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自动化是指利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使生产和工作过程在人类干预下减少或者消除,实现自主运行和控制的过程。
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的自动化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是自动化发展史的详细内容:1. 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机械化生产的兴起。
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使得生产力大幅提升,但仍然需要人力操作。
自动化的雏形开始浮现,例如自动纺织机、自动织布机等。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工业化进程带来了更多的机械化生产设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自动武器和自动化生产线的浮现。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为了满足战争需求,各国纷纷加大对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自动化导弹、自动化飞机和自动化战舰的浮现,使得战争的规模和效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战后,自动化技术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服务行业。
自动化生产线的浮现使得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减少了人力成本。
在这一时期,计算机的发展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5. 信息时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浮现使得自动化技术得以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交通系统的浮现,使得生产和生活更加便捷和高效。
总结起来,自动化的发展史经历了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再到信息化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将进一步演进,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自动化的发展历史与前景
自动化的发展历史与前景自动化是指利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自动操作。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简单的机械自动化到现代的智能自动化系统,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自动化的发展历史1. 机械自动化阶段:工业革命时期,机械自动化开始浮现,如水力纺织机、蒸汽机械等,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2. 电气自动化阶段:20世纪初,电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气自动化的浮现,如电动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3. 控制理论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为自动化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如反馈控制、PID控制等。
4.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自动化控制系统更加智能化和灵便化,如数控机床、PLC等。
5. 信息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突破,如工业以太网、物联网等。
二、自动化的应用领域1. 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最早应用的领域之一,包括创造业、化工、石油、能源等行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
2. 农业自动化:农业自动化可以应用于农田管理、种植、养殖等环节,如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温室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3. 交通运输自动化:交通运输自动化包括智能交通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等,可以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率。
4. 家庭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可以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控制和管理,如智能家居系统、智能电器等,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5. 医疗保健自动化:医疗保健自动化可以应用于医疗设备、医疗信息系统等,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自动化的前景1. 智能创造: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创造将成为未来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灵便化。
我国自动化发展史
我国自动化发展史自动化技术是指通过使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设备,使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和控制自动化的一种技术。
在我国,自动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中国刚刚结束解放战争,面对庞大的经济建设任务,国家急需提高生产效率,为此自动化技术被引入我国。
当时,国内设备原料匮乏,尚未具备自主研发生产自动化设备的条件,因此我国主要依赖进口设备。
然而,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瓶颈。
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国内企业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从国外进口设备面临的困境也日渐明显。
为了解决依赖进口设备的问题,我国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推动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我国自动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国内缺乏的基础核心技术开始加强研究和攻关。
从而,我国开始自主研发和生产自动化设备,实现了从跟随他人到引领他人的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自动化设备的普及和应用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00年以后,我国自动化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国自动化设备开始向智能化、网络化发展。
机器人技术逐渐成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制造业提供了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
自动化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推动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尤其是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领域,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总的来说,我国自动化发展史是一段从落后到追赶再到引领的历程。
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从依赖进口转变为自主研发和生产自动化设备的国家。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自动化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力度,为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仅对于推动工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自动化是指通过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工作过程的自动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以下将详细介绍自动化发展史。
1. 机械自动化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初)机械自动化时代是自动化技术最早的阶段。
