的著作,非常反对和不屑于黑格尔、费希特和谢林等人的理论。

他的一生不算风光,过着隐居的生活,直到1853年时,他的哲学思想才被世人所重视,不过却于1860年9月21日病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