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诗意意义的解释
2023年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整理
2023年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整理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行香子》表现了苏轼思想消极的方面,但也深刻地反映了他政治生活中的苦闷心情,因其建功立业的雄伟理想封建社会是难以实现的。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篇1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1]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解释:[1]:东汉初年的严子陵,关心刘秀打下天下之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
后人多言其“钓名”。
赏析:本词将水上行舟的“静美”,和时空变化的“动美”结合的非常完善。
语言清丽浅显,意境广渺深邃。
全诗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具有东坡一贯的“人生如梦”思想。
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篇2行香子·述怀宋代:苏轼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非常。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译文夜气清爽,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
值此良辰美景,把酒对月,须尽情享受。
名利都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劳神费劲。
人的一生只不过像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受一样短暂。
虽有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无所施展。
姑且借现实中的欢快,忘掉人生的种种苦恼。
何时能归隐田园,不为国事操劳,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
解释⑴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
“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
平韵双调小令。
《词谱》以晁补之词为正格,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
另有六十四字、六十八字、六十九字诸体。
⑴尘:尘滓,细小的尘灰渣滓。
⑴非常:古代盛酒器。
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
酒满一分则一帆举,非常为全满。
⑴虚苦:徒劳,无意义的劳苦。
四年级语文下册诗文诗意
四年级语文下册诗文诗意
四年级语文下册的诗文诗意是指在学习诗文的过程中,学生应
该能够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在四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学生
通常会接触到一些简单易懂的古代诗文,比如《静夜思》、《春晓》等。
这些诗文通过对自然、生活、情感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诗歌
的美妙和深刻。
诗意不仅仅是理解诗歌表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能
够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的向往。
通过
学习诗文,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
能够激发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四年级的课程中,老师通常会通
过朗诵、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进行诗歌创作等方式来引导学生领
会诗文的诗意,让他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
的深刻内涵。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和文学素养,为以后更深入的文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探讨和分析两句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意义。
第一句“眉黛夺将萱草色”,通过描写眉黛与萱草的颜色相互争艳,展现了自然界间生生不息的竞争与较量。
而第二句“红裙妒杀石榴花”,则表达了对美丽和优雅的妒忌与羡慕。
通过对这两句诗意深邃的比较和解读,我们将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启示。
通过深入探讨这两句诗句,我们希望能够对人们的生活和情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1.2 文章结构{"2.正文":{"2.1 眉黛夺将萱草色的意义":{"2.1.1 萱草色的象征意义","2.1.2 眉黛夺将的意象描写","2.1.3 眉黛与萱草色的对比"},"2.2 红裙妒杀石榴花的意义":{"2.2.1 石榴花的特殊含义","2.2.2 妒杀的隐喻","2.2.3 红裙与石榴花的比喻"},"2.3 比较两句话的意义":{"2.3.1 比较眉黛夺将与妒杀的意义","2.3.2 萱草色与石榴花的象征比较"}}}1.3 目的本文的目的主要在于探讨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通过分析和比较“眉黛夺将萱草色”和“红裙妒杀石榴花”这两句诗句的意义和内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诗歌中所蕴含的文化和美学价值。
同时,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解读,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作品,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通过对比两句诗句的意义,也可以启发读者思考不同文学表达形式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达到拓展视野、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读者能够对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领略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七夕》诗句的意思
