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祥解

合集下载

东南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门电路一、实验目的1.验证常用TTL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

2.掌握各种门电路的逻辑符号。

3.掌握Quartus软件的使用。

4.了解集成电路的外引线排列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电路集成逻辑门电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字集成元件。

任何复杂的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都可用逻辑门通过适当的组合连接而成。

目前已有门类齐全的集成门电路,例如“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等。

掌握逻辑门的工作原理,熟练、灵活地使用逻辑门是数字技术工作者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TTL门电路TTL集成电路由于工作速度高、输出幅度较大、种类多、不易损坏而使用较广。

在后面的实验中采用74系列TTL集成电路。

它的工作电压为5V±0.5V,逻辑高电平1时≥2.4V,低电平0时≤0.4V。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TTL门电路逻辑功能验证1、首先建立工程(以后每个实验都要分别建立)。

按图1在Quartus软件中调入相应的标准门电路,并把输入端,输出端分别设置好。

2、新建波形文件,按状态表1中“与”一栏输入A、B(0、1)信号,观察输出结果(发光二极管亮为1,灭为0)填入表1中。

3、按同样的方法,验证“或门”7432,“与非门”7437,“反相器”7404的逻辑功能,并把结果填入表1中。

4、Quartus仿真结果(功能防真和时序防真)(a) 与门Q=A•B 功能仿真时序仿真(a) 与门Q=A•B(b) 或门Q=A﹢B 功能仿真时序仿真(b) 或门Q=A﹢B(c) 与非门Q= A•B功能仿真时序仿真(c) 与非门Q= A•B(d) 反相器Q= A功能仿真时序仿真(d) 反相器Q= A 表1 逻辑功能表实验二译码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熟悉常用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和电路所谓“译码”就是把代码的特定含义“翻译”出来的过程,而实现译码操作的电路称为译码器。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译码器实验译码器选用74138,其引脚排列见附录。

计算机网络实验四 局域网组网试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四 局域网组网试验

惠州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4 局域网组网试验一. 实验目的组建一个简单的、以交换机为中心的小型局域网,并对每一台计算机配置网络协议、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等参数,实现局域网内的计算机互通。

使学生对局域网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二. 实验内容1. 主机与交换机的连接;2. 配置每一台计算机的网络标识、使用的网络协议与IP 地址等; 3. 用Ping 命令检验网络的连通性; 4. 通过网上邻居实现主机间相互访问。

三. 实验拓扑图7-1 网络拓扑四. 实验步骤1. 计算机与交换机的连接:实验室已经将连接所用的双绞线做好,也已经铺设完毕,但未连接。

实验时,在交换机的机柜中,将每组的8台计算机与相应的交换机实现连接,即将与每台计算机相连网线的RJ-45插头与交换机后面的RJ-45插座相连接。

在连接时,原则上可以以任意顺序连接,一般是就近顺序连接。

2. 检查计算机原来的配置情况:为了其它实验,实验室中的计算机已经做过必要的配置,为了弄清现有系统的配置情况,可利用下列方法得到系统现有的配置情况。

步骤如下: a) 启动计算机;b) 在“开始”\“运行”命令框中输入:cmd 并回车;c) 输入:ipconfig 并回车;将显示本机已配置的IP 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d) 如果输入:ipconfig/all 并回车,还可以看到包括主机名、网卡地址和各种服务器IP 地址等内容。

如图7-2所示。

3. 配置网络标识:更改网络标识(计算机名)的目的,是使计算机名有一定意义并便于记忆与使用。

步骤如下:a) 右键点击“我的电脑”,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b) 在打开的“系统属性”对话框架中点击“网络标识”选项卡,如图7-3所示,再点击“属性”按钮;c) 在打开的“标识更改”对话框中,即可更改网络标识,即计算机名。

最后点击“确定按钮”。

如图7-4所示。

4.一般都是使用TCP/IP协议,配置TCP/IP协议的方法如下:a)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网络和拨号连接”命令,或者右键点击“网上邻居”,再点击“属性”按钮,打开“网络与拨号连接”对话框,如图7-5所示。

《网络攻防第四次作业》实验报告

《网络攻防第四次作业》实验报告

《TCP/IP协议栈重点协议的攻击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网络层攻击①IP源地址欺骗(Netwag 41)②ARP缓存欺骗(Netwag 33)③ICMP重定向攻击(Netwag 86)2)传输层攻击①SYN flood攻击(Netwag 76)②TCP RST攻击(Netwag 78)③TCP Ack攻击(Netwag 79)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10运行环境:校园网实验软件:netwag、wireshark三、实验步骤:1)IP源地址欺骗(Netwag 41):①打开Netwag软件找到41:首先打开Netwag软件,然后找到41:Spoof Ip4Icmp4 packet,点击进入。

②设置Ping数据包发送方*(源)IP地址,和接收方(目标)地址:③打开wireshark软件,开始抓包,然后点击Netwag的Generate 然后再点 Run it:先用原来的本机真实IP地址测试是否能抓到ping命令包,截图中显示可以正常抓包。

④把源IP地址改变为【192.168.110.119】然后Generate → Run it:从截图中可以发现抓到了ARP数据包,数据包内容为请求谁是【192.168.110.119】然后接下来就是ping命令的ICMP数据包。

