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课《童年》的说课稿
小学美术课《童年》的说课稿小学美术课《童年》的说课稿范文小学美术课《童年》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
《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身的童年时,总是充溢着无限的感慨。
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示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
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
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生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
表示形式涉和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
其中不只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发明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学习情景。
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示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
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会表达自身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示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培养同学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别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示形式,体会不同表示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和自身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不同艺术表示形式的特点和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根据三年级同学的知识储藏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同学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考虑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同学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沛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同学主动探究,自身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身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
小学美术五年级《童年》优秀说课稿
美术课《童年》说课稿连云港市墟沟小学张晓青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
《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
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
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
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
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
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
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
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童年》教案
美术《童年》教案教案标题:美术《童年》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童年》主题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对童年时光的情感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 了解不同艺术家对童年主题的表现方式,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教学准备:1. 《童年》相关的艺术作品图片或幻灯片。
2.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颜料、画笔、画纸等。
3. 学生的绘画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引入:1. 制作一张展示板,上面贴上多幅以《童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图片,引发学生对童年的思考和情感回忆。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童年有什么特别的回忆?你们觉得童年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探究:1. 展示并解读一些以《童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中的细节和表现方式。
2. 引导学生分析艺术家使用的色彩、线条和形状等元素,以及他们对童年情感的表达方式。
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感受。
实践:1. 给学生提供绘画材料,让他们选择一个与童年相关的主题,自由发挥进行绘画创作。
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技巧和风格,表达他们对童年的感受和回忆。
3. 在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一个小型的艺术展览,让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作品。
总结: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绘画创作中的体验和收获,引导他们总结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技巧。
2. 回顾学生在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时的思考和发现,加深对童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如何通过绘画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研究他们的作品中是否有关于童年的主题,并进行简短的报告。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画廊,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艺术作品对童年主题的表现。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创作积极性。
2. 评价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性、技巧运用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观点和思考。
《童年》说课稿小学美术教案
《童年》说课稿小学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童年》这幅画作,了解作者和画作背景,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绘画创作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表达自己童年生活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1. 欣赏和分析《童年》画作,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学会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童年生活作品。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感受自己的童年生活,将其转化为绘画作品。
2. 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童年》画作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画作背景等。
2. 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画作和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童年》画作,包括作者是谁,创作背景等,引发学生对画作的兴趣。
2. 欣赏分析:引导学生欣赏《童年》画作,提出问题,如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画面中的元素有哪些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讨论如何将个人童年生活转化为绘画作品。
4. 创作指导:向学生讲解绘画技巧,如色彩搭配、构图等,并演示如何创作童年生活作品。
5.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讨论和讲解的内容,进行童年生活作品的创作。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创作童年生活作品,提高绘画技巧。
9. 教学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水平。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来进行评价。
评价重点包括学生对《童年》画作的理解、绘画技巧的应用以及作品中所表现的个人情感。
教师也应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态度。
七、教学拓展:为了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和创作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
感受别样童趣:《童年》美术教案
《童年》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童年的乐趣与美好,理解童年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技巧,培养对美的欣赏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了解作品《童年》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构图,颜色运用和情感表达。
2.鼓励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感受,通过搜集相关图片素材,进行美术创作,展示和分享。
3.通过学习美术表现技巧,如水彩画的柔和、流畅、透明性和过渡性的特点,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童年的美好,提高个人的审美及创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1.导入:为学生展示《童年》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旨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童年的感受与联想。
2.分组交流:学生分组交流回忆自己的童年,或找到有关童年的图片素材,进行分享。
3.思维训练:通过教师给出的美术表现技巧,帮助学生理解画面的构图和色彩运用,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童年的乐趣。
4.展示:学生展示创作成果,并进行相关的语言表述和文字表达。
5.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点,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四、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作品《童年》的主旨和情感表达,分析构图和色彩运用的特点。
2.鼓励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对童年的感受。
3.培养学生的审美及创作能力,促进语言表达和文字创作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童年》的情感表达和色彩运用。
2.如何鼓励学生自由创作,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童年的美好。
3.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及创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字创作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作品创作能力及表现能力。
2.学生在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思考和感受方面的表现。
3.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创作能力的提高。
4.学生的审美及创作能力的发展。
七、结语《童年》美术教案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童年的乐趣与美好,通过自由创作来展现对童年的感受,同时提高个人的审美及创作能力。
希望该教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全面提升。
《童年》说课稿(精选5篇)
《童年》说课稿(精选5篇)《童年》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童年》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童年》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童年的回忆》是一首清新潇洒、优美动听的通俗钢琴曲,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每一段的旋律由于不同的速度变化,使音乐主题都能明显的表现出来,是帮助学生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材料。