在18世纪末,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机械设备来替代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水力纺织机、蒸汽机械等的应用,使得纺织、矿山等行业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2. 电气自动化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电气自动化时代是自动化技术的第二个阶段。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电力来驱动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
例如,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工厂的生产线可以实现连续运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电气控制系统的引入,使得设备的控制更加精确和可靠。
3. 电子自动化时代(20世纪中叶-20世纪末)电子自动化时代是自动化技术的第三个阶段。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电子元器件和电子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化生产。
例如,数字逻辑电路的应用,使得设备的控制更加智能化和灵活化。
同时,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和监控更加方便和高效。
4. 信息化自动化时代(20世纪末至今)信息化自动化时代是自动化技术的当前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将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化、网络化的自动化系统。
例如,工业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设备之间可以实现实时通信和数据共享,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生产。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具备了更强的学习和决策能力。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成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自动化技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例如,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减少,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等。
总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机械自动化时代、电气自动化时代、电子自动化时代和信息化自动化时代四个阶段。
自动化发展史从机械化到自主化的进化
自动化发展史从机械化到自主化的进化自动化是指利用机器、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和算法,使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各种操作和任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自动化技术经历了从机械化到自主化的进化过程。
本文将探讨自动化发展史中这一进化的背景、阶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机械化阶段机械化阶段是自动化发展史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依靠机械设备和传统工艺来实现自动化操作。
例如,早期的纺织工业使用的纺织机械,以及工厂中的输送带和生产线等都属于机械化范畴。
机械化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仍然需要人工操作和监控,整体自动化程度较低。
二、电气化阶段随着电气技术的进步,自动化开始向电气化方向发展。
电气化阶段通过引入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了部分自动化操作。
例如,电梯、电扇和自动售货机等设备的出现,极大地减轻了人们的工作负担。
同时,控制系统的运用也使得生产线上的流程控制和监控更加高效和稳定。
三、计算机化阶段计算机化阶段是自动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自动化技术得到极大的推进和发展。
在这一阶段,计算机成为了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和控制中枢。
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与计算机相连接,实现了更高级别的自动化操作和任务。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可以根据程序和算法,独立完成产品的加工、组装和包装等工序。
四、智能化阶段智能化是自动化发展历程中的最高阶段,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
在智能化阶段,自动化系统具备感知、判断和决策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自主调整工作流程。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具备了自主学习和优化能力,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场景。
自动化从机械化到自主化的发展过程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它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人力劳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与此同时,自动化技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例如,机械化和电气化阶段的推行导致了大批工人的失业,计算机化和智能化阶段又引发了对人工智能与就业的讨论和担忧。
自动化的发展历史与前景
自动化的发展历史与前景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机器人和其他控制系统来代替人力完成工业生产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手段。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一、发展历史1.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自动化的起步。
蒸汽机、纺织机械等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可以自动化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
2. 电气时代:20世纪初,电气技术的发展为自动化提供了新的动力。
电机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线可以实现连续运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3. 计算机时代:20世纪中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
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自动化系统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和监测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4. 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实现智能化的生产和运营管理。
二、自动化的应用领域1. 工业生产: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化工生产等。
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实现高效、高质量的生产,减少人力成本和错误率。
2. 物流和仓储:自动化技术在物流和仓储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自动化仓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货物的自动分拣、存储和出库,提高物流效率。
3. 农业:农业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
例如自动化的农田灌溉系统、智能化的农业机械等。
4. 城市建设:自动化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例如智能化的交通信号灯、智能家居系统等,可以提高城市的管理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自动化的发展前景1. 智能制造: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
未来的工厂将实现智能制造,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预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无人化交通: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使得交通运输更加安全和高效。
自动化发展史从工业革命到智能时代
自动化发展史从工业革命到智能时代自工业革命以来,自动化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进,经历了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再到现代智能化的进程。