并且发现发送给【5.6.7.8】的源IP变为【192.168.110.119】,成功欺骗目标ip为5.6.7.8的目标。

2)ARP缓存欺骗(Netwag 33):①找到Netwag中的33号,点击进入:首先打开Netwag软件,点击33号,进入配置界面,选择网卡为【Eth0】,源物理地址为【00:23:24:61:13:54】目标物理【00:23:24:61:2d:86】,发送ARP回复数据包,以及设置ARP数据包中,物理地址和ip地址,本机ip为【10.131.10.110】而这里伪装为【10.131.10.109】。

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第四次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第四次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信息通信网络概论第4次实验实验名称:实验四﹑计算机网络通信应用程序设计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实验室:金智楼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 2016 年 12 月 20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一)基于TCP/IP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应用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3)二.实验原理 (3)三. 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3)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4)五.实验记录 (4)六.实验总结 (11)附录:部分代码(二)基于UDP/IP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应用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7)二.实验原理 (17)三. 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17)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18)五.实验记录 (18)六.实验总结 (25)七.思考题或讨论题 (25)附录:部分代码(一)基于TCP/IP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应用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TCP协议通信的基本原理。

2.通过运用WinSock接口编写网络通信应用程序,掌握TCP网络应用程序架构的设计思想。

3.学会设计利用TCP简单的应用层协议。

二.实验原理TCP是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TCP提供两台计算机之间的可靠无错的数据传输。

应用程序利用TCP进行通信时,源和目标之间会建立一个虚拟连接。

这个连接一但建立,两台计算机之间就可以把数据当作一个双向字节流进行交换。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1、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流程服务器端1:创建套接字并将套接字绑定到一个本地地址和端口上(create)。

2:将套接字设为监听模式,准备接受客户请求(listen)。

3:等待客户请求到来;请求到来后,接受请求,返回一个新的对应于此次连接的套接字(accept)。

4:用返回的套接字和客户端进行通信(send/receive)。

5:返回,等待另一客户请求。

6:关闭套接字。

客户端1:创建套接字(create)。

计算机网络实验四详细过程及参考解答

计算机网络实验四详细过程及参考解答

计算机网络实验四详细过程及参考解答网络的基本命令1.1实验目标:? 了解系统网络命令及其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所能对网络进行的操作。

? 通过网络命令了解网络状态,并利用网络命令对网络进行简单的操作。

1.2实验内容:? 利用Ping 命令检测网络连通性? 利用Arp 命令检验MAC 地址解析1、记录本机的主机名,MAC地址,IP地址,DNS,网关等信息。

主机名:wanghao-pcMac地址:00-23-8b-c1-f9-2b(有线mac地址)00-23-fa-a4-5a-4e(无线mac地址)Ip地址:192.168.1.100 Dns:61.139.2.69 218.6.200.139 网关192.168.1.12、利用Ping 工具检测网络连通性? 当一台计算机不能和网络中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检测。

在DOS 窗口下输入“ ping 127.0.0.1 ” 命令,此命令用于检查本机的TCP/IP 协议安装是否正确,注:凡是以127 开头的IP 地址都代表本机。

? 然后在DOS 窗口下输入“ ping 本机IP 地址”命令,此命令用于检查本机的服务和网络适配器的绑定是否正确。

注:这里的服务一般是指“Microsoft 网络客户端” 和“Microsoft 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 。

? 接下来在DOS 窗口下输入“ping 网关IP 地址” 命令,此命令用来检查本机和网关的连接是否正常。

? 最后在DOS 窗口下输入“ping 远程主机IP 地址” 命令,此命令用来检查网关能否将数据包转发出去。

? 此外,利用ping 命令还可以来检测其他的一些配置是否正确。

在DOS 窗口下输入“ping 主机名” 命令,此命令用来检测DNS 服务器能否进行主机名称解析。

? 在DOS 窗口下输入“ping 远程主机IP 地址” 命令,如果显示的信息为“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目标主机不可达),说明这台计算机没有配置网关地址。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四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四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实验报告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任课教师:刘春花,刘宇姓名:学号:专业:成绩:实验四、web服务器套接字编程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编写一个WEB服务器程序,可以接受来自浏览器的访问,并传输页面(包含多个对象)到浏览器。

掌握Socket编程。

2.实验环境:连入局域网络的主机一台。

3.实验指导: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位于TCP/IP 协议的应用层,是最广为人知的协议,也是互连网中最核心的协议之一。

HTTP协议是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协议,是通用的、无状态的、面向对象的协议。

一个完整的HTTP协议会话过程包括四个步骤:✧连接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建立连接,打开一个称为Socket(套接字)的虚拟文件,此文件的建立标志着连接建立成功;✧请求Web浏览器通过Socket向Web服务器提交请求。

HTTP的请求一般是GET或POST 命令(POST用于FORM参数的传递);✧应答Web浏览器提交请求后,通过HTTP协议传送给Web服务器。

Web服务器接到后,进行事务处理,处理结果又通过HTTP传回给Web浏览器,从而在Web浏览器上显示出所请求的页面;✧关闭连接应答结束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必须断开,以保证其它Web浏览器能够与Web 服务器建立连接。