《七夕》诗句的意思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七夕》诗句的意思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七夕》诗句的意思《七夕》诗句的意思是:弄不懂牛郎究竟打的什么办法,非得邀天上的仙女来织满天的锦绣云霞。
年年赐给人间的很多巧,却不知道人间的智巧己经是许多了。
《七夕》宋代杨朴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诗的从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见的神话传奇发端,别出新裁,表达了独到又深刻的见解。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这两句来得特别出人意料,许多人把牛郎织女的神话作为奇妙的故事来接受,对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从未提出过质疑。
以为神赛过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间的一切都要聪慧很多。
但诗人却对此表示怀疑。
这两句为诗的末联所发的奇论,其悬念恰巧做了强有力的铺垫。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己多。
”这两句并非是赞扬人间的机巧,而是一个大转弯。
此时不仅仅是人间制造幸福的巧智,还有行恶的智巧:豪取抢夺、相互倾轧、繁简单多、勾心斗角等。
诗人给予末一行诗中的“巧”的含义已经不同于第三行诗中“巧”的含义。
恰是新的含义,使诗有了横空出世之美。
当人间充分运用他的机巧来进行勾心斗角的时候,要邀织女来已无意义。
二.《七夕》这首古诗的意思释义: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原诗:《七夕》唐代:李商隐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简介:《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见,再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见一次。
全诗想象丰富,语言精致,感情深厚。
扩展资料: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见,这个传奇中美丽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
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视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诗词解释与赏析
元日,又称为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因为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所以元日在我国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许多关于元日的诗词,其中最著名的之一便是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是清代著名诗人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诗词。
在这首诗词中,纳兰性德用细腻唯美的笔触描绘了元日的各种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对逝去岁月的深切思念之情。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读和赏析这首传世名篇。
一、对元日的描绘在玉楼春·己卯岁元日中,纳兰性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日的各种景象,包括春联、焚香、赏花、观剧等等,将元日的喜庆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景象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元日场景中,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浓浓乡愁和喜庆气息。
二、对逝去岁月的思念在玉楼春·己卯岁元日中,纳兰性德既描绘了元日的喜庆气氛,又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中有“爷娘生白发,儿女病黄花”之句,表现了年迈父母和儿女的情感,而“明年元日却偏愁”更是深情款款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忧虑。
这些情感的交织,使得玉楼春·己卯岁元日不仅是一首描绘元日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深情的诗篇。
三、赏析玉楼春·己卯岁元日以其细腻唯美的语言描绘了元日的喜庆景象,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深切思念之情,被誉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诗歌的语言运用上,纳兰性德巧妙地运用了平仄押韵,使得整首诗歌富有音乐感,令人回味无穷。
诗中所蕴含的感情也是饱满而真挚的,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不禁为之动容。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不仅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是一首富有韵味和深情的诗歌,其对元日的描绘和对逝去岁月的思念,都表现出了纳兰性德细腻而深沉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歌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我国人民心中不朽的经典。
李商隐的《乐游原登乐游原》诗词赏析
李商隐的《乐游原登乐游原》诗词赏析《乐游原/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仅仅近黄昏。
【赏析】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因为其地势偏高,便成为文人墨客登高抒怀的去处。
李商隐这首诗就是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乐游原所作。
此诗语言浅白,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两句,交代登乐游原的时间和原因。
傍晚时分,作者因为心绪不佳便驾着车外出眺望风景。
自古,骚人墨客登高多发感慨,或悲叹平生遭际,或发泄内心苦闷,陈子昂一登幽州台便发出“念天地之悠悠”的慨叹,大诗人杜甫登高时便感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李商隐这次登高并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不适”情怀。
果然,作者看到了极其壮丽的夕阳景观,他的忧愁瞬间也一扫而空,他沉浸在“夕阳无限好”的满足之中。
