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庆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城乡规划的建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重庆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城乡规划的建议
摘要:城市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新城的选址首先要进行地质条件、水源、地下水位、环境承载量的计算、交通的便利度等一系列的预先准备调查。无疑地形是限制城市选址最为重要的原因,特别是针对重庆这个以山地丘陵为主的直辖市,城市的建设受到很大的限制,人们扩建和新建都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多不合理的建设与开发导致很多地质灾害,因此搞好城市建设和长期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化;重庆城乡规划;城市建设与环境的影响;一圈两翼
1.重庆市地形简介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山地区,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样,全市地貌类型分中山;低山;高、中、低、缓丘陵;台地;平坝等八大类,其中山地面积是62413.2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5.8%;丘陵面积近14985.76平方公里,占18.2%;平地2964.22平方公里,占3.6%;平坝面积1976.14平方公里,占2.4%。市域内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同时为其扩大带来一定的限制甚至是阻碍。
2. 重庆市城市建设现状(以主城区为例)
主城区:08年主城区现状建成区面积是443.6平方公里,比07年建成面积增加21.21平方公里,增长5.02%,但是从06年到08年来看,增加的量是在逐年下降的,如:06年较之05年,城市空间拓展了33.41平方公里,07年较之06年用的地拓展量增加了
25.38;这说明了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顶峰了,但由于主城区的人口还在不断增加,所
以其城市建设可定不会停止,要想解决人地矛盾,就只有向周边欠发达的地区扩展了。
各个区县在城市化的统一推动下,也相应的扩大城市建设面积,发展工业,发展第三产业。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
3. 重庆主要地质灾害与城市建设关系
3.1重庆地质灾害
重庆是个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区,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严703重的70座城市,重庆是第一。据《中国国土资源报纸》分析,这主要是由于重庆是我国西南最大的工商业中心,是长江上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重庆直辖过后,国家的对它的发展也相当重视。重庆地质灾害种类较多,主要是崩塌和滑坡,且灾害点多、密度大、呈带状分布,在各种地质灾害中造成的损失最大。1999年1月对重庆地质灾害做了调查,共调查各类地质灾害点737处,滑坡500处,崩塌94处,地面塌陷11处,地裂缝5处;危害大,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质灾害287处。1998年重庆市共发生崩塌和滑坡等等地质灾害2.99万处。另外重庆主城区沿江地带,每平方公里有1处崩塌或滑坡;而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渝中区,这类灾害每平方公里达5处。所以重庆的城市建设尤其要注意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但是人们在进行开发建设时往往是先破坏后补救,先污染后治理,地质灾害,环境问题总是与城市的建设相伴而生,这也加大了政府对救灾,环境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效果就是不佳。
3.2 城市建设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
城市建设要统一规划管道设施,硬化道路,削高填低,会改变原有水文特征,遇到暴雨,路面就会积水,下水道的水也漫了地表。这对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是很不利的。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矿企业也比较集中,建筑密度很大,排水系统在正常的情况下能够让人们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排除城市区,但一旦遭遇较大的降水时因路面硬化无法吸收而形成漫流从而滞留于街道影响交通的畅通,甚至引发更大的洪水积水,淹没底层房屋,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3.3 城市建设对地貌的影响
城市建设对地貌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对于像重庆这样的城市,平地少,坡度大,要想进行城市建设,就必须把一些比较低矮的丘陵,削平;把一些较浅的沟谷填平。再在人工平地上建立城市功能区,本来开发难度和成本就大,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拥向城市的人口就重庆目前的发展状况看还是处在一个上升阶段的,人们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来都很紧张的用地将会变得越来越紧张,所以人们要对城市进行扩建。但是这里所遇到的问题将比新建的时候要难,因为新建的时候选的是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到扩建时也是地形地貌最复杂的地方,所以扩建不仅加大了对建设用钱的投入也加大了对环境的保护与环境治理钱的投入。虽然城市里大多是采用钢精混泥土的建筑,很牢固,但是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及地下挖空开采矿藏容易使地面产生塌陷,影响建筑
安全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是一个高密度消费区,废气、废渣、废水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充斥其间,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重庆是一个酸雨集中分布区,这与重庆的工业发展水平低,地形相对比较封闭有关,同时酸雨也对城市建筑有腐蚀作用,影响建筑的寿命。而且城市的建设同样要破坏植被,改变原有的小的生态系统,破坏原有的食物链,虽然城市通过合理的规划,会使环境有所改变,比如说加大城市绿化面积,改善交通,完善服务,但是那毕竟是人造出来的,再怎么方便,也不会让人感觉很舒服。
城市这个概念自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就没有停止对环境的影响,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地扩大,影响也越来越突出。难道我们重庆就必须走城市化道路这条路?政客们都说得好,这是一个发展的契机,给我们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要抓住它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个机遇挑战都是针对经济的发展的,而对环境又关注多少呢?4.重庆的发展规划蓝图——“一小时经济圈”、“一圈两翼”
重庆在1997年直辖后,其发展长期依赖面临着城乡差距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小马”拉“打车”一直困扰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一小时经济圈”是以主城区特大城市为中心,以一小时车程为半径的区域,涵盖了23个区县,这个区域集中了全市近6成的人口,GDP占全市总量的80%左右,是重庆的经济主题和产业聚集区。渝东北11个区县和渝东南的6个区县,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制约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小,贫困发展失衡。07年,重庆市提出全市划分“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两翼”,实行“一圈两翼”的区域发展。重庆市市长王鸿举介绍,渝东北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环境承载力较弱,渝东南地区则是重庆市绝对贫困人口高度集中、贫困发生率和返贫率最高的区域。“两翼”还同属于我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一小时经济圈”则是重庆区位条件最好、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强、最适宜人口和产业集聚的区域。“一圈两翼”互动发展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可以实现互利双赢。主城区城市发展空间正在缩小,所以要发展就必须把眼光放到周边地区,随着重庆的这几年的发展,从主城区到各个区县的交通逐渐完善,特别是位于一小时经济圈的几个区县,其交通是相当便利,有的区县有高速路,有的地方还有铁路通过的。
这为这些地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致于位于重庆东北翼和东南翼的由于本身的地理环境的限制,其经济发展当然也受到限制了。不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也许以后还会出现四小时经济圈,五小时经济圈......
5.对重庆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