4.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运行实验提供的Webserver.java程序,分析该程序实现的功能,为实验程序主要代码加上注释。

import java.io.*;import .*;import java.util.*;引入类class Webserver{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throws Exception{String requestMessageLine;String filename; //定义所需的变量ServerSocket listenSocket=new ServerSocket(2222);//在端口号为2222中创建一个服务端socketSocket connectionSocket=listenSocket.accept(); //打开服务器端socketBufferedReader inFromClient=new BufferedReader(newInputStreamReader(connectionSocket.getInputStream()));//得到客户端输入流DataOutputStream outToClient=newDataOutputStream(connectionSocket.getOutputStream());//得到服务端输出流requestMessageLine=inFromClient.readLine();//读取客户端输入流的一行数据StringTokenizer tokenizerLine=new StringTokenizer(requestMessageLine);//字段串解析if(tokenizerLine.nextToken().equals("GET")){//如果客户端的请求方式为GET方式filename=tokenizerLine.nextToken();if(filename.startsWith("/")==true)filename=filename.substring(1);//获得文件名System.out.println("The request filename is:" + filename);File file=new File(filename);//新建文件int numOfBytes=(int)file.length();FileInputStream inFile=new FileInputStream(filename);//新建文件输入流byte[] fileInBytes=new byte[numOfBytes];inFile.read(fileInBytes);//将文件流信息读入byte数组outToClient.writeBytes("HTTP/1.0 200 Document Follows\r\n");//服务端输出信息if(filename.endsWith(".jpg"))//不同的文件类型所对应的头文件格式不同outToClient.writeBytes("Content-Type:image/jpeg\r\n");if(filename.endsWith(".gif"))outToClient.writeBytes("Content-Type:image/gif\r\n");outToClient.writeBytes("Content-Length:"+numOfBytes+"\r\n");outToClient.writeBytes("\r\n");outToClient.write(fileInBytes,0,numOfBytes);connectionSocket.close();关闭socket}else System.out.println("Bad Resquest Message");错误的请求方式}}改写程序:。

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祥解

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祥解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信息通信网络概论第4次实验实验名称:设计协议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实验室:金智楼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3 年12 月23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3)二.实验原理 (3)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4)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5)五.实验记录 (5)六.实验总结 (9)七.思考题或讨论题 (9)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1.设计简单的应用层协议,2.开发基于TCP/IP或UDP/IP的网络通信程序,实现数据传送和文件传输。

要求:1.正确理解应用层协议的概念;2.更深入了解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程序设计。

二.实验原理1. 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的定义包括如下内容:(1)交换的报文类型,如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2)各种报文类型的语法,如报文中的各个字段公共详细描述;(3)字段的语义,即包含在字段中信息的含义;(4)进程何时、如何发送报文及对报文进行响应。

有些应用层协议是由RFC文档定义的,因此它们位于公共领域。

例如,web的应用层的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RFC 2616)就作为一个RFC供大家使用。

如果浏览器开发者遵从HTTP RFC规则,所开发出的浏览器就能访问任何遵从该文档标准的web,服务器并获取相应的web 页面。

还有很多别的应用层协议是专用的.不能随意应用于公共领域。

例如,很多现有的P2P 文件共享系统使用的是专用应用层协议。

目的,应用层协议主要有以下几种。

2)SOCKET编程服务器要创建一个用于侦听的套接字,为该套接字分配地址之后,调用listen()函数使它处于侦听状态;客户机在创建套接字完毕后,为套接字分配地址,然后调用connect()函数,请求与服务器套接字连接;服务器套接字在收到客户机的连接请示后,调用accept()函数,该函数创建一个用于连接的套接字。

应用该套接字和客户机上的连接套接字,用户就可以在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了。

交大继续教育 计算机网络 四次作业问题详解

交大继续教育 计算机网络 四次作业问题详解

第一次作业解析1、 OSI 模型中,通常是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或字符流转换成帧格式。

2、 对于网络模型来说,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的设备。

3、 HUB (集线器)是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

4、 FTP 、Telnet 等属于应用层的应用系统。

5、 OSI 模型中,由物理层负责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6、 哪种物理层编码技术可用于解决连续的0或连续1的问题。

只有曼切斯特编码。

7、 如果用telnet 传输一串信息,那么真正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信息是以某种形式调制的0或1数据。

8、 在一条无噪声的信道上,如果带宽是4MHz ,信号分成32个等级,那么,信道的最大比特率(即数据传输率)为40M bps 。

9、 在一条无噪声的信道上,如果带宽是4MHz ,信号分成32个等级,那么,信道对应波特率为8M 波特。

10、在一条无噪声的信道上,如果带宽是4MHz ,信号分成32个等级,那么,发送一个20KB 的文件最短需要的时间是4ms 。

Nyquist 定理 在无噪声信道中,当带宽为H Hz ,信号电平为V 级,则: 数据传输速率 = 2Hlog 2V b/s信道的速率Mbps M 4032log 422=⨯⨯=,即信道的最大比特率为40Mbps 。

∵ 比特率 = (log 2V ) × 波特率 ∴ M M V 832log 40log 22===比特率波特率T=20KB/40Mbps=(20×8)/(40×1000)=0.004秒1B=8bit 所以乘以8,M 和K 是1000的关系11、一路的带宽为64Kbps 。

12、HFC 用了FDM 和TDM 多路复用的方法。

13、如果主机A 通过由32路TDM 共享的2.048Mbps 总线链路向主机B 发送一个32Kb 的文件,则传输时间为500ms每一路的速率=2.048M/32=64Kbps因此传输时间=文件长/一路传输速率=32Kb/64Kbps=0.5s 。