你看,那无边无际、灿烂辉煌的夕阳,把全世界都染成了金黄色,多么壮丽奇伟的美景。
作者形容眼前美景时,只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好”字,质朴中见真淳。
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你想象中的情景有多美,这黄昏的景色就有多美。
末两句一般解为: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仅仅”是“只不过”、“只可惜”之意,语意上是一个转折,由眼前美景而转到内心的哀伤之中。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不过“仅仅”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种哀伤,一则因为无力挽留自然界的美好事物而感到可惜;一则是因为诗人想到了国家的各种社会危机,而对时代发出了感慨。
也有人认为“仅仅”是“就是”、“正是”之意。
因而末两句所表达的不是惋惜之情,而是对生活的执着热爱,是对理想的坚持不懈的追求,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
总而言之,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博大而精深的。
它被人们借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产生了全新的意义。
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精选初中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导语】古诗词以其最浓缩的情感、最醉⼈的意境在⽂学宝库中熠熠⽣辉。
欣赏前⼈留给我们的诗词瑰宝,是⼀种⽂学熏陶。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初中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精选初中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过零丁洋 ⽂天祥〔宋代〕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仕历尽千⾟万苦,如今战⽕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
国家危在旦⼣似那狂风中的柳絮,⾃⼰⼀⽣的坎坷如⾬中浮萍,漂泊⽆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陷元虏⾃此孤苦⽆依。
⾃古以来,⼈终不免⼀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赏析 这是⼀⾸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诗的开头,回顾⾝世。
意在暗⽰⾃⼰是久经磨炼,⽆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所畏惧。
接着追述战⽃⽣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我度过了四年。
把个⼈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两个⽅⾯,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联对仗⼯整,⽐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的遭遇。
国家民族的灾难,个⼈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的情怀,使其⾔辞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诗⼈因国家覆灭和⼰遭危难⽽颤栗的痛苦⼼灵。
结尾两句以磅礴的⽓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古以来,⼈⽣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照耀在史册上就⾏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是诗⼈⽤⾃⼰的鲜⾎和⽣命谱写的⼀曲理想⼈⽣的赞歌。
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贯长虹,确是⼀⾸动天地、泣⿁神的伟⼤爱国主义诗篇。
【篇⼆】精选初中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代〕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留意。
四⾯边声连⾓起,千嶂⾥,长烟落⽇孤城闭。
浊酒⼀杯家万⾥,燕然未勒归⽆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不寐,将军⽩发征夫泪。
狱中题壁的诗意
狱中题壁的诗意导语:狱中题壁的诗意《狱中题壁》作者:谭嗣同原文: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释:1、张俭(jiǎn):东汉末年,张俭因弹劾宦官,反被诬为结党营私,在困迫中逃亡,看到有人家就进去躲避,一路上受人保护2、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治权交给安帝。
太后大怒,命人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
太后死后,他又复官。
谭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未能上书太后,请其归政光绪,有愧杜根。
3、谭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新党既不宜逃,又不宜谏,只有诉诸武力。
今所谋既不成功,谭视死如归,亦甘之如饴。
4、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5、选自《谭嗣同全集》。
谭嗣同,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诗意: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
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赏析: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诗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
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
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
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
翟南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意思。
——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狱中题壁的诗意
