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2016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1

2016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在第二单元里,我们了解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老师,有为孩子排除jiū( )纷的蔡老师;能tú( )手画圆和三角形的王老师;唤醒海伦灵魂,让海伦的生活从此jié( )然不同的莎莉文老师;对丘吉尔宽hóng( )大量的威尔登校长,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好老师。
2.古诗文默写(10分)(1)默写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6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过故人庄》) (3)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语句中加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一直鸦雀无声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B.我们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C.连云港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花果山云雾缭绕、林木苍翠,苏马湾海天一色、白帆点点,真是美不胜收!D.为保卫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游览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4. 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3分)进入初中半个学期以来,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泛舟书海,品读美文。
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走进济南,感受济南冬天的⑪同⑫一道领略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受教于⑬ (填人名)门下,聆听“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谆谆教诲。
通过学习,我们深深感到徜徉于语文世界是多么快乐。
5.阅读小诗,回答问题。
(4分)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1)这首诗是诗集( )的105首。
(填序号) A. 《繁星》 B. 《春水》(2)这首诗的作者是,她将母爱、三者和谐地织入诗的经纬。
2016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6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第一篇:2016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2016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一、基础知识与积累(3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颓(tui)唐愧怍(zuo)提防(tī)高屋建瓴(ling)B、憧憬(chong)涎水(yan)仄歪(ze)锐不可当(dāng)C、疮疤(chuāng)琐屑(xie)嶙(lin)峋纷纷溃退(kui)D、笨拙(zhuō)诘问(j i)震悚(sǒng)眼花缭乱(liao)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狼籍荒谬丰功伟绩富丽堂皇 B、渴慕瓦砾高屋建瓴低眉顺眼 C、赃物悼念张慌失措世外桃源 D、霹雳惊骇微不足道月明风轻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夏天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B、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
D、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第一等奖。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
C、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D、近段时期以来,小李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A、《芦花荡》孙犁孙树勋《孙犁文集》B、《阿长与lt;山海经gt;》鲁迅周树人《朝花夕拾》C、《桃花源记》陶渊明元亮《陶渊明集》D、《核舟记》张潮子敬《虞初新志》6.古诗文默写(12分,每空1分)(1)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2)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秋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六年级语文(本试卷总分100分,含卷面分2分。
测试时间90分钟,闭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5分)1. 看拼音写词语。
(8分)quán shìkān cèzhēn g zhá nüè shāzhù zào bō li xiūsèpái huái2.用“”画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和汉字。
(3分)⑴我们爱你——杭州西湖的浓(妆装)淡抹,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⑵王母娘娘(拔拨)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huá huà),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