东南大学数电实验小系统设计F题 实验四

东南大学数电实验小系统设计F题 实验四

FPGA时序逻辑设计(F题)1.状态转移图
2.状态转移真值表
3.设计图
(1)状态机(状态计数器+移位计数器)
非顺序状态转移真值表
(2)收地址模块
两片74194级联(左)通过串行输入和右移实现读地址功能,两片74194通过并行置数实现保存地址功能(右),4片74194均仅在状态为010时工作,当X1=0时,右侧两片74194实行保持功能,当X1=1时实行置数功能
(3)收发数据模块
A收数据
两片74194级联(左)通过串行输入和右移实现读数据功能,两片74194通过并行置数实现保存数据功能(右),四片74194均在状态为011时工作,当X1=0时,右侧两片74194实行保持功能,当X1=1时实行置数功能
b发数据
A收数据
两片74194级联(左)通过并行置数和右移实现发数据功能,置数为00110011(33h),当状态为101时工作,数据右移时用异或门实现SCLK下降沿时触发
(4)完整原理图
将各个模块对应输入输出连接
4.仿真结果
收数据
发数据。

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

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

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通用8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篇1一学期的计算机网络课结束了,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各方面知识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一学期计算机网络实验课总共进行了5次:第一次是关于网线制作以及相关设备的了解;第二次是关于交换机的配置问题;第三次是关于vlan的配置问题;第四次是关于路由器的配置和协议问题;最后一次是了解RIP协议和OSPF协议,以及相关的配置。

5次实验课从简单到困难,考察了计算机网络一些重要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以后详细学习计算机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次试验是制作网线。

首先是了解网线连接设备时的规则问题,我们了解到同态设备使用交叉线,异态设备使用直通线。

直通线两头都按照T568B线序标准连接,交叉线一头按照T568A线序标准连接,另一头按照T568B线序标准连接。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制作交叉线和直通线。

制作网线的过程分为这几部分:剥线排序理直剪齐插入压线检测。

每一步都很重要,稍有差错网线就不能制作成功。

组员内有人制作失败,原因是网线没有剪齐,有的线无法接触到顶端的簧片。

这个错误是不应该的,只要仔细就可以完全避免的。

然后我们又了解了制作网线所用到的一些工具,包括各种网线钳和网线,这让我们受益匪浅。

第二次实验是进行交换机的配置。

学习到有关全局模式和特权模式转换的方法、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vlan的配置问题,还有在dos命令框中输入代码进行配置的各种方法。

我们进行了划分vlan操作,删除vlan操作等,详细了解了设备各种端口的设置,还有IP住址以及住址掩码等的设置。

在这一次实验中,问题主要是在全局模式和特权模式中,有人在设置的时候没分清计算机是处于那种模式下,导致设置出现错误。

不过大家互相帮助,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这个问题没有再出现过。

第三次实验是vlan的配置。

主要内容有创建vlan,划分端口,以及各个端口的设置。

实验错误主要是出现在拓扑图连线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端口的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没有分清端口的位置,导致出错,最后拓扑图无法连通。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物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4学时),拓扑结构一实验二、网际协议IP(4学时),拓扑结构一实验三、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2学时),拓扑结构二实验四、域名服务协议DNS(2学时),拓扑结构一实验五、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2学时),拓扑结构一实验六、传输控制协议TCP(4学时),拓扑结构一指导老师:年级班级:学号:姓名: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一、实验目的1. 掌握以太网的报文格式2. 掌握MAC地址的作用3. 掌握MAC广播地址的作用4. 掌握LLC帧报文格式5. 掌握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一)、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一种是DIX Ethernet V2标准;另一种是IEEE的802.3标准。

目前MAC帧最常用的是以太网V2的格式。

下图画出了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

(二)、MAC层的硬件地址1、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或MAC地址,它是数据帧在MAC层传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识符。

2、网卡从网络上收到一个 MAC 帧后,首先检查其MAC 地址,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就收下;否则就将此帧丢弃。

这里“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帧:单播(unicast)帧(一对一),即一个站点发送给另一个站点的帧。

广播(broadcast)帧(一对全体),即发送给所有站点的帧(全1地址)。

多播(multicast)帧(一对多),即发送给一部分站点的帧。

三、网络结构四、实验步骤练习一:编辑并发送LLC 帧本练习将主机A 和B 作为一组,主机C 和D 作为一组,主机E 和F 作为一组。

现仅以主机A 和B 为例,说明实验步骤。

1、主机A 启动仿真编辑器,并编写一个LLC 帧。

目的MAC 地址:主机B 的MAC 地址。

源MAC 地址:主机A 的MAC 地址。

协议类型和数据长度:可以填写001F 。

类型和长度:可以填写001F 。

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第四次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第四次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信息通信网络概论第4次实验实验名称:实验四﹑计算机网络通信应用程序设计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实验室:金智楼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 2016 年 12 月 20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一)基于TCP/IP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应用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3)二.实验原理 (3)三. 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3)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4)五.实验记录 (4)六.实验总结 (11)附录:部分代码(二)基于UDP/IP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应用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7)二.实验原理 (17)三. 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17)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18)五.实验记录 (18)六.实验总结 (25)七.思考题或讨论题 (25)附录:部分代码(一)基于TCP/IP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应用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TCP协议通信的基本原理。