这一发展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工业革命开始,详细探讨自动化发展的历程,并展望其在智能时代的未来。
一、机械化时代工业革命的爆发使机器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进一步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在机械化时代,水力、蒸汽和机械能驱动的机器改变了生产方式,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部分自动化。
例如,通过使用蒸汽机和纺织机,将纺织过程从手工操作转变为自动化的生产线。
这为后来的自动化技术奠定了基础。
二、电气化时代电气化时代是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各种电动机、传感器和控制器的发明与应用,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以离散控制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技术开始出现,例如流水线生产和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
电气化时代的自动化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数字化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自动化技术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通过数字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技术的应用,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升。
在数字化时代,自动化系统具备了更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能够更准确、更高效地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
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也更加灵活和可靠。
四、智能化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进入了智能化时代。
智能化的自动化系统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和算法自主学习和适应,具备更高级的决策和判断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自主驾驶汽车、智能家居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都是智能时代自动化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
总结起来,自动化发展从工业革命到智能时代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推动了生产方式的革新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智能时代,自动化技术将继续创新和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便利和价值。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融合,我们可以预见自动化技术在智能时代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自动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本文将从自动化的起源开始,详细介绍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对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自动化的起源自动化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人们开始使用蒸汽机和机械装置来代替人力,实现生产过程的部分自动化。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起源于20世纪初的电气化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自动化的发展历程1. 机械自动化阶段(20世纪初-1940年代)在这个阶段,机械装置和传动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以实现一些简单的自动化操作。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的出现,使得产品的制造过程可以自动进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 控制自动化阶段(1940年代-197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控制自动化成为自动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使用电子元件和电子控制系统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例如,自动化仪表的应用,使得工业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更加精确和可靠。
3. 计算机控制阶段(1970年代-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通过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器人系统,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操作任务,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
三、自动化的影响自动化的发展对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
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可以连续不断地进行操作,不需要休息和休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 降低成本自动化可以减少人力投入,降低人工成本。
同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和损耗,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3. 提升产品质量自动化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更加精确和可靠,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自动化是指利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使工作或者过程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的过程。
自动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早的机械自动化到现代的智能自动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发展史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1. 机械自动化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机械自动化阶段是自动化发展的起点。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是工业革命中的自动化机械。
早期的自动化机械主要采用机械传动和控制装置,实现了简单的自动化操作。
例如,水力纺纱机和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纺织业和创造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2. 电气自动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气自动化阶段是自动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是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气控制系统逐渐取代了机械传动和控制装置,实现了更精确、更可靠的自动化操作。
例如,自动化电梯、自动化生产线等应用广泛浮现。
3. 电子自动化阶段(20世纪30年代-70年代)电子自动化阶段是自动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是电子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元器件的浮现使得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更加精确、灵便。
例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浮现使得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仪表的应用使得工业过程的监测更加准确。