⑶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bó báo)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象像)徐徐.(qú xú)沉入大海。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词语的意思。
(4分)悲愤欲()()荆请罪负()顽抗生死()关4.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如果是成语,那就更好)。
(4分)一年一度的冬季三项比赛又开始了!操场上真是。
在同学们的欢呼中,六⑵班的刘畅同学上场了。
你看,他一副的样子,多带劲!经过激烈的比拼,刘畅同学果然,夺得跳绳组的冠军,六⑵班同学个个!5. 按照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6分)⑴宇航员陈冬激动地告诉大家:“景海鹏的50岁生日是和我一起在太空中过的!”改为转述句:⑵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跑出去?(改写为陈述句)⑶仿写句子。
我愿是一朵欢乐的浪花,为大海营造一点生机;我愿是,为。
⑷天高云淡,朔风送爽,大雁排着队往南方飞去。
这是有语病的句子,请改正:二、阅读积累与运用。
(43分)1. 课内阅读积累。
(13分)(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的作品,这首诗中阐述了与之间的关系诗句是“,”。
诗人曾在临终前叮嘱儿子:“,”,表达出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2)《牛郎织女》是(体裁)。
2016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6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六年级期末小学语文试题(时间:90分钟)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字词,相信你一定能写得端正、美观。
qín miǎn méng lóng kuí wúyōu lǜ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然大()曲()和()()连忘()苟延()()()()共赏()高()烈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横遭不幸久别重逢漫不经心浴血搏杀B.焦燥不安震耳欲聋饱经风霜牛毛细雨C.风雨同舟和蔼可亲心惊肉跳十指连心D.怒目圆睁惹人讥笑寝不安席百折不挠4.按要求改写句子的意思。
(1)老师说:“同学们太累了,我今天就不布置作业了,你们在家看看书吧!”(请转述一下老师说的话)(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请按照这个句子的表达方法仿写一个句子)二、语言积累。
1、郭沫若曾说过:“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你能写出鲁迅的两句诗词或名言吗?2、先按原文填空,再回答问题。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首诗处处体现了诗人的_____________心情。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不怕___________,也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哪里要___________,哪里要__________,哪里要把__________,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4)诚者,天之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其实地上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016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语文试卷

2016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时间: 100 分钟;总分100 分,)题号一二三四卷面总分核分人应得分36247303100实得分一、累积与运用( 36 分)1.看拼音,写汉字,展现你的书法。
( 6 分)阅读名言警语总能让我们成长的脚步更为坚固有力。
“只有那些 yǒn ɡɡǎn() zhand ìn ɡ()的人,才能á oɡu?()黑暗, yínɡlái()光明”.这句话就有利于 duànlìàn()我们的意志力,在精神 lǐn ɡyù()激励我们踊跃追求生命的意义。
2.仔细读题,轻松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6 分)( 1)“畜养”的“畜”读“ chù”, “圈养”的“圈”读“ju àn”()( 2)“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是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廉洁正直。
()( 3)“高雅”和“娓娓而谈”都是褒义词。
()( 4)“饶有兴趣”和“丰饶”的“饶”字意思同样。
()( 5)“鼎”共有 11 画,第六笔是竖折。
()( 6)《桃花心木》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
()3.下边一段话有十处错误(两个错字,五个错标点,一处词语不妥,两个不通畅的句子),请用改正符号改正。
( 5 分)本学期,展开的念书活动让同学恋恋不舍,大家阅读了徐灿烂的“小兵张嘎”、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 ,还组织了征文,演讲,绘画等活动。
这些精采的活动固然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并且锻练了我们的能力。
4.选择成语填空。
(5分)因小失大集思广益见微知著闻所未闻习以为常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每一个发明者都擅长从渺小的、()的现象中看出问题,而在问题的解决中,他们又擅长(),擅长抓住问题的实质深入研究,不(),当这些发明者宣告他们的新成就时,人们会感觉其实不是()。
因此说,科学其实不神奇,其实不遥远,只需你(),擅长提问其实不停探究,你就能发现真谛。
2016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