狱中题壁的诗意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狱中题壁的诗意《狱中题壁》作者:谭嗣同原文: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释:1、张俭(jiǎn):东汉末年,张俭因弹劾宦官,反被诬为结党营私,在困迫中逃亡,看到有人家就进去躲避,一路上受人保护2、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治权交给安帝。
太后大怒,命人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
太后死后,他又复官。
谭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未能上书太后,请其归政光绪,有愧杜根。
3、谭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新党既不宜逃,又不宜谏,只有诉诸武力。
今所谋既不成功,谭视死如归,亦甘之如饴。
4、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5、选自《谭嗣同全集》。
谭嗣同,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诗意: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
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赏析: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诗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
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
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
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
翟南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意思。
明日歌古诗意思解释
明日歌古诗意思解释古诗《明日歌》,不仅可以做为背诵古诗词的练习题,还是人生的大道理。
它的原文和意思是什么?现在我们来看看吧。
古诗《明日歌》,选自《资治通鉴》卷二十五。
“明日复明日”意思是说:明天又有明天,明天的明天又到了。
《明日歌》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属《杂曲歌辞·相和歌辞》。
此诗的作者是唐代的钱福。
有人考证说是李贺所作。
这首诗写人应当怎样对待时间,抒发了作者感慨光阴似箭催人老,世事变幻难捉摸的思想。
【原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译文:明天又有明天,明天何等的多。
如果人生虚度了一天又一天,到头来将一事无成,空悲切!人生在世如果被虚幻的明天所累,到了春去秋来的时候,才会感叹自己虚度了年华而悔恨,但是为时已晚。
如果从早晨一直忙到傍晚,这一天还是要结束。
人活着百年,明天又能有多少呢?请你听我唱首《明日歌》吧。
【诗意解释】过了一天又一天,明天还会有明天,可是一辈子能有多少个明天啊?请你听听我唱的《明日歌》吧。
【诗意翻译】天天过着一种虚假的生活,时间流逝,真是令人叹惜啊。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只有今天才是最真实的,把握住今天,就等于把握住了希望。
【古诗韵译】每天都会出现新的太阳,明天也一定会出现新的太阳。
如果只在乎明天而忘记今天,那么就是辜负了今天的大好时光;反之,如果只想着明天而忘记今天,那么明天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个今天,使今天更有价值。
这首诗,紧扣明日,从今日写起,展开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受与思考。
诗人并不是到了“行将老大”的年龄才感叹时间的流逝、人生易老,而是“万事俱备”的情况下,仍“待明日”。
因此,表面看来,这是在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实际上却是表现了他的哲学观点——人应该抓紧时间,好好地对待生命的每一个今天。
刘道士赠小葫芦的诗意解释
刘道士赠小葫芦的诗意解释
摘要:
一、引言
二、刘道士和小葫芦的背景介绍
三、刘道士赠小葫芦诗意的解读
1.葫芦的象征意义
2.诗中表达的情感
3.诗人与葫芦之间的联系
四、总结
正文:
【引言】
刘道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士,他以葫芦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诗篇,其中《赠小葫芦》一诗尤为脍炙人口。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解读,探讨其中所蕴含的诗意。
【刘道士和小葫芦的背景介绍】
刘道士,字梦得,唐朝著名道士,擅长诗词创作。
葫芦,作为古代道教的神秘象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道教文化中,葫芦被视为收纳灵气、驱邪避害的宝物,因此刘道士对葫芦情有独钟,创作了许多以葫芦为主题的诗篇。
【刘道士赠小葫芦诗意的解读】
《赠小葫芦》一诗中,刘道士将葫芦作为抒发情感的载体,通过对葫芦的描绘,传达出自己对道法、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1.葫芦的象征意义
诗中葫芦的形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葫芦的形状饱满,寓意着道法自然、容纳万物的特点。
此外,葫芦还象征着道教的神秘力量,诗人借葫芦表达对道教的尊崇之情。
2.诗中表达的情感
刘道士在诗中表达了对道教的虔诚信仰和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
诗中葫芦的形象,既有对道教神秘力量的赞美,也有对自然界的敬畏。
3.诗人与葫芦之间的联系
刘道士将自己对道教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寄托在葫芦这一形象上,以表达自己对道法自然的追求。
葫芦成为诗人抒发情感、传达思想的载体,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结】
通过对刘道士《赠小葫芦》一诗的诗意解读,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道士的诗词才华,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道教文化的内涵。
七夕古诗的意思解释
七夕古诗的意思解释七夕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牛郎织女节、乞巧节、女儿节等,起源于古代的牧民文化。
据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爱上了彼此,但天帝却不允许他们在一起。