而上海童谣《摇啊摇》,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情及宝宝幸福、甜美的睡梦。
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这非常适合孩子们边听边想象,边唱边律动。
歌词用上海方言,非常口语化。
这富有地方特色的歌曲,也可使孩子们得以触及到上海的特色文化,深刻感受中国丰富的民间艺术。
二、教学目标综合教材内容及其他教学要素,我认为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在欣赏《童年的回忆》时,能从中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学唱歌曲《摇啊摇》,鼓励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主题并能学会“热爱童年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4、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丰富的民间艺术,并为之感到自豪。
其中教学重点设定为:通过欣赏及学唱歌曲,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
并鼓励学生主动创新与实践。
教学难点为:准确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教学理念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与创造。
同时还强调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
鉴于以上理念,我决定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再有,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自始自终都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2024小学美术说课稿:《童年》说课稿范文
2024小学美术说课稿:《童年》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说的课程内容是《童年》,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童年》是2024年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第三课时内容。
这是一节有关童年回忆与表达的美术课,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来进行绘画创作。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童年的特点和回忆内容,理解绘画是表达童年的方式。
②技能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童年的细节,能够运用绘画技巧表达童年回忆。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童年的情感认同和回忆,增强对童年生活的珍惜和热爱。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童年的特点和回忆内容,能够观察和描述童年的细节。
难点是:运用绘画技巧表达童年回忆。
二、说教法学法艺术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学法是:欣赏鉴赏法和实践创作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资料和素材供学生观看,如童年照片、绘画作品、童年回忆录等,以激发学生的回忆和想象力,并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和灵感。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环节一、情境引入,导入新课我将展示一些童年照片,并让学生观看和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描述照片中的细节,让他们感受到童年的特点和回忆。
环节二、欣赏鉴赏,培养观察能力我将让学生观看一些童年题材的绘画作品,并让他们描述作品中的场景、人物和细节。
通过欣赏鉴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绘画表达童年回忆。
环节三、实践创作,培养创造能力我将给学生提供一些绘画材料和工具,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童年回忆进行创作。
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细节,同时指导他们运用绘画技巧表达自己的童年生活。
环节四、展示交流,促进互动合作在学生完成创作后,我将组织展示和交流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回忆。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二下《第18课童年》说课稿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二下《第18课童年》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8课童年》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二下的课程内容。
本课以个人童年为主题,通过绘画和创作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童年记忆和感受。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创作灵感。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材料知识。
他们对于个人童年有一定的认知和体验,但可能缺乏对于童年主题的深入思考和表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童年的记忆和感受,并帮助他们发现和探索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绘画和创作,表达自己的童年记忆和感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创作,发现和探索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珍视自己的童年经历,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绘画和创作,表达自己的童年记忆和感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和探索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以及运用适当的绘画技巧和材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个别指导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案例,提供绘画材料和工具,进行示范和指导。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童年的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童年的思考和回忆,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2.讲解: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讲解绘画技巧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3.示范:进行一次示范创作,展示绘画的过程和技巧。
4.练习:学生进行个人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课题《童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本课的主题和目标,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个方面。
美术《童年》优秀教案(通用16篇)
美术《童年》优秀教案(通用16篇)美术《童年》优秀篇1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应会: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形式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教学准备:童年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调节学生的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1.游戏导入: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
2.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品,给同桌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3.请学生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教师小结:我们的童年是美好、幸福的。
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课题:《童年》。
三、讲授新课课件出示图片: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童年生活景象。
(1)提出初步欣赏的问题: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小组进行交流)(2)教师讲解:《端阳婴戏图》《端阳婴戏图》画的是什么时代的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画面中人物有几个?他们在做什么?你猜得出它们的对话吗?《欢天喜地》观察《欢天喜地》画面上的一群孩子在做什么?与《端阳婴戏图》相比,人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这两幅画创作的时代哪个离我们更近?《翻身奴隶的女儿》画面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对比《欢天喜地》在构图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构图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民族?从哪里表现出来的?播放电影《农奴》片段。
(让学生从影视作品中了解当时的苦难生活,使学生感受现在的幸福生活。
小学美术说课稿:《童年》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童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____年级下册第____课《童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童年》这一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以童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感受不同艺术形式所表现的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材中选取了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如绘画、摄影、雕塑等,涵盖了不同国家和时代的艺术家的创作。
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童年的欢乐、纯真、梦想和成长,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素材和思考空间。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能够了解艺术家是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来表达情感和主题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感悟。
二、学情分析____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美术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能够用线条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学会从艺术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作品,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不同,对于童年的感受和理解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艺术形式表现童年的特点和方法,学会欣赏以童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珍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二下《第18课童年》说课稿2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二下《第18课童年》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18课童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童年的回忆和感悟。
童年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充满了无忧无虑的欢笑和纯真的梦想。
通过绘画,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色彩和线条回忆那些曾经的时光,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怀念和感慨。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习绘画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二是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童年的快乐和幸福。
在教材中,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知识。