4. 计算机自动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计算机自动化阶段是自动化发展的最新阶段。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是计算机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例如,工业控制系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使得工厂的生产过程实现了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5. 智能自动化阶段(21世纪至今)智能自动化阶段是自动化发展的最新趋势。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是人工智能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例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能够自主学习和优化,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自动化操作。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自动化是指利用机器、电子设备或计算机系统来替代人类进行工作或控制过程的技术和方法。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简单的机械装置到复杂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不断推动着工业和生活的进步。
1. 机械自动化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工业革命时期,机械自动化开始出现。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
例如,早期的纺织厂使用自动织布机来代替手工织布,提高了生产效率。
2. 电气自动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随着电力的普及和电气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逐渐兴起。
电动机的应用使得工厂的生产线能够实现自动化运行。
同时,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也为工业设备的自动化提供了支持。
3. 计算机控制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飞跃。
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对复杂的工业过程进行精确的控制和监测。
例如,汽车工厂中的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组装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网络化自动化阶段(21世纪至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化自动化成为新的趋势。
通过互联网连接的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的电器设备。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于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1. 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重复性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
2. 降低成本:自动化可以减少人力投入和人为错误,降低生产成本。
3. 提高产品质量:自动化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4. 提升安全性:自动化系统可以代替人类从事危险或有害的工作,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5. 释放人力资源:自动化可以使人们从繁重、单调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创造性和高级的工作。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将进一步提升。
例如,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交通运输行业。
同时,自动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人员技能需求的变化和就业岗位的调整等。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引言概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动化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效率的追求,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别是机械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计算机自动化、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自动化,来详细介绍自动化发展的历程。
一、机械自动化1.1 早期机械自动化的浮现在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机械自动化开始浮现。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工厂的生产能力大大提升。
同时,自动纺织机、自动织布机等机械设备的浮现,使得纺织业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变。
1.2 现代机械自动化的发展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机械自动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自动化生产线的浮现,使得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工业生产变得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
1.3 机械自动化的应用领域机械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创造业、能源行业、交通运输等领域。
自动化装配线、自动化仓储系统、自动化机械臂等设备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电气自动化2.1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电气自动化开始崭露头角。
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使得工业生产中的电气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进程。
2.2 现代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管理等领域。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得生产设备的控制更加精确和高效。
自动化仪表和传感器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监控更加方便和准确。
2.3 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随着电气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智能电气设备的浮现,使得电气自动化系统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
电气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将进一步推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
三、计算机自动化3.1 计算机自动化的起源计算机自动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自动化是指利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使工业生产和各种工作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和控制的一种生产方式。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简单的机械自动化到现代的智能自动化系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一、机械自动化阶段机械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的起源阶段。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机械装置来替代人力完成一些繁重、危(wei)险或者重复性工作,如纺织机械、蒸汽机、自动纺纱机等。
这些机械设备的浮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为后来的自动化技术奠定了基础。
二、电气控制阶段电气控制阶段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
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电气装置来实现对机械设备的自动控制。
20世纪初,电气控制系统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自动化流水线、自动化装配线等。
这些系统通过电气信号控制机械设备的运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精度。
三、计算机控制阶段计算机控制阶段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确的监测和控制,并能够实现复杂的逻辑判断和决策。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应用是计算机数控机床,使得工件加工精度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四、智能自动化阶段智能自动化阶段是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系统逐渐具备了更强的智能化和自主决策能力。