后来他们被分开,只能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于是这一天便成了七夕节。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诗歌一直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七夕这个浪漫的节日,自然也成为了许多文学家和诗人创作诗歌的灵感来源。
以下是一些七夕古诗的意思解释:1.《九重城,望帝春》这首七夕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描写的是中国古代七夕节的传说。
该诗通过美丽的语言,表达了爱情的坚韧不拔和对美好的追求。
李白在感叹牛郎织女的爱情时,表达了对人类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理念。
2.《琵琶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情况怀的长诗。
诗中描写的是七夕时的爱情故事,讲述了宫女婉娈和王孙独爱的感人故事,表现了爱情的主题与人性的深刻思考,深深感染了许多爱情的人们。
3.《古意》唐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所作,这首诗歌表述了当时七夕情人的遗憾和无奈,同时也传递了对家乡的深情厚爱和强烈的爱情渴望。
李清照的《古意》将爱情和人性融为一体,表达出对爱情的追求和人性的思考。
4.《西江月·七夕》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西江月·七夕》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七夕情诗。
这首诗以青丝为比喻,独具特色,展现了爱情的烦躁和渴望。
可以说,《西江月》是辛弃疾的一首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首传世佳作。
5.《暮江吟》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写的《暮江吟》,通过诗词表达了他对古代七夕节的敬意。
这首诗风清雅,富有诗意,将七夕节和爱情融为一体。
刘禹锡用清新明丽的文字,将爱情和七夕节完美地展现出来,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情感魅力和独特的魅力。
6.《长相思》唐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所作的《长相思》,是七夕日历史上一首情诗之宝。
这首诗歌是李清照关于七夕节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歌颂了爱情的伟大和坚忍,流淌着深情和思念。
而今君已度七重,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湖,描绘了古人对爱情的神秘和奋斗的态度。
《除夕口占》明唐寅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除夕口占》明唐寅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除夕口占》是明代文人唐寅所创作的一首口占诗,以其独特的抒情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这首诗以丰富的表现手法和绚丽的词藻,描绘了除夕夜的独特氛围和人们对新年到来的期盼与祝福。
在这首口占中,明唐寅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艺术才华,将传统的除夕文化与他个人的情感经历融为一体,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与文化内涵。
通过对《除夕口占》的赏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唐寅个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风格,还能深入探讨口占文化在明代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明唐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除夕口占》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明唐寅和《除夕口占》的视角。
同时,通过对明唐寅以及他的作品进行赏析,我们也能更好地品味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章的整体框架:介绍整篇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进行组织,例如是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分类或逻辑关系进行编排。
2. 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述:简要介绍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以便读者可以了解整篇文章的脉络和核心内容。
3. 章节间的衔接方式:说明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方式,确保文章在逻辑上连贯、流畅,使读者可以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发展。
4. 引导读者的重点思考:在文章结构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关键问题或论点,引导读者对于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进一步探索。
此外,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大纲中的其他章节,进一步详细说明各个章节的形式和要点,以便读者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明代文学家唐寅的口占作品《除夕口占》的深入赏析,探讨口占的起源、明唐寅的生平背景、明唐寅的诗词艺术特点以及该作品的艺术价值,并进一步讨论口占在传承与发展中的地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与探讨,旨在揭示《除夕口占》中所体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以及明唐寅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刘道士赠小葫芦的诗意解释
刘道士赠小葫芦的诗意解释(最新版)目录1.引言:介绍刘道士赠小葫芦的背景和意义2.小葫芦的象征意义3.小葫芦在诗词中的应用4.诗意解释:分析刘道士赠小葫芦的诗意内涵5.结论:总结刘道士赠小葫芦的诗意价值正文1.引言在我国的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喜欢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互联系,创作出许多富含哲理的诗词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往往可以看到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如小葫芦。