2016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2016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题号应得分实得分一二三四卷面总分核分人一、积累与运用(36分)1.看拼音,写汉字,展示你的书法。
(6分)名言警句总能让我们成长的脚步更加坚实有力。
“只有那些勇敢坚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这句话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在精神上鼓舞我们积极追求生命的意义。
2.细心读题,轻松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6分)1)“畜养”的“畜”读“chù”,“圈养”的“圈”读“juàn”(√)2)“一片XXX在玉壶”的意思是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3)“文雅”和“侃侃而谈”都是褒义词。
(√)4)“饶有趣味”和“富饶”的“饶”字意思相同。
(×)5)“鼎”共有11画,第六笔是竖折。
(×)6)《桃花心木》是XXX的一篇散文,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
(√)4.选择成语填空。
(5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每一个发明者都善于从细小的、微不足道的现象中看出问题,而在问题的解决中,他们又善于集思广益,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入研究,不舍本逐末。
当这些发明者宣布他们的新成果时,人们会感到并不是司空见惯,所以说,科学并不神秘,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你就能发现真理。
5.一篇篇美文,既让我们增长知识,又给我们很多成长的启示。
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定难不住大家。
(7分)1)《学奕》中“虽与之俱学,XXX矣”的原因是:一人后天聪明;一人前天聪明。
2)“XXX深处有人家,天气暖时好踏青。
小桥流水人家近,古道花林苔色新。
”是明代诗人写的《题都城南庄》中的诗句,诗人借石灰表现了人们要保持清白,不受世俗的污染。
3)当XXX走上讲台时,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因为她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的出现意味着知识、智慧和勇气。
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殊荣的女性。
2016年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参考】一、积累与运用(20分)1.给下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但是擦着白粉,quán()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式。
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yí()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quán()骨薄()鄙yí()嗤()笑2.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方格里。
(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1)签署(2)纹丝不动(3)千头万序(4)谈笑风生(5)决择(6)走投无路(7)一筹莫展(8)蜂蛹而上(9)冷峻(10)百年沧桑(11)鞭辟入里(12)世外桃园改正:3.按要求填空。
(6分)(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一致。
(2)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中表明全词感情上大转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家傲•秋思》一词中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武陵春》一词中叙述词人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词人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的远大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6)表达人生感慨的古诗词名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人教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一)带答案一、语言积累1、看拼音,写词语(4分)Xùn hán kuíwúmái zàng yōu jìng( ) ( ) ( ) ( ) Qín jiàn kãsîu sūxǐng ào mì()()()()2、补充成语(3分)()()吞枣()()起伏德()望()微波()()()()共赏曲()和()3、补充上下句(7分)⑴、,快走踏清秋。
⑵、横眉冷对千夫指,。
⑶、,留与子孙耕。
⑷、有所期诺,,有所期约,。
⑸、,,中国才有真进步。
4、按要求填空(7分)⑴、在《春夜喜雨》一诗中,点明季节的诗句是:⑵、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诗中描写月明风清的夏夜的诗句是:⑶、在《天净沙秋》一诗中,色彩鲜明描绘秋天美景的诗句是:5、按原文填空(4分)⑴、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
⑵、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钏子期曰:“!“二、阅读㈠、《少年闰土》“管贼吗?”“不是。
走路的人口(喝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愉偷)的。
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猬)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凶狠)。
“它不咬人吗?”“有胡叉呢。