2.通过运用WinSock接口编写网络通信应用程序,掌握TCP网络应用程序架构的设计思想。

3.学会设计利用TCP简单的应用层协议。

二.实验原理TCP是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TCP提供两台计算机之间的可靠无错的数据传输。

应用程序利用TCP进行通信时,源和目标之间会建立一个虚拟连接。

这个连接一但建立,两台计算机之间就可以把数据当作一个双向字节流进行交换。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1、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流程服务器端1:创建套接字并将套接字绑定到一个本地地址和端口上(create)。

2:将套接字设为监听模式,准备接受客户请求(listen)。

3:等待客户请求到来;请求到来后,接受请求,返回一个新的对应于此次连接的套接字(accept)。

4:用返回的套接字和客户端进行通信(send/receive)。

5:返回,等待另一客户请求。

6:关闭套接字。

客户端1:创建套接字(create)。

计算机网络实验4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4报告
抓取了tcp三次握手的过程验证了书本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抓包发现了ftp客户端传输数据时候还是不安全的用户账号密码容易泄露通过实际抓包发现了pop邮件发送时候也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用户名密码能够被一些抓包软件破解通过本次在应用层的抓包实验使我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日后工作中要倍加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尽量使用安全系数高的软件或方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
实验报告
实验4:使用协议分析软件Ethereal分析应来自层协议姓名院系
自动化学院
学号
实验地点
东校区机房
实验时间
实验课表现
出勤、表现得分
实验报告
得分
实验总分
操作结果得分
实验目的:
使用协议分析软件分析应用层协议,理解应用层协议的工作过程。
实验内容:
1.捕捉本机和某www服务器(如)之间的通信,Ethereal的capture filter的filter string设置为:host本机ip地址。(本机ip地址需要替换为本机真正的ip地址,如219.219.54.111,以下同)
(1)本机用IE访问www服务器。
(2)观察并分析本机和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的Ethernet II (即DIX Ethernet v2)帧结构,IP数据报结构,TCP segment结构,HTTP报文的结构。
(3)观察并分析本机和www服务器之间建立TCP连接时的三次握手过程。
本次实验的体会(结论)
本次实验在应用方面抓包,比较切合实际,但是难度相比前几次增加不少,通过本次实验,在以下方面得到不少:
抓取了tcp三次握手的过程,验证了书本所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实际抓包,发现了FTP客户端传输数据时候,还是不安全的,用户账号密码容易泄露
通过实际抓包,发现了pop邮件发送时候,也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用户名密码能够被一些抓包软件破解

大学计算机第四次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第四次实验报告

实验四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实验项目名称:演示文稿设计方法、步骤:1.基础操作创建、打开、保存、关闭演示文稿2.表格、图表和图片操作创建、编辑表格创建图表插入图片实现书本案例4-4,并给出截图3.幻灯片动画设计设计幻灯片跳入、退出动画效果4.设计一个个人介绍ppt实验过程及内容:一.基础操作1.创建、打开、保存、关闭演示文稿1)进入PowerPoint后找到新建选项卡,点击新建一个空白演示即可创建。

或者进入PowerPoint后直接点击想要打开的演示即可打开。

找到左上角的一个保存符号单击即可保存。

找到右上角的×号单击即可关闭。

二.表格、图表和图片操作1.创建、编辑表格1)点击“插入”选项卡,点开“表格”下拉框,通过鼠标拖动,表格会变成橘黄色,橘黄色的大小就是创建的表格的大小,即可选择所需的行和列数。

2)单击选中表格内的元素即可直接编辑。

3)选中需要调整大小的表格,将鼠标放置到表格边框有正方形小点的地方,当鼠标变成两个箭头的样式时,长按鼠标左键并且拖动到需要的大小即可。

4)选中表格,即可看见上方功能区出现一个角“表设计”的选项卡,点进去,找到“表格样式”,单击“其他”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即可选择理想的表格样式,选择时会有自动生成预览效果,可以据此选择。

2.创建图表1)在“插入”选项卡中找到“图表”,在单击之后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的图表类型。

2)如果对图表类型不满意,可以选中图表,在功能区找到“图表格式”,点进去之后找到“图表类型”,选择所需的类型即可。

3)选中需要更改数据的图表,在“图表设计”中找到“编辑数据”,用户可以选择直接编辑数据或者在Excel中编辑数据。

编辑完毕后直接退出编辑即可。

3.插入图片1)在“插入”选项卡中找到“图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根据图片的存储路径即可找到插入的图片,选中并且点击“插入”即可。

2)调整图片的大小可以通过鼠标拖动调整,也可以在“图片格式”的“大小”中输入确定的数值,并且按下“Enter”键完成设置。

实验4-捕获并分析TCP数据包和TCP三次握手及四次挥手过程

实验4-捕获并分析TCP数据包和TCP三次握手及四次挥手过程

实验四捕获并分析TCP数据包和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一、实验目的通过网络嗅探器软件对网络数据进行监听和分析,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中各层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形象理解。

二、实验内容1、利用网络嗅探器软件(例如Iris、Sniffer、Ethereal、 wireshark等),获取TCP数据包,记录并分析各字段的含义。

2、打开一个网站,截取TCP数据包(至少三个),分析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和四次挥手释放连接的过程。