刘道士赠小葫芦便是这样一首诗,它以小葫芦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首诗中,小葫芦不仅仅是一个实物,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寓意着人生的哲理。
2.小葫芦的象征意义小葫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小葫芦形状优美,寓意着和谐美满。
其圆润的外形,象征着团圆、和谐,家庭幸福。
此外,小葫芦还寓意着长寿和安康。
因为“葫芦”与“福禄”谐音,所以人们认为它象征着福禄双全,是吉祥的象征。
3.小葫芦在诗词中的应用在古代诗词中,小葫芦常常作为寓意美好的象征物出现。
许多诗人都将小葫芦纳入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便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中的“原上草”便暗指小葫芦,寓意着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4.诗意解释:分析刘道士赠小葫芦的诗意内涵刘道士赠小葫芦的诗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述小葫芦的形状和寓意,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葫芦的圆润外形,象征着家庭幸福、和谐美满,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寓意人生的哲理:诗中通过小葫芦的寓意,表达了人生的哲理。
小葫芦象征着长寿和安康,寓意着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同时,小葫芦还寓意着福禄双全,象征着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3)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刘道士赠小葫芦,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诗中通过描述刘道士赠小葫芦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友情的感激之情。
红缕梦中诗句解释
红缕梦中诗句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红缕梦中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美的诗句。
这些诗句不仅在古代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一些《红缕梦中》中的诗句,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和内涵。
1.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飞五马仍将迷。
"这句诗描写了一个人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千帆虽经过无数次的努力,但始终未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五马斜飞则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幻,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命运。
2. "梦中堆染春庭暗,醉后珠帘月殿深。
"这句诗表现了一个人在梦中和现实中的两种不同情感状态。
在梦中,春庭暗暗堆满了染色,意味着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而在现实中,却是珠帘垂下,月色映照在殿内,暗示着一种静谧和安详。
3. "碧海明珠缺梦中,绣花天凤窘雄风。
"这句诗使用了明珠和绣花等象征物,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然而梦中的明珠缺损,绣花天凤受窘,暗示了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4. "情笼寂寞叶藏心,愁裹遥山水漾情。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感情中的迷茫和痛苦。
寂寞的叶子被笼罩在心中,情感被愁绪裹挟,山水被情愁所漾,给人一种萦绕不去的忧伤和苦闷。
5. "春风不解石牛忧,夏日徒传柳叶愁。
"这句诗借助自然景观来表达人们心中的忧愁和困扰。
春风虽然吹拂石牛,但无法解除其忧愁;夏日的柳叶虽然传递出愁绪,却也无法完全解开人们心头的忧伤。
《红缕梦中》中的这些诗句,不仅在语言上优美动人,而且在表达意义上深邃动人。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对现实和理想的反思。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生活中所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如何在这些困难和挑战中奋发向前,追寻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红缕梦中》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感悟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诗句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的意思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的意思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在我国古诗词中,这句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秋思》中的一句。
它所表达的意境,通常被解释为描绘了一个月色清冷的秋夜,桂花飘香,意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然而,在深层次上,这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却是多种多样的。
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更凸显了他们对人生、情感、爱情等方面的独特思考。
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句诗的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
1. 自然意境这句诗在最直接的层面上,是通过描绘自然的景象来传达作者的情感。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西池凉露满表示夜晚凉爽的气候,而桂花飘香更是增加了一丝清新的味道。
moon-splitting fragrance则通过视觉和嗅觉的感知,让读者同样感受到了这一情景。