智能自动化系统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自动调整工作方式和参数,实现更加灵便、高效的生产和工作。
例如,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系统等应用的浮现,使得生产和物流领域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总结: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机械自动化、电气控制、计算机控制和智能自动化四个阶段。
从简单的机械装置到现代的智能自动化系统,自动化技术为工业生产和各种工作过程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进步。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将继续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便利和高效的生产和工作环境。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自动化是指利用机器、设备和系统来替代人力劳动,实现生产和运行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发展始于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是自动化发展史的详细描述。
1. 工业革命时期的自动化初步发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自动化的初步发展。
蒸汽机的出现使得生产过程可以脱离人力,实现机械化生产。
同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概念开始出现,如自动调节阀门等,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2. 电气自动化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电力的普及和电气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开始兴起。
电动机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设备可以更加高效地工作。
电气控制系统的出现,如电动开关和继电器,使得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更加精确和可靠。
3. 数字化自动化的发展(20世纪中叶-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自动化开始崭露头角。
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更加智能化和复杂化。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广泛应用使得自动化控制系统更加灵活和可编程。
同时,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得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反馈更加精确和及时。
4. 智能化自动化的趋势(现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自动化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可以更加智能地学习和适应环境,实现更高效和精确的控制。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设备和系统可以互联互通,实现更加协同和高效的自动化生产和运行。
总结:自动化发展史经历了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再到数字化的演进过程,不断推动着生产和运行效率的提升。
未来,智能化自动化将成为主流,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高效和便利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发展史,包括自动化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起源自动化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人们开始使用机械装置来替代手工劳动,以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化的概念逐渐得到了拓展,并在20世纪初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发展过程1. 机械自动化阶段20世纪初,机械自动化成为了自动化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使用各种机械装置来代替繁重的体力劳动,例如使用传送带来自动化物流运输,使用自动机械臂来完成重复性工作等。
2. 电气自动化阶段20世纪中叶,电气自动化成为了自动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电气自动化利用电力来驱动各种设备和机械,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例如,人们开始使用电动机来驱动机械装置,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等。
3. 电子自动化阶段20世纪末,电子自动化成为了自动化发展的新阶段。
电子自动化利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例如,人们开始使用传感器和执行器来实现自动化控制,使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指令的运算等。
4. 信息化自动化阶段21世纪初,信息化自动化成为了自动化发展的最新阶段。
信息化自动化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例如,人们开始使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使用大数据分析来进行生产优化,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智能化生产等。
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精确和稳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实现连续生产,减少了人为操作的错误和停工时间,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减少人力成本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依赖,降低了人力成本。
例如,自动化机械可以代替人们完成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我国自动化发展史
我国自动化发展史自动化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已经在我国的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回顾我国自动化发展的历史,并探讨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展望。
一、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自动化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在那个时候,我国正经历着快速的工业化进程,自动化技术的引进符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自动化技术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如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
我国在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依赖于进口技术的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开始注重自主创新,并建立了自动化研究机构和科研团队。
1978年,我国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计算机控制的大型机床,标志着我国自动化技术迈入了新的阶段。
二、快速发展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自动化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加强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自动化技术逐渐从传统的重工业领域拓展到轻工业、电子、通信等领域。
在制造业方面,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机械自动化、电气自动化、信息自动化为主要内容的自动化技术体系。
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同时,我国开始建立自动化设备制造工业体系,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