三、实验步骤1、安装数据包捕获软件wireshark。

2、启动捕获软件。

(1)开始捕获数据报:(2)打开一个网站,例:(3)对捕获的TCP数据包进行分析,并保存(4)对捕获的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的几个数据包进行分析,分别说明各数据包代表的意义和所属的三次握手的第几次。

四、实验分析1、设置显示过滤,只显示源地址是本机的http数据包,说明如何进行设置?答:若要设置只显示源地址是本机的http数据包,需使用以下ip.src==本机IP && http 2、点开软件捕获界面中包详细信息栏的TCP数据包:若想查看TCP数据包的内容,需点击前面的加号,则显示TCP报文段各字段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对照课本P202页:TCP报文段的结构图,如下图示:分析并记录说明,所捕获的数据包的在运输层TCP报文段中各字段的具体信息:①源端口号:49896。

每一个应用进程在运输层都对应一个端口号。

端口是运输层与应用层的服务接口。

运输层的复用和分用功能都要通过端口才能实现。

②目的端口号:80。

说明发送方请求的是一个web服务(http).③序号:0。

为了对发送的报文段进行可靠传输,对每个发送的报文段的第一个字节都进行编号,称为序号。

例如:一个报文段的序号值为301,携带的数据长度100字节;则下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401.④确认号:0。

为了告诉发送方,到目前为止,接收方按顺序接收的报文段达到多少,将下一个期望接收的报文段的第一个字节的编号作为确认号发给发送方。

网络第4次上机实验

网络第4次上机实验

网络第4次上机实验
上机实验目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上机实验时间:3:30-5:10
上机实验内容:
(1)创建文档结构图
对文章设置标题,视图,隐藏/显示文档结构图(2)绘制三线表
(3)创建目录
对文章设置标题,设置页码,生成目录
(4)首页无页码,页码从第二页开始
(5)设置数据有效性
(6)使用排名次函数rank
第一个参数相对地址,第二个参数绝对地址
(7)数据筛选
①自动筛选(将不满足条件的记录暂时隐藏起来)
②高级筛选
建立条件区域,使用高级筛选查找数据
(8)快速输入一个序列。

《网络攻防第四次作业》实验报告

《网络攻防第四次作业》实验报告

《网络攻防第四次作业》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1)网络层攻击①IP源地址欺骗(wag41)②ARP缓存欺骗(wag33)③ICMP重定向攻击(wag86)2)传输层攻击①SYN flood攻击(wag76)②TCP RST攻击(wag78)③TCP Ack攻击(wag79)2、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10运行环境:校园网实验软件:wag、wireshark3、实验步骤:1) IP源地址欺骗(wag41):①打开wag软件找到41:首先打开wag软件,然后找到41:Spoof Ip4Icmp4 packet,点击进入。

②设置Ping数据包发送方*(源)IP地址,和接收方(目标)地址:③打开wireshark软件,开始抓包,然后点击wag的Generate 然后再点 Run it:先用原来的本机真实IP地址测试是否能抓到ping命令包,截图中显示可以正常抓包。

④把源IP地址改变为【192、168、110、119】然后Generate → Run it:从截图中可以发现抓到了ARP数据包,数据包内容为请求谁是【192、168、110、119】然后接下来就是ping命令的ICMP数据包。

并且发现发送给【5、6、7、8】的源IP变为【192、168、110、119】,成功欺骗目标ip为5、6、7、8的目标。

2) ARP缓存欺骗(wag33):①找到wag中的33号,点击进入:首先打开wag软件,点击33号,进入配置界面,选择网卡为【Eth0】,源物理地址为【00:23:24:61:13:54】目标物理【00:23:24:61:2d:86】,发送ARP回复数据包,以及设置ARP数据包中,物理地址和ip地址,本机ip为【10、131、10、110】而这里伪装为【10、131、10、109】。

②设置完成后打开wireshark软件并且 wag 进行Generate → Run it:这里我们发现截图中的wireshark抓到的ARP包中有我们伪造的内容,告诉我们靶机我们就是【10、131、10、109】。

计算机网络实验四

计算机网络实验四

实验四IEEE 802.3 协议分析和以太网一、实验目的1、分析 802.3 协议2、熟悉以太网帧的格式二、实验环境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机操作系统为 windows; Ethereal、IE等软件。

三、实验步骤(注:本次实验先完成前面的“1-10 题,完成后看书学习一下1 俘获并分析以太网帧” ,并回答好后面的第arp 的相关内容)1、俘获并分析以太网帧(1)清空浏览器缓存(在 IE 窗口中,选择“工具 /Internet 选项 /删除文件”命令)。

(2)启动 Ethereal,开始分组俘获。

(3)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ethereal-labs/HTTP-ethereal-lab-file3.html,浏览器将显示冗长的美国权力法案。

( 4)停止分组俘获。

首先,找到你的主机向服务器发送的HTTP GET 报文的分组序号,以及服务器发送到你主机上的HTTP 响应报文的序号。

其中,窗口大体如下。

选择“Analyze->Enabled Protocols ,”取消对 IP复选框的选择,单击 OK(不这样设置也可,建议先不要这样操作)。

窗口如下。

( 5)选择包含 HTTP GET 报文的以太网帧,在分组详细信息窗口中,展开 Ethernet II 信息部分。

根据操作,回答“四、实验报告内容”中的 1-5 题(6)选择包含 HTTP 响应报文中第一个字节的以太网帧,根据操作,回答“四、实验报告内容”中的 6-10 题2、 ARP( 1)利用 MS-DOS 命令: arp 或 c:\windows\system32\arp查看主机上 ARP 缓存的内容。