这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非常典型地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2. 情感抒发然而,除了自然景象外,这句诗可能还暗含了一种情感抒发。
凉露满,月中香,这些词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和思念之情。
或许,在这个月色清冷香气袭人的夜晚,作者正思念远方的亲人或爱人。
这种情感的交融,使得诗句更加丰富和深沉。
3. 生活感悟另这句诗还可以被解读为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和领悟。
西池凉露满可能暗示了人生中的艰辛和挫折,而桂花吹断月中香则包含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这种对比中,诗人或许在表达他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从上面的几个角度来看,这句诗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一种对情感的抒发,以及一种对美好的追求。
这正是古诗词独特魅力的地方,其意蕴十分丰富多样,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空里阅读古诗词,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感悟。
在当下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并传承这种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自己的生活、情感和处世之道。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句诗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让我更加珍惜自然的美好,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
春风摇曳送莺喉的意思
春风摇曳送莺喉的意思
(实用版)
目录
1.解释“春风摇曳送莺喉”的含义
2.分析“春风摇曳送莺喉”的象征意义
3.探讨“春风摇曳送莺喉”在诗词中的应用
正文
“春风摇曳送莺喉”是一句充满诗意的表达,描绘了春天里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从字面上看,这句话描述了春风轻拂,使得黄莺在树枝上唱歌的声音更加悦耳动听。
然而,这句诗句所传达的意境远不止于此。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春风摇曳送莺喉”的象征意义。
在这里,春风代表着春天的气息,它使大地复苏,万物生长。
而黄莺则象征着美好、欢快的事物。
因此,这句诗句表达的是春天的美好和欢快的氛围。
同时,它也暗示着人们应该珍惜这短暂的美好时光,享受生活,拥抱大自然。
在诗词中,“春风摇曳送莺喉”这样的表达往往被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便有“春风摇曳送莺喉,花落知多少”的诗句。
这里,诗人借助“春风摇曳送莺喉”的意象,展现了春天草原的生机勃勃,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
总之,“春风摇曳送莺喉”是一句充满诗意的表达,既描绘了春天里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又传达了春天的美好和欢快氛围。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2003年第l期
蒋济永:诗词诗意意jL的解释、构成与对诗词的完整把握
‘59。
致远《秋思》中也存在着谐音勾连的方式。该小 令“小桥流水人家”属于节奏明快、意境清丽的 词句,与前句“枯藤老树昏鸦”和后三旬“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苍凉悲情 的词句很不谐调,然而它们又是如何谐凋构成一 个统一谐调的意境的呢?其“谐音综合方式”具 体表现如下: 小桥流水人家(油)……断肠人在天涯(ya) 美好、安定、归宿
万方数据
2003年第l期
蒋济永:诗词诗意意叉的解释、构成与对诗词的完整把握
’57‘
词语、句子和整个作品意义的把握和表达,这种 把握和表达的意义我们称之为诗意意义。所谓诗 意就是诗词语句在主体阅读中早现出的审美感 受,诗意意义就是对这种诗意经验的把握和表 达。诗意意义作为在诗意经验基础上的诗词意义 把握和表达,是理性的、认识论的,但它不同于 直接以认识论的眼光对诗词意义的认识和解释; 前者是反思性的,是先有审美体验,然后对审美 经验加以认识、把握,后者是根据词媳意义去解 释词句的意义,然后把诗词理解为表达某一客观 的现实内容和作家思恕情感的艺术形式。由于诗 意意义的把握和表达加人了审美经验,因而,它 的解释和表达方式必然不同于认识论意义中的陈 述和直解的表达,而是带有想象性和情感性,其 具体形态常常是描述性和隐喻义的。 以柳宗元《江雪》为例:“千山鸟飞绝,万 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该诗的 词典语义为:“千山:指众多山。万径:指许多 的小路。人踪:行人的足迹。蓑笠:蓑,蓑衣; 笠,斗笠。”…“1毛绝:飞尽,绝迹;独钓寒江 雪:严寒大雪灭独自在湘江上垂钓。”、2 J’“人踪 灭:指路上没有行人;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 斗笠的渔翁。”口。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解整酋诗,可 得出如下解释:“那是一个雪花飞舞的银白色1肪 界,既摆不到鸟的影子,也看不到行人的足迹”; “江中有一只孤舟,舟上有一位披蓑戴笠的老翁, 以及老翁垂钓的鱼竿”…。这种诗的词义和诗内 容的解释很客观、确切,属于诗的表层意义的直 解,但诗意索然,没有将诗的妙处和美感展示出 来。 许多有关该涛的鉴赏词典及文章,都对该诗 作了诗意的描述和解释。我们将其诗意的解释综 合描述如下:绵延不断的山岭大雪纷飞、天寒地 冻,色鸟都躲藏起来了;纵横交错的道路因积雪 太厚而都被覆盖了,呈现为白茫茫的一片;就在 这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白茫茫一片的大干山岭 中,有一个渔翁披蓑戴笠在江心的孤舟上垂钓。 (a)“千山”、“万径”写景象之大、之开阔,“鸟 飞绝”、“人踪灭”写天之寒冷、雪之大之冷和无 生机,这都是写景、写面;“孤舟”、“独钓”写 渔翁孤单、孤独,这是在写人、写点。整片涛以 面衬托点的渺小,以辽阔无垠的无生机、天寒地 冻的凄冷衬托出渔翁寒江独钓的孤寂悲凉。(b)
“昏鸦”与第三句“瘦马…‘谐音综合”所产生的
诗意意义是:在夕阳西下的黄昏,一个游子骑着 一匹瘦骨嶙峋的马,迎着瑟瑟的秋风在苍凉古道 上行走,眼前看到的是枯藤依附着老树,乌鸦在 苍茫的夕阳下飞翔,倍感孤独凄凉。第二旬与最 后一句除了平仄一致外,“(人)家”与“(天) 涯”都是表处所的,因而,很自然就构成谐音和 语义的关联。 (2)诗词词语、句子间的张力关系使诗同词 语、句子意义呈现出歧义性、矛盾性和含混性, 通过主体对其语义的联构,使诗词获得较语面意 义更丰富、含蓄的意义和意味,从而使诗的意义 呈现为诗意意义。诗词的词语闻、句子问的张力
万方数据
60
四川太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总第124期
