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12-04-09T17:00:49.23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01期供稿作者:徐学峰
[导读] 学生对机械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前期基础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与本课程衔接不上。
徐学峰辽宁省凤城市职业教育中心 118110
摘要本文从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课程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师专业知识积累、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六个方面谈了个人看法。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探讨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涉及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内容繁杂,实用性、专业性和实践性都较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装配的基础知识,从而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和工作适应能力的提高。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中职学校普遍采用“2+1”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由原来的3年缩短为2年,有人认为本课程与专门工艺学(如《车工工艺学》)有重复的章节,且知识讲述过略,没有开设的必要。
我认为这种想法有失偏颇,由于本课程在形成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不仅有必要开设且应该加强,只要我们能灵活地处理教材,教学资源的浪费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本课程的教学探讨:
一、目前本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机械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前期基础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与本课程衔接不上。
2、教材内容广杂繁多,面面俱到。
3、教学辅助资料较少。
4、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限。
5、实验、实践条件不足。
二、关于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毛坯制造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装配四部分。
由于学时的限制,所有内容全部讲解是有困难的也没有必要。
对于机加专业与数控专业来说,毛坯制造工艺部分与专业方向联系不大,我们将这三章的内容合并为一个教学单元,四个学时,主要介绍铸造、锻压、焊接的概念和工艺方法,以期给学生较概略的知识,作为了解内容;关于车削这一章,由于与《车工工艺学》相重复,故删去不讲;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与专业方向联系较大,作为重点详细讲解;零件切削加工工艺部分能拓展专业知识面,提高专业适应能力,应该作为重点内容。
对于焊接专业,由于专业方向与课程内容相去甚远,且本课程的焊接部分与《焊工工艺学》重复,故不开设本课程。
三、关于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沿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探索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新法尤为重要。
我们通常在开课前,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机械加工企业参观学习,让工人师傅结合生产实际讲解机加设备及工艺过程,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不要求学生全部弄懂,可以留着疑问来学习这门课程,参观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
在授课过程中,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播放教学录像片,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力争用活动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依据授课内容,利用校内实习车间,部分内容可以到实习车间里讲解。
在讲授机床结构与刀具时,将学生带到机加实习车间,在不同机床前介绍其结构和作用以及用不同刀具来加工零件的不同表面,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知识。
尤其刀具的各种角度,在黑板上讲费时费力,学生难以理解,效果很差。
关于零件切削加工工艺方法,教材都遵循概念、工艺范围、工艺装备、工艺过程及方法、工艺特点的编写体例,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并结合任务驱动法。
具体做法是,首先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采用传统教学法完整详细地讲授刨削的概念、刨削的工艺范围、刨削的工艺装备等内容,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知识框架。
然后向学生提供任务书,要求学生通过现场参观、网络、查阅资料等多种渠道,自行搜集、探究、分析其他种类的切削加工方法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总结归纳。
采用这样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关于本课程的学法指导。
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本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我始终贯彻“预习、听课、复习”这一常规的学习方法,并在阶段内容结束时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梳理知识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学习自信心增强。
由于受数学缜密思维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这一部分内容时,对不同的工艺规程经常有对错之争,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工艺规程通常只有优劣之分。
再者要引导学生理解“零件的加工精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只要能满足机器的工作要求即可”。
通过实际生产中的工艺问题的实例,努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
五、教师应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的专业基础课,涉及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必须对上述学科知识了如指掌,授课时才能得心应手。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对这些课程的掌握程度,可以做必要的提示、讲解。
一位专业理论课教师要通晓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因此要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工人师傅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学科驾驭能力。
六、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
工程意识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安全意识、守纪意识、质量意识、经济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等,是技术工人应该具有的自觉地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本课程的工程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授课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
工程意识的培养要贯彻学习的始终。
本课程的核心内容是零件的制造工艺方法,处理工艺问题时要把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高的生产率和经济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两高一低”即“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
不仅在绪论中加以强调,而且在后续章节中始终突出“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经济意识”的培养,避免学生思考问题理想化、完美化,过分追求质量等与工程实际相脱节的现象。
工程意识的培养还要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
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系统观念的形成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一是注重本课程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的关联性,从专业课程体系的全局去把握本课程的学习;二是注重本课程内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
将课程
放在专业培养的大局出发,正确认识本课程的作用和地位,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习积极性。
由于本课程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的关联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回顾和补充,保证本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
对于这些相关联的知识点,温故知新,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全局性和系统性的认识。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应结合本校实际,灵活处理教材,研究教法,加强学习,提升专业水平,努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海魁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五版).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郭溪茗宁晓波主编.机械加工技术.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3】迟雅.学习方法指导. [M]沈阳.白山出版社.1999.5
【4】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第二版). [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