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
这畜生很(伶俐机灵),倒(dào dǎo)向你奔(bēn bân)来,反从胯下窜(cuàn chuàn)了。
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经过)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出售)罢了。
(节选自第17课《少年闰土》)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选择正确(最佳)的答案,在下面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一年级1月份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黄石市女子艺术学校2017年1月16日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徐悲鸿绘画思想(节选)徐悲鸿的素描方法与西洋的素描有很大的不同。
徐悲鸿在他的创作中最先大胆引进了西方的透视、比例、解剖和光学原理等科学法则;但他同时注重中国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规范,虚实、轻重、转折、顿挫,其线条勾勒与明暗关系、体面层次的微妙处理,既能表现明确的结构,又合于中国的形式美感。
所以,一种线形之美,而且是类似中国画“骨法用笔”的线形之美,是区别于西洋素描并为徐悲鸿所独具的创造。
马是历代中国画家喜爱的题材,徐悲鸿的马画可以说家喻户晓,在国人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
他采用大写意的表现手法,采取具体的笔法大笔泼写,在泼的基础上与勾勒相结合,并且强调结构形似的精确性。
他采用西画中明暗分块造型的方法,用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马的轮廓、面官等关系到结构的部位,都以写生为基础,并尽量细致刻画表现,一丝不苟。
他画马笔墨酣畅奔放、气宇轩昂,充满生机和活力。
徐悲鸿画牛、画狮、画鹰、画猫等的动物画也总是利用写生为基础,应用解剖学原理,让笔墨形式从属并服务于客观对象造型,极力表现动物的雄健、机敏和力量。
强调结构形似的精确性和景物的焦点透视效果是西方写实画的主要因素,但中国画不遵从写生,而是用观察和印象积累。
笔墨自由和随机性与追求结构形似的真实是一对矛盾,徐悲鸿追求笔墨从属并服务于客观对象造型的需求,即笔墨形式尊重形似结构,他把素描融入笔墨,转换成笔墨,在不同题材的作品中有不尽相同的表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素描是表现主体物象的录入过程,也是作者的创作源泉之一。
徐悲鸿为创作《愚公移山》《泰戈尔像》《霸王别姬》《毛泽东在群众中》等都先创作了素描稿。
《愚公移山》在印度创作中,画幅中开山的裸体青壮年,都用模特儿画了素描。
徐悲鸿为此积稿三十多幅,艰辛的创作、扎实的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使画面既洋溢着生活的实感,又充满着神奇幻想的神话境界。
画面上人物造型着重于体积的研究,重量与体积感鲜明,造型饱满而结实,扑面而来的形体,都有很强的雕塑感,素描结构严谨,来去分明,亮处有物,暗处不空,具有潜移默化的感觉。
画中手法夸张,抡锄挖土的壮汉的造型和肌肉的刻画,激奋的动作的处理,赤裸的健壮的体魄和憨直的神态的描绘等,无不给人无尽的信心和力量。
徐悲鸿对以素描的方式作画稿、画模特儿,有选择地采用光影造型,有相当的依赖性。
这样的画面改良,对传统笔墨语言势必有一定的削弱和破坏,也淡化中国画的特色,但的确避免了用线描画不够深度和生动的弊端。
从徐悲鸿不少作品的形象塑造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以素描为基础的写实主义的具体实践,渗透了徐悲鸿对艺术的审美和对生活的理解。
他追求和所传达的精神不仅仅是惟肖,还有在此基础上的惟妙。
“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反映了徐悲鸿的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的精神。
1.关于“徐悲鸿的素描方法”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徐悲鸿的素描引进了西方的透视、比例、解剖和光学原理等科学法则,带来了不竭深度和生动的弊端。
B.徐悲鸿的素描注重以线造型的规范,具有线形之美,而且是类似中国画“骨法用笔”的线性之美。
C.徐悲鸿的素描能表现造型的明确结构,合于中国的形式美感,主要得益于他不遵从写生的基本理念。
D.徐悲鸿的素描方法与西洋的素描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他过分强调结构形似的精确性和景物的焦点透视效果。
2.下列表述,不属于“追求笔墨从属并服务于客观对象造型”创作原则的一项是()A.徐悲鸿的马画在泼的基础上与勾勒相结合,并且强调笔墨自由和随机性。
B.徐悲鸿的马画中马的轮廓、面官等关系到结构的部位,都以写生为基础,并尽量细致刻画表现,一丝不苟。
C.徐悲鸿画牛、画狮、画鹰、画猫等的动物画利用写生为基础,应用解剖学原理,极力表现动物的雄健、机敏和力量。
D.徐悲鸿在创作《愚公移山》《泰戈尔像》《霸主别姬》《毛泽东在群众中》等作品之前,都创作素描稿。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徐悲鸿的绘画注重笔墨形式尊重形似结构,在他不同题材的作品中有不尽相同的表现。
B.素描是对表现主体物象的录入过程,也是作者的创作源泉;离开素描,则无法创作绘画。
C.徐悲鸿对以素描的方式作画稿、画模特等,有相当的依赖性,这是对中国传统笔墨语言的一种丰富与提升。
D.“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是徐悲鸿绘画思想的核心,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全面继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5分)心中的梅兰芳郭宇从京剧艺术的现代史角度看,从外国人对中国京剧的认知角度看,从京剧在国人心里的地位看,是绕不开“梅兰芳”三个字的。
他是一位京昆表演艺术大师。
在《梅派艺术传习录》(下文简称《传习录》)的编辑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与梅先生同时代的马连良、周信芳、盖叫天、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京剧大师级名家对其艺术上认知的文章,以及萧长华、姜妙香、刘连荣、徐兰沅、王燮元等梅先生艺术合作者的记述,这些文字从不同角度回忆、介绍与肯定了梅派艺术的成就。