三、跨越式发展阶段(21世纪至今)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自动化技术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国积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将自动化技术作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在制造业方面,我国加快了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的核心技术之一。
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自动化技术的水平和影响力。
四、展望未来未来,我国自动化技术仍将保持持续的发展态势,并将进一步深化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我国自动化发展史
第三阶段从2002年至今,我们称速增长趋势:
a)
在各个行业,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寻求视觉检测方案,机器视觉可以解决精确的测量问题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产品质量,一些客户甚至建立了自己的视觉部门。
b)
越来越多的本地公司开始在他们的业务中引入机器视觉,一些是普通工控产品代理商,一些是自动化系统集成商,一些是新的视觉公司。虽然他们绝大多数尚没有充分的回报,但都一致认为机器视觉市场潜力很大。资深视觉工程师和实际项目经验的缺乏是他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1943〜1946年,美国电气工程师J.埃克托和物理学家J.莫奇利为美国陆军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基于电子管电子数字计算机一一电子数字积分和自动计数器。195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小组研制成世界上第二台存储程序式电子数字计算机一一离散变量电子自动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明为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的再控制系统广泛应用程序控制和逻辑控制以及应用数字计算机直接控制生产过程奠定了基础。我国也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开始研制大型电子数字计算机,并研制出了“银河III”电子数字计算机。
自动化控制和应用从古到今
一提到自动化很多人就会问自动化是什么?所谓自动化就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广义的讲,自动化还包括模拟或再现人的自能活动。
自动化发展史从机械时代到数字化时代的转变
自动化发展史从机械时代到数字化时代的转变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
从最早的机械化到现在的数字化,自动化领域不断创新和进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
本文将探讨自动化发展的历史,以及机械时代向数字化时代的转变。
一、机械时代的自动化发展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期间,第一次机械时代的自动化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当时的自动化系统主要是基于机械和物理力学原理,如蒸汽机、织布机和水力机。
这些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取代了人力劳动,成为现代工业的基石。
二、电气时代的自动化发展20世纪初,电气时代的自动化技术开始崭露头角。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电气驱动的机械设备和传感器的使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例如,传动系统的电机和变频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械设备的控制精度和运行效率。
然而,电气时代的自动化技术依然受限于硬件设备的局限性。
系统复杂度较高,维护和管理成本较大。
另外,由于信息传输的不便利,数据处理和监控功能相对有限。
三、信息时代的自动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20世纪后半叶迎来了信息时代的自动化革命。
计算机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变得更加灵活和智能。
由于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和大容量存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编程性和逻辑判断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使得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处理和监控能力大大增强。
各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的广泛应用,实时收集和反馈设备和生产过程的状态信息,为生产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与此同时,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远程操作,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和效率。
四、数字化时代的自动化发展如今,数字化时代的自动化技术正不断深入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前沿科技的融合,使得自动化系统具备更强的学习和决策能力。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不断积累的数据和经验,自主调整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我国自动化的发展历史论文
我国自动化的发展历史论文
自动化是指利用设备和技术实现自动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方式。
在我国,自动化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开始了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开始引进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建立了第一批自动化生产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推广和普及。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了自动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建立了一批大型自动化设备生产厂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自动化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计算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线和设备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机器人技术也逐渐成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九十年代以后,我国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自动化企业和技术人才。
各个领域的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制造业、交通运输、电力等。
我国的自动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荣辱与挑战,但无疑其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未来,我国自动化技术将继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不断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提高我国自动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机器人和其他先进技术来代替人类操作和控制各种过程和系统。
自动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但真正的飞跃是在工业革命时期。
本文将探讨自动化的发展史,从工业革命开始一直到现代智能自动化的新时代。
第一阶段:工业革命的崛起工业革命是自动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工业革命使得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蒸汽机、纺织机械和其他先进设备的出现推动了这一转变。
这些机械设备可以自动执行任务,代替了人手劳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开创了自动化时代的序幕。
第二阶段:电气化时代的到来20世纪初,电气化技术的突破为自动化带来了新的进展。
发明了能产生和控制电能的发电机,电动机和开关设备。
这些创新使得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生产线和输送带的应用使得产品的流水线生产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精密机械和工厂的自动控制系统开始广泛应用,标志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
第三阶段:电子化和计算机的兴起20世纪中叶,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推动了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