他们对于童年的回忆充满热情,渴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学生在绘画中如何把握人物形象和场景,以及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童年的快乐和幸福,是他们面临的挑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习绘画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能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童年的快乐和幸福。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合作和交流,提高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童年回忆,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习绘画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能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童年的快乐和幸福。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把握人物形象和场景,以及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童年的快乐和幸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合作交流法和评价法进行教学。
1.讲授法: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和色彩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合作,相互学习,提高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4.评价法: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童年的图片和案例,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感慨,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和色彩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小学美术说课稿(精选5篇)
小学美术说课稿(精选5篇)学校美术说课稿(精选5篇)老师在熟识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同学搞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
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
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美术说课稿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学校美术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童年》是学校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8课的内容。
本课属于观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
《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布满着无限的感慨。
这节美术观赏课向我们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
看似简洁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呈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
从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斗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日的《金色童年》。
表现形式涉及年画、油画、中国画、摄影等。
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制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
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学问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
二、说学情学校二年级同学在造型方面较低年级有肯定的进展,随着学问的增长和熟悉力量的进展,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称之为“萌芽写实阶段”。
在这一阶段对同学应开头引入一些学问系统的学习,逐步要求对美术作品进行简洁的形式分析,从对形色的熟悉,扩大到质感的熟悉,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通过引导同学观赏以童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体会艺术作品中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感受不同艺术作品所表达出的历史背景,能够从环境,服饰,表情等方面对画面进行简洁的评述。
过程与方法: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状况,学会通过观看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激发同学的学习热忱,使同学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童年都有各自特点,培育同学珍惜现在美妙童年生活的情感。
义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童年》说课稿设计
美术课《童年》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
《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
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
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
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
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
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
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
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童年》说课稿小学美术教案
《童年》说课稿小学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童年的美好,培养他们珍惜和感恩的情感。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童年的认识和感受。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法,创作出富有童趣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 欣赏和分析与童年相关的美术作品,了解童年的美好。
2. 学习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创作出表达自己童年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童年。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与童年相关的美术作品,用于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准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与童年相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感慨。
2. 讲解:教师讲解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技巧表达自己的童年。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创作一幅表达童年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引导学生跟随示范进行创作。
4. 创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创作出表达自己童年的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珍惜和感恩自己的童年。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可以是班级内的展示,也可以是校内的展览。
2.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进行分享,鼓励其他同学也进行创作。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创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教师也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创作、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分享等方面进行。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创作,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
小学美术《童年》说课稿
小学美术《童年》说课稿一、说教材《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2)能力目标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2、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3、教学难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二、说教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说学法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四、说教学过程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你想了解作品方面的知识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你想了解这幅作品些知识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个民族的人从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你了解雕塑为什么起这个名字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五、说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童年人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童年人美版《童年》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童年》,它是人美版新课程标准教材第二学段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一个教学内容,本课共两个版面,6件艺术作品,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
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分析1.内容、地位、作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并不是学生首次接触,《妈妈和孩子》、《伙伴》、《我们来跳舞》这几课都是学生曾学过的“欣赏·评述”内容,这些主题和本课一样都蕴含浓浓的人文因素。
通过从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的一般方法,他们能看懂作品的表面内容,感受作品想表达的某种情感,区别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等。
本课《童年》6幅作品中从宋朝的《端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冬天的阳光》、《金色童年》。
作品从古至今,从绘画、雕塑到当今时代的摄影艺术,为学生推开了一扇通过艺术作品了解社会历史、生活变迁的窗户。
在儿童经验的基础上欣赏一些成熟的艺术作品,帮助孩子们把生活中的情感经验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主题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艺术赞美生活”。
2.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内容、地位、作用的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应知: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应会: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情,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的生活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3.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美术说课稿
《童年》美术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
《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
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
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
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
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
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
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
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
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
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
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
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
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