更具有历史意义的是,这些文字对研究梅派艺术的形成、发展以及梅派艺术传承的经过,都是难得的第一手史料。
也正因为梅兰芳在京昆艺术上厚实的基础、生活中可贵的人品、观念上不断发展的艺术中正之道,使其永远都站在艺术、生活和历史的制高点。
他也是一位戏曲教育大家。
他为戏曲教学、人才培养所做出的贡献彪炳千秋。
《传习录》卷首,即收录了梅兰芳先生在戏曲教育工作方面很有代表性的五篇文稿。
这些文章今天读来,仍让人觉得如沐春风,仿佛看到了梅先生在舞台之外的另一种明师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957年发表的《要善于鉴别精、粗、美、恶》一文,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演员要学会分辨雅俗、高低、美丑的问题,许多警句振聋发聩,富有现实意义。
这篇文章,理应成为京昆表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评论工作者一个必读经典。
而梅门弟子对老师的追思怀念,更是本书的一项重要内容。
梅先生桃李满天下,许多门人后来都成为享誉梨园的大艺术家,像张君秋、杜近芳、李玉茹、陈伯华等,但他们对老师的耳提面命,终生不忘。
诸位梅门弟子对恩师的追忆,让今天的人们看到了京剧界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也看到了梅先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高质量教学。
如何借鉴梅先生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来发展与改革当下的京昆教学事业,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值得我辈深思。
他还是一位积多元素养和在戏曲艺术上善取多元养分的实践者。
他除了绘画与书法外,在剧目的演出上一直秉承创新与借鉴、改革的原则。
他编演新戏、对传统老戏或其他剧种的剧目进行重新创作、对昆曲的热爱与提倡及学习,以及早年对时装新戏的探索,这些经历都体现出一位大家在艺术探索上的心路历程。
直到今天,我们不也还在谈论艺术的传承与革新吗?国家不也在花费大力气振兴昆曲吗?剧种之间不也有更多的借鉴与互动吗?尽管这些都是梅兰芳先生当年已经做过的,但这样的理念对于当今的艺术传承与发展,仍是圭臬。
他创立的“梅派艺术”,已成为京昆艺术教育的典范。
上海市戏曲学校也很早就将梅派艺术的传习列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并聘请杨畹农、魏莲芳等名师,培养了许多出色的梅派艺术继承者。
《传习录》就收录了言慧珠先生、杨畹农先生、魏莲芳先生的多篇文章,体现了学校老师在研究梅派、传承梅派上取得的诸多成就。
教书育人,传承流派,完成演员个体的培养塑造,当然是学校的本职任务。
但在此基础之上,学校还应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职责。
如何将京昆艺术提升到文化的高度进行研究,进而提高社会对京昆艺术的认知度,更是学校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在学校开展的相关戏曲艺术资料整理、史论研究、出版工作中,《传习录》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成果。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从京剧艺术的现代史、外国人对中国京剧的认知、京剧在国人心里的地位等角度看,“梅兰芳”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B.萧长华、姜妙香、刘连荣、徐兰沅、王燮元等梅派艺术家关于梅兰芳的记述,从不同角度回忆、介绍与肯定了梅派艺术的成就。
C.《传习录》卷首收录的五篇文稿,很有代表性,理应成为京昆表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评论工作者的一个必读经典。
D.梅兰芳先生在艺术的传承与革新、振兴昆曲、剧种之间的借鉴与互动等方面有自己的理念,但这些理念到现在都被遗忘了。
E.《传习录》收录了大量关于梅派艺术的文章,它是学校开展相关戏曲艺术资料整理、史论研究、出版工作的重要成果。
5、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梅兰芳先生这一形象的特征。
(5分)6、梅兰芳先生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10分)双白老人于德北①按算双白老人已经90高龄了,论辈分我应该称他曾祖爷爷。
二十年前,他曾到我的家里来过一次,是给我的祖父看病。
他看我祖父的病气太重,就开了一大盆的药给我祖父吃。
祖父吃了他的药,气色红润,也不那么剧烈地咳了,减少了许多痛苦。
②双白老人是个中医。
他的老家在德惠,却常住在云南的一个小寨子里。
说常住,其实也不过是定居地,他的大半生是在行走中度过的。
③他从云南往东北走,三年左右走个来回。
从云南到东北,又从东北到云南,往来行医,随吃随住,一日不短,三日不长。
偶尔在病人家一住半年的时候也有,却保着人家的性命,救着人家的病痛。
④双白老人吃素,饮食十分清淡。
他每日离不开酒,却注意节制,每晚三盅,不多喝,也不少喝,喝时不用劝,不喝了谁劝也没有用。
⑤他一辈子没结过婚,因而没有儿女。
他曾对我的祖父说,他想收一个徒弟,把自己的一生所学都教给他。
但这个徒弟收得十分考究,十分挑剔,十分严格。
由于他的一生云游行医,并没有多少时间认真地坐下来考察一个人,一个可以让他接受的姑娘或小伙子。
他曾对我的祖父说:“若能从亲戚中选一个聪慧、好学、本分的孩子也未尝不可。
”祖父就向他推荐了我。
我那时八九岁的年纪,淘气淘得不得了。
双白老人把我叫到祖父床前时,我的整个身心都在航模的最后工艺制作中。
所以,当他问我喜不喜欢像他一样当一名中医时,我脱口而出:“不喜欢。
”我不知道双白老人为什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⑥说起来祖父的病,已有三年之久,他得的是肺癌,这与他早年拼命赌博过于劳累有关。
祖父初病的时候还恐于死亡,主动调理自己。
可当他觉得生命无望的时候,曾固执地回老家独居了一段日子。
后来听乡下的堂叔、表哥们说,那是昏天黑地的一段日子,祖父每天沉浸在牌局上,胜多败少,直至累吐了血。
双白老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我家的。
他脸色红润,双目炯然,一把过胸的胡须如雪样白。
圆口布鞋,一袭灰色的褂子。
他的牙齿,晶莹剔透,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