电子元件的出现使得自动化设备变得更加小型化和高效化。
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使得自动化系统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和监控设备的运行。
自动化工程中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的应用使得生产和制造过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并能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第四阶段:智能自动化的崛起近几十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自动化的新时代奠定了基础。
智能化自动化系统能够通过学习和适应不同的环境,从而实现更高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使得自动化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制造业、医疗、农业等。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能够更好地处理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结语自动化的发展史是人类智慧和技术进步的结晶。
自动化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还为人类创造了更高效、更安全和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智能自动化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自动化的发展历史与前景
自动化的发展历史与前景引言概述: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控制系统和信息技术,实现对设备、生产线或工业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管理。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阶段,如今已经成为工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自动化的发展历史和前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动化的发展历史1.1 早期自动化技术在19世纪初期,蒸汽机的发明和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早期的自动化设备主要是基于机械传动和气动控制,如自动织布机、自动纺纱机等。
1.2 电气控制时代20世纪初,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进步。
电气控制系统的出现使得设备的控制更加精确和可靠,如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机床等开始出现。
1.3 计算机控制时代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自动化技术的新突破。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得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如PLC控制系统、SCADA系统等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
二、自动化的发展前景2.1 智能化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将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
智能化的自动化系统将具备更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能够实现更加复杂的任务和工艺控制。
2.2 人机协作的发展未来的自动化系统将更加注重人机协作,人类与机器将共同完成任务。
人机协作的自动化系统将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同时也能减少人为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2.3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随着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未来的自动化系统将更加注重能源效率、环境友好性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自动化的应用领域3.1 工业生产领域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化工生产等。
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支撑。
3.2 服务行业领域自动化技术在服务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自动售货机、智能家居系统、无人超市等。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为服务行业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控制和应用从古到今一提到自动化很多人就会问自动化是什么?所谓自动化就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
广义的讲,自动化还包括模拟或再现人的自能活动。
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以及家庭等各方面。
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放大人的功能和创新的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因此自动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的古代,很多的能工巧匠就发明了许多原始的自动装置,以满足生产、生活和作战的需要。
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以下几种:(1)指南车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具有能自动离合齿轮系装置的车辆。
指南车是一种马拉的双轮独辕车,车箱上立一个伸臂的木人。
《宋史·舆服志》中对指南车的构造和各齿轮大小和齿轮数都有详细的记载。
(2)铜壶滴漏即漏壶,中国古代的自动计时装置,又称刻漏或漏刻。
漏壶的最早记载见于《周记》。
这种计时装置最初只有两个壶,由壶上滴水到下面的受水壶,液面使浮箭升起以示刻度(时间)。
(3)饮酒速度的自动调节宋朝仇士良著的《岭外代答》(公元1178)蹭记载中国南方和西南方部落村民的一种习俗,就是常用长0.6米以上的饮酒管饮酒。
在这种竹制饮酒管中有一条银制小鱼,作为可动的开关(即浮子式阀门)。
这种阀门可用来保持均匀的饮酒速度。
(4)记里鼓车中国古代有能自报行车里程的车制,是东汉以后出现的,由汉代改装而成,车中装设具有减速作用的传动齿轮和凸轮、杠杆等机构。
车行一里,车上木人受凸轮牵动,由绳索拉起木人右臂击鼓一次,以表示车的里程。
(5)漏水转浑天仪公元2世纪,中国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创制的一种天文表演仪器。
它是一种用漏水推动的水运浑象,和现在的天球仪相似,可以用来实现天体运行的自动仿真。
(6)候风地动仪公元132年东汉张衡发明的一种观察地震的自动检测仪器,它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检测地震信号的大小和方向。
(7)水运仪象台北宋哲宗元祐三年,苏颂、韩公廉等人制成的水力天文装置。
它既能演示或能观测天象,又能计时及报时。
中国古代人民在原始的自动装置的创造和发明上作出了辉煌的成就,也为后来自动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动化的发展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有很大的发展。
公元一世纪古埃及和希腊的发明家页创造了教堂庙门自动开启、铜祭司自动洒圣水、投币式圣水箱等自动装置。
17世纪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在欧洲的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多种自动装置,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法国物理学家B.帕斯卡在公元1642年发明的加法器;荷兰机械师C.惠更斯于公元1657年发明的钟表;英国机械师E.李在公元1745年发明带有风向控制的风磨;俄国机械师H.波尔祖诺夫于公元1765年发明了蒸气锅炉水位保持恒定用的浮子式阀门水位调节器。
18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自动化技术形成,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需要,自动化调节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公元1968年法国工程师J.法尔科发明反馈调节器;到了20世纪20~30年代,美国开始采用PID调节器。
这是一种模拟式调节器,现在还在许多工厂中采用。
随着自动化装置的广泛应用,就暴露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许多人就对自动调节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质疑。
自动调节器和控制对象组成自动调节系统。
有许多科学家对自动调节系统从理论上加以研究。