意。巾国古典诗词、绘画、园林历来都讲究隐与 显、藏与露、曲与直、虚与实之问的辩证关系, 目的是使诗、画、园林等曲尽意余、词尽意远、 景藏意幽。就古典诗词而言,为什么词句表达中 的隐与显、虚与实的相互映衬就能够显示曲尽意 余、词尽意远的效果呢?这主要是因为诗词语句 通过虚实相生、显隐互见的联构使原来语句意义 增殖,产生新的关系意义和意味。以唐人一首 《雪》为例,该诗句为:“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 笼(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前一、二 旬写大雪纷飞,到处都是积雪,只有一水井没有 覆盖,隐约看见有一黑窟窿,这是写雪景,但未 着一“雪”字,为虚写。后两句通过黄狗、白狗 被雪覆盖的情形,还写雪之大,这属于雪景的实 写。从前两句与后两句的关系来看,后两句通过 雪之“白”的实写修饰前两句,使“江山一笼 统,井上黑窟笼”这一看不出是写雪景的句子, 变成实际上是描写雪景的诗意意义,从而构成虚 实相生的第一层含义:实生虚。而后两句虽然写 了黄狗、白狗为大雪覆盖,以致黄狗身上变白, 白狗身上更显厚实、臃肿,但仅此而已,写得太 吏,没有另一层虚位意义,这样,一、二句描写 了大雪纷飞,三、四句还写雪之大,前面构不成 对后面的衬托和修饰,亦即不能相生,构成新的 意义,整首诗的诗意也就因此无法生成。 相反,柳宗元《江雪》,前两句为大雪之虚 写,最后一句为“雪”之实写,经“雪”的修饰 变成辽阔、荒芜、寒冷、白茫茫一片的雪景描 写,这样可构成第一层虚实相生含义:实生虚; 后两句主要写渔翁寒江独钓,正常的寒江独钓未 必有什么深意,但在天寒地冻、冰雪覆盖、白茫 茫的荒郊野岭,凹周杳无人烟的背景下寒江独 钓,就有深意了,也就是说在前两句所描写的背 景下后两句描写渔翁独钓意义发生了变化,即通 过前两句写景对后两旬写人的修饰和衬托,表现 了渔翁独钓之外的意义:或孤独寂寞,或孤傲超 逸。这样前两句转化为写雪景后就变成实景,后
三、诗意意义解释与诗意的关系及 其对认识诗词的意义和作用 现在我们探讨一下诗意与诗意意义的关系。 从诗学语义学角度看,诗意意义的解释属于 诗词的语用学解释。在诗学的语义学中,诗词词 语意义的解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词典语义解 释,也就是对诗词的词语意义予以客观、直观意 义的解释,属于诗词基本内容理解;第二是对诗 词词语的隐喻义、象征义等言外之意的解释和陈 述;第三是诗词的诗意意义的解释与描述,如图
漂泊、无归宿
主要表现在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之间意义的 紧张关系,其中包括意义理解的两可性、矛盾 性、含混性以及反讽和双关等。主体在深入这些 带张力关系的词语、句子时,词语与词语、句子 与句子、词语与句子的关系意义使诗词语句获得 更丰富、含蓄的意义和意味。如孟浩然《宿建德 江》,其中“野旷天低树”句就有几种可能的读 法:a)野旷一天一低树,b)野旷一天低一 树,c)野旷一天一低一树;相应地就有几种意 义的解释:a)表示旷野中,天在上面,地下有 低矮的树木;b)表示旷野中,天黑沉沉,眼前 还有树;c)表示旷野中,天际的那一边,有树 林延伸过去,构成天际与树林接近的景象。造成 以上诗句的多种意义解释就是词语与词语存在张 力的结果。从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来看,又如盂浩 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 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全诗浅近平易,含义易 晓,似乎平淡无奇,它的直解意义是:春天的早 上不知不觉醒过来,发现外面到处都是春鸟呜 叫;回想昨晚窗外风雨交加,不知打落了多少花 朵。然而,就在该诗平易的语面下,又暗含着三 对张力,从而使诗句语明意曲,诗意悠远:开头 两句不觉晓与闻啼鸟构成一种“不觉”与“觉” 的张力,表现诗中人物对春鸟呜叫欢闹、春意盎 然景象的惊喜;三、四句由听风雨声的“知”与 不知有多少花朵打落地下的“不知”构成张力, 表现了对“落红满地,春去也”的怜惜之情; 一、二句由不党到觉与三、四句由知到不知,上 下又构成觉与不觉(即不知)的张力,而且一、 二句与三、四旬时间构成上有先后之分,这就形 成了两可的诗意意义:a)(按诗本身的语序理 解)春暖融融,令人好睡觉,天亮了仍不知道醒 过来,忽然听到窗外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惊喜 万分;回想起昨晚风雨交加,不知打落了多少花 朵,使这好景不再长久.真令人惋惜伤悲;b) (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理解)昨夜听了一夜风 雨声,想必窗外是落红满地,令人惋惜:而今晨 一觉醒来,已是大天亮了,外面鸟语花香,一派 生机盎然的景象,真令人惊喜不已。以上由于主 体联构的方式不一样,使诗的意义呈现为惜春与 喜春两义,这都是主体通过对《春晓》句子间的 张力联构而产生的诗意意义。 (3)通过虚实、显隐相生的映衬关系联掏诗
示:
同典语义
/I\\
诗符号 诗歌隐喻义等
诗意意义
\\
陈述性
//
\意义的解释里,第一、二种解释属 于认识论的解释,旨在将诗词的意义作客观的、 知识性的陈述;第三种解释诗词的闻语、句子的 意义是主体体验性的、隐喻性的描述,因此它本 身就富于诗意。诗词诗意意义的描述和表达,尽 管与涛词意义的陈述、直解有区别,一个属于情 感体验性的,~个属于认识论的,但是,诗词诗 意意义的表达、描述,可以转换为诗词意义的陈 述。如前面《江雪》描述的涛意意义同样可以转 换成它的陈述意义,因此,在许多诗词鉴赏文章 里,诗词诗意意义与诗词意义的直接陈述往往是 交织在一起的。 在以上三种诗词意义的解释里,显然,对诗 词意义作直观的词典意义解释只会将诗词变成非 诗词作品一样的意义解释,因而它不能完全理解 诗词意义的丰富性和诗意;那么,诗词隐喻义之 类的陈述是否就接近了对涛词本身的理解呢?例 如,当我们直接陈述“《江雪》渔翁寒江独钓的 隐喻义是表现渔翁的孤独寂寞,或孤傲超逸” 时,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已经理解到了《江雪》的 诗意意义呢?还是很困难。只有将《江雪》的隐 喻义放到它们是如何构成审美经验的描述-p,它 们才变成诗意意义,才有可能接近《江雪》作为 诗、艺术作品的理解。 诗意意义的解释是对构成诗意的审美经验的
在无边的茫茫群山中,大雪的寒冷、积厚使飞鸟 不敢飞、行人的踪迹被覆盖,整个世界一片洁 白、荒凉;然而就在这杳无人迹的冰天雪地中, 只见寒江上一孤舟、一渔翁,渔翁披蓑戴笠不侵 严寒,像是超然物外在江心孤舟上临江独钓。 这里,诗意意义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两 可”形象和感情,一是孤独寂寞的渔翁形象,一 是孤高超逸的渔翁形象,前者通过雪景衬托渔翁 的孤寂悲凉,后者同样通过雪景显示出渔翁超然 物外、特立逸世的情怀。这“两可”的形象和情 感表达,体现了诗意意义解释的基本特点:歧义 性、复指性。歧义性就是指意义的两可性、多义 性,如前面所列(a)和(b)两义;复指性就是 既指前面已经揭示《江雪》的词典意义:在大雪 纷飞的山岭中,鸟不见、人踪也灭,只见一个渔 翁披蓑戴笠在江中的孤舟上垂钓;又指它所隐含 的隐喻义和言外之意,如透过雪景和渔翁的孤单 体现出渔翁的孤独寂寞,透过天气的寒冷、雪地 的洁白和渔翁的傲寒独立体现出渔翁的孤傲超逸 人格。在诗意的复指意义中,词典意义只属于直 接的、表层的、客观的意义,起着形象呈现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