根据操作,回答“四、实验报告内容”中的 11 题。

(2)利用 MS-DOS 命令: arp -d * 清除主机上 ARP 缓存的内容。

(3)清除浏览器缓存。

(4)启动 Ethereal,开始分组俘获。

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ethereal-labs/HTTP-ethereal-lab-file3.html,浏览器将显示冗长的美国权力法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信息通信网络概论第4次实验实验名称:设计协议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实验室:金智楼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3 年12 月23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3)二.实验原理 (3)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4)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5)五.实验记录 (5)六.实验总结 (9)七.思考题或讨论题 (9)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1.设计简单的应用层协议,2.开发基于TCP/IP或UDP/IP的网络通信程序,实现数据传送和文件传输。

要求:1.正确理解应用层协议的概念;2.更深入了解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程序设计。

二.实验原理1. 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的定义包括如下内容:(1)交换的报文类型,如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2)各种报文类型的语法,如报文中的各个字段公共详细描述;(3)字段的语义,即包含在字段中信息的含义;(4)进程何时、如何发送报文及对报文进行响应。

有些应用层协议是由RFC文档定义的,因此它们位于公共领域。

例如,web的应用层的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RFC 2616)就作为一个RFC供大家使用。

如果浏览器开发者遵从HTTP RFC规则,所开发出的浏览器就能访问任何遵从该文档标准的web,服务器并获取相应的web 页面。

还有很多别的应用层协议是专用的.不能随意应用于公共领域。

例如,很多现有的P2P 文件共享系统使用的是专用应用层协议。

目的,应用层协议主要有以下几种。

2)SOCKET编程服务器要创建一个用于侦听的套接字,为该套接字分配地址之后,调用listen()函数使它处于侦听状态;客户机在创建套接字完毕后,为套接字分配地址,然后调用connect()函数,请求与服务器套接字连接;服务器套接字在收到客户机的连接请示后,调用accept()函数,该函数创建一个用于连接的套接字。

应用该套接字和客户机上的连接套接字,用户就可以在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了。

在结束传输之后,客户机调用closesocket()函数关闭套接字,服务器也调用该函数关闭用于侦听和连接的套接字。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1.基于TCP的socket编程1)服务端1)建立Socket初始化WinSock的动态连接库后,需要在服务器端建立一个监听的Socket,为此可以调用Socket()函数用来建立这个监听的Socket,并定义此Socket所使用的通信协议。

此函数调用成功返回Socket对象,失败则返回INVALID_SOCKET(调用WSAGetLastError()可得知原因,所有WinSocket 的函数都可以使用这个函数来获取失败的原因)。

2)绑定端口接下来要为服务器端定义的这个监听的Socket指定一个地址及端口(Port),这样客户端才知道待会要连接哪一个地址的哪个端口,为此我们要调用bind()函数,该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3)监听当服务器端的Socket对象绑定完成之后,服务器端必须建立一个监听的队列来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listen()函数使服务器端的Socket 进入监听状态,并设定可以建立的最大连接数(目前最大值限制为 5, 最小值为1)。

该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服务器端的Socket调用完listen()后,如果此时客户端调用connect()函数提出连接申请的话,Server 端必须再调用accept() 函数,这样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才算正式完成通信程序的连接动作。

为了知道什么时候客户端提出连接要求,从而服务器端的Socket在恰当的时候调用accept()函数完成连接的建立,我们就要使用WSAAsyncSelect()函数,让系统主动来通知我们有客户端提出连接请求了。

该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4)服务器端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当Client提出连接请求时,Server 端hwnd视窗会收到Winsock Stack送来我们自定义的一个消息,这时,我们可以分析lParam,然后调用相关的函数来处理此事件。

为了使服务器端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就要使用accept() 函数,该函数新建一Socket与客户端的Socket相通,原先监听之Socket继续进入监听状态,等待他人的连接要求。

该函数调用成功返回一个新产生的Socket对象,否则返回INVALID_SOCKET。

5)结束 socket 连接结束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通信连接是很简单的,这一过程可以由服务器或客户机的任一端启动,只要调用closesocket()就可以了,而要关闭Server端监听状态的socket,同样也是利用此函数。

2)客户端1)建立客户端的Socket客户端应用程序首先也是调用WSAStartup() 函数来与Winsock的动态连接库建立关系,然后同样调用socket() 来建立一个TCP或UDPsocket(相同协定的 sockets 才能相通,TCP 对 TCP,UDP 对 UDP)。

与服务器端的socket 不同的是,客户端的socket 可以调用 bind() 函数,由自己来指定IP地址及port号码;但是也可以不调用 bind(),而由 Winsock来自动设定IP地址及port号码。

2)提出连接申请客户端的Socket使用connect()函数来提出与服务器端的Socket建立连接的申请,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3)数据的传送虽然基于TCP/IP连接协议(流套接字)的服务是设计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时的主流标准,但有些服务也是可以通过无连接协议(数据报套接字)提供的。