公元1868年英国物理学家J.麦克斯韦尔用微分方程描述并总结了调节器的理论。
公元1876年俄国机械学家H.A.维什捏格拉茨基进一步总结了调节其理论,归结为只要研究描述自动调节系统的线性其次微分方程的通解。
公元1877年英国数学家E.劳思、1895年德国数学家A.胡尔维茨提出代数稳定判据,沿用到现在。
公元1892年俄国数学家A.李雅普诺夫提出稳定性的严格数学定义并发表了专著。
他的稳定性理论至今还是研究分析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方法。
20世纪40~50年代局部自动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防空火力控制系统和飞机自动导航系统等军事技术问题,各国科学家设计出各种精密的制动调节装置开创可防空火力系统和控制这一新的科学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迅速发展,随着高速飞行、核反应堆、大电力网和大化工厂提出的新控制问题:非线性系统、时滞系统、脉冲及采样系统、时变系统、分布参数系统和有随机信号输入的系统的控制问题的深入研究,经典控制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有新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工业上已广泛应用PID调节器,并用电子模拟计算机来设计自动控制系统。
20世纪50年代研制出了电动单元组合仪表,这些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工具,并使得构成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更简便、更工程化了,我国也能生产系列化得国产气动单元组合仪表QDZ 型和电动单元组合仪表DDZ型,在国内使用很广。
1943~1946年,美国电气工程师J.埃克托和物理学家J.莫奇利为美国陆军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基于电子管电子数字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和自动计数器。
195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小组研制成世界上第二台存储程序式电子数字计算机——离散变量电子自动计算机。
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明为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的再控制系统广泛应用程序控制和逻辑控制以及应用数字计算机直接控制生产过程奠定了基础。
我国也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开始研制大型电子数字计算机,并研制出了“银河Ⅲ”电子数字计算机。
20世纪50年代末起至今进入综合自动化时期。
复杂工业、复杂工业过程和航天技术的自动控制问题,都是多变量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单经典的控制理论的直接应用遇到了困难。
20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对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开始出现电子数字计算机控制化的化工厂,20世纪60年代末在制造工业中出现了许多自动生产线,工业生产开始由局部自动化想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
20世纪70年代出现专用机床组成的无人工厂,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用柔性制造系统组成的无人工厂。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英等国的科学家们注意到人工智能的所有技术和机器人结合起来,研制出只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会在工业生产、核电站设备检查及维修、海洋调查、水下石油开采、宇宙探测等方面大显身手。
从古到今,自动化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自动化是新的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将产生深远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成为一座世界工厂。
将近100种商品生产位居世界第一,它们遍布10多个工业行业,诸如:消费品、制药、电子器件等。
中国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吸引了超过5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
近年来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8%。
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行业,然而来自装备制造业的产值仅相当于整个制造业产值的26%。
与美国和德国超过40%的比例相比,在未来20年,中国制造业需要高速发展。
这将给工厂自动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支持;另一方面,鉴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低廉的人力资源,许多发达国家将他们的生产线和设备转移到中国大陆开办工厂,因此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政策。
上面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面貌。
例如在长春大众和上海大众的现代化工厂和nokia的北京工厂中,最先进的工业生产线和检测设备随处可见,自动化水平及质量检测水平与他们在别的国家的生产基地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高。
你也可以看到很多半自动化、半人工的生产线,人们仅仅在一些关键环节加入自动检测设备,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安排反而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这种不平衡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格局自始至终都给工业视觉的发展产生影响。
机器视觉在中国短暂的发展历史1990年以前,仅仅在大学和研究所中有一些研究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实验室。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来自这些研究机构的工程师成立了他们自己的视觉公司,开发了第一代图像处理产品,例如基于isa总线的灰度级图像采集卡,和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软件库,他们的产品在大学的实验室和一些工业场合得到了应用,人们能够做一些基本的图像处理和分析工作。
尽管这些公司用视觉技术成功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多媒体处理,印刷品表面检测,车牌识别等,但由于产品本身软硬件方面的功能和可靠性还不够好,限制了他们在工业应用中的发展潜力。
大恒图像公司就是做的较好者之一。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市场需求不大,工业界的很多工程师对机器视觉没有概念,另外很多企业也没有认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8年。
所以,我们称1990~1998年为初级阶段。
期间真正的机器视觉系统市场销售额微乎其微。
主要的国际机器视觉厂商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
自从1998年,越来越多的电子和半导体工厂,包括香港和台湾投资的工厂,落户广东和上海。
带有机器视觉的整套的生产线和高级设备被引入中国。
随着这股潮流,一些厂商和制造商开始希望发展自己的视觉检测设备,这是真正的机器视觉市场需求的开始。
设备制造商或oem厂商需要更多来自外部的技术开发支持和产品选型指导,一些自动化公司抓住了这个机遇,例如,北京和利时电机技术有限公司(原北京四通电机公司,主要做运动控制)。
他们走了不同于上面提到的图像公司的发展道路--做国际机器视觉供应商的代理商和系统集成商。
他们从美国和日本引入最先进的成熟产品,给终端用户提供专业培训咨询服务,有时也和他们的商业伙伴一起开发整套的视觉检测设备。
经过长期市场开拓和培育,不仅仅是半导体和电子行业,而且在汽车、食品、饮料、包装等行业中,一些顶级厂商开始认识到机器视觉对提升产品品质的重要作用。
这里,我们将1998~2002年定义为机器视觉概念引入期。
在此阶段,许多著名视觉设备供应商,诸如:matsushita, omron,cognex, dvt,ccs, datatranslation, matrix,coreco,开始接触中国市场寻求本地合作伙伴,但符合要求的本地合作伙伴寥若晨星。
例如,北京和利时电机技术有限公司曾经被五家外国公司选做主要代理商或解决方案提供商。
第三阶段从2002年至今,我们称之为机器视觉发展期,从下面几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机器视觉的快速增长趋势:a)在各个行业,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寻求视觉检测方案,机器视觉可以解决精确的测量问题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产品质量,一些客户甚至建立了自己的视觉部门。
b)越来越多的本地公司开始在他们的业务中引入机器视觉,一些是普通工控产品代理商,一些是自动化系统集成商,一些是新的视觉公司。
虽然他们绝大多数尚没有充分的回报,但都一致认为机器视觉市场潜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