2.基于UDP的socket编程服务器端1:创建套接字(create)2:将套接字绑定到一个本地地址和端口上(bind)3:等待接收数据(recvfrom)4:关闭套接字客户端1:创建套接字(create )2:向服务器发送数据(sendto)3:关闭套接字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计算机一台、软件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五.实验记录打开两个应用程序,一个选择“服务器”,并且点击“侦听”;另外一个选择“客户端”,并且点击“连接”,此时两个程序的消息发送窗口的信息框变为可写,输入消息可以进行客户端-服务器之间的发送和接收,发送和接收的消息可以存储在信息框内。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可以互发信息:输入框输入/n和/p,接收到的为指定的图像:主要代码如下:void CProject2Dlg::OnSelchangeComboCs(){//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int set = m_cs_set.GetCurSel();if(set==1){m_server=FALSE;this->GetDlgItem(IDC_SET_IPADDR)->EnableWindow(TRUE);m_set_ip="127.0.0.1";UpdateData(false);this->SetDlgItemText(IDC_CONNECT,"连接");this->SetWindowText("TCP/IP通信-客户端");}else if(set==0){m_server=TRUE;m_set_ip=" ";this->GetDlgItem(IDC_SET_IPADDR)->EnableWindow(FALSE);UpdateData(FALSE);this->SetDlgItemText(IDC_CONNECT,"侦听");this->SetWindowText("TCP/IP通信-服务器端");}}void CProject2Dlg::OnConnect(){//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UpdateData(TRUE);int retb,ret,retc;SOCKADDR_IN addr;BOOL nret;CString ServerIP;ServerIP=m_set_ip;if(m_active==TRUE)return;if(m_server==TRUE){if( ((m_set_port)<=1024 )||((m_set_port)>4096) ){AfxMessageBox("请输入合理的端口号!");}ret=m_listensocket.Create(m_set_port,SOCK_STREAM);if(ret == false){m_static_state=" 无法建立服务器!";UpdateData(FALSE);m_listensocket.Close();}retb=m_listensocket.Listen(5);if(retb==false){m_static_state=" 无法侦听!!!";UpdateData(FALSE);}m_static_state="服务器建立成功!正在侦听……";m_list_msg.ResetContent();m_list_msg.AddString("====>服务器正在侦听……");this->GetDlgItem(IDC_CONNECT)->EnableWindow(FALSE);this->GetDlgItem(IDC_COMBO_CS)->EnableWindow(FALSE);UpdateData(FALSE);m_active=TRUE;}else{ServerIP.TrimLeft();ServerIP.TrimRight();if( inet_addr(ServerIP)== INADDR_NONE){AfxMessageBox("请输入正确的服务器IP地址!");}if( ((m_set_port)<=1024 )||((m_set_port)>4096) ){AfxMessageBox("请输入合理的端口号!");}retc=m_connectsocket.Create(0,SOCK_STREAM);if(retc == false){m_static_state=" 无法建立客户端!";UpdateData(FALSE);m_connectsocket.Close();}addr.sin_family=AF_INET;addr.sin_port=htons(m_set_port);add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m_set_ip);nret=m_connectsocket.Connect((SOCKADDR *)&addr,sizeof(SOCKADDR));if( nret==TRUE ){AfxMessageBox("连接服务器失败!!");m_connectsocket.Close();}else{m_static_state=" 正在连接服务器……";this->GetDlgItem(IDC_CONNECT)->EnableWindow(FALSE);this->GetDlgItem(IDC_COMBO_CS)->EnableWindow(FALSE);UpdateData(FALSE);m_active=TRUE;}}}void CProject2Dlg::OnServerAccept(){if(m_active==TRUE){m_listensocket.Accept(m_connectsocket,NULL,NULL);m_static_state=" 客户端已连接上——";m_list_msg.AddString("====>客户端连接成功!");UpdateData(FALSE);CString welcome("Welcome my friend!");m_connectsocket.Send(welcome,welcome.GetLength());}}void CProject2Dlg::OnClientConnect(int nErrorCode){sockaddr_in name;int len;CString buf;if(m_active==TRUE){if(nErrorCode!=0){m_list_msg.AddString("连接服务器错误!");m_static_state=" 服务器连接错误……";this->GetDlgItem(IDC_CONNECT)->EnableWindow(TRUE);this->GetDlgItem(IDC_COMBO_CS)->EnableWindow(TRUE);UpdateData(FALSE);m_active=FALSE;m_connectsocket.Close();}else{len=sizeof(sockaddr_in);m_connectsocket.GetPeerName((SOCKADDR*)&name,&len);m_list_msg.ResetContent();buf="成功连接上服务器";buf+=inet_ntoa(name.sin_addr);m_list_msg.AddString(buf);m_static_state=" 服务器连接成功!";UpdateData(FALSE);CString welcome("I am ");welcome+=CLIENT;m_connectsocket.Send(welcome,welcome.GetLength());}}}void CProject2Dlg::OnServerClose(){m_connectsocket.Close();m_static_state=" 正在侦听……";m_list_msg.ResetContent();m_list_msg.AddString("====>客户端已退出……");m_list_msg.AddString("====>服务器正在侦听……");UpdateData(FALSE);}void CProject2Dlg::OnSocketClose(){if(m_active==FALSE)return;if(m_server==TRUE){OnServerClose();}else{OnClientClose();}}void CProject2Dlg::OnClientClose(){m_connectsocket.Close();m_list_msg.ResetContent();m_list_msg.AddString("服务器已断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